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侵权责任法精品课程

侵权责任法精品课程

发布时间:2022-03-21 18:12:39

『壹』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和教育惩处相结合政策的你是否明白

摘要 监察工作要充分运用“四种形态”如何理解“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原则 监察法第五条规定,国家监察工作要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充分落实这一原则,就要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思想理念,这也是从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实际出发作出的规定。在监察工作中贯彻落实好这一原则,就要将这一原则体现到监督、调查、处置全部职责之中,落实到线索处置、初核、立案、采取调查措施、案件审理等案件调查处理全过程中,真正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履行好监督这一首要职责。监察法第十一条规定监察委员会的职责为监督、调查、处置,对公职人员开展廉政教育,对其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以及职业道德操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涉嫌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进行调查;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对履行职责不力、失职失责的领导人员进行问责;对涉嫌职务犯罪的,移送人民检察院依法审查、提起公诉;向监察对象所在单位提出监察建议。从规定看,监督职责居于三项职责首位,从某种意义上讲,调查、处置也可以看作监督的手段,属于广义监督范畴。监察法将监督作为监察机

『贰』 有关责任感的名言警句

1、工作就意味着责任,实现目标就意味着奉献。

2、一个负责任的人是成熟的人。

3、责任心往往比能力更重要。

4、责任感与机遇成正比。

5、责任就是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6、人一旦受到责任感的驱使,就能创造出奇迹来。

7、责任趋向于有能力担当的人。一个人有这种良好的心态,事业就容易成功。

8、责任意识会让我们表现得更加卓越。

9、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

10、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

11、真正的责任是信自己。

12、友谊是一种责任。

13、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必须做,但你不一定喜欢做,这就是责任的内涵。

14、成功的心态: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

15、真正的管理者必须有不推卸责任的精神。

16、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

17、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

18、找借口的实质是推卸责任。

19、承认错误就等于改正了一半。

20、否认一次过失,等于重犯一次过失。

21、借口是拖延的温床,一定会带来小麻烦甚至是大灾难。

22、美国西点军校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没有任何借口。

23、千万不要让借口成为习惯。

24、害怕承担责任而不采取行动,你将一事无成。

25、很难想象,一个对工作不负责任的人能够出成果、出效率。

26、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27、实现目标是团队成员的责任,也是团队最宝贵的财富,还是企业制胜的精神支柱。

28、一切责任的第一条:不要成为懦夫。

29、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首先想到自己是不是做错了。

30、我睡觉时梦见生活是美人,我醒来时发现生活是责任。

31、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32、人生须知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33、一个有责任心者会在乎别人的感受。

望采纳,谢谢!

『叁』 石河子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是值得去蹭

我是石大大三的学生。我觉得石大有很多优秀的教授和老师。我就把我知道的或者是我认为的一些比较好的教授和老师列出来吧。

3、杨仕老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杨仕老师是我大二整个学年的毛中特课程任课老师,第一学期选这个老师的课完全是因为听学长学姐说,这个老师的课很好上。

