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珠海经济特区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地下综合管廊(以下简称管廊)规划、建设和管理,保障地下管线的有序建设和安全运行,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和优化城市地下空间,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珠海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管廊的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和档案信息管理等活动。
本条例所称管廊,是指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干线管廊、支线管廊和缆线管廊。第三条管廊建设与管理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先行、统筹建设、信息共享、安全运行、有偿使用的原则。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建立管廊工作领导协调机制,统筹协调管廊建设和管理工作。
各区人民政府、横琴新区和经济功能区管理机构负责本区域内管廊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第五条市市政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管廊的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并组织实施本条例。
发改、规划、建设、国土、交通、公路、水务、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管廊的管理工作。第六条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的新建道路应当根据功能需求,规划以干线、支线管廊为主的管廊;老城区结合城市更新、道路改造、地下空间开发等要求,因地制宜、统筹规划以缆线管廊为主的管廊。
管廊建设按照管廊专项规划有序推进,并与道路建设同步进行。第七条市、区人民政府,横琴新区和经济功能区管理机构加强对管廊建设资金的统筹,在年度预算和建设计划中安排管廊项目,并可以纳入地方政府采购范围。
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管廊,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贴、贷款贴息等形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鼓励入廊管线产权单位、管理单位(以下称管线单位)参与管廊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八条管廊专项规划由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编制管廊专项规划时,编制单位应当征询管线单位的意见。第九条管廊专项规划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各类地下管线、道路交通等专项规划相衔接,并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
管廊专项规划按照因地制宜、远近兼顾、分步实施的要求,确定管廊的建设布局、管线种类、断面形式、平面位置、竖向控制等,并明确建设规模和时序。第十条建设、交通、公路等行政管理部门、各区人民政府、横琴新区和经济功能区管理机构按照管廊专项规划,在编制道路年度建设计划和城市更新计划等建设方案时,应当统筹安排管廊建设工作。第十一条管廊设计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满足所在区域应当入廊管线的需要,确保管廊安全运行。第十二条管廊建设工程的设计应当征求管廊运营管理单位(以下称管廊运营单位)和入廊管线单位的意见。第十三条已建管廊区域内的管线,除根据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无法纳入管廊的管线,以及管廊与外部用户的连接管线外,必须按照专项规划要求进入管廊。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管线单位应当按要求做好管线入廊工作。对应当进入管廊的管线,管线单位申请在管廊以外的位置新建管线的,规划部门不予规划许可,建设部门不予施工许可,市政、公路行政管理部门不予挖掘道路、公路许可。第十四条管廊工程应当按规定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第三章运营与维护第十五条管廊运营单位是管廊运营、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对管廊进行运营和养护,并按约定向入廊管线单位提供管廊使用及养护管理服务。
管廊运营单位的确定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第十六条管廊运营单位应当与入廊管线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入廊管线种类、时间、费用以及各方的责任和义务。第十七条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入廊管线单位应当向管廊运营单位缴纳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有偿使用费用标准原则上由双方协商确定,市人民政府在必要时可以依法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市价格部门会同市市政、财政等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的指导意见,作为确定费用标准的参考依据。
入廊费主要根据各入廊管线单独敷设和更新改造成本确定,适当考虑管廊本体及附属设施建设成本。日常维护费主要根据管廊本体及附属设施维修、更新等维护成本,以及管线占用管廊空间比例、对附属设施使用强度等因素合理确定。
2. 海口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本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集约利用与优化城市地下空间,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和运营维护等管理活动。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以下简称“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包括干线管廊、支线管廊和缆线管廊。
本办法所称附属设施,包括用于支持管廊正常运行的消防、排水、通风、照明、供电、通信、安全监控等设施。第四条本市管廊管理应当坚持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参与、科学规划、统筹建设、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第五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管廊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廊管理的综合协调,以及管廊建设和运营维护的监督管理工作,并组织实施本办法。
发展和改革、财政、市政管理、规划、交通、应急管理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管廊的相关监督和管理工作。第六条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和维护管廊的,投资协议应当明确管廊建设规范、运营维护期限和要求、收益和风险分担方式及管廊产权等内容。第七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本市管廊专项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本市管廊专项规划的修改,按照编制程序执行。第八条管廊专项规划的编制应当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结合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统筹考虑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及地震活动断裂带的分布,与管线综合规划、道路交通、人防建设等专项规划相衔接,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或者修改中予以落实。
