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加强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
派出所工作抓得好与不好,事关公安工作全局,事关一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我结合前期对怀安县11个乡镇派出所的调研,就如何发挥好派出所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引导派出所更加扎实、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当前派出所基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安全防范网络相对松散。农村地区的安全防范网络建设主要由派出所、治保会指导下的村级义务联防队来承担。当前由于基本待遇无法解决,大部分自然村的义务巡逻处于停滞状态。城区的情况比农村好,基本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防范网络,但群防群治基础仍十分薄弱。就专门保卫力量而言,一些企业保卫组织名存实亡,一些小型企业和私营企业根本没有保卫力量,群防群治工作在这些地方失去了依托。就居民小区而言,即使成立了义务巡逻队、义务调解会等组织,往往也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真正开展工作。
二是人口管理的难点仍未突破。近年来,尽管加强了入户访查工作,民警人口管理的意识、成效逐步增强,但从管理的现实情况看,外来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监管对象、高危人群的管控等人口管理的重点、薄弱点、难点仍未突破。首先,在监管对象和特殊教管人员管理上,大部分基层民警对他们的实际情况不能知根知底,监控、管理力量也仅仅是一个空架子,他们的日常活动常常游离于公安机关的管理视线之外;其次,在外来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方面,现实情况也不容乐观,外来人口登记办证率不高、出租房屋“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等现象普遍存在,在外来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上还存在一些“盲点”;再次,派出所治安信息员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能真正发挥作用的信息员少而又少。
三是重要阵地控制存在疏漏。从目前情况看,对特种行业的管理存在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等不良现象。一些重要阵地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为现实斗争服务的作用难以发挥。从一些宾馆、旅社发生的刑事案件分析,除了流窜犯罪的不确定性外,身份证查验、从业人员识别等控制手段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导致案件证据难以获取,线索无法查证,特别是废旧物品收购站等行业失控,致使罪犯销赃渠道无法堵截。
四是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派出所是公安机关打、防、管、控工作的前沿,也是公安信息采集的源头。当前派出所源头信息采集普遍存在不及时、不全面、不准确的问题。该采集的信息没有采集,该录入的信息没有录入,或者采集、录入的信息项目不全。情报信息关联度、共享度低,重复劳动、资源浪费和效率不高的现象比较严重。
五是“群众路线”坚持不够。群众工作是做好管理和防范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但长期以来,民警中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忽视群众工作的错误倾向和脱离群众的思想作风。有的民警认为群众工作可做可不做;有的民警不愿做或不会做群众工作;少数民警特权思想严重,作风简单粗暴,致使“四难”现象和滥用职权、执法违法、侵犯人权的情况在派出所仍有发生。这些都严重伤害了群众的感情,使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亲切感、信任感下降,与民警的关系疏远,使防范工作失去了良好的基础。
当前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当前基层派出所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杂,可以这样来形容现阶段派出所的工作任务,那就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线线都从针中过”。具体来讲,一是日常值班备勤和接处警工作;二是大量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维稳工作;三是日常性的执法办案和案件查处工作;四是社会治安管理(包括交通、消防、民爆物品管理等)、日常户政管理和服务工作;五是安全防范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六是单位后勤保障工作(民警最基本的吃住行)、单位内部管理(包括内务卫生、内部安全等)和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七是民警队伍的教育管理和队伍建设工作;八是单位的宣传报道、各警种需要的报表和信息报送工作;九是迎接各级的检查、考核、验收和督察督导工作;十是上级公安机关集中开展的统一行动和专项行动,以及上级各警种安排部署的其他工作;十一是非警务活动,特别是一些政府部门因工作失误或处理群众利益问题不公所引发的治安热点问题等,都不同程度地动用派出所的警力。以辖区左卫镇派出所为例,2013年因执行维稳、安保等任务被抽调或出警500余人次。
总之,派出所现有警力本就捉襟见肘,但繁杂的工作任务贯穿下来却一条线都不会少,范围越来越大,工作任务日趋繁重,导致派出所的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往往是“肥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导致自身基础工作薄弱。
对做好基层派出所工作的思考
基层派出所工作千头万绪,如何更充分地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让派出所在千头万绪中理清思路,积极主动抓好工作,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定位要准确。公安派出所既是派出机构,也是公安机关治安部门,主要从事基层基础工作、辖区社会治安整治。加强派出所工作,是强化整个公安基础工作的首要环节,派出所是做好整个公安工作、基础工作的主力军,派出所基础工作牢固不牢固,关系到整个公安工作发展的大局。因此,各级公安机关的领导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派出所在整个公安工作中的重要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切实把加强派出所基础工作摆在整个公安工作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来抓。
