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无形资产 > 无形资产账户的性质及用途

无形资产账户的性质及用途

发布时间:2022-08-01 10:55:48

Ⅰ 什么是账户的用途和结构帐户按用途和结构可分为哪几类每类的含义和特点是什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的实质是账户在会计核算中所起的作用和账户在使用中能够反映的什么样的经济指标进行的分类。账户按照用途和结构可以分为盘存类账户、结算类账户、跨期摊配类账户、资本类账户、调整类账户、集合分配类账户、成本计算类账户、集合配比类账户和财务成果类账户等九类。

盘存类账户是指可以通过实物盘点进行核算和监督的各种资产类账户。主要有: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盘存类账户的期初如果有余额在借方,本期发生额的增加数在借方,本期发生额的减少数在贷方,期末如果有余额在借方。

结算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一个经济组织与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以及经济组织内部各单位之间债权债务往来结算关系的账户。按照结算性质的不同它可以分为债权结算账户、债务结算账户和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等三种。

债权结算账户主要有: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债权结算账户的基本格式及运用同盘存类账户,即:期初如果有余额在借方,本期发生额的增加数在借方,本期发生额的减少数在贷方,期末如果有余额在借方。

债务结算账户主要有: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交税金等。债务结算账户的期初如果有余额在贷方,本期发生额的增加数在贷方,本期发生额的减少数在借方,期末如果有余额在贷方。

债权债务结算账户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结算类账户,它是对经济组织在与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之间同时具有债权又有债权结算情况需要在同一账户进行核算与监督而运用的一种账户。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的期初余额可能在借方(表示债权大于债务的差额),也可能在贷方(表示债务大于债权的差额);本期借方发生额表示债权的增加或债务的减少;本期贷方发生额表示债务的增加或债权的减少;期末如果是借方余额表示债权大于债务的差额,如果是贷方余额则表示债务大于债权的差额。

跨期摊提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应由若干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而又在某个会计期间一次支付费用的账户。主要有: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

待摊费用账户的格式和运用方法同盘存类账户,即:期初如果有余额在借方,本期发生额的增加数在借方,本期发生额的减少数在贷方,期末如果有余额在借方。

预提费用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按规定预先提取计入当期,但需要在未来一定时点才能一次支付的费用。预提费用账户的结构和运用同于债务结算类账户,即:期初如果有余额在贷方,本期发生额的增加数在贷方,本期发生额的减少数在借方,期末如果有余额在贷方。

资本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经济组织从外部取得的或内部形成的资本金增加变动情况及其实有数的账户。主要有: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等。资本类账户期初如果有余额在贷方,本期发生额的增加数在贷方,本期发生额的减少数在借方,期末如果有余额在贷方。

调整类账户是指用来调节和整理相关账户的账面金额并表示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数的账户。调整类账户按照调整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备抵调整账户、附加调整账户和备抵附加调整账户等三类。

备抵调整账户是指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余额,以取得被调整账户余额的账户。备抵调整账户按照被调整账户性质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资产类备抵调整账户和权益类备抵调整账户。

资产类备抵调整账户与其被调整的资产类账户的运用方向相反,而同于负债类账户。

附加调整账户是指用来增加被调整账户余额的账户。附加调整账户与其被调整的账户的运用方向相反。由于在现实中这类账户已经很少使用,因此有关它的运用不再介绍。

备抵附加调整账户是指既具有备抵又具有附加调整功能的账户。比较典型的备抵附加账户是“材料成本差异”账户。

集合分配类账户是指用来归集和分配经济组织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相关费用的账户,主要有:制造费用等。集合分配类账户的结构和运用方法基本同于盘存类账户,其区别在于它所记录的费用属于当期的开支,应当在当期分配完毕,因此这类账户没有期末和期初余额。

成本费用类账户是指用来归集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并据以计算和确定出各个对象成本的账户,主要有:生产成本、物资采购、在建工程等。

集合配比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损益,并借以在期末计算和确定其财务成果的账户。集合配比类账户按其性质不同又可以分为收入类账户和成本类账户、费用类账户、支出类账户。

收入类账户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等。收入类账户的结构和运用方法同于权益类账户,但是由于其核算内容属于当期结转的经济业务,故期末没有余额。

成本类账户、费用类账户、支出类账户主要有: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等。成本、费用支出类账户的结构和运用同于集合分配类账户。

财务成果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经济组织在一定时期内财务成果形成,并确定最终成果的账户。典型的财务成果类账户是“本年利润”。

