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互联网侵权假冒小结

互联网侵权假冒小结

发布时间:2022-04-10 06:56:49

A. 打击互联网领域假冒伪劣侵权作文可以写什么事例

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材料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特点
在犯罪主体上:一是犯罪年龄呈集中性和阶段性分布,呈现低龄化倾向。2000年以来,14—16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增长率持续增高。据统计,14—16岁未成年人犯罪比率从1999年的11.42%逐年递增至2003年的15.09%。而16—18岁的青少年犯罪率始终居高不下。二是性别分布上以男性为主,但部分地区女性青少年违法犯罪比例有所上升。三是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据2002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研究报告表明,在未成年人犯罪群体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4.6%,而初中没毕业的占到了47.3%。四是身份比较集中。城市闲散青少年、学生等群体占相当比重。在一项针对未成年人犯罪调查中的数据显示,闲散未成年人犯占全部调查对象的61.2%。
在犯罪行为上:一是团伙性明显。由于青少年主观独立性较弱,有渴望友情,乐于群聚,向往集体的心理需求。二是“五性”突出。青少年群体兴趣爱好广泛,情感丰富,常对许多人、事物和社会事件产生情绪反应,由于青少年情绪的冲动和不稳定,导致了青少年犯罪行为的盲目性、冲动性、暴力性、模仿性和偶发性。三是智能性趋向。由于青少年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和信息渠道的不断丰富,青少年犯罪行为开始由低级、简单、随意向高级、高智能发展,利用计算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进行的青少年犯罪开始显现,犯罪方式在不断升级。
在犯罪类型上:一是从较为单一的犯罪类型向成人化犯罪类型发展。二是随着青少年需求的广泛化,犯罪动机、犯罪目的出现多样化,形成了犯罪类型的多样化,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客观原因
从社会客观原因看:一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干扰社会生活;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国际敌对势力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在就业、就学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这些无不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二是家庭教育不到位。家庭是对青少年思想影响最深、联系最紧密的地方。有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给未成年人教育带来新的问题;一些特殊群体子女缺乏应有的关爱,不良的家庭环境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三是素质教育理念虽然早已提出,但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存在。学校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以及智与育德育分离,对学校和学生的评价体系标准不够科学,学生中厌学、辍学等问题,都是引发学生不良行为甚至违法犯罪行为的潜在因素。四是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充满暴力与色情的网络游戏软件对学生的诱惑,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不同程度地加大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难度。
从个人主观因素看:一是未成年人心理上的不稳定性。未成年人处于少年期、青年初期阶段,神经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其认识、感情和意志上的变化,让他们变得容易兴奋、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一旦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就容易陷入青春危机。如果在某些方面出现社会化障碍,这种危机就可能演化成犯罪危机。二是生理上的不成熟性。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身体发育明显加速,性机能开始成熟,这些对他们的心理、情绪、精神、行为等各方面都产生深刻的影响。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导致了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发展上的不平衡,加上青春期知与行的差距,形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生理因素。三是犯罪机遇因素偶发性。即诱发犯罪的最佳机遇和条件。这里是指青少年由于外界原因造成激情冲动、思想偏差、行为失范,走上违法犯罪歧途的有所增多;或被动地、不自觉地卷入到违法犯罪活动中。
三、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过程
特别是初犯之前,总是有一些明显的外部表现,也就是犯罪的征兆。中小学生犯罪都有哪些前期征兆呢?
(1)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无缘无故的下滑,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考试时进行抄袭,对考试结果不以为然,留级也无所谓; (2)对事物的兴趣开始变化,劳动懒散,上课思想不集中,而对武打、言情和低级庸俗甚至黄色的录像、书刊和光盘甚感兴趣;
(3)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厌恶学校生活,这种孩子如果与校外的不法分子或无业人员有了联系,就会越来越不愿意回家;
(4)心理方面有变化,如精神恍惚,情绪波动,举止反常,心神不定,东张西望;
(5)对教师和家长的关心帮助表示反感,甚至怀有敌意,恶语顶撞,有时给教育者出难题,看笑话;
(6)对遵守纪律、要求进步的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和打击,同情和包庇甚至效仿有劣迹或不法行为的人,把反社会的人格或行为当作是“勇敢”的表现;
(7)原本养成的生活规律出现变化,如从早起变成睡懒觉,从注意卫生变为邋里邋遢、不修边幅甚至肮脏,或一反常态地特别喜欢梳妆打扮;(8)道德品质起了变化,如从诚实变成爱撒谎,爱说空话、大话、假话,从谦虚变成傲慢,从斯文变成野蛮,喜欢逞能,从文明礼貌变成口吐秽言、动作粗野,或在家长、老师面前循规蹈矩,而背后却胡作非为;
(9)结交不三不四的人,或与校外的流失生和有前科的人结交,或拉帮结伙聚在一起甩扑克打麻将,或三五成群出入公共场所,惹是生非,遇事便大打出手,惟恐天下不乱;
(10)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染上了一些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抽烟喝酒等。
四、我国惩处青少年违法犯罪规定
(一)我国刑法对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时也可由政府收容教养。
(二)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对于《刑法》规定的八种重罪必须负刑事责任。这八种罪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亡、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毒。
(三)已满16周岁,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五、青少年犯罪的自我预防、自我教育
(一)力行十戒
1、戒娇(1)积极参加劳动,养成劳动习惯。(2)敢于正视挫折,提高耐性能力。
2、戒奢(1)树立勤劳致富思想,养成节俭习惯。(2)参与家庭理财活动和社会经济活动。
3、戒惰(1)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2)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勤奋实干。
4、戒骄。(1)虚心好学,不耻下问。(2)谦虚谨慎,积极进取。
5、戒贪。(1)培养正确消费观、抵制畸形消费。(2)通过正当途径,获取合法权益。
6、戒散。(1)树立纪律、法制观念,确保规范。(2)制定学习,生活规划,养成规律。
7、戒假。(1)诚实守信,实事求是。(2)珍惜荣誉,摒弃虚荣。
8、戒妒。(1)树立信心,赶超他人。(2)主动交流,抒发感情。
9、戒黄。(1)学习青春期知识,提高免疫力。(2)接受性道德教育,增强抗腐力。
10、戒毒。(1)了解毒品性质和危害,提高禁毒意识。(2)克服不健康心理,培养健全人格。
(二)是自我规范,防微杜渐青少年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应自觉抵制有害健康成长的行为,做到“十不”:
1、不吸烟、酗酒。
2、不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3、不携带管制刀具
4、不强行索要财物。
5、不早恋。
6、不旷课、夜不归宿。
7、不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8、不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9、不参看色情、淫秽读物、音像制品等物品。
10、不做其他危害自身、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
追问:
你将他打份完整的团日活动格式行不???
回答:
答题 中
追问:
你将他打份完整的团日活动格式行不???谢谢帮哈忙,
追问:
给个完整的吧,我要用呢,大哥帮哈忙
回答:
真没空 你自己做吧

