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法官说案保险关系纠纷案例

法官说案保险关系纠纷案例

发布时间:2022-01-09 16:24:57

1. 法院查封,民初,执保,有什么不同

1、含义不同

法院查封指对财产等检查以后,就地封闭,禁止动用。法院查封,民初字号的,说明是在民事诉讼过程中,由案件审理法官对财产进行保全的。

另外,还有一个财保字号,是没有起诉之前对财产进行保全的,就是诉前财产保全。

民初表示民事案件一审的意思。也就是说这种案件是初审,也称一审。对其不服的可以上诉到二审法院。民字表明这是民事案件。

民初字号的,说明是在民事诉讼过程中,由案件审理法官对财产进行保全的。执保字号的,说明是在执行过程中,由案件执行法官对财产进行保全的。

另外,还有一个财保字号,是没有起诉之前对财产进行保全的,就是诉前财产保全。三者的法律后果是一样的,都是对财产进行保全。

执保民事执行中,申请执行人一方申请财产保全的案件。

2、性质不同。

民事案件主要是关于民事权利、义务性质的纠纷,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性质。而刑事案件则是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属于阶级矛盾性质。

3、适用的实体法不同。

民事案件所适用的实体法是民法通则、婚姻法、海商法等。而刑事案件所适用的法律是刑法。

4、适用的程序法不同。

审理民事案件适用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而审理刑事案件则适用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进行审理。



(1)法官说案保险关系纠纷案例扩展阅读:

民法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条、第十一条、第十三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以下情况应考虑“不动产的所有权,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本法所称的 ‘不可抗力’ ,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刑法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九条、第六十条规定,对犯罪人的存款、有价证券、房产、收藏品等进行核实没收、拍卖是刑法赋予人民法院的判决权利。以下情况应考虑“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缴纳确实有困难的,可以酌情减少或者免除。对犯罪分子个人及其扶养的家属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

公司法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五十四条、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以下情况应考虑“公司破产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2. 关于保险的违反最大诚信原则的案例

1766年,具有判例法上第一个里程碑意义的卡特诉鲍曼一案被毫无争议地认定为保险最大诚信原则的最初渊源。该案中,保险单是在伦敦购买的,保险标的物为位于苏门答腊岛上的一座英国堡垒,承保危险为被敌军占领的危险。

当这座堡垒被法国人占领后,被保险人提出了赔偿要求,保险人却以被保险人对其隐瞒了重大事实作为抗辩。

此案的主审大法官曼斯菲尔德提出:“保险合同是射幸合同,评价风险的特定情况大都只有被保险人知道,保险人信赖被保险人的陈述,相信被保险人对其所知道的任何情况都没有保留,从而诱使保险人确信某一情况不存在,并在此基础上作出错误的风险评估。”

作为最大诚信原则的最初缔造者,曼斯菲尔德大法官的上述言辞构成了保险最大诚信原则最为原始但又最为权威的论断,并将最大诚信原则确立为英国保险法告知义务的基础性原则。

(2)法官说案保险关系纠纷案例扩展阅读:

最大诚信原则作为《保险法》的一个基本原则,贯穿于保险法的始终,指导着保险司法,是保险合同当事人和关系人在保险活动中必须遵守的最基本行为准则,适用于保险活动的订立、履行、解除、理赔、条款解释、争议处理等各个环节,其在保险法中的具体体现有:

(1)关于保险活动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

中国《保险法》第五条规定:“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是保险活动所应遵循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原则,保险法律规范中许多内容都必须贯彻和体现这一原则,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诚实信用原则已成为一切民事活动和一切市场参与者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道德标准和法律规范。

(2)关于保险合同当事人说明告知义务的规定

《保险法》第十七条规定:“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保险合同的条款内容,并可以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最大诚信原则

3. 交通事故肇事刑事附带民事,未追加保险公司,已判,肇事者已坐牢不赔,原告如何向保险公司索赔

根据您说的情况,作为原告,没有必要再次起诉保险公司,您不是已经申请执行了吗?可以向执行庭说明被告车辆的保险情况,建议法院通过协助执行的形式,向保险公司送达要求协助执行保险理赔金的《民事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这样保险公司就可以依据以上法律文书向您支付了。
严格意义上将,您再次起诉要求赔偿属于一事不再理原则,法院不应立案审理。但是各地司法环境不同,既然你们当地一审法院已经审理,中院改判的可能性不大。