但是自从上了杨仕老师的课程以后,我觉得杨仕老师是一个对教学极其负责任的老师。上课并不是照着书本一句一句读给同学,而是根据他自身的理解,将授课内容讲得生动形象。

『肆』 绿书签行动内容

法律分析:绿书签行动是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为契机,以特别设计制作的绿书签为载体,以拒绝盗版,从我做起为宣传口号,倡导公众尊重创意、支持正版,在全社会掀起营造繁荣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热潮的年度主题行动。
【法律依据】:《关于开展2021年绿书签行动系列宣传活动的通知》
按照新风2021集中行动部署,为深入开展“护苗2021专项行动,近日,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就组织开展绿书签行动系列宣传活动发布通知。
主要内容如下:
一、活动目标
促进司法、政府、社会、学校、家庭护苗协调一致,提升青少年安全意识和法治素养,倡导绿色阅读、文明上网、健康成长。
二、活动主题
护助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抵制有害出版物和信息。
三、活动时间
4月至12月,活动安排贯穿全年。各地根据本地实际,结合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因时制宜举办线上或线下活动。
四、活动内容
(一)统一标识形象。为了保障活动传播效果,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统一设计活动标识,包括宣传口号、宣传海报、书签、形象视频等。相关设计图样源文件将于4月初上传至全国扫黄打非信息管理系统,供各地下载使用。各地可结合实际需求在海报书签上添加本地元素及信息,用于线上宣传或印制实体海报书签线下张贴发放。在推广传播时,应注重标识形象的内涵理念与具体活动内容、场合、传播渠道的契合,突出“护苗”的使命责任、社会意义。
(二)丰富活动类型。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可结合不同目标对象特点,融合融入思想道德建设、党史学习教育、全民阅读、保护知识产权、青春期教育、网络安全素养等主题,通过举办名家讲座、法律宣讲、网络安全授课、文艺表演、推荐优秀读物、征文或绘画比赛、座谈研讨等方式,以及多渠道播发宣传视频、向群众派发绿书签宣传品,扩大人群覆盖面,让更多人了解和参加护苗行动。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举行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
(三)突出法治教育。以提升青少年法治观念、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重要目标,采用青少年易于接受的形式方法,结合警示案例,宣讲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内容,普及扫黄打非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以推动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为重要目标,面向学校、家庭、互联网企业、社会组织和政府职能部门,开展保护未成年人工作法律宣传教育,明确各方“护苗”工作责任义务,沟通交流未成年人保护中的情况,切实加强协作配合,认真落实法律规定,发挥积极作用。
(四)动员社会力量。加大“绿书签行动”文化惠民力度,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加。发动互联网企业和出版单位,为本地青少年优惠提供或免费赠阅一批品质优良、内容健康、导向正确的电子书、影音作品、精品课程等学习资源;发动出版发行单位,选择大型图书销售场所或网络售书平台,开展绿书签优惠购书活动,读者凭绿书签享受优惠;发动科技场馆、少年官、青少年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举办宣传教育活动,定期向青少年免费开放;鼓励有意愿、有实力的社会组织或企业,向本地特别是乡村地区中小学校、图书馆或街道社区图书室、农家书屋以及贫困家庭孩子,开展公益捐赠捐助。
五、工作要求
(一)精心组织安排。加强工作谋划,周密部署安排,结合当地实际,确保系列宣传活动体现系统性、针对性、时效性;活动中注意突出“护苗2021”专项行动的工作宗旨,呈现打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主题;要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活动形式和方法,形成活动亮点,有效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加强宣传发动。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将组织中央新闻媒体对绿书签行动进行宣传报道,及时反映全国动向、各地成果和特色亮点。各地也要及时组织当地新闻媒体,对“绿书签行动”系列宣传活动和护苗2021专项行动的工作举措、进展成效及典型案件等,予以宣传报道。有条件的地区,可利用直播、短视频等方式扩大宣传覆盖面。
(三)及时报送信息。中国扫黄打非网、扫黄打非官方微博微信和绿书签微信公众号,作为全国绿书签行动内容发布平台,将随时刊发各地重要活动资讯,展现成果风采。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扫黄打非办公室要及时报送活动开展情况,相关材料(文字、照片、视频等)发至邮箱[email protected]。工作总结于11月30日前报送。

『伍』 想考英语翻译方向的研究生,哪个学校好呢厦门大学、广外、上外

上外 mti英语口译 情况

MTI英语翻硕是专硕,上外有口译和笔译两个方向,旨在培养实践型的口笔译人才,所属院系为高翻学院(成立于2003年)。2010年设立MTI英语翻译硕士专业点,为我国首批MTI翻译专业硕士培养单位。
口译专业有高质量的视听设备,另有两个同声传译会议室,供学生开展模拟会议,优化学习体验。
上外高翻学院拥有国内外顶尖的师资,拥有翻译理论界的权威教授学者和经验丰富的口笔译专家,如教授口译课程的戴惠萍教授(美籍)和司徒罗斌教授(法籍)均为AIIC会员,戴惠萍教授还曾是联合国资深口译专家;教授笔译课程的姚锦清教授(加籍)和董翔晓教授(美籍)均为资深翻译专家;教授法律及经贸翻译的冯国扶教授曾任台湾万象和上海创凌科技翻译有限公司的总裁等。联合国和欧盟经常派出资深笔译专家和口译专家赴高翻进行教学。
上外是联合国合作备忘录签约高校(MoU)之一,上外高翻与联合国、欧盟等的国际组织有着密切的合作,并与国际知名大学频繁交流,共享资源。高翻与联合国环境署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建立长期合作,向专业笔译硕士学生开放机会参与联合国文件的学习和翻译;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维也纳办事处、内罗毕办事处、曼谷办事处以及欧盟欧委会等也长期向高翻学生提供口译实习项目,以暗箱练习和口译培训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口译实践能力。

►院系及专业
高翻学院:055101英语口译

►课程设置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口译方向的课程除公共必修课外,主要包括:交替传译、基础笔译、会议同传、国际经济学、中国文化概要、中西翻译简史、翻译概论、西方文化概要、法律基础、中国文化通论、西方文化概要、国际经济学等等

►培养方向
MTI是专硕,上外英语MTI硕士点是2010年始设,招生定位为为了工作需要而读,培养翻译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有些类似于MBA。MTI重视实践环节,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注重翻译实践训练。就业面广,学费较高。09年之前专业硕士只招收具有职业背景的人员报考,需要出具工作证明才可以报考,属于单独全国联考。09年开始取消了必须有职业背景的限制,也开始面向应届生招生,取消了单独的全国联考,统一合并到了研究生统招考试里。

►实训机会
上外高翻学院成立有专门的学生实训中心,指派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日常运作。学院还与联合国(含各办事处及粮农组织等)、欧盟、上海市外办、上海日报社、昆山市外办、华为等签订了学生实训协议。其中上海日报实践基地、华为实践基地、联合国实践基地被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试验项目”正式立项
►招生对象:
1、大学本科或研究生学历
2、同等学力本科结业生(须达到英语专八优秀水平或雅思成绩7分以上或托福100分以上)人员。
3、同等学力高职高专学历,需要取得学历后满 2 年(还须达到英语专八优秀水平或雅思成绩7分以上或托福100分以上)人员。

