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办法的办法内容
第一条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将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条 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障。
第五条 民办学校教职工在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定、岗位聘用、业务培训、表彰奖励、科研项目和课题申报、社会活动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的权利。
民办学校应当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建立教职工工资专户制度,按时足额发放教职工工资,并按照规定参加各种保险和办理住房公积金。
民办学校的教师可以参加事业单位保险。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六条 民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在升学、转学、考试、就业、参加先进评选、乘坐交通工具、生源地助学贷款、保险、社会活动等方面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受教育者同等的权利。
第七条 设立民办学校应当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教育发展的需求和学校的布局规划相适应。设置标准参照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设置标准执行。
设立民办学校按照以下权限审批:
(一)本科和本科以上教育以及师范、医药类专科教育的高等学校按有关规定报批;
(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大专)由省人民政府审批,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三)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由市(州)人民政府按照省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设置标准审批,报省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四)普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及其他中等教育机构由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报省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五)普通初级中学、初等职业学校、小学、幼儿园及其它教育机构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报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六)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初级的由县(市、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中级的由市(州)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高级的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并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七)体育、医药卫生等类别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的民办学校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审核同意后报相应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第八条 民办学校的名称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并反映学校类别、层次和所在行政区域。登记使用的外文名称应当与核准登记的中文名称涵义一致。
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称学院或大学,实施中、初等教育的称学校,实施学前教育的称幼儿园;实施职业教育的,应冠以职业、职业技术等字样;实施非学历教育的,应冠以补习、专修、进修、培训等字样。
第九条 审批机关应当依法公示有关民办学校设立的审批事项、依据、条件、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申请材料的目录等。对受理的设立申请,应当在法定的期限内依法作出审批决定。对涉及多个办学层次的设立申请,可以由高层级的审批机关统一受理,并作出审批决定。
审批机关作出审批决定后,应当将审批决定以书面形式送达申请人。同意筹设的,发给筹设批准书;不同意筹设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批准正式设立的,发给办学许可证,办学许可证实行一校一证;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批准筹设的民办学校,在筹设期间不得招生。
民办学校取得办学许可证后应当依法进行登记,民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并予以公告。
第十条 民办学校的终止和清算,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民办学校应当实行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理事长、理事(或董事长、董事)名单报审批机关备案。民办学校的法定代表人由理事长、董事长或者校长担任。民办学校应当实行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安全等各项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 民办学校应当聘任专职校长。校长任职条件参照同级同类公办学校标准,年龄一般不超过70周岁。校长的聘任或者解聘由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决定并报审批机关核准。
第十三条 实施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除国家规定需要报批的外,可以按照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自行设置专业、开设课程,自主选用教材并报审批机关备案。
第十四条 民办学校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同等的招生权,可以自主确定招生的范围、标准和方式;民办高等学校招收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学生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五条 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完成全部课程、考试或者考核成绩合格的受教育者发给学历证书。具有学位授予资格的民办高校,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受教育者发给学位证书。
