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无形资产 > 无形资产转让案例分析

无形资产转让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19 07:20:16

A. 审计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线索及分析

案例一:注册会计师张刚审计新兴公司2001年度会计报表时,了解到该公司2001年3月1日购买某项专有技术,支付价款240万元,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该项无形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为10年。2001年12月31日,公司与转让该技术的单位发生合同纠纷,专有技术的使用范围也因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可能造成减值。审计中未发现新兴公司进行账务处理。

案例一分析:《企业会计制度》第四十六条、《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第十五条规定:无形资产的成本,应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

如果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该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按如下原则确定: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但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受益年限;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有效年限;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二者之中较短者。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
不应超过10年。

《企业会计制度》第四十九条规定:无形资产应当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对于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据此,注册会计师张刚应进行如下审计处理:

1.提请新兴公司在规定预计使用年限内平均摊销该项无形资产:

当年应摊销额=(240÷10)÷12×10=20(万元)

会计处理为:

借:管理费用 200000
贷:无形资产 200000

2.提请新兴公司对该专有技术发生减值准备后可能收回的金额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经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估计,预计可收回金额为50万元,为此,应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借:营业外支出 50000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500000

3.应将审验情况及被审计单位的调整情况详细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中。

4.如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审计人员应考虑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案例二:注册会计师李文审计大华公司2001年度会计报表时,了解到大华公司从当年初开始研究开发一项新技术,至2001年9月10日研究成功,共发生开发费用150万元及律师费50万元。为使该项新技术运用到生产中,大华公司发生相关费用30万元。

2001年11月,大华公司与可可公司签订协议,将开发的该项新技术出售给可可公司,双方协议价格400万元,可可公司于12月5日预付了300万元价款。协议中规定,该项新技术出售给可可公司后,大华公司需继续提供售后服务,以保证可可公司使用该项技术所生产的产品必须达到大华公司规定的质量标准,如果1年内未能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可可公司有权原价返回大华公司。

案例二分析:《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第十三条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第十四条规定:无形资产在确认后发生的支出,应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斯费用。

第十九条规定:企业出租无形资产时,所取得租金应按《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的规定予以确认;同时,还应确认相关的费用。

据此,注册会计师李文应进行如下审计处理:

1.提请大华公司就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转让收入的确定等进行调整。

在确认无形资产专有技术时,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无形资产 2000000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2000000

支付确认无形资产后续支出时:

借:管理费用 300000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300000

2.根据协议规定,在大华公司对可可公司使用该项新技术后能否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的可能性不可确定时,大华公司转让新技术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并未转移,不能确认2001年度的该项无形资产的转让收入。为此,提请大华公司作如下调整处理:

借:其他业务收入 3000000
贷:预收账款 3000000

同时,调整已计算的应交税金。

(二)案例评价

无形资产是公司为了生产、经营由股东投入、自行创造、购入等到方式而持有没有实物形态,但在一定期间能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非货币性的长期资产。在会计和审计实务中,无形资产的确认应符合以下特性:

一是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二是无形资产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三是无形资产持有的目的是使用而不是出售;四是无形资产在创造经济利益方面存在不确定性;五是无形资产取得具有有偿性。

由于无形资产的价值具有相对的不确定性,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必须对其存在性、归属性和会计处理的合法性给予一定的关注。无形资产的审计可采用以下特殊审计程序:

1.索取并审阅被审计单位无形资产明细账,逐一检查与无形资产相关的文件、资料,了解其内容和计价依据、所有权等。

2.审查无形资产当年增加,关注入账价值中资本化支出和费用的划分是否合理。

3.审查无形资产摊销期间估计的合理性及其本期摊销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合规。

4.检查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计提情况。

5.审核本期无形资产转让、出租等处置的合法性及其会计处理。

6.检查无形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是否适当披露。

二、土地及土地使用权的审计案例

(一)案例线索及分析

案例一:注册会计师吴生审计富达公司2001年度会计报表中固定资产项目时,发现土地资产价值1000万元,但未见公司建立相关的固定资产卡片。经向公司有关人员询问,初步确认系1997年全国“清产核资”对土地的重估价值,并按照财政部财工字[1995]108号文件进行了会计处理。

案例一分析:财政部《关于国有企业清产核资中土地估价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财工字(1995)108号]规定:企业土地估价应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在弄清权属、界线和面积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统一的土地估价技术标准进行,并按规定程序予以确认、批复;对于企业过去已作为固定资产单独入账的土地,估价后,应按确认、批复的价值调整账面价值,并按调整后的账面价值单独入账,不计提折旧,调整后的土地账面价值高于原账面价值部分,经清产核资机构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作为国家投资,在资本公积中单独反映对于通过行政划拨方式依法取得的土地,企业应按确认、批复的价值,经清产核资机构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作增加固定资产处理,同时增加国家资本公积金。企业占用的行政划拨土地在估价入账后,应在固定资产中单独反映,不计提折旧。

据此,注册会计师吴生应进行以下审计处理:

1.取得并查阅富达公司1997年“清产核资”有关部门对土地估价结果的批复文件。

2.取得并查阅当地土地管理部门颁发的“土地使用证”。

3.根据上述查阅的资料记录的土地面积及价款等,与实际占用土地数量核对看是否一致;入账价值是否与财政部门文件规定一致。

4.提取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土地占用面积和土地使用证的相应的备查记录。

5.应将审验情况及被审计单位的调整情况详细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中。

6.注册会计师还应提请被审计单位注意土地资产不能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案例二:注册会计师吴生在审计富达公司2001年度会计报表中的无形资产项目时,发现该公司无形资产中的土地使用权价值计3000万元,其中原列“无形资产--西广场土地使用权”1500万元已于当年7月1日进行综合大楼的建设。富达公司2001年度每月按80万元摊销无形资产。

案例二分析:《企业会计制度》第四十七条规定:企业购入或以支付土地出让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在未开发或建造自用项目前,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并按本制度规定的期限摊销。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商品房时,应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开发成本;企业因利用土地建造自用某项目时,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在建工程成本。

据此,注册会计师吴生应对富达公司的上述经济事项向被审计单位提出以下调整意见:

1.2001年7至12月已摊销的“无形资产--西广场土地使用权”480万元应冲回:

借:无形资产 4800000
贷:管理费用 4800000

2.将用于综合大楼建设的西广场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一综合大楼”相应的工程成本中。

3.应将审验情况及被审计单位的调整情况详细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中。

4.如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审计人员应考虑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案例三:注册会计师吴生审计富达公司2001年度会计报表固定资产项目时,了解到富达公司当年报废第二生产车间厂房一栋,公司已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通过固定资产清理进行了处理。在查阅该项目固定资产清理资料时,注意到该厂房的原值中包括了所占用土地使用权100万元,按当时支付土地出让金购买土地使用权的协议规定使用年限为50年计算,该土地剩余使用年限为20年。

案例三分析:财政部《实施<企业会计制度>及其相关准则问题解答》(财会〔2001〕43号)文规定:土地使用权转入房屋、建筑物的价值后,其价值摊销年限如何确定?

