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香港4大案例包括雨夜屠夫,屯门色魔、地下判官和什麽
Hello Kitty藏尸案
1999年3月,香港发生一起杀人案,23岁的被害人樊敏仪,遭多人禁锢於尖沙咀的一处住宅。行凶者强迫樊敏仪饮尿、食屎还殴打、燃烧被害者的身体。樊敏仪死后尸体遭行凶者肢解、烹尸,头颅还被塞进一个日本Hello Kitty洋娃娃之内,此案因此又被称为「Hello Kitty藏尸案」
『贰』 香港廉政公署的重大案件
廉署成立36年来,调查案件超过7万件,其中大量经典案例不仅走上荧屏,成为廉署进行公众反腐倡廉教育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这些案件多是廉署针对香港不同发展阶段社会突出问题的经典之作。
1.葛柏贪污案
葛柏案为廉政公署成立的导火线。1973年,总警司葛柏被发现拥有的财富多达四百三十多万港元,怀疑是从贪污得来。律政司要求葛柏在一星期内解释其财富来源,否则就会拘捕他。然而在这段期间,葛柏竟轻易逃离香港到英国,使积聚已久的民怨爆发,连大学生也参与、发起“反贪污、捉葛柏”的大游行,要求政府缉捕葛柏归案。
2.油麻地果栏贪污案
3.中华巴士贪污案
4.佳宁集团诈骗案
5.海外信托银行事件
6.26座问题公屋丑闻
7.香港电话公司贪污案
8.香港联合交易所新股上市贪污案
9.律政高官受贿案
10.1998年世界杯外围赛打假球案
11.程介南以权谋私案
12.谢霆锋顶包案
13.李继雄诈骗案
14.梁锦濠舞弊案
15.梁广昌诈骗案
16.圆洲角短桩案
17.廉署克星林炳昌、艾勤贤
18.2003年冼锦华高级警司案
于2002年,一名前毒品调查科高级警司冼锦华接受妓女提供免费性服务,涉及贪污成份,遭廉署高调拘控,引发警廉冲突,前警务处长曾荫培公开指责廉署做法不当。警方对廉署发布该案案情的手法公开表示不满,结果惊动特首董建华介入调停,立法会更传召两部门首长出席会议解释。最后冼被裁定公职人员行为失当罪成,判监两年,锒铛入狱。于2000年9月,前立法会议员程介南以权谋私,涉及贪污罪恶,结果被廉政公署拘控,判监18个月,锒铛入狱。
19.谢瑞麟案
2005年,廉署以涉嫌向旅行社及其职员提供非法回扣,将在内地开店超过百家的香港珠宝大王谢瑞麟及其任公司重要职务的儿子谢达峰等11人拘捕,通过打击曾被认为是“灰色地带”和“润滑剂”的商业潜规则,廉署使香港商界认识到,没有“回扣”的商业环境一样可以赚到大钱,而且全社会都可因之节省成本。一些有损消费者利益的商业“潜规则”,比如“回扣”等,曾被认为是经商必不可少的“润滑剂”。
『叁』 急求近年来体现香港对大陆不了解、缺乏沟通的事例!!例如内地幼童香港便溺事件。或者大陆对香港优待政策
一泡童尿引起了轩然大波,说明内地人对香港不了解,不懂得入乡随俗,把在家里的一套随意举动搬到了公共场所,为香港人难以接受。香港能有今天,得益于港人的文明进步,内地人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应该予以尊重,把这看作是我们应该学的东西。也不能怪不谙港情的内地市民,我们的政府首先要负起不传播香港好的一面的责任,虽然回归了,那里的真情实况还是传不到内地,连香港的网站都打不开,又怎么能知道他们的价值观不允许小孩在公共场合撒尿。政府不要陷人于港阱。
先进的价值观没必要迁就落后的行为,这与中央给了香港多少实惠无关。
+++++++++++++++++++++++++++++++++++++++++++++++++++++++++++++
(4.30)
“不明白为啥香港的就是先进的价值观了?”
