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无形资产 > 海关特许权使用费漏报案例

海关特许权使用费漏报案例

发布时间:2022-05-31 15:47:18

Ⅰ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进口货物特许权使用费估价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进口货物特许权使用费的海关估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关税条例》,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特许权使用费,是指进口货物的买方为获得使用专利、商标、专有技术、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和其他权利的许可而支付的费用,包括:
(一)专利权使用费;
(二)商标权使用费;
(三)著作权使用费;
(四)专有技术使用费;
(五)分销或转售权费;
(六)其他类似费用。第三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特许权使用费应当计入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一)与进口货物有关;
(二)费用的支付作为卖方出口销售该货物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的条件。第四条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至第八条规定的特许权使用费,应当视为与进口货物有关。第五条特许权使用费是用于支付专利权或专有技术使用权,且进口货物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含有专利或专有技术的货物;
(二)使用专利方法或专有技术生产的货物;
(三)为实施专利或专有技术而专门设计或制造的机器、设备。
专利、专有技术以磁带、磁盘、光盘或其他类似介质形式进口的,或通过网络、卫星等方式下载或传输的,应当认定与前款进口货物有关。第六条特许权使用费是用于支付商标权,且进口货物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附有商标的进口货物;
(二)进口后附上商标直接可以转售的进口货物;
(三)进口时已含有商标权,经过轻度加工后附上商标即可转售的货物。第七条特许权使用费是用于支付著作权,且进口货物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含有软件、文字、乐曲、图片、图像或其他类似内容的进口货物,包括磁带、磁盘、光盘或其他类似介质的形式;
(二)含有其他享有著作权内容的进口货物。第八条特许权使用费是用于支付进口货物的卖方所拥有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的分销权、转售权或其他类似权利,且进口货物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进口后可以直接销售的货物;
(二)经过轻度加工即可转售的货物。第九条特许权使用费的支付构成进口货物的卖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销售该货物的前提条件,即买方未支付上述费用则该货物不可能以合同议定的条件成交的,为符合本办法第三条第(二)项规定的条件。第十条计入完税价格的特许权使用费应当按照该进口货物适用的税率征税。第十一条收货人在向海关申报进口货物的同时,应当如实向海关申报以各种方式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的情况,并同时提供客观可量化的数据资料。
收货人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应当计入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海关应当依据客观可量化的数据资料对特许权使用费进行审定,并确定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收货人无法提供相关的数据资料,或收货人提供的数据资料无法进行客观量化的,海关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审定进出口货物完税价格办法》的规定估定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收货人提供证据证明特许权使用费不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经海关审查确认后,不计入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收货人申报的完税价格中已经包含该项特许权使用费的,应当予以扣除;收货人申报的特许权使用费未单独列明,且海关依据收货人提供的数据资料无法确定的,不予扣除。第十二条收货人支付的全部特许权使用费只有部分权利的费用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或收货人支付的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特许权使用费只涉及部分进口货物的,海关应当根据客观可量化的标准、公认的会计原则进行合理计算,并将有关部分的特许权使用费计入该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第十三条进口货物涉及的下列费用属于单独列明的,经海关审查确认后,不计入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一)为在境内复制进口货物而支付的费用;
(二)技术培训及境外考察费用。
收货人申报的完税价格中已经包含上述费用的,应当予以扣除;上述费用未单独列明的,且海关依据收货人提供的数据资料无法确定的,不予扣除。第十四条 进口货物的收货人违反规定,未如实申报或伪报、瞒报特许权使用费的,海关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Ⅱ 哪些特许权使用费应纳入完税价格缴纳关税