实施非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对完成学业的受教育者发给结业证书或者培训合格证书。
对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学生,经依法批准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鉴定合格的,发给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第十六条 民办学校应当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提供符合标准的教育、教学场地和教学设施设备,维护学校正常秩序。
民办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十七条 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应当按照申办报告或学校章程履行出资义务,可以以资金、实物、能够依法实行作价出资的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或经评估机构认定的其他无形资产出资。以无形资产出资的,应当经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出资比例应当符合国家相应规定。
第十八条 举办者对民办学校的投入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验资机构进行验资并出具验资报告。其中以货币资金以外的方式出资的,举办者还应当委托具有评估资质的机构进行评估。
第十九条 民办学校应当依法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将举办者投入民办学校的资产、国有资产、受赠的财产、收取的费用以及办学资产积累等分别登记建账。
举办者投入民办学校的资金、受赠的资金、收取的费用以及办学资金积累等应存入学校在银行开设的基本账户。
第二十条 民办学校应当聘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财务管理人员。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的,除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3年以上经历。
第二十一条 民办学校存续期间,举办者投入民办学校的所有资产及其收益由民办学校依法管理和使用,举办者不得抽逃资金或挪用办学经费,不得非法转移资产。接受审批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
举办者投入民办学校的资产应当与举办者的其他资产相分离,并于学校登记设立之日起1年内办理财产转移、土地使用权过户手续。
第二十二条 民办学校制定或者调整对接受学历教育的受教育者收取的学费、住宿费标准,应当提出书面申请,按学校类别和隶属关系报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报价格主管部门批准、公示。
民办学校可以自行确定对接受非学历教育的受教育者收取的学费、住宿费标准,并报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公示。
第二十三条 民办学校在招生时,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公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相关内容,公示后不得擅自变更。
实施学前教育的民办学校,以月或者学期为单位收取费用;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以学期或者学年为单位收取费用;实施非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以学期或者学年为单位收取费用,不足一学期的,以培训周期为单位收取费用。民办学校不得跨学年预收费用。
民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因退学、转学或者其他原因离开学校的,学校应当根据有关规定或双方的协议退还相应费用。
第二十四条 建立和健全民办学校的风险防范制度。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应当依法对民办学校实行督导,促进其提高办学质量。
建立民办学校办学信息公告制度,定期将民办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估结果及其他基本办学信息向社会公告,具体办法由省教育行政部门和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分别制定。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对民办学校的招生、考试等工作予以支持。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奖励和表彰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第二十七条 国有企事业单位可以将闲置的房产和设备设施等资源以国有资产投入形式与民办学校合作办学或依法优先出租、转让给民办学校使用。
第二十八条 捐资举办的民办学校和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依法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以及其他优惠政策。
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民办学校应当依法进行税务登记,并在终止时依法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手续。
第二十九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民办学校捐赠财产的,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三十条 县级人民政府与民办学校签订协议委托其承担部分义务教育任务的,应当按照当地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标准拨付相应的教育经费。受委托的民办学校需要向协议就读的学生收取费用的,应当扣除拨付的生均教育经费。
第三十一条 民办学校在水、电、气等公用事业性收费方面,执行与同类公办学校同等的价格政策。
第三十二条 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国家信贷优惠政策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允许民办学校以校办企业等设施为自身发展抵押贷款,其贷款必须用于办学。
