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无形资产 > 无形资产处理损失审批说明

无形资产处理损失审批说明

发布时间:2022-07-25 21:12:15

㈠ 镇级财政所资产清查损失应如何履行报批手续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四十三条 事业单位进行资产清查,应当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缉郸光肝叱菲癸十含姜,并按照规定程序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立项后组织实施,但根据国家专项工作要求或者本级政府工作需要进行的资产清查除外。
二、资产工作报告总结范文 根据《XX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及资产清查工作的有关制度、政策,我单位已经按时完成资产清查的主体工作,(并经XXX会计师事务所的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如经过审计写,否则不写)。
三、现将有关资产清查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资产清查基本情况 (一)工作基准日 本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基准日是2007年7月1日 (二)工作起止日期 本单位于2007年X月X日至2007年X月X日期间进行了资产清查工作 (三)本单位资产清查范围 列入资产清查工作范围的XX单位所属单位的户数、单位名称及单位性质: (四)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具体实施情况 应包括以下方面 1.资产清查的组织工作 2、资产清查工作程序等内容 3、其他工作情况 二、资产清查工作结果 (一)资产清查结果 应包括以下内容:通过对本单位2007年7月1日会计报表及资产损溢情况的清查,本单位的汇总资产清查数为X元,汇总负债清查数X元,汇总净资产清查数为X元,2007年1—7月汇总收入清查数为X元。 (二)单位清查出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 应包括以下内容:截止2007年7月1日,本单位账面汇总资产总额为X元,此次资产清查中发现会计差错影响汇总资产总额减少(增加)X元,调整后汇总资产总额的资产清查基准数为X元。具体情况为: (三)单位清查出的资产损溢及资金挂账情况 应包括以下内容:截止2007年7月1日,本单位汇总资产总额的基准数为X元,此次资产清查中共清查出汇总资产损失(收益)XXX元,清查出的汇总资产损失占汇总资产总额的基准数X%。汇总资产损失(收益)主要包括流动资产损失(收益)XXX元、固定资产损失(收益)XXX元、对外投资(有价证券)损失(收益)XXX元、无形资产损失(收益)XXX元、其他资产损失及资金挂账等XXX元;具体情况为: (四)单位申报处理的资产损溢 应包括以下内容:截止2007年7月1日,本单位在此次资产清查中共申报处理汇总资产损失(收益)XXX元,申报处理的汇总资产损失(收益)占汇总资产总额的基准数X%。 本次资产清查,本单位申报汇总资产损失(收益)XXX元,其中流动资产损失(收益)XXX元,固定资产损失(收益)XXX元,对外投资损失(收益)XXX元,无形资产损失(收益)XXX元,其他资产损失(收益)XXX元。 (五)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确认的资产损失(收益)——如有写,否则不写 应包括以下内容: 经审计,由x会计师事务所确认本单位申报的清查出的汇总资产损失(收益)共计XXX元。具体为: 三、资产清查工作中发现的资产和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有关改进措施 应包括以下方面 (一)存在的资产管理问题及产生原因 (二)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及产生原因 (三)相应的改进措施 .

㈡ 无形资产损失应如何处理求解

关键是要不要经过税局审批,《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不包括无形资产损失,取消了13号令第37条的规定。

