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关于商誉和商誉减值
你好,商誉可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自创商誉指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能够较其他企业获得超额收益而所具有的无形资源,外购商誉指企业并购中收购方因存在对被收购企业的良好预期,认定其能在未来获取超额收益而确认的无形资源。由于自创商誉的复杂与形成成本的不可验证性,会计上的商誉一般是指外购商誉。按照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商誉这一被收购企业被认定能在未来获取超额收益而确认的无形资源,以收购方支付总价与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差值的形式具体化,并最终在收购方资产负债表中作为一项资产科目体现。收购方为收购支付溢价,代表了被收购企业净资产背后蕴含的发展前景,也代表了收购方对于自己能从中获取预期收益的信心。
然而,当被收购企业后续经营业绩无法达到收购发生时作出的业绩承诺时,收购资产的高估值、收购支付的高溢价的合理性就需要进行重新评估,上市公司需开展减值测试。测试结果该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则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成为部分上市公司业绩不确定性的一大来源。由于减值测试通常在年末进行,年末的年报业绩预告期也成为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的频发期。2018年度部分上市公司公告商誉减值损失高达数亿元,导致当年本该盈利的业绩由盈转亏,突然的业绩“变脸”令公司股价大幅下跌,使投资者蒙受损失。
⑵ 为什么商誉只能进行减值测试,而不能摊销呢
今年的新准则里面,商誉不属于无形资产了,所以它不可以摊销,但是商誉仍属于资产的范畴。
⑶ 商誉可否分摊其分摊额和减值准备可否税前列支
问题描述: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第十三条: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请问,商誉的后续计量,是否可以分摊,其分摊额和减值准备能否在税前列支?
问题答复: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商誉不再进行摊销,而是每年进行一次减值测试。税法上只认可坏账准备(0.5%),其他准备一律不予认可,当然包括商誉减值准备。所以,如果商誉计提了减值准备也不能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
⑷ 商誉减值的处理有哪些缺点
商誉减值的处理缺点:高度的会计不确定性,在测算时需要基于许多假设。
一,商誉:商誉世界里的人生百态
20世纪著名的经济学家欧文·费雪曾经说过:凡是可以产生收入的都是资产。也就是说,体力是资产,智慧是资产,美貌是资产,口才是资产,关系也是资产。所以,当丈母娘质疑你没房没车时,你可能会理直气壮地说,虽然我很穷,但是我长得帅,又聪明,还上进啊。你的这个回答,就是在把帅、聪明、上进等看不见的东西当做资产来对外兜售。
二,但其实,你这么说一点问题都没有。因为在资本市场上,也有这么一种说法。两家资产一样多的企业,为什么其中一家盈利能更强一些呢,我们可以列举出很多原因,比如这家企业的管理团队更强,品牌影响力更大,客户资源更加丰富等等。但是这些东西,就像人的帅气,聪明,上进一样,都是看不见的,既不是固定资产,也不是无形资产,怎么来表示这些资产的价值呢?会计上发明了一个词叫做「商誉」。
三,商誉的产生:无收购,不商誉
日常生活中,你会逢人就说,我的帅气值1个亿,聪明值9个亿,所以我的身价是10个亿吗?我相信,你肯定不会。
只有在你找工作,谈恋爱的时候,你才会把这些「商誉」拿出来。如果有公司高薪聘请了你,说明他门承认了你的这些价值。如果一个好姑娘看上了你并且嫁给了你,也说明你的这些价值得到了肯定。
对于一个企业也一样,只有被收购的时候,才会对商誉进行「估值」。而收购方,会在财务报表的「商誉」这个科目上记录一定的数额。
所以,商誉是指,公司收购资产时支付对价与标的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价。举个简单的例子,B公司收购A企业,A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为5亿,但是B公司花了10亿买了A,那么就需要确认10-5=5亿的商誉。
很多人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容易把无形资产和商誉进行混淆。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无形资产往往对应着具体的、可以被第三方认证的一些东西,比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等。而商誉往往是很难被对三方认证的一些东西。也正因如此,商誉不用像无形资产一样去摊销,但每年都要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发生减值,就会影响公司当年的利润。一旦对商誉做减值处理,就不可以再转回了。
⑸ 商誉减值是一次性计提还是分摊
商誉减值肯定是一次性计入,不可能进行分摊。
商誉减值是指对企业在合并中形成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后,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是上市公司高管掏空上市公司的一种手段。商誉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是指企业获取正常盈利水平以上收益(即超额收益)的一种能力,是企业未来实现的超额收益的现值。
⑹ 商誉是摊销好还是计提减值好抛开政策的规定,只从理论思考。
不看法规的情况下当然是摊销好,可以把商誉均匀计入各期,对各期损益影响均衡。计提减值准备时对当期损益影响数额较大,造成各期损益波动很大。