第三十三条 民办学校的法人财产权受法律保护。出资者可以根据有关规定从办学结余中依法取得合理回报,将合理回报用于学校发展的,应当作为再投入。具体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民办学校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三款、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
民办学校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第三十五条 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经营性的民办培训机构的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1998年12月18日四川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 《四川省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同时废止。
❷ 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法规的政策文件
民办学校应重视无形资产的评估和利用
学校无形资产的使用,主要体现在利用有形资产培养出有价值的教育产品或提供教育服务方面。民办学校要牢固占领教育市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光靠硬件条件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树立自己的形象,要有品牌意识,加强对无形资产的投资。目前民办学校的无形资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拥有自己的特色品牌。一个优秀学校的品牌一般要经过几代教职员工含辛茹苦的努力才能树立起来,因此名校的品牌毫无疑问是固有的无形资产。学校的知名度和信誉,知识与管理等方面的积累,逐渐为广大家长、学子所认可与接受,在良好社会信誉的影响下,学校无形资产会大大提升。
二、拥有众多优秀生源。吸引优秀的学生到学校就读,这不仅要靠良好的教学质量,同时还要看学校软硬件、校风、校园文化、管理机制等。一所学校如果能吸引一批从小基础比较扎实、综合能力强的生源来此就读,学校的办学实绩很可能更加显著。好的生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师的带领下能够很快进步。而其他学生在他们的带动下,也能各自挖掘出自身的发展潜力。
三、拥有众多优秀教师。这点主要从教师中优秀教师的数量和师资队伍结构是否合理来考察。一所成功的民办学校,名师荟萃不说,还拥有省市乃至全国的优秀学者、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有兢兢业业几十年如一日、具有精湛教育艺术和丰富教育经验的老教员,更有年富力强、积极进取、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中青年教师,也就是说,结构上搭配合理,有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也容易赢得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四、能否拥有杰出的校长。校长有什么样的作风,就会带出什么样的教师。教育思想是办学的灵魂,校长的教育思想对于办好一所学校起着决定性的至关重要作用。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便产生什么样的教育。
当然,民办学校无形资产的评估不仅在这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细化、量化,但这些是最主要的,也是一所民办学校成败的关键。所以,在民办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对无形资产重要性的认识,注重开发、培育、总结、创造、维护和保护自身的无形资产,建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配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加强对无形资产管理知识的普及,利用无形资产的扩大、扩展和扩张作用,使学校壮大,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❸ 关于无形资产入股的形式
《公司法》第二十七条 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 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 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
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 法律、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显然,能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具备的一个明显的特性,即“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而且,对于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
而如题所述的“前期联系的信息”是无法评估作价的,因为无法估计上述的“信息”未来可能产生的收益,也就无法推断出其现有价值。而且,法律上认可的资产是有明确的界定的,强调对资产的产权,是需要以证书或文件(如专利权、商标权)或是其他证据(如专有技术)证明企业对其拥有的所有权。
故如题的“信息”不符合法律上“非货币财产”的界定,不可以作为出资财产。
如题的另一项欲作为出资财产的“以后的经营劳动”更是不可以用作出资。原因有二:
第一,劳务非资产,无法证明其所有权,无相关证明文件,法律依据同上;
第二,“以后的”经营劳动,即意味着在设立公司时点尚未发生,不考虑劳务本身无法出资的影响,也就谈不上作为设立时点的出资财产,至少在设立公司的时点无法投入的。
工商部门是无法通过这样的出资形式的。
其实,根据新的公司法,已经不要求按照股权比例分配利润,若只是因为利润的考虑希望加大投资比例,是可以通过直接在章程内规定利润分配的比例以及利润分配的方式来实现的。
也就是说,只要股东们认可,法律是没有强制规定分配标准的。甚至,职工等无股权的人员均可以参加利润的分配即是体现了这样的精神。
❹ 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算无形资产吗
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不算无形资产是不可以转让的,也无法估值的,而且也是教育部门颁发的许可证,一旦违规了,阔不办了,就要被收回注销的,新的法人,需要重新注册,所以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不算无形资产。
❺ 民办学校(民间非盈利企业)购买财务软件怎么入账是计入固定资产还是无形资产
民办学校(民间非盈利企业)购买财务软件一般应记入无形资产
❻ 独立学院的发展历程
2003年,以教育部发布《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简称8号文件)为标志,中国独立学院开始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向自主办学机构过渡。表现在:
1.对独立学院的性质有了明确的认定
