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广东省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条例的条例内容
第一条为了加强市场监管,引导生产者、销售者诚信经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生产者、销售者、用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以及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提供服务的违法行为的活动。
第三条 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社会监督、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查处相结合,重点查处食品、药品等与人体健康、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的假冒伪劣商品。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的工作。
县级以上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农业、知识产权、公安等部门(以下统称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法律、法规规定由其他有关部门负责的,从其规定。
监察、税务、财政、物价、通信管理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监督管理部门做好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的工作。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保障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的经费。
第六条 生产者、销售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对其生产、销售的商品质量负责。
第七条鼓励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新闻单位和其他有关组织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进行监督。
鼓励单位和个人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以及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提供服务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 第八条 生产者应当建立健全商品质量管理制度,销售者应当建立商品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进销台账制度,保障商品的质量。
禁止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禁止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提供服务。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支持、包庇、纵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
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冒伪劣商品:
(一)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
(二)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旧充新,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未依法取得许可或者假冒许可证编号的;
(四)使用假冒伪劣原材料、零部件进行生产、加工、制作或者组装的;
(五)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原料生产食品添加剂的;
(六)食品中有违反国家标准超范围、超限量使用的添加剂的;
(七)过期、失效、变质的;
(八)国家明令淘汰或者禁止生产、销售的;
(九)篡改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有效期、失效日期或者保质期的;
(十)伪造商品产地、伪造或者冒用厂名、厂址的;
(十一)假冒认证标志、采用国际标准产品标志、名优标志、防伪标志、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保健食品专用标志、商品条码等标志标识,或者假冒合格证书、检验报告、质量保证书等质量证明文件的;
(十二)商品质量不符合标识、说明书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十三)盗版复制或者假冒注册商标、专利的;
(十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假冒伪劣商品。
第十一条使用本条例第十条所列商品提供经营性服务,或者将其作为促销赠品、有奖销售活动的奖品的,视为销售假冒伪劣商品。
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提供服务:
(一)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而为其提供场地、设备、物资、资金等生产经营条件或者仓储、保管、运输及网络平台服务的;
(二)传授、提供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技术和方法或者为生产假冒伪劣商品提供监制服务的;
(三)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而以设计、制作、代理、发布或者其他方式为其提供广告服务的;
(四)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而为其提供票据、账户、合同或者虚假证明材料的;
(五)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而为其制作或者提供商品标识、包装、说明书的;
(六)展销会的举办者未履行审查等责任,致使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展销场所的;
(七)为他人隐匿、转移、销毁被查封、扣押的假冒伪劣商品的。 第一节 日常监管
第十三条 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通过巡查、抽查等方式加强日常监督,及时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
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应当制作监督检查记录,如实记载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等内容。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在监督检查记录上签名。
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执法队伍的装备建设,增加现场快速检测和调查设备的配备,提高监管执法能力。
第十四条 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监督抽查商品目录,对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以及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有质量问题的商品进行抽查。监督管理部门根据监督实际、市场变化、社会需求等情况,可以对监督抽查商品目录进行调整。
监督管理部门根据监督抽查的需要,可以对商品进行检测。检测抽取样品的数量不得超过检测的合理需要,并不得收取检测费和其他任何费用。