4. 附带民事案保险公司同意赔偿的应该开庭前赔偿吗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近几年来,随着伊春辖区的故意伤害、交通肇事等案件的逐年增多,人身损害赔偿成为众矢之地。如何赔偿、怎样赔偿已成为被害人、被告人及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纠纷,激化矛盾,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通过多年的审判实践经验和研究,笔者总结出了怎样才能做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方法。
一、提高认识,搞好案件审查
第一,要提高调解工作的认识。做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到调解的职能作用,认识到调解是实现执法为民、公平正义司法理念的需要,是保护被害人和被告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需要,是化解当事人之间矛盾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审判人员要端正思想态度,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人民的思想,做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想当事人所想,急当事人所急,在审理每一起案件时,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秉公办案,清正廉洁;让当事人充分主张自己的权利和维护自己的利益,做到居中裁判,不偏不倚。
第二,要搞好案件审查工作。刑事案件的立案审查,是案件审理的一个及其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整个案件的质量和结果。在刑事案件立案前,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在三天以内;对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在七天以内,对案件的程序和实体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在审查中要做到严把四关:一是严把证据关,查证据是否充分,来源是否合法;二是严把事实关,查事实是否清楚,是否存在矛盾;三是严把程序关,查司法机关是否按程序规定办案;四是严把适用强制措施关,查被告人适用的强制措施种类,手续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在审查过程中,如发现有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程序违法、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案件不能立案,并及时通知检察机关撤回起诉。检察机关不撤回起诉的案件,应采取无罪推定,疑罪从无的原则,依法进行审理。对经过严格审查符合立案标准的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在三天内审查完毕后,以收案日期为立案时间,审查时间计算到审限内,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在七天内审查完毕后,以收案日期为立案时间,审查时间计算到审限内,在适用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审查期间内,检察机关撤回起诉的案件不应立案,审查时间不计入审限内。通过严格审查,确保了案件质量,杜绝了错案问题的发生。
二、熟悉案情,掌握基本概况
熟悉案情是审理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基础。在刑事附带民事部分进行调解前,要做到四个到位:一是审查到位。刑事案件立案后,庭长要阅卷审查,在全面了解和掌握案情后,方可将案件移交给主审人进行审理;二是分析到位。主审人要反复地阅卷,认真制作阅卷笔录、庭审题纲,对案情做出综合分析,充分掌握案件的事实、证据、程序部分等,做到吃透案情,胸有成竹;三是告知到位。案件立案后,在向被告人送达起诉书副本时,要告知被告人有自行辩护权、委托他人辩护权、拒绝辩护权、申请取保候审权等权利。在向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送达起诉书副本时,应告知被害人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权、委托代理人权。开庭时,应告知当事人有申请回避权,经审判长许可,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向被告人、证人、鉴定人发问权。当事人有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权,有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互相辩论权,被告人有最后陈述权,当事人对法庭笔录有阅读和补充改正权。案件宣判后,应告知被告人如不服一审判决、裁定,有用上诉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法院上诉权,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有提出上诉权。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对法院一审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不服,有提出上诉权。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法院一审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内有请求检察院提出抗诉权,同时,还应告知,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有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权。四是审核到位。首先要审核公诉机关派出支持公诉的公诉人是否有办案权力,出庭人员与起诉书是否一致;其次要审核被告人是否委托了辩护人,是否委托了附带民事诉讼代理人,如委托被委托人有几个?基本概况如何;其三要审核是否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有哪些原告人?他们是否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是否委托附带民事诉讼代理人,如委托代理人他们的基本概况如何;第四要审核是否有证人、鉴定人等出庭作证,如有基本概况如何。在审核过程中,要将当事人和诉讼参加人的详细地址,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情况写清写明,记录在案。同时,我们还应指导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书写诉状,向他们讲明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具体范围,通知他们将诉状和相关证据按规定及时递交法院,并送达给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或委托代理人。同时还要了解在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前,被告人是否向被害人全部履行或部分履行赔偿义务,如赔偿了,赔偿的情况如何;如没赔偿,没赔偿的原因是什么,被告人是否有能力赔偿,有赔偿能力的,赔偿的方式怎样,无赔偿能力的,还要了解其近亲属是否有能力为其赔偿,是否愿意为其赔偿。同时,必要时还要邀请被告人的近亲属与被告人的辩护人及诉讼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及委托代理人、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一起旁听参加附带民事诉讼部分的调解。只有全面熟悉案情,庭审工作到位,才能为调解工作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庭前调解,释明有关法律
