1. 什么是特许权使用费在执行税收协定时,特许权使用费如何理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第二十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七)项所称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是指企业提供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收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及议定书条文解释的通知》(国税发〔2010〕75号)规定:“三、第三款是对“特许权使用费”一语的定义,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一)使用或有权使用有关权利所支付的款项
特许权使用费首先应与使用或有权使用以下权利有关:构成权利和财产的各种形式的文学和艺术,有关工业、商业和科学实验的文字和信息中确定的知识产权,不论这些权利是否已经或必须在规定的部门注册登记。还应注意,这一定义既包括了在有许可的情况下支付的款项,也包括因侵权支付的赔偿款。
(二)设备租金
特许权使用费也包括使用或有权使用工业、商业、科学设备取得的所得,即设备租金。但不包括设备所有权最终转移给用户的有关融资租赁协议涉及的支付款项中被认定为利息的部分;也不包括使用不动产取得的所得,使用不动产取得的所得适用协定不动产所得的规定。
(三)使用或有权使用专用技术所支付的款项
特许权使用费还包括使用或有权使用有关工业、商业、科学经验的专用技术取得的所得。一般是指进行某项产品的生产或工序复制所必需的、未曾公开的、具有专有技术性质的信息或资料。与专有技术有关的特许权使用费一般涉及技术许可方同意将其未公开的技术许可给另一方,使另一方能自由使用,技术许可方通常不亲自参与技术受让方对被许可技术的具体应用,并且不保证实施的结果。被许可的技术通常已经存在,但也包括应技术受让方的需求而研发后许可使用,并在合同中列有保密等使用限制的技术。例如,根据中国某制药公司的需求,美国某公司专门研发出一种新药品,美方将该药品配方许可给中国公司用于新药品生产,合同规定美方保留对该药品配方的所有权,中方仅有使用权,并负有保密责任,未经美国公司同意不得将该药品配方提供给他人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公司为取得该药品配方使用权所支付的款项属于特许权使用费。......”
执行中请注意:
一、我国对外所签协定有关条款规定与中新协定条款规定内容一致的,中新协定条文解释规定同样适用于其他协定相同条款的解释及执行;
二、中新协定条文解释与此前下发的有关税收协定解释与执行文件不同的,以中新协定条文解释为准。
2. 美国FDA认证费需要交特许权使用费吗
FDA是激光产品认证呗,不需要特许权使用费的
3. 谁对特许权使用费协定税率进行过统计
对特许权使用费征税情况一览表
项目 与下列国家(地区)协定
特许权使用费税率专低于或高于10%* 5%:古巴、格鲁吉属亚
7%:香港、罗马尼亚
8%:埃及
12.5%:巴基斯坦
15%:泰国
其他特殊规定:
巴西:25%(仅限商标)、15%(其他)
老挝:5%(在老挝)、10%(在中国)
菲律宾:15%(文学、艺术或科学著作)、10%(其他)
突尼斯:5%(技术或经济研究或技术援助)、10%(其他*)
与下列国家协定规定对使用对方机器设备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征税税率为6% 法国、比利时、荷兰、瑞士、西班牙、奥地利、卢森堡
爱尔兰
与下列国家协定规定对使用对方机器设备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税率为7% 美国、英国、德国、丹麦、芬兰、意大利、波兰、保加利亚、南非
与下列国家协定规定特许权使用费不包括使用对方机器设备支付的款项 突尼斯、吉尔吉斯、格鲁吉亚
与下列国家协定规定我国居民从对方国家取得的特许权使用费对方给予单方面免税 马来西亚(限于电影影片)
4. 解读国税函[2007]403号:如何避免内地或香港居民所得双重征税