B. 网络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方式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各种山寨资源、非法转载、盗版视频等等网络侵权行为也日益增多。那么,网络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方式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详情请见阅读下文了解。网络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方式网络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方式按照传统的知识产权的分类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网上侵犯著作权主要方式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46条、第47条的规定,凡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有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擅自利用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的行为,即为侵犯著作权的行为。网络著作权内容侵权一般可分为三类:1、对其他网页内容完全复制;2、虽对其他网页的内容稍加修改,但仍然严重损害被抄袭网站的良好形象;3、侵权人通过技术手段偷取其他网站的数据,非法做一个和其他网站一样的网站,严重侵犯其他网站的权益。二、网上侵犯商标权主要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销售也成为贸易的手段之一,在网络交易中,我们了解网络商品的唯一途径就是浏览网页,点击图片,而网络的宣传通常难以辨别真假,而对于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仍然进行销售,或者利用注册商标用于商品、商品的包装、广告宣传或者展览自身产品,即以偷梁换柱的行为用来增加自己的营业收人,这是网上侵犯商标权的典型表现。网购行为的广泛性,使得网店经营者越来越多,从电器到家具,从服装到配饰,应有尽有,而一些网店经营者更是公然在网络中低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有的销售行为甚至触犯刑法,构成犯罪。三、网上侵犯专利权主要方式互联网上侵犯专利权主要有下列四种表现行为:1、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专利号的;2、未经许可,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专利技术的;3、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专利技术的;4、伪造或者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的。