教育部“8号文件”第一次提出了“独立学院”的概念,并在其第一条就开宗明义指出:“本文所称独立学院,是专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一些普通本科高校按公办机制和模式建立的二级学院、'分校’或其它类似的二级办学机构不属于此范畴。”尽管所谓“新机制、新模式”仍然语焉不详,按公办机制举办的类似机构,因此其所指仍然十分清楚。
具体讲,“独立学院”有三大特征:
一是实行新的机制办学。独立学院从本质上是公有民资的普通本科高校,其投入主要由合作方承担或者以公有民资机制共同筹措,收费标准也按照国家关于民办高校招生收费的相关政策制定。
二是实行新的办学模式。在办学和管理上首次提出“五个独立”,即独立学院校本部相对独立、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独立颁发证书、有独立的校园、实行独立的财务核算,从而赋予了独立学院确切的内涵。三是实行新的管理体制。独立学院的管理制度和办法由申请者和合作者共同商定,双方的责、权、利关系通过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来规范、体现。另外,独立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校董会的组成及人选由双方商定,院长由申请者推荐、校董会选举。
2.带有明显的过渡期“双轨制”特征
为强化对独立学院的宏观管理,教育部于2003年下半年开始对原有360多所所谓“二级学院”进行清理整顿、重新登记。经过逐个审查,取消了其中100多所“二级学院”的办学资格,并对其中249所进行了重新登记。通过整顿,独立学院 “优”、“新”、“独”的特征获得了各界的广泛认同。但是,由于其举办体制的公有性和运行机制的民营性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因而这一时期独立学院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双轨制”特征。
一方面,这一时期独立学院大规模、高速度发展,规模与数量急剧增加;
另一方面,达到“二本”分数线且家庭具有支付能力的考生则越来越少。这导致独立学院之间展开激烈的生源竞争。对此,教育部于2005年发布通知,对独立学院招生工作提出了“五个不得”规定,即规定独立学院不得擅自超计划招生,不得委托任何中介机构组织生源或进行录取工作,不得向学生收取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以外的任何费用,不得违规降低标准录取考生,不得以专科录取、按“专本连读”培养等。为进一步规范独立学院的办学行为,教育部还对已经注册登记的独立学院的基本办学条件、招生情况和教学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予以通报,纠正了违规问题。
2005年,教育部对湖北省7所违规招生的独立学院进行了通报批评,减少了这7所独立学院当年的招生计划,并责成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对所辖区域内存在办学条件不达标、申办方和投资方未尽职责等问题的独立学院进行整改;2006年,教育部对6所完全靠租赁土地和教学行政用房办学的独立学院停止了2006年度招生资格,对38所自有土地、教学行政用房不达标的独立学院限制了2006年度的招生人数,对189所资产未过户的独立学院提出通报批评,对77所因统计报表填报错误或因计入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而导致了办学条件达不到有关规定要求的普通高校、独立学院也给予了通报批评。通过一系列强化管理与政策引导,独立学院自主办学、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逐步得到增强。
3.开始向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方向转型
中国的独立学院一般是在申办高校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母体高校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方面的雷同现象十分严重。据统计,仅湖北省17所省属高校举办的20所独立学院中,专业与母体高校的雷同率超过96%;有13所独立学院的专业与母体高校完全相同。这在独立学院创办初期,尤其是由母体高校颁发学历文凭时期对考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但随着自授学位,有很大一部分转设为普通民办高校后,招生中母体高校“光环效应”的逐渐减退或者取消,原有的学科专业不仅不再是吸引考生的优势,反而成为与母体高校争生源、争就业市场的根源。迫于生存压力,不少独立学院开始转设或者转变办学方向,面向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色。 2008年,教育部下发《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简称26号令),提出将于2013年完成独立学院的改革,并指出了独立学院继续作为独立学院存在、转民办高校、撤销或合并的3条“出路”。
1.独立学院获得了新的发展基点
2008年教育部“26号令”的发布,廓清了1998~2008年的一系列困扰人们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办学者的疑难问题,使得独立学院的发展前景也更加清晰。
其一,关于独立学院的性质,教育部“26号令”第二条明确指出:“本办法所称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与教育部“8号文件”相比,“26号令”突出了“举办者”和“经费来源”这两项最基本的办学要件,从而明确了独立学院各办学主体所应担负的责任与义务。
其二,关于独立学院的权益,教育部“26号令”明确提出独立学院依法享有《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所提出的所有鼓励性、扶持性政策,包括专项资金支持、闲置土地出租出让支持、金融信贷支持、税收优惠支持、公益事业用地支持、教职工权益保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
其三,关于申办高校的权益,教育部“26号令”突出强调:普通高等学校对独立学院投入的学校名称、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可以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从独立学院的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独立学院使用普通高等学校的管理资源和师资、课程等教育教学资源,其相关费用也要按照双方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列入独立学院的办学成本。
其四,关于参与举办者的权益,教育部“26号令”明确规定:参与举办独立学院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与普通高等学校一样都是独立学院的举办者之一;独立学院出资人依法可以从独立学院的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这些规定较好地回答了有关独立学院举办者能否取得、如何取得“合理回报”的核心问题,有利于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民办高等教育事业。
