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无形资产 > 合并价差本期摊销数的调整

合并价差本期摊销数的调整

发布时间:2022-07-08 09:39:19

⑴ 合并价差累计变动的会计分录

摘要 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组成一个新企业的行为。在美国,其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规定美国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规范的购买法)核算。而在我国采用简化的购买法对企业合并进行核算。在购买法下,“合并价差”的会计处理是关键。我国合并价差的会计处理应与国际惯例接轨,即采用规范的购买法进行会计核算。

⑵ 合并价差的问题

所谓的合并价差,在股权投资上,就是投资企业的股权投资成本与投资企业享有的被投资企业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可以说,合并价差的出现解决了合并报表中母公司股权投资成本与分享的子公司净资产份额之间存在的差额问题,但是,这种合并处理方法,虽然简单,但合并价差本身属于何种性质的资产,显然是无法解释定性的,原因在于合并价差本身内涵的模糊性(类似商誉并不等同于商誉)。

分析股权投资上的合并价差形成的原因,投资企业收购被投资企业股权,其收购款中应当包括两部分:其一、享有的被投资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由于企业会计的历史成本计量因素,导致企业净资产账面价值不等于其公允价值,而原股东转让其持有的股权,在价值上显然不能按照净资产账面价值进行计价的,由此,也就出现了在股权转让前,需要进行资产评估。这一部分的价款,还可进一步分拆为:享有的被投资企业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以及享有的被投资企业净资产评估增值份额。其二、实际收购价款高于享有的被投资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即“商誉”。

可见,股权投资上的合并价差其实由两部分构成,即上述“享有的被投资企业净资产评估增值份额”和“商誉”。也就是说,合并价差包括的内容、范围大于商誉。

根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的有关规定,在合并报表中,“享有的被投资企业净资产评估增值份额”部分,随相关资产的使用、处置而“摊销”,未“摊销”完毕的部分,分别计入相关的资产数额中;“商誉”部分不再摊销,该按减值测试方式予以处理。

关于补充问题。

对于商誉的减值测试问题,简单的说,就是将商誉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比较这些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包括所分摊的商誉的账面价值部分)与其可收回金额,从而判断商誉是否发生减值,如发生减值的,则应当确认商誉的减值损失。详细内容十分具体,你可阅见《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具体规定。

⑶ 连续编制合并报表时,上期各账户对本期未分配利润的影响,该怎么理解透彻

首先要记住编制合并报表对个别报表没有任何影响。

A为母公司,B为子公司,编制合并报表

首先是A的个别报表和B的个别报表项目相加,然后进行调整得到合并报表,连续编制时,A的年初未分配利润+B的年初未分配利润,是个别报表的数据,这2个数据与第一期合并报表的年末数是不相等的,因为第一期合并报表的数据经过了调整。

为了保证第二期合并报表的期初未分配利润与第一期合并报表年末未分配利润的一致,第一期合并报表对利润的调整分录在编制第二期合并报表时还要做一遍。

(3)合并价差本期摊销数的调整扩展阅读

编制合并报表的程序一般包括:

(1)检查并调整母、子公司会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遗漏。

(2)抵消企业集团内部交易的未实现损益。

(3)抵消子公司因实现净利润而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

(4)抵消母公司从子公司取得的投资收益和收到的股利,并将母公司对子公司股权投资账户余额调整至期初数。

(5)抵消年初母公司对于子公司股权投资账户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各账户的余额,并将两者的差额确认为合并价差;若有少数股权,还要确认相应部分的少数股东权益。

(6)将合并价差分解为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和商誉,并在其有效年限内加以分配和摊销。我国《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对合并价差不作选择的分解、分配和摊销,而是直接列于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投资“”荐下。

⑷ 合并价差的合并价差的处理方法

在吸收合并和创立合并下,合并价差已分摊到被并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和商誉(或负商誉),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出现在资产负债表。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控股合并下),对合并价差存在着不同的处理方法:
(1)将合并价差分解为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及商誉(或负商誉)两部分,并将商誉或负商誉在有效年限内分期摊销,转入合并利润表,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则按资产的使用年限或负债的存续期加以摊销,调整有关费用或成本。
这种处理方法所编制的合并报表能较为正确地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合并价差的摊销较为繁琐。目前,美国等一些国家规定采用这一处理方法。
(2)合并价差并不分解为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和商誉(或负商誉)两个部分,也不需加以摊销,而是以一个总数列入合并资产负债表。如我国财政部天1995年2月印发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中规定:“母公司对子公司权益性资本投资项目的数额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母公司所持有的份额相抵消,抵消时发生的合并价差,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以‘合并价差’项目在长期投资项目中单独反映(为贷方余额时以负数反映)”。
此法处理简单,但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够正确,尤其在合并价差较大时,合并净利润和资产均被虚计,甚至在被并资产均已消失的情况下,仍列示合并价差,显然不够合理。从理论上说,还可以有第三种处理方法,即不将合并价差分解为两个部分,仍以一个项目列示,但需在一定期限内摊销。

⑸ 合并价差的合并会计报表中合并价差处理

根据《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债内权容投资时,由于支付的价款高于或低于子公司发行该股份、债券时的价格,因此,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将产生合并价差,应当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但对合并价差包含的内容及如何进行处理,并没有相应的规定。在《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规定:“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投资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按一定期限平均摊销,计入损益。”该规定对合并产生的商誉与资产增值(或减值)不加区别一并处理,对合并价差的处理就显得较为租糙。笔者在对合并价差包含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对此较为成熟的处理模式,对合并价差的账务处理进行探讨。

⑹ 集团公司合并报表问题!