答:公司以购入或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转入开发商品房成本,或转入在建工程成本后,其账面价值构成房屋、建筑物实际成本。如果土地使用权的预计使用年限高于房屋、建筑物的预计使用年限的,在预计该项房屋、建筑物的净残值时,应当考虑土地使用权的预计使用年限高于房屋、建筑物预计使用年限因素,并作为净残值预留,待该项房屋、建筑物报废时,将净残值中相当于尚可使用的土地使用权价值部分,转入继续建造的房屋、建筑物的价值,如果不再继续建造房屋、建筑物的,则将其价值转入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如公司将土地连同地上房屋、建筑物一并出售的,按其账面价值结转固定资产清理。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前土地使用权价值作为无形资产核算而未转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的公司,可不作调整,其土地使用权价值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期限平均摊销。

据此,注册会计师吴生应进行如下审计处理:

1.提请被审计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报废时,将尚可使用的土地使用权价值部分转入无形资产,其调整的价值为:100÷50×20=40(万元),为此,建议富达公司作如下会计调整:

借: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40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400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400000
贷:营业外支出 400000

2.应将审验情况及被审计单位的调整情况详细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中。

3.如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审计人员应考虑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二)案例评价

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由于土地的所有权为国家所有,按目前有关法规规定,除国有企业可以经过批准无偿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外,其他企业和单位的土地使用权可以通过“评估作价入股”、缴纳“土地出让金”、缴纳“场地使用费”或签订租赁合同支付租全的形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因此,企业对土地取得和使用、权利和义务就构成了土地资产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根据上述土地资产会计核算的特殊性,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实务中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施土地资产审计程序:

一是审计“固定资产--土地”的特殊考虑。注册会计师审计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土地”项目时,必须通过获取审计证据确认其确实属于国有企业历史形成,或1997年“清产核资”过程中根据有关规定按评估价值50%入账确认的数额;同时,还应向被审计单位获取有关土地管理部门颁发的“土地使用证”,并验证其实际占用情况。

二是审计“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的特殊考虑。注册会计师审计“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时,应实施以下审计程序:

第一,索取并查阅被审计单位所在土地管理部门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及“土地使用权证”,并应查验其一致性;

第二,对通过“转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除索取双方签订的转让合同外,还应查验有关办理土地过户手续,并确认土地剩余使用年限是否明确;

第三,查验入账的土地使用权数额,在征用土地过程中向原土地使用者支付的各种补偿费用有无属于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

第四,查验账面所列土地使用权期间是否已开工建造自用项目,如已开始建造,是否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将其相应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成本;

第五,查验摊销的数额,是否将原取得的价值扣除已转入在建工程部分数额在土地使用权规定的使用年限内计算;

第六,查验核对是否有应办理缴纳土地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权,应办理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而未办理的事项;

第七,对国有企业以外的公司、企业,注册会计师还应查验实际占用的土地是否全部取得土地管理部门颁发的“土地使用权证”或“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如被审计单位存在不具备上述审计证据的土地资产,应向被审计单位索取相关说明,必要时,应在审计报告中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审计意见。

