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荷兰安乐死合法化对我国建设和谐医患关系的启示
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原意是“让苦于不治之症的病人,安详无痛苦地死去。”但对于现代社会中已演变成两种理解与实施:第一种是对某些身患不治之症而又濒临死亡,又遭受重大痛苦愿意接受安乐死的人;第二种是对那些因精神达到崩溃想要自杀却希望快乐死去的人。精神上的痛苦和身体上的痛苦同样让人痛不欲生。安乐死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安乐死的本质,不是决定生与死,而是决定死亡时是痛苦还是安乐。目的是通过人工调节和控制,使死亡过程避免精神和肉体的痛苦折磨,达到舒适和幸福的感受。也可以说,这是对死者自我感觉状态的改善。
安乐死的出现一直备受争议,而今随着人类社会的科技、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类的死亡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世界范围内,许多
对待安乐死已从过去的禁止、反对,逐步转变为立法管理,由于安乐死涉及伦理学、医学、
等学科,牵涉医生、病人、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关系,使其需深入探讨,使安乐死的诸多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以推动安乐死的合法化进一步发展。 一、安乐死的发展 在古希腊,古罗马普遍允许病人及残疾人“自由辞世”。20世纪30年代起,西方国家就有人开始要求在法律上允许安乐死,并由此引发了安乐死是否合法化的论战。从30年代到50年代,英美等国先后成立了“自愿安乐死协会”,并向国会提出允许安乐死的议案要求安乐死得到法律认可。但是,由于对安乐死问题认识不清,并担心被人利用而导致’’合法杀人’’,所以社会上大多数人反对安乐死。英国最先开展安乐死成文法运动。1937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法机关讨论了一个安乐死法案。1938年后,由于希特勒借口安乐死,建立了安乐死中心,杀死20多万人。这种以安乐死之名,行种族灭绝之实的惨无人道的行径,使安乐死蒙上了恐怖的阴影。到50年代后期,安乐死声名狼藉,关
于安乐死的讨论也几近销声匿迹。二战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观念的更新,赞成安乐死的观点开始呈上升趋势,有关安乐死的民间运动和立法运动也日益增多。1967年美国建立了安乐死
会。1969年英国国会辩论安乐死立法法案。1976年日本举行了“国际安乐死的讨论会”,宣称要尊重人“尊严的死”的权利。1993年2月,荷兰通过了一项关于“没有希望治愈的病人有权要求结束自己生命”的法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安乐死立法的国家。其后两年,澳大利亚北部地区也通过了类似法案。据有关民意测验统计,进入90年代,美、法两国支持安乐死的比率分别为90%和85%.荷兰立下患致命疾病时授权医生实施安乐死遗嘱的已有10万人。而日本、瑞士等国家支持安乐死合法化的人也与日俱增。可见在一些发达国家,民众对安乐死已开始理解,由反对转为支持。 2001年4月,荷兰再次通过一项安乐死法案,不仅世人瞩目,在我国也掀起了又一轮讨论安乐死的高潮。我国的立法,迄今为止尚未涉及安乐死问题。但被动安乐死的情形在现实中是
较为普遍的,通常也不会引起什么诉讼,即使有,一般也是作为普通医疗纠纷加以处理。1987年发生在陕西汉中的一起案件(医生在病人家属的要求下主动为病人采取了助死措施,医
生及病人之子被指控杀人,最终被判无罪。)是我国迄今为止最为典型的安乐死诉讼案(注:对于此案十余年来媒体一直有各类报道和介绍评述。主要有:宋蔚林:《安乐死与杀人
罪》,上海《民主与法制》1987年第8期;王鸿鳞:《关于我国首例“安乐死”案件》,《
人民司法》1990年第9期;徐宗良
:《大学生人文素养讲座:当代生命伦理的困惑》,上海
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7~58页;王政勋:《正当行为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第496~502页;2001年4月23日千龙新闻网转载《华商报》的报导文章《当事人披露我国首
例“安乐死”案审判始末》。),
并引发人们开始普遍关注安乐死问题。1988年全国和上海的各界专家学者分别组织了一次关
于安乐死的研讨会,虽然意见不一,但与会者多主张无论在医学上还是在立法上都应谨慎对待。自90年代中期起全国的两会上亦不断有些代表(多为发达地区如广东、上海等地的代表)
联名提出有关安乐死的提案,山东的一所大学甚至受其地方立法机关的委托起草出一份安乐死立法草案。 二 安乐死合法化之争论 显然,从安乐死的历史发展来看,乐观的人倾向于把安乐死的合法化视为社会发展和法律
进步的体现。但各国的立法实践表明:这种认识也许忽视了社会存在的复杂性从而太过乐观
了。谨慎的人尽管对安乐死持理解立场,但却不希望法律过早的做出让步。在安乐死合法化
问题上,双方的争论异常激烈,也颇值得我们深思。
安乐死在欧美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主要有以下两个观点:
(一)第一种观点认为: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延长寿命,但却无法使人永生。生命只属于个人,他有权按自己的意愿自由处置。一个身患不治之症而又无法忍受痛苦的病人,完全有权选择安乐死的死亡方式,这是对他的死亡权的尊重。尊重病人庄严的死的权利与医学,伦理学应遵循的原则是一致的。2.安乐死符合病人自身利益。人的尊严具有最高价值,
尊严使人有选择的自由,包括结束自己的生命。安乐死的对象仅限于必然走向死亡的晚期病人。延长这些病人的生命实际上是对他们的折磨,为什么不让病人停止“活受罪”的痛苦呢?3.死亡并不都是坏事。追求生命质量是实现生命价值的重要目标,当一个人的生命只具有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存在或是只能在巨大痛苦中等待死亡时,医生却硬要拖延以使他承受痛苦,实际上是对病人的虐待,恰恰是一种不人道。因为它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与其把有用物资用在毫无希望的病人身上,还不如允许他平安的死去。4.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对一个无望挽救的绝症患者投入大量的医疗力量实际上是浪费,应当将这些宝贵而有限的医疗资源节省下
来用于救助那些可能治好的病人。5.死亡并非永远是人类的敌人,应正确看待死亡。生和死
都是宇宙万物的基本问题,死亡不过是事物的自然规律。
Ⅱ 医疗费用过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百姓的影响及应对方法
当前医院收费贵确实是令普通百姓感到十分烦心的一件事。个人认为医院收费贵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 ,但身患疾病又不得不去医院看病,难免有种被垄断绑架收费的感觉,在我看来,不少医院确实存在类似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应付性的变相改革,有意将一些简单的程序流程复杂化,项目收费碎片化,或者卫生规范的标准化为名,或者名誉上是为医护人员收入提供公平的岗位激励竞争性机制 ,实际上却是增加了许多名目繁多的各种十分明显的过度医疗项目,不但造成医疗资源的大量浪费,这种浪费成本的转嫁还大大增加了患者医疗负担 。对此,国家卫健部门已高度关注,并通过完善相关医保管理机制 ,进一步约束规范相关医疗行为,以避免重叠重复过度医疗乱收费等现象的发生,切实解决医院收费贵的问题,而在当前加快医疗体制改革进程过程当中 ,作为普通百姓,首先必须时刻留意和及时跟进国家医保政策的变化,其次在就医观念上不必大病小病都急着往大医院里挤,常识性小伤小患能家庭药箱即时处理的尽量在家处理,不能自己处理的小病小患能在社区诊所的可以就近诊疗处理,尽可能减少小患累积成大病,不得不往大医院挤的大病大患的机会。至于房价高的问题,个人认为也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量力而行,该买的有条件买的还得朝着发展的方向去思考吧。
Ⅲ 2011年两会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求。
2011年,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一是有效管理市场流动性,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把握好政府管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
二是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三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把握好国家储备吞吐调控时机,搞好进出口调节,增强市场调控能力。
四是加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特别要强化价格执法,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
五是完善补贴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绝不能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正常生活。
(二)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
(三)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四)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改造提升制造业。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重点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技术工艺系统集成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推动重点行业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
二是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加快实现“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示范应用。
要抓紧制定标准,完善政策,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作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形成生产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