当然不是简单的合并,这个一句话说不清楚,给你个模板吧,好好研究一下,但愿能帮到你:

XX集团公司
二零XX年XXX月
合并报表抵销分录的编制方法
一、内部权益性投资及其收益的抵销
(一)内部权益性投资的抵销
1、抵销分录
借: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以上四项应等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
合并价差 (借或贷、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 (母公司长期投资账面值)
少数股东权益 (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少数股权%)
2、合并价差
(1)产生原因:由于母公司在证券市场上通过第三者取得子公司股份,支付给第三者的价款高于或低于发行该股份的发行价。
(2)合并价差的计算
合并价差=母公司内部权益性投资-被投资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母公司在子公司的投资比例=股权投资差额。
(3)报表列示:合并价差属于“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的调整项目,在合并报表中应单独列示于“长期股权投资”项下。
3、少数股东权益
(1)含义:反映除母公司以外的其他投资者在子公司中的权益,表示其他投资者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所拥有的份额。
(2)少数股东权益的计算
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1-母公司在子公司持股比例)
(3)报表列示:在“负债”类项目与“所有者权益”类之间单列一类反映。
【例1】母公司拥有子公司80%的股份,年末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对子公司投资”帐面值为28000元,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如下:实收资本 26000元、资本公积4000元、盈余公积2000元、未分配利润1000元。
借:实收资本 26000
资本公积 4000
盈余公积 2000
未分配利润 1000
合并价差 16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8000
少数股东权益 6600
(二)内部权益性投资收益的抵销
1、抵销原理
(1)子公司本期净利润已包括在母公司的投资收益和少数股东本期收益,合并报表实质上是将子公司的本期净利润还原为收入、成本费用处理,那么必须将对母公司的投资收益予以抵销。
(2)因为采用权益法核算,子公司的期初未分配利润已包括在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及期初未分配利润(或其他所有者权益)帐上,应予抵销。
(3)由于合并利润分配表是在整个企业集团的角度,反映对母公司股东的利润分配情况,而子公司的利润在母公司的投资收益及利润分配中已有所反映,因此子公司的利润分配各项目数额必须予以抵销。
2、抵销分录及公式
∵子公司本期净利润+子公司年初未分配利润=子公司本期已分配利润+子公司年末未分配利润
∴抵销分录:
借:投资收益(子公司本年净利润×母公司投资%)
少数股东损益(子公司本年净利润×(1-母%))
年初未分配利润(子公司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提取盈余公积 (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数)
应付利润 (子公司应付利润数)
未分配利润 (子公司尚未分配利润数)
说明:
(1)期初未分配利润、提取盈余公积、应付利润、未分配利润在子公司的利润分配表中找。
(2)“投资收益”
A、在子公司“投资收益-对××子公司”项目中找。
B、计算得出。
3、 盈余公积的调整
(1)原理
A、通过上述抵销分录,已将子公司本期计提的盈余公积全部冲销,但依据我国《公司法》有关规定,盈余公积由单个公司按本期实现的税后利润计提。
B、通过调整提取盈余公积的抵销分录后,合并资产负债表上的“盈余公积”项目反映母公司盈余公积帐面值和其在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中所占的份额。
同时合并利润分配表中,“提取盈余公积”项目反映了母公司盈余公积帐面值和其在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中所占的份额。
C、调整分录相当于将母公司一部分未分配利润转作盈余公积,而不是将子公司未分配利润转作盈余公积,因为子公司的未分配利润已全部被抵销了。
(2)调整分录
A、调整当期盈余公积
借:提取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子公司当年提取盈余公积数×母%)
B、调整以前年度盈余公积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盈余公积 (到上年止子公司累计提取盈余公积数×母%)
(三)内部权益性投资和投资收益的抵销的综合举例
【例2】×1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对A子公司投资“期初帐面值为45000元,占A公司80%的股份,A公司期初帐面值如下:实收资本35000元、资本公积15000元,当年A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0元,提取盈余公积1000元,应付股东利润2000元。
×2年A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0元,提取盈余公积1000元,应付股东利润2000元。
×1年:
① 内部权益性投资的抵销
借:实收资本 35000
资本公积 15000
盈余公积 1000
未分配利润 7000
合并价差 5000
贷: 长期股权投资 51400
少数股东权益 11600
说明:
A、“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45000+(10000×80%)-(2000×80%)=51400元。
B、“盈余公积”期末数=1000元。 (子公司)
C、“未分配利润”期末数=10000-1000-2000=7000元。
D、合并价差=51400-(35000+15000+1000+7000)×80%=5000元。
E、少数股东权益=(35000+15000+1000+7000)×20%=11600元。内部权益性投资的抵销
②内部权益性投资收益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8000
少数股东损益2000
贷:提取盈余公积 1000
应付利润 2000
未分配利润 7000
③调整提取盈余公积
借:提取盈余公积 800
贷:盈余公积 800
注意: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数×母公司投资比例。
×2年
① 内部权益性投资的抵销
借:实收资本 35000
资本公积 15000
盈余公积 2000
未分配利润 14000
合并价差 5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57800
少数股东权益 13200
说明:
A、“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51400+(10000×80%)-(2000×80%)=57800元。
B、“盈余公积”期末数=1000+1000=2000元。(子公司)
C、“未分配利润”期末数=7000+(10000-2000-2000)=14000元。
D、少数股东权益=11600+10000×(1-80%)-(2000×20%)=13200元。
E、合并价差=(57800+13200)-(35000+15000+2000+14000)=5000元。
②内部权益性投资收益的抵销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7000
投资收益8000
少数股东损益2000
贷:提取盈余公积 1000
应付利润 2000
未分配利润 14000
③ 调整提取盈余公积
借:提取盈余公积 800
贷:盈余公积 800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800
贷:盈余公积 800
特别注意:
A、 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数×母公司投资比例。
B、 不要忘记调整以前年度盈余公积。
二、内部应收应付帐款及坏帐准备的抵销
(一)内部应收应付帐款的抵销
借:应付帐款
贷:应收帐款
说明:这笔业务在以后年度无须编制递延抵销分录。
(二)坏帐准备的抵销
借:坏帐准备 (期末内部应收帐款计提的坏帐准备余额)
贷:管理费用 (借或贷、差额)
年初未分配利润 (期初内部应收帐款计坏帐准备余额)
说明:本抵销分录公式适用于当年及以前年度坏帐准备的抵销。
【例3】某集团公司自1991年开始用备抵法核算坏帐,且1991-1994年间内部未发生坏帐,有关资料如下:
年份 内部应收账款年末余额 计提坏帐比例
1991 10000 5‰
1992 15000 5‰
1993 10000 3‰
1994 12000 3‰
1991年:
借:坏帐准备 50
贷:管理费用 50
1992年:
借:坏帐准备 75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50
管理费用 25
说明:
①坏帐准备=当年内部应收账款年末余额×当年计提比例=15000×5‰=75元
②年初未分配利润=上期期末内部应收账款年末余额×上年计提比例=10000×5‰=50元
③管理费用为轧差数=75-50=25元。
1993年:
借:坏帐准备 30
管理费用 45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75
说明:
①坏帐准备=当年内部应收账款年末余额×当年计提比例=10000×3‰=30元
②年初未分配利润=上期期末内部应收账款年末余额×上年计提比例=15000×5‰=75元
管理费用为轧差数=75-30=45元
1994年
借:坏帐准备 36
管理费用 6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30
说明:
①坏帐准备=当年内部应收账款年末余额×当年计提比例=12000×3‰=36元
②年初未分配利润=上期期末内部应收账款年末余额×上年计提比例=10000×3‰=30元
③管理费用为轧差数=36-30=6元。
(三)其他债权债务的抵销
1、内部应收票据与应付票据的抵销
借:应付票据
贷:应收票据
2、内部预付账款与预收账款的抵销
借:预收账款
贷:预付账款
3、内部应收股利与应付股利的抵销
借:应付股利
贷:应收股利
4、内部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的抵销
借:其他应付款
贷:其他应收款
注意:以上1—4项抵销分录每年年末应根据各帐户余额编制,并非只编制发生当年。
5、内部销售的抵销
①内部购入当期全部实现销售
借:产品销售收入
贷:产品销售成本
②内部购入当期部分实现销售
借:产品销售收入
贷:产品销售成本
贷:存货 (内部销售形成期末存货×销售公司内部销售毛利率)