B. 内部价格转移的内部转移价格案例分析

案例一:我国跨国公司的内部转移价格运用随着跨国公司经营范围的不断拓展,跨国公司的内部转移价格策略的影响也日益为人诟病。目前,我国已批准成立了40多万家外企,相当数量的外企通过各种避税手段转移利润,造成从账面上看,外企大面积亏损,亏损面达60%以上,年亏损金额达1200多亿元。按照税法的规定,以后的盈利是可以弥补前年度的亏损,因此,我国每年要少征外企所得税约300亿元。由此可以看出,跨国公司利用内部转移价格为自身带来的利益是相当大的,这也是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积极引进外资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国内现有的理论研究往往侧重于如何防范外资企业通过内部转移价格进行避税的问题,但实际上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鼓励我国的跨国公司走出去,充分利用内部转移价格为自身谋取更多的利益。
一、跨国公司内部转移价格的概念、特点与形式
跨国公司内部转移价格(Transfer Price),又称调拨定价或转移定价,是跨国公司内部,包括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所实行的价格,通常称为转移价格,包括转移高价和转移低价两种。
跨国公司采用转移价格的目的是通过转移价格来控制其设在国外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使它们服从该跨国公司集团的全球战略目标,实现整个公司的利润最大化。
这样足可以表明转移价格具有破坏性(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状态)、隐蔽性(国际避税和调节集团内部利润分配)、垄断性(高新技术或产品的转移尤为明显)和不完全竞争性(偏离市场正常交易价格和规避风险)等特点。转移价格的运用形式也是花样百出,主要有:。
①通过控制零部件和原材料的交易价格来影响产品的成本;
②通过对子公司固定资产的出售价格或使用年限的控制来影响子公司的产品成本,实现母、子公司间利润的转移;
③通过对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转让收取的特许权使用费,转移利润;
④通过管理、咨询、广告等劳务费用来影响子公司的成本,转移利润;
⑤通过给予子公司的销售机构以较高或较低的佣金、回扣来影响子公司的销售收入;
⑥通过提供贷款和利息来影响子公司产品的成本费用,达到转移利润的目的;
⑦通过对研发(R&D)费用的分摊,影响子公司收入。
二、我国跨国公司运用内部转移价格的依据
跨国公司运用内部转移价格,其结果是双重的。一方面,跨国公司通过内部转移价格实现了利润的转移和税收的减少。
国别政策和市场差异的存在为跨国公司获取超额利润提供的机遇。另一方面,相应的有关国家的利益却遭受了损失。在总产出的既定的情况下跨国公司运用转移价格获得的额外利益,必定是某些国家的额外损失。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跨国公司与国家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它们追求的是不同的利益。
跨国公司内部价格的产生和运用,有着客观的社会必然性。首先,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形成是转移价格产生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作为一个由母公司及众多海外子公司组成的统一经营实体,母公司与子公司及各子公司之间都存在着经常性的资金、商品、技术、劳务等往来,而交换总依赖于一定的价格作为核算的依据,由此转移价格得以产生。伴随着跨国公司经营业务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在国际市场存在结构缺陷(如贸易保护、知识产权等)和交易缺陷(如额外风险、市场差异等)情况下,必然导致公司内部分工细化,并相应带来公司内部各项要素和产品流通规模的扩大。很明显,仅仅依赖国际市场无疑会影响跨国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为此,最大限度地借助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成为其必然选择。
其次,国际间的税率差异使转移价格成为可能。世界各国的税率不统一,母公司完全可以利用设在国外的子公司所在国的税率差异,有效采用内部转移价格,即提高或降低交易价格,调节公司内部利润分配,对整个公司实现全球总税负最小。同时,很多国家的税制还不完善,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及零部件,各国税务当局越来越难于准确地确定跨国公司其集团内部间的这类交易的转移价格,这些都使转移价格转移利润成为可能。可以说,正是通过转移价格这种方式,跨国公司具备了全球统一调配资源的能力,能最有效地使用人、财、物及技术,以达到全球经营一体化的效果。
最后,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重要手段。由于转移价格是一种公司内部价格,可以不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它可以从贸易双方共同利益出发和全球经营考虑,充分发挥其在许多国家设有子公司的优势,利用转移价格,把成本降至最低,取得最大利润。
三、我国跨国公司内部转移价格的运用
1.减轻税负
主要指减轻所得税与关税。目前世界上有许多“避税天堂”,如巴哈马、百慕大、中国香港、开曼和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因其所得税极低而得名。跨国公司可通过其设在其避税地的子公司低价收购,高价卖出,尽管货物和款项均不经过避税地,但账面上的这次周转就使销售该批货物的子公司因为“低价”出售而无盈利,而购买该批货物的子公司则因“高价”购买亦无盈利,而设在避税地的子公司则取得了双方收益,从而实现了减轻整体税负的目的。例如,甲国的子公司A欲将其产品销售给其在乙国的子公司B,它可以先将货物以低价销售给设在某避税地的子公司C,如在英属维尔京群岛,再由英属维尔京群岛的这一子公司C以高价卖给设在乙国的子公司B。尽管货物实际上还是由甲国直接运往乙国的,但通过这一账面周转,便使甲国子公司A因低价销售无盈利,乙国子公司B因高价购买无盈利,逃避了母国和东道国的公司所得税,这一贱买贵卖,使其全球总税负减少。在关税方面,虽然任何一家公司都无法摆脱缴纳关税的义务,但如果运用得当,卖方对买方实行低价,则可以减轻税负。例如,一件通常卖100英镑的产品,由于关税税率为60%,他将要缴纳60英镑的关税。如果发票价格变为80英镑,则只要交48英镑,从而可少纳关税12英镑。
2.避开风险
跨国公司面临的风险主要有:
(1)汇率风险——汇率的频繁波动,致使跨国公司面临贸易中的交易风险,也面临资产的外汇风险,利用转移价格可以使之降低;
(2)政治风险——其中被没收或国有化是跨国公司最为担心的,尽管它可以采取一系列方法将部分风险预先转嫁,但在具体投资中,跨国公司常常采用转移价格对子公司实行更高的销售价格、索取高额技术转让费、压低子公司出口商品价格等将投资利润从东道国转移出去,将风险降至最低;
(3)价格管制风险枣为维护本国市场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保护民族工业,东道国制定市场价格控制政策。为避免东道国倾销等指控,跨国公司利用转移价格提高成本以提高该产品价格,同时,为避开东道国的最终产品价格管制,跨国公司将产品或生产该产品的中间产品以高价转嫁给子公司,形成高成本,提高产品售价,赚取高额利润。在我国有不少外商虽然看好中国巨大的市场,但他们投资时总是非常谨慎,并总是设法将利润早日转移出去,希望通过转移价格来降低可能存在的风险。
3.调拨资金
在国内资金和外汇相对短缺的情况下,许多国家都会采取一些外汇和利润汇出的限制措施,特别是对外资企业的红利汇出、股息支付等都有较严格的规定。此时,跨国公司往往通过转移价格以高价向处于该国的子公司提供产品或劳务、低价从该国购进产品或劳务的方法实现资金的转移。
4.控制市场
跨国公司母公司以较低的转移价格向其子公司提供原材料等资源,可以降低子公司的成本,增强竞争力,有利于子公司打入并控制东道国市场。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获得竞争优势的致胜法宝。
跨国公司在海外新建子公司时,可以凭借整个公司体系的资金等实力,运用转移“低价”为新设立的子公司供应价格低廉的原料、产品和劳务,还可以高价买进子公司产品,帮助子公司迅速打开局面,树立良好信誉,站稳脚跟;当跨国公司的某个海外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时,总公司以转移低价,不惜血本,维持低价倾销,集中财力、物力支持在那里开拓市场的子公司,直至把对手挤垮,最终独占市场。
5.调节利润
跨国公司进入某个新市场,必然引起同行关注,它的失败是前车之鉴,但成功却是一个无声的“指南针”:指引其竞争对手纷纷“抢滩登陆”,参加对市场的重新划分。此时,运用转移价格,使得东道国的利润降低(甚至在账面上做成亏损),这样就可以引开潜在竞争者对该市场的注意。同时,子公司的高利润还可能会带来一些麻烦:导致东道国政府重新谈判跨国公司进入条件并制定更加苛刻的政策,分享利润;合作伙伴可能会要求更多的分红;可能会面临工会的压力,要求“成果共享”,增加工资福利开支。对此,跨国公司可能利用掌握的采购权和(或)销售权,通过转移价格降低子公司的账面利润,掩盖实际经营业绩,侵吞东道国的应得利益。
6.减轻配额限制
作为非关税壁垒,配额在国际市场上是普遍执行的国际贸易限制。如果配额是针对产品数量的,利用转移价格可以改变产品进口成本;如果配额是针对产品价值的,那么配额一定时,跨国公司降低转移价格,则可以增加产品出口量,进口子公司就可以加大产品实物的进口量,达到扩大生产,提高销售额的目的。
四、跨国公司内部转移价格在我国运用的现状及对策
在实践中,我国跨国公司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汇率的变动,以及东道国对跨国公司采取的种种限制,却很少利用转移价格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为跨国公司的经营目标服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未能充分认识内部转移价格的作用。
目前,我国部分跨国公司已在避税地设立子公司,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将利润转移到避税地,但这仅是转移价格策略的一个方面。我国跨国公司对转移价格的使用仅仅还处于避税层次上,很多公司并不了解更不会发挥转移价格的其他作用。
2.未形成有效的跨国经营管理体制
一般来说,跨国公司内部各生产、销售单位之间的产品划拨和协作越紧密,业务往来越频繁,内部转移价格的运用也就越有效。而我国目前大多数跨国公司主要还是国内母公司的补充,只进行单一的分割式的经营,母公司对子公司不能实施有效的控制,其业务往来也较少,跨国公司未能形成国际化经营网络,也就是说,跨国公司内部几乎不存在内部交易,公司的内部分工和合作体系尚未形成,严格来说还不具备成熟地运用转移价格的条件。
3.缺乏快捷、便利的信息系统及有效的指导
快捷、便利的信息系统是促进内部转移价格有效实施的条件之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跨国公司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有关人员对东道国的政策、法律不够了解或了解得不够透彻,加上没有高水平的会计、税务、法律等专家的协作,我国跨国公司很难得到外国投资环境的全面、详细的信息资料,也就不能有效地运用转移价格策略。
有鉴于此,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加强学习与实践,充分认识跨国公司内部转移价格的作用。我们要努力学习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尤其是世界500强公司)的经验,合理、巧妙地利用各国家、各地区税制不同,税率差异,选择税收优惠地区进行投资,并通过内部转移价格调整利润,增加企业积累。根据美国学者对164家美国跨国公司的调查表明,在内部交易中采取正常交易价格的只占35%,而采用非市场价格的内部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普遍运用的方法。
2.加强一体化管理,构建跨国公司经营网络。国内母公司应对海外子公司实行有效控制,加强跨国公司内部调拨和专业化协作,促进内部贸易市场的发展,这样能够充分利用内部化优势,减少海外投资的经营成本,从而使总公司的海外经营一体化,形成集团优势。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全球战略和协调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必须实行内部定价策略。在一个跨国公司各单位间的内部转让,表现出跨国公司的一项整体功能,反映了内部分工与合作的要求,只要有内部转让就有转让定价。例如,我国跨国公司可以同时利用甲国的廉价劳动力资源,设立加工企业;利用乙国的资源优势,设立原材料基地;利用丙国的市场优势,设立配售企业,由此形成一条首尾衔接的跨国生产线,为内部转移价格策略的实施创造条件。
3.建立适应内部转移价格需要的信息系统,加快培养一批高级跨国经营人才。为了有效地利用内部转移价格谋求全球利益,母公司必然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来进行决策管理,为此,建立快捷、便利的信息系统,随时掌握世界各地金融网及经营状况是实施转移价格策略成败的关键。
实施转移价格合理规避管制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它需要有一定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而且熟悉当地法律和财会制度的人员专门从事这项工作,为母公司恰当运用转移价格策略提供准确的信息。我国母公司向国外子公司输出产品时,应当参照外部市场价格制定内部转移价格,以免一而再、再而三地成为反倾销对象。