无形资产会计问题研究论文,要真实案例

知识经济具有许多不同于工业经济的特点,随着它的到来,如同一个国家经济的增长愈来愈依赖于科技的进步一样,企业的进步也愈来愈依赖于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实物资产的作用已退居第二。无形资产的丰富程度和质量高低事关企业的存亡兴衰,因此无形资产的概念必须明确,计量范围必须扩大。只有更广泛、更客观、更准确地计量无形资产,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才能有利于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及政府管理部门等的科学决策。探讨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问题进行一些粗浅分析。
一、无形资产的地位变化及其确认条件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贸易增长更为迅速,地位更加突出。与此同时,无形资产价值在企业中所占比重,正在不断上升,有的已占绝大部分。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中企业无形资产所占比重约为20%,90年代则上升到30%以上,依靠科技进步所提高的劳动生产率的比重,已从20世纪初的5%~20%增加到目前的70%~90%。 近几年国际贸易中,以技术贸易为代表的无形资产贸易迅速增长,年平均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其它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各国技术贸易总额1964年为27亿美元,1974年为110亿美元,80年代中期为400亿美元,1993年则高达1500亿美元,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而在我国,如北京爱特信互联网技术公司(搜狐网页)无形资产含量就占80%以上。由此可见,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无形资产既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又是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也是增强企业技术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是,由于现有规范中缺乏对无形资产予以会计确认的具体标准,因此,各企业对无形资产的认定显得比较混乱。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1993)第三章第三十一条的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从表面上看,这一主要以列举方式定义的无形资产似乎一目了然,但目前公司的实际披露状况却似乎正好相反。一方面,在我国传统会计中,无形资产虽有所反映,却一般只有7~8项,许多无形资产价值十分巨大,例如服务品牌,企业品牌等,却未能纳入会计核算范围,足见传统会计无形资产确认范围之狭窄;而另一方面,据有关统计,上市公司列示的无形资产具体名目累计已达百种之多,而且,很多无形资产名称在一定程度上已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如“乡村会员证”、“电话选号”、“DOT”等。
因此,如何加强无形资产具体类别名称的规范,已成为无形资产规范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鉴于上述所指出的问题,无形资产核算的范围应该得到明确限制,同时对无形资产具体构成项目的名称应作出简明而有效的统一规范。这里就产生一个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问题,即满足什么条件下的无形资产项目才能作为企业无形资产入账。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无形资产原则公告”(草案)认为,只有满足与该资产项目相联系的未来经济利益可能流入企业且已被证实有充足的资源,并能够可靠地计量该资产项目的成本。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与之相似。据此,一般地认为只有外购或接受投资取得的无形资产才可以被确认为无形资产,而自创专利商誉等无形资产的开发研究成本则不予确认。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则应当根据实际适当予以确认,这是因为根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有关要求,如不确认这些无形资产,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偏离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诸如商誉等作为反映企业具有较高盈利能力的信息,若不及时提供,势必不能满足经营者正确报告受托责任的要求,也不能满足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决策的需要。
二、关于无形资产计量方面的问题
技术进步所导致的企业生产函数中知识资本比重的不断增加,因此,为了提供客观、真实的无形资产价值,必须合理反映自创无形资产。自创无形资产计量,在理论上应包括在开发研究和持有期间的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费用支出,但在实际计量操作过程中形成了与有形资产不同的特征:
首先,无形资产成本的弱配比性。知识性无形资产的取得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存在着复杂的智力支付过程,其成果的取得往往带有随机性、偶然性和关联性。由其负担全部研究开发试验等费用不甚合理,但要分别归类分配也十分困难,导致其成果价值与其对应的成本缺乏配比性。
其次,无形资产成本的缺项性。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取得无形资产所支付的各项费用只有予以资本化后,方能计入无形资产,而在一些知识性无形资产取得的前期开发、培训、试验等费用因无法资本化,难以进行成本计量,不能计入无形资产,导致不少无形资产被排除在外,这样反映的无形资产就显得支离破碎。
再次,无形资产成本的象征性。由于上述的弱配比性、缺项性所决定了无形资产成本的外在形式只是具有象征意义。例如商标权,其成本仅含有其注册登记等相关费用,并非其全部费用。这样就使得无形资产价值缺位,企业蒙受重大损失。正因为如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无形资产计量基础逐渐由会计学家的投入价值转变为经济学家的产出价值。