⑺ 商誉如何影响利润
商誉影响利润,是因为“商誉减值”。
商誉只产生于企业合并过程,体现财务报表上,它是合并方支付的对价超过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商誉减值不属于非经常性损益,因此商誉减值既影响实际利润,也影响扣非利润。
根据证监会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因并购重组产生的商誉,其减值与企业的其他长期资产(例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减值性质相同,属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产生,应作为企业的经常性损益。
(7)商誉为什么减值不摊销扩展阅读:
商誉减值会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
利润表上减少当期利润,资产负债表上减少非流动资产、总资产、净资产。企业在对包含商誉的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时,应当先对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并与相关账面价值相比较,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
然后再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比较这些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如果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就其差额确认减值损失。
⑻ 商誉是计提减值准备好还是摊销好
根据资产减值准则要求商誉是要计提减值准备的。商誉不是无形资产,因此没有摊销一说。专
商誉属是无法辨认的,因此它的价值和整体有关。企业关门,商誉也就不存在,没有市价。
根据相关准则规定在计提减值时要将其还原成完全商誉:比如持股80%的商誉是800,那么测减值时候要将20%的商誉合并计算。800/80%=1000,最后根据资产减值幅度减抵减商誉的价值。
⑼ 商誉在无形资产中分离,如何摊销
除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其它商誉属无形资产,第十七条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
企业摊销无形资产,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所得税法第六十七条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作为投资或者受让的无形资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规定或者约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摊销。外购商誉的支出,在企业整体转让或者清算时,准予扣除。
依据商誉的取得方式,商誉可分为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外购商誉是指由于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进行核算而形成的商誉;其他商誉即是自创商誉或称之为非外购商誉。
商誉的构成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系统,共同反映和影响商誉。由此可见,商誉主要是由一些不可以量化的因素组成的。即使是外购的商誉,其购买价格也不能真正反映其所包含的诸多不可量化的因素。所以商誉不可以摊销。
(9)商誉为什么减值不摊销扩展阅读:
一、核算
1、摊销范围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进行摊销,通常将其残值视为零。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但要计提减值准备。
2、摊销时间企业应当按月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当自可供使用(即其达到预定用途)当月起开始摊销,处置当月不再摊销。
3、去向企业自用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计入管理费用;
出租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某项无形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资产成本。
二、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对无形资产摊销是这样规定的:无形资产应当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计入损益。
如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该无形资产按合同规定受益年限(法律未规定)或法律规定使用年限(合同未规定)或合同规定与法律规定(两者均规定)受益年限中较短者作为其摊销年限进行摊销,
再或者,合同、法律均未规定,则摊销年限不应少于10年。
正如企业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要充分考虑该项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并根据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于无形资产的摊销也不能如此简单的全额直线摊销,而应有些变化。
⑽ (3)为什么商誉不再按照有效寿命摊销,而是采用减值测试方法
摘要 亲,您好,请您稍等片刻,这边正在为您查询最精准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