C. 某公司无形资产的案例分析

1)C 2)A 3)A 4)C 5)C
1)无形资产一般计入管理费用,用于生产则计入生产成本。
无形资产的摊销通过“回累计摊答销科目”计提,固定资产则通过“累计折旧”。
2)无形资产自取得当月计提摊销,截止2007年12月31日共摊销了12月,摊销金额=600÷10÷12×12=60
无形资产账面价值=600-60=540
3)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可回收金额为公允价减去相关处置费后净额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孰高。
可回收金额=450
4)账面价值低于可回收金额,应计提减值准备90万(=540-450)
5)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540-90=450(万)
无形资产总使用年限为10年,已经使用了1年,剩余使用年限为9年,年摊销金额为50万(450÷9)
2009年年末账面余额为400万(450-50)
转让收入为350元,低于账面余额400万,应计入营业外支出50万。

D. 怎样去评判利润的倍率是多少

一、倍率法及其应用公式
倍率法是一种国外应用较多的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由英国老牌商标评估机构“Interbrand Group”经多年实践探索得出。该机构每年评估“可口可乐”、“万宝路”等世界最有价值的商标,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其基本公式如下:无形资产评估价值一无形资产历史加权平均收益x倍率。
1.无形资产历史加权平均收益的确定。采用企业会计账薄中反映或整理出的无形资产历史收益,并对该历史收益进行加权平均处理,作为无形资产收益的基础。采用历史收益,是为了避免对无形资产未来收益预测带来的误差。一般选取评估基准日前三年的资料进行分析,得到该三年的收益值,按“1、2、3”权重(评估日前三年为1,前二年为2,前一年为3)作加权平均处理,最后算出无形资产的历史加权平均收益。仅重的选取,体现了收益的发展趋势。
2.倍率的确定。具体分两个步骤:①建立无形资产(主要是商标)评分体系,由资产评估专家进行打分。如“Interbrangd Group”无形资产实力评分体系考虑了以下评价因素:无形资产的领导力、无形资产的稳定性、无形资产的市场环境、无形资产的国际性、无形资产的发展趋势、无形资产的持续投资、无形资产的法律支持,其最高得分(权重%)分别为25、15、10、25、10、10、5,合计100分。②建立无形资产实力评分体系与无形资产收益倍率的对应关系。通过大量的无形资产转让实例的统计分析,得出两者的对应关系,由以上实力评分的得分得出对应的倩率。
二、倍率法的优点
由于倍率法适用的无形资产需已在企业运用,且有大量的无形资产转让案例的统计结果作为支撑,因此在我国应用尚有一定的困难,但无疑这种方法极具启发性:
1.采用历史加权平均收益,力求体现数据的可靠性、趋势性。虽说这使未在企业应用的无形资产被排除在该方法的适用范围之外,但这种思路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例如对收益法中未来现金净流量的确定,我们可以进行概率分析和敏感性分析。首先预测未来各种宏、微观经济环境的发生概率(概率之和为1);然后,在各种情况下,确定产品的产量、价格、成本、主要原材料与能源价格、税率、汇率、投资等敏感因素的状况,并进一步推断出此种情况下企业的未来收益;再将各种情况下的未来收益乘以对应概率并相加,得出未来的加权平均收益。这样可使无形资产评估的结果更加切合实际。
2.评分体系与倍率挂钩,是通过大量无形资产转让案例统计分析得出的,量化系统的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主观性。我国也可建立无形资产转让资料库,为今后对无形资产评估进行系统的研究、统计创造条件,为确定更实用、更准确的评估价格提供依据。

E. 2022审计硕士暑期备考|案例分析(26)

其他业务收入的审查

[资料]

审计人员王军审查海河公司20X2年9月份“银行存款”日记账时,发现9月10日25#摘要中注明转让专有技术60 000元,但对方账户是“应付账款”,决定进一步调查。

经查阅9月10日25#记账凭证,凭证的内容如下:

借:银行存款 60 000

贷:应付账款 60 000

该记账凭证后面附的原始凭证是一张“送款单”回单和双方的专有技术转让协议,经询问有关人员,确定该公司的无形资产转让收入记入了“应付账款”账户。

[要求]

指出海河公司存在的问题并做出调账分录(假定上述问题在当期被发现)。

参考分析:

海河公司为了达到少交税,少计当期利润的目的,将应反映在“其他业务收入”账户的无形资产转让收入反映在“应付账款”账户,造成当月利润虚减并达到了少交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及所得税的目的。海河公司应编制调账分录如下:

借:应付账款 6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60 000

F. 资产评估学无形资产案例分析

无形资产用收益法评估是合理的,折现率采取风险累加法确定也是合理的,目前一应该是通用的方法吧

G. 我想要关于无形资产评估的案例,写论文用的,最好是不同方法评估的,灰常感谢~~

无形资产评估及案例分析
季珉

目录
一、无形资产评估的有关问题
二、三种评估方法及案例分析

一、无形资产评估的有关问题
无形资产评估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很多,这里列举在实践中经常面临的最重要的5个问题,展开分析。
1、无形资产的确认
什么样的经济现象或财产权利才算是无形资产?
什么样的经济现象或财产权利能显示或表明无形资产的价值?
(1)可作为无形资产的经济现象
需经专门确认并做可辨识的描述。
应具备合法的存在条件并受法律的保护。
必须具有所有权并能够合法的转让。
必须有无形资产存在的有形证据或证明。
必须在可确认的时间内或作为可确认事件的结果而产生或存在的。
必须是在可确认的时间内或作为可确认事件的结果而被破坏或终止的。
客户关系类:客户名单、以往的购货订单资料、往来函件;
契约权:合同或某种书面协议;
商标、专利、版权:书面注册文件;
集合劳动力:雇员清单、人事档案、与就业有关的纳税申报单;
专利技术:图纸、流程图、示意图、程序手册、备记录等;
商誉:财产报表、所得税申报、公司记录和文件、经营和财务预算。
(2)不可作为无形资产的经济现象
无形因素或无形影响力
1、市场份额
2、高盈利能力
3、受保护状态;
4、垄断地位;
5、市场潜力;
6、神秘性;
7、可以继承或长期使用;
8、竞争优势;
9、独一无二性;
10、折扣价格;
11、变现性;
12、所有权控制。
(3)表明无形资产价值的经济现象
能为其所有者带来可以计量的经济利益。