公德良序,讲理守法,尊重他人,公共场所言行文明、不吵闹、不撒尿,就是先进价值观,社会进步到一定程度的表现。随地撒尿不是大不了的事,是个认识不到的问题,价值判断盲区的问题,一件小事真实反映了生活方式、思想方法差异,进步文明与落后不文明的差异。
内地人惯常的做法,得理绝不让人,无理被批评时也要狡三分,这对夫妻就是这么做的。那个当地人当时的做法有无瑕疵?有,他可以不那么激动。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做错了在先,当别人指出、抗议时,不从根上来,反倒去计较别人的态度,猜测别人的用心,不能耍无赖。
要说给他们优待优惠,这是确定无疑的,但他们也有对内地的回报,100多年来,无论什么情况,香港这个桥头堡增添了正能量,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优待-回报,取得了平衡,彼此平等,谁也不欠谁的。并且他们为此付出了额外代价,内地的权贵祸乱香港地早已被港人侧目,权贵在港行为很烂,小资(能去旅游起码衣食无忧)也跑来添乱,港人的心堵不堵?
30多年前我在西湖和港 客有过 激 烈 冲 突,当时恨这帮人,对他们叫我们“华 表 叔”耿耿于怀。现在接触多了全面了,已懂得陆 港真正差别是文化发展程度的差别,遇事应该从价值观上去观察思考。
=============================================================
小童当街便溺,台湾:“大陆人,不意外”
2014-04-25 11:11Agnes Chen
台 湾,言 论 自 由,香 港
(荷 兰 在 线 专 稿)事情是这样的:一个中国小男孩在香港旺角街头撒了一泡尿,过程被路人拍下,引发男童父母不满,强行夺走相机记忆卡,争执间引起民众围观,阻止男童一家离开。争执部分的视频流传网络后,引此陆港媒体注意,两地网友大战。大陆网友先是呼吁抵制至香港旅游,后来又号召要在五一黄金周到香港去散播“黄金”,香港网友则发起摄影比赛,以“拉一坨、拍一坨”回敬。
问题的本质:拉屎与拍照
这坨屎 (或这泡尿,很多中国网民仍相信小孩只撒了尿没拉屎)拉出了陆港两地自回归以来的冲突与矛盾,除了一方叫嚷着“体谅”,一方大叫“恶心”,也有很多貌似讲理的内地文章浮出水面,认为这个事件其实是香港反内地的情绪表现,是香港人中下阶级把对未来的绝望感、对现实的不满一股脑地投射在内地游客的身上。换言之,这一家人是无辜卷入这风暴的替罪羔羊。
这些文章也会强调,我们要回到“问题的本质”。那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件事的本质吧,其实重点只有两个:一是那泡尿,二是过程被拍摄下来了。根据香港法律,在公共场所便溺是违法的行为,唯十岁以下的儿童可享有免责权,但父母明知违法却纵容孩子公开便溺,最高可罚款500港弊与监禁三个月。一个路过的公民看到违法行为,录影搜证并无不妥,但随后将之散播在网络上,又没有对男童一家人长相、甚至男童私密部位做任何后制处理,确实有侵犯隐私、散播不雅图片的问题。
并非单一事件
这也不是那么简单吧,大陆网民说,你有没有看到男孩的眼泪?他们是不是欺人太甚?是不是得理不饶人?“你家没有孩子吗?”然而问题是,好像只有中国的孩子老是忍不住,总是要在公共场合大小便?问题是,这不是第一次中国内地孩子在香港随地便溺,这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而众人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大陆孩子的屎尿也到了台湾,在理当是庄严肃穆的中正纪念堂,在人来人往的高雄小港机场大厅,厕所其实就在不远之处,他们却觉得反正铺了报纸、开档裤一拉,那里方便就那里方便。如果他们不尊重自己的隐私,要怎么希望他人尊重他们的隐私呢?
中国孩子在内地、香港与台湾公开便溺,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拍下照片流传,只是先前未曾爆发正面冲突。在这个意义下,或许这对父母的确无辜,因为先前那么多人都这么做了,怎么只有他们被围剿呢?