二是目标要明确。要紧紧围绕“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这个工作目标来开展工作。坚持打防结合,以防为主,提升群众安全感。要充分认识派出所在公安工作中的基础作用,确立派出所以管理、防范为主要任务,以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目标,改革和调整派出所的工作方式、运作机制,切实提高管理、控制辖区的治安能力。要适应公安机关提高社会治安管理控制能力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公安派出所的职能和优势,充分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立足辖区,稳固基础,扎根群众,保一方平安。
三是重点要突出。针对派出所基础工作多而杂的特点,基层派出所领导应以身作则,从抓重点、抓难点、抓落实、抓效率入手,在最大限度地追求警务效率上下功夫,从效率上解决警力不足与经费紧张的问题。派出所主要领导要以身作则,与民警同吃同住,带头干好每一项工作,切实发挥排头兵作用。要定期组织召开工作汇报会。要及时通报辖区治安形势,统一安排部署工作,研究工作对策。要定期通报民警的工作实绩,落实等级化考核,以公开公正、透明促效率。要善抓工作重点和难点。要合理摆布警力,全力攻克工作重点,及时消除工作难点,做到忙而不乱、杂而有序、稳步推进。
四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与群众工作相结合,是长期以来公安机关探索出的一条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同时,广泛发动群众,也能较好地弥补基层派出所警力不足的问题,形成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的天然屏障。因此,要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紧密联系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调动人民群众参与配合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宣传发动群众维护农村社会治安,落实打、防、控一体化的措施,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开创派出所工作新局面。
❷ 工作单位里面的矛盾纠纷事情派出所管不管里
一般的事不会管,除非出现了严重的冲突。比如打架斗殴,有人受伤。
❸ 求矛盾纠纷排查处理工作方案
aa镇2011年春节前期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统一行动工作方案
2011年春节将至,为了确保辖区的社会稳定,加强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调处工作,促进本辖区春节期间社会稳定,确保辖区人民群众过上欢乐祥和的春节,镇党委、镇政府决定,在2011年春节前期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集中统一行动,为确保集中统一行动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实效,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稳定观为统领,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建设开放K县、平安K县、和谐K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以“事要解决”为主要目标,排查、调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和减少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不安定因素,实现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两下降”的工作目标。具体做到:
(一)深入细致排查本辖区、本部门的群众信访突出问题、社会矛盾纠纷及群体性事件苗头隐患。
(二)集中时间和力量解决影响当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特别是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矛盾纠纷,实现重点矛盾纠纷问题得到有效化解,新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得到有效调解,影响辖区社会稳定的突出隐患得到有效消除,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明显下降。
三、组织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对集中统一行动的组织领导,成立矛盾纠“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集中统一行动领导小组。
组 长:(aa镇党委书记)
(aa镇党委副书记、镇政府镇长)
副组长:(aa镇党委副书记)
(aa镇镇党委委员、镇政府副镇长)
(aa镇镇党委委员、镇政府副镇长)
(aa镇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
(aa镇镇党委委员、镇政府副镇长)
成 员:(aa镇司法所所长)
(aa镇社会事务办主任)
(aa镇党政办主任)
(aa镇计生办主任)
(aa镇经贸办主任)
(aa镇社保所所长)
XXX(各村书记\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综治办,(联系电话:4858714),由镇分管综治、稳定工作的副主任ppp任办公室主任,成员有….,负责抓好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集中统一行动的具体组织实施。
四、工作步骤
(一)排查阶段(1月15日至23日)
1、深入排查。各社区、村要结合实际,在前一阶段排查的基础上,进一步细致、反复排查本辖区存在的矛盾纠纷问题苗头和隐患,坚持做到对矛盾纠纷摸清底数,摸清成因,摸清问题,不留空白,不留死角,掌控在握。
2、集中梳理。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区别不同情况,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实行专人负责,落实调处化解的责任领导和人员及工作措施。
(二)集中调处阶段(1月24日至2月8日)
1、集中调处。各社区、村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按照预定的调处工作方案,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全面开展“大调处”活动,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2、领导包案。要坚持实行矛盾纠纷调处领导包案责任制,要按照南宁市信访工作“一岗双责”的规定,包案调处重大矛盾纠纷问题,一抓到底,包问题得到解决,包矛盾得到化解,包工作取得实效。