③连续抵销
A 抵销上年度时,视同上年未形成销售部分当年全部实现销售。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贷:存货
B 抵销当年分录同上。

附:合并工作底稿表格

合并财务报表通俗理解 给大家分享! 不收藏 绝对吃大亏!
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发生的业务放在整个企业集团的角度看,实际相当于企业内部资产的转移,没有发生损益,而在各自的财务报表中分别确认了损益;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该编制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将有关项目的影响予以抵销。
首先总结一下常见的母子公司之间的内部抵销事项
(一)与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直接有关的抵销处理
1、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调整和抵销
2、母公司内部投资收益与子公司期初、期末未分配利润及利润分配项目的抵销
(二)与企业集团内部债权债务项目有关的抵销处理
1、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
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应收票据与应付票据;预付账款与预收账款;
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应付债券投资;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
2、内部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的抵销
(三)与企业集团内部购销业务有关的抵销处理
1、内部商品交易:内部销售收入与存货中包括的未实现内部利润的抵销
2、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内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原值和累计折旧、摊销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利润的抵销
(四)与上述业务相关的减值准备的抵销
因内部购销和内部利润导致坏账准备、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计提减值准备的抵销
下面分项目分析调整分录的编制
一、内部投资的抵销
(一)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1、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长期股权投资有两种类型,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
对于第一种情况不需要将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调整为公允价值反映的财务报表,只需要抵销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即可。
对于第二种情况即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应该以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为基础,按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调整步骤包括:
(1)以合并日为基础确认被合并方资产负债公允价值和合并商誉。
注意调整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
(2)按权益法对被投资方净利润作出调整,按调整后的净利润确认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投资收益差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
(3)收到现金股利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
(4)子公司除净损益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
贷(或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处理
从企业集团整体来看,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相当于母公司将资本划拨下属核算单位,不引起集团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
对于母公司而言,一方面反映为其他资产的减少(比如银行存款)一方面反映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增加,简化的会计分录就是: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
对于子公司而言,一方面增加资产、一方面作为实收资本,在存续期间还涉及股东权益的增减变动,简化的会计分录是:
借:银行存款
贷:所有者权益(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因此,要抵销母、子公司有关长期股权投资这一事项的影响,只需要
借:子公司所有者权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
这样处理,有两个问题:
(1)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股不一定是100%,假设拥有子公司80%的股权,即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20%部分不是属于母公司,上述这一会计分录肯定不平,补上 “少数股东权益”即可。分录变成:
借:子公司所有者权益
贷: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2)商誉的问题。在初始投资时,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不一定与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一致,如果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大,前期处理是视同商誉,不作调整;如果母公司长期投资初始成本小,其差额作为营业外收入处理。
由于商誉掺和进来,上面的分录又不平了,贷方金额比借方金额会大,借方将初始确认的商誉添上即可。
分录就变成:
借:子公司所有者权益
商 誉
贷: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需要说明的是,注会考试教材中的商誉是按年底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经调整后的金额和它应享有的子公司经调整后所有者权益中所占份额挤出来的,实际上不用这么复杂,按初始投资时的商誉计算结果一样。
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处理
借:股本
资本公积—年初
—本年
盈余公积—年初
—本年
未分配利润—年末
商 誉
贷: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说明:所有者权益分年初、本年单列,是为了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需要,实际年初+本年数就是年末数。
(二)母公司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的抵销
子公司持续经营过程中的利润按持股比例计算就形成母公司的投资收益。如果将母子公司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就没有所谓的投资收益,而应将子公司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视为母公司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来看。所以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该将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予以抵销。
从子公司角度看,本年实现利润有三个去向:提取盈余公积、对所有者的分配、未分配利润,这三个部分也要予以抵销。
抵销分录为:
借:投资收益
贷:提取盈余公积
对所有者的分配
未分配利润
和前面所涉及的问题一样,利润中还有少数股东应享有的部分,借方加上“少数股东权益”;其次,为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未分配利润应该分解为“年末”、“年初”,也可以看做是对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分录的说明。
调整之后的分录变为:
借: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权益
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提取盈余公积
对所有者的分配
未分配利润—年末
其次,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情况下,应怎样编制调整分录?
假如2007年某集团公司编制了涉及长期股权投资的合并财务报表,这一事件是连续的,2008年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2007年编制合并报表时根据调整分录把涉及项目的期末余额都进行了调整;2008年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是根据2008年母公司、子公司的单独财务报表编制的,它们的期初数并没有根据2007年编制合并报表时的调整数进行调整,也就是说我们得到的资料中2008年期初数和2007年期末数是不一致的,那么在编制报表前应该把它们调整一致。
怎么调呢?
很简单。把2007年的调整分录照抄下来,只是将涉及利润的部分替换为“未分配利润—年初”。这样调整后的期初、期末余额是一致的,再根据本年发生的事项做正常的调整分录即可。
三、存货内部交易的抵销
这里讨论的问题是买卖双方都将交易资产视为存货的情况。
(一)当年购入的情况
例:母公司将成本为80万元的存货出售给子公司,价格100万元。母公司确认收入100万元、成本80万元,子公司确认存货100万元。但站在集团整体角度,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商品购销活动相当于企业内部的物资调拨活动,不应该确认收入、成本,也不能确认存货价值中虚增的20万元,虚增的20万元实质是“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损益”。
抵销分录: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存货
有几个变化的情形:
1.如果子公司将存货以110万元的价格将存货全部销售出去,有人可能认为,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损益已经通过销售行为实现了,应该不用编制抵销分录,实际情况如何呢?我们来分别看母、子公司的业务分录:
对于母公司:
借:银行存款 100
贷:营业收入 100
借:营业成本 80
贷:存货 80
对于子公司:
借:存货 100
贷:银行存款 100
借:银行存款 110
贷:营业收入 110
借:营业成本 100
贷:存货 100
将上述分录汇总,我们可以看到营业收入为210万元、营业成本为180万元,虽然实现的利润仍然是30万元,但收入、成本与事实不符,多确认了100万元,应该编制的抵销分录:
借:营业收入 100
贷:营业成本 100
2.如果当年购入的存货留一部分卖一部分呢?
首先假定全部出售: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再对留存存货的虚增价值进行抵销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
(二)连续编制合并报表的情况
上期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抵销的内部购进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对本期的期初未分配利润产生影响。在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首先应该将上期抵销的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损益对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予以抵销,调整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金额;然后再对本期内部购进存货进行抵销处理。
1.将上期抵销的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对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进行抵销。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期初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损益)
贷:存 货
2.本期发生的内部购销活动: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3.期末内部购销的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销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
(三)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站在集团整体角度,没有实现销售收入,销售方因销售收入缴纳的所得税在未来期间可以抵减,应该作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分录是: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如果是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期初应该调整未分配利润,分录是: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四)考虑存货跌价准备
个别财务报表的存货跌价准备是站在个别公司角度认定应提或应冲额,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该站在整体的角度再认定,两个数额比较,再来确定应该补提还是应该冲减的数额。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如果涉及所得税问题,应该相应将个别公司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进行调整。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要明白子公司和母公司两种角度的思路转换。比如说对于子公司来说,一项内部交易存货的入账价值为100,从母公司角度,真实成本为80,如果可变现净值为60,那么从子公司角度应该计提减值=100-60=40,母公司角度应该计提减值=80-60=20,所以合并报表就应把多计提的减值=40-20=20转回。