第一,庭前调解。庭前调解是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在开庭前,就民事赔偿部分对原被告人双方进行调解,庭前调解是解决原被告人之间矛盾的最重要环节。有些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被告人有能力赔偿给被害人造成的经济损失,这些案件一般在给被告人送达起诉书副本时,被告人就能主动明确地表示愿意赔偿,并要求委托亲属代其与被害人在庭前达成赔偿协议,履行赔偿义务。但也有些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被告人不愿意赔偿或无能力赔偿给被害人造成的经济损失。
第二,释明法律。针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调解,主审法官在庭前要做到四个讲明:一是要向被告人讲明法律规定。要向被告人讲明《刑法》、《民法通则》及《人身损害赔偿若干问题解释》及最高人民法院、省高院相关司法解释等有关刑事定罪量刑及民事赔偿方面的法律规定,使被告人明白由于他的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伤害结果,不仅要负刑事责任,而且还要对给被害人造成的经济损失负民事赔偿责任。既使不同意赔偿,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请求符合法律规定的部分,法院也应将与刑事部分一并判决。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被害人必要时可以向法院申请查封或扣押被告人的财产。如判决生效后,被告人还不主动履行赔偿义务,被害人还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二是要向被告人讲明调解的重要性。如果被告人能与被害人达成赔偿协议,积极赔偿给被害人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视其认罪态度较好,有悔罪表现,这不仅是法定的酌定从轻情节,而且还能得到被害人的谅解,化解相互之间矛盾;三是要向被告人的近亲属讲明赔偿的作用。在庭前调解时,主审法官还要邀请被告人的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及朋友等和被告人及辩护人或委托代理人一起旁听庭审,参加调解工作,让他们充分了解和掌握庭前调解的全过程,充分认识到赔偿的重要意义,以及赔偿后对被告人定罪量刑所起的作用,要让他们知道,由于被告人的行为给被害人及其家属在身体和精神上造成了伤害,作为被告人的亲属从人道主义方面也理应有义务、有责任对被害人给予安慰和关怀;四是要向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讲明必须依法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在作好被告人工作的同时,也不能一昧地强调被告人的赔偿义务,还应当向被害人讲明其附带民事诉讼请求要切合实际,有法律依据。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主张自己的权利,不能漫天要价,各项请求部分必须明确,对自己的诉讼请求数额和项目有权主张、有权放弃;对有能力赔偿,并对赔偿经济损失的数额和项目无争议的,可与被告方达成调解协议;对被告人无能力赔偿,但其亲属朋友愿意为其垫付赔偿的,可与其委托的诉讼代理人达成调解协议,赔偿数额有权增加或减少,增加或减少要充分考虑被告人承受的能力而定,该让步的让步,以达到赔偿目的。这样,会使被害人不受或少受经济损失。通过对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对被告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讲明各自所处的诉讼地位和调解的重要性,对当事人晓知以理、动之以情,说理到位、以理服人,就会使他们都能主动接受对方的调解意见,达到调解目的。实践证明,我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90%以上,是通过庭前调解达成协议的。
四、寻找时机,加大调解力度
第一,用法律威慑。有些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由于原被告人之间在赔偿项目和赔偿数额上分歧太大,虽然经过庭前多次调解,但仍没达成调解协议,对此类案件,必须抓住刑事部分开庭审理这个有利时机进行调解。要通过检察机关对被告人犯罪事实的指控、被告人对其犯罪事实的陈述、法庭调查、对证据的质证认证、原被告双方的法庭辩论等程序,用法庭的庄严、法律的威力来震慑被告人,教育其家属。要让被告人真正从心里认识到其犯罪性质的严重性。同时,主审法官还要在法庭上与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委托代理人和近亲属,与被害人及委托代理人近亲属解释清楚,按法律规定哪些是从重情节,哪些是从轻情节,哪些是法定从重情节,哪些是酌定从轻、减轻情节,讲明被告人具有哪些从重情节、从轻情节和酌定从轻情节。所犯罪行的刑期划分情况。实行定罪量刑公开化,让被告人充分了解和掌握自己所犯罪刑的大致刑期,打消被告人及其亲属心里存在的赔偿不从轻的故虑,从而促使被告人能主动要求赔偿,最后与原告人达成调解协议。
第二,用真情感化。有些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民事部分,虽然经过庭前多次的调解,但原被告人双方仍没达成调解协议。对此类案件,我们要用真诚感化被告人,不能轻言放弃。主审法官要抓住宣判前这一最后时机,对被告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近亲属进行政策攻心,思想教育,用真情感化他们。通过主审法官的苦口婆心、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往往会使被告人充分认识到所犯罪刑的严重性和赔偿的法律后果,主动与家人联系改变赔偿意见,要求与原告方进行调解。从而也会使原告方做出一些让步,使原被告双方相互理解、相互谅解,最后达成调解协议,履行民事赔偿义务。
第三,做好判后解释工作。案结事了,绝不是案结拉倒。有些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都是有理有据的,依法可以判决结案。但判决的案件社会效果不怎么好,而调解就不同了,一方面能使原被告人双方达到谅解的目的,另一方面对社会稳定也有一定促进作用。因此,必须做好判后解释工作,主要做好四项解释工作:一是要将被告人刑事部分判决所依据的法律条文向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被告人的近亲属等解释清楚,让他们知道法院是依法断案,量刑是适当的、公正的、合法的;二是要将附带民事部分法院判决支持或不支持原告人各项请求数额的法律依据、原因及计算标准向被告人和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及其法定代表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解释清楚,让他们知道法院判决的理由是充分的,是公正的,是有法律依据的;三是要将案件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双方没有达成调解协议的根本原因及双方矛盾焦点是什么,向原被告人双方解释清楚,让他们真正理解,调解不成不在法院,而在他们双方之间调解意见相差大多、分歧太大;四是要将有关执行方面的法律规定向被害人及其法定代表人及诉讼代理人解释清楚,让原告人知道虽然附带民事部分与被告人没有达成调解协议,被告人没有主动赔偿,但在判决生效后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仍然可以通过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挽回自己的经济损失。
只要每名法官都能严格执法、恪尽职守、忠于法律、清正廉洁,充分发挥调解的职能作用,有渊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就会减少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法官、法院之间的矛盾,就会真正做到案结事了,避免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5. 需要一个有关保险近因原则的案例。。

