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创业者想成为一名特许经营者需要注意什么
本文通过30个方面,详细分析签订特许经营合同时的注意事项。
一、相关规定
《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对特许经营合同如何签订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第十一条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特许人和被特许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特许经营合同。
特许经营合同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特许人、被特许人的基本情况;
(二)特许经营的内容、期限;
(三)特许经营费用的种类、金额及其支付方式;
(四)经营指导、技术支持以及业务培训等服务的具体内容和提供方式;
(五)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标准要求和保证措施;
(六)产品或者服务的促销与广告宣传;
(七)特许经营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和赔偿责任的承担;
(八)特许经营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
(九)违约责任;
(十)争议的解决方式;
(十一)特许人与被特许人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二条特许人和被特许人应当在特许经营合同中约定,被特许人在特许经营合同订立后一定期限内,可以单方解除合同。
第十三条特许经营合同约定的特许经营期限应当不少于3年。但是,被特许人同意的除外。
特许人和被特许人续签特许经营合同的,不适用前款规定。
第十四条特许人应当向被特许人提供特许经营操作手册,并按照约定的内容和方式为被特许人持续提供经营指导、技术支持、业务培训等服务。
第十五条特许经营的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标准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
第十六条特许人要求被特许人在订立特许经营合同前支付费用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向被特许人说明该部分费用的用途以及退还的条件、方式。
第十七条特许人向被特许人收取的推广、宣传费用,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推广、宣传费用的使用情况应当及时向被特许人披露。
特许人在推广、宣传活动中,不得有欺骗、误导的行为,其发布的广告中不得含有宣传被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收益的内容。
第十八条未经特许人同意,被特许人不得向他人转让特许经营权。
被特许人不得向他人泄露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特许人的商业秘密。
二、特许经营合同签约前,具体要注意的30个事项:
1、合同中应详细列明特许者提供的服务项目
合同中要详细说明特许者将对加盟店提供哪些服务项目,这些服务包括开业前的初始服务和开业后的后续服务。
初始服务:主要有选址、加盟店装修、培训、开店设备的购置、融资等。
后续服务:包括总部对加盟店活动实施有效,以帮助保持标准化和企业利润;总部继续进行操作方法的改进及革新并向加盟店传授;总部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并向加盟店传送市场信息;总部开展集中统一的促销与广告活动;总部向加盟店提供集中采购的优惠货源;总部专家向加盟店提供的管理咨询服务等。合同中详列这些服务项目,是对加盟店利益的一种法律保护。
2、关于加盟费用
一般包括加盟费、特许权使用费、广告费及其他技术支持费用。
一般而言,不同的特许人其特许权使用费的计算比率通常都不一样,计算比率所采用的基数(以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还是以销售利润的一定比例计算)也不统一。在签约前被特许人应认真研究特许经营费的计算方法,避免因误解引起日后的纠纷。
移动要注意特许经营的项目中有无隐藏不可预见的费用?
(1)加盟金到底包含那些项目?
(2)是否包括商标使用费?
(3)多少自备款可开始营业?
(4)是否须缴纳定期的权利金或管理费?如何计算?如何给付?
(5)特许者是否提供技师和管理团队?各是多少名?
(6)是否须缴纳培训费?怎么计算?
(7)是否必须加入合作广告计划?其费用如何分摊?特许者提供那些产品或促销服务?
3、特许经营合同期限
(1)期限长短是否明确?
(2)期限是否和租期吻合?
(3)期满后可否续约?
(4)续约有无条件?若有,条件为何?是否详细列明?
关于特许合同的续展。此亦是应予关注的问题。俗语“兔死狗烹”,被特许人应当注意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
4、关于授权范围
包括授权区域、期间、权限等。
权限可分为独占、排他、普通三个层次,权限递减。另外,如果被特许人为地区总加盟商,则需明确相关市场之开发权及缔约权、监管权及收益分配方式。
特许合同涉及的知识产权如商标、专利及著作权等的使用权限亦应在合同中明确。
5、 经营指导、培训等辅助项目
至少应包括开业前指导、营业指导、培训等。签约时,应对特许人之上述辅助义务做出明示,比如具体指导事项、培训内容及时间、相关费用的负担、营业指导的经常性(频率)等。
(1)特许者是否要求加盟者参加训练课程?
(2)有无继续教育及协助?
(3)是否持续的提供加盟单位员工训练?
(4)是否要付费用?费用多少?如何计算?
6、 采购、供货
(1)采购生产器具是否所有的物资都必须向特许者购买?其价格及条件是否合理?
(2)是否要求加盟者只能向特许者购买所需的物资?或只能向特许者指定的厂商购买?如有,其价格及条件是否合理?
应就品类、质量、价格等做约定,特别注意被特许人应具有采购权而非负担采购义务。
就特殊商品,应取得独占特许销售权。
7、 广告宣传与促销
特许人广告投放的力度和质量,被特许人发布广告的权限都应予以特别关注。
至于促销权,也应争取,因为这是自主经营权的重要内容,可在市场开发阶段发挥较大作用。促销权应明确促销力度、特许人配合义务、促销方式等。
(1)广告是地区性或全国性?其费用支付方法?
(2)如地区性促销是加盟者自理,特许者是否提供过去经验,是否协助规划的实施?
(3)特许者是否提供各种推广促销的材料、室内展示海报及文宣品等?有无另外收费?
(4)加盟者是否可自行策划区域的促销?如何取得特许者的同意?
8、加盟店的转让
加盟者可能会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而无法继续经营加盟店,这就涉及加盟店转让或出售的问题,加盟店是否能转让、如何转让、转让给何种人等都必须列入合同中,以免将来发生纠纷。
也有些合同明确表明,假如加盟者要转让出售自己的企业,总部将有购买的优先权,或者有权选择转让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注意说明加盟店的转让价应以市场价为准。
(1)加盟者是否可转卖门店资产?
(2)加盟者是否可在门店资产转卖时,同时转让加盟合同?或特许者有义务与承买者签订新合同?
(3)特许者是否有权核准或拒绝转卖,其权利是否合理?
(4)是否须付给特许者部分转让费?
9、加盟者生病或死忙
(1)合同是否直接由继承人承接?
(2)合同是否由遗产管理人承接?
(3)合同者如长期失能,是否必须转让?
10、商圈保护
(1)合同有无授予独占区域?
(2)独占区域是否在营业额达到某种标准后随即终止?
11、选择地点
(1)特许者是否协助选择地点?
(2)谁对地点的选择作最后决定?
(3)装修蓝图是否由特许者提供?
(4)有无定期重新装潢及翻新的要求?
(5)如须申请更改建筑使用执照,谁负责提出申请及负担期间费用?
(6)租约条款是否有约束?
12、财务协助
(1)特许者是否提供财务协助或协助寻找贷款?