支那人、中国人与同胞
当台湾媒体报导各事件后,台湾网友的立即反应是:“支那人/中国人/大陆人嘛,不意外”。虽然台湾还不像香港网友形容的“遍地黄金”,开放大陆民众来台观光旅游之后,也有多起小孩当众大小便的案例传出;而部分“陆客”在旅游景点与台北故宫内的行为举止,更令许多台湾人不以为然,诸如规定不可拍照的珍贵收藏品,陆客不仅大摇大摆地拿出相机打闪光灯拍照,更屡劝不听,毫无歉意。这些素质低落的陆客,或许只占整体中的极少数,却足以破坏台湾人对中国大陆的整体印象;因此两岸关系趋缓、开放大陆旅客来台旅游后,两岸人民并没有因此更紧密相连,对绝大多数的台湾人来说,反而是走向了“因理解而分手”。
光是从台湾网友近年来对“中国”代称语言的转换,就可以看到这种态度的改变,十年前的“大陆”,变成五年前的“中国”,现在甚至有人会用歧视性的“支那人”来描述中国人,就是因为认识到两方的差异,加上对大陆单方面热呼呼“同胞”来“同胞”去的呼唤感到反感,而转身去拥抱殖民时代的另种身份认同。姑且不论这样的认同选择是否“正确”,它确实点明部分台湾人对大陆的强烈反感。
这的确是文明的问题
台湾三十年前经济起飞、刚开始有能力出国旅游时,也曾经是恶名昭彰的旅客,但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现在台湾跃身为“有文化”的一群,显示这种情况是可以改善的。但如果中国网民为了民粹的同仇敌慨,盲目赞同公开便溺的行为,甚至真的到香港去散播“黄金”,那就是颠倒了是非。公开便溺不仅违反了法律,也极端的不卫生,就算事后父母将粪便拾起丢入垃圾桶里,也一样是臭不可闻、有传播细菌的危险。而这地上的一块屎,或许将成为坏了一锅粥那块屎,让原本就已经相当脆弱的“同胞情谊”变味走酸。
让我们用台湾网友的一句话来总结吧:“臭都臭死了,谁跟你同胞啊!”
『肆』 关于法律判决跨国界的承认与执行的案例分析
根据《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关于相互认可和执行民商事判决的安排》
第一条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民商事案件(在内地包括劳动争议案件,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包括劳动民事案件)判决的相互认可和执行,适用本安排。本安排亦适用于刑事案件中有关民事损害赔偿的判决、裁定。
第四条内地有权受理认可和执行判决申请的法院为被申请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中级人民法院均有管辖权的,申请人应当选择向其中一个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第十一条被请求方法院经审查核实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裁定不予认可:(一)根据被请求方的法律,判决所确认的事项属被请求方法院专属管辖;(二)在被请求方法院已存在相同诉讼,该诉讼先于待认可判决的诉讼提起,且被请求方法院具有管辖权;(三)被请求方法院已认可或者执行被请求方法院以外的法院或仲裁机构就相同诉讼作出的判决或仲裁裁决;(四)根据判决作出地的法律规定,败诉的当事人未得到合法传唤,或者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依法得到代理;(五)根据判决作出地的法律规定,申请认可和执行的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或者因再审被裁定中止执行;(六)在内地认可和执行判决将违反内地法律的基本原则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在澳门特别行政区认可和执行判决将违反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律的基本原则或者公共秩序。
第十二条法院就认可和执行判决的请求作出裁定后,应当及时送达。当事人对认可与否的裁定不服的,在内地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请复议,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可以根据其法律规定提起上诉;对执行中作出的裁定不服的,可以根据被请求方法律的规定,向上级法院寻求救济。
总上,申请人有权向厦门中院申请承认执行判决。就认可判决裁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法院提请复议;执行判决裁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法院寻求救济。
『伍』 香港注册公司作为原告主体资格及授权书公证怎么办
根据目前中国法律规定,境外公司作为原告,在内地法院诉讼的,需要委托中国律师内进行诉讼,要办理境外公司容主体资格及授权中国律师的授权委托书公证认证手续,对于香港公司目前视作境外公司,要办理香港中国委托公证人公证及转递手续。
香港公司法律诉讼公证的法律依据