一、特许权使用费应纳入完税价格的理论基础和国际标准
1947年缔结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是一个政府间的多边贸易协定,以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为宗旨,可以称为是现代国际贸易的基础。GATT第七条首次引入了关税估价的基础应为进口产品的“价值(value)”为标准的概念[1] ,这一独立于“价格”和“成本”的概念并未在GATT中得到具体的解释。
针对GATT第七条提出的海关估价标准,20世纪70年代末生效的 WTO《海关估价协定》(CVA, Customs Valuation Agreement)对海关估价的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规定。这也是大多数国家海关估价标准的来源与出处。协定第一条指出,海关计税价格应为产品的“交易价值(transaction value)”即为产品销售价格(selling price)增加或减去协议第八条规定的若干项调整因素(adjustments),其中应当加入“交易价值”的调整因素中即包括第8.1(c)特许权使用费和许可费。特许权使用费只有应同时满足以下主要标准时,才应纳入“交易价值”:特许权使用费与进口货物有关;特许权使用费由进口方直接或间接的向出口方支付;特许权使用费作为出口方向进口方销售货物的条件;所增加的费用应当依照客观存在的和可量化的数据(objective and quantifiable data)为依据[2]。
我国的海关对于特许权相关的估价办法主要制定在2003年海关总署颁布的第102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进口货物特许权使用费估价办法》中,我国海关估价标准的制定实际上参照了GATT第七条和WTO《海关估价协定》的相关标准。
二、我国海关对于特许权使用费的估价标准
与WTO确立的原则一致,我国海关将与进口货物有关的特许使用权费看作为进口货物价值的一部分。特许权使用费的概念在海关总署第213号和102号令第51条中有明确的定义,其是指“进口货物的买方为取得知识产权权利人及权利人有效授权人关于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著作权、分销权或者销售权的使用许可或者转让而支付的费用”。[3]
根据特许权使用费的定义,其实质上是货物进口方向出口方支付的针对货物所含无形价值的对价,应当作为货物价值的一部分计入进口完税价格。但是,由于大多数企业仅关注货物的有形价值,许多企业在申报进口货物价格时,仅申报了货物本身的价格而未包括货物所包含的无形价值。而特许权使用费则由进出口双方通过另行签署协议的方式单独支付。我国海关在审单和后续稽查的过程中,如发现存在此类特许权使用费的,将会要求企业将该特许权使用费分摊进完税价格中进行补缴进口关税。
1. 案例
但是,并不是所有进出口双方约定的特许权使用费均会被海关纳入完税价格征收关税。例如,一家外国制造企业A在中国设立了一家子公司B,作为A公司产品在中国的制造工厂。A公司产品由诸多零部件组成,其中核心零部件为a部件。A持有产品核心技术并在海外制造产品的核心零部件a,出口到B。B将核心零部件a与其他零部件组装成完成品(a大小与价值约占完成品的1/3左右)后销售给中国客户。为了B工厂能够更好地组装产品,A与B签署了一份技术许可协议,将与产品组装相关的技术授予B使用,由B每年按照产品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向A支付许可费。在该技术许可协议中,双方还约定B不定期的向A购买产品零部件a。
从上述事实可知,B从A进口核心零部件a且B与A签署了特许权协议,该特许权使用费是针对整个产品的组装技术。那么该特许权使用费是否应被纳入零部件a的进口完税价格呢?我们通过分析中国及WTO关于特许权使用费海关估价标准即可得知答案。
2. 我国特许权使用费海关估价标准
根据2014年2月生效的《中国人民共和国海关审定进出口货物完税价格办法》,特许权许可费只有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时才需要被纳入完税价格:(1)该特许权使用费与所进口货物有关联;(2)构成该货物在中国境内销售的条件。
(1)关联性判断标准
对于关联性判断,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进口产品是否附属于特许权或特许权是否附属于进口产品。海关主要秉持如下三个审查原则:
第一,进口货物是否已含有或附有(或进口后即将附加)相关知识产权或其载体[3]。如果进口货物含有特许权使用合同约定的专利、专有技术(或用上述方法生产的)、图片图像等著作权作品、 软件、光盘等或附有(进口后即将附上)商标的,则视为进口货物与特许权使用费有关联。这是判断特许权使用费与进口货物之间关联最为直观的标准。如甲公司向位于中国的乙公司出口某产品,同时双方又另行签署了甲方授权乙在中国使用该产品所含专利技术的特许权使用协议,此种情况下,特许权使用费应纳入该产品进口的完税价格。
第二,进口货物是否可直接销售或轻度加工后即可销售[3]。如针对商标权支付的许可费,进口后附上商标即可直接销售或经过轻度加工后附上商标即可销售。此处的“轻度”加工是指稀释、混合、分类、简单装配、再包装或者其他类似加工;
第三,进口货物是否是为实施特许技术而专门设计制造的[3]。即,以实施出口方授予的特许技术为目的,根据技术实施需要而专门订做的附属产品。如为了实施切削技术,进口毛坯金属制品,或为了实施某项化学合成技术而进口化学品原材料等。