(2)如果提供财务协助或贷款,其条件是否合理?
(3)特许者是否提供缓期付款的优惠?
(4)有无抵押?
13、限制营业范围及贩卖之物品?
(1)合同是否对所贩卖物品的项目有所限制?
(2)限制是否合理?如贩卖其他物品,有无须特许者同意的申请程序?
14、竞业禁止
(1)是否限制加盟者在约满或转让后,不得从事同类型的商业行为?
(2)如有,其期限及区域是否合理?
15、会计作业要求
(1)特许者是否提供薄记及会计服务?
(2)如有,是否额外收费?其收费是否合理?
16、客户限制
(1)有无限制客户对象?
(2)如超越授权的地区,有无惩罚条款?
17、通知条款
(1)若违约,特许者是否有义务以书面通知加盟者,是否有延期、更正的余地?
(2)其期间有多长?是否足够?
18、特许者的优先承购权
(1)合同中有无明示何种情况下特许者可承购?
(2)其承购价格由谁评估?商誉及净值是否列入考虑?
(3)加盟者求售时是否有义务先向特许者求售?
19、加盟者亲自经营的要求
(1) 合同是否要求加盟者每日亲自经营?
(2) 合同是否禁止加盟者维持其他职业?
20、 与第三人的债权债务
明确对外权利义务及经营风险划分。
21、 关于债权债务问题
被特许人与特许人虽然是分别独立的法人实体,但是由于特许经营活动的特殊性,之间往往存在各种债权债务关系,特别是由于供货等关系,往往会导致特许人占压被特许人资金的现象发生。这是被特许人应特别考虑的一个经济问题。
22、店铺
涉及到店铺的设计、装潢、更新及费用负担等等环节。
23、关于更新
特许人掌握了新的技术、服务项目、特殊产品,以及新的商业模式等等,应主动与被特许人共享。
24、为了防止特许人在商业特许经营活动中超越其应有的权限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防止特许经营合同出现个别条款强化特许人的优势地位,如:没有正当理由的被特许人数量限制;供货数量的强制要求;没有正当理由的降价促销的限制;签约后变更特许经营合同的内容;合同到期后,超越合理范围的限制竞争义务等。这些不合理条款会使特许人获得不当得利。
(2)防止特许经营合同整体上使特许人处于优势地位,如:对所经营商品的限制及对经营方式的限制;对销售额的特别规定;是否有权解约以及违约金的数额;合同期限等条款。
(3)关于销售价格,由于特许人和被特许人经营的商品面向相同的消费群,实施相同的营销战略,因此特许人可以根据具体经营情况向被特许人提出建议销售价格。但是,如果特许人对被特许人有不合理的价格限制条件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限制销售价格等不公平竞争现象的发生。在《反垄断法》未及时出台的背景下,这一问题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5、终止合同及后果
合同一旦确立,就不能随意撕毁或中途终止。但是,也有加盟双方不遵守合同的事件发生。合同中应明确规定,任何一方违反协议到什么程度,另一方有权终止合同。当然,也应写明违反协议的一方是否有机会弥补其过失,以避免合同终止的后果。
一般来说,合同终止后,加盟者不能再使用总部所有的贸易商标、名称、各种标志和其它权利,在一定时期内也不得从事相类似的经营业务。
除了以上内容外,合同一般还包括地域的限制、营业时间的规定、营业秘密的遵守等内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其合同内容都不尽相同。
(1)特许者是否有义务购买加盟者的生产器具、门店租约及其资产?价格如何确定?
(2)处理费用如何归属?
(3)处理期间多少?是否足够?
26、关于违约金
特别是特许合同解除的违约金,应当关注。
在签约前,应该了解清楚以下内容: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解约,具体手续如何办理;如果被特许人提出中途解约,是否需要支付解约金或赔偿金;如果需要支付的话,如何计算;如果被特许人因经营不善而提出解约,是否仍需支付解约金等问题。
27、违约条款
(1)何种状况视为违约?
(2)违约项目是否属加盟者能力范围所能控制的?
(3)其订立项目与核实标准是否合理?
28、违约后果
(1)违约时,特许者采取何种方式因应?
(2)特许者是否可以直接取消该连锁加盟契约?
(3)有无违约金条款?金额多少?如何计算?
29、仲裁
加盟双方难免会发生一些冲突,解决冲突的方式用仲裁比较合适。仲裁实际是由双方选择的仲裁人进行的私下诉讼,它的优点在于整个程序是在私下进行的。为了节省时间和费用,双方可以事先在合同中设定仲裁的规则,至于仲裁的时间可以根据当时发生冲突的情况而定。
在这里,选择什么样的人做仲裁人十分重要,如果仲裁人选择不当,做出的决定不公平或不客观,会使双方或其中一方不满意,最后反而会扩大矛盾,以致双方走向法院。
30、诉讼管辖地
(1)特许者指定的诉讼管辖地是否为其总部所在地?
(2)是否考虑改为对加盟者较为有利的加盟店所在地?