着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加快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尽快实现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基本同价。
四是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传统能源清洁利用,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统筹发展、加快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坚持陆海统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落实各项区域发展规划。坚持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新十年的政策措施和促进西藏、新疆等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各项举措。
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继续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进一步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在体制机制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上走在全国前列。
更好发挥深圳等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作用。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发展,颁布实施2011-202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启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攻坚工程,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对暂不具备落户条件的农民工,要解决好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赁、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要充分尊重农民在进城和留乡问题上的自主选择权,切实保护农民承包地、宅基地等合法权益。城镇化要同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这是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
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继续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大力开展工业节能,推广节能技术,运用节能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投入,积极推进新建建筑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低碳城市试点。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
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和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加快城镇污水管网、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推广污水处理回用。启动燃煤电厂脱硝工作,深化颗粒物污染防治。加强海洋污染治理。
加快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地区重金属污染治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继续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巩固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成果,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推进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
完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加快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应急等体制建设。
(五)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科技、教育和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必须始终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
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公办民办并举,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抓紧解决“入园难”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公共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
以流入地政府和公办学校为主,切实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做好“双语”教学工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引导高中阶段学校和高等学校办出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
支持特殊教育发展。落实和完善国家助学制度,无论哪个教育阶段,都要确保每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全面加强人才工作。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加大人才开发投入,推进重大人才工程。深化选人用人制度改革,努力营造平等公开、竞争择优的制度和社会环境,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提升重大集成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推动建立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鼓励企业共同出资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共担风险、共享成果,对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项目,政府要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激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广大科技人员以多种形式与企业合作。
保持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保护、管理能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六)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
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中央财政预算拟安排补助资金1030亿元,比上年增加265亿元。各级政府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幅度增加投入。
抓紧建立保障性住房使用、运营、退出等管理制度,提高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保证符合条件的家庭受益。
二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制定并向社会公布年度住房建设计划,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单列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应保尽保。
重点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严格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调整完善房地产相关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有效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
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和市场行为监管,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市县人民政府负直接责任。有关部门要加快完善巡查、考评、约谈和问责制度,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从而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地方,要追究责任。
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今年是医改三年实施方案的攻坚年,要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在基层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完善基本药物保障供应体系,加强药品监管,确保用药安全,切实降低药价。
二是抓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鼓励各地在医院管理体制、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和监管机制等方面大胆探索。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改善医患关系。
