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商标侵权的定义
商标侵权是指:行为人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或者其他干涉、妨碍商标权人使用其注册商标,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行为人销售明知或应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 商标专用权被侵权的自然人或者法人在民事上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
B. 如何认定商标相似侵权
商标相似侵权的,一般应当根据给被侵权人所造成的实际损失确定赔偿。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法律依据】
《商标法》第六十三条
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C. 相似商标是怎么定义的
“商标相同”,是指被控侵权的商标与原告的注册商标相比较,二者之间在视觉上基本上没有差别;“商标近似”,是指被控侵权的商标与原注册商标相比较,二者在文字的字形、读音、含义或者图形的构图、色彩或者其各要素组合后形成的商标的整体结构相似、或者被控侵权的商标与原注册商标的主体形状、色彩组合近似,将被控侵权的商标与原注册商标同时使用,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的来源产生误认或者误认为该侵权商标的商品为原注册商标商品有特定联系。
相同或相似商标的认定原则为:
1、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
2、既要进行对商标的整体比对,又要进行对商标主要部份的比对,比对应当在比对对象隔离状态下分别进行;
3、判定商标是否近似,应当考虑请求保护注册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
二、商标的侵权行为都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 ,规定了五种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该条又可分成四种商标侵权的形式:
(1)被控侵权的商标与注册商标相同,被控侵权商标所使用的商品与该注册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也属于同一种类。
(2)被控侵权的商标与注册商标相同,被控侵权商标所使用的商品与该注册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类似。
(3)被控侵权的商标与注册商标近似,被控侵权商标所使用的商标与该注册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属于同一种类。
(4)被控侵权的商标与注册商标近似,被控侵权商标所使用的商品与该注册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相类似。
2、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4、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这种行为又称之为“反向假冒”。
5、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下列行为属于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给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
(1)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的字号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
(2)复制、摹仿、翻译他人注册的驰名商标或其主要部分在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上作为商标使用,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
(3)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注册为域名,并且通过该域名进行相关商品交易的电子商务,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
D. 商标侵权怎么界定的
商标侵权界定的方式:通过判定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侵犯注册商标相关权利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擅自使用、销售,或为侵权行为提供帮助、便利条件等行为,产生了损害结果,损害结果与前述行为具有因果关系等客观事实存在,即可认定为商标侵权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六条
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
第五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四)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五)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六)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
E. 怎么界定商标侵权
商标侵权的界定:存在侵权行为、被侵权的商标是受商标法保护的商标、侵权行为造成了损害结果、损害结果与侵权行为具有因果关系、侵权人主观方面存在过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四)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五)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六)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
(七)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F. 商标侵权侵权行为怎么界定
侵权商标是通过如下方式界定的:根据侵权商标是否得到了商标注册人的许可使用、是否有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是否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等行为予以认定。存在前述行为就是侵权,不存在前述行为就不是侵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四)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五)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六)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七)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G. 商标侵权是怎么定义的
商标侵权界定方式是对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判断。如何判断商标相同或相似一般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既要进行对商标的整体比对,又要进行对商标主要部分的比对,比对应当在比对对象隔离的状态下分别进行,而判断商标是否近似,应当考虑请求保护注册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
【法律依据】
《商标法》第五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四)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五)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六)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
(七)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H. 如何界定商标侵权与商标犯罪63
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特别是驰名商标,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巨额利润,其本身也是一种商品,是一种财富。正因为商标能带来很大的利润,假冒商标的违法犯罪活动越来越多,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的假冒商标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近几年,犯罪分子为牟取巨额利润,商标犯罪愈演愈烈,而且呈智能化、复杂化、隐蔽性强等特点,在实践中,往往与商标民事侵权行为纠缠不清,容易混淆,有必要依据法律的规定,从理论与实践上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
根据《刑法》第213条、第214条、第215条之规定,凡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数额较大的;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分别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和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根据《商标法》第38条第(1)项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商标犯罪与一般的商标侵权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界定。
一、从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来界定
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以及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的主观心态都必须出于故意,假冒注册商标罪的主观方面还必须是直接故意。