② 个人作品发表图书属于特许权使用费吗
属于。
就稿酬来说,其实也属于著作权,是特许权使用费的一种,个人所得税法为鼓励创作,把稿酬所得单列出来,适用减征30%的优惠政策,而其他特许权使用费是没有这个优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五)稿酬所得,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可以看出对于著作权,优先看是否为稿酬所得,如果非稿酬所得,才适用特许使用权所得。根据2014.11.1开始施行的《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可以看出转载网络文章支付的费用为稿酬所得:第十四条 以纸介质出版方式之外的其他方式使用文字作品,除合同另有约定外,使用者应当参照本办法规定的付酬标准和付酬方式付酬。在数字或者网络环境下使用文字作品,除合同另有约定外,使用者可以参照本办法规定的付酬标准和付酬方式付酬。个人所得税法第八条明确规定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个人为扣缴义务人,所以应该由支付企业代扣。至于稿酬是税前还是税后,在转载之前根据双方约定,一般是税前吧。以前转载网络文章付费的都不多,主动扣个税的就更少了,所以这一块稿酬很少事先约定个税由谁承担。
特许权使用费指使用其它经济单位所有的专利权、商标权、版权或类似的专有权利的付款。
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特许权使用人应付特许权使用费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二、营业税的征收
对于个人获得的特许权使用费,要征收营业税,按5%征收营业税可以在个人所得税前扣除。
【拓展资料】
免税规定:
(一)个人转让著作权,免征营业税。
(二)技术转让收入,免征营业税
为了支持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自1999年10月1日起,对单位和个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设立的研究开发中心、外国企业的外籍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除了这些免税规定外,还有对个人应税收入未达到起征点的免税。
③ 关于特许经营的法律法规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趋势下,商业特许经营持续高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于特许人来说,商业特许经营具有不受资金限制,可以低成本地迅速扩张规模,塑造品牌等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商业特许经营扩大规模,促进发展。但商业特许经营具备众多优势的同时,也面临多方面的法律风险,下面主要从信息披露方面分析商业特许经营的法律风险。
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方面的法律风险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特许人未进行信息披露的法律风险
信息披露是特许人的法定义务。由于特许人与被特许人信息地位不对等,特许人真实、全面披露有关商业特许经营的信息,对保障被特许人的知情权,防止欺诈,维护双方交易安全公平尤为重要。我国《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特许人应当在特许经营合同订立之日前30日以书面形式对被特许人进行信息披露。
特许人违反信息披露义务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
1、行政法律责任: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以一定数额罚款;
2、民事法律责任:被特许人可以解除商业特许经营合同;
3、刑事法律责任:以商业特许经营名义骗取他人财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特许人信息披露不适当的法律风险
特许人向被特许人披露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得隐瞒有关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否则,特许人将面临行政罚款、特许经营合同解除的法律风险。
三、特许人未保存信息披露证据的法律风险
特许人对是否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具有举证责任,因此,若特许人只是口头披露,或者进行了书面披露但没有保存相关证据,特许人无法举证证明已经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将不得不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四、特许人信息披露中泄露商业秘密的法律风险
《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特许人应当披露的诸多信息中,很大部分属于特许人的商业秘密,这些商业秘密一旦泄露,很可能给特许人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若特许人为保护商业秘密,不进行信息披露,将承担违反信息披露义务的法律风险。若特许人在信息披露中商业秘密保护不力,将严重影响特许体系的健康发展,给特许人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特许人在信息披露过程中应注意防范商业秘密泄露的法律风险。
信息披露是特许人的法定义务,特许人应真实、准确、完整地进行信息披露,并做好信息披露与保护商业秘密之间的平衡,防范法律风险的同时,完善商业特许经营体系,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④ 个人所得税选择申报方式应该选哪个
现在个人所得税申报比较简单了,只需要下载个税申报APP,在手机上就能够进行操作了。
综上所述,现在个税申报在手机上进行更加的方便,在申报个税的时候,把能够抵扣的项目填全了,然后把一次性大额奖金选择综合计算,这样下来,有可能少交个税,如果自己有扣过税的稿费等收入,还有可能退税。
⑤ 海关估价协议的海关估价规则
1.进口货物的海关价值应为成交价值,即该货物出口给进口国并按第八条规定进行调整后的实付或应付价格。
(a)对买方处置或使用的这些货物不得加以限制,但下列限制除外:
(i)进口国法律或政府当局所施加或需要的限制;
(ii)对货物销售地域的限制;
(iii)对货物价值无实质影响的限制。
(b)销售或价值不受某些不能确定被估价货物价值之条件或因素的影响。
(c)卖方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得到买方对货物随之进行的任何转售、处理或使用后的任何收入,除非按第八条规定做出适当调整;并
(d)买方和卖方没有关系,或在买方和卖方有关系时,按本条第2款海关之目的,该成交价值可以接受。
2.(a)在确定第1款所指之成交价值是否可以接受时,在第十五条规定范围内买卖双方有关系这一事实本身并不构成认为该成交价值不能接受的理由。在此种情况下,对该笔出售的详细情况应进行审查;如果买卖双方的关系不影响价值,该成交价值即应被接受。如果由于进口商或其他来源提供的消息,海关当局有理由认为此种关系已经影响了成交价值,海关当局应将此种理由通知进口商,并给予合理的机会做出反应。如果进口商要求,通知理由应以书面形式做出。
(b)在有关系人员之间进行的销售,如果进口商表明这种价值非常接近于在同一时间或大约同一时间出现的下列任何一种价值,其成交价值应予以接受并按第1款规定对货物进行估价;
(i)向同一进口国的无关系的买方出售相同或类似出口货物的成交价值;
(ii)按第五条规定确定的相同或类似货物的海关价值;
(iii)按第六条规定确定的相同或类似货物的海关价值;
在适用前述标准时,应适当地考虑到商业环节、数量和第八条所列诸因素等方面的明显差异,以及在出售中买卖双方没有关系时卖方发生的费用与在出售中买卖双方有关系时卖方不发生这些费用之间的差异。
(c)第2款(b)项所列之测试标准在进口商主动要求时使用且仅用于比较目的。按第2款(b)项的规定可不制定替代价值。 1.(a)如果不能按第一条规定确定进口货物的海关价值,则与该被估价货物同时或大约同时向同一进口国输出的相同货物的成交价值为该货物的海关价值。