这是对1998年两地签订的税收安排进行全面修订的新税收安排。与1998年的《安排》相比,新《安排》在内容上增加了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三项投资所得条款,并且给予香港投资者优于其他协定的待遇,不仅妥善合理地解决了两地居民投资活动中存在的税收问题,而且有助于提高香港投资者的竞争力;在机构场所、个人劳务活动和运输活动等方面制订了优于内地税法的规定,有利于促进内地和香港经贸活动的深入开展。同时,新《安排》增加了联属企业、信息交换等内容,有利于推动两地税务当局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税收管理;通过完善相互协商程序和增加间接抵免等规定,新《安排》尽可能降低了双重征税的可能性,并且为纳税人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法律救济途径,更好地保护了香港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此外,新《安排》在保证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的同时,也将起到防止偷漏税的积极作用。 为了便于新《安排》的理解和执行,国家税务总局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安排有关条文解释和执行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7]403号,以下简称403号文)对新《安排》中有关居民身份、常设机构、受雇所得和信息交换等问题进行了解释,对新《安排》的执行口径进行了统一。 一、执行新《安排》应掌握的基本原则 403号文首先强调了执行新《安排》的两个原则,即,安排的优先执行原则和孰优原则。这也是执行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签订的税收协定(安排)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所谓优先执行原则,就是要求在新《安排》与国内法发生冲突时,优先执行新《安排》。所谓孰优原则,就是新《安排》与国内法哪一个给予纳税人的税收待遇更加优惠,就执行哪一个。例如,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对非居民消极所得进行源泉扣缴的优惠税率是10%,比我国与有些国家(地区)签订的税收协定(安排)规定的税率还要优惠。这时,就不能再强调税收协定(安排)的优先原则了,而应执行孰优原则,对纳税人适用较低的税率进行扣缴。除优先执行原则和孰优原则以外,执行新《安排》还要遵严谨严格原则。这是因为,为了表示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经济发展的决心,新《安排》中包含了许多比其他税收协定更加优惠的条款。如果不按照严谨严格的原则执行新《安排》,有可能导致新《安排》被非两地的税收居民滥用以套取优惠待遇,削弱新《安排》促进两地经济和谐发展的效果,损害两地的税收权益。 二、居民身份判定 要享受新《安排》的有关优惠待遇,前提是必须成为内地或香港的税收居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由于香港特殊的经济地位和地理位置,人员流动非常频繁,而构成香港临时居民的门槛较低(在某课税年度内在香港逗留超过180天或在连续两个课税年度内在香港逗留超过300天),因此,403号文强调,判定自然人是否构成香港税收居民应掌握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看这个自然人的永久居民身份属于哪个国家(地区)。也就是说,一个香港个人即使构成了其他国家(地区)的税收居民,只要他/她还没有放弃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就仍可享受新《安排》的有关待遇;而一个美国个人虽然构成了香港临时居民,只要他/她还没有放弃美国的永久性居民身份,则对他/她的纳税义务判断应执行中美税收协定,而非新《安排》。 三、常设机构 关于常设机构的判定,在对香港企业进行税收征管的实践中有两个比较典型的问题: (一)来料加工业务的纳税判定。内地企业从香港企业承接加工贸易业务,香港企业在内地参与加工产品的生产、监督、管理,按照新《安排》第五条规定,可视该香港企业构成了内地的常设机构,并对归属于该常设机构的利润征税。但是目前,内地税务机关对来料加工企业只按照工角费倒求收入的方法计算征收企业所得税,对香港企业销售来料加工产品的利润并未征税;而香港税务局对销售来料加工产品的利润只按照销售利润征收了50%的利得税。也就是说,有50%的销售利润双方都未征税,存在着税收漏洞。但是,根据403号文,判定来料加工企业为常设机构,并未改变目前对承揽来料加工的内地企业按其取得的加工费收入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实际做法。这主要是考虑到包括经济政策在内的一系列其他因素,因此,来料加工企业加工产品的销售利润暂时不在内地征税,但内地保留按照新《安排》的规定合并利润征税的权利。 (二)判定香港企业通过雇员或雇佣的其他人员在内地提供劳务构成常设机构问题。香港企业为内地某项目提供服务(包括咨询服务),仅以在任何十二个月中连续或累计超过六个月的为构成常设机构。