3、专项整治。对突出的矛盾纠纷和上级交办的矛盾纠纷案件,或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案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组,深入实地,开展专项调处和综合整治。
4、落实责任。对排查出来的每一件矛盾纠纷,要严格实行“一个问题,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包到底”的调处化解责任制;对梳理出来的重点教育对象,要逐人落实“包情况掌握、包解决困难、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置”的“五包”责任制,确保矛盾纠纷件件有人抓,有人管,有落实,有效果。
5、巩固治理。对经过调处的重大复杂矛盾纠纷,要实行跟踪回访,督促协调调处事项的落实,彻底解决问题。对回访中发现的可能出现反复或者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的情况苗头,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化解,防止矛盾问题出现反复调处工作进展情况,每办结一件,及时上报销案,未结的要及时上报进展情况(至2月8日),报镇综治办公室。
(三)验收阶段(2月9日至12日)
以“事已解决”作为“三大”统一行动的验收标准解矛盾纠纷和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真实效果。
五、工作措施检验化
(一)大力化解农村“三大纠纷”。要加大对“三大纠纷”的调处力度,全面清理积案,及时调处新案,对可能激化的“三大纠纷”问题,要组织专门力量,落实防范措施,坚决防止发生群体性事件。
(二)做好企业稳定工作。对职工反映强烈,存在非正常上访隐患的企业,要深入企业,指导和督促企业领导班子主动担负维护稳定的责任,加强对职工法律、政策的宣传工作。对破产、关闭的企业,要认真研究解决职工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切实把问题解决好。
(三)认真抓好征地拆迁中的稳定工作。要加大对征地拆迁信访问题的办理力度,加强法律政策的宣传解释,教育引导群众正确理解和自觉支持征地拆迁工作,依法合理地解决纠纷问题。
(四)妥善处理农村集体收益分配纠纷。农村集体收益分配、土地承包问题,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做好思想教育和稳控工作,防止发生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
(五)做好排查处置工作。各社区、村要对引发矛盾纠纷的隐患进行细致排查,及时进行处置。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推动集中统一行动的顺利开展。
要把集中统一行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开放K县,平安K县、和谐K县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各社区、村书记、主任是第一责任人,对集中统一行动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要具体抓好集中统一行动的组织实施工作,要亲自抓好排查化解工作的组织、协凋和落实。要精心研究制定集中统一行动具体实施方案,确保集中统一行动的深入有效开展。
(二)加强督查,严格问责,保证集中统一行动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加强检查督促,掌握进展情况,找出薄弱环节,提高调处质量。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进度迟缓,效果不明显的,要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督导,尽快扭转工作局面。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对排查调处工作不力,不能限期完成调处工作任务,或推诿扯皮,激化矛盾,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严肃查究责任。
aa镇党委
aa镇镇政府
2011年1月14日
❹ 派出所的职责到底是什么
派出所的职责如下:
1、管理户口
2、向群众宣传法制,组织发动群众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3、组建治安保卫委员会
4、发现掌握嫌疑分子,教育改造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
5、预防、制止违法犯罪活动
6、管理特种行业,维护公共秩序,预防治安灾害事故。
7、在工作中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使治安行政管理同群众的安全防范密切结合
(4)矛盾纠纷排查派出所扩展阅读:
打造平安社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创建和谐环境的过程。对于治安维稳工作而言,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就能够在总体上求得稳定。
2018年以来,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公安局溪口派出所在县公安局及辖区乡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按照上述这个思路,切合自身实际,紧紧抓住“三个紧扣”,励精图治,勤奋作为,短短半年多时间,干出了明显成效,取得了不菲战绩,确保了辖区安宁,赢得了群众满意。
1、紧扣重点矛盾的排查调处,打牢平安根基
抓好重点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是求得总体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应作为维稳第一位工作来抓。结合目前形势,该所围绕征地拆迁、移民扶贫、村居选举、带有宗族性的打架斗殴、山林田地矿藏等资源权属划分、重大事故处理、干部不良作风等最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点矛盾纠纷进行排查,有效调处。
2、紧扣重点对象的稳控防患,扎紧安全网
一切不稳定根源皆因人的因素。抓好了对重点人员的稳控工作,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有利于安定团结,有利于社会和谐。
3、紧扣重点工作的提升增效,赢取群众满意
首先是提升“严打”威力。该所以“大案必破,黑恶必除,盗抢必打,逃犯必追”为目标,采取领导督办、专人专案、责任倒查、重奖激励,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猛攻大要案,严打现行,力克积案,提高了案件侦破率。
参考资料:中国警察网—修水溪口派出所“三个紧扣” 精心打造平安环境
❺ 如何协助当地政府处理矛盾纠纷