(b)适用本条时,应按同一商业环节出售的与被估价货物数量大体相同货物之成交价值确定海关价值。如果没有此种出售,则应使用在不同商业环节和/或按不同数量出售的相同货物的成交价值并在考虑到不同商业环节和/或不同数量的差别因素后对之做出调整,但不论是否会导致价值的增加或减少,此种调整应建立在有充分证据明确证明此种调整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之上。
2.在成交价值包括第八条第2款所述成本和费用时,调整应考虑到该进口货物和有关相同货物之间由于运输距离和方式的不同而在成本和费用方面产生的巨大差别。
3.如果在适用本条时发现相同货物有一个以上的成交价值,应以最低的成交价值来确定进口货物的海关价值。 1.(a)如果不能按第一条和第二条的规定确定进口货物的海关价值,则与该被估价货物同时或大约同时向同一进口国输出的类似货物物的成交价值应为该货物的海关价值。
(b)适用本条时,应按同一商业环节出售的与被估价货物数量大体相同的类似货物的成交价值确定海关价值。如果没有此种出售,则应使用在不同商业环节和/或按不同数量出售的相同货物的成交价值并在考虑到不同商业环节和/或不同数量的差别因素后对之做出调整,但不论是否会导致价值的增加或减少,此种调整应建立在有充分证据明确证明此种调整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之一。
2.在成交价值包括第八条第2款所述成本和其他费用时,调整应考虑到该进口货物和有关类似货物之间由于运输距离和方式的不同而在成本和费用方面产生的巨大差别。
3.如果在适用本条时发现类似货物有一个以上的成交价值,应以最低的成交价值来确定进口货物的海关价值。 1.(a)如果进口货物或者相同或类似的进口货物按进口时的条件在进口国出售,则本条规定下进口货物的海关价值应基于在该被估价货物同一进口时间或大体相同的进口时间,向与出售货物人员出售最大量的进口货物或相同类似的进口货物的单位价格,但应扣除下列费用:
(i)通常支付或议定支付的佣金,或者在该国销售同级或同类进口货物时为利润和一般开支而通常支付的额外费用;
(ii)通常的运输和保险费用,以及在进口国发生的有关费用;
(iii)适当的第八条所述的成本和费用;
(iv)由于此项货物的进口和销售而在进口国应付的海关关税和其它的国家税收。
(b)如果在被估价货物进口的同一时间或大致相同的时间既没有进口货物亦没有相同或类似的进口货物出售,则除其他各项根据第1款(a)项规定外,海关价值应以进口货物或相同或类似的进口货物在被估价货物进口后的最早日期但最迟不超过此种进口后的90天内按进口时条件在进口国出售的单位价格为基础。
2.如果没有进口货物或相同或类似的进口货物按进口时条件在该进口国销售,则经进口商要求,其海关价值应以向进口国与出售该货物人员无关的人员出售最大的经进一步加工后的进口货物的单位价格为基础,但同时应考虑到此一加工后的增值以及本条第1款(a)项规定的各种扣除。 1.本条规定下进口货物的海关价值应以估计价值为依据,估计价值应由下列数额组成:
(a)生产该进口货物所使用的原料和制造或其它加工的费用或价值;
(b)相当于通常反应在由出口国生产商向进口国出口而进行的与被估价货物同级或同类的货物销售金额的利润和一般费用额:
(c)反映该成员按第八条第2款选择估价方式所必需的一切其他费用支出或价值;
2.任何成员均不得要求或强迫任何不居住在其境内的任何人,为确定估计价值之目的而提供或允许获得任何账目或其他记录以供其核查。然而,货物生产商为按本条规定决定海关估价之目的而提供的资料,可在生产商同意和充分地提前通知有关国家的政府且后者不反对此调查的情况下,由进口国有关当局在另一国家进行核对。 1.如果进口货物的海关价值不能按第一条至第六条包括第六条的规定加以确定,海关价值应使用与本协议和1994年GATT第七条的原则和一般规定相一致的合理途径并根据进口国的现有资料加以确定。
2.按本条规定,不得根据下列情况确定海关价值:
(a)在进口国生产的货物在进口国的销售价值;
(b)为海关目的而规定接受两个备选价值中较高价值的方法;
(c)货物在出口国国内市场上的价值;
(d)除按第六条规定为相同或类似货物确定的估计价值之外的生产成本;
(e)向进口国之外的国家出口的货物价值;
(f)最低海关价值;或
(g)任意价值或虚假价值。
3.如果进口商要求,应将依本条规定确定的海关价值和确定价值所使用的方法书面通知进口商。 1.在根据第二条规定确定海关价值时,就在进口货物实付或应付的价格中加上:
(a)以下各项,即由买方发生但未包括在实付或应付货物价格中的费用;
(i)除购买佣金之外的佣金和经纪费;
(ii)作为有关货物海关目的之一的集装箱费用;
(iii)包括劳动力和材料在内的包装费用;
(b)由买方以减价或免费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向出口商进口货物的生产和销售提供的,按适当比例分摊的下列商品和劳务价值,该价值未包括在实付或应付的价格中:
(i)包含在进口货物之内的材料、部件、零件和类似项目;
(ii)进口货物生产中使用的工具、染料、模具和类似物件;
(iii)进口货物生产中消耗的材料;
(iv)在进口国以外其他地方所采用的为进口货物生产所必需的技术、发展、工艺、设计、图表和说明;
(c)作为被估价货物的销售条件,买方必须直接或间接地支付与被估价货物有关的特许权使用费和许可证费,该使用费和许可证费不包括在实付或应付的价格中;
(d)因随后转售、处理或使用进口货物而直接或间接地给卖方带来任何部分收益的价值。
2.在制定法律时,各成员国应规定下列各项费用是否全部或部分地包括或不包括在海关价值中:
(a)将进口货物运输到进口港口或地点的费用;
(b)与进口货物运输到进口港口或地点有关的装卸费和手续费;
(c)保险费。
3.在实付或应付价格之外,应按本条规定基于客观和可用数量表示的数据增加费用。
4.在确定海关价值时,除按本条规定外,不应在实付或应付价格之外再增加任何费用。 1.在确定海关价值需要货币兑换时,所使用的汇率应为有关进口国主管机构正式公布的汇率。该汇率应包含在所公布的每一时期的汇率资料中,并尽可能有效地反映该种货币在商业交易中以进口国货币表示的现和价值。
2.所使用的汇率应为各成员提供的在出口或进口时有效的汇率。 1.各成员的立法在确定海关价值方面,应规定进口商或任何其它交纳关税的人享有不受处罚的上诉权利。
2.不受处罚而进行的初次上诉权利可以向海关当局内部的某一机构或某一独立的机构,但成员的立法应规定有向司法当局上诉而不受处罚的权利。
3.对上诉做出的决定应通知上诉人,并且应书面提供此项决定的理由。同时还应通知上诉人有进一步上诉的权利。 1.本协议中:
(a)“进口货物的海关价值”指海关对进口货物按价征税时该货物的价值;
(b)“进口国”指进口的国家或进口的关税领土;和
(c)“生产”包括种植、制造和开采。
2.本协议中:
(a)“相同货物”指在所有方面都相同的货物,包括物质特征、质量和信誉。不过,表面上的微小差别不妨碍货物在其他方面被认为符合相同货物的定义;
(b)“类似货物”指虽然不是在所有方面都相同,但却有类似的特征、使用同样的材料制造、具备同样的效用和在商业上可以互换的货物,在确定某一货物是否为类似货物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该货物的品质、名誉和现有的商标等等;
(c)“相同货物”和“类似货物”这两个用语视情形不包括含有或反映技术、发展、工艺、设计、图表和说明而未按第八条第1款(b)项(iv)进行调整的货物,因为进口国已考虑过这些因素;
(d)除非与被估价货物同在一国家生产,否则不得视为“相同货物”或“类似货物”;
(e)由不同的人生产的货物,根据具体情况仅在没有同一个人生产的与被估价的货物相同或类似的货物时予以考虑。
3.本协议中“同级或同类货物”指属于某一具体工业或工业部门生产的一组或一系列货物中的货物,包括相同或类似的货物。
4.就本协议而言,仅在下述情况下视为有关系的人:
(a)他们是彼此的商业的负责人或董事;
(b)他们在法律上被认定为商业上的合伙人;
(c)他们是雇主和雇员;
(d)任何直接或间接地拥有、控制或/持有两者的5%或5%以上的已发行在外的有表决权股票或股份的人;
(e)其中一方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另一方;
(f)他们两者直接或间接地受控于第三人;
(g)他们一起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第三人;
(h)他们是同一家庭中的成员。
5.在商业中彼此有联系,其中一人是另一人的独家代理商、独家经销商或独家受让人,不管如何称呼,如果他们属于第4款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则应视为本协议所指有关系的人。 1.兹成立海关估价委员会(本协议中下称“委员会”),由各成员委派一名代表组成。委员会应自行选举主席且通常每年召开一次会议或者视本协议其他有关规定而定,以便为各成员提供机会就任何成员提出的有关海关估价制度的管理事项进行磋商,因为此一问题可能影响本协议的执行或本协议目标的实现以及各成员所赋予的其它责任的履行。WTO秘书处应作为该委员会的秘书处。