管廊专项规划应当按照因地制宜、远近兼顾、分步实施的要求,确定管廊的建设布局、管线种类、断面形式、平面位置、竖向控制等,明确建设规模和时序。第九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管廊专项规划,统筹考虑新城区建设、旧城区改造、地下空间开发等因素,建立建设项目储备制度,明确三年项目滚动计划。第十条除下列情形外,在已建设管廊的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管线应当按照管廊专项规划入廊敷设:
(一)与外部用户的连接管线;
(二)经组织专家充分论证,因技术条件无法入廊的排水管线。第十一条市建设、规划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督促各管线单位做好管线入廊工作。
对应当入廊而管线单位在规划期限内申请在管廊以外的位置新建管线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予规划许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施工许可,市政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不予挖掘道路许可。第十二条管廊运营单位与入廊管线单位应当签订协议,明确入廊管线种类、时间、费用及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第十三条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入廊管线单位应当向管廊运营单位缴纳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
管廊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由管线运营单位与入廊管线单位按照市场化原则协商确定管廊有偿使用收费标准及付费方式、计费周期等有关事项,无法取得一致意见时,参照市人民政府确定的收费指导意见执行。第十四条管廊运营单位可以在满足管廊基础性功能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科学利用管廊开展经营性活动,提高管廊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经营期间如因管线入廊需要,经营活动应当立即终止。第十五条管廊运营单位负责管廊及其附属设施的运营、维护和日常管理,履行以下义务:
(一)建立值班、检查、档案资料等管理制度,做好监控和巡查等安全保障工作;
(二)保持管廊内的整洁,照明和通风良好;
(三)负责养护和维修管廊及其附属设施,并建立工程维修档案;
(四)统筹安排管线单位日常维护管理,配合和协助管线单位进行管线维护和巡查;
(五)组织制定管廊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发生险情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并通知管线单位进行抢修;
(六)对管廊安全保护范围的施工作业进行安全监督。对影响管廊安全的施工行为予以制止,并及时报告监管部门;
(七)定期对管廊运行状况进行检测评定和安全评估;
(八)其他为保障管廊安全运行应当履行的义务。第十六条管线单位负责所属入廊管线的维护和日常管理工作,履行以下义务:
(一)建立入廊管线的维护和巡查制度,做好维护和巡查记录;
(二)入廊施工时,应当取得管廊运营单位的同意,并对管廊及管廊内已有管线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三)使用和维护入廊管线应当执行相关安全技术规程;
(四)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确定安全责任人,配合管廊运营单位共同保障管廊的安全运行;
(五)根据管廊运营单位的要求制定管线应急预案,并负责实施;
(六)按时缴纳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
(七)其他为保障管线安全运行应当履行的义务。
3. 沈阳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本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集约利用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
前款所称城市工程管线,包括城市范围内为满足生活、生产需要的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市政公用管线,不包含工业管线。
附属设施,包括用于维护管廊正常运行的消防、供电、照明、监控与报警、通风、排水、标识等设施、设备。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管理,在管廊内从事管线敷设、维护的,应遵守本办法。
国防、军事等涉密管廊工程的管理除外。第四条地下综合管廊应当遵循政府主导、规划先行、有偿使用、安全运行的原则。第五条市建设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运营等工作的综合协调。
发改(物价)、公安、财政、规土、执法、安监、人防等主管部门和各区(开发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地下综合管廊的相关管理工作。
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入廊管线单位应当配合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做好管线入廊、运行监控、日常维护、费用缴纳等具体工作。第六条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本市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报市政府批准实施。
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当听取和吸收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权属单位的意见,并与本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以及给水、排水、燃气等建设发展规划及既有地下管线紧密衔接,合理确定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布局、管线种类、断面形式、平面位置、竖向控制等指标。第七条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并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五年进行一次修订。
地下综合管廊规划目标、重点任务、投资总额、建设规模和时序等内容应当纳入同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同步提交实施情况评估报告,统筹解决管廊规划、建设、运营等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第八条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新建道路,应当按照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老城区应当结合旧城改造、地下空间开发、地铁建设、道路大修等工作,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安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第九条市建设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各区(开发区)、县(市)建设行业主管部门依据管廊专项规划,编制五年项目滚动建设计划,建立项目库,储备建设项目。
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库内具备实施条件的,由市建设行业主管部门会同市发改、财政等部门编制管廊工程年度建设计划,确定项目名称、建设内容及规模、投资总额、建设期限,经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社会公布。第十条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可以采用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
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政府通过特许经营、股份合作、经营补贴等形式,鼓励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