⑺ 合并价差的对我国会计报表中合并价差处理的探讨

我国已加入WTO,应在与国际会计界接轨的前提下思考对合并价差的处理。对我国合并会计报表中合并价差的处理,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将我国合并会计报表中的合并价差所包含的差异Ⅰ和差异Ⅱ分开,在报表中分列,分别处理。如前所述,差异Ⅰ和差异Ⅱ是性质不同的两类差异,不应将其混淆,以免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
(二)对差异Ⅱ(美国称为“未摊差异”),其实质属于资产增值(或减值),一般按其具体组成分解到各项资产。虽然在这种处理方式下,资产增值(或减值)部分最终通过折旧或摊销也将计入损益,但这种处理方式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将企业的资产按公允价值在报表中列示,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同时,避免为企业管理当局人为操纵利润留下隐患。
(三)对差异Ⅰ(这里指正商誉),一般情况下,它不像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随着时间的流逝内存价值逐渐减少,相反,其内在价值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笔者认为,对于正商誉,不应对其价值进行推销,而是定期对其进行评估。如果其内在价值降低,对其减少额可以采取计提减值准备的办法处理;如果其内在价值上升,则保持原价值额不变。这样处理,符合客观性原则和稳健性原则。如果是负商誉,可采取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98年9月份修订的IAS22——企业合并准则的处理方式处理。即:1.凡涉及预期未来损失和费用,购买者在购买时能够辨认和可靠地计量,当未来损失和费用发生时,应确认为收益;2.凡不涉及未来损失和费用,负商誉金额不超过所得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则应在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剩余的加权平均使用年限内确认收益;负商誉金额超过取得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应立即确认为收益。

⑻ 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合并价差应当在什么下列示

呵呵,网络里面有这个词条哦,讲解的很详细,转摘给你:

合并价差(cost-book value differentials)
(1)购买企业在收购其他企业时所花的投资成本与所取得的被并企业的净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
(2)母公司对子公司权益性资本投资项目的数额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母公司所持有份额相抵消后的差额。合并价差之所以产生,是由于母公司在证券市场上通过第三者取得子公司股份,支付给第三者的价款高于或低于发行该股份的发行价。合并价差=母公司内部权益性投资-被投资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母公司在子公司的投资比例=股权投资差额。

目录

合并价差的内容
合并价差的报表列示
合并价差的处理方法
合并会计报表中合并价差处理
合并价差包含的内容和笼统处理存在的弊端
对合并价差处理的现有模式
对我国会计报表中合并价差处理的探讨
合并价差与股权投资差额剖析

合并价差的内容
它通常包括两部分内容:
(1)购买企业(或母公司)投资成本与被并企业(或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即商誉或负商誉。
(2)被并企业(或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被并企业(或子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之间差额。我国财政部于1995年2月印发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中规定,合并价差“也包括企业集团内部债券投资数额与内部应付债券数额相互抵消发生的差额”。