在上述案例中,A企业向B企业出口零部件a, 虽然双方之间存在特许权协议,但是A企业与B企业签署的特许协议是针对产品组装技术(将零部件a与其他零部件组装成另外一种产品)而非零部件a的制造技术,零部件a的生产技术并未许可给B使用。由此可知,零部件a不含有特许权协议所约定的知识产权;其次,B公司进口零部件a后需要将其与其他零部件组装成其它产品,零部件a虽然在完成品的功能上发挥核心作用,但其只是众多零部件的一个,所占完成品比例约为三之一,可见B公司并非仅对零部件a轻加工后直接出售;此外,零部件a显然也不是为了B公司实施组装技术而制造的。零部件a的进口与组装技术特许均以生产完成品为最终目的。因此,我们可得出结论,A与B企业之间的特许权使用费与进口零部件a不存在关联性。
(2)销售限制判断标准
销售限制标准,又称为销售条件标准,即判断特许权授予与货物进口的两个行为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实质上为另一种关联性的判断标准。
第一,进口方支付特许权使用费是否为购买进口货物的前提条件[3]。即,如果进口货物则必须先签署特许权许可协议,货物买卖协议与特许权协议必须同时进行;
第二,进口方支付特许权使用费是否影响合同条件的达成[3]。尤其是在进口货物价格方面,是否因特许权协议的签署降低了货物的进口价格。如果进口方进口一项产品,未签署特许使用协议就无法合法地在中国销售,表明该项进口产品含有相关特许权或与特许权存在关联。
对于销售限制标准,世界海关组织(中国1983年加入世界海关组织,适用世界海关组织颁布的一系列规定)估价技术委员会(WCO, World Customs Organization Valuation Committee)在2011年4月颁布了《评论25.1》(Commentary 25.1), 该评论虽然是针对《海关估价协定》第8.1(c)中特许权使用费非直接支付给出口方情况时判断方法的解释,但仍对销售限制判断标准有借鉴意义。评论第9条解释说明了判断特许权使用费是否构成销售条件(condition of sale)所应考虑的四个因素:货物销售合同中是否提及特许权使用费;特许权合同中是否提及货物销售;货物销售合同中是否有合同可因一方未支付特许权使用费而解除的条款;特许权合同中是否有如一方未支付特许权使用费,另一方无权制造或销售含有该特许权的货物[4]。
销售限制标准相较于关联性标准在判断上较为复杂,WCO的《评论25.1》提及的四点考虑因素仅为存在销售限制时可能存在的外部表现,但是是否存在销售限制还是要判断特许权使用费的支付与进口产品的购买是否存在相互依存或互为前提的关系,如果两者必须同时发生且缺少任一项交易,另一项都不能进行则可判断为存在销售限制[5]。
在上述案例中,在A与B的特许协议中约定了进口零部件a的相关事宜,符合《评论25.1》的四个因素之一,似乎产品销售和特许权授予行为两者之间是存在一定相关性,但是如果仔细考量可得知其实两者互不构成限制关系。因为A与B企业是关联企业关系,即使双方不签署许可协议,AB之间还是会存在零部件a的买卖关系(因为A公司设立B公司的目的就在于在中国生产完成品)。但是,在实际审查时,海关可能会将A和B之间的交易作为无关联关系企业间的交易来看待。从独立交易原则的角度,AB公司间的特许权协议与零部件进口行为则可能被认定存在关联性。但是,由于关联系原则与销售限制原则有一项不满足,即可不纳入完税价格计征关税,因此本文所述案例中涉及的特许权使用费不应当纳入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中。
三、企业在类似贸易活动中应注意的事项
对于上述B企业的情况,由于同时存在货物进口和技术许可的情况,如处理不善,很可能遭到海关稽查。届时,企业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向海关解释并提交相关证明资料。即使如此,也有可能因证据不全或提交不及时而导致海关作出企业补缴关税税款的决定。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对于同时签署有特许权协议的进出口企业,可考虑采取如下行动以避免可能产生的问题:
1. 不同法律关系的协议分开签署
首先,与进口货物贸易合同与无关联的特许权协议分开签署。很多企业为了方便,将进出口企业之间相关的商业活动均约定在同一个合同中,如本文案例中,A和B公司之间的零部件买卖和组装技术许可其实并没有实际联系,但均约定在一份协议中。这样的合同签署方式可能引起货物进口和特许权授予存在关联关系的误解。除了两种法律关系的协议应当分开签署外,两份合同中也不要相互提及另外一份合同的内容,如《评论25.1》所述,特许权合同中提及货物销售或进口贸易合同中提及特许权授予均可能被认为构成销售限制。
其次,不同内容的特许权协议亦应当分开签署。如货物进出口双方既存在针对进出口货物的特许权授予也存在其他的不相关的特许权授予,两种不同的特许权不应约定在同一份合同中。这样的约定方式容易让海关人为多项特许权使用费均与进口货物有关联,导致将与本不应计入完税价格的特许权使用费也一并计入了完税价格,导致企业缴纳的税款增加。
2. 特许事项应在合同中尽量详尽的表述
很多企业在签署特许权协议时将重点放在双方义务、付款等主要条款上,仅将特许事项条款简单的一句带过或写得非常模糊。这样不利于海关判断特许权与进口货物的关系,如果企业不能证明特许权与进口货物无关,恐将承担无法提交充足证据的不利后果。因此,特许权协议中,对于特许事项务必要清楚的约定。如在本文案例中,A公司与B公司的技术许可协议中,应明确写明所许可技术为完成品组装技术,而非进口零部件制造技术。虽然还需要其他相关证据进行辅证,但将有利于企业在海关审查中取得积极有利的地位。