鼓励入廊管线单位共同组建或者与社会资本合作组建股份制公司,或者在政府指导下组成地下综合管廊业主委员会,公开招标选择建设和运营管理单位。第十一条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实施工程建设。
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全过程各环节的支持、指导、监管和服务。第十二条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确定,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进行。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应当符合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第十三条地下综合管廊需穿(跨)越或者利用城市道路、人防设施、河道以及堤防设施,或者涉及消防安全、文物古迹保护、军事用地、树木保护等,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办理相关手续。第十四条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单位因建设工程需要,向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等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查询资料时,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应当提供。
4. 楚雄彝族自治州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州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州城乡规划区范围内的规划、建设、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乡规划区,是指城市、乡(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第三条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产城融合、规划引领、建管并重、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原则。第四条州、县(市)、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组织和领导,统筹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推进多规合一,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和监督考核机制。
州、县(市)城乡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州、县(市)人民政府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按照规定开展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县(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可以向乡(镇)派驻执法机构。
国土、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水务、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相关工作。第五条州、县(市)、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加大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投入。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公用事业、环境卫生、公共交通、便民服务等基础设施投入,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第六条州、县(市)、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区实际,建立城乡人居环境提升长效机制,建设舒适、宜居、宜业的环境,创建民族特色村镇、文明城镇、园林城镇、卫生城镇、森林城镇、节水城镇。第二章规划建设第七条城乡总体规划应当体现以彝族文化为主的民族、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坚持时代特征,并与自然环境资源相融合。
县(市)、乡(镇)人民政府在编制或者修改城乡总体规划时,应当同步编制或者修改城乡特色规划。
城乡特色规划编制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 科学、文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 彝族文化为主体,多民族文化并存;
(三) 传承历史文脉,保护为主,适度开发;
(四) 彝族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技术、生产生活方式相结合。
黑井、石羊、光禄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的新建、改建,不得破坏传统风貌。第八条州、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城乡空间、规模、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加强地上、地下空间开发管制,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建设用地红线、水体蓝线、绿地绿线、市政公用设施黄线、历史文化保护紫线。第九条州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和村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林业保护利用和发展等规划相衔接。第十条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应当经州人民政府审查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市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重大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报州人民政府审批。
市的城市规划建成区内的镇、乡、村规划应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一并编制、统一管理。第十一条村庄规划应当合理布局、集约用地,突出美丽宜居、产村融合、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第十二条县(市)、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市(镇)设计和乡村风貌设计。
城市(镇)设计应当确定中轴线、天际线和滨水景观线,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乡建筑布局,协调城乡景观,体现城乡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乡村风貌设计应当符合田园风光、自然景观、建筑风格和文化保护等风貌控制要求。
单体建筑设计方案应当在形体、体量、高度、色彩等方面符合城市(镇)设计和特色风貌设计要求。第十三条编制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道路交通、园林绿化、给排水等专项规划时,应当按照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范,削减雨水径流,提高城镇内涝防治能力。
新建、改建、扩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应当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增加绿地、砂石地面、可渗透路面和自然地面对雨水的滞渗能力。
新建广场、公园、住宅小区等应当建设生态景观池塘、循环水池等雨水调蓄设施。第十四条县(市)政府驻地城镇规划区内新建道路应当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建成区应当结合道路整治、河道治理、旧城区和棚户区改造等,逐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凡建有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给排水、电力、通信、燃气、有线电视、治安监控、交通信号等管线及配套设施应当进入管廊;未建有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各类管线及配套设施应当按规定入地。