《证据规定》第11条第2款“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的证据是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形成的,应当履行相关的证明的手续”,是对当事人提交的在香港、澳门、台湾形成的证据应当履行相关证明手续的规定。
香港注册公司是原告公证所需文件:
香港公司注册证书,商业登记证,周年申报表,董事会决议,授权委托书。
办理时需要香港的中国委托人进行查册,然后送司法部驻港办公室-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加章转递。
『陆』 刑事诉讼案例分析
1.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不能要求被取保候审人同时提供保证人和缴纳保证金,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
2.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时,认为证据不足的,应驳回起诉,不能移送公安机关。
3.附带民事部分既然在检察机关已经调解,对于被害人对该部分提起的诉讼法院不应受理;同时,法院在受理刑事附带民事的诉讼请求时不能收取诉讼费。
4.法院认为符合简易程序审理的,应征得检查机关的同意,或者检查机关向人民法院提出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建议,并不是人民法院建议检察机关适用简易审理,因为审判是人民法院的业务范围。
5.人民法院延长适用建议程序审理案件的过程中认为案情复杂的,应立即停止适用建议程序适用第一审程序进行。另外,人民法院延长审理公诉案件应在一个月内宣判,至迟不能超过一个半月,有刑诉法126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可报省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再延长一个月,就本案而言,应当在一个月内宣判。
6.对于人民法院对刑事附带民事的审理,应当与刑事部分同时进行,如有特殊情况,也应当在刑事部分审理结束后由同一审判组织继续审理,不能另行组成合议庭。
『柒』 香港同居男女争产案例
婚前同居的种种不顺,万不可婚前同居
修心明灯
现在社会未婚同居现象非常普遍,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大家都这样没什么稀奇的,都什么年代了,完全不顾之后产生的恶果。不管时代如何变,因果报应不会变。
1.未婚同居是一种非正式的婚姻,也将很容易去做非正式的工作,合同工临时工协辅职人员,或帮人打工福利待遇几乎没有。
2.未婚同居是提前享受婚姻生活,果实熟了才大才好吃,果实还在生长期,急急忙忙的摘下来吃,果实就非常小,非常苦涩。未婚同居的人,生活工作的环境多数在狭小的空间,生活艰辛。
3.未婚同居婚姻不是合法的属于你,当然房子也不是属于你,容易租小房住。为什么房子小,因为果实还没成熟,果实小。现在有的人合法的结婚了,但却还住在租来或贷款买来的房子。你可以观察他们之前是不是未婚同居过。(这一条大家可能有争议,请不要和大福报的人对比)
4.未婚同居是拔苗助长,苗极易枯萎,很容易分手。
5.未婚同居是不想等待,急急忙忙的去体验已婚生活。生活中就会出现,去往都是急急忙忙的人群,拥挤不堪,如挤公交地铁。出现长时间等待的情况,排队吃饭,排队购物等。
6.未婚同居是不经家人亲戚同意并知晓,会远离家人家族,甚至去往外地很少亲友的地方。
7.未婚同居极易发生堕胎,因为未婚同居本身就是损阴德的事,损了阴德,以恶引恶,容易发生堕胎。
8.未婚同居是幼稚的行为,生活工作中很多方面很多事情,你的思想行为会被大众认为是不成熟的表现,被轻视。
9.未婚同居是提前享受两人生活,同居失败分手后,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孤独期,生活在孤独的环境中,为之前的行为买单。
10.未婚同居生活在狭小污浊的环境,身边多是邪淫的人,邪淫的动物(老鼠蟑螂蚊虫等)诸事不顺,容易得病。
婚姻之树,果实自然成熟,不用去采摘,自然就落地了。人的姻缘,时间到了不求自来。现在的人都急急忙忙,不可等待的去吃这个还未成熟的果子。甚至果实才刚刚生长了一点,就去摘下来吃,这果子能好吃吗!未婚同居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事,违反自然规律,必定被自然规律惩罚。
公司股权纠纷案例
时间:2010-6-29 9:08:36
核心提示:原告:谢某 被告:张某、上海金刚铸造有限公司 1997年6月10日,被告张某与上海立新实业有限公司(下称立新公司)共同合作设立上海金刚铸造有限公司(下称金刚公司),注册资本为300万美元,由立新公司提供39.5亩土地,张某拥有100%的股权。金刚公司成立后,张某将其20%的股份转让给原告,原告... 原告:谢某
被告:张某、上海金刚铸造有限公司