在1998年内地与香港签订的《安排》中,某个月香港企业派员来内地工作一天,也算作来内地工作一个月,计入六个月的时间,据以判定是否构成常设机构。但是,403号文对新《安排》中这一条款的解释认为,六个月的计算应以该企业派其雇员为实施服务项目第一次抵达内地的月份起直到完成服务项目雇员最后离开内地的月份作为计算期间,在此期间如连续30天没有雇员在境内从事服务活动,可扣除一个月,按此计算超过6个月的,即为在内地构成常设机构。这一解释使香港企业在内地构成劳务型常设机构的条件相对宽松了一些。而据有关消息,内地与香港已签订新《安排》的第二议定书,将判定劳务型常设机构的时间门槛表述由6个月修改为183天。可以说,这样的修改进一步放宽了构成劳务型常设机构的条件,但也给纳税人留下了较大的筹划空间,对内地的税收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财产收益 对于转让主要财产为不动产所组成的公司股份和转让其他公司股份取得的收益进行征税的条件,403号文都强调了曾经这个概念,也就是只有当股份持有人持有公司股份期间公司帐面价值曾经达到50%以上为不动产,或者股份持有人曾经拥有对方公司25%以上的股份,在转让时才由不动产所在地或公司所在地征税。新《安排》及其议定书对曾经的具体时限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新《安排》被滥用,因为在征管实践中,我们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某非居民股东持有我国某公司股份的比例远超过25%,但为了避免在我国承担纳税义务,在转让股份之前特意将持股比例减低到24.99%.由于我国与其居民国之间的税收协定关于财产收益这一条的表述没有包括曾经的概念,我国无法对其转让股份取得的收益进行征税。在新《安排》的财产收益条款中引入曾经的表述,正是为了防范这类恶意的税收筹划。 五、受雇所得 根据新《安排》的规定,从事非独立个人劳务的香港居民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之一的,就应当在内地缴纳个人所得税:一是收款人在有关纳税年度开始或终了的任何十二个月中在内地连续或累计停留超过了183天;二是该项报酬由内地居民雇主支付或代表该雇主支付;三是该项报酬由雇主设在内地的常设机构负担。在这三个条件之中,183天的判定标准最容易被纳税人利用粤港两地便利的地理交通条件进行规避。因此,为了强化对这部分所得的税收管辖权,根据国际惯例,并参考内地近期与其他国家签署生效的协定的统一写法,新《安排》对183天的判断标准做出新的规定,也就是将旧《安排》中本条件的有关历年改为在有关纳税年度开始或终了的任何十二个月。按照这个原则计算,香港居民个人在内地停留连续或累计超过183天的任何12个月的开始或终了月份分别处于两个年度的,在两个年度中其内地的所有工作月份取得的所得均应在内地负有纳税义务。这种跨年滚动计算的方法虽然操作起来比较复杂,但可以有效防止纳税人通过操纵停留时间规避内地的纳税义务。 六、独立个人劳务 对于从事独立个人劳务的香港居民个人,新《安排》做出了与其他税收协定不同的规定:一是参考OECD新的税收协定范本,取消了专门的独立个人劳务条款,通过修正新《安排》第三条有关企业的定义,允许对从事独立个人劳务者按照固定性、持续性、经营性等标准判定其是否构成常设机构。二是不再强调专业性概念,也就是本条不再仅适用于会计师、律师、牙医师等从事所谓专业性劳务的个人,而是将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从事独立个人劳务的个人,包括个体工商户。这也是新《安排》推动和支持《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深入实施的体现。三是根据常设机构条款判定某从事独立个人劳务的香港居民在内地设有常设机构后,应按照内地的个人所得税法(而非企业所得税法)对其进行征税。 七、信息交换 信息交换,也就是一般税收协定中的情报交换。据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谈签新《安排》的领导介绍,香港方面坚持将Information一词翻译为信息,而对将其翻译为情报十分反感,充分体现了对保护纳税人隐私的高度重视。因此,内地税务机关在交换和核查香港方面的税收信息时,应严格遵守《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工作规程》中的保密程序,严防泄密,确保两地的信息交换渠道不因保密措施不力而阻塞。此外,信息交换工作应在新《安排》生效后开始实施。两地之间可以交换以前年度的涉税信息,但是,所做出的纳税调整应仅适用于新《安排》生效执行的以后年度。
5. 国内公司向香港公司购买专利权使用权收哪些税
专利转让具有一个税收费:
1、转让专利收入需要按“转让无形资产”税目缴纳营业税、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