C. 网络侵权的保护措施

2014年10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首次划定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明确利用自媒体等转载网络信息行为的过错认定,以及如何对网络水军进行规制。
非法删帖的用户和网站承担连带责任
最高法新闻发言人孙军工表示:“以非法删帖服务为代表的互联网灰色产业之所以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互联网技术的不对等性。”《规定》从民事责任角度对非法删帖、网络水军等作出规制,第十四条明确:“被侵权人与构成侵权的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达成一方支付报酬,另一方提供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服务的协议,人民法院应认定为无效。擅自篡改、删除、屏蔽特定网络信息或者以断开链接的方式阻止他人获取网络信息,发布该信息的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接受他人委托实施该行为的,委托人与受托人承担连带责任。”
过错认定更加严格
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以及由此产生的自媒体发展迅猛,在信息传播的形态上,以社交网络为媒介的转载等二次传播,影响巨大。针对这些特征,《规定》第十条对转载网络信息行为的相关问题作出规定:“人民法院认定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转载网络信息行为的过错及其程度,应当综合以下因素:(一)转载主体所承担的与其性质、影响范围相适应的注意义务;(二)所转载信息侵害他人人身权益的明显程度;(三)对所转载信息是否作出实质性修改,是否添加或者修改文章标题,导致其与内容严重不符以及误导公众的可能性。”
个人基因、病历等隐私不得随意公开
《规定》第十二条作出规定:“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公开自然人基因信息、病历资料、健康检查资料、犯罪记录、家庭住址、私人活动等个人隐私和其他个人信息,造成他人损害,被侵权人请求其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下列情形除外:(一)经自然人书面同意且在约定范围内公开;(二)为促进社会公共利益且在必要范围内;(三)学校、科研机构等基于公共利益为学术研究或者统计的目的,经自然人书面同意,且公开的方式不足以识别特定自然人;(四)自然人自行在网络上公开的信息或者其他已合法公开的个人信息;(五)以合法渠道获取的个人信息;(六)法律或者行政法规另有规定。”
侵权造成财产损失最高可赔50万元
针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维权成本高,利用网络侵害他人人身权益的违法成本过低的现实,《规定》加大了被侵权人的司法保护力度。
《规定》第十八条明确规定:“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可以认定为侵权责任法第二十条规定的财产损失。合理开支包括被侵权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对侵权行为进行调查、取证的合理费用。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和具体案情,可以将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律师费用计算在赔偿范围内。被侵权人因人身权益受侵害造成的财产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无法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案情在50万元以下的范围内确定赔偿数额。”
反腐目的人肉搜索可免责
2014年10月9日,最高法院出台规定,明确约束利用网络公开他人隐私信息,包括利用互联网进行“人肉”搜索曝光等行为。这是司法解释第一次将个人信息上升为人格权进行保护,但为反腐利用人肉搜索公布信息可以免责。