三是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稳定提高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参保率和新农合参合率。今年要把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
四是完成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任务。今年全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加强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的预防控制和规范管理。
加强妇幼保健工作,继续推进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查和救治保障试点。认真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大力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落实各项扶持政策。
五是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放宽社会资本和外资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完善和推进医生多点执业制度,鼓励医生在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合理流动和在基层开设诊所,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加强出生缺陷干预,进一步扩大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做好孕产妇和婴幼儿保健工作。
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率达到95%以上。实施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切实保护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加快建立健全老年人社会服务体系,加强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以城乡社区为载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人口、就业、社保、民政、卫生、文化等社会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加快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和纠错机制,加强信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工作,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切实解决乱占耕地、违法拆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制,提高全社会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加强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完善信息网络管理。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健全法制,严格标准,完善监测评估、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加强监管执法,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各级政府一定要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七)大力发展文化建设
(八)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九)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十)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建设廉洁的政府是一项持久而又紧迫的任务,是人民的殷切期望。要加快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把查办大案要案作为反腐败的重要举措,同时更加注重制度建设。
一是认真治理政府工作人员以权谋私和渎职侵权问题。针对工程建设、土地使用权出让和矿产资源开发、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存在的问题,加大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工作力度,坚决惩处腐败分子。
二是切实加强廉洁自律,认真贯彻执行《廉政准则》,落实领导干部收入、房产、投资以及配偶子女从业、移居国(境)外等情况定期报告制度,自觉接受监督。
加强审计和监察工作。加大对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的监督力度。
三是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形式主义。要精简会议、文件,清理和规范各种达标、评比、表彰以及论坛、庆典等活动,从经费上严加控制。
规范公务用车配备管理并积极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各级政府都要努力为人民办事;每一个公务员都要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
各位代表!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是国家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落实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和发展少数民族事业五年规划。让我们团结奋进,共同谱写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深入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
继续加强侨务工作,维护海外侨胞、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他们在促进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各位代表!建立巩固的国防,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着眼有效履行新世纪(002280,股吧)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断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训练。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加强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建设。
积极稳妥地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坚决完成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
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增强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和反恐维稳能力。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各位代表!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
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充分发挥香港、澳门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的独特作用。
进一步提高内地与港澳合作的机制化水平,支持粤港澳深化区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祖国内地人民将与港澳同胞携手奋进,共享伟大祖国的尊严与荣耀!
我们将坚持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和各项政策。继续推进两岸协商,积极落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加强产业合作,加快新兴产业、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合作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大陆企业赴台投资。
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深入开展两岸社会各界交流,积极拓展两岸文化教育合作。
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共同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局面。我们坚信,只要海内外中华儿女继续共同努力奋斗,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一定能够实现!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我们要保持与主要大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积极推进对话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推进区域次区域合作进程。
增进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落实和扩大合作成果,推进合作方式创新和机制建设。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以二十国集团峰会等为主要平台,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在推动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履行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中国政府和人民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新贡献!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创造了不平凡的光辉业绩;展望未来,我们对国家的锦绣前程充满信心!