正由于计量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有些被部分企业列为无形资产的项目在另外一些企业却被当作了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从而导致企业间无形资产信息缺乏可比性;有些企业把本该资本化的无形资产项目列为当期费用处理,从而致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得不到恰当表达,帐外无形资产趋多。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投资者对投资决策的正确评价。
要正确计量无形资产,可以考虑设置“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本”账户,该账户性质和用途同“生产成本”账户。自创无形资产时,先将无形资产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用、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借款费用等,直接计入“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本”账户,待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功,将已计入“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本”账户的费用和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若无形资产研究开发失败,将已计入“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本”账户的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进行追溯调整。
三、关于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
无形资产地位的急剧上升,使得无形资产信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描述起着重要性的作用。因此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应该充分、公开、真实与科学,真实地反映无形资产的原始价值、摊销价值和净值的增减变化形态以及新创造价值的情况。但是目前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只规定对无形资产摊销等采用直接冲减原始价值的处理方法,既不能完整反映无形资产原始价值的增减变化,也不能真正反映成本费用中的无形资产摊销份额。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信息应通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各种有关的附表及附注等形式予以披露。
1. 无形资产信息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披露。现行的资产负债表,在资产方设置“无形资产”项目,以价值形式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总存量。但这只是其净值,从中看不出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和在成本费用中所占的份额,其披露是残缺不全的,不充分的,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及外界有关部门与人士对无形资产信息的要求,应该进行改进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使之能全面反映无形资产原始价值、累计摊销价值和净值。这可以通过增设“无形资产摊销”科目并改革现行资产负债表有关无形资产的编制方法来实现。在报表中以三种价值形态分别列出,其关系如下:
无形资产原始价值-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净值
2. 无形资产信息在损益表中的披露。目前通过损益表来反映无形资产所创造的效益,并不是直接而是间接反映的,故而不能从我国目前流行的多步式损益表中直接取得无形资产损益情况,例如对无形资产转让损益,只能通过其转让收入、支出,分别汇集到其它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支出科目中,通过损益表的其它业务利润项目来反映。又如对于某些无形资产,如专有技术等,因为知识经济时代高新尖技术的大量采用,技术革新而导致的提前废止,在冲销其净值的同时增加营业外支出,在损益表中从营业外支出项目中加以反映。再如对应分摊的无形资产摊销额,则通过损益表中的管理费用项目反映等等。这种间接反映无形资产损益情况的做法,显然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无形资产经营管理的要求。其改革的出路有两条,要么改革现有损益表,使之能直接反映无形资产损益的情况;要么通过设计无形资产收益计算表来进行直接披露。
3. 无形资产信息在有关附表中的披露。为了详尽反映无形资产增减变化情况,可以设计编制“无形资产增减明细表”,主要项目应按类别反映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按项目反映全部无形资产增减变化的动态,即年初余额、本年增加额、本年减少额、年末余额等。
企业根据内部管理与外部需要,也可以编制“无形资产收益计算表” 、“开发研究成本明细表”等等,作为正式报表的附表,与报表同时报送。
4. 无形资产信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尽管以上正式报表与其附表已经基本上能够比较详细地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各类信息,但不同企业无形资产的业务千差万别,且数量繁多、交易频繁、变化无常,在知识经济时代更是如此;加上正式报表及其附表等只能提供简单的定量信息,不少有关无形资产定性及其它信息无法给予详尽反映,因此必须在相关的会计报表中以附注的形式加以披露。如应该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列示有关R&D的详细信息,至少也应该列明当年的管理费用中含有多少数额的R&D的详细信息。
参考文献:
1.于玉林.21世纪会计之光.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2.吕劲松.无形资产会计.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3.蔡吉祥.无形资产. 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

