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无形资产的计量属性是什么它与固定资产有什么区别
无形资产是当月原则:即当月增加当月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是下月原则:即当月增加当月不计提折旧,下月计提折旧;即当月减少当月照样计提折旧,下月不计提折旧;
② 无形资产的计量属性如何做
无形资产计量是指确定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无形资产准则分别无形资产取回得方式的不同答,对如何确定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作了规定。无形资产计量属性是指无形资产是当月原则:即当月增加当月计提折旧。
关注环球网校无形资产的计量属性如何做
③ 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区别
二者的主要区别:
1、决策者能否预知事件发生最终结果的概率分布的不同:风险用来表示已知损益概率分布的情况,而不确定性表示不知损益概率分布的情况。
2、信息量的拥有状况不同:建立在投资者的主观认知能力和认知条件(主要是信息量的拥有状况)的基础上的,具有明显的主观色彩。
3、性质不同:风险性质多样,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可识别性、可控性、损失性、不确定性和社会性。
在经济学中, 风险和不确定性都是决策理论的研究对象,经济学家主要是通过preference来研究这两者带来的效用。不确定性是指对于未来的收益和损失等经济状况的分布范围和状态不能确知, 而风险是指当知道分布的时候面临的选择。
(3)无形资产计量属性扩展阅读:
一、风险
风险就是生产目的与劳动成果之间的不确定性,大致有两层含义:一种定义强调了风险表现为收益不确定性;而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成本或代价的不确定性,若风险表现为收益或者代价的不确定性,说明风险产生的结果可能带来损失、获利或是无损失也无获利,属于广义风险,所有人行使所有权的活动,应被视为管理风险,金融风险属于此类。
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说明风险只能表现出损失,没有从风险中获利的可能性,属于狭义风险。风险和收益成正比,所以一般积极进取的投资者偏向于高风险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而稳健型的投资者则着重于安全性的考虑。
企业在实现其目标的经营活动中,会遇到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这些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影响程度是无法事先预知的,这些事件将对经营活动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程度。这种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就是风险。
简单来说,所谓风险就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人们所期望的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
二、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由于无形资产的作用是潜在的、间接的,且无法预知科学技术的更新速度,这种不确定性就表现在无形资产所能提供的未来经济效益及其自身成本价值均难以准确计量。指的是经济主体对于未来的经济状况尤其是收益与损失的分布范围以及状态不能确知。
不确定性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经济学中关于风险管理的概念,指经济主体对于未来的经济状况(尤其是收益和损失)的分布范围和状态不能确知。
在量子力学中,不确定性指测量物理量的不确定性,由于在一定条件下,一些力学量只能处在它的本征态上,所表现出来的值是分立的,因此在不同的时间测量,就有可能得到不同的值,就会出现不确定值,也就是说,当你测量它时,可能得到这个值,可能得到那个值,得到的值是不确定的。只有在这个力学量的本征态上测量它,才能得到确切的值。
在经典物理学中,可以用质点的位置和动量精确地描述它的运动.同时知道了加速度,甚至可以预言质点接下来任意时刻的位置和动量,从而描绘出轨迹。在微观物理学中,不确定性告诉我们,如果要更准确地测量质点的位置,那么测得的动量就更不准确。
也就是说,不可能同时准确地测得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因而也就不能用轨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可与宏观世界一样微观世界同样具有客观规律,独立于意识之外,这就是不确定性原理的具体解释
参考资料来源:风险-网络不确定性-网络
④ 会计科目的六大要素具体有哪些
《企业会计准则》复将会计要制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
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2、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3、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其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4)收入。收入来源: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
(5)费用:主营业务收支和其他业务收支都是日常经营活动发生的,但主营是经常发生,而其他是偶然发生,比如工业企业销售商品是主营,而工业企业销售材料就是其他,营业外收支是与日常无关.
(6)利润(一般指净利润,但此教材指的是利润总额):会计要素之间存在着特定的等量关系,这些等量关系构成了不同的会计等式,而会计等式又是会计报表的框价,正因为如此,所以有的学者又将会计要素称之为会计报表的要素.