2、同时按转让专利收入扣除相关税收、费用后,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税目缴纳20%个人所得税。
收入扣除缴纳的相关税金(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后,区别不同收入分别处理:
(1)、不到4000元的,扣除费用800元:
应纳税所得=收入-800元
(2)、收入超过4000元的,扣除20%的费用:
应纳税所得=收入*(1-20%)
(3)、应纳税款=应纳税所得*20%
基本途径
专利是通过寻找企业或者寻找一些创业报纸,专利中介机构,网络平台进行转让,如佰腾技术商城、中国应用技术网等途径转让,引导投资人购买专利,如颇具好评的三方合作模式。
转让专利要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评估自己的专利价值,太高的价格会吓跑投资者。
2、技术成熟,有样品,有相关的视频给投资者看。
3、有详细的策划,并写好相关策划书。
4、专利已经授权,未经授权的专利一般不转让。
转让注意事项
1、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3]
(一)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
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受让人取得与债权有关的从权利,但该从权利专属于债权人自身的除外。
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债务人对让与人的抗辩,可以向受让人主张。
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时,债务人对让与人享有债权,并且债务人的债权先于转让的债权到期或者同时到期的,债务人可以向受让人主张抵销。
2、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
债务人转移义务的,新债务人可以主张原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
债务人转移义务的,新债务人应当承担与主债务有关的从债务,但该从债务专属于原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转让权利或者转移义务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当事人一方经对方同意,可以将自己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给第三人。
6. 支付给香港公司的利息、股息、特许权使用费如何扣缴所得税
按支付金额的10%计算缴纳预提企业所得税。
7. 通俗生动解释这道个人所得税题怎么算出来的
①在美国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扣除限额=12*(1-20%)*20%=1.92(万元专)
②股息所得扣除限额=属8*20%=1.6(万元)
解析;
境外所得换算成含税收入的所得=适用所在国家地区所得税税率的境外所得/(1-适用所在国家地区所得税税率)+适用所在国家预提所得税率的境外所得/(1-适用所在国家预提所得税率)
③在美国所得税款的扣除限额为:1.92+1.6=3.52(万元)
④在日本所得税款的扣除限额=10*20%=2(万元)
解析:
境外所得应纳税额=境外应纳税所得额×法定税率
2)计算该人在中国实际缴纳税款
①在美国缴税2万元小于扣除限额3.52万元,其实际已纳税额准予全部扣除。
在我国应补税款=3.52-2=1.52(万元)
②在日本缴税2.2万元小于扣除限额2万元,准予扣除的在日本已纳税额为2万元,余额0.2万元可以在以后年度内补扣。
③该人在中国实际应补交税款=1.52(万元)
解析:这是计算过程
注意税法的熟练掌握和综合运用
8. 为什么对特许权使用费征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税收协定特许权使用费条款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9]50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扬州税务进修学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外签署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含内地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签署的税收安排,以下统称税收协定)的有关规定,现就执行税收协定特许权使用费条款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凡税收协定特许权使用费定义中明确包括使用工业、商业、科学设备收取的款项(即我国税法有关租金所得)的,有关所得应适用税收协定特许权使用费条款的规定。税收协定对此规定的税率低于税收法律规定税率的,应适用税收协定规定的税率。
