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体现谨慎原则
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1.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四条规定:“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第六条规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第十五条规定“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人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具体应计提的减值准备有:存货跌价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生物资产跌价或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交易性证券减值准备、坏账准备、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建造合同减值准备、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准备、出租人未担保余值减值准备、未探明矿区权益减值准备等。资产减值准备制度的实施,其实质是用价值计量代替成本计量,并将账面金额大于价值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保证了各项资产的真实性,符合谨慎性原则。
2.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而旧准则对不使用、不需用和闲置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有些上市公司在经营业绩不佳的情况下,任意调整固定资产的类别,将在用的固定资产列为闲置,降低因计提折旧而增加的费用金额来调整利润,使得财务报表不能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而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可以保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成本费用的连续性,更真实的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
3.收入的确认。《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第二条将收入的定义如下:“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因此,收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
(2)收入的取得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者资产增加和负债减少两者兼而有之,最终将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3)因所有者投入资本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不属于收入。
由此可见,《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收入确认标准更加稳健。如商品销售交易中,要求企业正确判断是否将商品所有权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卖方;企业是否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的权利,也没有对已售出商品实施控制;收入的金额是否能够可靠地计量;与企业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是否能够可靠计量。只有企业的销售满足了上述五个条件,才能确认收入。否则,任何一个条件没有满足,即使收到货款或已发出商品,也不能确认收入。这些规定使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更加谨慎,可防止高估收入。
4.或有事项的确认。新《或有事项》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不应当确认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同时对或有事项确认作了明确的规定:如果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企业应将其作为负债:
(1)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该义务的履行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或有负债的会计处理主要运用“预计负债”科目,合理地预计负债。此规定有效防止虚增资产,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5.关联方交易的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第二条规定:“企业财务报表中应当披露所有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相关信息。对外提供合并财务报表的,对于已经包括在合并范围内各企业之间的交易不予披露,但应当披露与合并范围外各关联方的关系及其交易。”具体要求如下:
①企业无论是否发生关联方交易,均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母公司和子公司有关的重要信息;
②企业与关联方发生关联方交易的,应当在附注中披露该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交易要素;
③关联方交易应当分别关联方以及交易类型予以披露;
④企业只有在提供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才能披露关联方交易是公平交易。
该准则的发布与实施限制了企业利用关联方交易来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符合谨慎原则,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客观地了解和分析企业的经营业绩。
B. 无形资产摊销符合谨慎性原则要求吗
不符合,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符合谨慎性原则
C. 无形资产返销属于谨慎性原则吗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专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属收益、不应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无形资产返销是为了在核算资产中估算到资产的减值,应该属于谨慎性原则
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是为了估算应收账款的风险,属于谨慎性原则
D. 下列各项中,体现谨慎性原则要求的是A.无形资产摊销 B.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3 C.固定资产采用历史
A、无形资产摊销 C、固定资产采用历史
该两项均是资产的折旧、摊销方法,且采用的方法均属于“直线法”范畴,属于“正常”的、“一般”的费用摊销,没有体现出“谨慎”性。
应当选择答案B
E. 无形资产摊销符合谨慎性吗
一、无形资产摊销不符合谨慎性原则。无形资产摊销体现了持续经营前提,有了持续经营的假设才能对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折旧费用的分期提取才能正常进行,否则资产的评估、费用在受益期的分配,负债按期偿还,以及所有者权益和经营成果将无法确认。
二、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为其成本扣除预计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还应扣除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残值应当视为零,但下列情况除外:
(1)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购买该无形资产;
(2)可以根据活跃市场得到预计残值信息,并且该市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很可能存在。
1.无形资产摊销时间的规定
无形资产的摊销期自其可供使用时开始至终止确认时止,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系统合理摊销,处置无形资产的当月不再摊销。即当月增加的无形资产,当月开始摊销;当月减少的无形资产,当月不再摊销。
2.摊销所使用的方法
包括直线法、产量法等。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能够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并一致地运用于不同会计期间;无法可靠确定其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3.持有待售的无形资产不进行摊销,按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减去处理费用后的净额孰低进行计量。
F. 无形资产确认如何体现谨慎性原则
一、计提风险资产减值准备
二、对不符合摊销的无形资产每年进行减値测试。 三、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费用只有其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效益时才能被确认为无形资产。当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企业应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
四、受让或投资的无形资产,法律和合同或者企业申请书分别规定有效期限和受益期限的,按法定有效期限与合同或企业申请书中规定的受益年限孰短原则摊销;法律没有规定使用年限的,按照合同或者企业申请书的受益年限摊销;法律和合同或者企业申请书没有规定使用年限的,或者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摊销期限不得少于10年。
G. 新会计准则的谨慎性原则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谨慎性原则在有关会计要素的界定和确认中的体现和运用 (一)资产要素的界定和确认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对资产要素做出定义后,又规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这些规定,防止了将不能形成或不能确认为资产的对象和事项确认为资产,避免了高估资产、低估费用。 (二)收入要素的界定和确认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收入要素做出定义后,规定: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这些规定,防止了将不能实现或不能确认为收入的交易和事项确认为收入,避免高估收入。 二、谨慎性原则在各种非现金资产计提的各种准备中体现和运用 (一)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 应收款项作为企业的资产,在预期未来能够收回多少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在期末对应收款项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比例计提坏账准备,合理估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不高估资产、不低估费用。 (二)存货在期末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根据这些规定,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可有效地避免高估资产。 (三)期末对应收款项和存货之外的其他非现金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及其他有关具体准则的规定,当企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时,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些规定,有效地避免高估资产,保证资产信息的真实可靠,是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充分体现。 