第十五条 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药品、儿童用品以及其他涉及人体健康、生命安全的商品的日常监督管理信息,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十六条 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网站的监管,查处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网店。
运用网络交易方式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向发生违法行为的网站的经营者住所所在地或者销售者所在地的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
需要采取措施制止违法网站继续从事违法活动的,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照有关规定,提请网站许可地通信管理部门依法责令暂时屏蔽或者停止该违法网站接入服务。
第十七条 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执法协作,及时通报信息统计数据,定期进行工作交流,实施案件协查和证据互认, 对重点、疑难案件实施联合执法。
第十八条监督管理部门查处案件时,可以依法行使下列职权:
(一)询问有关的生产者、销售者、提供服务者和利害关系人、证明人,并要求其提供有关资料;
(二)检查有关的财物、场所,查阅、复制、登记保存有关的合同、原始记录、销售凭证、帐册等资料;
(三)查封、扣押有假冒伪劣重大嫌疑的商品以及有关的原材料、半成品、工具、设备;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十九条监督管理部门依法查处案件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名,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
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查处案件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干扰;被询问的生产者、销售者、提供服务者,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第二十条实施查封、扣押的,必须经县级以上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对被查封、扣押的商品需要检测的,应当自查封、扣押之日起七日内送检测。
未经实施查封的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启封、转移、使用、改动、销毁、销售被查封的物品。
第二十一条涉嫌假冒伪劣的商品需要检测的,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规定抽取样品,由法定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测机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书面检测报告;涉嫌假冒他人商标或者厂名厂址的,可由被侵权人进行鉴别。
检测费和样品费由送检的监督管理部门在办案经费中列支或者按国家有关规定开支。
查封、扣押的商品经检测、鉴别不属于假冒伪劣商品的,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及时作出解除查封、扣押决定并立即退还;因监督管理部门过错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生产者、销售者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上级部门申请复检,由受理复检的部门作出复检结论;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二条 监督管理部门查处案件时,发现制假窝点和假货集散地的,应当予以取缔。
第二十三条假冒伪劣商品被查获公告后,违法行为人自公告之日起满十五日不到监督管理部门接受处理的,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将假冒伪劣商品连同涉案物品予以没收,但不免除违法行为人的其他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监督管理部门依法查处案件,发现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在七日内移送公安机关查处,并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和监察机关。
公安机关依法查处案件,对未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应当在七日内移送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查处。
接到移送的案件后,有关机关或者部门应当在案件移送书的回执上签字;决定受理的,应当将查处结果书面告知移送部门;不受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并通知移送案件的部门。移送案件时,应当将调查材料和查封扣押财物一并移送,不得将涉案人员和财物分开处理。
第二十五条 人民检察院和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监督管理部门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公安机关刑事立案和侦查活动的监督。
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而不移送的,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人民检察院、监察机关举报。
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的案件不立案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进行监督。
第二节 专项查处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组织有关行政部门,对重点商品、重点市场、重点地区实施专项查处。
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性较大的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农药、化肥、种子、医疗器械、特种设备等作为重点查处的商品;将群众反映强烈、假冒伪劣商品充斥的集散地和制假售假严重的地区或者市场作为重点查处的区域。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专项查处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制定专项查处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当相互配合、联合执法。
第二十八条发生严重危及生产、人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假冒伪劣商品事件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其列为重点案件。
重点案件实行领导责任制。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查处重点案件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督促案件的查处。
查处重点案件时,公安机关和监察机关应当加大对有关商业贿赂等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
第二十九条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重点地区进行查处时,应当加强对大宗假冒伪劣商品批发商,以及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提供运输、仓储、保管等服务的单位和人员的查处。
第三十条 专项查处假冒伪劣食品,应当加强对分散在社区、城乡结合部、村镇、中小学周边的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食品店、餐馆的监督检查。