一个例子:
1)一个新注册的商标—保持经济存在形式;
2)不使用状态—没有经济价值;
3)注册是为了防止被竞争对手获得,商标正被保护性使用—具有经济价值。
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新旧会计准则对比
原准则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新准则对研究开发费用的费用化进行了修订:研究费用依然是费用化处理,进入开发程序后,对开发过程中的费用如果符合相关条件,就可以资本化。
2、实施无形资产评估的原因—评估目的
1)投资--《公司法》
2)为财务会计对企业整体购买价格进行分分配
3)收购前企业价值的评估
4)购买特定的无形资产
5)其他为管理目的而进行的无形资产评估
1)为什么实施评估
2)评估的预期用途
3)谁将依赖于该项评估

《公司法》对出资范围的相关规定:
“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其中,“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是新增的,包括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与股权等。对于股权的进入公司法没有明确载明,而只有在司法解释中加以规定。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民事权利。传统的知识产权包括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工业产权只包括商标权和专利权。现公司法已将出资形式由“工业产权”修改为“知识产权”,将著作权也纳入出资形式的范畴,扩大了无形资产的出资范围。
知识产权区别于其他无形资产的属性:享有特殊的法律确认和法律保护权利。
常见的五种类型:
1)与市场营销相关的:商标和服务标识;
2)与技术相关的:专利;
3)与艺术相关的:文学和音乐版权;
4)与数据处理相关的:软件;
5)与工程相关的:工业设计和商业秘密。
《公司登记管理条例(2005修订)》 第十四条股东的出资方式应当符合《公司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股东以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以外的其他财产出资的,其登记办法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
3、需明确的评估事项
1)评估目标—被评估的具体无形资产及其权益
2)价值类型—市场价值、投资价值、使用价值、所有者价值
3)前提与假设—最大最佳效用、持续使用、强制清算
4)基准日—历史日期、当前日期、未来日期
4、资料收集
1)行业及经济环境
2)具体公司资料
3)具体无形资产市场资料
1)所有者内部的资料来源:公司整体情况、无形资产成本收益等财务信息、无形资产寿命期限;
2)前期交易或报价:是否附带条件、是否公平、是否涉及或有付款;
3)无形资产所有者外部资料来源:行业情况、技术发展趋势、经济及人口统计资料、经验交易定价资料;
4)访谈。
5、评估程序
评估问题的确认:
无形资产确认、最大最佳效用分析、 价值类型;
所有者权益及财产权利、 评估基准日。

资料收集与分析:
无形资产特征、历史与前景、财务信息;
外部经济因素、供应与需求、先前销售及许可交易;
三种方法评估。
价值结论:各种评估方法评估结论的综合;或有条件和限制条件的影响;(合法权利、抵押权、隐含条件和环境阻碍、合法性);股东不得以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特许经营权或者设定担保的财产等作价出资。

一、专有技术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专有技术,又称为技术秘密,“Know-How”,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使用的,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
两种观点。
(二)特征
1.实用性 2.新颖性
3.价值性 4.保密性
二、和专利技术的区别
1.是否具有保密性
2.对象不同
3.保护方式和期限不同
三、专有技术的法律保护依据及认定
(一)依据:
1.合同法
2.反不正当竞争法
(二)评估师的审查要点:
1. 审查技术拥有方是否采取了保密措施
2. 委托方必须出具承诺函
3. 科技成果登记证书不作为确认科技成果权属的直接依据

无形资产评估成本法及案例
1、成本构成
成本的构成要素 --材料成本、人工成本、间接成本、开发商利润
材料成本构成--磁盘、集成电路模板、电影或录音带母带、工程图纸、有版权的模型或样品、手册或手稿复印件等。
人工成本构成--员工全部薪金踏给合同商的所有货币报酬。
间接成本构成--与就业有关的税收和福利、管理和监督工作、支持和秘书工作以及公用工程和经营费用。
开发商利润--外部筹资成本(建设期利息)、自有资金成本、机会成本。
2、数据收集与验证
资料清单
1)总体描述:注册号、协议方式;
2)数量:该组中无形资产的数量;
3)规模标准:各种软件编码的数量;
4)使用年限:开发日期、投入使用日期;
5)原始成本:开发成本和改进成本;
6)退废数据:剩余时间、历史更新率等
数据验证
1)无形资产存在性:现场盘点
2)无形资产完整性:现场盘点
3)数据准确性:核对数据原始文件、会计凭证
4)数据完整性:重建和调整数据集合,确保没有遗漏
5)数据与成本要素的对应关系
3、现行成本趋势系数
一般的方法:估计开发时间和工作量为基础,以现行价格标准计算复原或更新重置成本。
较少的情况下采用系数调整时应注意:
1)证明历史成本数据完整、精确而可信;
2)选择最适用于目标类型无形资产、最适用于无形资产所在企业,以及最适用于从无形资产开发到现行评估日的相关期间的成本趋势系数。
4、贬值的确认和量化
剩余使用寿命—不分割三种贬值
功能性贬值:超额开发成本或超额经营成本;
经济性贬值:实际销售利润率低于历史或预期;
5、成本法案例

无形资产评估市场法及案例
1、市场法重点关注事项
(l)确实具有合理比较基础的类似的无形资产;
(2)收集类似的无形资产交易的市场信息和被评估无形资产以往的交易信息;
(3)依据的价格信息具有代表性,且在评估基准日是有效的;
(4)根据宏观经济、行业和无形资产情况的变化,考虑时间因素,对被评估无形资产以往交易信息进行必要调整。
2、市场法调整因素及价值估算指标
(l)所有权的一揽子合法权利;
(2)特别融资条款或安排;
(3)公平市场交易或非市场交易;
(4)将被应用的行业;
(5)交易的区域;
(6)交易的时间和期间特征;
(7)使用、开发或贬值特征;
(8)交易中包括的其他资产。

(l)平均售价;
(2)平均销售量;
(3)净销售额;
(4)净收益;
(5)净现金流量;
(6)原始成本;
(7)帐面价值。
3、市场法评估步骤
收集和选择数据 --对已选择数据进行分类--验证已选择数据--选择比较单位--量化定价倍数--调整定价倍数--应用定价倍数--调整评估值
4、市场法案例

无形资产评估收益法及案例
1、收益法重点关注事项
(1)合理确定无形资产带来的预期收益,分析与之有关的预期变动、受益期限,与收益有关的成本费用、配套资产、现金流量、风险因素及货币时间价值;
(2)确信分配到包括无形资产在内的单项资产的收益之和不超过企业资产总和带来的收益;
(3)预期收益口径与折现率口径保持一致;
(4)折现期限一般选择经济寿命和法定寿命的较短者;
(5)当预测趋势与现实情况明显不符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收益法具体方法
(l)超额经济收益量化法;
(2)经济经济成本节约额量化法;
(3)许可使用费或特许使用费减免法;
(4)量化拥有目标无形资产与不拥有无目标无形资产所引起的企业或相似经济单位的整体价值差异法。
3、收益法案例