『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的课程介绍

商法学(Commercial Law)
本课程共分四编:第一编总论,讲授商法的概念、商事主体、商事行为、商业名称、商业经营口者和雇员的概念和制度、商业管理制度。第二编为商事主体法,介绍不同的商事组织,包括个体经营者、独资企业、公司、合营、联营和企业集团的概念和相互关系。第三编为商事中介制度,讲授商事代理、经纪制度、信托、寄托、居间和特许经营权。第四编为商品流通,讲授商品销售的不同方式(经营、代销、直销、传销等),介绍流通证券(股票、债券、提单、仓单等)、期货交易、房地产交易、运输和仓储制度。
公司法(Law of Corporations)
介绍各国公司制度及有关吸引外资的法律。内容主要包括:公司的产生与发展;工商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重点介绍合伙、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各自的法律地位、特征和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我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介绍各国有关吸收外国投资的法律和有关保护外国投资的国际条约。教师主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组织学生分析中、美等国主要判例,归纳和比较不同国家公司法制度的基本特征,帮助学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把握我国公司法的主要特点、发展趋势和利弊取向。
海商法(Maritime Law)
本课程主要介绍我国的《海商法》和其他国家有关航海贸易的法律制度及有关的国际公约、国际惯例以及法律实践的判例。其内容主要包括:绪论介绍海商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历史沿革及海商法的渊源;船舶与船员介绍船舶所有权、船舶抵押权、船舶优先权;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船舶租用合同及海上保险合同_这部分内容为讲授重点;船舶碰撞、船舶拖航、海上救助、共同海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海事诉讼时效、涉外海事法律关系的法律适用及海商、海事纠纷的处理等法律问题_这部分内容作一般介绍。
票据法(Law of Negotiable Instruments)
主要介绍中国票据法,同时,将从比较角度介绍英、美票据法(重点是美国统一商法典第三章)以及国际统一票据法的有关内容。在不同票据(包括汇票、本标、支票)中,本课重点讲授汇票与支票,包括出票、背书、提示、付款、拒付、追索等票据行为,分析票据行为中各方当事人的关系与相关诉权与抗辩权。在支票章节,还将介绍银行与客户的法律关系。
国际经济法(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本课程主要讲授五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国际经济法概述及WTO的法律框架;二部分主要讲授国际货物贸易救济法;第三部分主要讲授国际服务贸易法;第四部分主要讲授国际税收法律制度;第五部分讲授国际经济纠纷争端的解决。具体介绍国际经济法的概念、特征、主体与相关学科的关系,WTO的基本职能以及法律文件框架,WTO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的法律救济手段及调查程序,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法律原则及规则体系,国际税收管辖权的理论和实践,双边税收条约的主要内容,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国际投资争端解决制度及其他国际经济争端解决手段及基本程序。通过教师讲授相关法律、介绍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大量课外阅读、课堂重点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把握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理、规则及操作程序,为学生在国际贸易、投资、税收等领域的进一步理论研究和法律实务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国际私法学(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包括三大部分内容:(1)冲突规则,即当不同国家就某一民商事争议的解决作出不同的规定时,规定应适用其中哪一国的民商法解决这一争议的规则;(2)国际民事诉讼程序,主要涉及:各国法院对国际民商事案件的管辖权、为他国法院提供的司法协助、对他国法院作出的判决的承认和执行;(3)国际私法上的一般制度,如识别、反致、政策与善良风俗、法律规避、外国法内容的查明等。本课程将采用理论讲述与经典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抽象的法学概念、范畴的理解。本课程还将随着法律教学改革的深入,对内容进行不断更新及调整。
经济法学(Economic Law)
概要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经济实现宏观调控及对市场进行规制的主要法律。课程内容包括经济法的基础理论及财政法、税法、银行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单行法规。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法律与经济体制的相互关系及法律在经济管理及市场规制方面的作用与影响。
知识产权法(Intel lectual Property)
介绍知识产权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重点在应用理论,同时也介绍相关的国际公约及其与内国法的关系。主要内容包括:知识产权的概念、基本原理、发展历史和发展的趋势、在理论上存在产问题和主要的争议;具体介绍专利、版权、商标、计算机程序、商业秘密的基本内容和中国的立法、司法等基本情况;从理论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三个方面把握教学的情况,并做及时调整。
民法总论(General Principles to Civil law)
本课程的目的是向学生介绍民法总论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与基本制度,是整个民法学课程体系的第一部分。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1、民法概述,讲述民法的含义、调整对象、发展历史、渊源、适用范围等;2、民法的基本原则,讲述我国民法所确立的指导原则;3、民事法律关系,讲述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权利、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4、自然人,讲述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监护等;5、法人、讲述法人的民事权利力与民事行为能力、法人机关、法人成立、变更与终止;6、民事法律行为,讲述民事法律行为的含义、意思表示、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附条件与附期限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撤销民事行为与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等;7、代事,讲述代理的概念和特征、代理的分类、代理权、无权代理的类型等;8、诉讼时效,讲述时效的类型、诉讼时效的期间、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与延长等。
