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无形资产 > 无形资产计税基础为3325万元

无形资产计税基础为3325万元

发布时间:2022-09-04 03:54:32

㈠ 外购尚在研发中的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

费用化研发费用,税前可加计扣除50%,故本期可扣除金额为800+800*50%=1
200万元。资本化的研发费用专,按资产的计属税基础的定义,应为该项资产按税法规定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未来期间该项无形资产通过计提累计摊销的方式费用化并加扣50%,所以未来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为无形资产账面金额+无形资产账面金额*50%=1
200+1
200*50%=1
800万元。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为:1
800万元,账面价值为:1
200万元。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的差异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
800-1
200=600万元,当期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600*25%=150万元

㈡ 无形资产递延所得税问题

根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的有关规定,题中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进行摊销,只进行减值测试。由此与税务处理之间产生的差异属于暂时性差异。
比如:企业年初购入某无形资产100万元,使用寿命不确定,会计上不进行摊销,年末经减值测试计提5万元的减值准备。在税务处理上,该无形资产摊销期限为10年,当年应摊销金额为10万元(100
/
10)。假设企业不存在其他暂时性差异,未来适用税率25%,则年末:
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
=
100
-
5
=
95万元
该无形资产计税基础
=
100
-
10
=
90万元
该无形资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95
-
90
=
5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
=
5
*
25%
=
1.25万元
假设企业在之后的10年内没有再对该无形资产计提过减值准备,且企业仍旧不存在其他暂时性差异,未来适用税率25%,则第10年年末:
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
=
100
-
5
=
95万元
该无形资产计税基础
=
100
-
10
*
10
=
0万元
该无形资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95
-
0
=
95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
=
95
*
25%
=
23.75万元
再假设第11年,企业将该无形资产转让,则该年年末:
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
=
0万元
该无形资产计税基础
=
0万元
该无形资产不存在暂时性差异,则第10年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23.75万元“被转回”。

㈢ 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问题

计税基础是这样的:根据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内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容,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本150%摊销。所以,未形成无形资产而记入当期损益的,计税基础为零;形成无形资产的,按150%扣除了,计税基础也为零。
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是1200w,形成的应纳税差异为1200-0=1200w。
递延所得税负债(假设所得税率是25%)=1200*25%=300w。
摊销1200/20=60w/年,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60*25=15w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15w,贷:所得税费用15w。

㈣ 无形资产所得税的计税基础怎样计算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按照税法口径计算而形成的。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二条所称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 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

无形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

1、外购的无形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

2、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以开发过程中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

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3、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作为投资或者受让的无形资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规定或者约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摊销,外购商誉的支出,在企业整体转让或者清算时,准予扣除。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五条、第六十六条、第六 十七条)。

(4)无形资产计税基础为3325万元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 无形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处理不当做假

无形资产的所有权是企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对无形资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置的权力。无形资产的使用权是按照企业无形资产的用途和性能加以利用,以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

将只有使用权的无形资产作为有所有权的无形资产下帐,从而增大无形资产摊销,减少利润,进而减少所得税的上缴。

2、 无形资产增加不真实,不合规

企业增加的无形资产有的没有合法的文件证明,有的已超出了法定有效期

3、虚增商誉,增大费用

商誉的作价入帐只是在企业合并的情况下发生的,而企业在正常的经营期内,擅自将商誉作价入帐,多摊费用、降低利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无形资产





㈤ 无形资产摊销对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

税法规定,研究开发支出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这题目中,无形资产计税基础=2400×150%-2400×150%/10×6/12=3420万元
年末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2400-2400/10×6/12=2280万元
当年已摊销=(2400/10)*6/12=120万元
或2400-2280=120万元
年末应交所得税=(10000-120×50%)×25%=2485万元
你那本书上那20万元我看不懂是怎么来的.

㈥ 无形资产计税基础的计算

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在会计上,每年年末计提减值准备,其账面价值即专是原值减去减值准备,但纳税按属税法,在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的年限的摊销方法摊销,摊销金额允许税前扣除。那么,十年直线法摊销就是,税法余额为1500-1500/10=1350万元,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差150万元。

㈦ 关于无形资产计税基础的问题

(1)初始确认时,内部研发产生差异。
会计准则规定:研究阶段的支出费用化内,开发阶容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资本化
税法规定:符合"三新"标准的研发项目,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在发生当期按150%税前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成本的150%摊销
比如:内部研发无形资产入账价值为1 000万元,会计、税法均按1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
则税法的年摊销额=1 000/10×150%=150(万元)
整个使用期间总共可税前扣除1 500万元。
所以研发成功时,其计税基础=未来期间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1 500(万元)
(2)后续计量时,差异来自摊销规定的不同及减值准备的提取。
会计准则规定: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要求摊销,每期末进行减值测试。
税法规定:除外购商誉外,无形资产均应在一定期间内摊销
由于企业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其研究开发支出在发生的当期依据税法规定已经扣除,因此所形成的无形资产在以后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为0,其计税基础为0。。。。。这句话对。
后续计量中计税基础=成本-税法规定可与税前扣除的摊销金额。这个成本不包括费用化的部分。