合并价差的报表列示
合并价差属于“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的调整项目,在合并报表中应单独列示于“长期股权投资”项下。

合并价差的处理方法
在吸收合并和创立合并下,合并价差已分摊到被并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和商誉(或负商誉),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出现在资产负债表。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控股合并下),对合并价差存在着不同的处理方法:
(1)将合并价差分解为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及商誉(或负商誉)两部分,并将商誉或负商誉在有效年限内分期摊销,转入合并利润表,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则按资产的使用年限或负债的存续期加以摊销,调整有关费用或成本。
这种处理方法所编制的合并报表能较为正确地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合并价差的摊销较为繁琐。目前,美国等一些国家规定采用这一处理方法。
(2)合并价差并不分解为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和商誉(或负商誉)两个部分,也不需加以摊销,而是以一个总数列入合并资产负债表。如我国财政部天1995年2月印发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中规定:“母公司对子公司权益性资本投资项目的数额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母公司所持有的份额相抵消,抵消时发生的合并价差,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以‘合并价差’项目在长期投资项目中单独反映(为贷方余额时以负数反映)”。
此法处理简单,但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够正确,尤其在合并价差较大时,合并净利润和资产均被虚计,甚至在被并资产均已消失的情况下,仍列示合并价差,显然不够合理。从理论上说,还可以有第三种处理方法,即不将合并价差分解为两个部分,仍以一个项目列示,但需在一定期限内摊销。

合并会计报表中合并价差处理
根据《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债权投资时,由于支付的价款高于或低于子公司发行该股份、债券时的价格,因此,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将产生合并价差,应当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但对合并价差包含的内容及如何进行处理,并没有相应的规定。在《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规定:“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投资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按一定期限平均摊销,计入损益。”该规定对合并产生的商誉与资产增值(或减值)不加区别一并处理,对合并价差的处理就显得较为租糙。笔者在对合并价差包含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对此较为成熟的处理模式,对合并价差的账务处理进行探讨。

合并价差包含的内容和笼统处理存在的弊端
《暂行规定》所指的“合并价差”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商誉因素引起的,它是指购买企业以高于或低于被购企业公允价值的价格与被购企业成交,购买企业投资成本与被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异(以下简称“差异Ⅱ”),这一差异的形成取决于被购企业地理位置是否优越,人员素质是否过硬,管理水平是否先进,社会信誉是否良好等诸多因素,如果投资成本高于公允价值,则差异Ⅰ表现为商誉,反之,则表现为负商誉;另一部分是由被购企业资产的增减值因素引起的,它是被购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以下简称“差异Ⅱ”),这是由于科技的进步以及物价的变动等因素引起的。这样,使用一个既包含差异Ⅰ又包含差异Ⅱ的统一的“合并价差”,势必存在以下弊端:
(一)混淆不同性质的差异。
合并价差既包括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净资产增值(或减值),又包括实际支付价款高于公允价值的商誉(或者低于公允价值的负商誉)。
(二)混淆不同内容的差异。
合并价差既包括权益性投资与持有权益份额的差异,又包括债权性投资与相应应付债务的差异。
从以上可以看出,由于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合并价差”项目的集中设置,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能如实了解企业集团的经营状况,不能对长期投资做出正确评价。此外,由于《投资》准则中要求上市公司在正式账册中摊销股权投资差额,而《暂行规定》中则没有这一规定,这样母公司个别会计报表反映的净利润与合并损益表中列示的净利润就会不一致,从而难以保持合并会计报表的正确性和勾稽关系。

对合并价差处理的现有模式
对商誉(差异Ⅰ)的会计处理,目前各国会计界有不同的理解,在实务中也存在很大的区别,主要有三种意见:一是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确认为一项资产,但不予摊销,即视合并商誉为一种永久性资产;二是不仅将商誉确认为资产,而且在未来受益期内作系统合理的摊销,即视合并商誉为一种可摊销资产;三是立即调整股东权益,视合并商誉为一种权益抵销项目。
从世界范围看,对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可摊销模式,主要有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等;二是灵活的处理模式,既可以将合并商誉资本化为一次可摊销资产,又可将其直接冲减控股公司的股东权益,主要有墨西哥、印度以及除英国以外的欧盟国家。
此外,在现实生活中可能还存在另外一种现象,即购买价格低于被合并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从而产生负商誉。对该问题,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AAP)认为应按比例调减所有被并购的非流动资产(除长期的可上市证券投资以外)的公允价值,如仍有剩余差额,则作为递延贷款在不超过40年的期限内摊入各期收益。

对我国会计报表中合并价差处理的探讨
我国已加入WTO,应在与国际会计界接轨的前提下思考对合并价差的处理。对我国合并会计报表中合并价差的处理,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将我国合并会计报表中的合并价差所包含的差异Ⅰ和差异Ⅱ分开,在报表中分列,分别处理。如前所述,差异Ⅰ和差异Ⅱ是性质不同的两类差异,不应将其混淆,以免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
(二)对差异Ⅱ(美国称为“未摊差异”),其实质属于资产增值(或减值),一般按其具体组成分解到各项资产。虽然在这种处理方式下,资产增值(或减值)部分最终通过折旧或摊销也将计入损益,但这种处理方式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将企业的资产按公允价值在报表中列示,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同时,避免为企业管理当局人为操纵利润留下隐患。
(三)对差异Ⅰ(这里指正商誉),一般情况下,它不像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随着时间的流逝内存价值逐渐减少,相反,其内在价值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笔者认为,对于正商誉,不应对其价值进行推销,而是定期对其进行评估。如果其内在价值降低,对其减少额可以采取计提减值准备的办法处理;如果其内在价值上升,则保持原价值额不变。这样处理,符合客观性原则和稳健性原则。如果是负商誉,可采取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98年9月份修订的IAS22——企业合并准则的处理方式处理。即:1.凡涉及预期未来损失和费用,购买者在购买时能够辨认和可靠地计量,当未来损失和费用发生时,应确认为收益;2.凡不涉及未来损失和费用,负商誉金额不超过所得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则应在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剩余的加权平均使用年限内确认收益;负商誉金额超过取得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应立即确认为收益。