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勇敢面对各种挑战,开拓进取,团结奋斗,扎实工作,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Ⅳ 大学医保和在家里买的医保有冲突吗
不冲突。大学的医保和家乡的医保可以都交上,这样保障范围会更广。 但是在大学交医保和家乡的医保这两种保险中只有一种可以享受,大学生的医疗保险报销一般都比较高。
拓展资料:经过多轮修改的新医改方案“两会”后将对外公布,其中大学生被纳入医保是一大亮点。多数高校里计划内招收的大学生享受公费医疗,扩招生则参加商业医疗保险。方案最终版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这意味着今后大学生得自己缴费,不再享受公费医疗的“好处”。
借助新医改方案的东风,大学生被纳入了医保范围。大学生的保障水平因此提高了很多,高校也减轻了负担。但是,如果从保险费用的角度看,虽然还不知道“自己缴费”的额度是多少,一些经济条件不好且自恃身体不错的大学生,恐怕又会因缴费负担,对纳入医保有所抵触。2008年11月7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和财政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的《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做出了部署。根据《指导意见》,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标准和政府补助标准,按照当地中小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相应标准执行。
涵盖范围广、个人缴费低、门诊医疗同步解决。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首先,保证了国家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无缝衔接。其次,在校大学生均可参保,参保范围涵盖省内各类高校(包括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科研院所的在校本专科学生及非在职研究生,特别是对于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来说,凸显了教育的公平。另外,在学生个人缴费的基础上,根据高校隶属关系,分别由中央、省和所在市财政按规定的标准实行分类补助。
Ⅳ 求与医疗信息、医疗器械、医疗健康等行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文件。
新医改既不是英国模式 也不是美国模式
记者:有人认为中国的医改怎么改都不行,要么是国家补不起,要么是个人掏不起。您同意这种说法吗?
高强:我认为这种说法走了两个极端,要么是全部由政府包起来,要么是全部由个人承担,这都不是我们要选择的道路。
中国的医改有一个基本方向,就是要符合基本国情,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政收入水平和居民的可承受能力。我国居民的医疗和健康保障还是要采取政府增加投入、社会筹集资金和居民适当支付相结合的方式。这不仅是从经济上考虑的,也符合医疗卫生服务的规律和特点。
英国是实行全民免费的医疗模式,居民看病不花钱,但也带来很多问题。一是政府压力很大,尽管英国经济发展水平很高,政府也出现了支付困难,甚至影响其他社会事业发展。二是因为看病不要钱,居民医疗需求非常高,既造成了医疗资源浪费,也造成医疗服务效率很低。群众做一个大型设备检查,动一个手术,往往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有些要等半年多。这不是我们想要得到的效果。
美国的卫生体制规定,凡是具有就业能力、能通过劳动取得收入的居民,全部采取个人缴费加入商业保险的办法。不仅居民个人负担很重,一些没有正常就业的居民还不能参加到医疗保障体系中来。美国的人均年卫生总费用已达到5700美元,比我国人均高六十多倍,仍有4800万居民没有医疗保障。
德国模式是实行全民医疗保障,通过雇主交钱、家庭交钱和政府补助的办法,使居民都参加 医疗保险。这个体制的前提是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不大,就业率比较高,居民有能力按照规定的标准缴纳保险费。
从中国的情况看,目前采用上述哪一种模式都不太现实。研究中国医改不能照搬外国的模式,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卫生发展道路。
记者:那中国的医改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
高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今后医改的方向、目标和任务都做了明确的表述,提出了要加大政府的责任,维护公共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质,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
我认为,这项制度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保障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一项基本制度。
这项制度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两个部分:第一,由政府筹资,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这是我国一贯坚持的一项公共服务政策。现在的任务是用制度明确规范政府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项目和标准,对于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妇幼保健、残疾人康复等公共卫生服务和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服务事项,应由政府筹资,免费向居民提供。
第二,按照公益性质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做到基本医疗服务不以赢利为目的,医疗卫生机构不能靠医疗服务和销售药品挣钱,政府应该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短期内难以实现全民免费医疗”
记者:中国有可能实现全民免费医疗吗?
高强:对群众的基本医疗实行全民免费,是一笔非常大的支出。政府应该统筹兼顾,实现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我算过一个账。2006年全国财政收入是39343亿元,按照13亿人平均,人均只有3000元。这笔钱要用于内政、外交、国防和文教、卫生、科技、社会保障、三农等各个方面。2005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8660亿元,如果实行全民免费,全部由财政安排,将占到政府预算的四分之一以上。我们不能只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这是不科学的。过去政府卫生投入少,我们有意见,现在加强卫生工作,需要增加政府投入,但也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既要保障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卫生保健,也要兼顾其他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逐步解决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这就是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记者:你说过一句玩笑话:从前在财政部的时候给卫生的钱太少了。
高强:近几年,国家财政对于卫生事业发展给了积极的支持,特别是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发展社区卫生、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2006年全国的政府卫生投入比2002年增长了一倍多,今年中央财政用于卫生的支出比去年增长了86%,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在新的医改方案实施后,政府还将进一步增加投入。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国家财政收入也有了稳定的增长。按照存量调整、增量倾斜的原则,逐步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同时改革不合理的运行体制机制,对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必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政府投入应该是补供方(医院),还是补需方(患者)?