民法物权(Property Law)
本课程的目的是向学生介绍民法物权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与基本制度,是整个民法学课程体系的第二部分。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1、物权概述,讲述物权的概念和效力、物权的类型、物权的变动;2、所有权,讲述所有权概述、不动产所有权和动产所有权;3、共有,讲述共有的概念与特征、按份共有、共同共有;4、用益物权,讲述用益物权的概念瓦特生、地上权、地土地承包经营权、典权、地役权;5、担保物权,讲述担保物权概述、抵押权、质权、留置权;6、占有,讲述占有概述、占有的效力和保护、占有的取得和消灭。
民法债权(Obligation)
本课程的目的是向学生介绍民法债权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与基本制度,是整个民法学课程体系的第三部分。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1、债权概述,讲述债的概念、特征和构成要件、债的发生原因、债的分类;2、债的履行,讲述债的概念和原则;3、债的保全和担保,讲述债的保全和担保的具体方式;4、债的转移和消灭,讲述债权的转让、债务的转移、债权债务的转让、债的消灭;5、合同,讲述合同的概念和特征、合同的分类、合同的订立、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与解除、违约责任;6、侵权行为,讲述侵权行为的概念和法律特征、侵权行为的分类、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各种特殊侵权行为侵权责任;7、不当得利,讲述不当得利概述、成立要件、类型和不当得利之债内容;8、无因管理之债,讲述无因、无因管理的成立要件、无因管理之债的内容。 国际法学专业(包括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三个方向)设立于1984年1月3日,是我校第一批设立的两个博士点之一,并于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其专业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广博的涉外经贸知识,同时能熟练进行外语的听说读写,成为国际法学领域的高层次法律人才。
一、国家级重点学科、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自成立以来,在国际经济法的教学和研究方面一直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我院的国际法专业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国际法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经过冯大同、沈四宝、王军三任院长和全体教师的建设,国际法专业汇聚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并形成了一个具有雄厚实力雄厚的教学和科研梯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5年,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依托我院成立,该研究会凝聚了全国国际经济法专业的众多著名学者,已经成为该领域最重要的全国性专业学术团体(2013年更名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法学研究会);国际法系在国家“十五”“211工程”的资助下,成立了WTO法律研究中心等专业学术研究机构,并完成或即将完成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其中一些成果已经被实践部门用做决策的参考;国际法系的教师还主持承担了多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以及教育部、司法部、国务院法制局和商务部等部委资助的研究项目,在国内法学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近百篇学术论文,并出版了数十部专著。
二、博士点专业、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水平
国际法专业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可以授予博士学位的十四个专业之一,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
国际法系开设的《国际商法》课程,被教育部评审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该课程的教科书《国际商法》畅销几十万册,培养和影响了几代经贸法律人才。
国际法系开设的其他课程,如国际投资法等,也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我系教师长期以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在很多课程的讲授上都使用案例教学和双语教学,增强了学生应用中国法律和理解外国法律的能力。为了配合案例教学和双语教学,我系教师编写了《国际商法教学案例(英文)选编》、《英美商事组织法》、《国际法》、《揭开公司面纱》等英文案例教学参考书,极大地促进了 “三会”人才(掌握法学专业知识,同时又懂外语和经贸知识)的培养。
国际法系在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培养的研究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我系除了为中国大陆培养博士研究生外,近几年还为港澳台地区和英国、韩国等国家培养了近十名博士研究生。
国际法系在开展对外教学方面也成绩斐然。2003年,我院承担了一个培养十余名欧盟律师的项目,我系教师承担了其中大部分的教学任务。
三、高水平的对外交流
国际法系的中青年教师大多有在欧美等国家学习或做访问学者的经历,有丰富的对外交流资源。每年的对外交流,特别是与国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互访非常频繁。国际法系与一些国外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长期的合作关系,定期举办暑期讲座、教师和学生的交换等,与时俱进的对外交流和合作使得国际法系的教师能够追踪自己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并把相关的信息应用到自己的科研和教学中。部分教师还被国外邀请做高级访问学者或课题研究人员,并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学院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法学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级二级重点学科——国际法学。北京市法学一级重点学科。