㈢ 申请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需提供哪些资料

需报送的资料:
企业申报扣除各项资产损失时,均应提供能够证明资产损失确属已实际发生的合法证据: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和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
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是指司法机关、公安机关、行政机关、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等依法出具的与本企业资产损失相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
(一)司法机关的判决或者裁定;
(二)公安机关的立案结案证明、回复;
(三)工商部门出具的注销、吊销及停业证明;
(四)企业的破产清算公告或清偿文件;
(五)政府部门的公文及明令禁止的文件;
(六)国家及授权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报告;
(七)保险公司对投保资产出具的出险调查单,理赔计算单等;
(八)符合法律条件的其他证据。
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是指税务师事务所等具有法定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按照独立、客观、公正原则,在充分调查研究、论证和计算基础上,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对企业某项经济事项发表的专项经济鉴证证明或鉴定意见书。
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是指本企业对各项资产发生毁损、报废、盘亏等内部证明或承担责任的申明。条件: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可以特定事项的内部证据作为资产损失的认定证据。主要包括:
(一)会计核算有关资料和原始凭证;
(二)资产盘点表;
(三)相关经济行为的业务合同;
(四)企业内部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文件或资料(数额较大、影响较大的资产损失项目,应聘请行业内专家参加鉴定和论证);
(五)企业内部核批文件及有关情况说明;
(六)由于经营管理责任造成的损失,要有对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七)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和企业财务负责人对特定事项真实性承担税收法律责任的申明。
具体分项应报送的资料:
1、货币资产损失应提供资料
(1)现金损失:
a现金保管人确认的现金盘点表(包括倒推至基准日的记录);
b现金保管人对于短款的说明及相关核准文件;
c由于管理责任造成的,应当有对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的说明;
d涉及刑事犯罪的应当提供有关司法涉案材料。
(2)应收、预付账款坏账损失应提供材料:
A、申请认定条件(符合之一):
a债务人被依法宣告破产、撤销(包括被政府责令关闭)、吊销工商营业执照、死亡、失踪,其剩余财产或遗产确实不足清偿;
b债务人逾期三年以上未清偿且有确凿证明表明已无力清偿债务;
c符合条件的债务重组形成的坏账;
因自然灾害、战争及国际政治事件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
B、提供资料
a法院的破产公告和破产清算的清偿文件;
b工商部门的注销、吊销证明;
c政府部门有关撤销、责令关闭等的行政决定文件;
d公安等有关部门的死亡、失踪证明;
e逾期三年以上及已无力清偿债务的确凿证明;
f债权人债务重组协议、法院判决、国有企业债转股批准文件;
g与关联方的往来账款必须有法院判决或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证明。
2、非货币性资产损失应提供资料
(1)存货损失,包括有关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以及各类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发生的盘亏、变质、淘汰、毁损、报废、被盗等造成的净损失。(工程物资发生损失比照执行)
A、盘亏的存货:
a存货盘点表;
b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
存货保管人对于盘亏的情况说明;
d盘亏存货的价值确定依据(包括相关入库手续、相同相近存货采购发票价格或其他确定依据);
e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B、报废、毁损的存货:
a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小的存货由企业内部有关技术部门出具技术鉴定证明;
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存货,应取得国家有关技术部门或具有技术鉴定资格的中介机构出具的技术鉴定证明;
c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
企业内部关于存货报废、毁损情况说明及审批文件;
e残值情况说明;
f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C、被盗的存货:
a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
涉及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c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
(2)固定资产损失:包括企业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发生盘亏、淘汰、毁损、报废、丢失、被盗等造成的净损失。
A、盘亏的固定资产:
a固定资产盘点表;
b盘亏情况说明,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盘亏,企业应逐项作出专项说明,由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经济鉴证证明;
c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内部核准文件等。
B、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
a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出具的鉴定证明;
b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报废、毁损,企业应逐项作出专项说明,并委托有技术鉴定资格的机构进行鉴定,出具鉴定说明;
c不可抗力原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战争等)造成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应当有相关职能部门出具的鉴定报告,如消防部门出具受灾证明,公安部门出具的事故现场处理报告、车辆报损证明,房管部门的房屋拆除证明,锅炉、电梯等安检部门的检验报告等;
企业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情况说明及内部核批文件;
e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
C、被盗的固定资产:
a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
b涉及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c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
(3)在建工程损失:包括企业已经发生的因停建、废弃和报废、拆除在建工程项目以及因此而引起的相应工程物资报废或削价处理等发生的损失。
A、停建、废弃和报废、拆除的在建工程
a国家明令停建项目的文件;
b有关政府部门出具的工程停建、拆除文件;
c企业对报废、废弃的在建工程项目出具的鉴定意见和原因说明及核批文件,单项数额较大的在建工程项目报废,应当有行业专家参与的技术鉴定意见;
d工程项目实际投资额的确定依据。
B、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毁损的在建工程
a有关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证明;
b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理赔说明;
c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核准文件。
3、资产永久性或实质性损害应提供资料
包括企业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投资永久或实质性损害情形。
a资产被淘汰、变质的经济、技术等原因的说明;
b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资产已霉烂变质、已无使用价值或转让价值、已毁损等的书面申明;
c中介机构或有关技术部门的品质鉴定报告;
d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期限文件;
e有关被投资方破产公告、破产清偿文件;工商部门注销、吊销文件;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决定文件;终止经营、停止交易的法律或其他证明文件;
f有关资产的成本和价值回收情况说明;
g被投资方清算剩余财产分配情况的证明。
4、资产评估损失应提供的资料
A、申请条件
a国家统一组织的企业清产核资中发生的资产评估损失;
b企业按规定应纳税的各种类型改组中发生的评估损失;
c企业免税改组业务,对各类资产评估净增值或损失已进行纳税调整的。
B、提供资料
a国家统一组织清产核资的文件(不包括国有资产日常管理中经常化、制度化资产清查);
b中介机构资产评估资料;
c政府部门资产评估确认文书;
d应税改组业务已纳税证明资料;
e免税改组业务涉及资产评估增值或损失已纳税调整证明资料。
5、因政府规划搬迁、征用等发生的财产损失
A、申请条件
a有明确的法律、政策依据;
b不属于政府摊派。
B、提供资料
a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决定文件及法律政策依据;
b专业技术部门或中介机构鉴定证明;
c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确定依据;