D. 电子商务法律与实务的目录

第1章电子商务法概论1
1.1概论1
1.1.1电子商务和法律1
1.1.2电子商务法的性质和地位2
1.2电子商务法的渊源4
1.2.1电子商务法的国际法渊源4
1.2.2电子商务的地区性法律渊源7
1.2.3电子商务的国内法渊源8
1.3电子商务法的特点和基本原则10
1.3.1电子商务法的特点10
1.3.2电子商务法的基本原则11
1.4电子商务法的主要内容12
1.4.1关于电子商务域名的规则12
1.4.2电子商务合同规则13
1.4.3私人特征的数据和著作权的保护规则16
1.4.4关于电子证据、电子签名和认证的规则18
1.4.5电子商务税收规则19
1.4.6电子商务跨国纠纷的解决规则19
本章小结20
本章案例——法国政府诉Yahoo案20
思考题21
第2章电子商务法律关系22
2.1电子商务法律关系概述22
2.1.1电子商务法律关系的概念、性质与特点22
2.1.2电子商务法律关系的分类23
2.2电子商务法律关系的主体23
2.2.1电子商务交易者23
2.2.2电子商务认证机构23
2.2.3网络服务商24
2.2.4网络交易中心24
2.2.5金融机构25
2.2.6物流企业25
2.2.7电子商务监管者26
2.2.8电子商务企业的设立27
2.3电子商务法律关系的客体28
2.4电子商务法律关系的内容29
2.4.1电子商务交易法律关系的内容29
2.4.2电子认证法律关系的内容30
2.4.3网络服务商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31
2.4.4电子支付法律关系的内容34
2.4.5电子商务监管法律关系的内容35
本章小结35
本章案例——A网站销售手机案36
思考题36
第3章电子合同的法律制度37
3.1电子合同概述37
3.1.1电子合同的概念与特点37
3.1.2电子合同的性质及其分类38
3.1.3电子合同的法律关系39
3.2电子合同的订立41
3.2.1电子合同的书面形式41
3.2.2电子合同的法律承认42
3.2.3电子合同订立的程序43
3.3电子合同的效力与履行48
3.3.1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48
3.3.2电子错误、电子代理人与合同效力49
3.3.3电子合同的履行51
本章小结53
本章案例——B网站在线购物案53
思考题54
第4章数字签名与电子认证55
4.1电子签名与电子认证概述55
4.1.1传统签名的法律内涵与性质55
4.1.2数字签名的技术环境57
4.1.3电子认证的法律意义58
4.1.4电子认证的分类与作用59
4.2数字签名过程与规则60
4.2.1数字签名的特点60
4.2.2数字签名的制作与核证过程61
4.2.3数字签名应用步骤62
4.2.4各方当事人的基本行为规范64
4.3电子签名的法律要求66
4.3.1电子签名的基本要求66
4.3.2电子签名的法定标准67
4.3.3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69
4.3.4电子签名的使用及其效果70
4.4认证机构与数字证书71
4.4.1认证机构的设立71
4.4.2认证机构的管理73
4.4.3认证机构的证书业务规范74
4.4.4认证机构的信用规范80
4.5电子认证活动中的法律问题81
4.5.1认证机构与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81
4.5.2认证机构的风险83
4.5.3认证机构的法律责任86
本章小结88
本章案例——手机短信成借款证据88
思考题90
第5章电子支付与结算91
5.1电子支付概述91
5.1.1电子支付的概念及特征91
5.1.2电子支付的形式及安全标准92
5.1.3电子支付的流程及当事人的法律关系96
5.2电子票据98
5.2.1电子票据概述98
5.2.2电子票据的法律问题102
5.3电子货币与网上银行的法律规范问题105
5.3.1电子货币的法律问题105
5.3.2网上银行的法律问题109
5.4电子支付(电子资金划拨)中的法律问题112
5.4.1国内外关于电子支付的立法问题112
5.4.2电子资金划拨当事人及其权利义务113
5.4.3电子资金划拨过程中的法律问题115
5.5电子支付中的法律责任问题116
5.5.1电子支付中的民事责任问题116
5.5.2电子支付中的刑事责任问题120
本章小结121
本章案例——10万元存款网上被盗案121
思考题122
第6章电子物流配送中的法律问题123
6.1电子商务物流法律制度概述123
6.1.1构建电子商务物流法律体系的必要性123
6.1.2加入WTO与我国物流法律制度的构建124
6.1.3我国物流法律制度的现状125
6.1.4构建我国现代物流法律制度体系126
6.2物流运输法律制度128
6.2.1运输合同的概念128
6.2.2运输合同的种类128
6.2.3货运合同128
6.2.4多式联运合同131
6.2.5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概述132
6.2.6陆路货物运输的法律法规132
6.3仓储法律制度133
6.3.1仓储合同的概念与法律特征133
6.3.2仓储合同的内容134
6.3.3仓储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134
6.4配送法律制度136
6.4.1配送的概念136
6.4.2第三方物流137
6.4.3物流配送代理138
6.4.4物流配送代理的法律涵义138
6.5国际物流法律制度139
6.5.1国际物流概述139
6.5.2国际物流法律制度概述140
6.5.3国际海运规则简介141
本章小结142