记者:关于政府投入的方向,一种意见认为应该投给医疗服务的需方,通过帮助居民参加医保的方式向医院购买医疗服务;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应该投给医疗服务的供方,以减免医疗费的方式让利于患者。您认为哪种思路更有效率?
高强:无论是补供方,还是补需方,都是政府投入的有效方式,我的观点是从实际出发,“宜供则供,宜需则需”。政府直接投入需方,帮助居民参加医疗保险,是一个好办法。但如果不补助供方,医疗机构继续靠收费维持运行,就难以控制医疗费用,医疗保险也难以维持。
目前的农村合作医疗人均一年筹资仅有50元,即将启动试点的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筹资标准也不会太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补助供方,不改革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不控制医疗机构的服务费用,任由医疗机构收费经营,就难以体现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医疗保险也难以承受医疗费用的增加。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补供方、补需方都是有效的补助方式,有的需要两种方式同时兼用。
比如,目前农村的合作医疗是补需方,直接补助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同时,政府也必须对医疗机构的费用进行严格控制,否则就会把合作医疗的钱吃掉了。而控制费用就需要政府增加对供方的补贴,转变运行机制,并加强监管。
因此,对于政府投入的方式,应该实事求是,因事制宜,适合补供方就补供方,适合补需方就补需方。只考虑供方不考虑需方是不行的,只考虑需方不考虑供方,也难以真正保障群众的利益。
“医院运行机制要进行重大改革”
记者:国家新增的财政投入在卫生领域主要集中在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而看病难、看病贵又集中在大医院,可不可以说,现在增加的财政拨款还不能解决在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这方面卫生部有没有什么办法呢?
高强:卫生领域需要增加的投入很多,应该突出重点,先易后难,逐步解决。近几年,政府财政投入的重点确实放在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目标是先把政府最应该保障、群众最急需提供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起来。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健全以后,可以有效分流患者,实现小病进社区,减轻大医院的压力,也可以降低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
我到过一些欧美国家考察,在大医院基本看不到病人。因为有80%以上的人得了小病能够在社区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只有20%的人患了大病由社区转诊到医院住院。我国现在不是这种情况。2005年到医院门诊就诊的人数有23亿人次,其中住院的只有7500万人次,住院病人只占门诊患者的3%左右,大量的小病患者到医院就诊。
医院的功能主要是救治疑难疾病和危重患者,而目前一些大医院用先进的手段治疗小病、常见病,在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是一种资源浪费,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居民患病应该先到社区,解决不了的再到医院,这才是合理的医疗服务结构。我们的任务是尽快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条件,吸引优秀卫生人才进社区,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居民的信任感。
今后几年,政府增加大的投入,还应坚持把重点放在农村、社区和公共卫生等方面,逐步调整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合理、规范地引导和分流患者。我这么说并不是政府不需要对医院增加投入,但在增加投入的同时,必须改革医院的运行机制。
目前我们正在研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规范公立医院的收入和支出管理,改变盲目创收、收入归己、自行支配的运行机制。公立医院是公益性医院,应该履行一部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医务人员应该有合理的报酬,但不能与医疗服务收入直接挂钩,不能收得多就分得多。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主要看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医疗纠纷、医德医风以及群众评价等。用这些指标考核,在政府核定的医院工资总额内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记者:你在2005年11月有一个讲话,说公立医院的资源占到全国的96%,社会办医只占4%。应该把一部分公立医院改制,以便政府集中财力办好一批公立医院,真正做到体现公益性质。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公立医院改制会不会是下一步的改革目标?
高强:我首先说明,96%指的是医疗资源,包括医生、设备、床位、规模等,公立医院确实处于垄断地位。要从医疗机构的数量来说,社会办的已经占到了50%,但多数规模很小。
政府要维持这么大的公立医院规模,又要保证它的公益性,确实存在很多困难,结果是政府投入不足,公立医院基本靠创收运行。今后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既要加大政府投入,规范公立医院收支管理,也要将一部分公立医院改制,吸收社会资金,扩大医疗服务供给。同时,鼓励医疗机构之间开展公平、有序的竞争,改善医疗卫生服务。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数量太多,政府投入太少,医院靠创收维持运转,群众医药负担重。今后,公立医院的数量会减少,政府的投入会增加。医疗卫生越发展,体制改革越完善,政府的投入就越多,居民个人的医疗费用负担也会逐步下降。
从2002年到2006年,居民个人支付的医药卫生费用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已经有了一些变化。2002年,政府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15.69%,居民个人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57.22% 2005年,政府投入所占比例提高到17.93%,居民个人支出所占比例下降到52.2%。三年之中,政府投入比重上升了2.24个百分点,居民支付比重下降了5.5个百分点。尽管调整的速度还比较慢,但发展趋势是好的。我相信,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居民个人的负担一定会逐步降低,群众的满意度也会逐步提高。
如何评价宿迁医改
记者:社会上对宿迁所谓“卖光式医改”关注度非常高,你作为卫生部长,2006年曾经去宿迁考察,对宿迁医改怎么评价?