⑤ 企业非货币资产交换怎么进行纳税调整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参考比例为25%,即:从收取补价方看,如果收取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低于或等于25%;从支付补价方看。如果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支付补价之和的比例低于或等于25%,均确认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一、新准则关于非货币性交换计量的规定与现行税法的差异
(一)新准则规定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对资产计量基础、交易损益的确认等方面作了新的规定。相对于2001年1月18日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变化较大。对于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计量,新准则规定了两种计量基础: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当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如果不能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则换入资产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进行计量。
1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究竟是采用账面价值还是公允价值计价,关键在于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的判断。新准则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商业实质的判断标准一是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二是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能够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之一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同时,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表明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1)换入或换出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对于存在活跃市场的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应当以资产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
(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同类或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对于同类或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非货币性资产,应当以同类或类似资产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
(3)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可比市场交易,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该公允价值估计数的变动区间很小,或者在公允价值估计数变动区间内,各种用于确定公允价值估计数的概率能够合理确定的,视为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时,在会计上应确认损益。而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进行计量时。则不确认损益。如果在交换过程中发生补价,则分以下情况进行处理:(1)支付补价方,应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或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成本;(2)收到补价方,应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或账面价值减去收取的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成本。
(二)新准则与税法的差异两者之间的差异从新准则规定的两种确认基础上分别进行说明。
1新准则规定,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公允价值计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换入资产的会计处理的实质是:由于不确认收到补价所包含的收益或损失。在将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损益的同时,也就是将换出资产的转让收益计入了换入资产的成本。
按照相关税法的规定。以非货币性资产换取其他非货币性资产。实际上是一种有偿出让资产的行为,只不过换取的不是货币,而是货物或其他经济利益。应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分解为出售或转让持有的非货币性资产和购置新的非货币性资产两项经济业务进行税务处理,分别计算缴纳相应的流转税和所得税。具体来说,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双方在交易时。作视同销售处理。按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计税价格)与计税成本之间的差额计算转让过程中的所得或损失。并且,税法规定,在交换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税费,可抵减应纳税所得额。因此,应纳税所得额=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一换出资产的计税成本一相关税费。
两者存在差异的原因在于换出资产的账面成本与计税成本可能不一致。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会计处理是按公允价值与账面成本确认损益;而税法是按公允价值和计税成本的差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当换出资产的账面成本与计税成本不一致时,两者之间的差额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新准则规定,不同时满足具有商业实质及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这两个条件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且不确认当期损益。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与税法差异较大。
按税法规定。换出资产需先按出售或转让原有资产计算损益,并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对换入资产计价。但在换出资产时,换出资产方会计上未产生损益,两者之间的差额应按税法确认的标准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由此可见,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与税务处理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于会计处理的结果。企业应按照所得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对企业来讲,采用新会计准则,将会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损益的计量产生什么影响?如何进行所得税纳税调整?本文将结合案例对此进行探讨。
二、案例分析
(一)交换过程中不涉及补价例1:2007年4月,经A、B两公司协商,A公司以其账面的一项专利权与B公司的一间仓库交换。A公司专利权账面价值为90万元,公允价值为100万元;B公司仓库账面原价为110万元,已提折旧20万元,公允价值为100万元。A公司按“转让无形资产”税目缴纳营业税5万元(100x5%);B公司按“销售不动产”税目缴纳营业税5万元(100x5%)。假设A、B两公司扣除该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影响之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均为500万元。所涉及资产均未计提减值准备,整个交易中除营业税以外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
A公司的相关处理为:
1若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换入资产的成本=90+5=95(万元)
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仓库95
贷:无形资产——专利权9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5
纳税调整:根据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100-90-5=5(万元)。而在会计处理过程中。没有确认损益。两者产生差异5万元。在进行纳税申报时,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万元。最终应纳税所得额为505万元。
2若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换入资产的成本=100+5=105(万元)
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仓库105
贷:无形资产——专利权9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5
营业外收10
纳税调整:根据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100-90-5=5(万元),而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已确认损益10万元,两者产生差异10-5=5(万元)。在进行纳税申报时,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5万元,最终应纳税所得额=500+10-5=505(万元)。
B公司的相关处理为:
1若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换入资产的成本=90+5=95(万元)
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90
累计折旧20
贷:固定资产一仓库110
借:无形资产——专利权95
贷:固定资产清理9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5
纳税调整:同A公司
2若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换入资产的成本=100+5=105(万元)
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90
累计折旧20
贷:固定资产——仓库110
借:无形资产——专利权105
贷:固定资产清理9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5
营业外收入10
纳税调整:同A公司
(二)交换过程中涉及补价例2:若A公司的专利权账面价值为90万元。公允价值110万元,则A公司缴纳5,5万元(110x5%)的营业税,B公司以仓库及支付补价10万元为对价交换A公司专利权。其他条件同例1.