教学科研学系
国际法学系
经济法学系
民商法学系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系
诉讼法学系
法学理论学系
刑法学系 本科:
法学专业
科学学位硕士:
法学理论、国际法学、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诉讼法学、刑法学
专业学位硕士:
法律硕士J.M.(法学)和法律硕士J.M.(非法学)
博士: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民商法学
博士后流动站
法学博士后流动站 国际商法,是调整国际商事交易和商事组织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的授课对象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的本科生以及校内国际贸易、国际企业管理、外贸英语等专业的本科高年级学生。学生应在修完《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等外贸课程的基础上,才进入本课程的学习。
国际商法的主要内容有:(1) 绪论;(2) 代理法;(3)合伙法;(4)公司法;(5)外商投资企业法;(6) 合同法;(7) 买卖法;(8) 产品责任法;(9) 票据法;(10)国际商事仲裁。应该说上述内容是国际商事法的核心部分,但不等于全部内容。其中,合同法、买卖法和公司法是本课程的重点,因为在涉外经济活动中,合同尤其是货物买卖合同是基本的法律文件,而公司是从事国际商事活动的最主要的主体。票据法是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受课时限制,对外贸、管理、外语等专业的学生可暂不讲授,但对国际经济法专业的学生则必须讲授。至于运输及保险方面的法律问题,鉴于学生在学习《国际贸易实务》、《海商法》和《保险学》等课程中已获得必要的知识,因此,在《国际商法》课程中不拟列入。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案例讨论或模拟仲裁庭或模拟、法庭。其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法律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懂得如何将所学的法律原理用来解决实际商务纠纷。
国际商法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十五门重点建设核心课程之一,其特点是其专业性、实践性强,与市场经济的需求特别是中国入世后社会对国际经贸人材的需求联系紧密。该课程对全校开放,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先掌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进出口业务等基本知识。讲授的对象为法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的本科生以及校内国际贸易、国际企业管理、外贸英语等专业的本科高年级学生。
从 1980 年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即开设国际商法课程,至今已有25年的历史。这25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时期为 1980 年至 1993 年。这一时期是国际商法课程的创建和体系确立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将国际经济法教研室从国际经济贸易系分立出来,并成立国际经济法系,由冯大同 教授任系主任,国际商法课程的带头人主要是我国著名法学家沈达明、冯大同两位教授。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是:
(1) 建立了一套适应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事业发展需要的国际商法体系;
(2) 沈达明、冯大同教授于 1980 年编写的《国际商法》教材,后来被定为原外贸部统编教材,曾获原外经贸部优秀教材一等奖和北京市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奖。冯大同教授于1992 年主编出版了《国际商法》 ( 修订版 ) 教材,后被定为原外经贸部统编教材,曾被评为外经贸部优秀教材。
第二时期为 1994 年至今。这一时期是国际商法作为一门品牌课程的确立时期。 1994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将国际经济法系改建为法学院,由沈四宝教授任院长。在这一时期,国际商法课程的主要带头人是法学院院长沈四宝教授和副院长王军教授。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为:
1、国际商法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以国际商法课程为核心的国际法专业在 2002年获得国家重点学科的称号。
2、国际商法课程被评为 2003 年北京市精品课程。
3、由沈四宝、王军、焦津洪三位教授编著的国际商法课程教科书《国际商法》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国际商法》教材现已被各大专院校采用,至今已发行几十多万册,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对统一国际商法教材体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在国际商法的教学中不断总结出了新的教学方法,其中包括:案例教学法、双语教学法等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并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这些方法的采用在国内产生较大的影响。经贸大学法学院曾先后召开过多次全国性的国际商法案例教学研讨会,与国内同行共同研究国际商法课程的教学方法。
5、编写了多部国际商法案例教学和双语教学系列教材 , 除了《国际商法》教材之外,具有代表性的还有:
(1)沈四宝、王军、焦津洪:《国际商法教学案例 ( 英文 ) 选编》,法律出版社 1999 年出版,该教材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研究生推荐教材;
(2)王军:《美国合同法案例选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5 年出版;
(3)王军:《美国合同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 年出版;
(4)丁丁编著:《英美商事组织法》(案例精粹系列丛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年出版。