高强:我去宿迁之前,有些同志劝我不要去,因为各方面对宿迁改革的争议比较大。我认为,宿迁的医改是中国 医疗改革大潮中的一个局部实验,作为卫生部部长应该实地了解真实情况。
经过考察,我发现宿迁改革有不少可取之处。比如,他们积极吸收外地优质医疗资源,发展本地的医疗卫生事业。南京的鼓楼医院去了,上海的一些医院也到那去投资办院,水平比较高,条件也比较好,当地的医疗服务能力有了很大改善。在宿迁这样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如果不吸引社会资源,不吸引外地资源,只靠本地政府的财政投入,在短期内不可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宿迁的改革也确实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宿迁现在已经没有一所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府如何履行公共服务职责,如何落实对居民健康的保障责任,如何加大政府投入和监管,保证群众公平享有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等等,都需要认真思考。这些都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不能退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更不能把保障居民健康的责任推给社会。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当地领导的重视,积极研究补充完善,采取措施保障农民和城市居民的基本保健权利。同时,对改制的医院也要采取措施控制医疗费用,保障医院行使公共服务职能。
因此,对宿迁的改革应该全面分析,既不应该简单地肯定,也不应该简单地否定,对积极的方面应鼓励探索,对不足的地方应该引导、补充和完善。
要“跳出卫生看卫生”
记者:今年年初,你在卫生工作会上提出要建立四项制度,但有人认为,这四项制度中,“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要靠财政部拨款;“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管;“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属于药监局的职权范围;只有第四项“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听起来是卫生部的事,但转变医院运行机制也涉及增加财政投入。是不是在现有的管理格局下,卫生部其实很难有所作为?
高强:这四项基本卫生制度是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来的,我们的责任就是要贯彻落实好。卫生工作确实涉及到很多部门的职能,这是当前卫生行政管理体制现状决定的。但是卫生部门应该立足于全局,立足于保障人民健康来思考问题,要“跳出卫生看卫生”。只有全面分析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综合性措施和办法,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如果每一个部门只从自己的职能来考虑,就不容易形成合力,有些复杂的问题也难以解决。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就是汇集了十几个部门的领导、专家和工作人员,大家互相沟通,群策群力。这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机制,也是对人民负责的表现。
记者:你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卫生部门缺乏从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维护人民健康全局的高度,推动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勇气和力量”。这话说得挺重,听起来让人觉得耳目一新。你之前的历任卫生部部长基本是卫生专家出身,你作为政务官担任卫生部部长,从工作中体会到哪些优势?
高强:政府的部长都应该是政治家,不管出身、经历、特长和职能分工,只要走到部长这个位置上都应该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
我经常讲,发展卫生事业的根本目的,不是把医院建得越大越好,也不是医务人员的待遇条件越高越好,而是要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公平享受到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医务人员的最高价值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医生和患者是手足和兄弟关系,医患之间的根本利益应该是一致的,医务人员的利益应该寓于维护人民的利益之中。这是卫生改革发展的根本目标,失去了这个目标,也就失去了卫生发展的方向。这是一个原则问题。
高强:医改绝不能市场化
□本报记者 寿蓓蓓
在财政部门工作了32年之后,从财政部副部长任上调到国务院担任副秘书长兼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联系科教文卫等部门的工作。两年后的2003年“SARS”爆发,58岁临危受命就任卫生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又隔两年正式就任卫生部部长。这就是高强。
在“SARS”的非常时期,治病救人的医生护士被誉为“天使”和“新时期最可爱的人”。但“SARS”之后不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却迅速成为社会各方诟病的焦点。就职卫生部部长时高强承诺,凡是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卫生工作会议他都会应邀参加,与地方党政领导面对面地沟通,争取对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支持,迄今他已跑了十几个省。
“有人问我卫生部长有什么权力,”高强部长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其实我不需要太大的权力,最大的权就是发言权。”“我在转变卫生部门工作观念,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坚持公开、公正,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等方面,讲得比较多。”
高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不能只考虑卫生系统自身的利益。要把600万与13亿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处理好天下与手下的关系。”
2006年9月,国务院11部委组成医改协调小组,进行医改新方案的研究制订工作。卫生部部长高强受命担任这个万众瞩目的小组的双组长之一。在今年“两会”期间,公众对医改话题的关注空前高涨。3月8日,高强在卫生部的部长办公室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专访,就读者关心的一些热点话题首次进行了公开回答。
中国医改不成功?“我不赞成现在作结论”
记者:在你正式就任卫生部长的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出了一个课题报告,认为中国的医改基本上不成功,这个结论经常被引用。你同意这个结论吗?