技术类资产评估案例
一、委估资产内容
委估无形资产为某公司拥有的ABC无线终端核心技术及其与ABC无线终端有关的其他技术和基于这些技术的知识产权,这些技术包括ABC无线终端基带芯片技术、ABC无线终端物理层技术、ABC无线终端高层协议栈技术、ABC手机硬件参考设计方案、ABC无线上网卡硬件参考设计方案等。
该技术为基带芯片(基频)的制造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在大部分手机中,基频都是最昂贵的半导体元件,随着TFT-LCD显示屏价格的下降,基频正在成为手机中占成本比例最高的元件。不仅如此,基频还决定了手机平台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手机的功能和性能。
二、无形资产性质及权属
委估无形资产均为专利申请技术和专有技术。公司分别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提出的发明专利申请,并及时缴纳了申请费及相关费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对某公司提出的专利申请已出具《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予受理。部分技术正在处在专利申请准备过程中,其余技术采用自我保护,某公司对ABC芯片核心技术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委估技术尚处于研发阶段,根据财务核算制度,公司将与该技术相关的研发成本均在当期损益列支,因此评估基准日该技术账面价值为零。根据公司提供的成本费用资料统计,委估技术历史成本约***万元。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无账面值,明细如下:
专利明细表

序号 专利名称 受理号/专利号 受理时间 授权时间 备注
1
2
3

三、委估技术存在性的确认
本次委估技术的存在形式通过评估人员现场考察和市场调研从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了确认。
1.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专利技术授权通知书及相关文件的检索,验证了委估申请专利技术的有效性;
2.通过对委估技术的生产设备的实地考察,考察内容包含了研发实验室、生产厂房、生产车间、生产设备等技术产业化的,验证本次评估技术实现的物资条件和生产工艺流程完善程度;
3.通过样机外场测试报告、权威部门的测试报告及内部实验报告验证该技术制造产品的性能;
4.通过对委估技术生产的产品的实质性考察和用户使用信息,进一步验证了委估技术的技术成熟度。
通过上述几种方式,我们验证了委估技术的真实存在性。
四、技术的垄断与竞争
国内ABC手机芯片研发公司主要有5家:某公司、A、B、C、D。
某公司是芯片研发的先行者,**。
A的优势在于综合解决方案,整体性能优良;
B的集成度比较高,具备GSM经验;
C的技术比较强,算法比较好;
D的物理层、协议栈自主开发,独立性强。
五、技术的保护措施及有效程度
从目前的情况看,委估技术采用申请专利进行技术保护,而且某公司与每一位研发人员签订了技术保密协议,总体说来,某公司技术保护措施是比较有效的,但会承担由于研发人员的流失产生的“泄密”的风险。
六、委估技术产品简介
本次委估技术用于生产基带芯片,改产品专用于制造手机、无线上网卡等无线通信终端领域。
某公司是ABC产业链上基带芯片研发的高科技企业之一,ABC是世界主要三种3G标准之一,通过多年来的开发经验积累和技术沉淀,某公司在ABC标准、手机芯片、协议栈软件、物理层软件、手机解决方案等方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优势。
七、市场需求分析
八、评估方法
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一般采用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
(一)成本法
鉴于本次采用成本法评估某公司ABC无线终端技术的价值。则假设:所申报待评估的无形资产的价值要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由其开发研制过程中投入的相关活劳动费用,如研发人员的劳务、工资福利和奖金等人工费用;物化劳动,如占用的相关计算机硬件设备、场所和耗费的水电能源等费用;及其相应的管理、文档资料的编制、评审等其他间接费用所构成。此外,还应考虑到因投入该软件产品的研发而占用了资本获取它项投资收益的机会报酬,或资本因投入该软件产品的研发而失掉获取它项投资收益报酬的机会损失或增加的投资机会成本,则应按社会或行业的平均报酬予以补偿。
假设开发成本在研制开发过程中均匀投入,本次评估采用基本模型如下:
重置成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资金成本+合理利润
评估价值=重置成本-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确定各项重置成本时,采用财务核算法。基本方法是,将研制该资产所消耗的各项支出(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费用),按实际情况扣除其中不必要和不合理项目后计算消耗量,按现行价格和费用标准计算重置成本
(二)收益法
由于技术资产必须与其他有形资产有机结合才能创造收益,在评估过程中,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利润一般无法单独评估测算,通常采用从技术运作后企业的销售收入分成的办法进行评估测算,即无形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测通过采用整体性资产收益的预测途径得到。具体评估办法是通过估算被评估企业整体资产在未来的预期收益,即把企业未来经营中预计的主营业务收入还原为基准日的资本额,再通过技术分成方式得到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并采用适当的折现率或资本化率折现成基准日的现值,然后累加求和,得出被评估无形资产的评估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P——评估价值;
α——技术分成率;
Pt——第t期的收益额,本次评估采用的收益口径为销售收入;
r——折现率;
n——折现年限(收益期限)。

成本法评估技术说明
一、评估的假设及前提条件
1.委估专利申请技术在申请期满后可获得《专利证书》;
2.委估技术的开发费用在开发过程中均匀投入;
3.计入委估技术开发成本的劳务费用为社会平均水平,劳务人员不享有股权、期权等特殊权利;
4.中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不发生大的变化,所遵循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制度及社会政治和经济政策与现时无重大变化;
5.有关信贷利率、汇率、赋税基准及税率,政策性征收费用等不发生重大变化;
6.无其他人力不可抗拒因素及不可预见因素对委估专利技术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二、评估依据
1.《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缴纳申请费通知书》及缴费收据;
2.资产占有方提供的资产评估申报表、无形资产开发成本费用明细表及依据的原始凭证;
3.**市社会保障相关标准;
4.评估基准日2007年7月31日银行存贷款利率;
5.其他依据。
三、评估过程
四、评估估算过程说明
(一) 评估模型
(二) 评估技术说明
根据某公司提供的研制开发成本内容,我们将整个研制过程中必要而且合理的成本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种。直接费用针对每一研制阶段,分为研制人员劳务费、设备和房屋旧费用、材料费用,无形资产摊销等,并将以上各项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分解,使费用具体化、明确化,其中无形资产的摊销是对公司成立时技术作价的摊销,我们把其单列出计算。间接费用针对整个研制过程,分为办公用品费用、招待费、公务费和其它费用等。