专项查处假冒伪劣药品,应当重点查处生产、销售与标准规定不相符合、变质、过期失效的假药、劣药、医疗器械的行为。
专项查处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应当加强对农资批发市场、集散地、经营门店和物流配送中心的监控巡查。
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本地区查处假冒伪劣商品的工作部署和查办重点案件情况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并依法将查处情况向社会公开。
第三节 信用信息与分类监管
第三十二条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生产者、销售者违法行为记录制度,将因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受到行政处罚的生产者、销售者记入监管档案并加强监管。
第三十三条 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因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受到行政处罚的生产者、销售者及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的有关信息,及时通过政务网站或者其他方式公布。
公布事项包括违法生产者、销售者的名称、字号、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以及直接责任人员的姓名、职务、假冒伪劣商品名称、违法事由、行政处罚决定、公布起止日期等信息。
第三十四条省、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实现部门之间案件查处情况和企业信用信息等资源的共享。
第三十五条 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根据生产者、销售者的信用信息记录等情况实施分类监管。
第三十六条 生产者、销售者多次违法或者违法行为情节恶劣的,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其列入重点监管对象名单。
在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查处中,监督管理部门对列入重点监管对象名单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增加检查和抽检频次,并可以责令其定期报告质量管理情况。
第三十七条 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重点监管对象名单通报同级发展改革、财政、税务、卫生、环保、科技、质监、工商、经济和信息化、金融等部门,供其在产业规划实施、招标采购、行政审批、进出口管理、金融信贷等相关决策时参考。
对列入重点监管对象名单的生产者、销售者,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实施限制准入的措施。
第三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诚信宣传教育,督促生产者、销售者严格守法、诚信经营;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企业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质量认证,争创名优品牌。
监督管理部门、认证机构应当依法将驰名商标、著名商标认定和企业产品质量认证等情况向社会公开,方便公众了解企业信用状况和商品质量状况。
对于诚信经营,没有违法纪录的生产者、销售者,相关行业协会可以给予表彰并向社会公开。
第四节 监管工作考核与责任追究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查处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工作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评范围,建立健全责任考核制度,定期对其监督管理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下列工作进行考核:
(一)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
(二)对本行政区域内重点商品、重点市场、重点地区的整治情况;
(三)监管制度和执法队伍建设情况;
(四)对上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或者外地执法部门查处本行政区域内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的支持配合情况;
(五)本行政区域内各相关部门在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工作中的配合、协调情况;
(六)其他查处工作的开展情况。
考核的标准、程序和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四十条 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活动情况严重而又屡禁不止的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明确提出整治期限和要求,并可以直接督查、督办。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本级人民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及行政执法人员的监督,对不依法行使职权或者推诿、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予以查处。
第四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对执法人员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加强培训考核。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对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一)监督管理部门监管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监督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负有查处职责的部门,对依法应当受理的移送案件推诿或者不受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滥用职权,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国家工作人员与制假售假人员相互勾结,或者包庇、纵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活动的,应当依法查处。 第四十四条行业协会应当建立健全守信表彰、失信惩戒的行业自律机制,指导、监督生产者、销售者的经营活动,引导其依法生产经营、履行社会责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行业协会发现行业内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报告监督管理部门。
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向行业协会、生产者、销售者了解行业内商品质量的有关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第四十五条 消费者协会等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组织就消费者反映的商品质量问题,有权建议有关部门负责处理,支持和协助消费者对因商品质量造成的损害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四十六条 产品质量认证机构应当依照国家规定对准许使用认证标志的商品进行认证后的跟踪检查;对不符合认证标准而使用认证标志的,要求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使用认证标志的资格。