一、当前矛盾纠纷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当前,社会治安形式总体良好,但是,维护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社会各方面的矛盾纠纷还大量存在,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由此产生的矛盾纠纷也不断增加。较之以往,目前的矛盾纠纷除数量有所上升外,在表现形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突出表现为公民与集体经济组织、与基层政府之间,企业职工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等纠纷(当然,目前的婚姻家庭纠纷尤其是婚姻纠纷呈大幅上升趋势),也就是个体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纠纷。这些矛盾纠纷,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广泛性,矛盾纠纷普通存在,非一个地方、一个企业所独有,纠纷涉及面宽;二是群体性,集体上访时有发生,群体械斗情况也有发生,矛盾主体一方往往人数较多;三是复杂性,引发纠纷的原因有体制、观念、作风各方面的因素,有时则是多种因素交结在一起,调处难度增大。
当前形势下我乡矛盾纠纷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在农村方面,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地方的土地权属不清,群众争执激烈,甚至发生械斗。 2、在劳动就业方面,一是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困难,自主择业性不强,就业压力增大;二是下岗职工及进城务工的农民增多,就业渠道狭窄,社会闲置人员增加,易诱发治安问题。
3、有部分上访老户对信访答复不满意或有关部门未予答复持续上访或越级上访不断。
二、社会矛盾的现实解决机制及存在的问题
1、我乡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一直作为维稳工作的重点来抓,成立了由乡人大主席为组长的矛盾纠纷调处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两次排查会议,一把手亲自参加,并形成会议纪要。每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抽调综治、司法、信访、派出所、土地、管理区等部门有关人员,深入农村、企业、学校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认真调查,及早解决。“三夏”、“三秋”、及元旦和春节期间,还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大规模排查,确保农忙、节日期间的社会稳定。我乡xx村由于近年来高速公路和xx大道占地,导致村里的土地被占了相当一部分,很多群众没有了土地,经过村委会多方面考虑,准备统一再分一次地,但是没被占地的村民不愿意,扬言要捍卫自己的土地,眼看“三秋”大忙来临,没有土地的村民马上要错过今年的小麦种植期,双方矛盾一触即发。我乡“三秋”矛盾纠纷排查小组在进驻xx村得知了这些情况以后,立即分成三组,对持反对分地意见的三个居民小组展开疏导,终于在经过两天的耐心细致的劝说下,在“三秋”大忙期间,使得全村土地顺利重新分配,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2、我乡还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为副组长的预防和处理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形成了一套制度:一是机关每天安排1xxxx值班,两名班子成员带班,每村要有一名主要领导值班;二是机关成立督导组,全天候、不定时对机关和各村进行检查;三是每村确定一名信息员,随时报告情况;四是如发生突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领导小组成员和工作人员应及时赶到出事地点,做好劝返、疏散工作,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以防止事态恶化。
3、当前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中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一是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基于司法行政系统指导,自治性解决机制发育不足,村民调委会是在法院指导和司法行政机关管理与指导下进行工作的自治性民间组织,这种调解受行政权力的支配和影响较大,有许多不利因素:(1)、增加了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的负担;(2)、强化了群众对政府的依赖,不利于群众自我管理的积极性;(3)、增加了基层信访压力;二是调解过程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如在农村矛盾纠纷调处过程中,调处结果最终往往由村两委班子主要领导拍板,因此,纠纷解决方式比较随意,受村干部个人意志和素质影响较大,可能会造成调处结果的不公平,造成一方不满。同时,在行政协调过程中,由于受“稳定压倒一切”思想影响,个别基层干部在处理纠纷过程中,会采取有悖于政策和原则的协调,给群众传递“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信号,使群众大量纠纷涌向信访部门,有的还以各种激化方式引起领导重视,造成社会不稳定。
三、如何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的解决机制
1、要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深化农村改革,集中精力发展农村经济,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是在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于改革有不解之缘。这些矛盾有的是由于新旧体制的碰撞而引起的,有的是改革没有配套而产生的,有的是由于旧思想看不惯新事物而出现的。解决好这些矛盾的根本出路是发展经济,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对外招商引资蛋糕做大。社会财富增加了,人民×××了,许多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二是要搞好法制宣传教育,通过普法教育,使广大公民在生产、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依法做人、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要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一是定期对辖区内的矛盾纠纷进行地毯式排查和梳理,及时掌握矛盾纠纷的具体情况,尤其对可能引发重大治安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给予高度重视,并将排查和梳理出的情况及时上报乡主要领导;二是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工作中要对本辖区内的矛盾纠纷达到“五个底数清”,即矛盾纠纷总数、已调、未调底数清;重大疑难纠纷底数清;婚姻、家庭、邻里、土地纠纷底数清;群体(xxxx以上)上访事件底数清;纠纷重点户、重点人员情况底数清。并要做到矛盾纠纷主要情况及产生原因明确、涉及人数明确、调处部门明确、责任单位及责任人明确、处理办法及具体措施明确;三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各村委