『柒』 很多人发了很多质量低的文章,这些人搞学术的意义有多大

法制建设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法学研究的发展,我国的法学研究也迎来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春天。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为法学研究的发展既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的形势,如何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我国法学研究,我拟提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正确理解“精品”的含义,并鼓励“精品”的创作 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要求作为社会科学的法学的繁荣和发展。我们已经摆脱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法学的”幼稚阶段,但法学研究的现状,总的来说,与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是不相称的。主要表现在我国法学研究的成果,无论就其数量还是质量来看,都未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质量上来看,这些年来,法学研究具有标志性的成果不多,主编的作品多、独著的成果少,汇编的成果多、专著成果少。翻译的精品不多,潜心考证的作品更是寥若晨星。要繁荣和发展法学,当然要鼓励原创性的成果,多出精品,也要求成果的数量上要达到一定规模。因此,我建议: 第一,要鼓励学者多出成果。大学应当是教学和科研并重,每个法学院都应当成为既培养学生,又培养学术成果的园地。我们应当进一步形成和完善奖惩机制,鼓励教师从事科研,推出更多的成果。并且要形成一套约束机制,刺激教师从事科研。实际上,传播知识、传承文明,更需要的是著作,而不仅仅是面对学生的讲授。 第二,要正确理解精品的含义。精品实际上是个人知识长期积累和学界学术逐渐发展的产物,在法学发达的今天,很难设想一部精品完全是个人的话语。在法学研究方面,我不赞成简单的、低水平的重复,但我也不赞成轻率地将某部作品冠以低水平而简单地加以否定。一部作品只要有其闪光点,有其思想的火花,给人某些启示,即使这些火花只是星星之火,也有其存在的价值。 第三,要正确理解原创性的含义。原创性不是说一部书从头至尾都是独到的观点,百分之百的内容都是前所未有的。只要在某一问题以及问题的某一方面有新的观点,在体系编排、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收集等方面有一定的独到之处,就可以认为具有原创性。 第四,要进行善意的学术批评。我们需要对他人的创作劳动给予足够的尊重,理解作者创作的艰辛。对作品的疏漏和缺陷,有必要进行商榷甚至批评,但这种批评应当是和风细雨的、善意的,不能采取挖苦、讽刺甚至进行人身攻击。不能把学术批评演化成相互攻击或出名的手段。 二、破除“饭碗法学”,发挥学科结合优势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法学院的教师讲授课程太窄,从而使得我们研究的视野也过于狭窄。例如,有些民法学者只研究合同法,这就使我们的学术视野变得过于狭窄,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学的繁荣和发展。目前,在我国法学研究中存在着一种可以称之为“饭碗法学”的观点,该观点的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自我封闭,将法学的学科严格划分为若干门类,如民法学、宪法学、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等。各个学科之间壁垒森严,甚至学科内部也沟壑纵横。其次是封闭他人,持“饭碗法学”观点者对其他领域的学者从事自己这个领域的研究往往表现出高度的警惕,一旦有越雷池者必然口诛笔伐,认为这种学者是不务正业,或者说是手伸得太长。甚至认为,这些跨学科研究的学者违反了学术界的所谓“游戏规则”,并对这些学者进行各种形式的非议。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与新世纪法学研究发展潮流和社会生活实际需要严重背离的。首先,对学科领域的严格区分,将使学者视野变得非常狭窄。法学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开放的体系,各个法学分支本身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只不过是由于研究者的能力、精力有限,才不得不强行进行学科的划分。但是,当一些学者具有跨学科、跨领域研究的能力与精力的时候,那么,从事这样的研究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对研究者来说也是终身受益的。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正是由于我进行了证据法的研究,才使得我在参与民法典制定时,重新审视一些以前认为理所当然的规定,尤其是民法总则中的法律行为制度、侵权行为法中对各类侵权行为举证责任的规定。可以坦率地说,对民事证据法的研究极大的拓宽了我的视野,使我能够比以前更进一步深入地研究民法学问题,看问题的视野更为开阔。 其次,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科的结合有如植物的嫁接。一方面,法学需要与其他学科结合,形成法经济学、法社会学、法哲学等,从而为法学的繁荣和发展开辟新的道路,提供新的研究方法。美国著名大法官布兰代兹说:“一个没有研究过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法律人极有可能成为人民公敌。”此种观点未免过于绝对,但是,其强调法学应当与经济学和社会学结合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另一方面,法学内部甚至各部门法内部,也应当相互结合。现代的法学研究已经朝着越来越专业化、细致化的方向发展,这可以说是法学研究的必然趋势,但是,这种趋势并不意味着学者必须将自己禁锢在术业专攻的那一领域,更不意味着学者之间必须硬性地划分研究范围、不准他人越雷池半步。 其实,各门学科都具有共通性,因此,各门法学之间需要交流。各个部门法只有相互取长补短,才能够使各部门法学科得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使法学研究的园地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如果都抱着一种“饭碗法学”的态度,相互排斥、互相封杀,我们的法学将无法进行真正的交流和合作,这将对法学研究事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害。 三、既要注重理论性,也要强调技术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法学研究应当更多地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虽然法学研究中也应当注意对法学基本理论的探讨,但其本质上仍然是对实务中问题的解答。法学应当走出象牙塔,不能过于形而上。为此,我建议: 第一,法学研究既要重视基本理论研究,也要重视具体问题研究。法治的实现当以法律的制定为前提,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只有能够真正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成为“活法”,方才真正地对社会、对人民具有价值。这就需要我们的法学理论界多出精品,多出对社会实践有指导意义的好的研究成果。这也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而发生的一种知识的转型。我们既要注重法学的理论性,也要注重法学的技术性,虽然法学蕴涵着各种价值判断、利益衡量,但法律所追求的这些目标都是具体体现在各种具体的制度、规则当中的。法律的目的只能在各种具体规则的适用、案件的解决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脱离具体制度、规则去侈谈理念、价值,无异于缘木求鱼。现在实务和理论存在一定的脱节,实务关注的问题未必为学界看重,而学界感兴趣的问题对实务又可能意义不大。所以,我们不仅要研究法律的基本理论,也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案例,使理论对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第二,比较法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但任何比较都应当结合中国的实际,研究问题不能一切都从希腊罗马出发,也不能仅仅以某个国家的模式为惟一的经典。比较法的方法应当包括结合中国现实的综合考虑,而决不能在比较两大法系之后而直接得出结论。如果为比较而比较,比较后对中国的法制建设和法学发展不具备任何启迪意义的,这样的比较是不宜倡导的。 第三,现在普遍注重研究法律层面的问题,但缺乏对司法解释、案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习惯、惯例的研究。在学术著作中,对实务中意义重大的这些规范引用极少,这不仅使我们的研究范围受到很大限制,而且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我国实践中的“活”法。我们国家的现实国情是,地区差异大,而且我国出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新旧矛盾层出不穷。所以,国家层面的法律在各地区、各具体案例中均有不同的具体体现。这些实际生活中的“活”法才是真正发挥效用的法律。我们应当加强对这些规范的研究,使其符合国家法律的基本精神,同时也符合社会生活的实际要求。 四、需要形成流派,但不能形成宗派 学术流派是指具有共同的学术传统、共同的研究方法和共同的研究风格的一群学者的统称。学术流派具有包容性,而宗派具有封闭性。学术流派对事不对人,学术流派注重的是对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而学术宗派是对人不对事,对某些人的观点采取压制和攻击。维护的是一个小圈子的利益。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学者要首先承担起推进学术自由在各个方面进步的使命;要有学术伦理观念,遵守普遍性的学术规范;要有社会良知和作为学者的独立人格,既不要有“摧眉折腰侍权贵”的奴颜卑膝,更不应该“骄横跋扈牧黎民”的霸恶俗。