本章案例——物流合同连环案142
思考题143
第7章电子金融法144
7.1电子银行144
7.1.1电子银行概述144
7.1.2电子银行的监管147
7.2电子证券151
7.2.1电子证券概述151
7.2.2电子证券业务规范152
7.2.3电子证券法律关系153
7.3电子保险155
7.3.1电子保险概述155
7.3.2电子保险业务规范157
7.3.3电子保险法律关系157
7.4电子信托158
本章小结159
本章案例——李某诉C公司股票交易委托合同纠纷案159
思考题161
第8章网络游戏中的法律问题162
8.1网络游戏服务合同162
8.1.1网络游戏服务合同的特点162
8.1.2玩家与游戏运营商的权利与义务163
8.1.3网络游戏合同的纠纷164
8.2私设服务器(私服)166
8.2.1私服的概念166
8.2.2私服的危害166
8.2.3政府主管部门加强整治力度167
8.3外挂程序(外挂)167
8.3.1“外挂”的概念与性质167
8.3.2外挂相关方的态度169
8.3.3打击外挂的法律问题探究170
8.3.4外挂应规范处理171
8.4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问题172
8.4.1网络虚拟财产的概念与形态172
8.4.2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172
8.4.3虚拟财产保护中的问题173
8.4.4虚拟财产纠纷的表现形式174
8.4.5虚拟财产保护的对策175
8.5网络游戏立法177
8.5.1网络游戏现行政策法规177
8.5.2网络游戏立法的思考178
8.5.3网络游戏市场的执法178
本章小结178
本章案例——首例网游私服案179
思考题179
第9章网络知识产权法律制度181
9.1网络著作权的法律保护181
9.1.1作品数字化的著作权保护181
9.1.2网络作品的传播权保护181
9.1.3网络技术措施和权利管理信息的保护184
9.1.4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义务和责任186
9.1.5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188
9.2网络工业产权的法律保护190
9.2.1网络专利的法律保护190
9.2.2网络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194
9.3域名的法律保护195
9.3.1域名的含义195
9.3.2域名纠纷的法律规范196
本章小结197
本章案例——盐城网通信息网络传播权和电影复制权侵权纠纷案198
思考题199
第10章网络人格权的法律保护200
10.1网络隐私权概述200
10.1.1隐私权的基本内容200
10.1.2网络隐私权的侵权方式202
10.1.3网络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和主体权利内容206
10.2网络个人数据用户义务规范207
10.2.1网络个人数据收集的规范207
10.2.2网络个人信息资料的查阅208
10.2.3网络个人数据的使用与控制209
10.3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制度211
10.3.1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和立法原则211
10.3.2我国网络隐私立法体系的基本结构213
10.3.3垃圾邮件的法律规制213
10.4网络名誉权的法律保护214
10.4.1名誉权的基本内容214
10.4.2网络名誉权的侵权方式215
10.4.3网络名誉权的保护与法律救济218
本章小结219
本章案例——互联网电子公告名誉侵权案220
思考题221
第11章电子商务市场规制222
11.1电子商务市场垄断的法律规制222
11.1.1电子商务垄断概述222
11.1.2电子商务市场垄断的表现形式223
11.1.3电子商务垄断的法律规制223
11.2电子商务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规制224
11.2.1电子商务不正当竞争的定义和特征224
11.2.2电子商务不正当竞争的表现形式225
11.2.3电子商务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责任226
11.3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的保护226
11.3.1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226
11.3.2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的特点227
11.3.3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常见被侵害的消费者权益类型227
11.3.4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228
11.4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的法律规制229
11.4.1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法概述229
11.4.2电子商务信息产品质量法律规制230
11.4.3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的监督231