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具体收费标准由价格主管部门核定。
5. 南昌市政府管廊有偿使用实施意见文件-洪府厅发【2020】93号
摘要 中国江西网讯 11月21日,记者获悉,省发改委、省住建厅近日联合下发《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建立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各入廊管线单位应向管廊建设运营单位支付管廊有偿使用费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不能通过收费弥补成本的,由各市、县人民政府按规定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
6. 地下综合管廊项目PPP模式详解
地下综合管廊项目PPP模式详解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中文直译为“公私合伙制”,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是公共工程项目融资的一种模式。下面我为大家搜集的一篇“地下综合管廊项目PPP模式详解”,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下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即在城市地下建设一个隧道空间,将水、电、气、热、通信等各类市政管线有机综合集约化地铺设在同一条隧道内,并进行集中管理的大型综合性市政基础设施。
2015年,国务院及各部委多次出台政策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并强调在综合管廊建设中,应优先考虑引入社会资本,采取PPP模式。同年4月,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了10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对采取PPP模式建设的管廊项目,给予额外资金奖励。同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到2020年计划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
从部分试点城市开展PPP咨询服务情况和率先实现具体项目落地的实践经验来看,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要运用好PPP模式,必须根据项目特点考虑如下因素:
① 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周期较长
地下综合管廊建成后,可以避免传统直埋方式下因管线扩容、维修等反复开挖道路的额外施工浪费,减少环境污染;同时,综合管廊避免了管线直接与土壤和地下水接触,延长了管线使用的寿命,降低成本。但这种“节约”是在管廊整个的设计使用年限(一般都在100年左右)中逐渐实现的,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却需要短期内一次性投入。因此,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出来。
② 建设费用高
物业管理及运营维护费用低。地下综合管廊往往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同步配套完善的消防设施及监控设施。而建成后的物业管理则相对简便,通常情况下通过配套的监控设施即可完成对整体地下综合管廊的监控管理,与高昂的建设费用相比,运营维护费用之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日常运营维护的频度和强度相较于传统直埋方式也大大降低。
③ 管线单位入廊协调难度大
地下综合管廊集中修建,里面铺设各种市政管线,包括水、电、气、热、通信等,各管线分别属于不同的使用单位和所有人,其中有国企也有私企,有央企也有地方企业,协调难度很大。对管线建设单位而言,入廊的短期效益并不明显,减少管线重置等长期效益在未来才能显现出来,这也是管线单位的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
那么,围绕地下综合管廊的上述3个主要特点,在此类项目中PPP模式需如何设计呢?
一 合作期限的设置要合理
地下综合管廊经济社会效益的实现往往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周期,相应的PPP合作期限也应适当增长。相较于道路等其他基础设施PPP项目,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合作期限一般建议不低于25年,可设置为28~30年(特许经营项目通常约定的期限不超过30年),如果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可以接受,长于30年的安排也未尝不可。
二 付费模式设计要注重可操作性
根据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财金〔2014〕113号)的要求,PPP项目回报机制主要包括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和政府付费等支付方式。地下综合管廊可向各入廊管线单位收取相关费用,属于准经营类的项目,一般可采取可行性缺口补助方式来设计项目的回报机制。考虑到国内地下综合管廊实际运营经验较少,未来入廊管线单位收费情况并不明确,也可以考虑采取政府付费方式向项目公司购买地下综合管廊服务,保证项目公司合理收益,提高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
三 费用标的设置要科学
地下综合管廊收费主要包括管廊租赁费用及物业服务费用两部分。其中,管廊租赁费用主要满足前期建设回报要求,这部分主要通过可用性服务费方式支付;物业服务费用主要满足管廊运营维护回报要求,这部分主要通过运营绩效服务费方式支付。结合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前期建设费用高、后期运营费用低的特点,在选取社会资本时,投报费用标的设计重点应考虑可用性服务费。
四 入廊收费依据和保障要明确
根据国务院《指导意见》的要求,入廊管线单位应向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交纳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其中入廊费主要根据地下综合管廊本体及附属设施建设成本以及各入廊管线单独敷设和更新改造成本确定,用以弥补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建设成本;日常维护费主要根据地下综合管廊本体及附属设施维修、更新等维护成本以及管线占用地下综合管廊空间比例、对附属设施使用强度等因素合理确定,用以弥补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运营维护成本。同时,应出台强制入廊政策,保证各入廊管线单位只能使用地下综合管廊,使得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需求得到保证。
综上所述,地下综合管廊虽然投资大、回报周期长,但如果项目整体设计合理,在国家法律政策等多方支持下也能成为收益长期稳定的好项目。从贵州六盘水等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的PPP模式成功实践经验来看,大量社会资本对此类项目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笔者相信随着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全国铺开,将会涌现出更多的成功案例。
;7. 综合管廊有偿使用收费的费用种类和定价考虑的主要因素
银川市市政建设和综合管廊投资建设公司、滨河新区管廊公司、国网银川供电公司、各管线单位:
为推动我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发展,完善有偿使用收费政策,形成合理的收费机制,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15〕2754号)和《自治区物价局 住房城乡建设局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意见》(宁价综发〔2016〕5号)等有关精神,在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估测算、征求意见和专家论证、集体审议等定价程序的基础上,形成了银川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费参考收费标准(试行),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适用范围