合并价差与股权投资差额剖析
一、合并价差与股权投资差额的区别
合并价差与股权投资差额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并价差与股权投资差额产生的时间不同
股权投资差额在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产生。其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①认证券市场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购买价格高于或低于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差额。②投资企业直接投资于非上市公司,投出资产的价值高于或低于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差额。③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改按权益法核算时,由于被投资单位历年累积盈亏所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而合并价差则在编制企业集团合并会计报表时产生,其目的在于平衡母公司长期投资与同一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属于母公司的份额相互抵销时所产生的差额以及企业集团内部债券投资额与内部应付债券相抵销时所产生的差额。
(二)合并价差与股权投资差额的构成内容不同
(1)股权投资差额是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差额,其计算公式为:
股权投资差额=投资成本一投资时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投资持股比例
从理论上讲,投资成本高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差额,可能是由于被投资单位按公允价值计算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或者被投资单位有未入账的商誉。在这种情况下,低估的资产或未入账的商誉,在计提折旧、摊销费用时,也应按低估的资产价值确定,从而虚增被投资单位的利润。在按不完全权益法核算的情况下,投资企业的利润也会虚增;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差额,则可能是由于被投资单位的某些资产高估所致或因经营管理不善等产生的负商誉,在这种情况下,高估的资产或未入账的负商誉,在计提折旧、摊销费用时,按高估的资产价值确定,从而虚减被投资单位的利润。因此股权投资差额按来源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企业投资时,子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中属于母公司股权份额的部分,用公式表示:股权投资差额I=(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一子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母公司股权比率
第二层次:企业投资时所产生的商誉(或负商誉),即母公司购买子公司的购买成本与子公司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中属于母公司股权份额部分之间的差额。用公式表示:股权投资差额Ⅱ=购买子公司成本一子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母公司股权比率
(2)合并价差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权益性资本投资抵销时所形成的合并价差,另一部分则是企业集团内部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抵销时所形成的差额。权益性资本抵销时所形成的合并价差,根据其来源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合并时,子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中属于母公司股权份额的部分。用公式表示:合并价差Ⅰ=(子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一子公司净资产的账面价值)×母公司股权比率
第二层次:合并时产生的商誉(或负商誉)即母公司购买子公司的购买成本与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中属于母公司的股权份额。用公式表示:合并价差Ⅱ=购买子公司成本一子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母公司股权比率
第三层次:合并价差是母公司对子公司权益性资本投资采用不完全权益法核算时所形成的。在不完全权益法核算时,对于母子公司内部交易所形成的未实现损益以及影响母公司所占子公司权益而未包括在子公司净利润中的数额,母公司账上未予确认,只在合并报表工作底稿上反映。这样,在编制合并报表工作底稿时,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投资数额与子公司所有权益中属于母公司的份额就会出现差额。
合并价差的第二部分即集团内部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抵销时所形成的差额,则是由于企业集团内部一成员企业从第三者手中取得另一成员企业发行的债券时,由于债券购回成本与发行企业应付债券账面价值不一致,相互抵销时可能发生的差额。
(三)合并价差与股权投资差额的列示不同
股权投资差额既作为会计科目又作为会计报表项目列示,在母公司日常的账面处理程序中,股权投资差额要随经济业务活动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处理,而合并价差在日常的经济业务中并不进行任何处理,只能作为合并报表项目列示,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起一个轧差数的作用。
(四)合并价差与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方式不同
股权投资差额在母公司账上进行摊销,摊销额计入当期损益。摊销额一方面冲减合并价差,另一方面增(减)当年合并损益。而合并价差则是在合并工作底稿上作出摊销,摊销额一方面冲减合并价差,另一方面增(减)当年合并损益,并不影响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科目的账面价值,是一种“表摊”行为,母公司并木做任何账务处理。
(五)合并价差与股权投资差额摊销的结果不同
股权投资差额最终会被摊销为零,而合并价差一般不会减少为零,除非合并价差只由股权投资差额构成,这是由二者的本质内容所决定的。此外,公司在披露相关信息时,应在资产负债表内“长期投资净额”项目下增设“其中:合并价差”项目,并在此项目下再增设“其中:股权投资差额”项目,以反映合并价差和股权投资差额的数额。
二、合并价差与股权投资差额的联系
由于《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颁布在前,在实行时,并不要求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公司分期摊销其投资额与在被投资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份额的差额,所以母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反映这一差额的合并价差前后各期应保持一致。《企业会计准则一投资》具体会计准则实施后,股权投资差额在投资时即产生。由于股权投资差额与合并价差都包含了子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中属于母公司股权份额部分和母公司购买子公司成本与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中属于母公司股权份额部分之间的差额。这样,当股权投资差额摊销后,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合并价差将逐渐减少,其减少额等于“股权投资差额”每年的摊销额。