A公司的相关处理为:
1若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换入资产的成本=90+5.5-10=85.5(万元)
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仓库85.5
银行存款10
贷:无形资产——专利权9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5.5
纳税调整:根据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110-90-5.5=14.5(万元),而在会计处理过程中,没有确认损益,两者产生差异14.5万元。在进行纳税申报时,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4.5万元,最终应纳税所得额514.5万元。
2若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换入资产的成本=110+55-10=105.5(万元)
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仓库105.5
银行存款10
贷:无形资产——专利权9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5.5
营业外收入20
纳税调整:根据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110-90-5.5=14.5(万元),而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已确认损益20万元,两者产生差异5.5万元。在进行纳税申报时,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5.5万元,最终应纳税所得额=500+20-5.5=514.5(万元)。
B公司的相关处理为:
1若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换入资产的成本=90+10+5=105(万元)
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90
累计折旧20
贷:固定资产——仓库110
借:无形资产——专利权105
贷:固定资产清理9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5
银行存款10
纳税调整:根据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100-90-5=5(万元),而在会计处理过程中,没有确认损益,两者产生差异5万元。在进行纳税申报时。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万元,最终应纳税所得额505万元。
2若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换入资产的成本=100+10+5=115(万元)
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90
累计折旧20
贷:固定资产——仓库110
借:无形资产——专利权115
贷:固定资产清理9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5
银行存款10
营业外收入10
纳税调整:根据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100-90-5=5(万元)。而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已确认损益10万元,两者产生差异5万元。在进行纳税申报时,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5万元,最终应纳税所得额=500+10-5=505(万元)。
(宋浙青)
⑥ 无形资产运用的计量属性是什么它的账面价值是否能完全真实的反应其 市场上的真实价值
账面价值不能直接反应 有历史成本
新会计准则规定了利用现值进行固定资产和无专形资产初始计量的限制使用属条件和会计处理方式:即购买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作为未确认的融资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并在以后各期进行分摊。
⑦ 你好,我想问下,财政部颁发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存货会计准则,它们所隐含的资产概念计量属性是什么
无形资产计价原则:
购入的无形资产,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
企业自行开发并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实际净支出计价。
投资者作为资本金或合作条件投入的无形资产,按评估或合同协议及企业申请书的金额计价。
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应根据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根据所提供的有关凭据确认的价值和接受捐赠时发生的各项费用确定。
不正确的无形资产计价行为包括:企业明知计价不合法、不合理,故意将无形资产计价过高或过低;未经法定手续进行评估或确认,随便计价,没有企业合并或接受其他单位商誉投资时,就对商誉作价入帐
(一)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原则
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的成本,是指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
固定资产
必要的支出。这些支出包括直接发生的价款、运杂费、包装费和安装成本等,也包括间接发生的,如应承担的借款利息、外币借款折算差额以及应分摊的其他间接费用。
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确定其初始入账成本时还应考虑弃置费用。弃置费用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如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等义务。对于这些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企业应当按照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相关固定资产成本。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应当按照油气资产的弃置费用现值计入相关油气资产成本。在固定资产或油气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一般工商企业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报废清理费用,不属于弃置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处置费用处理。
要想了解有关存货的会计处理和审计方法,首先我们需对“存货”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的注解,企业的存货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原材料,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为建造固定资产等各项工程而储备的各种材料不能作为企业存货。
在产品,指企业正在制造尚未完工的产品,包括正在各个生产工序加工的产品,和已加工完毕但尚未检验或已检验但尚未办理入库手续的产品。
半成品,指经过一定生产过程并已检验合格交付半成品仓库保管,但尚未制造完工成为产成品,仍需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
在产品和半成品的主要区别是,在产品一般不需要入库,而半成品一般需要入半成品库。此外,在产品一般不能直接对外销售,而半成品可以。
产成品,指工业企业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验收入库,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者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企业接受外来原材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制造和修理完成验收入库后应视同企业的产成品。
商品,指商品流通企业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
周转材料,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但不符合固定资产定义的材料,如为了包装本企业商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物,各种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劳动保护用品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容器等低值易耗品和建造承包商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等其他周转材料。但是,周转材料符合固定资产定义的,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处理。
《讲解》中只做了以上几种分类的解释,但是在很多企业中一般还会设立“在途物资”科目。一般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购入材料或商品的采购成本,都会通过“在途物资”科目进行归集。本科目应当按照供应单位和物资品种进行明细核算。
由于我国会计准则要求采用实际成本法进行存货的计量,所以在期末对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产生的成本差异进行处理,主要方法有两种:
1、结转本期损益法
按照这种方法,在会计期末将所有差异转入"利润"账户,或者先将差异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再随同已销产品的标准成本一起转至"利润"账户。在成本差异数额不大时采用此种方法为宜。
2、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
按照这种方法,在会计期末将成本差异按比例分配至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采用这种方法的依据是税法和会计制度均要求以实际成本反映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应由存货和销货成本共同负担。
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选择要考虑许多因素,差异处理的方法要保持历史的一致性,以便使成本数据保持可比性,并防止信息使用人发生误解。
对存货的成本审计一般散落在内控测试和细节测试中。对存货的内控测试主要包括采购与付款循环(purchase)以及生产和存货循环(costing)。
⑧ 目前财务报表中披露的无形资产信息有哪些并说明其计量属性
无形资产是当月原则:即当月增加当月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是下月原则:即当月增加当月不计提折旧,下月计提折旧;即当月减少当月照样计提折旧,下月不计提折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