❻ 农村怎样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预防民转刑专项行动开展情况
当前我们国家仍然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管理方式滞后、社会矛盾复杂多样版以及国际对敌斗权争尖锐复杂等情况,就必须加强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社会矛盾是引发案件的主要因素,案件是各类矛盾发展的结果,是最突出、最严重的矛盾。以往要求政法机关发挥职能作用的是强调依法案,现在进一步要求把执法案工作向化解社会矛盾延伸、向社会管理工作拓展。因此,审判机关要充分认识肩负的重大责任,把深入推进化解社会矛盾工作作为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结合案拓展和延伸审判职能,从源头上化解,从管理上预防,努力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❼ 如何部署第四季度矛盾排查调处综合报告
第1篇: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一、每月对辖区进行一次矛盾的排查,掌握不安定因素发展趋向,预防化解不安定因素,防止事态扩大和矛盾激化。
二、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予以梳理调处,必要时协同有关部门进行专项整治。
三、根据纠纷发生时令性、季节性、地域性等特点,制定排查重点和排查计划、方法。
四、下发排查纠纷统计表。内容包括:纠纷总数、分类、重点户、重点纠纷、发现的犯罪线索及分属部门等基本内容。
五、落实排查计划。要充分利用地点熟、人情熟、情况熟的优势,在辖区内进行摸底排查;各成员单位及职能部门也应通过日常工作、重点工作中反映或了解到纠纷线索,进行登记,填写排查登记表。
六、对排查纠纷统计表进行分析,按纠纷性质、类别、轻重缓急等进行分类排队,排出重点的人、事、单位;采取有力措施,抓早、抓小、抓苗头,钝化矛盾,及时调处,防止激化。
七、各单位、部门或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排查活动中,对排出的重点矛盾纠纷和犯罪线索要及时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第2篇: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制度
1、不定期排查与集中排查、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实行全覆盖、全方位、多层次排查,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做到情况早发现、早报告、工作早到位、问题早解决;
2、建立镇(村)、单位矛盾纠纷排查体系,镇实行每半月开展一次集中排查。特殊时期每日开展一次集中排查梳理矛盾纠纷工作;
3、重大节假日、敏感时期和纠纷多发期,要及时组织人员集中排查;对重点单位、重点人、重点事,加大排查力度,进行重点排查。及时了解和掌握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隐患;
4、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矛盾纠纷信息网络,发挥基层治保、调解组织、调解信息员作用,及时了解和掌握矛盾纠纷信息动态;
5、对于重大的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要及时受理,多种手段并用,努力解决在初始阶段或萌芽状态;
6、发现重大纠纷隐患(可能发生群体性上访、群体斗殴现象)应当及时报告主管领导,并在4小时内上报市调处中心,调处中心接到报告后上报市主管领导;
7、各镇、各部门应于每月底前将所掌握的矛盾纠纷隐患情况上报市调处中心;
8、保持矛盾纠纷报送电话24小时畅通,遇到节假日必须有人值班,并做好值班记录。
第3篇: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一、坚持经常性排查、集中排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重大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重点开展排查。
二、矛盾纠纷排查要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及时发现问题,全面掌握本地区矛盾纠纷的具体情况。在排查中做到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对排查出的问题不夸大、不缩小,尤其对可能引发重大治安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高度警惕,如实上报。
三、建立居民小组、中心户三级排查网络,健全矛盾纠纷信息员,实行分级排查,村民小组、中心户随时排查,社区居委会每周排查一次,根据上级部署安排,针对重大节假日和敏感特殊时期及时组织排查。
四、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信息报告和预警制度,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每月底前逐级填报统计表。对排查出的可能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纠纷要及时上报。
五、健全排查调解机制,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要按照纠纷性质、大小和调解权限进行分类梳理,对需要上级协调解决的重大矛盾纠纷,要详细填写《重大矛盾纠纷隐患排查情况登记表》,同时随附请求说明,载明纠纷当事人情况、发生原因,矛盾焦点等基本情况。
六、对居民小组、中心户报送的需要村调委会协调解决的矛盾纠纷,社区调委会必须研究确定调解方案、调解领导、工作人员,及时组织调解,切实达到矛盾纠纷排查出来,有效化解的目的。
第4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
一、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成员单位会议,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矛盾纠纷调解方案,分析当前矛盾纠纷形势。
二、排查制度
坚持执行每半月排查一次社会矛盾纠纷,重要时期,实行每日排查和“零报告”制度,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突出问题,及时组织开展集中排查和研判,提出工作建议,制定调处方案。
三、分流制度