我国“合并价差”的分析
在我国,购买成本超出被并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的部分作为“合并价差”列在合并报表上,而被并公司的资产在购并日以账面价值并入合并报表。这表面上严格贯彻了历史成本原则,母公司和被并公司的资产都坚持以账面价值记账,避免了美国出现的合并报表上混杂了账面价和公允价,母公司资产以账面值列示,被并公司资产则以购并日公允价列示。但实际上我国的做法违背了购买法的经济实质,因为在购买日,母公司是用公允价来购买被并公司的资产,并入时自然以新的购买价格记账,而非以资产原先的账面价值入账。
合并价差的简化做法是与我国一定时期里不成熟的购并行为相适应的。我国九十年代前期发生的购并以国有股协议转让形式为主,真正由市场自发形成的购并行为其实不多,且被并公司大多是绩差公司,所以购买成本基本上在净资产账面价值附近浮动,商誉的价值微乎其微。这不仅使得以账面原值并入资产成为可能,而且不单独确认商誉价值不会导致信息的严重损失。另外,考虑到我国的资产评估业相对落后的客观情况,采用合并价差的简化方法,就不需要严格评估子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所以用合并价差科目取代商誉,是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初期中不成熟的购并行为相适应的。但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公司改革的深入开展,企业行为更加市场化,基于战略需要的购并行为将更为频繁,购买成本中很大部分将是对商誉的支付,在新形势下,很有必要对商誉进行单独反映,摒弃合并价差的简化方法。
在新形势下仍坚持合并价差的做法将很大程度上降低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首先,我们无法通过合并价差辨别购并日的商誉价值。投资者对购并战略的评价很大部分来源于对商誉价值的评估,笼统的合并价差使得投资者难以对商誉价值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一定程度损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其次,合并价差中混杂了“商誉”和“净资产评估差额”,而它们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项目,在购并以后年度里应该采用迥然不同的摊销处理方式。“商誉”源于对被并公司超额收益能力的支付,更类似于无形资产,它有自己特殊的耗损方式,在以后年度应按照一定的方法摊销,如固定年限直线摊销或计提损失准备;而“净资产评估差额”产生于资产持续使用中公允价值对历史成本计价的偏离,它根据具体资产的使用方式而自然摊销。如存货在下一年出售后评估差额部分随之全部摊销,固定资产在剩余使用期里平均摊销评估差额部分。如果仍坚持使用合并价差科目,只能将商誉和“净资产评估差额”视为完全同质,按照同一年限进行直线摊销。随着时间的递增,合并价差的信息只会更加歪曲。因此,我国现行使用合并价差的做法虽然降低了报表的编制成本,但同时也降低了报表信息的有用性,从而违背了编制合并报表的初衷。