1. ABC无线通信终端技术的研发经费投入
根据提供的历史财务资料,其对ABC无线通信终端技术的研发经费投入共计约**万元,投入详细情况见下表:
表1 ABC无线通信终端技术的研发费用明细表
单位:元
项 目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1-7月 合 计
公司经费
人员工资及附加
差旅交通费
固定资产折旧
低值易耗品摊销
办公费
车辆使用费
其他费用
工会经费
业务招待费
职工保险费
咨询费
董事会费
诉讼费
广告宣传费
税金
无形资产摊销
开办费摊销
职工教育费
提取坏账准备
研究开发费
人员工资及附加
差旅费
业务招待费
折旧费
无形资产摊销
办公费
材料等费用
其他
其他费用
合 计
2.直接费用
①研发人员及管理人员劳务费
② 设备及房屋折旧费用
③材料费用
3.间接费用
间接费用包括业务费、公务费、招待费及其他费用等等,是项目研发过程中所必须支出的差旅、交通、办公、会务、评审等费用。评估人员根据原始的费用构成情况,扣除了不必要及不合理的支出部分,并考虑现行物价水平合理估算间接费用,根据实际发生的间接费用,乘以物价调整系数,取得间接费用的重置价值。
该项目的间接费用=**(元)
4.资金成本
5.合理预期利润
6.功能性贬值及经济性贬值
7.评估价值的确定

收益法评估说明

一、评估基本假设
收益预测是无形资产评估的基础,而任何预测都是在一定假设条件下进行的,对企业未来收益预测建立在下列条件下:
1.假设委托评估之资产在2007年7月31日后不改变用途仍持续使用;
2.假设未来该项技术项目的经营者是负责的,且其管理层有能力担当其职务;
3.除非另有说明,假设该项技术项目未来公司完全遵守所有有关的法律和法规;
4.资产占有方在客观上有能力、主观上有愿望实现该技术产品所能达到预期质量和销量;
5.项目相关的地区及中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不产生大的变更,所遵循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制度及社会政治和经济政策与现时无重大变化;
6.有关信贷利率、汇率、赋税基准及税率,政策性征收费用等不发生重大变化;
7.假设折现年限内将不会遇到重大的销售货款回收方面的问题(即坏账情况);
8.本次评估在进行收益预测时仅以国内市场份额为限进行估值,未考虑来来源于国际市场的收益,但作为3G通信标准之一,国际上已有国家为TDD分配了频率空间,因此客观上存在国际市场收益,但由于该部分收益预测不确定性较大,因此本次评估未予考虑;
9.本次评估对委估无形资产经济寿命预测以有限年期计算,但作为3G通信技术平台,它为研发后续的通信技术提供一个切入点,因此,理论上在TD技术淘汰后其仍具有一定价值,但考虑到该剩余价值估算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本次评估对其不予考虑;
10.无其他人力不可抗拒因素及不可预见因素,造成对企业重大不利影响。
二、评估方法
1.评估模型
2.技术分成率的确定
3.折现率的确定
三、宏观经济环境发展趋势分析
四、技术应用产品市场及竞争分析
(一)关于3G标准ABC的简介
(二)3G全球发展状况
(三)ABC的发展状况
(四)ABC终端市场容量分析
(五)ABC制式基带芯片的研发状况及竞争分析
五、技术应用产品经营业绩预测
(一)基带芯片的销售收入
(二)无线网卡的销售收入
(三)协议栈销售收入预测
(四)直放站模块和路测仪的销售收入

六、重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一)技术经济寿命
(二)技术分成率
(三)折现率
七、评估结论
经评估,委托评估的专有技术评估值为**万元,收益预测及评估结果见下表:

某公司ABC技术资产收益预测及评估结果表
单位:万元
收入类别 计量项目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手机基带芯片销售 数量(万部)
单价(元/部)
收入金额(万)元)
协议栈软件 数量(万部)
单价(元/部)
收入金额(万元)
路测仪表系列 数量(万部)
单价(元/套)
收入金额(万)元)
上网卡 数量(万部)
单价(元/套)
收入金额(万)元)
直放站模块 数量(万部)
单价(元/套)
收入金额(万)元)
销售收入合计(万元)
后续研发支出
3G技术分成率
3G技术贡献收入
现金流入
折现率(20.00%)
3G技术贡献现值
评估价值

教师简介

季珉,女,管理学博士,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中国注册土地估价师,保险公估人,高级经济师;岳华德威资产评估公司总裁;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执业责任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女评估师委员会委员;资产评估准则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财政部评估项目审核专家组成员;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项目审核专家组成员。
在岳华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期间,负责完成资产评估项目百余个,涉及资产总额数百亿元;在岳华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资产评估质量控制工作,具体包括制定资产评估质量管理文件及本所资产评估准则、资产评估内部及外部课题研究、报告的三级复核、集团所专业培训、资产评估数据库建设、资产评估外聘专家管理等。