1997年6月10日,被告张某与上海立新实业有限公司(下称立新公司)共同合作设立上海金刚铸造有限公司(下称金刚公司),注册资本为300万美元,由立新公司提供39.5亩土地,张某拥有100%的股权。金刚公司成立后,张某将其20%的股份转让给原告,原告共计向金刚公司汇款美元392,908.64元。根据金刚公司2000年6月10日的营业执照,其实到注册资金为50万美元。1999年10月至2000年3月间,原告与张某多次商讨股权回购事宜。2000年3月13日,金刚公司董事会作出A、B两个决议案(以下简称3•13决议),具体规定了股权转让以及支付转让款的方案。
原告诉称,张某并未按合同、章程的约定缴纳出资,并将原告的出资当作其个人出资进行验资。原告与两被告达成股权转让协议后,虽未到政府相关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但原告实际于决议签订后即离开公司,张某也向员工宣布原告已退股的消息。由于两被告始终未向原告支付相应的股权转让款,故提起诉讼,要求判令两被告支付股权转让款。 被告张某辩称,中外合作经营企业股权的变更,必须经审批机关批准和登记机关变更登记,光有董事会决议是无效的。并且,董事会决议本身也有违法之处,如将属于金刚公司的两处房产作价支付股权转让款,会造成合作公司注册资本减少。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被告金刚公司辩称:本案属股东之间的股权纠纷,与金刚公司并无关联。
审理中,原告以两被告故意不到政府部门办理股权变更手续,人为制造诉讼障碍为由,于2000年11月27日增加了一项诉讼请求,即请求判令两被告到政府有关部门办理因本案所涉股东、股权变化所引起的一切法律手续。 针对原告增加的诉讼请求,两被告辩称,未能办妥股权变更手续是由于原告自身原因所致,并非被告拖延不办。此外,金刚公司已于2000年12月5日召开董事会,在原告借故拒绝参加的情况下,董事会作出了“关于2000年3月13日之A、B决议终止执行”的决议案(下称12•5决议),因此原告退股的事实前提已不存在,请求法院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受理法院认为,3•13决议具有董事会决议和股权转让合同双重属性,原告与被告张某在3•13决议签字之时,双方的股权转让合同即已成立。由于原告并未参与12•5决议的议定过程,12•5决议对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并无实质影响。根据法律规定,这一股权转让行为应当报审查批准机关批准后方为生效,由于金刚公司未按决议去申报合作合同变更手续,致转让行为至今未能生效,转让合同未能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果,故应对原告要求被告办理股权转让手续的诉讼请求先行判决,至于其它有关支付股权转让款的事宜,在先行判决生效后再行处理。据此判决:被告张某、被告上海金刚铸造有限公司应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就原告谢某将其在上海金刚铸造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给被告张某事宜至审批机关办理相关的股权变更手续。
判决后,当事人均未提起上诉,被告张某、金刚公司于判决生效后至审批机关办理了股权变更手续,审批机关将被告金刚公司的投资者变更为案外人立新公司及被告张某。
关于股权转让款的支付事宜,法院认为:3•13决议系被告金刚公司的董事会为原告股权
转让事宜而达成之协议,各方当事人均应恪守。金刚公司愿以其特定财产为张某支付股权转让款的行为,属于债的加入,但其对相关债务所负的责任,应为有限责任,即仅以约定的财产承担责任。据此判决:一、被告张某应予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原告谢某支付股权转让款40万美元或人民币3,311,600元。二、对于被告张某在前款中的债务,被告金刚公司应以各方约定的特定财产(上海市金沙江路65弄7号404室、上海市金沙江路69号底层店面房)为限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具体履行方式为:1、由被告上海金刚铸造有限公司将上海市金沙江路65弄7号404室之房产过户给原告谢某,该房屋作价人民币421,145元;2、由被告上海金刚铸造有限公司出售上海市金沙江路69号底层店面房,以所得款项偿付被告张某在本判决第一款中的债务。三、对原告谢某的其余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评析]
本案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法律问题:
一、关于未缴纳投资的合作方是否享有股权问题 有观点认为,本案被告张某在实际缴纳出资之前并不享有合作企业的股权,也不享有将尚未支付对价的股权转让给他方的权利,所以被告张某向原告转让股权的行为是无效民事行为。