Ⅲ 会计账户有哪些性质,它们有什么区别和限制

按用途分类是按内容分类的细化,反过来说按经济内容分类是按用途分类的基础。两总分类方法是互相补充的关系,借贷记账法下记账方向是一致的。账户按其经济内容是为满足管理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的实质是账户在会计核算中所起的作用和账户在使用中能够反映的什样的经济指标进行的分类,即对具有相同核算特点的会计科目的分类。一、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的实质是按照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的分类。如前所述,经济组织的会计对象就其具体内容而言,可以归结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由于利润一般隐含在收入与费用的配比中。因此,从满足管理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角度考虑,账户按其经济内容可以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等五类。资产类账户按照反映流动性快慢的不同可以再分为流动资产类账户和非流动资产类账户。流动资产类账户主要有: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待摊费用等;非流动资产类账户主要有: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负债类账户按照反映流动性强弱的不同可以再分为流动性负债类账户和长期负债类账户。流动负债类账户主要有: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预提费用等;长期负债率账户主要有: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按照来源和构成的不同可以再分为投入资本类所有者权益账户和资本积累类所有者权益账户。投入资本类所有者权益账户主要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资本积累类账户主要有: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等。成本类账户按照是否需要分配可以再分为直接计入类成本账户和分配计入类成本账户。直接计入类成本账户主要有:生产成本(包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等;分配计入类成本账户主要有:制造费用等。损益类账户按照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再分为营业损益类账户和非营业损益类账户。营业损益类账户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投资收益等;非营业损益类账户主要有: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等。二、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的实质是账户在会计核算中所起的作用和账户在使用中能够反映的什么样的经济指标进行的分类。账户按照用途和结构可以分为盘存类账户、结算类账户、跨期摊配类账户、资本类账户、调整类账户、集合分配类账户、成本计算类账户、集合配比类账户和财务成果类账户等九类。盘存类账户是指可以通过实物盘点进行核算和监督的各种资产类账户。主要有: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盘存类账户的期初如果有余额在借方,本期发生额的增加数在借方,本期发生额的减少数在贷方,期末如果有余额在借方。结算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一个经济组织与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以及经济组织内部各单位之间债权债务往来结算关系的账户。按照结算性质的不同它可以分为债权结算账户、债务结算账户和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等三种。债权结算账户主要有: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债权结算账户的基本格式及运用同盘存类账户,即:期初如果有余额在借方,本期发生额的增加数在借方,本期发生额的减少数在贷方,期末如果有余额在借方。债务结算账户主要有: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交税金等。债务结算账户的期初如果有余额在贷方,本期发生额的增加数在贷方,本期发生额的减少数在借方,期末如果有余额在贷方。债权债务结算账户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结算类账户,它是对经济组织在与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之间同时具有债权又有债权结算情况需要在同一账户进行核算与监督而运用的一种账户。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的期初余额可能在借方(表示债权大于债务的差额),也可能在贷方(表示债务大于债权的差额);本期借方发生额表示债权的增加或债务的减少;本期贷方发生额表示债务的增加或债权的减少;期末如果是借方余额表示债权大于债务的差额,如果是贷方余额则表示债务大于债权的差额。跨期摊提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应由若干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而又在某个会计期间一次支付费用的账户。主要有: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待摊费用账户的格式和运用方法同盘存类账户,即:期初如果有余额在借方,本期发生额的增加数在借方,本期发生额的减少数在贷方,期末如果有余额在借方。预提费用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按规定预先提取计入当期,但需要在未来一定时点才能一次支付的费用。预提费用账户的结构和运用同于债务结算类账户,即:期初如果有余额在贷方,本期发生额的增加数在贷方,本期发生额的减少数在借方,期末如果有余额在贷方。资本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经济组织从外部取得的或内部形成的资本金增加变动情况及其实有数的账户。主要有: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等。资本类账户期初如果有余额在贷方,本期发生额的增加数在贷方,本期发生额的减少数在借方,期末如果有余额在贷方。调整类账户是指用来调节和整理相关账户的账面金额并表示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数的账户。调整类账户按照调整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备抵调整账户、附加调整账户和备抵附加调整账户等三类。备抵调整账户是指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余额,以取得被调整账户余额的账户。备抵调整账户按照被调整账户性质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资产类备抵调整账户和权益类备抵调整账户。资产类备抵调整账户与其被调整的资产类账户的运用方向相反,而同于负债类账户。附加调整账户是指用来增加被调整账户余额的账户。附加调整账户与其被调整的账户的运用方向相反。由于在现实中这类账户已经很少使用,因此有关它的运用不再介绍。备抵附加调整账户是指既具有备抵又具有附加调整功能的账户。比较典型的备抵附加账户是材料成本差异账户。集合分配类账户是指用来归集和分配经济组织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相关费用的账户,主要有:制造费用等。集合分配类账户的结构和运用方法基本同于盘存类账户,其区别在于它所记录的费用属于当期的开支,应当在当期分配完毕,因此这类账户没有期末和期初余额。成本费用类账户是指用来归集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并据以计算和确定出各个对象成本的账户,主要有:生产成本、物资采购、在建工程等。集合配比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损益,并借以在期末计算和确定其财务成果的账户。集合配比类账户按其性质不同又可以分为收入类账户和成本类账户、费用类账户、支出类账户。收入类账户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等。收入类账户的结构和运用方法同于权益类账户,但是由于其核算内容属于当期结转的经济业务,故期末没有余额。成本类账户、费用类账户、支出类账户主要有: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等。成本、费用支出类账户的结构和运用同于集合分配类账户。财务成果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经济组织在一定时期内财务成果形成,并确定最终成果的账户。典型的财务成果类账户是本年利润。

Ⅳ 无形资产

累计摊销和累计折旧一样,作为一调整账户出现的。累计摊销是无形资产的调整账户,无形资产通过摊销后,其价值在下降,但为了反映无形资产的原始价值,所以记入累计摊销这个账户里。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无形资的借方余额减去累计摊销的贷方余额。累计摊销的贷方是表示无形资产的消耗价值。为什么要分设两个账户,只要是为了反映无形资产的原始价值。
资产负债表的无形资产价值=500-200-100=200(万元)

Ⅳ 基础会计学 账户分类

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账户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六大类。

一、资产类账户
资产类账户是反映企业资产增减变动和结余情况的账户。按照资产的流动性,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反映流动资产的账户。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周转材料”等账户。
2.反映非流动资产的账户。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账户。
二、负债类账户
负债类账户是反映企业负债增减变动及结余情况的账户。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即负债的流动性),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反映流动负债的账户。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应交税费”、“预提费用”等。
2.反映长期负债的账户。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三、共同类账户
共同类账户主要包括“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
四、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是用来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及结余情况的账户。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和“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本年利润”、“库存股”账户。

五、成本类账户
成本类账户是用来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并计算成本的账户。主要包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研发费用”账户。
从某种意义上讲,成本类账户也是资产类账户,其期末借方余额属于企业的资产。如 “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余额为在产品,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而企业的资产一经耗用便转化为费用、成本。
六、损益类账户
损益类账户是用来反映与损益计算直接相关的账户,其核算内容主要为企业的收入和费用。该类账户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反映营业损益的账户。如“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等账户。
2.反映营业外收支的账户。如“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账户。
3.反映扣减利润总额的账户。如“所得税费用”账户。