㈣ 企业无形资产损失怎么算

无形资产损失指某项无形资产已经被其它新技术所代替或已经超过了法律保护的期限,已经丧失了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不能给企业再带来经济利益,而使该无形资产成为无效资产,其账面尚未摊销的余额,形成无形资产损失。

企业无形资产损失额度已账面余额为限,具体损失估计预测或专业机构评估确定

什么是无形资产损失
无形资产损失指某项无形资产已经被其它新技术所代替或已经超过了法律保护的期限,已经丧失了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不能给企业再带来经济利益,而使该无形资产成为无效资产,其账面尚未摊销的余额,形成无形资产损失。

无形资产损失的会计规定
如果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当企业存在下列一项或若干项情况时,应将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1.该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等所替代,并且该项无形资产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

2.某项无形资产已超过法律保护期限,并且已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其他足以证明某项无形资产已经丧失了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情形。

企业转销某项无形资产时,应按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科目。

无形资产损失的审核
1.确认无形资产的存在并为申报企业所有。

(1)获取或编制无形资产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2)审核无形资产的权属证书原件、专利技术的持有和保密状况等,并获取有关协议和董事会纪要等文件、资料,审核无形资产的性质、构成内容、计价依据,确定无形资产的存在性。

(3)评价无形资产计价对应缴所得税的影响,审核无形资产计价是否符合税法及其有关规定。

(4)审核无形资产各项目的摊销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与上期一致,若改变摊销政策,审核其依据是否充分。审核本期摊销额及其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是否正确。

①除另有规定者外,外购商誉的摊销费用不得税前扣除;

②外购无形资产的价值,包括买价和购买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企业自行研制开发无形资产,应对研究开发费用进行准确归集,凡在发生时已作为研究开发费直接扣除的,该项无形资产使用时,不得再分期摊销;

③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给国家或其他纳税人的土地出让价款应作为无形资产管理,并在不短于合同规定的使用期间内平均摊销;

④购买的计算硬件所附带的软件,未单独计价的,应并入计算机硬件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单独计价的软件,应作为无形资产管理。

2.获取充分必要的证据。

确认无形资产损失,应取得下列证据:

(1)资产被淘汰的经济、技术等原因的说明;

(2)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资产已无使用价值或转让价值等的书面证明;

(3)有关技术部门或具有技术鉴定资格的机构出具的品质鉴定报告;

(4)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期限文件;

(5)无形资产的成本和价值回收情况的说明。

3.确认无形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金额。

计算企业无形资产确已形成财产净损失或者已发生永久或实质性损失,并扣除变价收入、可收回金额以及责任和保险赔款后的余额,确认无形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具体金额。

㈤ 什么样的财产损失需要所得税前审批呀!