高强:我不赞成现在就为中国的医改作结论。因为医疗卫生改革是一个长期的、逐步深化的过程,以前进行的医疗改革实践只是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阶段。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即明确提出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政府对发展卫生事业负有重要责任。卫生改革与发展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收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倾向。
从今天来看,当时中央提出的这些原则和方向也都是正确的,问题是这些目标至今还没有完全实现。因此,对以前进行的医疗改革应客观地分析,有成绩,也有不足。从成绩方面说,是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近10年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最快的时期,医院的条件、设备、水平和发展速度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
从不足方面来说,就是在改革的过程中,对贯彻1997年中央决定关于维护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质,注重社会公平,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收益等要求重视得不够,医疗事业发展不够协调,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解决得不够好。
因此,我不赞成对医疗改革的某一个阶段作出成功或者不成功的结论。客观评价前一阶段的医疗卫生改革还是应该坚持三句话:第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第二,在保障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方面还存在突出问题;第三,要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卫生事业发展,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健康权益问题。
“我要明确地说,医疗卫生事业不能实行市场化改革”
记者:这两年来,关于医疗市场化的讨论比较热烈。你认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化吗?另外中国医疗卫生领域是否已经市场化﹖
高强:首先我要明确地说,医疗卫生事业不能实行市场化改革。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全国人民的切身利益和幸福安康,必须坚持公益性质和社会福利政策。党中央、国务院没有任何文件、制度、规定,要求医疗卫生事业进行市场化改革。国际上也没有哪一个国家有医疗卫生实行市场化改革的成功经验。你提的这个命题实际上是不准确的。我们强调的是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方面,要坚持政府主导与适当采用市场机制相结合。
采用市场机制与市场化并不是一个概念。我赞成在医疗卫生管理中采用一些市场机制,但不能市场化,不能一切以市场为标准,完全靠市场调节。如果这样,就将失去医疗服务的公平性。采用市场机制要有一个前提,就是政府要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为维护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提供保障。在这个前提下,医疗卫生管理可以采取一些市场机制,比如要打破大锅饭,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鼓励多劳多得,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等等。但这不是市场化。
前一阶段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医疗卫生机构中采用了企业改革的模式,比如承包制、职工收入与服务收入挂钩、自由经营、自负盈亏等,这些措施被大量引用到医疗卫生领域,造成了一些医疗机构公益性质淡化、片面追求经济收益等一系列问题。
记者:经过十年的医疗改革,为什么还存在这么多问题?
高强:我认为关键在于没有做到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药品购销体制改革的同步推进。在推进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方面很有成绩,两项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了,正在不断扩大和完善。而对于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改革等,包括如何落实公益性质,应该承担什么义务、享受什么保障等,都缺乏明确的政策措施;药品购销体制改革进展不快,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收效不大,再加上新药审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药品价格虚高仍比较严重。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社会民众对深化医疗卫生服务改革没有像现在这么关注,没有形成现在这么好的氛围。现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形成合力;社会各界都在关心、重视医疗卫生改革,也都认识到当前卫生体制机制中存在的弊端。解决问题的社会环境更好了,认识的程度更深了,我们的责任也更大了。
Ⅵ 建议建立完善的医美人才培训体系,这一行业是否许多人都没有持证上岗
因为医美产业的发展导致对相关专业医生的需求大增,从业队伍中非正规医生数量远远大于正规医生,这些医生没有经过严格的专科培训,专业技能参差不齐。
由于医美产业的蓬勃发展,专科医生人数还远远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有大量的非法医美从业人员混杂其中,严重危害求美者。对此,肖苒建议,严厉打击各类无证医美从业行为和非法培训机构,建立“黑名单”制度并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多渠道定期公布违法违规案例,倡导消费者选择正规美容医疗机构和正规医生接受医疗美容服务,保障医美市场秩序的安全稳定。
Ⅶ 代表建议在医院推行强制安检,你赞同这个提案吗
相信很多人都体验过过安检,平时我们到汽车站坐大巴,到火车站坐火车,到机场坐飞机等一些公共场所,都会设置有安检,这也是为了旅客的安全,禁止旅客携带一些危险物品。这些地方设计安检,我们都能理解,也早就已经习以为常,不过如果在医院强制设置安检,大家如何呢?在这一次的全国两会当中,就有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在医院推行强制安检。
我同意这个提案吗?