三、谨慎性原则在非现金资产的后续计量中体现和运用 非现金资产在后续计量中,除了在期末进行减值测试、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计提各种准备之外,还需要按照谨慎性原则的要求进行确认和计量。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后续计量中。 (一)存货的后续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该规定要求存货在后续计量中,对前期发生跌价、后期得以升值恢复的,其升值恢复的金额不得超过原来确认的跌价金额,不能高估存货价值。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该规定要求企业不能高估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投资收益。 (三)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价,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该规定要求企业对同一项资产在改变其用途时,不能滥用公允价值去高估资产价值和收益,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四)固定资产和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本准则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本准则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可供选择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加速折旧的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规定:生物资产在郁闭或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后发生的管护、饲养费用等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计提折旧。这些规定,要求企业对发生的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不计入相应资产的成本,而是计入当期损益,并合理确认和计量长期资产价值的减损,计入相关成本费用,确保企业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不低估费用。 (五)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对于以前期间已经费用化的支出不再调整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当进行合理摊销。该规定要求企业不能因自行开发成功无形资产而调减费用,并且将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在其使用寿命内摊销,确保企业不高估无形资产价值、不低估生产经营费用。 四、谨慎性原则在确认和计量费用支出中的体现和运用 (一)自行研发无形资产费用支出的确认和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自行研发无形资产时发生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要求企业将研究阶段的支出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的支出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使企业在风险很大的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都计入当期损益,要求企业不低估费用;同时,对形成无形资产可能性较大的开发阶段的支出,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才确认为无形资产,要求企业不高估无形资产价值。这是确认和计量费用支出时谨慎性原则的充分体现和运用。 (二)借款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规定了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其他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又规定了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在资产购建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生非正常中断、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时,应当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还规定了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时,借款费用应当停止资本化,其后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这些规定,要求企业在处理发生的借款费用时,在不低估费用的同时又不高估相关资产价值。这是确认和计量费用支出时谨慎性原则的又一充分体现和运用。 五、谨慎性原则在确认和计量收入中的体现和运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定了企业销售商品要同时满足下列五个条件的才能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第一,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第二,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第三,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第四,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第五,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还对企业确认提供劳务收入作了类似规定。此外,《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对合同收入做了更谨慎保守的确认条件。这些都要求企业在面对复杂情况和不确定因素时,谨慎考量确认收入条件,不高估企业收益,防范风险。 六、谨慎性原则在确认和计量预计负债中的体现和运用 第一,《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规定了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给予补偿的建议的,在满足规定条件的,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同时计入当期损益。第二,《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规定企业以现金与职工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按当期企业应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金额,确认有关成本费用和负债。第三,《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定:债务重组中采用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在修改后的债务条款如涉及或有应付金额,且该应付金额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中有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债务人应当将该或有应付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而债权人涉及或有应收金额的,不应当确认或有应收金额。第四,《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规定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应确认为预计负债;待执行合同变成亏损合同的,该亏损合同产生的义务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应确认为预计负债;企业承担的重组义务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应确认为预计负债。这些规定,要求企业在面对不确定的复杂因素时,谨慎确认和计量预计负债,不低估企业的负债,是谨慎性原则的充分体现和运用。
H. 体现会计核算的谨慎性要求的有
体现会计核算的谨慎性要求的有:
1、资产
谨慎性原则在资产方面应用很多,首先,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而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应选择合同期限、法律期限、经营期限,10年中最短者;其次,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存在较大的无形损耗,所以采取加速折旧法;再其次,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全面检查各项资产,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其中包括:短期投资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坏账损失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最后、在物价上涨时,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选择后进先出法,物价下跌时选择先进先出法。
2、收入
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应按劳务的完成程度确认收入,如果完工程度不能可靠计量,按实际消耗成本确认收入,当发生成本高于可能收回效益,按实际能收回收益确认收入。
3、债务重组
新制度规定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若发生债务重组损失,确认为当期损失。在债权人方面,当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或债转股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应按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资产或股权的入账价值,而不能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
4、投资及清算股利的应用:《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规定,以放弃非现金资产取得的长期股权,股权投资成本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公允价值超过所放弃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扣除未来应交的所得税后的金额,作为资本公积的准备项目。如果所取得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更为清楚,也可以取得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确定。对于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有投资期限的按投资期限摊销,没有投资期限的按不超过10年的期限摊销。在清算股利方面,采用成本法时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一般应保持不变,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应作为当期收益。
I. 关于会计中的谨慎性原则
无形资产摊抄销与谨慎性袭无关
"债务重组中债权人对或有收入的会计处理"你可以看一下书上债务重组中债权人对或有收入的会计处理的相关内容,你想一般收入都是要记入收入,由于
债务重组中债权人的或有收入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出于谨慎原则作出暂不记入考虑,到实际收到时再作为收入记入,所以体现了谨慎性要求
J. 补记摊销体现了什么原则
无形资产的摊销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不是谨慎性原则。因为无形资产属于一项长期资产,企业可以在若干会计年度内受益,因而为获得无形资产而发生的相关支出是资本性支出。同时企业的无形资产总有一定的使用年限,在这一期间里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带来额外的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