即这三种罪的行为人都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危害后果而为犯罪行为,而且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行为人还必须是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如果行为人主观上出于过失,应按一般商标侵权行为论处。如何理解“明知”是关系到商标犯罪罪与非罪的问题。对假冒注册商标罪,实践中只要行为人有擅自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事实存在,就应认定行为人主观上具备了“明知”的要素;对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实践中行为人只要对其所销售的商品具有假冒他人注册商标这一事实具有明确的认识,即行为人明知销售的是假货就行。但明知不等于“确知”,即使不确知所假冒的注册商标属于何人以及假冒的情况,只要已经认识到该批商品可能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而没有任何根据在心理上加以否定,那就属于明知范畴。对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行为人只要知道自己不具备承印注册商标标识的合法条件而仍印制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的事实就应认定为明知。只有确定了行为人确系“明知”,且符合商标犯罪的其他构成要件,才能确定其为商标犯罪,否则只能以正当行为或一般商标侵权行为论处。
二、从行为的对象来区分
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以及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假冒商标标识罪的犯罪对象分别是他人已经注册的商标、他人已经注册商标的商品和他人已经注册的商标标识,前两种罪的犯罪对象仅限于商品商标,服务商标不是前两种罪的犯罪对象。因为《刑法》第213条明文规定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未经注册商标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源于假冒注册商标罪,所以此两罪的犯罪对象仅限于商品商标。《刑法》篇215条未将注册商标标识限定于商品商标,而且伪造、擅自制造服务商标标识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针对服务商标标识而实施的伪造、擅自制造或加以销售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同样按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论处。实践中,如果行为人使用的是他人未经注册的商标或已过有效期的商标则是一种正当行为;如果假冒的或销售的是他人的服务商标,则构成一般的
商标侵权行为,不以犯罪论处。
三、从注册商标的使用形式和范围来区别
假冒注册商标犯罪与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的构成,要求行为人不仅是假冒他人已注册的相同商标,而且是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将其使用在同一种商品上。如果行为人已经注册商标人许可,属正当行为。如何理解“相同的商标”和“同一种商品”是区分商标犯罪与商标侵权的关键。相同的商标是指音、意、形均相同的商标。在实践中,只要音、意、形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就属刑法上的”相同的商标“。同一商品,是指商品的性能、用途和原料等都相同的商品。根据国家颁布的《商品分类(组别)表》中,对所有的商品按类、组、种三个等级进行了分类。在实践中,我们只要看申请人申请注册时指定并经商标局核准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是否为同一种即可。如未经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近的商标,在类似的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或者在类似的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近似的商标,均属民事上的商标侵权行为,这类行为均依照《商标法》第39条规定处理。
四、从行为的情节来界定
根据《刑法》规定,假冒注册商标罪必须“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必须“销售数额达到较大”的才构成犯罪;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商标标识必须“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何为假冒注册商标罪的“情节严重”?最高人民法院至今尚无明确的司法解释。参照最高人民检察院于1994年12月8日发布的《关于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立案标准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情节严重”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违法所得(即销售收入)数额在2万元以上的或者非法经营额10万元以上的;违法所得虽未达到数额较大,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视为情节严重:
(1)因假冒他人注册商标,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给予两次行政处罚又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
(2)假冒他人已注册的人用药品商标的;
(3)假冒他人注册商标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国际影响的。
何谓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销售数额较大”?参照《规定》,销售数额较大的是指: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在2万元以上的。何为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假冒注册商标标识罪的“情节严重”?参照《规定》是指: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销售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违法所得在1万元以上的;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销售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2万件(套)以上的。因此,上述三种行为,如果行为的情节与数额未达犯罪的程度,就应按一般的商标侵权行为处理。
I. 商标侵权是如何界定的
如何认定是否构成商标侵权
一、要以包括相关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判断。
商标的基本功能就在于使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服务时便于识别这些商品和服务,以及他们的来源。商标相同或者近似也一般发生在市场中,受影响的主要是相关的消费者和特定经营者。所以事后法官审判案件在认定甄别商标相同、近似时,判断注意力也要回归到此种情景,也要以相关消费者和特定经营者的注意力为标准。这种注意力不是该领域相关专家所具有的注意力,专家的注意力过于专业可能出现判断标准过严的情况。但也不是一个与一般消费者有别的粗心大意的消费者的注意力,以他们的注意力判断又可能施之过宽,可能出现漏掉已经构成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情形。要以前边所提两者中间选择大多数相关公众通常的、普通的、一般的注意力为标准。这就涉及到行为主体的一种行为能力的判断,审判实践中也称为认定商标相同或近似的主观标准。法官在分析判断和采纳有关证据作为定案依据和产生心证过程中,都要坚持以相关公众一般注意力的标准。
二、准确地掌握对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整体、要部和隔离的比对方法。按照消费者在市场中对商标的感知规律,审判和行政执法实践中常常运用商标整体、要部比对和将商标隔离开比对的方法,来判断商标的相同,特别是商标的类似。
(一)整体比对,又称为商标整体观察比较,是指将商标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观察,而不是仅仅将商标的各个构成要素抽出来分别进行比对。这是因为商标作为商品或者服务的识别标志,是由整个商标构成的,在消费者的记忆中留下的是该商标的整体印象,而不是构成该商标的某些单个要素。因此,当两个商标在各自具体的构成要素上存在区别,但只要将它们集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因此而产生的整体视觉,仍有可能使消费者产生误认,就应当认定为近似商标。反之,如果两个商标的部分组成要素可能相同,但是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并不会使消费者产生误认,即整体视觉不同,就不能认定为近似商标。
(二)要部比对,又称为商标主要部分观察比较,是指将商标中发挥主要识别作用的部分抽出来进行重点比较和对照,是对整体比对的补充。此种比对方法也是根据消费者在市场中对商标与商品的具体感受和记忆而采用的一种方法。一般地说,消费者对商标的感受和留下最深的记忆,是商标的主要部分或者称要部,即商标中起主要识别作用的部分。当两个商标的主要部分相同或者近似,就容易造成消费者的误认,就可以判断为商标近似。
(三)隔离比对,又称为对商标的隔离观察比较,是指将注册商标与被控侵权的商标放置于不同的地点在不同的时间进行观察比对,不是把要比对的两个商标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观察。这是一种基本的商标比对方法,无论在进行整体比对还是要部比对时,都应当采用隔离比对的方式。一般地说,消费者寻找自己所要的商品,总是凭着以往头脑中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的广告宣传所遗留的商标印象,在市场中寻找所感知的某种品牌的商品或者服务。在市场中,不同商标的商品一般也不是同时摆放在同一个柜台中。在消费者的思维中,多数情况下不是两种要比对的商标同时存在,而是存在以前见到过在头脑中记忆的商标,与当前见到的商标的比较。
在事后的侵权判定中,利用消费者的此种思维模式采用隔离观察比对的方法,更能够真实地反映出被控商标所造成混淆的可能性和程度。将两个商标放在一起进行比对,不同于消费者在市场中实际购买交易的情况,有可能使法官更关注两个商标的不同点,不能准确地判断消费者实际交易中可能产生的混淆。
J. 商标侵权是怎样界定的
打击侵权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是《商标法》规定的。
《商标法》第六内十条 有本法第五十七条所列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之一,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五年内实施两次以上商标侵权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
对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进行处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