第四十七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应当加大舆论监督力度,重点曝光制假窝点,假货集散地,数量巨大、情节严重的重点案件以及包庇、纵容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
第四十八条 鼓励社会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媒体开展商品安全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工作,引导消费者选择合法生产者、销售者生产、销售的商品以及有合法标识的商品,增强消费者商品安全意识和防假辨假能力。
第四十九条 用户和消费者有权要求生产者、销售者提供的商品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有权就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查询、提出意见和进行监督,对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的工作提出批评、建议。
用户和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鼓励和支持用户、消费者通过投诉、调解、仲裁和民事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五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向监督管理部门举报。鼓励和支持生产者、销售者对假冒其商品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和举报。
举报人的合法权利受法律保护,禁止打击、报复举报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
第五十一条 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电子邮件地址等信息。
监督管理部门接到投诉、举报后,应当及时、完整地进行记录并妥善保存。投诉、举报的事项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受理,并及时依法进行核实、处理、答复;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转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告知举报、投诉人。
第五十二条案件依法查处后,监督管理部门给予举报人罚没款数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奖励;没有罚没款的,给予适当奖励。奖金在办案经费中列支。
奖励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五十三条 生产者、销售者不得捏造、散布虚假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第五十四条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或者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提供服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五条生产、销售本条例第十条第一、二、三、四、五、六项所列商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销售收入和违法生产、销售的商品,并处以该批违法商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生产、销售本条例第十条第七项所列商品的,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商品,并处违法销售商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生产、销售本条例第十条第八、九、十、十一、十二项所列商品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商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商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生产、销售本条例第十条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项所列商品,法律法规对处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生产、销售本条例第十条第十三项所列商品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五十六条 生产、销售本条例第十条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项所列食品,危害人体健康、生命安全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吊销许可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的罚款。
生产、销售本条例第十条第一、二、三、四、七、八项所列药品,危害人体健康、生命安全的,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有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予以撤销,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药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生产、销售本条例第十条第一、二、三、四、七、八项所列其他商品,危害人体健康、生命安全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销售收入和违法生产、销售的商品;属第十条第一、二、三、四项的,并处以该批违法商品货值金额三倍的罚款;属第十条第七项的,并处以该批违法商品货值金额二倍的罚款;属第十条第八项的,并处以该批违法商品货值金额等值的罚款。
第五十七条 有本条例第十一条所列行为之一的,依照本条例第第五十五条、五十六条的规定处罚。
第五十八条有本条例第十二条所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没收服务收入,处以十万元以下罚款,服务收入在十万元以上的,处以服务收入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代印、代制或者提供假冒标识或者包装物的,除按照前款规定处罚外,并没收假冒标识、包装物、模具、原材料、半成品,情节严重的,没收生产设备,依法吊销许可证。
第五十九条生产者、销售者违反本条例规定,被依法吊销许可证的,其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以及直接责任人五年内不得从事同行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十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擅自启封、转移、使用、改动、销毁、销售被查封物品的,处物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第六十一条 违法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从重处罚,并可以依法责令停业整顿、关闭、吊销许可证:
(一)大规模批量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
(二)以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为常业或者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被查处后再犯的;
(三)以贿赂、回扣等方式推销假冒伪劣商品的;
(四)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第六十二条违法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从轻、减轻处罚:
(一)主动停止违法行为并召回假冒伪劣商品的;