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服务中心对群众要求调处的社会矛盾纠纷,实行统一登记受理,然后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类别,按照“属地管理”、“分级管理、归口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流指派到有关部门和单位。对中心分流指派的矛盾纠纷,有关部门或单位按照分流指派的任务和要求,强化调处责任,落实调处措施,确保调处效果,并及时反馈调处结果。
四、移送制度和归口管理制度
调处服务中心对所有受理的社会矛盾纠纷,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按照“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办理、限期处理’’的原则,视情况分流或直接组织调处:
1、涉及优抚安置、社会救济、殡葬管理等矛盾纠纷,由民政办会同当事人所在村负责调处。
2、涉及保险、劳动争议、工伤等矛盾纠纷,由劳动保障所会同党政办、当事人所在村负责调处。
3、农村经济政策、经营和财务管理、土地承包等方面的矛盾纠纷,由农经站会同国土资源所、当事人所在村负责调处。
4、有关土地法律、法规和政策,土地的征用和划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土地有偿转让,农村宅基地的使用,以及反映滥占滥用耕地等矛盾纠纷,由国土资源所、司法所会同当事人所在村负责调处。
5、城镇建设规划、城镇管理以及拆迁补偿和安置等矛盾纠纷,由城镇建设办会同当事人所在村负责调处。
6、消费者权益,商品质量纠纷,经济合同纠纷,市场监督和管理等矛盾纠纷,由经济管理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负责调处。
7、计划生育方面的矛盾纠纷,由计生办和有关部门、相关村负责调处。
8、涉及企业产权改制、安全生产等矛盾纠纷,由派出所和有关部门、相关村负责调查。涉及上访的矛盾纠纷,由信访办牵头、有关部门负责调处。
9、涉及治安方面的矛盾纠纷,由综治办会同派出所、司法所、当事人所在村负责调处。
10、其他民事矛盾纠纷由司法所和村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服务站调处。
11、上述单位对所属矛盾纠纷必须进行面对面的调解工作,确实调处不了的,由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服务中心抽调人员协调调处。
12、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由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服务中心直接调处。
五、联动联调制度
1、涉及到多个部门或跨村的矛盾纠纷,由调处服务中心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联合调处,相关单位应按照中心要求,抽调人员按时参加联合调处工作。
2、对中心指派分流的矛盾纠纷,相关单位及时指派领导和具体负责人按时间要求进行调处,不得拒绝推诿。
3、矛盾纠纷调处实行领导包案负责制,各级领导对中心指派负责的矛盾纠纷应当负责指导、督促或亲自参加调处工作。
4、中心调处矛盾纠纷时需要有关部门配合支持的,有关部门要积极参与,不得拒绝。
5、矛盾纠纷确因部门决策不当或行政行为不当引起的,相关部门要立即纠正,防止矛盾纠纷激化。
6、中心实行矛盾纠纷调结报告制度。
全局性的重大矛盾纠纷,由镇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服务中心召开联席会议进行协调,集中力量进行调处。从而形成分工负责与联合调处相结合、属地管理和集中调处相结合的“大调解”格局,做到信息联通、力量联动、纠纷联排、矛盾联调。
六、督查回访制度
1、定期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
2、对分流指派给有关单位的矛盾纠纷进行跟踪了解,提出调处意见。
3、走访当事人,了解调解协议履行情况,听取群众对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对未调结的矛盾纠纷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以上的继续调处和控制工作。
5、定期通报有关单位对中心分流指派案件的调处情况。
4、中心应当根据要求及时认真填写月报表、半年报表和全年报表,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县综治办。各类统计报表应按时间、年限分类装订成册,建立统计档案,妥善保管备查。
5、矛盾纠纷调处材料应在调处结束后一周内整理归档。每年3月底前完成上年度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
七、考核制度
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服务中心建设情况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服务中心根据实际制定对成员单位及工作人员的考核办法,对调处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对因调处工作不力导致矛盾纠纷上交或激化的单位严格按照综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要求,进行处理。
八、责任制度
以严格的责任制来确保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取得实效。建立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责任制和分级责任制,实行领导定期接待、包案负责制、直接参与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执行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报告制度,凡是大疑难矛盾纠纷,应及时向镇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服务中心报告请示。建立责任倒查制度,对因矛盾纠纷调解和排查不力,致使矛盾激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和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严格进行责任追究。
❽ 个别矛盾纠纷是由规章引起的,违规处理属于敢于担当吗
一、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成员单位会议,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矛盾纠纷调解方案,分析当前矛盾纠纷形势。
二、排查制度
坚持执行每半月排查一次社会矛盾纠纷,重要时期,实行每日排查和“零报告”制度,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突出问题,及时组织开展集中排查和研判,提出工作建议,制定调处方案。
三、分流制度