Ⅲ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进口货物特许权使用费估价办法的第十三条

进口货物涉及的下列费用属于单独列明的,经海关审查确认后,不计入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为在境内复制进口货物而支付的费用;
技术培训及境外考察费用。
收货人申报的完税价格中已经包含上述费用的,应当予以扣除;上述费用未单独列明的,且海关依据收货人提供的数据资料无法确定的,不予扣除。

Ⅳ 特许权使用费的特别说明

某项特来许费是否构成被自估货物的一项销售条件,我们也可根据特许费是否与被估货物相互独立来判断。若不是相互独立的,则该费用就构成了一项销售条件,须计入完税价格。
特许权使用费的种类:中
商标权 专利权 经销权 版权 诀窍
商标权 :重点
商标(trademarks)是制造商或经销商对其生产、制造、加工或经销的商品或服务所使用的区别于其他商品或服务的标志,它是其商品或服务质量的一种承诺。
商标经政府有关部门核准注册,称为注册商标,注册人取得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其他人想使用该已注册的商标须与商标所有人(注册人)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并支付一定的费用。
海关估价所涉及的商标是指已在进口国注册、受法律保护的商标,并且是进口商为了在进口国内转售进口货物而购买的商标。

Ⅳ 谁能帮我解答这些海关问题

回答这么多问题 才给15分 未免有点小气吧

Ⅵ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进口货物特许权使用费估价办法的介绍

为规范进口货物特许权使用费的海关估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关税条例》,特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进口货物特许权使用费估价办法。本办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令第102号,并已于2003年5月29日经署务会讨论通过,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1993年1月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进口货物软件费征免税暂行办法》(署税〔1993〕15号文)同时废止。

Ⅶ 报关运费一定要报实际运费吗

进口CIF,报关单上是不打运费和保费的,FOB进口打运费和保费,运费按运单上写的运费,保费都是万分之0.3.
【拓展资料】
海运运费少报或漏报,影响海关税款的征收,不仅涉及补税还有可能导致行政处罚。许多客户在应对商品归类、特许权使用费的稽查时,被查出运费的申报存在问题,可见运费的准确性经常被忽视。在通关时,运费发生浮动后及时反映在报关单中尤为重要:有时企业因费用审核与通关管理为不同岗位的工作,运费变化后没有通知到各岗位,导致实际运费变化而报关单填报的运费还是老标准计算得来的;或者代理报关公司层层委托关系,供应链中环节由多个单位完成,费用确认的时效过长等。由此可见,运费的确认过程,对外需要与代理报关公司签约清楚、配合有序,对内需要确保信息沟通的全面、准确。
一.进口报关单中运费的申报
报关单中运费的申报与成交方式息息相关,常见的成交方式、对应进口报关单运费栏目的申报如下:
CIF成交价格中总价一般包括货值+运费+保费,报关单中运费、保费栏目不用填报;
FOB成交价格中总价一般包括货值+工厂到装船起运的内陆运输、装卸等码头费用,报关单中需要填报运费和保费栏目;
EXW成交价格中总价一般只包括货值,报关单的运费、保费栏目需要填报。
1.相关法规
根据海关总署公告2016年第20号(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填制规范》的公告)
2.成交方式
本栏目应根据进出口货物实际成交价格条款,按海关规定的《成交方式代码表》选择填报相应的成交方式代码。无实际进出境的报关单,进口填报CIF,出口填报FOB。
3.运费
本栏目填报进口货物运抵我国境内输入地点起卸前的运输费用,出口货物运至我国境内输出地点装载后的运输费用。
运费可按运费单价、总价或运费率三种方式之一填报,注明运费标记(运费标记“1”表示运费率,“2”表示每吨货物的运费单价,“3”表示运费总价),并按海关规定的《货币代码表》选择填报相应的币种代码。
二.进口报关单运费的申报在
国际运输环节,一般由收发货人委托代理进口报关公司完成。如何通过单证明确应申报的运费,不同种类单证对运费的审核是否有帮助?Zoe详细说明运费的申报在:
1.确认成交方式
不同成交方式中总价所包含的不同费用,对运费的申报十分重要。从发票中可以获得成交方式为FOB,进口报关单成交方式栏目需要填报FOB,同时需要在报关单的运费和保费栏目填报进境货物的运费和保费。
2.运费数据在
国内运费发票。以海运进口为例,EXW或FOB成交的情况下,海运费一般为到付,收货人自主选择的船东或代理公司,以境内有办事机构或代理的公司为主,以保证沟通便利。在此情况下,海运费为收货人直接付款到船东或代理公司。物流协议。收货人与船东或代理签订的年度服务协议,价格条款中,对费用名称、费用标准、币制、结费周期等都有详细说明。运费说明。特殊情况下,船东或代理公司无法及时提供运费发票,可以与其协商提供运费金额的说明。