11.4.4电子商务产品质量责任231
11.5电子商务网络广告法律制度233
11.5.1电子商务网络广告的概念及分类233
11.5.2电子商务网络广告的特征234
11.5.3电子商务网络广告的相关法律问题及其规制234
11.6电子商务的行政与行业管理237
11.6.1电子商务的工商行政管理237
11.6.2电子商务的行业管理237
11.6.3电子商务的网络舆论监督238
本章小结238
本章案例——假冒伪劣商品找谁退?239
思考题239
第12章电子商务税收240
12.1电子商务税收概述240
12.1.1电子商务与税收240
12.1.2电子商务税收的特点243
12.1.3电子商务税收的原则244
12.2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247
12.2.1电子商务税收管辖权模式247
12.2.2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与税源监控248
12.2.3电子商务的税务稽查250
12.3电子商务的国际税收252
12.3.1电子商务与国际避税252
12.3.2电子商务的国际税收的法律问题252
12.3.3我国对电子商务的税收规制254
本章小结256
本章案例——骗子利用银行时间差骗取个人所得税256
思考题257
第13章电子商务安全法律制度258
13.1电子商务安全概述258
13.1.1电子商务安全存在的问题258
13.1.2电子商务安全的法律制度259
13.1.3电子商务安全的法律责任261
13.2电子商务的网络安全264
13.2.1网络安全的管理制度264
13.2.2我国网络安全管理机构及其职责265
13.2.3网络经营者的责任267
13.3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268
13.3.1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制度269
13.3.2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269
13.3.3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规制271
13.4电子商务的交易安全273
13.4.1电子商务交易安全概述273
13.4.2网络交易安全的技术保障机制274
13.4.3网络交易安全的法律规制275
本章小结277
本章案例278
案例一:盗窃银行巨款的“黑客”案278
案例二:多起利用网络散布虚假恐怖信息犯罪278
思考题279
第14章电子商务犯罪280
14.1电子商务犯罪概述280
14.1.1电子商务犯罪概念与分类280
14.1.2电子商务犯罪的现状与原因281
14.1.3电子商务犯罪构成特点284
14.2电子商务犯罪形态284
14.2.1信用卡诈骗罪284
14.2.2诈骗罪289
14.2.3侵犯知识产权犯罪292
14.3电子商务关联犯罪294
14.3.1电子商务关联犯罪的概念294
14.3.2盗窃罪294
14.3.3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296
本章小结298
本章案例——“熊猫烧香”病毒案298
思考题299
第15章电子证据300
15.1电子证据概述300
15.1.1电子证据的定义300
15.1.2关于电子证据特征的认识301
15.2电子证据的可接受性与归类303
15.2.1电子证据的可接受性303
15.2.2电子证据的归类305
15.3电子证据的收集与审查判断307
15.3.1电子证据的收集307
15.3.2电子证据的审查判断310
15.4电子证据的立法预测311
15.4.1调查归纳预测311
15.4.2类比预测312
15.4.3因果推断预测313
本章小结314
本章案例——电子证据采用的标准315
练习题316
第16章电子商务纠纷与司法管辖317
16.1电子商务纠纷的协商与调解317
16.1.1协商解决317
16.1.2调解解决317
16.2电子商务纠纷的仲裁解决318
16.2.1仲裁解决的概念及其特点318
16.2.2仲裁的基本原则318
16.2.3仲裁协议319
16.2.4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员319
16.2.5仲裁程序320
16.2.6申请撤销裁决320
16.2.7仲裁裁决执行321
16.2.8涉外仲裁的特别规定321
16.3电子商务纠纷的司法救济321
16.3.1审判制度321
16.3.2民事案件的管辖322
16.3.3检察324
16.4在线纠纷解决机制(ODR)324
16.4.1在线纠纷解决机制产生的背景324
16.4.2在线纠纷解决机制(ODR)的概念324
16.4.3在线纠纷解决机制的优势324
16.4.4在线纠纷解决机制的具体实践325
16.5国际电子商务纠纷的司法管辖327
16.5.1传统司法管辖权的基础327
16.5.2电子商务纠纷的司法管辖328
16.5.3电子合同纠纷的管辖328
16.5.4网上侵权纠纷的管辖329
16.5.5电子商务纠纷的新司法管辖模式330
16.6国际电子商务纠纷的法律冲突331
16.6.1电子商务的国际私法问题331
16.6.2电子商务对国际私法提出的挑战332
16.7国际电子商务纠纷的法律适用332
16.7.1电子商务纠纷法律适用的立法规制333
16.7.2解决电子商务纠纷的法律适用问题334
本章小结334
本章案例——网游外挂第一案:检察官忙充电335
思考题336
参考文献337