Ⅵ 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的结构是指账户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账户通常由以下内容组成:

  1. 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

  2. 日期,即所依据记账凭证中注明的日期;

  3. 凭证字号,即所依据记账凭证的编号;

  4. 摘要,即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

  5. 金额,即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

账户的基本结构是根据管理需要和信息使用者的具体要求,对会计要素的内容进行科学的再分类,并给每一类别标准的名称和相应的结构。

银行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事业单位、个体经营者办理资金收付等各项业务,进行记录和反映所设置的一种簿籍。通过银行账户,可以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反映、调节、监督和管理。在中国,国家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均须在银行开立账户,通过银行账户办理信贷、结算和现金存取业务。

一组或一批会计记录(每一个记录称作一个账户)。

这些账户整合起来,就能让企业主和经理人员知道该企业欠他人和他人欠该企业的数目:定期结算后,更知该企业盈亏数额。也是客户在银行开立的各种存款、贷 款及往来账户的总称。

(6)无形资产账户的性质及用途扩展阅读:

账户的分类:

账户按照性质分类(非结构)的主要方法有两种,即:按经济内容分类;按用途和结构分类。其中,按经济内容分类又是账户分类的基础。

按经济内容分

  1. 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

    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的实质是按照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的分类。如前所述,经济组织的会计对象就其具体内容而言,可以归结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由于利润一般隐含在收入与费用的配比中。

    因此,从满足管理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角度考虑,账户按其经济内容可以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等五类。

    资产类账户按照反映流动性快慢的不同可以再分为流动资产类账户和非流动资产类账户。流动资产类账户主要有: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待摊费用等;非流动资产类账户主要有: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

    负债类账户按照反映流动性强弱的不同可以再分为流动性负债类账户和长期负债类账户。流动负债类账户主要有: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预提费用等;长期负债率账户主要有: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按照来源和构成的不同可以再分为投入资本类所有者权益账户和资本积累类所有者权益账户。投入资本类所有者权益账户主要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资本积累类账户主要有: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等。

    成本类账户按照是否需要分配可以再分为直接计入类成本账户和分配计入类成本账户。直接计入类成本账户主要有:生产成本(包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等;分配计入类成本账户主要有:制造费用等。

    损益类账户按照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再分为营业损益类账户和非营业损益类账户。营业损益类账户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投资收益等;非营业损益类账户主要有: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等。

    按用途和结构分

  2.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的实质是账户在会计核算中所起的作用和账户在使用中能够反映的什么样的经济指标进行的分类。

    账户按照用途和结构可以分为盘存类账户、结算类账户、跨期摊配类账户、资本类账户、调整类账户、集合分配类账户、成本计算类账户、集合配比类账户和财务成果类账户等九类。

    盘存类账户是指可以通过实物盘点进行核算和监督的各种资产类账户。主要有: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盘存类账户的期初如果有余额在借方,本期发生额的增加数在借方,本期发生额的减少数在贷方,期末如果有余额在借方。

    结算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一个经济组织与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以及经济组织内部各单位之间债权债务往来结算关系的账户。按照结算性质的不同它可以分为债权结算账户、债务结算账户和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等三种。

    债权结算账户主要有: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债权结算账户的基本格式及运用同盘存类账户。

    债务结算账户主要有: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交税金等。债务结算账户的期初如果有余额在贷方,本期发生额的增加数在贷方,本期发生额的减少数在借方,期末如果有余额在贷方。

    债权债务结算账户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结算类账户,它是对经济组织在与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之间同时具有债权又有债权结算情况需要在同一账户进行核算与监督而运用的一种账户。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的期初余额可能在借方(表示债权大于债务的差额),也可能在贷方(表示债务大于债权的差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表示债权的增加或债务的减少;本期贷方发生额表示债务的增加或债权的减少;期末如果是借方余额表示债权大于债务的差额,如果是贷方余额则表示债务大于债权的差额。

    跨期摊提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应由若干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而又在某个会计期间一次支付费用的账户。主要有: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

    待摊费用账户的格式和运用方法同盘存类账户。

    预提费用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按规定预先提取计入当期,但需要在未来一定时点才能一次支付的费用。预提费用账户的结构和运用同于债务结算类账户,即:期初如果有余额在贷方。

    资本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经济组织从外部取得的或内部形成的资本金增加变动情况及其实有数的账户。主要有: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等。资本类账户期初如果有余额在贷方,将如同债权债务结算账户之处理法。

    调整类账户是指用来调节和整理相关账户的账面金额并表示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数的账户。调整类账户按照调整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备抵调整账户、附加调整账户和备抵附加调整账户等三类。