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服务中心对群众要求调处的社会矛盾纠纷,实行统一登记受理,然后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类别,按照“属地管理”、“分级管理、归口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流指派到有关部门和单位。对中心分流指派的矛盾纠纷,有关部门或单位按照分流指派的任务和要求,强化调处责任,落实调处措施,确保调处效果,并及时反馈调处结果。
四、移送制度和归口管理制度
调处服务中心对所有受理的社会矛盾纠纷,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按照“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办理、限期处理’’的原则,视情况分流或直接组织调处:
1、涉及优抚安置、社会救济、殡葬管理等矛盾纠纷,由民政办会同当事人所在村负责调处。
2、涉及保险、劳动争议、工伤等矛盾纠纷,由劳动保障所会同党政办、当事人所在村负责调处。
3、农村经济政策、经营和财务管理、土地承包等方面的矛盾纠纷,由农经站会同国土资源所、当事人所在村负责调处。
4、有关土地法律、法规和政策,土地的征用和划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土地有偿转让,农村宅基地的使用,以及反映滥占滥用耕地等矛盾纠纷,由国土资源所、司法所会同当事人所在村负责调处。
5、城乡建设规划、城镇管理以及拆迁补偿和安置等矛盾纠纷,由城镇建设办会同当事人所在村负责调处。
6、消费者权益,商品质量纠纷,经济合同纠纷,市场监督和管理等矛盾纠纷,由经济管理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负责调处。
7、计划生育方面的矛盾纠纷,由计生办和有关部门、相关村负责调处。
8、涉及企业产权改制、安全生产等矛盾纠纷,由派出所和有关部门、相关村负责调查。涉及上访的矛盾纠纷,由信访办牵头、有关部门负责调处。
9、涉及治安方面的矛盾纠纷,由综治办会同派出所、司法所、当事人所在村负责调处。
10、其他民事矛盾纠纷由司法所和村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服务站调处。
11、上述单位对所属矛盾纠纷必须进行面对面的调解工作,确实调处不了的,由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服务中心抽调人员协调调处。
12、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由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服务中心直接调处。
五、联动联调制度
1、涉及到多个部门或跨村的矛盾纠纷,由调处服务中心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联合调处,相关单位应按照中心要求,抽调人员按时参加联合调处工作。
2、对中心指派分流的矛盾纠纷,相关单位及时指派领导和具体负责人按时间要求进行调处,不得拒绝推诿。
3、矛盾纠纷调处实行领导包案负责制,各级领导对中心指派负责的矛盾纠纷应当负责指导、督促或亲自参加调处工作。
4、中心调处矛盾纠纷时需要有关部门配合支持的,有关部门要积极参与,不得拒绝。
5、矛盾纠纷确因部门决策不当或行政行为不当引起的,相关部门要立即纠正,防止矛盾纠纷激化。
6、中心实行矛盾纠纷调结报告制度。
全局性的重大矛盾纠纷,由乡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服务中心召开联席会议进行协调,集中力量进行调处。从而形成分工负责与联合调处相结合、属地管理和集中调处相结合的“大调解”格局,做到信息联通、力量联动、纠纷联排、矛盾联调。
六、督查回访制度
1、定期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
2、对分流指派给有关单位的矛盾纠纷进行跟踪了解,提出调处意见。
3、走访当事人,了解调解协议履行情况,听取群众对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对未调结的矛盾纠纷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以上的继续调处和控制工作。
5、定期通报有关单位对中心分流指派案件的调处情况。
七、档案管理制度
1、中心工作档案包括:(1)调处网络组成人员名册;(2)会议记录、培训记录、业务学习记录;(3)矛盾纠纷受理、分流、调处情况登记薄;(4)矛盾纠纷调解卷宗;(5)中心年度工作计划总结、两次以上矛盾形势分析报告;(6)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相关材料;(7)其他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
2、中心直接调处的矛盾纠纷调处结束后,应及时形成卷宗,做到一案一卷。卷宗包括以下内容:(1)卷宗封面;(2)卷宗目录;(3)调解申请书;(4)调查笔录;(5)证据材料;(6)调解笔录;(7)调解协议书;(8)回访记录;(9)附卷材料。
3、中心调解的简易矛盾纠纷,未制作书面调解协议书的,应填写《矛盾纠纷受理调解登记表》,统一归档。
4、中心应当根据要求及时认真填写月报表、半年报表和全年报表,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县综治办。各类统计报表应按时间、年限分类装订成册,建立统计档案,妥善保管备查。
5、矛盾纠纷调处材料应在调处结束后一周内整理归档。每年3月底前完成上年度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
八、培训制度
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服务中心负责对本辖区调解人员进行培训。使广大的调解人员明确职责,掌握与调解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调解的方法与技巧。按照“为人正派,办事公道,有群众威信,懂政策法律”的要求,选配好调解人员。中心工作人员要实行公开上岗制度。
九、考核制度
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服务中心建设情况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服务中心根据实际制定对成员单位及工作人员的考核办法,对调处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对因调处工作不力导致矛盾纠纷上交或激化的单位严格按照综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要求,进行处理。
十、责任制度
以严格的责任制来确保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取得实效。建立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责任制和分级责任制,实行领导定期接待、包案负责制、直接参与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执行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报告制度,凡是大疑难矛盾纠纷,应及时向乡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服务中心报告请示。建立责任倒查制度,对因矛盾纠纷调解和排查不力,致使矛盾激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和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严格进行责任追究。