按照公司法理论,股东所持有的股份既可以是以原始出资方式而实际缴纳的股款所折算出的股东在公司出资中所占的比例或数量,也可以是股东以协议方式认缴但未实际出资的承诺比例或数量。由于中外合作企业的出资责任不同于公司法所规定的实收资本制,合作方在设立中外合作企业的申请获得审批机关批准后,可以暂不缴纳出资,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即可成立企业。出资可以在营业执照签发以后缴清,也可采用分期缴付的方法,合作各方依照合作企业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缴足投资或提供合作者条件的义务。这种体制使中外合作企业的设立较为容易,成立后的资金运作也更为便捷、灵活,有利于吸引外资。但是相应的也产生了没有缴纳出资的合作方是否享有股权的问题。 虽然本案被告张某在转让股权之前尚未缴付其认缴资本的对价,但法院并没有将张某向原告转让股权的行为认定为无效民事行为。原因在于:1、金刚公司依法设立后,有关合同、章程以及营业执照、批准证书等具有公示效力的登记文件中均有被告张某作为公司合作方及股东的记载,被告张某作为合法股东,享有由股份代表的股东资格及相应的权利。事实上,被告张某也行使了包括表决权、收益权、知情权等在内的股东权利,其所从事的经营管理公司的行为均应视为代表被告金刚公司所作的行为。如果以被告张某未出资为由认定其不享有股权,则被告张某代表公司所作的一切行为均应认定为无效民事行为,这种认识所导致的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是可想而知的。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合作各方应当根据合作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合作企业合同中约定合作各方向合作企业投资或者提供合作条件的期限”。对于在合同约定的投资期限届满前未缴纳投资的合作方对合作企业所享有的权利,法律、行政法规均未作任何限制性规定。因此,在合同约定的缴纳投资期限内,以被告张某未出资为由认定其不享有股权显然缺乏法律依据。3、被告张某向原告转让股权的行为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并且报经审批机关批准,换发了批准证书,工商登记资料亦作了相应的变更记载,符合转让股权的法定条件,应属有效。 二、关于3•13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
3•13协议具有董事会决议和股权转让合同双重属性。如前所述,股权转让合同的生效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合作他方的书面同意;2、审批机关的批准。原告与被告张某在3•13决议签字之时,双方的股权转让合同即已成立。被告金刚公司的其他合作方参加了3•13协议,可以视为同意股权转让合同。但本案直至原告起诉时,被告金刚公司仍未向审批机关报送有关申请文件,致使合同未能生效。在诉讼期间,原告与被告张某对股权转让这一事实均无异
议,对应根据3•13协议办理有关报批手续的事实亦无争议,从而可以认定原告与被告张某在3•13协议中关于股权转让的意思表示真实。如果直接否定股权转让合同的法律效力,既不符合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也不利于市场交易的安全稳定。况且本案股权转让合同未能发生预期法律效果的原因是因为被告金刚公司未按3•13协议去申报合作合同变更的手续,在审批机关对股权转让事宜作出批准与否的决定之前,认定股权转让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并不符合合同法的立法精神。
从合同履行的角度看,原告自3•13协议后,即退出金刚公司的经营管理,将其所享有的包括表决权、收益权、知情权在内的股东权利实际交付给被告张某,可以说,原告方的合同义务已经履行完毕。股权转让合同本身不存在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情形,如正常报批,则合同可完全履行。如果仅仅以欠缺报批手续这一生效要件否定合同的法律效力,显然有违诚信、公平的法律原则,不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发展。 三、关于先行判决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判决”。本案关于股权转让合同一节事实查明后,法院考虑到股权转让款的支付需以股权转让行为生效为前提,所以对原告要求被告办理股权转让手续的诉讼请求作出先行判决。先行判决生效后,被告张某、金刚公司至审批机关办理了股权变更手续,审批机关将被告金刚公司的投资者变更为案外人立新公司及被告张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九条的规定,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办理批准手续的,应当认定合同生效。股权转让合同生效后,法院再就股权转让款的支付事宜进行审理作出裁决。