    备抵调整账户是指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余额,以取得被调整账户余额的账户。备抵调整账户按照被调整账户性质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资产类备抵调整账户和权益类备抵调整账户。

    资产类备抵调整账户与其被调整的资产类账户的运用方向相反,而同于负债类账户。

    附加调整账户是指用来增加被调整账户余额的账户。附加调整账户与其被调整的账户的运用方向相反。由于在现实中这类账户已经很少使用,因此有关它的运用不再介绍。

    备抵附加调整账户是指既具有备抵又具有附加调整功能的账户。比较典型的备抵附加账户是“材料成本差异”账户。

    集合分配类账户是指用来归集和分配经济组织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相关费用的账户,主要有:制造费用等。集合分配类账户的结构和运用方法基本同于盘存类账户,其区别在于它所记录的费用属于当期的开支,应当在当期分配完毕,因此这类账户没有期末和期初余额。

    成本费用类账户是指用来归集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并据以计算和确定出各个对象成本的账户,主要有:生产成本、物资采购、在建工程等。

    集合配比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损益,并借以在期末计算和确定其财务成果的账户。集合配比类账户按其性质不同又可以分为收入类账户和成本类账户、费用类账户、支出类账户。

    收入类账户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等。收入类账户的结构和运用方法同于权益类账户,但是由于其核算内容属于当期结转的经济业务,故期末没有余额。

    成本类账户、费用类账户、支出类账户主要有: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等。成本、费用支出类账户的结构和运用同于集合分配类账户。

    财务成果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经济组织在一定时期内财务成果形成,并确定最终成果的账户。典型的财务成果类账户是“本年利润”。

账户结构-网络

Ⅶ 会计账户按照经济内容、用途和结构分类

一、账户按其经济内容可以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共同类、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等六类。

1、资产类账户按照反映流动性快慢的不同可以再分为流动资产类账户和非流动资产类账户。流动资产类账户主要有: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待摊费用等;非流动资产类账户主要有: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

2、负债类账户按照反映流动性强弱的不同可以再分为流动性负债类账户和长期负债类账户。流动负债类账户主要有: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预提费用等;长期负债类账户主要有: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按照来源和构成的不同可以再分为投入资本类所有者权益账户和资本积累类所有者权益账户。投入资本类所有者权益账户主要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资本积累类账户主要有: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等。

4、成本类账户按照是否需要分配可以再分为直接计入类成本账户和分配计入类成本账户。直接计入类成本账户主要有:生产成本(包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等;分配计入类成本账户主要有:制造费用等。

5、损益类账户按照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再分为营业损益类账户和非营业损益类账户。营业损益类账户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投资收益等;非营业损益类账户主要有: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等。

6、共同类是指新会计准则中的共同类科目是指:既有资产性质,又有负债性质,这样有共性的科目。

二、账户按照用途和结构可以分为盘存类账户、结算类账户、跨期摊配类账户、资本类账户、调整类账户、集合分配类账户、成本计算类账户、集合配比类账户和财务成果类账户等九类。

1、盘存类账户是指可以通过实物盘点进行核算和监督的各种资产类账户。主要有: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盘存类账户的期初如果有余额在借方,本期发生额的增加数在借方,本期发生额的减少数在贷方,期末若有余额在借方。

2、结算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一个经济组织与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以及经济组织内部各单位之间债权债务往来结算关系的账户。按照结算性质的不同它可以分为债权结算账户、债务结算账户和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等三种。

3、跨期摊提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应由若干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而又在某个会计期间一次支付费用的账户。主要有:资产类跨期待摊配账户和负债类跨期待摊配费用。

资产类跨期待摊配费用:包括“待摊费用”和“长期待摊费用”账户,这些账户都是用来核算和监督某些已经发生的或支付的,但应由本期或以后各期分摊费用的账户。

负债类跨期待摊配费用:典型的是“预提费用”账户,该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根据规定已预先从成本或有关损益中提取,但尚未实际支付或发生的各项费用。

4、资本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经济组织从外部取得的或内部形成的资本金增加变动情况及其实有数的账户。主要有: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等。资本类账户期初如果有余额在贷方,本期发生额的增加数在贷方,本期发生额的减少数在借方,期末如果有余额在贷方。

5、调整类账户是指用来调节和整理相关账户的账面金额并表示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数的账户。调整类账户按照调整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备抵调整账户、附加调整账户和备抵附加调整账户等三类。

备抵调整账户是指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余额,以取得被调整账户余额的账户。备抵调整账户按照被调整账户性质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资产类备抵调整账户和权益类备抵调整账户。

资产类备抵调整账户与其被调整的资产类账户的运用方向相反,而同于负债类账户。

附加调整账户是指用来增加被调整账户余额的账户。附加调整账户与其被调整的账户的运用方向相反。由于在现实中这类账户已经很少使用,因此有关它的运用不再介绍。

备抵附加调整账户是指既具有备抵又具有附加调整功能的账户。比较典型的备抵附加账户是“材料成本差异”账户。

6、集合分配类账户是指用来归集和分配经济组织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相关费用的账户,主要有:制造费用等。集合分配类账户的结构和运用方法基本同于盘存类账户,其区别在于它所记录的费用属于当期的开支,应当在当期分配完毕,因此这类账户没有期末和期初余额。