❾ 公安机关派出所怎样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1、严格落实流动人口登记、办证制度。确保“人来有登记,人走有注销”。此外,各流入地派出所还可以在做好流动人口排查登记、核查与管理的同时,及时将流动人口活动轨迹写入其居住证。
2、强化出租房屋管理。流动人口落脚点管控,是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从流动人口选择的暂住处所看,出租房屋居住是主要形式,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出租房屋的管理力度,加强登记、安全检查等管理措施,做到对出租房屋底数清、情况明,完善和规范出租房屋的档案,并与房主签订治安消防责任书和保证书。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组织作用,配合派出所监督各房屋租赁情况,杜绝房屋无证非法出租现象。
3、转变管理观念。作为流动人口管理的主体,尊重和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是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基础。首先要考虑如何改善广大流动人口的生活、工作条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使他们安居乐业,创造更多的财富。流动人口应当享有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权利,要逐步减少对流动人口各种各样的限制,不能把他们当“外人”看待,也决不能将他们视为治安恶化的罪魁祸首,随意侵犯他们的合法权益。其次要通过开展教育、服务等多种形式,积极为流动人口更好地工作与生活创造更加有序的社会管理环境,引导和促进流动人口的有序流动,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4、强化打击防范,挤压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空间。定期开展清理整治行动,将日常治安检查与专项整治行动结合起来,采取滚动式、拉网式、地毯式举措,不间断对出租房屋、建筑工地、城乡结合部等流动人口聚集的场所和部位进行治安检查,及时消除各种治安隐患。同时,组织民警与社区、群众治保组织联合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经常性地深入流动人口中间倾听意见、掌握动态,全方位了解社情民意,把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反馈。特别是围绕婚恋纠纷、劳资纠纷、工伤仲裁等热点性问题全面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教育引导流动人口用合法手段保障自身权益,最大限度的避免了群体性事件和维权过缴事件的发生。
❿ 矛盾纠纷八项机制
法律分析:一是建立属地稳控机制。以派出所为主体,以社区警务室为主阵地,采取入户走访、法制咨询等方式,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反映诉求,维护权益,解决问题。
二是建立教育培训机制。每月组织民警开展一次社会矛盾化解能力培训,交流经验,传授方法,分析当前矛盾纠纷新特点,探索新形势下调解方法和手段,提高民警综合运用政策、法律、行政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建立情报搜集研判机制。以社区民警为骨干,在各行各业和重点地区积极物建信息员,形成了覆盖全社会的情报信息网络。
四是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严格落实对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单位的安全检查和监控防护措施,及早发现影响社会稳定和安全的各类隐患,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置,尽全力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五是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搜集到的情报信息和不稳定因素,对其存在和可能产生的危害和影响进行认真分析评估,并分为“一般、中等、较大”3个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等级向责任单位发布“红橙蓝”三色预警,督促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积极开展稳控化解工作,防止突发性事件的发生。
六是建立联调机制。充分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等多种方式,与街道、村委会、国土、司法、信访等相关部门实现矛盾纠纷信息共享,充分调动整合各方力量合力化解矛盾纠纷。
七是建立奖惩机制。制订《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处理考评办法》,将调处工作列为执法质量考评和绩效考核的内容,作为公务员年度考核一项重要指标,对于矛盾纠纷调处数量高、社会效果好的予以奖励,对排查流于形式、化解不力,导致事态扩大、形成民转刑案件的,给予相应处分。
八是建立领导“下访”机制。
法律依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八、积极探索高效、便捷和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 24. 积极探索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新路子。要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对矛盾纠纷要依法妥善解决。对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调处的民事纠纷,行政机关要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及时予以处理。要积极探索解决民事纠纷的新机制。25. 充分发挥调解在解决社会矛盾中的作用。对民事纠纷,经行政机关调解达成协议的,行政机关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不能达成协议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救济权利和渠道。要完善人民调解制度,积极支持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人民调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