本通知适用于我市范围内各有关管线单位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确定管廊有偿使用费收费标准时作为参考依据。
二、收费项目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费包括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两个部分。入廊费主要用于弥补管廊建设成本,由入廊管线单位向管廊建设运营单位一次性支付或分期支付。日常维护费主要用于弥补管廊日常维护、管理支出,由入廊管线单位按确定的计费周期向管廊运营单位逐期支付。
管廊管理单位负责向各管线单位提供进入管廊使用及管廊日常维护管理服务,并收取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各管线单位应按时足额向管廊建设运营单位交纳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
三、收费标准
(一)入廊费
入廊费是根据在管廊设计期限内(《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地下综合管廊设计期限100年),各入廊管线单独多次敷设需要实际投入的成本制定。
(二)日常维护费
日常维护费主要根据管廊本体及配套附属设施运行维护成本、管廊运营单位正常管理支出的因素制定,按照各入廊管线所占用的管廊空间比例进行分摊。
具体收费标准详见附件。
四、收费管理
(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应与入廊管线单位应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入廊管线种类、收费标准、付费方式、计费周期、滞纳金计缴及双方责任、权利等内容,确保管廊及入廊管线正常运行。
(二)属于政府定价事项的供水、供热、电力、燃气、有线电视等行业,其相关经营者缴纳的有偿使用费,可按规定列入政府定价成本。
(三)城市市政路灯系统、公共安防监控通信系统等公益性管线入廊,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
五、执行时间
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8. 济宁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集约利用地下空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任城区、兖州区、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等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以下简称综合管廊),是指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2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本办法所称城市工程管线(以下简称管线),是指城市范围内为满足生活、生产需要的给水、再生水、天然气、热力、电力、通信等市政公用管线,不包括工业管线。
本办法所称附属设施,是指为保障综合管廊本体、内部环境、入廊管线稳定运行和人员安全,配套建设的消防、通风、供电、照明、监控与报警、给水排水和标识等设施。第四条综合管廊管理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先行、统筹管理、信息共享、安全运行、集约利用、有偿使用的原则。第五条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是综合管廊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和综合管廊建设年度计划,负责综合管廊建设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业和信息化、城乡水务、公安、城市管理、交通运输、应急、能源、行政审批服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综合管廊管理的相关工作。第六条鼓励综合管廊市场化运作,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助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综合管廊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七条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由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第八条编制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应当依据国家、省相关技术标准,统筹各类管线实际发展需要,逐步完善综合管廊布局体系。
编制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应当听取有关管线单位、综合管廊经营企业等单位的意见。第九条任城区、兖州区人民政府,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按照职责进行综合管廊建设,应当依照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组织实施。第十条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组织编制的综合管廊建设年度计划,应当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第十一条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按照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应当建设综合管廊的,应当同步配套建设综合管廊。第十二条综合管廊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申请办理建设工程相关手续。第十三条综合管廊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经批准的建设内容进行建设,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经原审批机关批准。第十四条综合管廊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组织竣工验收,组织竣工验收时可以邀请相关入廊管线单位参加。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将综合管廊工程档案移交至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第十五条鼓励在综合管廊建设、运营维护、应急防灾等工作中应用精确测控、示踪标识、无损探测与修复、非开挖、物联网监测和隐患事故预警等先进技术。第三章管线管理第十六条已建设综合管廊的区域,拟敷设的管线和到期更新、迁改(抢修除外)的既有管线必须入廊,不得直埋或者架空敷设;其他既有管线应当因地制宜、统筹安排,按照规划逐步入廊。第十七条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协调管线单位做好管线入廊工作。第十八条拟入廊管线单位应当与综合管廊运营单位签订管线入廊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第十九条拟入廊管线单位应当按照综合管廊统一布局,依据国家规范和其行业技术标准进行管线安装施工。第二十条已入廊管线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将管线安装工程竣工验收资料报送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和综合管廊运营单位。第四章运营管理第二十一条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费包括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