7、成本费用类账户是指用来归集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并据以计算和确定出各个对象成本的账户,主要有:生产成本、物资采购、在建工程等。

8、集合配比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损益,并借以在期末计算和确定其财务成果的账户。集合配比类账户按其性质不同又可以分为收入类账户和成本类账户、费用类账户、支出类账户。

收入类账户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等。收入类账户的结构和运用方法同于权益类账户,但是由于其核算内容属于当期结转的经济业务,故期末没有余额。

成本类账户、费用类账户、支出类账户主要有: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等。成本、费用支出类账户的结构和运用同于集合分配类账户。

9、财务成果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经济组织在一定时期内财务成果形成,并确定最终成果的账户。典型的财务成果类账户是“本年利润”。

(7)无形资产账户的性质及用途扩展阅读

结构内容

账户分为左方(记账符号为“借”),右方(记账符号为“贷”)两个方向,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

账户中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成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成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余额,余额按照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其基本关系如下: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上式中的四个部分也称为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

对于资产,成本,费用类帐户: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对于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类帐户: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Ⅷ 什么是无形资产、什么是所有者权益帐户什么是资产类账户谢谢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
网络里更详细的

Ⅸ 账户的分类

所谓账户分类是指对账户按性质、核算内容、用途和结构进行的归类。账户分类的主要方法有两种,即:按经济内容分类;按用途和结构分类。其中,按经济内容分类又是账户分类的基础。
按经济内容分类
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的实质是按照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的分类。账户按其经济内容分类是最基本的分类,是一切账户分类的基础。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直接反映了资金运动的静态和动态情况,完整地反映了资金运动的全貌,是企业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的直接基础。如前所述,经济组织的会计对象就其具体内容而言,可以归结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由于利润一般隐含在收入与费用的配比中。因此,从满足管理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角度考虑,账户按其经济内容可以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等五类。
1、资产类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的增减变动及结余情况的账户。按照反映流动性快慢的不同可以再分为流动资产类账户和非流动资产类账户。流动资产类账户主要有: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待摊费用等;非流动资产类账户主要有: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
2、负债类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的增减变动和结余情况的账户。按照反映流动性强弱的不同可以再分为流动性负债类账户和长期负债类账户。流动负债类账户主要有: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预提费用等;长期账户主要有: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所有权的增减变动和结余情况的账户。按照来源和构成的不同可以再分为投入资本类所有者权益账户和资本积累类所有者权益账户。投入资本类所有者权益账户主要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资本积累类账户主要有:盈余公积、利润分配等。
4、成本类账户是用来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的账户。按照是否需要分配可以再分为直接计入类成本账户和分配计入类成本账户。直接计入类成本账户主要有:生产成本(包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等;分配计入类成本账户主要有:制造费用等。损益类账户按照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再分为营业损益类账户和非营业损益类账户。按照生产经营过程的阶段可以划分为:(1)供应过程中用来归集购入材料的买价和采购费用、计算材料采购成本的账户,如:在途物资、材料采购等;(2)生产过程中用来归集制造产品的生产费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的账户,如: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等;(3)固定资产购建过程中用来归集购建过程中的费用支出、计算固定资产实际购建成本的账户,如:在建工程等。
5、损益类账户是指其在一定时期的发生额合计要在当期期末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用以计算确定一定时期内损益的账户。损益类账户分为营业损益类账户和非营业类损益账户。营业类损益账户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等;非营业损益类账户主要有: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本年利润。 损益类账户按其与损益组成内容的关系可以分为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收入类账户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等账户;损益类账户包括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其他业务成本和所得税费用等账户。
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的实质是账户在会计核算中所起的作用和账户在使用中能够反映的什么样的经济指标进行的分类。账户按其用途和结构分类,是账户在按经济内容分类后进一步的分类,是按经济内容分类的补充。账户按照用途和结构可以分为盘存类账户、资本类账户、结算类账户、跨期摊配类账户、汇转类账户、调整类账户、集合分配类账户、成本计算类账户、计价对比类账户、财务成果类账户等十类。
1、盘存类账户是指可以通过实物盘点进行核算和监督的各种资产类账户。主要有: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盘存类账户的期初如果有余额在借方,本期发生额的增加数在借方,本期发生额的减少数在贷方,期末如果有余额在借方。