对于这个提案,我是很赞成。因为医院也是公共场所,人来人往,如果没有强制安检,万一被一些歹徒恶意伤人那就会造成很大无法挽回的伤害。而且安检更是能够对医院里面的工作人员起到保护作用。没有了伤人的器械,患者殴打医生只不过是身体受伤,不会危及生命。当然如果要解决医患矛盾,强制安检是根本无法彻底消除,只能够起到降低的作用,所以还是需要解决了患者和医院的根本矛盾才是最关键的。
Ⅷ 已递交请假条!周星驰或再缺席广东省政协会议事件的介绍
广东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今开幕,大会将召开“振兴实体经济,推动广东制造业创新发展”专题座谈会。据悉,本届政协委员中仍有不少明星面孔,包括吴小莉、汤镇业、马鼎盛、霍启山等。
1月17日上午9时,广东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将在广州珠岛会堂开幕,省政协主席王荣将作政协第十一届广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霍启山将全程参会并准备了提案
除了周星驰,本届政协委员中仍有不少明星面孔,包括吴小莉、汤镇业、马鼎盛、霍启山等。不过让人遗憾的是,这些明星委员在昨日都没有出现在报到现场,不是让人代领资料,就是因为工作原因要很晚才能抵达广州。
去年补选的港籍省政协委员霍启山就由其助理范先生代为领取会议资料。在报到现场,范先生告诉记者,霍启山今年将准时出席会议。作为一名刚刚履职一年的政协委员,霍启山还准备了相关提案。“至于提案内容,他现在还没来得及发给我,所以暂时不清楚。”
记者从政协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尽管明星委员们没有亲自报到,但也暂时没人提出请假。
Ⅸ 为什么医务人员感到身心疲惫
因为工作太多休息太少偶尔可以如果时间长的话只会感觉疲惫
Ⅹ 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直陈现阶段医患关系出现的诸多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提出建议。 制定统一的医疗损害鉴定制度 目前,医疗损害鉴定仍面临多头鉴定、重复鉴定等问题,不但影响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也容易激化医患矛盾,加重社会不稳定因素。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罗殿龙建议,制定统一的医疗损害鉴定制度,实现医疗损害鉴定走向统一、科学和规范化。 罗殿龙介绍,医疗损害鉴定涉及卫生行政部门、医学会、司法行政部门,因此应尽快制定统一的医疗损害鉴定制度,应当在鉴定机构和人员资质、鉴定技术标准、鉴定程序、鉴定结论及诉讼审查认定标准等问题上实现统一。 建立相互包容的医患关系 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院长许树强认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是相互尊重。医生只有站在和患者平等的位置上,才能更好地收集患者资料,作出正确的诊治。医务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的选择和决定,增进患者对疾病和医务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调动患者主动参与治疗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合作式、共同参与的医患模式。 要建立以共同价值观为基础的相互包容的关系。许树强说,医患关系和谐与否,单靠一方的努力是不够的,这就首先需要医生真正理解患者的身心病痛,同时患者也要正确理解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只有医患之间相互理解、积极沟通、相互包容,才可能实现和谐的医患关系。 分类处理医疗纠纷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卫生厅副厅长王正荣建议,对于医患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分类进行处理。对于恶意扰乱医院秩序的暴力医闹,应该尽快制定出台打击医闹、规范医疗纠纷处理的法规。对于医患之间出现的正常纠纷,应实行政府主导,建立第三方调节机制加以解决。政府负责组建第三方医疗损害赔偿保险机构,该机构负责解决产生医疗纠纷时,患方所提出的医疗损害赔偿。引入保险机构,建立第三方赔偿机制。 王正荣表示,改善医患关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需要加强医院内部管理,不断提升诊疗服务水平。 借助网络平台加强医学科普 病人不信任医生,认为医生乱用药、开大检查,而医生认为病人不讲理,这种医患矛盾长期存在。问题根源在哪里?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医科大学教授王智彪认为,原因之一是病人对相关疾病的科普知识不够。 王智彪建议,由政府主导和监管,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设立更多更好的医疗科普网络宣传平台,从部分常见病、多发病开始,大力普及医疗科学知识,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一种事半功倍的思路和做法。甚至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新的由患者主导评价医院、医生、治疗方式以及药品的医疗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