(二)检举其他违法犯罪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三)销售者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该商品为本条例第十条所列的商品并如实说明其进货渠道的;
(四)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假冒伪劣商品造成危害的。
第六十三条当事人对监督管理部门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六十四条依法没收的假冒伪劣商品和生产工具、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依照有关规定处理,不得直接销售。
第六十五条 生产者、销售者的违法行为造成用户、消费者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向销售者要求赔偿的,销售者应当首先承担赔偿责任,不得拒绝。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其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销售者追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消费者也可以依法向生产者要求赔偿。
第六十六条国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任免机关、监察机关依照管理权限及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职权包庇违法单位或者个人的;
(二)负有查处责任而不履行职责,或者为违法行为人通风报信,帮助其逃避查处的;
(三)对依法应当将违法行为人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而不移交或者对依法应当受理的移送案件不受理的;
(四)对应当受理的投诉、举报案件不受理或者拖延的;
(五)泄露举报人信息或者利用职权对举报人进行报复、陷害的;
(六)利用职权干扰和妨碍查处工作的;
(七)滥用职权,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第六十七条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执法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赔偿。
第六十八条阻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处罚;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九条本条例自2012年11月1日起施行。
Ⅱ 怎样举报盗版书
侵权盗版举报
1.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40号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版(国权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执法处收,邮编100052
2.电话:12390;010-83138747
3.传真:010-83138743
4.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Ⅲ 目前中国政府为打击盗版采取了哪些行动
国家版权局联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公安部对部分地区专项行动开展情况特别是案件查办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从督查情况看,侵犯影视、音乐、文学和网络游戏作品著作权案件以及通过网络平台销售侵权盗版制品案件仍然占互联网侵权盗版案件的大多数。各地区查办案件任务重、调查取证难度大,工作进展还不平衡。对此,国家版权局将继续部署各地版权行政执法部门,采取5项措施:
1、重点打击未经许可大量传播网络影视、音乐、文学作品的侵权行为,针对专门或主要从事侵权盗版活动的中小网站、未在我国相关部门备案的侵权盗版网站以及经常变换域名、服务器接入反复侵权及服务器设在境外等问题以及实施了损害公共利益的侵权行为的大中型网站,通过不同手段予以查处、打击;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企业合法传播影视、音乐作品的引导和管理,加大版权重点监管力度。
2、支持各级版权行政执法部门进一步严厉打击各类网游“私服”,同时希望网游权利人发挥技术优势、积极协助办案部门及时取证。
3、严厉查处通过网络销售平台实施的侵权盗版行为,同时加强对网络销售平台的监管,指导其做好自查自纠,督促其积极配合国家版权局的重点作品预警工作,支持权利人组织与其建立版权保护合作机制。
4、高度关注通过CDN技术、机顶盒、云存储等新技术从事侵权盗版等问题以及部分侵权盗版违法犯罪分子通过广告联盟、第三方支付等新手段牟利等现象,并将在现行著作权法律框架下予以严厉打击。
5、继续探索建立跨区域的版权执法合作机制,对影响力大的疑难复杂案件发动集群战役,进行有力打击。
Ⅳ 举报盗版书籍有奖励吗
摘要 第五条根据举报人提供的违法事实、线索或证据等与案件调查结论相符合的程度,分为以下三类进行奖励:
Ⅳ 紧急!!!谁知道有关盗版的法律条文
由于链接中有中文,所以,你不能直接点击进入,你可以复制所有的链接粘贴到IE栏中搜索,就可以进入我下面提供的链接了。
一,中央颁布的关于盗版的法律法规
http://www.law-lib.com/law/lawml-zy.asp?bbdw=&tm1=盗版&tm2=
举报、查处侵权盗版行为奖励暂行办法
/ 国家版权局(2007-9-20)阅1067次
中宣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违法犯罪活动区域性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 中央宣传部 公安部 文化部等(2005-10-18)阅2415次
关于查缴盗版2004年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的通知
/ 国家版权局(2004-6-8)阅2681次
关于拟联合治理互联网盗版行为的函
/ 国家版权局(2004-2-9)阅619次
关于查缴盗版和假冒《还珠格格三——天上人间》一书的紧急通知
/ 国家版权局(2003-9-12)阅1788次
关于查缴盗版《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等党员干部学习用书的通知
/ 国家版权局(2003-6-24)阅980次
关于查缴盗版2003年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的通知
/ 国家版权局(2003-5-29)阅4093次
关于查缴盗版图书《我把青春献给你》的通知
/ 国家版权局(2003-4-23)阅519次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预防和打击盗版电影《英雄》等违法音像制品的通知
/ 文化部办公厅(2002-12-18)阅1484次
关于开展打击盗版教材、教辅读物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
/ 全国(2002-8-6)阅1004次
关于配合清理整顿出版物市场秩序活动,查缴盗版美国电影DVD的通知
/ 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2001-11-5)阅4965次
关于禁止销售盗版软件的通告
/ 国家版权局 公安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01-6-28)阅1429次
国家版权局、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关于禁止销售盗版软件的通告
/ 国家版权局、公安部、国家工商行(2001-6-28)阅1205次
新闻出版署、教育部、国家版权局、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关于坚决制止各级各类学校使用盗版教材的通知
/ 新闻出版署 教育部 国家版权局(2000-9-29)阅906次
全国“扫黄”工作小组、财政部、公安部、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关于颁发《对举报“制黄”、“贩黄”、侵权盗版和其他非法出版活动有功人员奖励办法》?