2.应在海关合作理事会(本协议中下称“CCC”的主持下成立海关估价技术委员会(本协议下称“技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应履行本协议附件二中所述的各项责任,并按其中规定的程序规则进行工作。 1.除在此另有其他规定,争端解决谅解适用于本协议项下争端的协商和解决。
2.如果任何成员认为由于另一成员或某些成员的行动取消或损害了其在本协议下直接或间接得到的利益或者阻碍了本协议目标的实现,则该成员可以要求与另一成员或某些成员进行磋商,以寻求对此达成彼此满意的解决办法。每一成员对另一成员提出的磋商要求应给予关注。
3.技术委员会经请求应向协商中的各成员提供咨询和援助。
4.应争端一方之请求或自行动议,为审查有关协议条款争端而设立的专家小组可请求技术委员会审查任何技术性问题。专家小组应决定技术委员会对特定争端的授权范围以及技术委员会提交报告的时限。如果技术委员会不能就根据本款向其提交的事项达成一致意见,专家小组应使争端各方有机会就该事项向其表明各自的观点。
5.未经提供资料人士、机构或机关的正式授权,向专家小组提供的机密性资料不应予以披露。如果有关方面向专家小组请求获得此一资料但专家小组又无权披露,经提供该资料人士、机构或机关的授权,应提供此一资料的非机密性摘要。
⑥ 设计合同中的知识产权及保密义务构成特许使用权吗
保密协议通常指协议当事人之间就一方告知另一方的书面或口头的信息(即保密信息内)约定不得向任容何第三方披露该等信息的协议。如果负有保密义务的当事人违反协议约定将保密信息披露给第三方,给另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负有保密义务的违约当事人将承担民事上的赔偿责任。
⑦ 非居民纳税人如何才能更好地享受税收协定待遇
2015年9月11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非居民纳税人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60号公告》)。这是税总贯彻落实国务院5月份要求的“取消非居民纳税人享受税收协定待遇事前审批”的重要文件。《60号公告》颠覆了传统的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的事前审批模式。下文,笔者将对《60号公告》的背景、主要内容等进行分析与解读。《60号公告》出台的背景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办法(试行)》(国税[124号],以下简称《124号文》),规定了非居民纳税人申请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的程序。根据124号文的规定,非居民纳税人申请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消极所得(包括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等)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的,应事先获得主管税务机关的审批。随着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大力推行的“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改革的不断实施,一些原有的税收方面审批事项也被逐步清理。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国发[2015]27号)明确取消49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其中之一就是要求“取消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审批”。在此背景下,国家税务总局于9月11日发布了第《60号公告》,取代了《124 号的文》。《60号公告》的主要内容(一)“自我评估模式”下非居民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权利义务《60号公告》规定,非居民纳税人自行申报的,应当自行判断能否享受协定待遇,如实申报并报送相关报告表和资料。在源泉扣缴和指定扣缴情况下,非居民纳税人认为自身符合享受协定待遇条件,需要享受协定待遇的,应当主动向扣缴义务人提出,并向扣缴义务人提供相关报告表和资料。非居民纳税人未向扣缴义务人提出需享受协定待遇,或向扣缴义务人提供的资料和相关报告表填写信息不符合享受协定待遇条件的,扣缴义务人应依国内税收法律规定扣缴。非居民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义务配合税务机关的后续管理与调查。非居民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拒绝提供相关核实资料,或逃避、拒绝、阻挠税务机关进行后续调查,主管税务机关无法查实是否符合享受协定待遇条件的,主管税务机关将直接判定该非居民纳税人不符合享受协定待遇条件。(二)未及时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或错误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时的补救措施非居民纳税人可享受但未享受协定待遇,且因未享受协定待遇而多缴税款的,可在税收征管法规定期限内自行或通过扣缴义务人向主管税务机关要求退还。主管税务机关应当自接到非居民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退还申请之日起30日内查实,对符合享受协定待遇条件的办理退还手续。非居民纳税人发现不应享受而享受了协定待遇,并少缴或未缴税款的,应当主动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补税。但《60号公告》未明确是否需要额外支付利息或滞纳金等。(三)税务机关后续监管的方式和手段在取消事前审批的同时,《60号公告》明确要求各级税务机关应当通过加强对非居民纳税人享受协定待遇的后续管理,防范协定滥用和不合理避税行为。如主管税务机关在后续管理过程中,认为非居民纳税人提交的资料不足以证明非居民纳税人符合享受协定待遇条件,或存在逃避税嫌疑的,可要求非居民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限期提供其他补充资料并配合调查。同时,后续管理过程中,主管税务机关如发现需要适用税收协定或国内税收法律规定中的一般反避税规则的,可以启动一般反避税调查程序。主管税务机关在后续管理或税款退还查实工作过程中,发现不能准确判定非居民纳税人是否可以享受协定待遇的,可以寻求上级税务机关的协助;必要时可以启动相互协商或情报交换程序。(四)被取判定不符合收协定待遇条件的法律后果后续管理过程中,非居民纳税人一旦被发现或判定为“不符合享受协定待遇条件”,税务机关有权要求该非居民纳税人补缴税款;逾期未缴纳税款的,主管税务机关可依据企业所得税法从该非居民纳税人来源于中国的其他所得款项中追缴该非居民纳税人应纳税款,或依据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五)争议解决机制非居民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对主管税务机关做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非居民纳税人对主管税务机关做出的与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有关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据税收协定提请税务主管当局相互协商。非居民纳税人提请税务主管当局相互协商的,按照税收协定相互协商程序条款及其有关规定执行。(六)《60号公告》的实施日期和过渡期政策《60号公告》于2015年11月1日施行。在施行日之前发生,已按审批程序申请并批准享受协定待遇的,继续享受协定待遇直至审批期满;在施行日之前发生,已按审批程序申请但未完成批准的,按照新办法执行。