Ⅷ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进口货物特许权使用费估价办法的第十一条

收货人在向海关申报进口货物的同时,应当如实向海关申报以各种方式支付的特许权版使用费的情况,并同时提权供客观可量化的数据资料。
收货人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应当计入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海关应当依据客观可量化的数据资料对特许权使用费进行审定,并确定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收货人无法提供相关的数据资料,或收货人提供的数据资料无法进行客观量化的,海关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审定进出口货物完税价格办法》的规定估定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收货人提供证据证明特许权使用费不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经海关审查确认后,不计入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收货人申报的完税价格中已经包含该项特许权使用费的,应当予以扣除;收货人申报的特许权使用费未单独列明,且海关依据收货人提供的数据资料无法确定的,不予扣除。

Ⅸ 代扣代缴特许权使用费减免政策是哪一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进口货物特许权使用费估价办法》(海关总署令第102号)第三条;《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服务贸易等项目对外支付提交税务证明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8〕6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进口货物特许权使用费估价办法》(海关总署令第102号)第三条规定,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特许权使用费应当计入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一是与进口货物有关;二是费用的支付作为卖方出口销售该货物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境内的条件。从上述案例来看,A企业进口的是大型机器设备的组件和配件,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关系,符合第一个条件。同时,A企业是在支付了特许权使用费后,境外的设备供应商才发货的,符合第二个条件。因此,海关要求A企业将特许权使用费并入完税价格并征收增值税并没有错。
同时,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服务贸易等项目对外支付提交税务证明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8〕64号),境内机构和个人向境外单笔支付等值3万美元以上(不含等值3万美元)下列服务贸易、收益、经常转移和资本项目外汇资金,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税务证明》:境外机构或个人从境内获得的服务贸易收入;境外个人在境内的工作报酬、境外机构或个人从境内获得的股息、红利、利润、直接债务利息、担保费等收益和经常转移项目收入;境外机构或个人从境内获得的融资租赁租金、不动产的转让收入、股权转让收益。而且该文件所指的服务贸易,包括运输、旅游、通信、建筑安装及劳务承包、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体育文化和娱乐服务、其他商业服务、政府服务等交易行为。
也就是说,在非贸易项下支付特许权使用费时,支付方需再次扣缴该特许权使用费的增值税。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支付方还需要扣缴该特许权使用费的预提所得税。而且3万美元以上的付汇必须要向银行及外管局提供相关费用的完税证明方可支付。如果进口的货物和特许权使用费是用于生产经营或销售货物,则缴纳的增值税可以作为进项税额从销项税中抵扣,从增值税上看并不会造成公司的税负损失,只是现金流的提前流出。实际的损失是进口环节已经缴纳关税后,在付汇时又再度支付了的预提所得税。进口和付汇的税款征缴分别由海关和税务机关管理,两个机构都有征税权,此种情况下双重征税就很难避免。
在未实行“营改增”之前,上述特许权使用费在实践中就一直存在同时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和付汇环节营业税的问题。有人认为这种情况是属于两个税收体系,很难解决。在“营改增”后,支付方企业(一般纳税人)应取得通用税款缴款书依法抵扣相关增值税。已经海关代征境内纳税人的增值税,再支付特许权使用费时,不需要代扣代缴。
那么,作为企业,如何在“营改增”之后尽可能避免双重纳税呢?就上述企业情形,该企业可以考虑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 财税字〔1999〕273号),适用增值税税收减免的优惠规定申请享受特许权使用费减免政策。如果不能减免,特许权使用费代扣代缴的增值税与海关代征的增值税,企业如果可以抵扣,则只是影响其资金时间成本,但通常不能减免对方企业所得税的义务。企业所得税暂不考虑对方抵免的情形,在单次交易中,表现为税收成本的组成部分。当然,上述交易能否将特许权使用费并入货物的进口价格统筹考虑,从而减少重复征税也值得思考。