2.向民办普通高校“转设”是出路之一
教育部“26号令”对已经设立的三百多所独立学院提出了一个5年的考察验收期。在此期间,独立学院将面临五种选择:或者以独立学院的形式继续办学,或者“回归”申办普通高校,或者转设为民办普通高校,或者并入其他民办院校,或者被终止办学资格。
其中,对于那些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独立学院,教育部将推动其逐步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普通高校。这既是国家宏观政策的价值导向,也是多数独立学院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选择。事实上,由于独立学院具有本科起点的明显优势,因而它更应该成为中国民办普通本科高校的“孵化器”。在此之前,中国只批准设置了27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而2008年10月,教育部就一次性批准4所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2009年6月又有一所独立学院实现了成功转设,其力度之大实属罕见。
3.要以普通高校设置标准指导“转设”工作
当前,教育部规定的5年过渡期已经过去了1/5时间。必须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与独立学院的发展要求,做好迎接考察验收的准备工作。因此,必须对相关政策和规定进行认真解读,力争在规定期限内成功实现由独立学院向民办普通高校的“转设”。
早在2006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十一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教发〔2006〕17号)就已经明确提出:“独立学院视需要和条件按普通高等学校设置程序可以逐步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为此,教育部配发了《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教发〔2006〕18号),对普通高校的各项设置标准都提出了明确要求;2008年教育部发布的“26号令”更进一步提出了独立学院的设置标准和管理办法,这既是国家实施考察验收的依据,也是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的方向。根据“转设”工作的特殊要求,要特别关注其中的三项规定:
一是关于普通高校设置标准的要求,包括办学规模、学科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水平、基础设施、办学经费及领导班子配备等;
二是关于学校名称的确定,必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层次、类型、学科门类、教学科研水平、规模、领导体制、所在地等来确定;
三是关于“转设”的申请程序,这应当由学校主管部门委托其教育行政部门邀请规划、人才、劳动人事、财政、基本建设等有关部门和专家共同进行考察、论证,并提出论证报告,报请国家教育部审批。在此期间,独立学院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尤其要加强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同时按照学校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积极调整专业设置,完善教学计划、教学规范及教学管理制度,力争使各项办学条件都达到民办普通高校所应有的基本要求。
❼ 民办教育能享受到哪些税收优惠
各地政策不同,以湖南为例:民办学校可享受五种国家规定税收优惠政策。
民办学校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基本建设的优惠政策,依法享受以下五种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
1、对从事学历教育的学校提供教育劳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2、对学校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3、对学校取得的财政拨款,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用于事业发展的专项补助收入,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4、对托儿所、幼儿园提供养育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5、其他税收优惠政策。
(7)民办高校对无形资产的投入扩展阅读:
投资方向的选择
随着社会越来越注重环保型经济的发展,环保产业和产品也会享受到税收政策的优惠。企业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实现投资方向的调整,达到实现税收筹划的目的。比如深圳市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就规定了以下税收优惠政策:
(1)企业所得税的优惠
①对新认定的生产性高新技术企业实行两年免征企业所得税,8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的优惠。对现有的高新技术企业,除享受原有“二免六减半”的企业所得税优惠外,增加两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
②经认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5年免征企业所得税;之后3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③高新技术企业引进高新技术经过消化、吸收的新项目投产后,不论该企业以前年度是否享受过所得税减免优惠,经市政府有关部门认定、税务部门批准,该项目所获利润3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④对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企业自行研制的技术成果转让及其技术成果转让过程中所发生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所得,年净收入在50万元以下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的部分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❽ 民办学校怎样争取贷款