内资企业财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流程
------------------------------------------------------------------------------------------------------------------------
[2006年12月21日]

一、对象:实行查账征收的内资企业

二、条件:企业发生因下列原因发生的财产损失,须经税务机关审批才能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扣除:

(一)因自然灾害、战争等政治事件等不可抗力或者人为管理责任,导致现金、银行存款、存货、短期投资、固定资产的损失;
(二)应收、预付账款发生的坏账损失;
(三)金融企业的呆账损失;
(四)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因发生永久或实质性损害而确认的财产损失;
(五)因被投资方解散、清算等发生的投资损失;
(六)按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各项资产评估损失;
(七)因政府规划搬迁、征用等发生的财产损失;
(八)国家规定允许从事信贷业务之外的企业间的直接借款损失。

三、需提交的材料目录:

(一)税前扣除申请报告;
(二)《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申请审批表》(06.06起使用,原《财产损失税前扣除申请审批表》)(共一式四份);
(三)现金损失确认应提供以下证据:
a现金保管人确认的现金盘点表(包括倒推至基准日的记录)、会计核算有关资料和原始凭证;
b现金保管人对于短款的说明及相关核准文件;
c由于管理责任造成的,应当有对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的说明;
d涉及刑事犯罪的应当提供有关司法涉案材料。
(四)企业应收、预付账款发生4.6.2所述情况申请坏账损失税前扣除应提供下列依据:
a法院的破产公告和破产清算的清偿文件;
b工商部门的注销、吊销证明;
c政府部门有关撤销、责令关闭等的行政决定文件;
d公安等有关部门的死亡、失踪证明;
e逾期三年以上及已无力清偿债务的确凿证明;
f债权人债务重组协议、法院判决、国有企业债转股批准文件;
g与关联方的往来账款必须有法院判决或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证明;
h会计核算有关资料和原始凭证。
(五)对盘亏的存货,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部分,应提供下列证据:
a存货盘点表;
b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
c存货保管人对于盘亏的情况说明;
d盘亏存货的价值确定依据(包括相关入库手续、相同相近存货采购发票价格或其他确定依据);
e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由于经营管理责任造成的损失,要有对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和企业财务负责人对特定事项真实性承担税收法律责任的申明);
f会计核算有关资料和原始凭证。
(六)对报废、毁损的存货,其账面价值扣除残值及保险赔偿或责任赔偿后的余额部分,应提供以下证据:
a单项或批量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存货由企业内部有关技术部门出具技术鉴定证明;
b单项或批量金额在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存货,应取得国家有关技术部门或具有技术鉴定资格的中介机构出具的技术鉴定证明;
c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
d企业内部关于存货报废、毁损情况说明及审批文件;
e残值情况说明;
f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由于经营管理责任造成的损失,要有对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和企业财务负责人对特定事项真实性承担税收法律责任的申明);
g会计核算有关资料和原始凭证。
(七)对被盗的存货,其账面价值扣除保险理赔以及责任赔偿后的余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认定损失:
a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
b涉及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c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没有的涉及的,应附没有涉及保险索赔说明;
d被盗存货的价值确定依据(包括相关入库手续、相同相近存货采购发票价格或其他确定依据);
e会计核算有关资料和原始凭证。
(八)对盘亏的固定资产,其账面净值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部分,应提供以下证据:
a固定资产盘点表;
b盘亏情况说明,金额在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固定资产盘亏,企业应逐项作出专项说明,由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经济鉴证证明;
c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内部核准文件等(由于经营管理责任造成的损失,要有对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和企业财务负责人对特定事项真实性承担税收法律责任的申明);
d盘亏的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确定依据(包括相关入库手续、发票价格、已提折旧的凭证帐页或其他确定依据);
d会计核算有关资料和原始凭证。
(九)对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其账面净值扣除残值、保险赔偿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部分,应提供以下证据:
a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出具的鉴定证明(数额较大、影响较大的,聘请行业内专家参加鉴定和论证);
b金额在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固定资产报废、毁损,企业应逐项作出专项说明,并委托有技术鉴定资格的机构进行鉴定,出具鉴定说明;
c不可抗力原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战争等)造成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应当有相关职能部门出具的鉴定报告,如消防部门出具受灾证明,公安部门出具的事故现场处理报告、车辆报损证明,房管部门的房屋拆除证明,锅炉、电梯等安检部门的检验报告等;
d企业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情况说明及内部核批文件(由于经营管理责任造成的损失,要有对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和企业财务负责人对特定事项真实性承担税收法律责任的申明);
e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没有的涉及的,应附没有涉及保险索赔说明;
d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确定依据(包括相关入库手续、发票价格、已提折旧的凭证帐页残值情况说明或其他确定依据);
f会计核算有关资料和原始凭证。
(十)对被盗的固定资产,其账面净值扣除保险理赔以及责任赔偿后的余额部分,应提供以下证据:
a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
b涉及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c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没有的涉及的,附没有涉及保险索赔说明;
d被盗的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确定依据(包括相关入库手续、发票价格、已提折旧的凭证帐页或其他确定依据);
e会计核算有关资料和原始凭证。
(十一)因停建、废弃和报废、拆除的在建工程,其账面价值扣除残值后的余额部分,应提供以下证据:
a国家明令停建项目的文件;
b有关政府部门出具的工程停建、拆除文件;
c企业对报废、废弃的在建工程项目出具的鉴定意见和原因说明及核批文件等(含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和企业财务负责人对特定事项真实性承担税收法律责任的申明),单项金额在100万元以(含100万元)的在建工程项目报废,应当有行业专家参与的技术鉴定意见;
d工程项目实际投资额和损失额的确定依据;
e会计核算有关资料和原始凭证。。
(十二)由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毁损的在建工程,其账面价值扣除残值、保险赔偿及责任赔偿后的余额部分,应提供下列证据:

a有关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证明;
b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理赔说明;
c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核准文件;
d工程项目实际投资额和损失额的确定依据;
e会计核算有关资料和原始凭证。
(十三)企业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投资因发生永久或实质性损害情形,应提供以下证据认定财产损失:
a资产被淘汰、变质的经济、技术等原因的说明;
b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资产已霉烂变质、已无使用价值或转让价值、已毁损等的书面申明;
c中介机构或有关技术部门的品质鉴定报告(数额较大、影响较大的,聘请行业内专家参加鉴定和论证);
d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期限文件;
e有关被投资方破产公告、破产清偿文件;工商部门注销、吊销文件;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决定文件;终止经营、停止交易的法律或其他证明文件;
f有关资产的成本和价值回收情况说明;
g被投资方清算剩余财产分配情况的证明;
h会计核算有关资料和原始凭证。
(十四)企业的各项资产评估损失应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a国家统一组织清产核资的文件(不包括国有资产日常管理中经常化、制度化资产清查);
b中介机构资产评估资料;
c政府部门资产评估确认文书;
d应税改组业务已纳税证明资料;
e免税改组业务涉及资产评估增值或损失已纳税调整证明资料;
f会计核算有关资料和原始凭证。
(十五)企业因政府规划搬迁、征用,应提供下列证据认定财产损失:
a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决定文件及法律政策依据;
b专业技术部门或中介机构鉴定证明;
c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确定依据;
d会计核算有关资料和原始凭证。.
(十六)企业由于未能按期赎回抵押资产,使抵押资产被拍卖或变卖,其账面净值大于变卖价值的差额部分,提供拍卖或变卖证明。
(十七)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处理的批复;
(十八)财产损失相关账页复印件、会计处理方法说明;
(十九)当年度的财务会计报表复印件;
(二十)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四、依据:

(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
(二)《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3号)
(三)《关于<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补充意见》(粤国税发[2005]283号)

五、程序:

纳税人申请税前扣除金额在3000万元以下(不含3000万)的:企业—主管国税机关—市国税机关;纳税人申请税前扣除金额在3000万元以上(含3000万)的:企业—省局或企业—主管国税机关—市国税机关(中转)—省局

六、友情提醒:

(一)企业发生的各项需审批的财产损失应在纳税年度终了后15日内集中一次报税务机关审批。企业发生自然灾害、永久或实质性损害需要现场取证的,应在证据保留期间及时申报审批,也可在年度终了后集中申报审批,但必须出据中介机构、国家及授权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等的鉴定材料。

(二)附送资料一式二份,凡复印件必须使用A4纸,并加盖公章,注明“复印件与原件相符”。

(三)企业的各项财产损失,应在损失发生当年申报扣除,不得提前或延后。非因计算错误或其他客观原因,企业未及时申报的财产损失,逾期不得扣除。

(四)企业已申报扣除的财产损失又获得价值恢复或补偿,应在价值恢复或实际取得补偿年度并入应纳税所得。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包括超过三年以上未支付的应付账款,如果债权人已按本办法规定确认损失并在税前扣除的,应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五)税务机关对企业申请税前扣除的财产损失的审批不改变企业的申报责任,企业采用伪造、变造有关资料证明等手段多列多报财产损失,或本办法规定需要审批而未审批直接税前扣除财产损失造成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㈥ 无形资产如何处置和报废

答案:抄
无形资产处置和报废的方法:
1、无形资产出租
企业让渡无形资产使用权形成的租金收入记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发生的相关费用,记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应交的增值税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无形资产出售
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时,应将所取得的价款与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及相关税费的差额作为资产处置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3、无形资产报废
如果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例如,该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所替代,则应将其报废并予转销,其账面价值转作当期损益。
转销时,应按已计提的累计摊销,借记“累计摊销”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无形资产”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关注环球网校无形资产如何处置和报废

㈦ 清产核资无形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予以明确。无形资产减值损失应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作相应调整,以使该资产在剩余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为了遏制企业利用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来调节利润,同时规定,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因为属于或有支出,不符合确定性原则,因此,不得在所得税税前扣除,应作纳税调整增加处理。因无形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不得转回,而税法不考虑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对无形资产摊销的影响,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以后各年,会计确认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将小于税法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因此,每年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若在使用寿命期内处置无形资产,应转销由于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导致的会计与税法的收益差异。

对无形资产减值的税收筹划,建议如果无形资产预期不能或很少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尽量通过转让或报损等方式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而不是计提减值准备,因为计提减值准备税法上不允许税前扣除,而出售无形资产的净损失可以税前扣除。

【例1】假设公司2007年1月购入一项专利技术,取得时成本为360万元,估计使用寿命10年,2007年12月31日该技术发生减值,并提取减值准备21.6万元。该无形资产不考虑残值,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则2007年涉及的税务及会计处理如下:

1.2007年1月购入无形资产时,以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入账价值

借:无形资产 360

贷:银行存款 360

2.2007年摊销无形资产费用时,

借:管理费用 36

贷:无形资产 36

3.2007年12月31日提取减值准备时

借:营业外支出 21.6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1.6

2007年摊销无形资产费用36万元,2007年末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302.4万元(360-36-21.6),该项无形资产在2007年合计影响利润57.6万元,税法只允许扣除当年摊销的无形资产费用36万元,因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1.6万元。