论保险法上的近因原则
[ 黄奕新 ]——(2005-8-29) / 已阅21182次

论保险法上的近因原则
黄奕新

近因原则是英国海上保险法最早确立的用以认定因果关系的基本原则,经过长期实践的总结和发展,现已为许多国家保险法所采用。我国各保险公司在保险事故发生时,也经常以非近因致损为由,拒绝赔付。但由于我国保险立法没有明确规定,各地法院对这一舶来品普遍陌生,法官不会或不敢在裁判文书中适用,造成了一些保险纠纷案件的疑难或说理不清。为完善我国保险立法,与国际保险实践相接轨,我国应当尽快在立法和司法上确认近因原则。本文试着作一阐述,以抛砖引玉。

一、近因原则的涵义

“近因”,英文为 Proximate Cause,其中Proximate意为“(时间、场所或、次序上)最接近的、近似的、前后紧接的”,中文难找与之完全相对应的词,如译成“直接原因”(对应的是Direct Cause)不能完整涵盖其内涵,故现在干脆直译成“近因”。引进这个舶来品,不仅仅是赶时髦,跟它一起来的,还将是英美法那一整套调整因果关系的成熟的法律规则体系。而“近因原则”,简言之,即指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的范围应限于以承保风险为近因造成的损失。虽然我国现行保险法和海商法均未规定有关因果关系原则,但在涉外关系如海上保险中遵循国际惯例,普遍适用近因原则,最高法院2003年12月公布的《关于审理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征求意见稿 )》也已经采用了这一概念。该征求意见稿第 19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对保险人提出的其赔偿责任限于以承保风险为近因造成的损失的主张应当支持。”
近因原则源于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Marine Insurance Act,1906)。该法第55条(1)款规定:“依照本法规定,且除保险单另有约定外,保险人对于以承保危险为近因所致的损失,负有责任,但对于非由以承保危险为近因所致的损失,不负责任。”⑴ 这是由于海上保险合同是一种较为严格的“限定性赔偿合同”,保险人的赔偿责任范围,不能是保险标的发生的全部损失,而是一定范围内的原因危险 (即所谓“承保风险”)造成的某些损失(即所谓“承保损失”)。因此,在海上保险理赔中,应适用特别的因果关系原则,即普通法中所谓的“近因原则”。该原则要求保险人承保危险的发生与保险标的的损害之间必须具有符合海上保险法的因果关系。这一原则,逐渐地被英美法系的法官和学者引伸到整个保险法乃至侵权行为法(甚至部分合同法)领域。目前,世界许多国家的保险立法大都将近因原则确定下来,作为保险法的基本原则。①
但由于英美法系重个案分析而轻抽象归纳 ,故近因的含义迄今也未全然明确。如美国著名侵权法教授Prosser认为 ,Proximate一词 ,系谓时间与空间上最近。而《布莱克法学词典》认为 :“这里所谓的最近 ,不必是时间或空间上的最近 ,而是一种因果关系的最近。损害的近因是主因或动因或有效原因。”尽管如此 ,在长期的审判实践中 ,两大法系法官通过判例与学说对近因的判定确立了三项基本规则 :第一、最近原因是造成损害结果的实质性的 ,重大的并且积极的因素;第二、这一因素自然地连续地发生作用 ,其中未介入影响结果发生、造成因果关系中断的其它因素 ;第三、基于公平正义观念和政策进行分析。② 此次,最高法院在保险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 )第19条第2款,也对近因作出定义:“近因是指造成承保损失起决定性、有效性的原因”。但其中“决定性”、“有效性”的含义显然过于模糊 ,缺乏可操作性,仍有待司法实践以判例的形式予以个案化和具体化。