『捌』 健康社会心理概念

第一节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深化,人们对健康概念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完善。在现代社会中,健康不仅指生理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者的和谐统一构成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动态的,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标准。

一、健康的概念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过去,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强调的是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即大部分人会认为“身体没病就是健康”。但是,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认识逐渐加深,人类对健康的认识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一)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简称WHO)成立时,在宪章中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日臻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1977年恩格尔(Engel)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在该论文中他提出了一个基本的假设:健康和疾病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即生物—心理—社会模式(biopsychosocial model) Engel, G.L. The need for a new medical model: A challenge for biomedicine. Science, 1977, 196, pp.129-136。这立即在医学和健康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导致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转向了当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此相一致,1989年WHO又将健康的定义修改为:“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WHO还提出了健康的十条标准:

第一,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第二,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

第三,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第四,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

第五,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第六,体重得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第七,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眼睑不发炎;

第八,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牙齿和牙龈颜色正常;

第九,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第十,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协调。

(二)对健康定义的理解

从WHO对健康的定义与标准中可以看到,现代健康概念包含着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适应社会三方面的内涵。那么,我们如何来看待健康与疾病呢?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下,疾病与健康其实就是个体的生理、心理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平衡或失衡的状态,对于疾病和健康,生理、心理和社会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心理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更多地反映了健康与疾病过程中的宏观变化过程,如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生活事件、负性情绪等,而生物因素则更多反映了健康与疾病过程中的微观变化过程,如基因突变、组织细胞损伤、生理生化系统紊乱等。可以说,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基础,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有力保障,社会因素是联系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重要桥梁,三者的和谐统一构成了人类健康的基础。

二、心理健康的概念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指出,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在人际交往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各自关注的不同角度对心理健康进行论述,迄今为止,对于什么是心理健康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定义。有人从心理潜能的角度来理解心理健康,认为心理健康的人是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能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个体;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积极乐观、富有创造性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适应良好,具有旺盛的生命活力,在情绪与动机的自我控制等方面达到正常或良好水平。《简明不列颠网络全书》将心理健康解释为:“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但不是十全十美的绝对状态。”我国研究者王书荃认为,心理健康指人的一种较稳定持久的心理机能状态。它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时,主要表现为在人际交往中能否使自己的心态保持平衡,使情绪、需要、认知保持一种稳定状态,并表现出一个真实自我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她认为如果用简单的一个词来定义心理健康,就是“和谐”。个体不仅自我感觉良好,与社会发展和谐,发挥最佳的心理效能,而且能进行自我保健,自觉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王书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2~3页刘华山认为,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与积极的社会功能。刘华山《心理健康概念与标准的再认识》,《心理科学》2001年第4期,第481页

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心理疾病包括各种心理与行为异常的情形;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即能够维持自己的心理健康,主动减少问题行为和解决心理困扰。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同学者的观点不同,并且随着社会文化和时代的不同,心理健康标准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比如,在封建社会,安贫乐道可能是一种理想的保持心理平衡的观念,但是在现代社会,如果安于现状而不思进取,就可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被淘汰。下面介绍一些学者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看法。

(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等提出的标准林仲贤、武连江《儿童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年版,第245页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等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1)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4)能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当的情绪表达及控制;(9)在不违背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作有限度的个性发挥;(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对个人的需要能作恰如其分的满足。

(二)奥尔波特(G.Allport)提出的标准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30页

心理健康与人格有着密切的关系,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对心理健康提出了七条标准:(1)自我意识广延;(2)良好的人际关系;(3)情绪上的安全性;(4)知觉客观;(5)具有各种技能,并专注于工作;(6)现实的自我形象;(7)内在统一的人生观。

(三)林崇德提出的标准俞国良《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作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他认为心理健康主要有以下十条标准:(1)了解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2)信任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信任感,能克服困难,面对挫折能坦然处之,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失败;(3)悦纳自我,对自己的外形特征、人格、智力、能力等都能愉快地接纳认同;(4)控制自我,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5)调节自我,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行为目标、心理不平衡状态、与环境的不适应性,能作出及时的反馈、修正、选择、变革和调整;(6)完善自我,能不断地完善自己,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7)发展自我,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发展自己的人格;(8)调适自我,对环境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理解他人,悦纳他人,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9)设计自我,有自己的生活理想,理想与目标能切合实际;(10)满足自我,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四)郭念锋提出的标准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285~287页