E. 网络侵权应承担那些责任

网络侵权应承担哪抄些责任
1、民袭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
2、行政责任,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根据情节轻重处以行政罚款。
3、刑事责任,依据刑法第217条的规定,处以相应刑罚、罚金。
网络侵权构成要件
1、侵权责任包括过错(含过错推定)责任和无过错责任,它们的构成要件不相同。
2、《侵权责任法》第6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就是关于过错责任构成要件的规定。根据该规定,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行为的违法性、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因果关系和行为人主观有上过错四个方面。
3、《侵权责任法》第7条规定:“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这就是关于无过错责任构成要件的规定。根据该规定,无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侵权行为的法定性、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以及因果关系三个方面。

F. 国务院为什么要求加强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的治理

以保护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为重点,严厉打击利用互回联网实施的侵答权违法犯罪。加大对销售仿冒知名商标、涉外商标商品的查处力度,维护权利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行动。强化对网络(手机)文学、音乐、影视、游戏、动漫、软件及含有著作权的标准类作品等重点领域的监测监管,及时发现和查处网络非法转载等各类侵权盗版行为。依托国家版权监管平台,扩大版权重点监管范围,将智能移动终端第三方应用程序(APP)、网络云存储空间、微博、微信等新型传播方式纳入版权监管。加强网上专利纠纷案件办理和电子商务领域专利执法维权,推进网络商业方法领域发明专利保护。开展邮件、快件寄递渠道专项执法,重点打击进出口环节“蚂蚁搬家”等各种形式的侵权行为。

G. 如何贯彻加强2017年打击侵权假冒宣传工作

一、聚焦重点领域,深入宣传打击侵权假冒执法监管行动

(一)大力宣传重点领域治理情况。突出宣传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治理、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整治以及软件正版化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报道各有关部门、各地区打击侵权假冒的措施办法、进展成效和先进经验。结合相关领域整治发现一批重视创新、守法诚信的企业典型,积极宣传推广有关创新举措和典型事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动态报道日常执法司法活动。跟进宣传质量执法监管、寄递环节安全管理、无害化销毁等行动,充分展示维护民众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环境保护的举措和成效。深入报道各地知识产权执法维权行动,营造重视商标权、专利权、着作权等知识产权保护的浓厚氛围。大力宣传知识产权审判体制改革和知识产权法院在强化司法保护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三)突出展示执法协调联动成效。深入挖掘宣传全面推进跨区域、跨部门执法协作进展情况,及时总结推广长三角、京津冀、泛珠三角地区开展区域间、部门间执法协作的经验做法。大力宣传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建设和信息系统应用、社会共治等工作进展,深入报道执法监管部门与企业、社会组织互动合作、共同治理侵权假冒的进展和成效。

(四)积极宣介国际交流合作成果。广泛宣传“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维护“清风”行动开展情况和进出口、重点专业市场、跨境电子商务等环节侵权假冒治理的成效,深入报道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等合作打击侵权假冒的成就,充分展示“清风”行动在促进我国外贸优进优出方面的作用,维护“中国制造”的良好形象。

二、着眼社会关切,积极做好政策案例解读和舆情应对

(一)做好法规政策解读。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打击侵权假冒政策精神和法规制度,进一步讲清打击侵权假冒对于推进依法治国、深化供结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深入解读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制修订和实施情况,积极阐释各级政府和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增进全社会对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的法律意识和政策理解。

(二)深入剖析典型案例。围绕重要时点、节点,集中曝光一批侵权假冒典型案例和违法企业,通过以案释法、现场说法等鲜活方式,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集中宣传一批产生广泛影响、具有较强代表性的打击侵权假冒集群战役,形成强大舆论震慑效应和高压态势。深入剖析互联网领域侵权售假行为的新手段、新动向,普及识假辨假知识,提高消费者的维权能力。

(三)加强舆情分析应对。密切跟踪关注媒体报道和网络舆论,加强舆情监测研判,及时协调相关部门会商研判热点问题,提前拟定宣传要点和应对口径。采取专家访谈、媒体解读、信息发布等多种形式,及时回应社会各界关切。对于监测到的侵权假冒重要舆情和突发热点问题,及时上报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创新方式方法,多措并举提升宣传质量效益

(一)用好传统媒体。充分发挥各地电台、电视台、报刊等宣传主阵地作用,开设专题专栏,动态报道打假动态,准确解读政策措施、深入报道工作成绩。结合打击侵权假冒重点工作部署、重要活动开展和重要文件出台,撰写发布新闻通稿,组织开展专家访谈和媒体解读。及时向媒体提供报道线索,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国内外主流媒体记者联合采访,在实地参观、一线报道中展示我国政府打击侵权假冒的决心和成效。