二、近因的具体认定

在保险实践中,产生损失的原因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多个的;既可能是承保危险,也可能是除外危险或者是保险单中未提及危险。在单一原因造成损失时,此致损原因即为近因,保险人的责任较易确定。如果该原因是承保危险,保险人必须予以赔偿,如果是除外危险或者是保险单中未提及的危险,则无需赔偿。在多个原因情况下,则要考察其内部逻辑关系。
(一)多因连续发生
两个以上原因危险连续发生造成损害,若后因是前因直接、必然的发展结果或合理的延续时,以前因为近因。在此,前因与后因之间,自身存在着因果关系,后因不过是前因作用于保险标的上因果链条上的一个环节,或者说,后因在前因与损害结果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起到中介或媒介的作用,但其对结局不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前因才是近因。如果前因是承保危险,而后因不论其是否是承保危险,保险人均要承担责任;反之,如果前因不是承保危险,保险人也不必负责。当然,如果后因也是承保危险,此时后因与损害结果之间成立独立的因果关系,保险人依该独立关系承担保险责任,自不当言。
在著名的艾思宁顿诉意外保险公司案中,被保险人打猎时不慎从树上掉下来,受伤后的被保险人爬到公路边等待救援,因夜间天冷又染上肺炎死亡。肺炎是意外险保单中的除外责任,但法院认为被保险人的死亡近因是意外事故---从树上掉下来,因此保险公司应给付赔偿金。相反,前因不属于承保风险的,即使后因属于承保风险,保险公司亦不承担赔偿责任。英国十九世纪有类似案例,被保险人患癫痫病,一次发作时溺水身亡,意外险保险人拒赔的主张得到法庭的支持。又如,船舶遭炮火袭击受损,船体进水沉没。船体进水是战争行为的直接后果,一张战争引起的损失除外的保单项下,被保险人无法凭承保的海上风险获赔。③
(二)多因间断发生
多种原因危险先后发生,但后一原因介入并打断了原有的某一事件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链条,并对损害结果独立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该新介入的原因即作为近因。此时,前因与后因之间本身没有继起的因果关系,后因不是前因的直接、必然的发展,而前因也失去了对损害结果原本可能有的支配和作用力。需要指出的是,这里,介入原因“独立地”对损害结果产生作用,或者说,介入原因是损害结果的“独立原因”,并不排除现实生活中,更多地是前因先使保险标的陷入一种非正常的境地,而由后因介入发挥作用的情形。关键在于,后因是保险标的处于非正常境地时导致损害结果的充分条件,而前因除了使保险标的处于非正常境地外,本身不是损害结果的充分或必要条件。当然,也有可能是,后因虽然作用于保险标的,但并未导致损害结果,则其没有打断前因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前因仍为近因。
典型的案例是,投保人只是投保了火灾险而没有投保盗窃险,当发生了火灾时,有的财产被抢救出来放在露天又被盗走。该案中,虽然是事出火灾,但保险标的被放在露天,不是火灾的必然结果,即使放在露天,如果加强监管,也不必然会被盗走,可见火灾与盗窃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盗窃行为介入了火灾,而独立地导致保险标的的灭失。故保险人不必承担火灾险的赔偿责任。①