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费由综合管廊运营单位与入廊管线单位根据市场化原则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按照国家、省有关文件规定执行。第二十二条综合管廊运营费实行政府补贴的,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补贴资金等项目的支出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及中长期财政规划。第二十三条综合管廊符合《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标准》(GB51354-2019)规定的大中修及更新条件的,综合管廊运营单位应当编制综合管廊大中修及更新计划并组织实施。
9.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成本多少,如何收费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制定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投资估算指标(试回行)》中综合管廊答建设成本约0.5-1.7亿元。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15]2754号),凡具备协商定价条件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费标准原则上应由管廊建设运营单位与入廊管线单位协商确定。对暂不具备供需双方协商定价条件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费标准可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其中入廊费与运营维护费用的计算方式主要根据:
(1)直埋成本法:是指按直埋方式敷设管线的直接成本加上道路占用赔补费和挖掘修复费用等间接成本从而形成的管线一次性摊销成本,作为管线入廊费用标准。直埋成本法可以很明确测算出当前管廊不入廊状态下的直埋成本,以此作为测算综合管廊入廊费的依据。
(2)空间比例法:将纳入管廊的管线在管廊中所占的空间比例计算出来,公共空间也按管线的空间比例进行分摊,两者相加,即为管线在成本分摊中所占的比例。
10. 白银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以下简称管廊)建设,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集约利用与优化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保障城市安全、美化城市景观,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质量,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转型升级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和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管廊的规划、建设、运营、维护、管理等活动。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有线电视、通信(含监控线路)、燃气、供热、供水、排水、中水、交通信号等公用设施管线的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附属设施包括用于维护管廊正常运行的排水、通风、照明、电气、通信、消防、安全监测系统等设施。第四条管廊管理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科学规划、统筹建设、市场运作、有偿使用的原则。第五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管廊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本市管廊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第六条市、县(区)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区域管廊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廊的建设、运营、监督、管理等工作。
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相关管理工作。第七条管廊的建设资金采取政府投资和多渠道融资相结合的模式筹措。第八条鼓励和支持管廊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创新,推广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提倡管廊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九条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在地下工程管线普查的基础上,根据集约利用与优化城市空间的需要,会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编制管廊专项规划。
管廊专项规划编制应当征询管线单位意见,管线单位应当配合管廊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第十条管廊专项规划的编制应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与各类地下管线、城市交通、文物保护、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专项规划相衔接,坚持因地制宜、远近兼顾、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考虑区域开发与改造时公用设施容量的预期需要,为管廊内管线的新建、改建、扩建以及维护检修车辆通行预留足够空间。
管廊工程结构设计应考虑各类管线接入、引出支线的需求,兼顾人防、综合防灾以及其他特殊需要。第十一条管廊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建设程序办理管廊建设工程的相关手续,在设计方案评审时应当通知管线单位参加。
管廊建设需穿(跨)越或者利用城市道路、人防设施、河道以及堤防设施,或者涉及消防安全、军事用地、文物古迹和树木保护等,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办理相关手续。第十二条管廊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进行,且必须符合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第十三条管廊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组织竣工验收,并通知有关管线单位参加,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发现管廊建设单位竣工验收违反有关规定的,应当依法责令其限期整改、组织竣工验收。第十四条管廊建设单位应当自管廊工程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验收资料。第三章入廊与使用第十五条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类管线原则上敷设于地下空间。已建设管廊的区域,管廊专项规划规定的所有管线应当按照要求入廊。
市、县(区)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统筹推进既有管线有序迁移至管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管线单位应当配合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各自管线入廊工作。第十六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管廊专项规划的要求,对于地下已建设管廊的城市道路,不得批准任何单位挖掘道路、敷设管线,以下情形除外:
(一)根据国家标准或者规范无法纳入管廊的管线;
(二)管廊与外部用户的连接管线;
(三)管廊已经满载;
(四)经市、县(区)人民政府批准的其他不得入廊的情形。第十七条入廊的各管线单位应当办理管线入廊建设手续。
入廊管线安装应依据国家及行业相关技术标准及规范进行施工,工程竣工后各管线单位应将验收合格资料报送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备案。第十八条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入廊管线单位应当向管廊运营管理单位缴纳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入廊管线材料费及安装费由各管线单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