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国外有民事纠纷调解吗
国外有民事纠纷调解,各个国家的诉讼和解制度 有所区别:
(一)美国的积极和解
在美国,大约90%以上的民事案件在审前程序中以和解解决,真正进入到审判程序的不到10%。但是,如此高的和解率长期以来并非法官积极介入的结果,而是当事人的律师之间协商的产物。1938年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制定之时,美国法官在和解程序中扮演的是“消极”仲裁人的形象。为了克服发现程序的滥用等导致的诉讼延迟、费用过高等弊端,1983年《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16条第1款第5项规定:“审理前会议的目的之一是促进案件的和解,法院可以要求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出席审理前会议或者通过电话达成协议,以便使争议可能以和解的方式解决。”[1]这条的修改使法官在诉讼和解中的作用予以重新定位,它标志着美国由司法消极主义向司法积极主义的转化。法官不仅要为当事人提供一种机会或者对话渠道,更有可能成为调解人主动进行调解。实务中很多法官也认为在审前会议中由法官主导,积极促进和解才是对付案件数量增加和诉讼迟延的最好方法。
(二)英国的申请“合意判决”
英国的诉讼和解与美国有许多相通之处。英国的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达成的和解协议并不当然具备强制执行力。要获得此种效力,必须申请“合意判决”。申请“合意判决”方式有两种:一是当事人之间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申请法院将和解事项记录在法院的裁决上,这种裁决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二是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制作“Tomlin”裁定。[2]英美两国诉讼上和解性质为私法行为,故和解协议如有瑕疵,可援用无效或可撤销予以救济。
(三)德国的劝告和解
诉讼和解制度是德国一项重要诉讼制度。1877年民事诉讼法典规定了起诉前的任意和解,1924年改为强制和解。现行德国民事诉讼法第279条规定,不管诉讼到何程度,法院应该注意使诉讼或者各个争点得到和解解决。在诉讼中劝告和解成为德国法官的一项重要职责。法官劝试和解在审理程序中进行,属“调审合一”模式。在德国,法官的和解劝告是在公开的法庭上于双方当事人对席时进行的,这可以看作是对诉讼和解予以程序保障的表征。从法院在诉讼和解的作用上看,德国的诉讼和解可谓是“法官主导型”。
(四)法国的劝试和解
法国的立法非常重视诉讼和解。1935年法国修改民事诉讼法时,首次将法官劝试和解规定其中。现行民事诉讼法典规定,对当事人劝试和解是法官的职责;当事人在诉讼程序中的任何时候均可自行和解或者在法官主导下和解;法官在认为有利的时间与地点均得试行和解等。总之,法国诉讼和解的理念与德国基本一致。但是法国的法官对诉讼和解则采取消极态度。
(五)日本的尝试和解
日本新民事诉讼法第89条规定:“法院不管诉讼进行到任何程度,都可以尝试和解或者使受命法官尝试和解”。法官为实现和解积极地进行周旋工作。日本诉讼和解是诉讼程序的一部分,具有和诉讼程序判决相同的效力。在其成立程序上若存在和再审相同的瑕疵,可以依再审之诉要求撤销。
从上述各国关于诉讼和解制度的立法来看,诉讼和解的发展经历了由消极的法官介入到积极的法官介入。加强法官的职权作用成为诉讼和解制度的一大亮点。尤其是采取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美国也在不断调整法官在诉讼中的职权。这说明了在两大法系的不断发展与融合中,都认识到了法官在诉讼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绝对的当事人主义或绝对的职权主义对于解决民事纠纷起不到有效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在当事人与法官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正确配置他们之间的权利。
Ⅱ 中国人在国外哪些情况下要遵守所在国和中国双重法律
主要是涉及刑事方面
一般在国外的民事纠纷,只适用于国外相关法律,而涉及刑事的,按照中国法律规定,在国外刑事犯罪被判刑的,遣返回国后,还要以同样罪名接受中国法律审判,适用于大陆居民。
另外,涉及国家安全,利益的,则必须遵守中国法律。
Ⅲ 中国人与外国人发生民事纠纷应该咋办
对享有外交特权的外国人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对不享有外交特权的外国人适用中国法律处理。
Ⅳ 中国公民在国外发生经济纠纷,在国内能否起诉是否有管辖权的问题法院不受理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内地人民法院管容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根据以上规定,只有被告在国内的,中国法院才会受理