(二)拓展新兴媒体。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技术,扩大宣传覆盖面,增强宣传效果。充分发挥“中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网”网站群作用,及时更新充实地方站内容,动态反映工作进展,提升网站整体影响力,增强信息的时效性。

(三)开展新闻发布。综合利用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新闻发布渠道,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或媒体通气会,向国内外通报本地区本部门打击侵权假冒阶段性成果。对于打击侵权假冒重大战役、重要活动,要做好宣传的统筹谋划,事前向媒体发布预告信息,事后公布进展成效。

(四)制发宣传材料。结合工作实践,制作发放一批反映本地区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成就的宣传材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筹划制作反映十八大以来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成就的电子和音像宣传品,讲好中国打假故事,传播好中国打假声音,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H. 什么是网络侵权,网络侵权的行为都有哪些

网络侵权是指在网络环境下所发生的侵权行为。所谓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的系统。
网络侵权是知识侵权的一种形式,网络侵权行为与传统侵权行为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即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和人身权利,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以及依法律特别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致人损害行为。
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侵害人格权。主要表现为:
1.盗用或者假冒他人姓名,侵害姓名权;
2.未经许可使用他人肖像,侵害肖像权;
3.发表攻击、诽谤他人的文章,侵害名誉权;
4.非法侵人他人电脑、非法截取他人传输的信息、擅自披露他人个人信息、大量发送垃圾邮件,侵害隐私权。日益发达的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社会不文明、不道德现象起到了谴责的作用,但由于缺乏必要法律规范约束,人肉搜索行为是否合法?网络信息被泄漏如何判定?
《侵权责任法》首次规定网络侵权责任。该规定其后还明确,网络用户、网络服务商利用网络侵犯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并规定处理原则,填补了网络侵犯他人名誉权行为的空白。典型案例:前不久,一个郑州警方扫黄的帖子在网上流传,有多张现场查处涉黄场所的照片和一段视频。在网络盛行的时代,公众合法权利如何保护?网络作为传播媒介该如何监管?众所周知,本案中视频和照片涉及隐私权,网友在明知的情况下仍公开发布,网站对此知情却不采取任何措施。
对于此种侵犯他人民事权益的行为,网友和网站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I. 网络侵权的类型有哪些

你好,
网络侵来权是指在网络环境源下所发生的侵权行为。所谓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的系统。
网络侵权是知识侵权的一种形式,网络侵权行为与传统侵权行为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即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和人身权利,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以及依法律特别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致人损害行为。
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J. 近年来,由于网络知识产权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愈演愈烈,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措施

:(1)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①盗版猖獗是网络知识产权侵犯的主流;②互联网:从“免费”到“版权保护”;③网络知识产权的侵权仍在继续;④法律对网络知识产权保护范围扩大化;⑤法律权威在网络上的弱势化。(2)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①提高知识产权自我保护意识。具体做到:学会利用知识产权规则保护自己,树立“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保护自己知识产权,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参与竞争”的意识,创造、运用、管理好知识产权;当个人权益受到侵害时,积极地运用知识产权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②向全社会普法。向全社会普及网络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使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上升至社会层面,引起社会各阶层的重视,加快建立民间监督组织,做好相关咨询工作,并对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进行有效监督,同时加大对侵犯网络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③完善有关法律体系,加强司法保护。针对网络的特点专门立法,填补原有法律漏洞;明确并重新界定网络知识产权纠纷各方当事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参照国际法规和惯例出台新的司法解释;采取相应的措施制裁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并对行为的严重后果采取全面赔偿原则;使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有法可依。当网络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权利受到侵害时,能够运用有力的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利,依法制裁网络侵权行为,使网络知识产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④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应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发达国家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和做法,取长补短,使我国相关法规与国际接轨。在处理网络知识产权纠纷时,加强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沟通与合作,有效打击侵犯网络知识产权的行为,维护网络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权益,为世界范围内的网络知识产权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阅读全文

与互联网侵权假冒小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向山镇党委书记 浏览:934
服务创造价值疏风 浏览:788
工商登记代名协议 浏览:866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
创造者对吉阿赫利直播 浏览:786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浏览:846
深圳市润之行商标制作有限公司 浏览:62
江莉马鞍山 浏览:417
马鞍山大事件 浏览:759
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抵扣期限 浏览: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