/ 全国“扫黄”工作小组 财政部(2000-1-18)阅827次
关于认真查处“拼盘”盗版录音制品的通知
/ 国家版权局(1996-4-15)阅701次
关于严厉打击盗版等侵犯著作权行为的通知
/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等(1995-2-28)阅1063次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查处侵权盗版活动的紧急通知》的通知
/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办公厅(1994-11-21)阅814次
二,关于盗版的地方性法规
http://www.law-lib.com/law/lawml-df.asp?bbdw=&tm1=盗版&tm2=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清理盗版软件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04-12-27)阅529次
关于印发《肇庆市政府系统清理盗版软件换装使用正版软件实施方案》的通知
/ 广东省肇庆市人民政府(2004-9-2)阅926次
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版权局《关于做好全市政府部门使用正版软件清理盗版软件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 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02-9-13)阅564次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使用正版软件清理盗版软件的通知
/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2-7-25)阅333次
关于禁止使用盗版及非法出版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料的通知
/ 广东省深圳市版权局 深圳市教育局 深圳市新闻出版局 深圳市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1-8-16)阅161次
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对举报“制黄”、“贩黄”、侵权盗版和其他非法出版活动有功人员奖励办法
/ 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2000-4-6)阅538次
Ⅵ 中国目前关于盗版查处的法规
1. 举报、查处侵权盗版行为奖励暂行办法(命中:23次)
发布日期:2007.09.20 实施日期:2007.09.20 发文字号:国家版权局公告2007年第2号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2.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公安部、建设部等关于加强治理销售盗版及非法出版物游商地摊和无证照经营行为的通知(命中:15次)
发布日期:2007.05.17 实施日期:2007.05.17 发文字号: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3. 建设部关于深入开展“反盗版行动”的通知(命中:7次)
发布日期:2006.12.23 实施日期:2006.12.23 发文字号:建城[2006]306号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4.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等关于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反盗版天天行动”进一步净化出版物市场的通知(命中:46次)
发布日期:2006.12.12 实施日期:2006.12.12 发文字号: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5.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教育部、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关于严厉打击盗版盗印及非法销售、使用外国教材的紧急通知(命中:19次)
发布日期:2006.09.27 实施日期:2006.09.27 发文字号: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6.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关于国庆节黄金周期间深入开展“反盗版百日行动”加大出版物市场监管力度的通知(命中:12次)
发布日期:2006.09.22 实施日期:2006.09.22 发文字号: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7.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关于严厉打击《夜宴》、《宝贝计划》、《东京审判》等影片盗版音像制品的通知(命中:5次)
发布日期:2006.09.18 实施日期:2006.09.18 发文字号:市函[2006]83号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8. 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行“反盗版百日行动”工作部署的通知(命中:11次)
发布日期:2006.07.19 实施日期:2006.07.19 发文字号:建办城[2006]51号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9.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等关于开展“反盗版百日行动”的公告(命中:20次)
发布日期:2006.07.12 实施日期:2006.07.12 发文字号: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10.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等关于开展集中打击盗版音像和计算机软件制品行动的通知(命中:43次)
发布日期:2006.07.12 实施日期:2006.07.12 发文字号:扫黄打非办联[2006]26号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11. 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安部、文化部等关于印发《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违法犯罪活动区域性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命中:42次)
发布日期:2005.10.18 实施日期:2005.10.18 发文字号: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12. 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关于在打击盗版音像制品专项行动中加强保护《七剑》等重点音像制品版权的通知(命中:9次)
发布日期:2005.07.29 实施日期:2005.07.29 发文字号: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13. 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文化部等关于开展严厉打击盗版音像制品专项行动的通知(命中:6次)
发布日期:2005.06.16 实施日期:2005.06.16 发文字号: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14.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关于严厉打击高数据压缩比盗版DVD光盘制售活动的通知(命中:11次)
发布日期:2004.11.10 实施日期:2004.11.10 发文字号: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15. 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国家版权局等关于开展2004年秋季盗版教材、教辅读物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命中:9次)
发布日期:2004.07.28 实施日期:2004.07.28 发文字号: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16. 国家版权局关于查缴盗版2004年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的通知(命中:11次)
发布日期:2004.06.08 实施日期:2004.06.08 发文字号:国权办[2004]25号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17. 国家版权局办公厅关于拟联合治理互联网盗版行为的函(命中:3次)
发布日期:2004.02.09 实施日期:2004.02.09 发文字号:国权办[2004]6号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18. 国家版权局关于保护电影作品严厉打击盗版电影《恋爱中的宝贝》的通知(命中:13次)