H. 无形资产会计问题研究论文,要真实案例

知识经济具有许多不同于工业经济的特点,随着它的到来,如同一个国家经济的增长愈来愈依赖于科技的进步一样,企业的进步也愈来愈依赖于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实物资产的作用已退居第二。无形资产的丰富程度和质量高低事关企业的存亡兴衰,因此无形资产的概念必须明确,计量范围必须扩大。只有更广泛、更客观、更准确地计量无形资产,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才能有利于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及政府管理部门等的科学决策。探讨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问题进行一些粗浅分析。
一、无形资产的地位变化及其确认条件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贸易增长更为迅速,地位更加突出。与此同时,无形资产价值在企业中所占比重,正在不断上升,有的已占绝大部分。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中企业无形资产所占比重约为20%,90年代则上升到30%以上,依靠科技进步所提高的劳动生产率的比重,已从20世纪初的5%~20%增加到目前的70%~90%。 近几年国际贸易中,以技术贸易为代表的无形资产贸易迅速增长,年平均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其它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各国技术贸易总额1964年为27亿美元,1974年为110亿美元,80年代中期为400亿美元,1993年则高达1500亿美元,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而在我国,如北京爱特信互联网技术公司(搜狐网页)无形资产含量就占80%以上。由此可见,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无形资产既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又是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也是增强企业技术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是,由于现有规范中缺乏对无形资产予以会计确认的具体标准,因此,各企业对无形资产的认定显得比较混乱。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1993)第三章第三十一条的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从表面上看,这一主要以列举方式定义的无形资产似乎一目了然,但目前公司的实际披露状况却似乎正好相反。一方面,在我国传统会计中,无形资产虽有所反映,却一般只有7~8项,许多无形资产价值十分巨大,例如服务品牌,企业品牌等,却未能纳入会计核算范围,足见传统会计无形资产确认范围之狭窄;而另一方面,据有关统计,上市公司列示的无形资产具体名目累计已达百种之多,而且,很多无形资产名称在一定程度上已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如“乡村会员证”、“电话选号”、“DOT”等。
因此,如何加强无形资产具体类别名称的规范,已成为无形资产规范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鉴于上述所指出的问题,无形资产核算的范围应该得到明确限制,同时对无形资产具体构成项目的名称应作出简明而有效的统一规范。这里就产生一个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问题,即满足什么条件下的无形资产项目才能作为企业无形资产入账。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无形资产原则公告”(草案)认为,只有满足与该资产项目相联系的未来经济利益可能流入企业且已被证实有充足的资源,并能够可靠地计量该资产项目的成本。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与之相似。据此,一般地认为只有外购或接受投资取得的无形资产才可以被确认为无形资产,而自创专利商誉等无形资产的开发研究成本则不予确认。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则应当根据实际适当予以确认,这是因为根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有关要求,如不确认这些无形资产,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偏离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诸如商誉等作为反映企业具有较高盈利能力的信息,若不及时提供,势必不能满足经营者正确报告受托责任的要求,也不能满足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决策的需要。
二、关于无形资产计量方面的问题
技术进步所导致的企业生产函数中知识资本比重的不断增加,因此,为了提供客观、真实的无形资产价值,必须合理反映自创无形资产。自创无形资产计量,在理论上应包括在开发研究和持有期间的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费用支出,但在实际计量操作过程中形成了与有形资产不同的特征:
首先,无形资产成本的弱配比性。知识性无形资产的取得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存在着复杂的智力支付过程,其成果的取得往往带有随机性、偶然性和关联性。由其负担全部研究开发试验等费用不甚合理,但要分别归类分配也十分困难,导致其成果价值与其对应的成本缺乏配比性。
其次,无形资产成本的缺项性。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取得无形资产所支付的各项费用只有予以资本化后,方能计入无形资产,而在一些知识性无形资产取得的前期开发、培训、试验等费用因无法资本化,难以进行成本计量,不能计入无形资产,导致不少无形资产被排除在外,这样反映的无形资产就显得支离破碎。
再次,无形资产成本的象征性。由于上述的弱配比性、缺项性所决定了无形资产成本的外在形式只是具有象征意义。例如商标权,其成本仅含有其注册登记等相关费用,并非其全部费用。这样就使得无形资产价值缺位,企业蒙受重大损失。正因为如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无形资产计量基础逐渐由会计学家的投入价值转变为经济学家的产出价值。
正由于计量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有些被部分企业列为无形资产的项目在另外一些企业却被当作了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从而导致企业间无形资产信息缺乏可比性;有些企业把本该资本化的无形资产项目列为当期费用处理,从而致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得不到恰当表达,帐外无形资产趋多。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投资者对投资决策的正确评价。
要正确计量无形资产,可以考虑设置“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本”账户,该账户性质和用途同“生产成本”账户。自创无形资产时,先将无形资产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用、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借款费用等,直接计入“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本”账户,待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功,将已计入“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本”账户的费用和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若无形资产研究开发失败,将已计入“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本”账户的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进行追溯调整。
三、关于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
无形资产地位的急剧上升,使得无形资产信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描述起着重要性的作用。因此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应该充分、公开、真实与科学,真实地反映无形资产的原始价值、摊销价值和净值的增减变化形态以及新创造价值的情况。但是目前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只规定对无形资产摊销等采用直接冲减原始价值的处理方法,既不能完整反映无形资产原始价值的增减变化,也不能真正反映成本费用中的无形资产摊销份额。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信息应通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各种有关的附表及附注等形式予以披露。
1. 无形资产信息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披露。现行的资产负债表,在资产方设置“无形资产”项目,以价值形式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总存量。但这只是其净值,从中看不出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和在成本费用中所占的份额,其披露是残缺不全的,不充分的,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及外界有关部门与人士对无形资产信息的要求,应该进行改进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使之能全面反映无形资产原始价值、累计摊销价值和净值。这可以通过增设“无形资产摊销”科目并改革现行资产负债表有关无形资产的编制方法来实现。在报表中以三种价值形态分别列出,其关系如下:
无形资产原始价值-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净值
2. 无形资产信息在损益表中的披露。目前通过损益表来反映无形资产所创造的效益,并不是直接而是间接反映的,故而不能从我国目前流行的多步式损益表中直接取得无形资产损益情况,例如对无形资产转让损益,只能通过其转让收入、支出,分别汇集到其它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支出科目中,通过损益表的其它业务利润项目来反映。又如对于某些无形资产,如专有技术等,因为知识经济时代高新尖技术的大量采用,技术革新而导致的提前废止,在冲销其净值的同时增加营业外支出,在损益表中从营业外支出项目中加以反映。再如对应分摊的无形资产摊销额,则通过损益表中的管理费用项目反映等等。这种间接反映无形资产损益情况的做法,显然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无形资产经营管理的要求。其改革的出路有两条,要么改革现有损益表,使之能直接反映无形资产损益的情况;要么通过设计无形资产收益计算表来进行直接披露。
3. 无形资产信息在有关附表中的披露。为了详尽反映无形资产增减变化情况,可以设计编制“无形资产增减明细表”,主要项目应按类别反映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按项目反映全部无形资产增减变化的动态,即年初余额、本年增加额、本年减少额、年末余额等。
企业根据内部管理与外部需要,也可以编制“无形资产收益计算表” 、“开发研究成本明细表”等等,作为正式报表的附表,与报表同时报送。
4. 无形资产信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尽管以上正式报表与其附表已经基本上能够比较详细地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各类信息,但不同企业无形资产的业务千差万别,且数量繁多、交易频繁、变化无常,在知识经济时代更是如此;加上正式报表及其附表等只能提供简单的定量信息,不少有关无形资产定性及其它信息无法给予详尽反映,因此必须在相关的会计报表中以附注的形式加以披露。如应该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列示有关R&D的详细信息,至少也应该列明当年的管理费用中含有多少数额的R&D的详细信息。
参考文献:
1.于玉林.21世纪会计之光.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2.吕劲松.无形资产会计.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3.蔡吉祥.无形资产. 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

I. 求案例分析 急求!!!!!!!!!!

(1)本案例中有三种出资形式:即实物,现金,无形资产.
其中A的出资为实物出资,符合我国《公司法》的规定;
B虽然是从银行借的资金,当并不影响其出资能力,故属货币出资,符合我国《公司法》的规定;
C的出资是无形资产,但我国《公司法》第27条只规定知识产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以管理能力作为出资我国《公司法》上没有规定.
(2)甲公司可以成立。因为作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低注册资金必须在3万元以上(26条),C的出资虽然不符合公司法要求,A,B出资相加超过3万元,达到法定最低资本额.股东人数也符合规定(24条:50个以下)

J. 新准则无形资产摊销实例分析

新准则下,无形资产摊销通过累计摊销科目处理,分录为
借 费用类科目
贷 累计摊销

以前的准则下,摊销分录为
借 费用类科目
贷 无形资产

在无形资产摊销的计算方面没有变动,只是分录发生变化。

阅读全文

与无形资产转让案例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市麻将馆 浏览:609
sm2证书 浏览:655
汽车销售投诉比 浏览:951
成果用的手机 浏览:673
商标注册授权委托书 浏览:825
苏州市专利代理人薪资水平 浏览:527
工商局几号发工资 浏览:836
认缴年限多久合适 浏览:57
哇米诺商标注册详情 浏览:243
江发明被抢劫 浏览:770
上海信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0
苏州注册商标公司地址 浏览:54
在淘宝如何投诉卖家 浏览:439
利川有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浏览:821
汕头市潮南区工商局 浏览:704
杭州麦下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浏览:3
志诚商标公司上班 浏览:160
出租土地使用权的税率 浏览:139
日本商标注册多少钱 浏览:75
商标注册证天猫 浏览: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