评析作为一项重要的简政放权措施,《60号公告》在便利纳税人申请享受税收协定的同时,也给纳税人带来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如果税务机关在后续审查监管环节发现该申请不符合享受税收待遇的条件时,非居民纳税人不仅需要补缴税款,还可能会被处以滞纳金、罚款和加收利息等。同时,监管方式的转变也将倒逼中国的税务机关不断创新和加强对“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的后续监管。比如,《60号公告》明确要求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对非居民纳税人不当享受协定待遇情况建立信用档案,并采取相应后续管理措施。这意味着非居民纳税人一旦有过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的“不良记录”,将会对该纳税人未来申请税收协定待遇产生消极影响。除此之外,《60号公告》还通过细化非居民纳税人提交备案申请资料时需明确披露的信息来加强对非居民纳税人申请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的管理。如,非居民纳税人因转让或许可专有技术使用权而取得特许权使用费的,须明确是否派人员为该项技术的使用提供有关支持、指导等服务并收取服务费,以及非居民纳税人派遣人员在中国为该项技术的使用提供有关支持、指导等服务连续或累计持续的时间等。在新的监管模式下,笔者提醒非居民纳税人应特别注意防范《60号公告》下的相关涉税风险,并及时跟进最新的政策变化。(完)
⑧ 特许经营模式
特许经营模式,即特许经营授权商将其成功的品牌、产品和运作模式传授给特许经营体系中的受许者使用,使受许者获权经营一种早已获畅销的产品或服务。特许经营作为新的现代商业运营组织方式,是一种已被公认为有效的经营理念,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能够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利用知识产权的转让,充分调动了一切有利的资本并特许加盟作为一种重要的营销方式和连锁经营的主要形式之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正在成为国内企业实现低成本高速度扩张的重要手段,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为规范特许加盟活动的开展,商业服务业特许经营活动的行业主管部门先后颁布了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已废止)_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_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管理办法_商业特许经营备案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商业特许经营(以下简称特许经营),是指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的企业(以下称特许人),以合同形式将其拥有的经营资源许可其他经营者(以下称被特许人)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的经营模式下开展经营,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用的经营活动。
特许经营权的范围
按特许权的内容划分:
(1)较早出现的特许方式被称为“产品品牌特许经营”,又称“产品分销特许”,是指特许者向被特许者转让某一特定品牌产品的制造权和经销权。特许者向被特许者提供技术、专利和商标等知识产权及在规定范围内的使用权,对被特许经营形式的典型例子有汽车经销商、加油站及饮料罐装和销售等。目前在国际上,这种模式逐渐向经营模式特许经营演化。
(2)“经营模式特许经营”被称为第二代特许经营,目前人们通常所说的特许经营就是这种类型。它不仅要求加盟店经营总店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质量标准、经营方针等都要按照特许者规定的方式进行。被特许者缴纳加盟费和后即不断的权利金(特许权使用费),这些经费使特许者能够为被特许者提供培训、广告、研究开发和后续支持。这种模式目前正在国内外快速发展。
⑨ 哪些企业需要做同期资料
一、同期资料的概述 “同期资料管理”是关于企业准备、保存和提供同期资料以备税务管理的具体要求。 本章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43条第2款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114条的规定,参照OECD转让定价指南和国际惯例,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在发生关联交易的当期,有义务准备同期资料文档,包括关联交易的价格、费用制定标准、计算方法和说明等具体转让定价文件资料,以证明企业关联交易符合独立交易原则,同时企业也有义务保存和向税务机关提供同期资料。 同期资料又称同期文档、同期证明文件,是指根据各国和地区的相关税法规定,纳税人对于关联交易发生时按时准备、保存、提供的转让定价相关资料或证明文件。同期资料准备、保存和提供是企业转让定价文档管理的基础。 税务机关进行转让定价税务调查时,纳税人准备转让定价同期资料文档并承担协力义务和提供举证责任是十分关键的。从税务机关角度来说,纳税人准备的转让定价同期资料文档可以协助税务调查人员评估和检查纳税人在转让定价中存在税务违规的可能性,检验纳税人是否存在转让定价行为并可作为是否应进行纳税调整的初步依据。因为税务机关面对跨国企业繁冗复杂的关联交易不可能一一搜集证据,而企业才是转让定价的决策者,拥有完整的转让定价相关资料,比税务人员更清楚其关联交易价格、费用是否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相应的举证责任倒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维护税法的严肃性。从纳税人方面来说,准备同期资料文档,可以显示其制定和执行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转让定价的意愿,确保其转让定价是经得起检验的,也规范了纳税人税务行为及实务操作。 大部分建立了转让定价税制的OECD成员国以及其他国家,在其法律中一般都规定了转让定价等反避税调查中纳税人准备同期资料文档的义务,即应由纳税人事先准备同期证明资料,在调查发生时承担协力义务并证明其转让定价合理的举证责任。《办法》即是在借鉴OECD转让定价指南和各国及地区在同期资料税务管理方面法律条文的基础上,总结我国以往反避税工作对相关资料管理的税收实践,对同期资料管理作出的全面、细化的具体规定,使反避税调查中举证责任成为企业的法律义务。 二、同期资料的准备要求和提交期限 同期资料准备必须自企业关联交易发生年度的次年5月31日前准备完毕并保存10年。然而,2008年纳税年度发生关联交易的同期资料准备截止日期延至2009年12月31日。转让定价同期资料应当在税务机关要求之日起20天内提供。 企业执行成本分摊协议期间,无论成本分摊协议是否采取预约定价安排的方式,均应在本年度的次年6月20日之前向税务机关提供成本分摊协议的同期资料。 企业按照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同期资料,须加盖公章,并由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授权的代表签字或盖章。同期资料涉及引用的信息资料,应标明出处来源。同期资料应使用中文。如原始资料为外文的,应附送中文副本。 此外,关联申报时,企业所提交的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还要求企业披露其是否已按要求准备了转让定价同期资料,是否免予准备转让定价同期资料,以及企业当年是否签署成本分摊协议等信息。 实务中企业年度审计报告通常需要到次年第一季末才能准备妥当,因此考虑到次年5月31日的准备期限,企业在准备转让定价同期资料时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时间压力。 同期资料的结构与基本要求 一、同期资料内容 同期资料的内容包括: 1.组织结构,包括企业所属的企业集团相关组织结构及股权结构;企业关联关系的年度变化情况;与企业发生交易的关联方信息、税收情况等。 2.生产经营情况,包括企业的业务概况,企业的主营业务构成,企业所处的行业地位及相关市场竞争环境的分析等。 3.关联交易情况,包括关联交易的类型,所采用的贸易方式,业务流程等。 