以办理批准、登记手续为生效要件的合同,被债务人以不作为形式阻挠,无法生效,由此产生的利益严重失衡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司法界。这种不作为行为与合同法的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背道而驰,主观恶意非常明显,但长期以来,理论界对于这种行为的性质以及行为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争议较大,往往以合同未生效为结论,对相对方的利益保护较弱,无法制裁违背诚信原则的当事人。本案采用先行判决的方式为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司法实践经验。
『玖』 案情2003年,中国内地A公司与香港B有限公司以CIF价格信用证结汇方式签订了某纺织品的出口销售合
晕!这个问题第三次被提出了——之前两个做了解答,这里再贴过来解答如下:
这个案例的问题足以写一篇论文了。鉴于这里是普及知识和解答问题的平台,所以简要地分析如下:
本案例的题目是:“承运人无单放货托运人为何反遭败诉”,其实,看过案例的全部经过之后,这个题目显然不妥——因为,该案例的实情是:虽然承运人做了无单放货,但是,后来在发货人的要求下,承运人已将所放的货物追回,并按发货人的指示将货物做了退运。那么,至此就不存在“无单放货”这个问题。而发货人因为原中间商在转运港将货物更换了包装,以此为由而拒收承运人按其指示退运的货物,那么,这个理由与原诉不符。所以,才有了随后的法院判决——经审理后宁波海事法院认为由于A公司未能提供相应证据证明货物确已灭失并且遭受损失,其拒绝接受退运货物、索赔货款及利息的诉讼请求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依法驳回其诉讼请求。
因此,本案例的实际起因是A公司没有按照结算的信用证所规定单据交单,即受益人(A公司)在信用证结算的情况下,因为交单不符而被开证行拒付货款。而此时中间商凭保函提货(即承运人凭收货人的保函放货),这也属于常见的现象——只要收货人届时向银行付款赎单,那么,不会有什么问题或纠纷。而受益人在自己没有相符交单而被开证行拒付的情况下,不反省自身错误,并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即主动向原开证申请人请求做付款赎单,而是听说承运人做了无单放货,于是自以为是地借此向承运人发难,要求承运人承担无单放货的责任和赔偿——这纯粹是自己不认错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反倒想讨巧通过向承运人索赔来达到收款的目的,结果是偷鸡不成反倒蚀把米——也就是本案后续发生的情况——承运人按照发货人的指示追退了货物,并做了退运,由此解脱了承运人的责任。而受益人一见事与愿违,反倒是手足无措,又不甘心这样 的结局,于是耍起了无赖,以货物的包装被更改而拒收货物,殊不知这与其原诉毫不相干,所以才有了最后的结果——法院判其败诉。
总结该案例的教训应该是:
其一、作为国际贸易中的卖方,在选择了信用证这种被普遍应用的结算方式的情况下,首先要有熟悉信用证结算的专业人才来操作。因为信用证结算是一项有着非常高技术含量的操作,需要严谨、细致和熟练的技能,不是什么人知道一点皮毛就可以随便操作的工作。而且,要知道信用证是开证行对受益人有条件的付款承诺这一最基本的概念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那就是受益人必须严格按照信用证的规定行事,提交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这是信用证结算必须也是来不得半点含糊的原则,即受益人必须严格操作,绝不能够出现交单不符这种情况,否则被开证行拒付,那么,本来是有把握的收款方式,结果反倒因为操作不当而失去保障,无疑是自己使自己陷于被动挨打的地位,从而使得收不到款的风险立现。所以,操作信用证不能够有任何差错。
其二、即便是出现被开证行拒付的情况,出现了风险,首先应该想方设法化解风险,即立即洽开证申请人,说明单据不符的情况和原因,争取开证申请人的谅解,请求开证申请人到开证行做放弃不符点(也就是接受不符点单据),并做付款赎单——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佳措施。如果市场发生对开证申请人不利的情况,开证申请人借此要求砍价或打折,那么,受益人需要权衡得失,确定是接受打折,或者是做退运——根据情况做对应的选择,以求损失最小化。
其三、只有在确认承运人无单放货给自己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的情况下,才能够采取向承运人索赔的动议,不要像本案的原告不思反省和采取积极措施补救,反倒自作聪明采取诉讼承运人。而当承运人追回并退运货物后,使得其初衷破灭,不得不吞下自酿的苦酒——这与本案所提和夸大的“对我国刚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广大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这类耸人听闻的题目其实毫不相干。
篇幅所限,不多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