2008年涉及的税务及会计处理如下:由于2007年末计提了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应当在无形资产剩余使用寿命9年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302.4万元,每年应摊销33.6万元。

借:管理费用 33.6

贷:无形资产 33.6

2008年摊销无形资产费用33.6万元,2008年末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268.8万元(302.4-33.6),该项无形资产在2008年影响利润33.6万元,而税法不考虑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对无形资产摊销的影响,允许按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扣除无形资产摊销费用36万元,因此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2.4万元。

因无形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不得转回,若公司一直拥有该项专利技术,则在2009~2016年每年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2.4万元。即2008年~2016年9年共计调减应纳税所得额21.6万元,等于2007年末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例2】承例1,假设公司2010年1月将此专利技术转让,取得收入200万元,营业税税率为5%,不考虑其他转让费用及税金和附加。

2007年~2009年会计和税务处理与例1一致。2009年末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235.2万元(268.8-33.6),摊余价值256.8万元(360-36-33.6×2)。

2010年1月出售时,

借:银行存款 20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1.6

营业外支出 49.2

贷:无形资产 256.8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4(280×5%)

会计上确认的无形资产处置损失为49.2万元。从税法的角度看,无形资产处置的计税成本为252万元(360-36×3),转让税金14万元,处置损失为66万元(200-252-14),两者相差16.8万元,差额即为转让该期应调减的应纳税所得额21.6-2.4×2=16.8(万元)。

㈧ 确认无形资产损失,应取得哪些证据

企业无形资产损失额是以账面余额为限,具体损失估计预测应由专业机构评估确定。
无形资产损失指某项无形资产已经被其它新技术所代替或已经超过了法律保护的期限,已经丧失了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不能给企业再带来经济利益,而使该无形资产成为无效资产,其账面尚未摊销的余额,形成无形资产损失。
无形资产损失的会计规定
如果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当企业存在下列一项或若干项情况时,应将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1.该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等所替代,并且该项无形资产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
2.某项无形资产已超过法律保护期限,并且已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其他足以证明某项无形资产已经丧失了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情形。
企业转销某项无形资产时,应按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科目。
无形资产损失的审核
1.确认无形资产的存在并为申报企业所有。
(1)获取或编制无形资产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2)审核无形资产的权属证书原件、专利技术的持有和保密状况等,并获取有关协议和董事会纪要等文件、资料,审核无形资产的性质、构成内容、计价依据,确定无形资产的存在性。
(3)评价无形资产计价对应缴所得税的影响,审核无形资产计价是否符合税法及其有关规定。
(4)审核无形资产各项目的摊销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与上期一致,若改变摊销政策,审核其依据是否充分。审核本期摊销额及其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是否正确。
①除另有规定者外,外购商誉的摊销费用不得税前扣除;
②外购无形资产的价值,包括买价和购买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企业自行研制开发无形资产,应对研究开发费用进行准确归集,凡在发生时已作为研究开发费直接扣除的,该项无形资产使用时,不得再分期摊销;
③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给国家或其他纳税人的土地出让价款应作为无形资产管理,并在不短于合同规定的使用期间内平均摊销;
④购买的计算硬件所附带的软件,未单独计价的,应并入计算机硬件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单独计价的软件,应作为无形资产管理。
2.获取充分必要的证据。
确认无形资产损失,应取得下列证据:
(1)资产被淘汰的经济、技术等原因的说明;
(2)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资产已无使用价值或转让价值等的书面证明;
(3)有关技术部门或具有技术鉴定资格的机构出具的品质鉴定报告;
(4)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期限文件;
(5)无形资产的成本和价值回收情况的说明。
3.确认无形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金额。
计算企业无形资产确已形成财产净损失或者已发生永久或实质性损失,并扣除变价收入、可收回金额以及责任和保险赔款后的余额,确认无形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具体金额。