2、资本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经济组织从外部取得的或内部形成的资本金增加变动情况及其实有数的账户。主要有: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等。
3、结算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一个经济组织与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以及经济组织内部各单位之间债权债务往来结算关系的账户。按照结算性质的不同它可以分为债权结算账户、债务结算账户和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等三种。
(1)债权结算账户主要有: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债权结算账户的基本格式及运用同盘存类账户。
(2)债务结算账户主要有: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交税金等。债务结算账户的期初如果有余额在贷方,本期发生额的增加数在贷方,本期发生额的减少数在借方,期末如果有余额在贷方。
(3)债权债务结算账户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结算类账户,它是对经济组织在与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之间同时具有债权又有债权结算情况需要在同一账户进行核算与监督而运用的一种账户。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的期初余额可能在借方(表示债权大于债务的差额),也可能在贷方(表示债务大于债权的差额);本期借方发生额表示债权的增加或债务的减少;本期贷方发生额表示债务的增加或债权的减少;期末如果是借方余额表示债权大于债务的差额,如果是贷方余额则表示债务大于债权的差额。
4、跨期摊提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应由若干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而又在某个会计期间一次支付费用的账户。主要有:资产类跨期摊配账户和负债类跨期摊配账户。
(1).资产类跨期摊配账户。资产类跨期摊配账户包括“待摊费用”账户和“长期待摊费用”账户,这些账户都是用来核算和监督某些已经发生或支付,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摊费用的账户。
(2).负债类跨期摊配账户。典型的是“预提费用”账户,该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根据规定已预先从成本或有关损益中提取的,但尚未实际支付或发生的各项费用。
5、汇转类账户。该类账户是用来汇集经济组织在一定的时期内发生的数额,而期末将其发生的净额全部转入有关账户。汇转类账户按其汇转的经济业务不同分为收入类汇转账户,费用类汇转账户和暂记汇转类账户。
(1)收入类汇转账户。是用来汇集经济组织一定时期内经营过程所取得的收入,在期末将其全部收入净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期末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属于收入类汇转账户的有: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账户。
(2)费用类汇转账户。用来汇集经济组织在一定的时期内所发生的费用。期末将其全部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该账户结转后无余额。属于费用类汇集账户的有: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账户。
(3)暂记汇转类账户。用来核算和监督经济组织某些暂时不能确定处理的经济业务。它属于过渡类账户。常见的暂记汇转类账户是“待处理财产损益”。
6、调整类账户是指用来调节和整理相关账户的账面金额并表示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数的账户。调整类账户按照调整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备抵调整账户、附加调整账户和备抵附加调整账户等三类。
(1)备抵调整账户是指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余额,以取得被调整账户余额的账户。备抵调整账户按照被调整账户性质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资产类备抵调整账户和权益类备抵调整账户。资产类备抵调整账户与其被调整的资产类账户的运用方向相反,而同于负债类账户。
(2)附加调整账户是指用来增加被调整账户余额的账户。附加调整账户与其被调整的账户的运用方向相反。由于在现实中这类账户已经很少使用,因此有关它的运用不再介绍。
(3)备抵附加调整账户是指既具有备抵又具有附加调整功能的账户。比较典型的备抵附加账户是“材料成本差异”账户。
7、集合分配类账户是指用来归集和分配经济组织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相关费用的账户,主要有:制造费用等。集合分配类账户的结构和运用方法基本同于盘存类账户,其区别在于它所记录的费用属于当期的开支,应当在当期分配完毕,因此这类账户没有期末和期初余额。
8、成本计算类账户是指用来归集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并据以计算和确定出各个对象成本的账户,主要有:生产成本、物资采购、在建工程等。
9、计价对比类账户。该账户是对某一要素的记录,按照两种不同的计价标准进行计价、对比,确定其经济业务成果的账户。例如,按计划成本对企业材料进行日常核算的企业,设置的“材料采购”账户,借方为采购的实际成本,贷方为采购的计划成本,差额表示为节约额或超支额。会计核算中,通过计价对比类账户来反映经营管理的结果,因此计价对比的结果,期末一般应从计价对比账户中形成差额的反方向转出。
10、财务成果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经济组织在一定时期内财务成果形成,并确定最终成果的账户。典型的财务成果类账户是“本年利润”。

Ⅹ 资产类账户按结构和用途分类

资产按总的分类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可再分一般流动(如存货)和速动资产(如货币现金,应收账款等)
非流动资产可再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非流动资产(如进项税留抵等)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阅读全文

与无形资产账户的性质及用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爱迪生观察什么发明了什么 浏览:864
供电方案有效期 浏览:684
马鞍山市麻将馆 浏览:609
sm2证书 浏览:655
汽车销售投诉比 浏览:951
成果用的手机 浏览:673
商标注册授权委托书 浏览:825
苏州市专利代理人薪资水平 浏览:527
工商局几号发工资 浏览:836
认缴年限多久合适 浏览:57
哇米诺商标注册详情 浏览:243
江发明被抢劫 浏览:770
上海信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0
苏州注册商标公司地址 浏览:54
在淘宝如何投诉卖家 浏览:439
利川有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浏览:821
汕头市潮南区工商局 浏览:704
杭州麦下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浏览:3
志诚商标公司上班 浏览:160
出租土地使用权的税率 浏览: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