4.可比性分析,包括可比性分析考虑的因素,可比企业的相关信息,对可比交易的说明,可比信息来源、选择条件及理由,可比数据的差异调整及理由等。 5.转让定价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包括转让定价方法的选用及理由;可比信息如何支持所选用的转让定价方法;确定可比非关联交易价格或利润的过程中所做的假设和判断;运用合理的转让定价方法和可比性分析结果,确定可比非关联交易价格或利润,以及遵循独立交易原则的说明;其他支持所选用转让定价方法的资料。 同时还需要准备《企业功能风险分析表》、《企业年度关联交易财务状况分析表》及关联交易合同副本等内容。 二、同期资料基本要求 企业在准备上述内容时,务必要做到全面、详尽、准确。在实践中,有些资料是企业财务核算所不掌握的,需要企业内部众多部门的配合才能完成,企业要认识到同期资料本身就是减少转让定价税务风险的积极手段,保存足够的记录并主动提供证明文件,以有利于应对出现的转让定价问题的检查和解决。 准备资料的工作应当在平时逐步进行,否则到第二年汇算清缴期间或税务机关要求资料提交前再准备工作量太大,而且由于人员的变动、时间的推移,要准确备齐税务机关需要的所有资料是比较困难的。此外还要注意集团企业间、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配合,一项产品和服务从开发商到生产商再到供应商,中间有很多环节,哪个环节资料连接不上都可能给企业带来风险,对集团内部存在较多关联交易的企业尤其要注意同期资料的连贯性和完备性。 同期资料准备注意事项 一、企业组织结构的梳理与文件准备 组织结构的申报内容有: 1.企业所属的企业集团相关组织结构及股权结构,包括企业的海外投资公司、境内分公司、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有亲戚关系的公司的组织结构与股权结构信息。即使双方没有股权关系,但有实际控制关系,如一方对另一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购销活动、生产经营活动、生产必需的无形资产和专有技术实施控制,企业也需提供以上信息,即符合关联关系认定标准的关联企业、其他组织或个人都需披露。 2.企业关联关系的年度变化情况,包括关联方之间的股权变更信息;关联方的新设、合并、分立、注销等。此部分披露信息为分析年度集团内新设、合并、分立和注销等组织关系的变更信息,对关联方的披露可从集团的角度出发,就集团战略、经营策略以及分工来介绍各关联企业。具体地,就关联企业的介绍分为成立时间、注册地、主营业务及市场等内容的概要介绍。 3.与企业发生交易的关联方信息,包括关联企业的名称、法定代表人、董事和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构成情况、注册地址及实际经营地址;关联个人的名称、国籍、居住地、家庭成员构成等情况;各关联方适用的具有所得税性质的税种、税率及相应可享受的税收优惠。并注明对企业关联交易定价具有直接影响的关联方;此处信息本身比较简单,但“具有直接影响的关联方”的描述,建议参照《企业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中的“占销售或采购总额10%以上的境外对象”这一概念。 4.关联方适用的具有所得税性质的税种、税率及相应可享受的税收优惠。 总之,转让定价之所以备受关注,其原因在于此方法可通过“税率差异”进行避税,所以各个境外关联方的税率申报要注意当地的“名义税负和实际税负”,这些数据体现在对方的“年度审计报告”中。 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撰写与分析 生产经营情况的申报内容: 1.企业的业务概况,包括主营业务的构成,主营业务收入及其占收入总额的比重,主营业务利润及其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企业发展变化概况、所处的行业及发展概况、经营策略、产业政策、行业限制等影响企业和行业的主要经济和法律问题;集团产业链以及企业所处地位;企业可参考外资企业设立时所撰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来申报此项信息。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所处地位的披露要与《企业功能风险分析表》中填写的相关内容保持逻辑一致,否则会导致税务机关在判断企业的赢利水平时出现问题。企业的业务情况介绍需贯穿企业战略发展,明确企业集团分工职能,依据外部环境的分析合理化功能与风险的匹配。 2.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企业及其关联方在关联交易中执行的功能、承担风险以及使用的资产等相关信息,并参照填写《企业功能风险分析表》。该项信息主要涉及企业审计报告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转让定价的调查会关注企业之前年度的主营业务情况,故建议企业提供以前年度的主营业务及主营业务利润比重的信息。包括分析企业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资本结构的各项指标都会是税务机关了解企业的重要参考指标,在此需予以列明并作出相应的分析,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作总体结论性的自我评价。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要求清晰地反映企业内部各项业务的组织负责部门,对企业内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予以明确。 3.企业所处的行业地位及相关市场竞争环境的分析。此项因素主要在于了解可用于可比分析的对象,并了解企业所处的行业地位,并找到比照价格的参照物。因此,企业各个部门需要相互配合或者需要专业机构的协助才能完成此项资料的准备。对企业所处行业地位的分析需要从宏观的市场外部环境出发,分析市场核心产业构成和范围界定,可结合经济形势和政治环境对市场的发展作简要的介绍;进一步介绍企业所属产业的现况和发展,产业的现况分析建议援引可靠的数据分析。例如,产业内主营产品的销售值比重、内外销比重,对产业的展望指根据经验数据和可靠依据在综合分析影响产业发展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对未来产业发展的合理预期;对企业的行业定位需从产业结构分析中确定企业的产业链角色,选取处于相同角色竞争企业作为对比,在简要介绍竞争企业的基础上就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做具体描述。 4.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企业及其关联方在关联交易中执行的功能、承担的风险以及使用的资产等相关信息,并参照填写《企业功能风险分析表》。此表的填写是同期资料的重中之重,是转让定价调查的案头审核第一步骤。在企业功能分析表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执行功能分析可对关联交易企业从研究与发展、采购、生产、销售、配销、产后售后服务、人事及行政、财务及法律服务等各方面职能进行评价,并汇总表格;承担风险信息可对关联企业从研究与发展风险、市场风险、存货风险、产品责任风险、财务风险和信用风险等各方面来分析进行评价,汇总表格。通过功能风险分析,在关联交易中根据关联方所承担的职能和风险对其有明确的定位,对集团内部各企业的分工及职能风险清晰地展现。 5.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可视企业集团会计年度情况延期准备,但最迟不得超过关联交易发生年度的次年12月31日。在年度内未发生合并事宜的不需提供合并报表。 三、企业关联交易情况的说明 (一) 基本要求 关联交易情况需要说明的内容: 1.关联交易类型、参与方、时间、金额、结算货币、交易条件等,要求企业提供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相关内容。需要注意合同内容是否有失公允性。 2.关联交易所采用的贸易方式、年度变化情况及其理由,企业需要注意交易运作方式的变化是否与其功能的变化保持一致。 3.关联交易的业务流程,包括各个环节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与非关联交易业务流程的异同。 (二) 企业注意事项 可用具体的单据(附在合同后作为依据)来证明关联交易是否真实发生。 