Ⅳ 中国公民在国外发生劳资纠纷怎么办
(一)自行协商(劳资谈判)1、提出谈判意向,明确要谈判的主要议题;2、确定并相互告知双方参加谈判的主要成员;3、确定谈判的时间、地点;4、举行谈判,提出和交换劳资纠纷中的处理意见;5、就焦点问题进行磋商、让步或变通,提出综合解决方案;6、谈判达成一致意见,执行谈判成果;7、谈判破裂,邀请第三方介入,继续谈判或者寻求谈判外其他解决途径。(二)劳动仲裁从目前的法律规定以及司法实践来看,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纠纷的主要法律途径,也是民事诉讼前必经的前置程序,未经仲裁的劳资纠纷案件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由于通过劳动仲裁的方式解决劳资纠纷,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相应的程序规范,如《劳动法》、《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均有明确规定,因此对其流程在此不再一一详述。(三)民事诉讼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因此,一般来讲,经过劳动仲裁裁决后的劳资纠纷案件,通常都会进入民事诉讼程序。起诉劳资纠纷案件经过劳动仲裁裁决以后,如果对裁决结果不服,应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与劳动仲裁机关同一区域的相应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劳动仲裁中的申请人还是被申请人,都可以原告的身份提起诉讼;如果双方均起诉的,一般以先起诉的列为原告。上诉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程序同一审。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申诉同其他民事纠纷案件一样,在劳资纠纷案件中,如果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但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二年内提出。如果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超过两年,当事人则只能通过审判监督程序提起申诉。通常情况下,人民法院对于申诉案件的受理并无严格的时限要求。
Ⅵ 中国人和中国人在国外的经济纠纷怎么解决。
可以到国内法院按对方住所地的法院起诉。
Ⅶ 怎样诉讼在国外的中国人。
法律规定,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侵权行为在国外的话,只能在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
如果受伤严重,对方触犯刑法了,可以在伤者回国后就近向派出所报案。
Ⅷ 中国人在在外国触犯了法律会受到当地法律制裁吗
根据国际一般原则相关精神,一国公民在他国刑事犯罪:
1、按照犯罪属地法律优先的原则进行处理,也就是犯罪所发生的国家的法律进行审判;
2、如果此人逃回国内,则根据通用的一国不引渡本国公民的原则,在中国根据中国相关法律进行审判;
3、犯下的罪行在国外属于犯罪但中国不属于,则根据中国法律不予审判;
4、如果是外交人员或者国家机构驻当地代表类的人物,则享有外交豁免权,该国法律无权对其作出判决,则应当引渡回国按照中国法律进行审判。
所以如果无外交豁免权,在该国触犯法律,除非:
1、国家领导人出面,而该国也出于外交考量(比如优化和中国的关系,急需中国的贷款或订单等等)而进行特赦(有这类先例,但极少);
2、或者由于出现了外交纠纷,中国驻该国大使出面斡旋,不然就按照该国法律判处。
Ⅸ 居住在国外超过一年的民事案件是否属于涉外民事诉讼案件
具备下列三个因素之一的民事诉讼,就属于涉外民事诉讼。本案不是涉外诉讼。
是指人民法院受理,审判及执行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案件所适用的程序。
1、诉讼主体涉外,即诉讼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是外国人、无国籍人或者外国企业和组织; 人民法院在审理国内民商事案件过程中,因追加当事人或者第三人而使得案件具有涉外因素的,属于涉外民商事案件。
2、作为诉讼标的的法律事实涉外,即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事实发生在国外
3、诉讼标的物涉外,即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标的物在国外。
Ⅹ 中国人在国外和中国公司发生纠纷, 管辖权问题
如果所谓“中国公司”是在驻在国注册登记的,适用法律是驻在国法律,如果该公司是在中国注册登记的适用中国法律,前者管辖权是驻在国法院,后者管辖权可以在中国法院也可以是驻在国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