郭念锋在其所著《临床心理学概论》一书中提出从以下十个方面判断心理健康的水平。

1.心理活动强度

这是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类精神刺激的反应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能看出不同人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力。抵抗力低的人往往容易遗留下后患,可以因为一次精神刺激而导致反应性精神病或癔症,而抵抗力强的人虽有反应但不致病。这种抵抗力主要是和人的认识水平有关,一个人对外部事件有充分理智的认识时,就可以相对地减弱刺激的强度。另外,人的生活经验以及固有的性格特征和先天神经系统的素质也都会影响这种抵抗能力。

2.心理活动耐受力

前面说的是对突然的强大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但现实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类精神刺激,那就是长期反复地在生活中出现,久久不消失,几乎每日每时都缠绕着人的心灵。这种慢性的长期的精神刺激可以折磨一个人整整一生,也可以使一个人痛苦很久。有的人在这种慢性精神折磨下出现心理异常,人格改变,精神不振,甚至产生严重躯体疾病。但是也有人虽然被这些不良刺激缠绕,最终不会在精神上出现严重问题,甚至把不断克服这种精神刺激当做生活的乐趣,当做一种标志自己是一个强者的象征。他们可以在别人无法忍受的逆境中作出成绩。可以把对长期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看做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称它为耐受力。

3.周期节律性

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比如,人的注意力水平就有一种自然的起伏。不只是注意状态,人的所有心理过程都有节律性。一般可以用心理活动的效率作指标去探查这种客观节律的变化。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不高,但一到晚上就很有效率,有的人则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固有节律经常处在紊乱状态,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都可以说他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了。

4.意识水平

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水平为客观指标。如果一个人不能专注于某种工作,不能专注于思考问题,思想经常开小差或者因注意分散而出现工作上的差错,我们就要警惕他的心理健康问题了。因为注意力水平的降低会影响意识活动的有效水平。思想不能集中的程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由此而造成的其他后果,如记忆力下降等也越严重。

5.受暗示性

易受暗示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围环境的无关因素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紊乱,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他们的情绪和思维很容易随环境而变化,给精神活动带来不稳定的特点。当然,受暗示这种特点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但水平和程度差别较大,女性比男性较易受暗示。

6.康复能力

人的一生不可避免会遭受精神创伤,在精神创伤之后,情绪的波动、行为的暂时改变,甚至某些躯体症状都可能出现。但是,由于人们各自的认识能力不同、经验不同,从一次打击中恢复过来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恢复的程度也有差别。这种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称为心理康复能力。康复水平高的人恢复得较快,而且不留什么严重痕迹,每当再次回忆起创伤时,他们表现得较为平静,原有的情绪色彩也很平淡。

7.心理自控力

情绪的强度和表达、思维的方向和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所谓不随意的情绪和思维只是相对而言的,它们都有随意性,只是水平不高以至难以察觉罢了。对情绪、思维和行为的自控程度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当一个人身心十分健康时,他的心理活动十分自如,情绪的表达恰如其分,仪态大方,既不拘谨也不放肆。因此,精神活动的自控能力不失为心理健康的一个指标。

8.自信心

当一个人面对某种生活事件或工作任务时,必然会首先估计一下自己的应付能力。这种自我评估有两种偏差,一种是估计过高,一种是估计过低。前者是盲目的自信;后者是盲目的不自信。这种自信心的偏差所导致的后果都是不好的。前者很可能由于自身力不从心导致失败,从而产生失落感或抑郁情绪;后者可因自觉力不从心,害怕失败而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为此,一个人是否有恰当的自信是衡量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准。自信心反映的是一种自我认知和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提高。

9.社会交往

人类的精神活动得以产生和维持,其重要的支柱是充分的社会交往。社会交往的剥夺必然导致精神崩溃,出现种种异常心理。因此,一个人与社会中其他人的交往也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点击加载更多
剩余50%未读
心理健康吧青少年心理教育调节心理问题-其实很简单
青少年心理教育 心理问题-原来这么简单!感谢老师帮助我孩子走出了心理问题的困扰,
广告查看详情
使用文库App可享受
免费下载此文档 多端同步便捷下载 发送个人邮箱
用App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分享收藏下载转存
打开文库App,免费阅读此文档
大同德瑞医院 为您提供专业的一人一室心理咨询

大同德瑞医院
提供的广告

查看详情

立即领取
VIP教育大礼包

热门小说免费读

精品课程
高中数学-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59.9
提分100

35课节
煤矿掘进机操作作业安全技术实际操作考试标准(教学视频七)
¥20
知识海涯

1课节
薪酬福利标准设计与管理实务
¥29¥89
百川知识

5课节
相关推荐文档
五阶五魔方-层先法精选 立即查看
什么是心理健康的标准 用App查看
一、健康的概念 用App查看
标准预防概念 推荐
健康的概念(新) 热门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健康与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1)
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标准
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标准 好评
心理健康含义与标准.

阅读全文

与侵权责任法精品课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向山镇党委书记 浏览:934
服务创造价值疏风 浏览:788
工商登记代名协议 浏览:866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
创造者对吉阿赫利直播 浏览:786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浏览:846
深圳市润之行商标制作有限公司 浏览:62
江莉马鞍山 浏览:417
马鞍山大事件 浏览:759
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抵扣期限 浏览: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