上述规定不适用于使用不动产产生的所得,使用不动产产生的所得适用税收协定不动产条款的规定。
二、税收协定特许权使用费条款定义中所列举的有关工业、商业或科学经验的情报应理解为专有技术,一般是指进行某项产品的生产或工序复制所必需的、未曾公开的、具有专有技术性质的信息或资料(以下简称专有技术)。
三、与专有技术有关的特许权使用费一般涉及技术许可方同意将其未公开的技术许可给另一方,使另一方能自由使用,技术许可方通常不亲自参与技术受让方对被许可技术的具体实施,并且不保证实施的结果。被许可的技术通常已经存在,但也包括应技术受让方的需求而研发后许可使用并在合同中列有保密等使用限制的技术。
四、在服务合同中,如果服务提供方提供服务过程中使用了某些专门知识和技术,但并不转让或许可这些技术,则此类服务不属于特许权使用费范围。但如果服务提供方提供服务形成的成果属于税收协定特许权使用费定义范围,并且服务提供方仍保有该项成果的所有权,服务接受方对此成果仅有使用权,则此类服务产生的所得,适用税收协定特许权使用费条款的规定。
五、在转让或许可专有技术使用权过程中如技术许可方派人员为该项技术的使用提供有关支持、指导等服务并收取服务费,无论是单独收取还是包括在技术价款中,均应视为特许权使用费,适用税收协定特许权使用费条款的规定。但如上述人员的服务已构成常设机构,则对服务部分的所得应适用税收协定营业利润条款的规定。如果纳税人不能准确计算应归属常设机构的营业利润,则税务机关可根据税收协定常设机构利润归属原则予以确定。
六、下列款项或报酬不应是特许权使用费,应为劳务活动所得:
(一)单纯货物贸易项下作为售后服务的报酬;
(二)产品保证期内卖方为买方提供服务所取得的报酬;
(三)专门从事工程、管理、咨询等专业服务的机构或个人提供的相关服务所取得的款项;
(四)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类似报酬。
上述劳务所得通常适用税收协定营业利润条款的规定,但个别税收协定对此另有特殊规定的除外(如中英税收协定专门列有技术费条款)。
七、税收协定特许权使用费条款的规定应仅适用于缔约对方居民受益所有人,第三国设在缔约对方的常设机构从我国境内取得的特许权使用费应适用该第三国与我国的税收协定的规定;我国居民企业设在缔约对方的常设机构不属于对方居民,不应作为对方居民适用税收协定特许权使用费条款的规定;由位于我国境内的外国企业的机构、场所或常设机构负担并支付给与我国签有税收协定的缔约对方居民的特许权使用费,适用我国与该缔约国税收协定特许权使用费条款的规定。
八、本通知于2009年10月1日起执行。各地应按本通知规定做好税收协定特许权使用费条款的执行工作,并将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报告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
二○○九年九月十四日
9. 比率制特许权使用费的优点
优点:
1、管理与营销协调特许加盟商在事业上成功的机会较大,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成熟的产品,可以或得地址和促销上的帮助,以及各节点营运的协助,就像在你自己的店里雇佣了可以所示协助你的全职顾问。另外特许加盟商往往会受到特许经营商的各种培训,像麦当劳就会将新的特许加盟商的管理者送到美国伊利诺州的汉堡包大学进行培训。
2、个人所有权你所运营的特许经营店依然是属于你自己的店铺,你还是自己的老板,享有任何独资者应该享有的激励和利润,但是比起自己拥有的私人店铺,你需要遵守更多的规则和程序。
3、品牌全国知名开一家蛋糕店或者是一家快餐店是一回事,开一家新的味多美或者是麦当劳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一些知名的特许经营店能让你立即获得产品认同与支持,而且拥有来自全国甚至全球的客户。
4、财务建议与援助特许加盟商的两个主要困难就是如何融资以及如何记账,特许加盟商常常可以从这些领域的专家那里获得宝贵的建议或者是协助,另外还有很多特许经营商会向一些他们认为有价值的特许加盟商提供融资。
5、失败率较低因为特许经营往往会得到多方面的帮助,所以特许经营的失败率往往较低。独资企业的失败率可以达到特许加盟商的8倍,因此,很多比较脆弱特许经营商也开始开展特许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