发布日期:2004.02.04 实施日期:2004.02.04 发文字号:国权办[2004]3号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19. 国家版权局关于向国家版权局网站报送反盗版信息的通知(命中:16次)
发布日期:2004.01.12 实施日期:2004.01.12 发文字号:国权办[2004]1号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20. 国家版权局关于在2004年元月开展“保护民族版权产业、清理盗版卡通制品”集中行动的通知(命中:15次)
发布日期:2003.12.23 实施日期:2003.12.23 发文字号:[2003]新出明电17号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Ⅶ 发现有盗版书要怎么样举报
发现有盗版书可以向当地版权行政管理机关举报,也可以向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或者扫黄打非办公室举报,工商机关也可以受理该举报。
盗版书即翻版书,指未经原作者或原出版商出版的未经授权的书。盗版书一般封面色彩鲜艳,字迹混浊,封面用纸较薄,胶印的胶水外溢。盗版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判断,盗版书的危害众多。
盗版者绝无给作者打招呼,送样书,付稿费之先例,严重损害了作者的著作权。盗版书的粗制滥造、错误百出也使作品受到拈污。盗版书使大量应该上交国家的利税流入盗版者或经营盗版书的书商口袋里,同时给出版社和国家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 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销毁侵权复制品,并可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以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
(三)未经表演者许可,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或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四)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五)未经许可,播放或者复制广播、电视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六)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权利人为其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采取的保护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技术措施的,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七)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删除或者改变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的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八)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六条 有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所列侵权行为,同时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非法经营额5万元以上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可处非法经营额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非法经营额或者非法经营额5万元以下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情节轻重,可处25万元以下的罚款。
Ⅷ 我在天猫某书店买到了盗版书,我不想走退货维权的路,我直接举报可以吗要怎么做
可以直接举报。举报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网络举报:登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网,点击互动交流再点击投诉举报,填写举报信息即可;
二、电话举报:拨打国家版权局反盗版举报中心举报投诉电话12390;公众只要拨打这个免费举报电话,就可以对盗版侵权行为进行举报和投诉。
三、信函举报: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40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执法处收,邮编100052;
四、现场举报:携带盗版书籍到所在地新闻出版广电局现场举报。
(8)举报查处侵权盗版行为奖励暂行办法扩展阅读:
《举报、查处侵权盗版行为奖励暂行办法》
第六条根据举报的侵权盗版案件影响程度或查获的违法财产数额,结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举报类别确定奖励数额。每个案件的奖励金额不超过10万元。案情重大,或者在全国有重大影响,或者案值数额巨大的案件,奖励金额可不受此限。
第七条两名以上举报人先后举报同一违法行为的,仅奖励在先举报人;两名以上举报人共同举报同一违法行为的,由举报人自行协商分配比例,协商不成的,奖励资金平均分配。
第八条查处或协助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单位和人员的获奖条件:
(一)在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中表现突出的;
(二)在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过程中,主动提供设备、技术、人员或其他帮助,并对查处案件起到重大作用的;
(三)查处的案件已依据著作权法律、法规、规章做出行政处罚,或者已依法移送司法机关立案处理;
(四)应当具备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对查处或协助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和个人的奖励,每个案件对有功单位的奖励一般在10万元以下,对有功个人的奖励一般在1万元以下。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可不受此限。
Ⅸ 关于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法律的书有哪些
最新颁布国家法律法规关于印发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的通知关于暂停销售和使用抑肽酶注射剂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08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相互认可和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指定管理人的规定2007年04月04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2007年08月30日颁布物业管理条例2007年08月26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2007年08月30日颁布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2007年9月14日颁布中国名牌农产品管理办法2007年9月13日颁布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2007年10月9日颁布举报、查处侵权盗版行为奖励暂行办法2007年9月20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07.12.06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2007.12.01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管理办法(试行)2007.11.29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10.28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2007.10.2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10.28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07.08.30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08.30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药品召回管理办法2007.12.12中国法律大全: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