⑼ 合并总公司和分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怎么做

由企业集团中的母公司于会计年度终了编制,主要服务于母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必须将母、子公司的内部往来项目予以抵消,只有非内部交易项目才予以合并。在复杂权益法下,合并后合并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和留存利润数分别等于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股东权益数和留存利润数。
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资产负债表为依据,在编制工作底稿抵消分录的基础上合并而成。各国做法不尽相同。
主要特点
合并资产负债表具有以下特点:
(1)合并后净资产各项目的价值等于母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加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减本期摊销数;
(2)商誉以本期期末的未摊销数列示;
(3)合并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目分别等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
(4)合并资产负债表上的留存利润数额根据合并留存利润表中的期末留存利润数额列示。
报表规定
我国财政部颁布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对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作了如下规定:
(1)母公司对子公司权益性资本投资项目的数额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母公司所持有的数额相抵消。对于非全资子公司,应借记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损益、年初未分配利润、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项目,贷记长期投资、提取盈余公积、应付利润、少数股东权益项目。上述抵消分录的差额借或贷记合并价差账户。对于全资子公司,抵消分录中去掉“少数股东损益”和少数股东权益项目即可。对于子人公司之间相互投资,母公司应比照上述做法,将权益性资本投资项目的数额与另一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各有关项目相应地予以抵消。
(2)母公司与子公司及子公司相互之间的债权债务项目,抵消时借记应付和预收项目,贷记应收和预付项目。
(3)对于母子公司之间以及子公司相互之间的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抵消时应借记应付账款,贷记应收账款,同时抵消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借记坏账准备,贷记管理费用等账户。
(4)内部存货、固定资产购销所产生的未实现利润等均应抵消。
(5)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不属于母公司拥有的数额,应当作为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类项目之前单列一类,以总额反映。所有者权益中未分配利润的数额以合并利润分配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的数额列示。
调整分录
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应编制的调整分录为:对于应享有子公司当期实现净利润的份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照应承担子公司当期发生的亏损份额,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对于当期收到子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对于子公司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按母公司应享有或应承担的份额,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
抵销项目
主要项目
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需要进行抵销处理的项目主要有:
(1)母公司对子公司股权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
(2)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债权债务项目;
(3)存货项目,即内部购进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4)固定资产项目(包括固定资产原价和累计折旧项目),即内部购进固定资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5)无形资产项目,即内部购进无形资产价值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6)与抵销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相关的减值准备的抵销。
长期股权项目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抵销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在母公司和子公司财务报表数据(或经调整的数据)简单相加的基础上,将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予以抵销。
(1)在子公司为全资子公司的情况下,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金额应当全额抵销。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的抵销分录为:借记“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项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项目。
当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大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时,其差额作为商誉处理,应按其差额,借记“商誉”项目;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小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时,其差额在企业合并当期应作为利润表中的损益项目,合并以后期间应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
(2)在子公司为非全资子公司的情况下,应当将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母公司所享有的份额相抵销。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不属于母公司的份额,即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抵销母公司所享有的份额后的余额,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作为“少数股东权益”处理。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的抵销分录为:借记“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项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和“少数股东权益”项目。
“少数股东权益”项目,反映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不属于母公司(包括通过子公司间接享有的)的份额,即除母公司外的其他投资者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
当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与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享有的份额不一致时,其差额应比照全资子公司的情况处理。
内部债权与债务项目的抵销
在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需要进行抵销处理的内部债权债务项目主要包括:
(1)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
(2)应收票据与应付票据;
(3)预付账款与预收账款;
(4)持有至到期投资(假定该项债券投资,持有方划归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也可能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原理相同)与应付债券;
(5)应收股利与应付股利;
(6)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
(1)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抵销
初次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的抵销处理
内部应收账款抵销时,其抵销分录为:借记“应付账款”项目,贷记“应收账款”项目;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抵销时,其抵销分录为:借记“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项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项目。
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内部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抵销处理
在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进行抵销处理时,首先,将内部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予以抵销,即按内部应收账款的金额,借记“应付账款”项目,贷记“应收账款”项目。其次,应将上期资产减值损失中抵销的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对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予以抵销,即按上期资产减值损失项目中抵销的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的金额,借记“应收账款― 坏账准备”项目,贷记“未分配利润― 年初”项目。再次,对于本期个别财务报表中内部应收账款相对应的坏账准备增减变动的金额也应予以抵销,即按照本期个别资产负债表中期末内部应收账款相对应的坏账准备的增加额,借记“应收账款― 坏账准备”项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项目,或按照本期个别资产负债表中期末内部应收账款相对应的坏账准备的减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项目,贷记“应收账款― 坏账准备”项目。
2)应收票据与应付票据、预付账款与预收账款等的抵销处理
对于其他内部债权债务项目的抵销,应当比照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相关规定处理。在进行抵销时,借记“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等科目,贷记“应收票据”,“预付账款”等科目。
某些情况下,企业内部一个企业对另一企业进行的债券投资不是从发行债券的企业直接购进,而是在证券市场上购进的。这种情况下,一方持有至到期投资(或划分为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原理相同)中的债券投资与发行债券企业的应付债券抵销时,可能会出现差额,该差额应当计入合并利润表的投资收益项目。
存货价值中包含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
(1)当期内部购进商品并形成存货情况下的抵销处理
在企业集团内部购进并且在会计期末形成存货的情况下,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一方面将销售企业实现的内部销售收入及其相对应的销售成本予以抵销,另一方面将内部购进形成的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销。进行抵销处理时按照内部销售收入的金额,借记“营业收入”项目,贷记“营业成本”项目;同时按照期末内部购进形成的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金额,借记“营业成本”项目,贷记“存货”项目(或按照内部营业收入形成期末存货的金额,借记“营业收入”项目,按照其对应的销售成本的金额,贷记“营业成本”项目,按照内部营业收入与其对应的内部营业成本的差额,贷记“存货”项目)。
(2)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内部购进商品的抵销处理
在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情况下,首先必须将上期抵销的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对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予以抵销,调整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金额;然后再对本期内部购进存货进行抵销处理,其具体抵销处理程序和方法如下:
将上期抵销的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对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进行抵销。即按照上期内部购进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金额,借记“未分配利润― 年初”项目,贷记“营业成本”项目。
对于本期发生内部购销活动的,将内部销售收入、内部销售成本及内部购进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销。即按照销售企业内部销售收入的金额,借记“营业收入”项目,贷记“营业成本”项目。
将期末内部购进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销。对于期末内部购买形成的存货(包括上期结转形成的本期存货),应按照购买企业期末内部购入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金额,借记“营业成本”项目,贷记“存货”项目。
固定资产原价和无形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
(1)购入当期内部交易的固定资产的抵销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购买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其抵销处理程序如下:将内部交易固定资产相关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以及其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销。即按销售企业由于该固定资产交易所实现的销售收入,借记“营业收入”项目,按照其销售成本,贷记“营业成本”项目,按照该固定资产的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之间的差额(即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金额),贷记“固定资产― 原价”项目。
将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费用和累计折旧予以抵销。对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费用抵销时,应按当期多计提的金额,借记“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项目,贷记“管理费用”等项目。
(2)以后会计期间内部交易固定资产的抵销处理
以后会计期间,该内部交易固定资产仍然以其原价在购买企业的个别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其具体抵销程序如下:
将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抵销,并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即按照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金额,借记“未分配利润― 年初”项目,贷记“固定资产― 原价”项目。
将以前会计期间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多计提的累计折旧抵销,并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即按照以前会计期间抵销该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多计提的累计折旧额,借记“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项目,贷记“未分配利润― 年初”项目。
将本期由于该内部交易固定资产的使用而多计提的折旧费用予以抵销,并调整本期计提的累计折旧额。即按照本期该内部交易的固定资产多计提的折旧额,借记“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项目,贷记“管理费用”等项目。
从集团内部购入的无形资产,其抵销处理方法与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基本相似,可比照进行抵销处理。
特殊情况
母公司在报告期内增加子公司在合并
母公司在报告期内增加子公司的,合并当期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应当区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增加的子公司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的子公司两种情况。
(1)因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的子公司,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应当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
(2)因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的子公司,不应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
母公司在报告期内处置子公司在合并
母公司在报告期内处置子公司,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不应当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
债表格式
主要项目
合并资产负债表格式在个别资产负债表基础上,主要增加了三个项目:一是在“开发支出”项目之下增加了“商誉”项目,用于反映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商誉,即在控股合并下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其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享有份额之间抵销后的借方差额。二是在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增加了“少数股东权益”项目,用于反映非全资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中不属于母公司的份额。三是在“未分配利润”项目之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项目之前,增加了,“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项目,用于反映境外经营的资产负债表折算为母公司记账本位币表示的资产负债表时所发生的折算差额。
详细格式
编制单位: ___年___月___日 单位:元
资 产 期末余额 年初余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 期末余额 年初余额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货币资金 短期借款
结算备付金 向中央银行借款
拆出资金 吸收存款及同业存放
交易性金融资产 拆入资金
应收票据 交易性金融负债
应收账款 应付票据
预付款项 应付账款
应收保费 预收款项
应收分保账款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 应付手续费及佣金
应收利息 应付职工薪酬
其他应收款 应交税费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应付利息
存货 其他应付款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应付分保账款
其他流动资产 保险合同准备金
流动资产合计 代理买卖证券款
非流动资产 代理承销证券款
发放贷款及垫款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其他流动负债
持有至到期投资 流动负债合计
长期应收款 非流动负债
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借款
投资性房地产 应付债券
固定资产 长期应付款
在建工程 专项应付款
工程物资 预计负债
固定资产清理 递延所得税负债
生产性生物资产 其他非流动负债
油气资产 非流动负债合计
无形资产 负债合计
开发支出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
商誉 实收资本(或股本)
长期待摊费用 资本公积
递延所得税资产 减:库存股
其他非流动资产 盈余公积
非流动资产合计 一般风险准备
未分配利润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
少数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合计
资产总计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

阅读全文

与合并价差本期摊销数的调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连云港专利代理 浏览:613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浏览:452
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850
红宝石证书aigs 浏览:734
马鞍山二中一本率 浏览:103
萝莉羊年限定 浏览:393
爱迪生观察什么发明了什么 浏览:864
供电方案有效期 浏览:684
马鞍山市麻将馆 浏览:609
sm2证书 浏览:655
汽车销售投诉比 浏览:951
成果用的手机 浏览:673
商标注册授权委托书 浏览:825
苏州市专利代理人薪资水平 浏览:527
工商局几号发工资 浏览:836
认缴年限多久合适 浏览:57
哇米诺商标注册详情 浏览:243
江发明被抢劫 浏览:770
上海信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0
苏州注册商标公司地址 浏览: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