㈧ 会计所得税,无形资产的所得税处理

我当时学的时候在这一块也是很迷茫,给你一个例题看看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对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允许再按其当年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该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因此,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对利润总额进行纳税调减:调减的金额分别是“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支出金额50%,“累计摊销”科目摊销金额的50%,从而减少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
例: 2010年1月1日甲公司经董事会批准研发某项新产品专利技术,该公司董事会认为,研发该项目具有可靠的技术和财务等资源的支持,并且一旦研发成功将降低该公司的生产成本。该公司在研发过程中发生材料费用4273.5(进项税726.5)万元,人工工资1000万元,其它费用4000万元,总计发生研发支出1000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6000万元。该公司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2010年10月20日达到预定用途。假设甲公司对该新技术采用直线法,按10年摊销,无残值。
分析:首先,甲公司经董事会批准研发某项新产品专利技术,并认为完成该项新型技术无论从技术上还是财务等方面能够得到可靠的资源支持,并且一旦研究成功将降低公司的生产成本,因此,符合条件的开发费用可以资本化。其次,甲公司在开发该项新型技术时,累计发生10000万元的研究与开发支出,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支出6000万元,符合“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的条件。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
(1)发生研发支出: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6000
——费用化支出 4000
贷:原材料 5000
应付职工薪酬 1000
银行存款 4000
(2)2010年10月20日,该专利技术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管理费用 4000
无形资产 6000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6000
——费用化支出 4000
(3)2010年12月末摊销
摊销金额的计算:6000÷10×3÷12=150(万元)
借:管理费用——专利技术 150
贷:累计摊销 150
甲企业对该新技术采用直线法,按10年摊销。无残值。2010年10月31日,该新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9000万元。假设甲企业2010年的利润总额为7000万元,无其他的纳税调整事项。则甲企业2010年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为:
(1)2010年末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账面净=6000-6000÷10×3÷12=5850(万元)。
因为2010年末可收回金额为9000万元,可回收金额大于账面净值所以不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所以2010年末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账面净值=5850(万元)。
(2)2010年末自行研发无形资产计税基础=5850×150%=8775(万元)。
(3)自行研发无形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8775-5850=2925(万元)。
(4)自行研发无形资产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0。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由于自行研发形成的暂时性差异不符合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条件,所以只能计算出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的暂时性差异的金额,但不能将2925×25%=731(万元)计人递延所得税资产。也就是说虽然这项自行研发无形资产存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其应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为0.
2010年的应缴所得税=(7000-4000×50%-6000÷10×3÷12×50%)×25%=1231(万元)。
甲公司2010年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为(单位: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1231
贷:应缴税费——应缴所得税 1231

㈨ 无形资产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的差异

这是一来个叫暂时性差异自,但实际计算按永久性差异做。
例如:会计上研发费已经计入当期账100万元(管理费用),那么账面价值是0,税法上认可的研发费是150,计税基础是150.资产账面小于计税基础,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是在做计算时,将会计和税费的差异50万,直接做调减处理。已经资本化形成无形资产摊销也同上述道理。

㈩ 无形资产的所得税问题

这题出现在2013年中级会计实务中的例题中。

实际上应纳税所得额的扣除额应该为100万元。
费用化金额500-300=200万元。
税法规定,企业费用化的研究开发支出按150%税前扣除。那么这个费用化支出形成的税前扣除金额为200×150%=300万元,但是当期利润表中,企业已经将200万的费用化金额计入利润表中了,所以剩下的1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是余下的可扣除金额。
所以应该是100万元。

阅读全文

与无形资产计税基础为3325万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市麻将馆 浏览:609
sm2证书 浏览:655
汽车销售投诉比 浏览:951
成果用的手机 浏览:673
商标注册授权委托书 浏览:825
苏州市专利代理人薪资水平 浏览:527
工商局几号发工资 浏览:836
认缴年限多久合适 浏览:57
哇米诺商标注册详情 浏览:243
江发明被抢劫 浏览:770
上海信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0
苏州注册商标公司地址 浏览:54
在淘宝如何投诉卖家 浏览:439
利川有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浏览:821
汕头市潮南区工商局 浏览:704
杭州麦下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浏览:3
志诚商标公司上班 浏览:160
出租土地使用权的税率 浏览:139
日本商标注册多少钱 浏览:75
商标注册证天猫 浏览: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