用可比性分析来证明非关联与关联交易的业务流程。由于不同类型的合同存在差异,故建议企业针对不同类型的合同分别归集。 关联交易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包括进、销货在内的有形资产转移、有形资产的使用、服务提供、资产融通使用四大类,同一类交易具有交易多、合同内容类似的特点,可以按照关联交易的企业分别归集。对合同中的附加条款采用重要性原则适当进行说明即可。 关联交易所涉及的无形资产及其对定价的影响;该项信息主要针对“特许权使用费”、“技术转让费”、“品牌使用费”等,在多数情况下,由于收费形式和收费原因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故企业可通过企业市场部门、企业所属的行业协会及专业机构给予旁证来证明其收费比例是符合商业行为的。 “特许权使用费”一般是指使用或有权使用文学、艺术或科学著作(包括电影影片、无线电或电视广播使用的胶片、磁带)的版权,专利、商标、设计或模型、图纸、秘密配方或秘密程序所支付的作为报酬的各种款项,或者使用或有权使用工业、商业、科学设备或有关工业、商业、科学经验的信息所支付的作为报酬的各种款项。 技术转让费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其一,独占和非独占转让对技术转让费的影响,所谓独占的技术转让,即在合同条款中有限制转让方在某一地区范围内将同样的技术再向第三者转让的条款,这将加强受让方在该地区生产和销售其产品的垄断地位,而转让方将失去在该地区销售技术的市场。因此,独占转让的转让费用要高一些,费用提高多少依转让方对其损失的估价而定,该地区的市场很大,转让方失去的贸易机会多,技术转让费就会提高得更高些,有时独占的转让费要比非独占的高出60%~100%。其二,使用权限不同对技术转让费的影响。所谓使用权限不同,是指在技术转让合同中有限制受让方在允许的范围以外再扩大生产能力或重新建厂的条款,如果有这样的条款,只允许在合同标的范围内一次使用转让的技术,称为转让的是一次使用权;如果没有上述限制性条款,受让方可以使用转让的技术随意扩大生产能力和建厂,称为一次买死或一次买断。一次买死支付的转让费要比购买一次使用权支付的转让费高得多。在我们的业务实践中发现竟有高出五六倍的情况。在关联交易的说明中需注意对包括以上两项影响因素的重要条件进行披露。 与关联交易相关的合同或协议副本及其履行情况的说明;该项信息的披露用于说明合同的真实执行情况。因此,企业需要提供货运单据、库存单据、保管材料、银行单据、产品服务说明及护照复印件等资料证明合同的履行情况。 对影响关联交易定价的主要经济和法律因素的分析。此项信息的披露是同期资料的重点,需要公司多部门配合或在专业机构的协助下完成。经济因素和法律因素等外部客观因素的具体影响分析是同期资料的必要内容,也是合理化交易定价的方法之一。经济因素如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原料价格、劳工成本、汇率涨跌、贸易政策、企业是否占据资源优势、同行业市场竞争程度等。在世界经济中,通货膨胀是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当跨国公司在多个不同国家设立子公司开展经营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通货膨胀所带来的风险,货币贬值造成产品或劳务、技术的名义价格上升,从而促使关联交易定价有所上升;对于部分产业原物料占总成本比重极高,原物料价格波动对厂商利润空间有重大影响,若受到战争影响或多起意外停产事件,易造成原料价格变动剧烈,生产成本增加,甚至原料取得不易,造成断料等状况时的价格攀升。客观因素对关联交易的影响在同期资料中应予以具体描述和分析。法律因素,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跨国公司不断涌现并迅速发展,跨国公司内部交易中的转移价格往往成为众矢之的,其对东道国的损害是有目共睹的。因此东道国必然会通过本国的税收制度、海关管理以及外汇体制等方面的完善化而得到适当避免。在金融海啸经济时期,东道国为避免纳税人通过转让定价偷逃税,损害其税收收入,在特殊经济时期税务机关重视转让定价的调查必然对转让定价有更加完善的政策和执行办法,因相关国家的特别法规或适用为避免重复征税税收协定的应在同期资料中予以说明。 关联交易和非关联交易的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的划分情况,不能直接划分的,按照合理比例划分,说明确定该划分比例的理由,并参照填写《企业年度关联交易财务状况分析表》。划分的原则应符合收入、费用和成本口径相匹配的原则,采用的分配方法也应保持一致性。例如,关联与非关联交易之间的成本配比是按照销售量来确定的,对包括管理人员工资的费用配比时也应采用按销售量权重进行配比;如果前者采用销售量比例分配,而后者采用收入权重配比,即会违背一致性原则,成本之间的配比不具有合理性
⑩ 特许权使用费怎么界定
日前,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对辖区内一制药企业审价补税万元,所针对的是该公司2006年度进口货物的特许权使用费。2004年以来,该关已累计对特许权使用费审价补税746万元。据了解,对特许权使用费征税的相关规定缺乏认识,是导致企业税款漏缴的主要原因。为此,海关特别提醒广大进出口企业,在申报完税价格时应充分考虑特许权使用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审定进出口完税价格办法》这样定义:特许权使用费,指进口货物的买方为取得知识产权权利人及权利人有效授权人关于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著作权、分销权或者销售权的许可或者转让而支付的费用。 根据该定义,我们不难发现特许权使用费具有的三个特征:一是因智力及才艺等产生的成果而带来的财产权利;二是由他人付出费用后加以利用,而非由权利所有人本人使用;三是权利所有人根据他人对权利实际利用的程度收取使用费。 根据该办法,符合一定条件的特许权使用费应当计入完税价格,在货物进口时向海关申报。 海关规定,当进口货物的特许权使用费与该货物无关,以及其支付不构成该货物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的条件时,不纳入海关征税范围。换句话说,除此以外都要计入完税价格。 下列四种情况被认为特许权使用费与该货物有关:第一、用于支付专利权或者专有技术使用权,且进口货物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是含有专利或者专有技术的;二是用专利方法或者专有技术生产的;三是为实施专利或者专有技术而专门设计或者制造的。第二、用于支付商标权,且进口货物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是附有商标的;二是进口后附上商标直接可以销售的;三是进口时已含有商标权,经过轻度加工后附上商标即可以销售的。第三、用于支付著作权,且进口货物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是含有软件、文字、乐曲、图片、图像或者其他类似内容的进口货物,包括磁带、磁盘、光盘或者其他类似介质的形式;二是含有其他享有著作权内容的进口货物。第四、用于支付分销权、销售权或者其他类似权利,且进口货物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是进口后可以直接销售的;二是经过轻度加工即可以销售的。 本例中,该公司进口货物涉及的特许权使用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造、使用、销售药品的配方和技术所对外支付的费用(即专有技术费用),二是成品药的商标权费用。经查,该公司成品药在进口时的申报价格中已含有专有技术使用费,原料药的生产加工主要是在国内完成,这两项专有技术使用费都无需计入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而对于以原材料状态进口的原药的商标权使用费,因其国内的生产已超出轻度加工的范围,亦无需计税。但对于以成品状态进口的药品的商标权使用费,则应计入完税价格予以补税。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持续加大,以及企业品牌意识的不断增强,特许权使用费在产品中的比重逐渐提高。为了保障国家税收应收尽收,维护良好的进出口经营秩序,海关将加大对特许权使用费不主动完税行为的查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