景德镇市人民银行副行长 近些年来,江西景德镇市民办教育蓬勃发展,对于完善教育体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认可。在教育加快发展的同时,贷款的需求也逐渐升温。近年来全市先后有5家商业银行对一些院校发放了贷款,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这里面没有一家民办院校。换而言之,在景德镇市,银行信贷支持民办教育的业务领域仍然是一块空白。 同是办教育,何来不同境遇?在景德镇,以公民个人投资办学的学校占80%以上,在办学中,他们希望得到信贷支持实现更大发展。但过高的信贷门槛又让他们望贷兴叹,一是资信等级达不到银行要求;二是缺乏有效的抵押物。而且办理抵押物评估登记,还存在收费环节多、标准偏高等问题。 银行方面承认,民办学校目前确实存在贷款难问题,其情形类似于当年发展中的中小企业。为什么银行没有给民办学校贷款?一是这些学校规模较小,投资超过千万元的只有两三家,而且办学层次大都为中专层次以下。二是民办院校内部管理不够规范,有的实行家族式管理,银行难以获得真实信息,因而也就难以对其作出客观的评级授信。三是无论担保贷款还是抵押贷款,民办院校受自身条件所限,很难满足《贷款通则》规定的必备条件。 除此之外,民办院校办学质量的一些问题也制约了银行贷款的投入。有的办学缺乏特色,设置专业跟风随大流,不具有市场竞争力。还有的学校师资队伍不稳定,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当外界环境变化时,许多学校的生源问题就成了影响持续稳健发展的因素。相比公办教育,银行认为民办教育贷款风险较大,不愿投入亦在情理之中。 既然如此,解决民办教育贷款难的问题,尚需从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改善整体投资环境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两方面入手。 首先要坚持规范与服务并重,政府应积极为民办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要求,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检查评估,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解决银行与民办教育信息不对称问题。 同时,政府应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如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政策、城市规划优先发展政策、税收减免优惠政策、民办校贷款由财政设立的民办教育发展基金贴息和提供担保的政策、办理贷款抵押物评估登记时中介收费优惠和减免的政策以及民办高校毕业生报考公务员与公办高校毕业生文凭同等待遇等。 其次,要坚持特色办学与市场导向并重,民办院校要不断提高综合实力,为化解银行“贷款难”创造条件。专业设置要有特色,保证师资质量,努力打造品牌。招生要以就业为导向,只要毕业生就业出口畅通,“生源”就成了活水之源。要依法经营,诚信办学,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规,自觉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按照有关规定,如实披露相关财务信息,提升自身信用等级度。同时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建立多元化投入的教育投资新体制,创造条件使自有资金达到银行规定比例。同时注意确保校园安全,进而巩固还贷能力。 再次,要坚持窗口指导与督促落实并重。人民银行要切实履行好中央银行职责,总行应出台更多支持民办教育的金融政策措施,以便基层银行加强窗口指导。应督促各商业银行对民办院校执行公开、公正、公平的信贷政策,落实民办教育国民待遇,要把民办教育当作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极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来支持。要指导有贷款意愿的民办院校及时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办理“贷款卡”,以便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的准入资格。 第四是坚持眼前效益与长远效益并重。商业银行要着眼长远,把支持民办教育作为潜在亮点,为将来积蓄一批黄金客户,实现信贷可持续发展。 各银行信贷部门要规范操作,热情服务。在上门辅导民办院校办理申贷手续时应“一次说清”,分阶段办结。在办理贷款项目担保抵押手续时,应针对民办高校不同的现状,分别采取固定资产抵押、担保中心信用担保、民办院校学生学杂费收费权和学校无形资产作质押等灵活形式。放贷银行要加强贷后管理工作,要指派专人做好民办院校贷后资金运用跟踪管理,确保民办院校按照申请用途和计划使用资金。对以收费为主要还款来源的要建立收费专户,以便监控收费账户的变化情况。 同时要拓展银行服务领域,注重贷款的综合效益。放贷银行要以信贷投入为切入点,介入民办院校发展全过程,力争在代收学费、结算、代发工资等多个方面取得突破,实现银校两赢。
❾ 民办大学如何轻资产
轻资产运营的基础:核心能力明确了自身的核心专长所在,方知该专注什么、该放弃内什么、依托什么去运容营、运用什么去扩张。
光明乳业正是因为具备了突出的营销能力和品牌优势,而且这一点得到了市场甚至竞争对手的认同,凭此它才能成功实现低成本扩张和轻资产运营。
没有核心能力或不知道核心能力所在的企业,是不宜实施轻资产运营的。
轻资产运营的依托:知识依托“知本”(智力资本)、知识要素、知识资产,企业才能驾轻就熟、以小博大、游刃有余。
其实不论企业的核心能力为何——研发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营销能力、公关能力、文化能力、整合能力……它归根到底都是知识的能力。
正是由于知识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边际成本很低甚至为零的特点,才使得轻资产运营可以更有效地实现以小博大、杠杆他人的资产。
轻资产运营的利器:品牌品牌不仅是形态上的无形资产,而且是簿记中的零资产——它不出现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最多出现在被并购公司的商誉(goodwill)里。
但品牌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最具价值的轻资产。
大多成功的低成本扩张,都是品牌引领的轻资产扩张。
❿ 无形资产入股需要什么步骤
1、各股东同意增资的股东会决议
2、修改或补充增资章程
3、投入增版资资金(或聘请评估权公司进行实物/无形资产评估)
4、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
5、办理工商、税务等系列变更登记
(二)出资注意事项 :
A货币资金出资注意事项
1、开立银行临时帐户投入资本金时须在银行单据“用途/款项来源/摘要/备注”一栏中注明“投资款”
2、各股东按各自认缴的出资比例分别投入资金,分别提供银行出具的进帐单原件
3、出资人必须为章程中所规定的投资人
B以实物、无形资产(如商标、专利、非专利技术、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出资注意事项
1、用于投资的实物为投资人所有,且未做担保或抵押
2、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出资的,股东或者发起人应当对其拥有所有权
3、以土地使用权出资的,股东或者发起人应当拥有土地使用权
4、注册资本中以无形资产作价出资的,其所占注册资本的比例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最多可占到注册资金的70%)
5、以实物或无形资产出资的须经评估,并提供评估报告
6、公司章程应当就上述出资的转移事宜作出规定,并于投资后公司成立后六个月内依照有关规定办理转移过户手续,报公司登记机关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