Ⅹ 特许权使用费怎么界定

日前,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对辖区内一制药企业审价补税33万元,所针对的是该公司2006年度进口货物的特许权使用费。2004年以来,该关已累计对特许权使用费审价补税746万元。据了解,对特许权使用费征税的相关规定缺乏认识,是导致企业税款漏缴的主要原因。为此,海关特别提醒广大进出口企业,在申报完税价格时应充分考虑特许权使用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审定进出口完税价格办法》这样定义:特许权使用费,指进口货物的买方为取得知识产权权利人及权利人有效授权人关于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著作权、分销权或者销售权的许可或者转让而支付的费用。 根据该定义,我们不难发现特许权使用费具有的三个特征:一是因智力及才艺等产生的成果而带来的财产权利;二是由他人付出费用后加以利用,而非由权利所有人本人使用;三是权利所有人根据他人对权利实际利用的程度收取使用费。 根据该办法,符合一定条件的特许权使用费应当计入完税价格,在货物进口时向海关申报。 海关规定,当进口货物的特许权使用费与该货物无关,以及其支付不构成该货物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的条件时,不纳入海关征税范围。换句话说,除此以外都要计入完税价格。 下列四种情况被认为特许权使用费与该货物有关:第一、用于支付专利权或者专有技术使用权,且进口货物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是含有专利或者专有技术的;二是用专利方法或者专有技术生产的;三是为实施专利或者专有技术而专门设计或者制造的。第二、用于支付商标权,且进口货物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是附有商标的;二是进口后附上商标直接可以销售的;三是进口时已含有商标权,经过轻度加工后附上商标即可以销售的。第三、用于支付著作权,且进口货物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是含有软件、文字、乐曲、图片、图像或者其他类似内容的进口货物,包括磁带、磁盘、光盘或者其他类似介质的形式;二是含有其他享有著作权内容的进口货物。第四、用于支付分销权、销售权或者其他类似权利,且进口货物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是进口后可以直接销售的;二是经过轻度加工即可以销售的。 本例中,该公司进口货物涉及的特许权使用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造、使用、销售药品的配方和技术所对外支付的费用(即专有技术费用),二是成品药的商标权费用。经查,该公司成品药在进口时的申报价格中已含有专有技术使用费,原料药的生产加工主要是在国内完成,这两项专有技术使用费都无需计入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而对于以原材料状态进口的原药的商标权使用费,因其国内的生产已超出轻度加工的范围,亦无需计税。但对于以成品状态进口的药品的商标权使用费,则应计入完税价格予以补税。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持续加大,以及企业品牌意识的不断增强,特许权使用费在产品中的比重逐渐提高。为了保障国家税收应收尽收,维护良好的进出口经营秩序,海关将加大对特许权使用费不主动完税行为的查处力度。为此,海关提醒广大进出口企业,要主动学习相关规定,加深对特许权使用费的理解,提高主动完税意识,自觉规范价格申报行为,保证企业在诚信守法经营的道路上持续健康发展。

阅读全文

与海关特许权使用费漏报案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
执转破成果 浏览:20
羊年限定金克丝现在多少钱 浏览:568
附近店面转让或出租 浏览:412
广东海亿食品有限公司商标 浏览:287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汇报 浏览:314
横滨商标印刷有限公司 浏览:28
珠吉转让 浏览:191
商业住房贷款年限55岁 浏览:148
2013工商局个人总结 浏览:712
驰名商标申请的条件 浏览:778
工商局和公安局哪个好 浏览:135
pml证书 浏览:748
申请商标的要多久 浏览:814
连云港专利代理 浏览:613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浏览:452
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850
红宝石证书aigs 浏览:734
马鞍山二中一本率 浏览: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