㈨ 企业发生"无形资产损失",能否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关于资产损失的税前扣除,主要反映在《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实施条例第三十二条,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下称“财税〔2009〕57号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的〈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通知》(国税发〔2009〕88号),(下称“国税发〔2009〕88号文”)等政策规定中。
1.新《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这是关于损失准予在税前扣除的法律渊源。
2.《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二条以正面列举的方式,明确了损失包括的范围,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损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 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转让财产损失,呆账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由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立法起草小组编写的《实施条例》对“其他损失”的解释是:“这是一个兜底条款,以防止前面列举的不全面,因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形态多样,变化多端,纯粹的列举可能无法穷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种损失类别。增加这个兜底条款,意在表明凡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都允许扣除”。
3.为进一步明确资产损失的税前扣除问题,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和实施条例第三十二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财税〔2009〕57号文件。它明确规定“本通知所称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的资产损失,包括现金损失,存款损失,坏账损失,贷款损失,股权投资损失,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被盗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该通知的规范对象是包括无形资产损失等其他损失的,但通知没有对“其他损失”的定义、扣除等问题做进一步明确,也没有规定无形资产损失不得在税前扣除。
4.财税〔2009〕57号文件下发后,国家税务总局又印发了国税发〔2009〕88号文件,对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问题尤其是程序性问题做了明确。国税发〔2009〕88号文件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用于经营管理活动且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等货币资产,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等非货币资产,以及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权益)性投资”。显然,国税发〔2009〕88号文件所指的资产损失,是不包括无形资产损失等其他损失的。
有观点认为,既然国税发〔2009〕88号文件没有明确无形资产损失可以在税前扣除,那么其就不能在税前扣除。笔者认为 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因为,国税发〔2009〕88号文件规范的只是文件明确列举的损失,无形资产损失等其他损失不属于国税发〔2009〕88号文件的规范对象。既然如此,以国税发〔2009〕88号文件为由判定无形资产不能在税前扣除,政策依据明显不当。
现行无形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政策依据,只有《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实施条例第三十二条以及财税〔2009〕57号文件。根据这些税收规定及精神,无形资产损失作为其他损失,是允许在税前扣除的。
关于无形资产损失的税前扣除问题,实务中还需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允许税前扣除的无形资产损失,限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损失。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损失必须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
并非所有的无形资产损失都可以在税前扣除。这也是税前扣除相关性原则的运用,即税前扣除的支出必须是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的。因此,对于那些与企业经营管理无关的无形资产,其损失是不能在税前扣除的。
2.允许税前扣除的无形资产损失,限于企业实际发生的净损失。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准予税前扣除的损失,必须是减除责任人赔偿和保险赔款后的余额,依照相关规定进行扣除。因此,企业获得的相应保险赔款或者责任人赔偿的部分,不属于企业发生的实际损失,不能在税前扣除。
3.在实务中,企业要就无形资产税前扣除与税务机关做好沟通。根据现行税收规定,无形资产是允许税前扣除的,但税务处理的具体程序,税法并未明确规定,比如,证明资产损失确属已实际发生的合法证据具体是指哪些,是否须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才能扣除,等等。这些都需要企业与税务机关及时做好沟通,以最大限度避免公司税收利益损失。

阅读全文

与无形资产处理损失审批说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红宝石证书aigs 浏览:734
马鞍山二中一本率 浏览:103
萝莉羊年限定 浏览:393
爱迪生观察什么发明了什么 浏览:864
供电方案有效期 浏览:684
马鞍山市麻将馆 浏览:609
sm2证书 浏览:655
汽车销售投诉比 浏览:951
成果用的手机 浏览:673
商标注册授权委托书 浏览:825
苏州市专利代理人薪资水平 浏览:527
工商局几号发工资 浏览:836
认缴年限多久合适 浏览:57
哇米诺商标注册详情 浏览:243
江发明被抢劫 浏览:770
上海信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0
苏州注册商标公司地址 浏览:54
在淘宝如何投诉卖家 浏览:439
利川有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浏览:821
汕头市潮南区工商局 浏览: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