要注意区别“多因间断”与“多因连续”。例如,为逃避敌船的追捕,一艘船舶进入了一个既不是港口又没有锚泊地的海湾,由于无法驶出而搁浅,这里追捕与搁浅构成多因连续,追捕是近因,因而保险人可以引用敌对行为除外的规定不赔;但假设被追船舶进入了一个如前的海湾,却在离开该海湾继续自己的航程时,遇上了暴风雨而灭失。虽然是追捕行为使船舶处于非正常境地,但近因仍应认定是暴风雨,这属多因间断。又如,一个港口有两个航道可以进入,但其中之一布满了军事防御用的鱼雷。对此并不知情的船舶进入了该布满鱼雷的航道而遭灭失。那么近因自然属于除外责任范围内,保险人不赔;但假设船长已知布雷的情况而选择了另一航道进入港口,但却由于导航失误而搁浅,由此而致的损失的近因将不再是敌对行为了。
(三)多因并存发生
所谓并存,是指在造成损失的整个过程中,多个原因同时存在,相互之间没有前后继起关系。注意,“并存”并不意味着是“同时发生”,在时间上,多个原因可能有先有后,但只要在作用于保险标的而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时点上是“同时存在”,则足矣。关键是要考查,后因与前因之间,本身是否有因果关系,即后因是否是前因引起和发动的,如果不是,即使后因落后于前因,也仍成立并存关系,这是此种类型有别于其他类型的质的规定性。同时要注意,在作用力或叫原因力上,各个原因对损害结果的产生不一定都要构成充分条件,独立开来,可能任何一个原因凭单个都无法导致损害结果,但这不影响其成立近因。
举例说明,如某轮船在河中与一沉船相撞,撞出一个洞,经临时补漏后经海路被拖往修理港。途中,水从漏洞涌入,最终弃船。此案中,碰撞与海水涌入本身之间没有继起的因果关系,但共同作用于船舶,共同导致船舶灭失,均成立近因。又如某工厂发生火灾,部分原因是雇员疏忽,部分原因是设备缺陷,此时,雇员疏忽与设备缺陷均成立近因。
要注意区别“多因并存”与“多因间断”。例如,人身意外险的被保险人患心脏病多年,因车祸入院,急救过程中因心肌梗塞死亡。保险公司认为被保险人的死亡结果并非由意外伤害――车祸所造成,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车祸虽使被保险人处于非正常境地,但其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关系关系,被介入的心肌梗塞因素所中断,而这一因素对死亡结果独立地起到决定性作用,故成立多因间断。但在另一类似案件中,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被保险人有结核病史,且动过手术,体内存留有结核杆菌,某日不慎跌倒致使上臂肌肉破裂,后伤口感染,导致右肩关节结核扩散至颅内及肾,医治无效死亡。该案中,介入的结核杆菌不是独立原因,它的出现并没有使摔伤这一起因停止发挥作用、割断伤口与死亡之间的直接联系。被保险人是在两种原因共同、持续作用下死亡的,单纯体内存留结核杆菌或摔伤都不会导致被保险人死亡。故两种原因同为并存的近因。
在并存的近因下,既有承保近因又有非承保近因的,如何确定保险人的责任?一般来说,如果它们各自所造成的损失能够区分,则保险人只负责由承保近因所造成的损失。在不可分时,则存在争议。有的认为保险人概不负责,有的认为保险人全盘负责。通说认为,一般由法官酌情按比例分配为宜。对此,有人进一步提出,还要区分非承保近因是保险单未提及危险还是除外危险。① 笔者基本赞同此种观点,因为既然损失不可分,还要进行分配,如何拿捏这个比例的合理性,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如果非承保近因仅是保单未提及的且而未明确除外危险的,保险公司应负全部责任。如,一艘名为Miss Jay Jay的船投保了定期保险,在保险期内的一次航行中受损,保险公司因为该船存在设计缺陷不适航,拒绝赔付。法院认定损失由不适航和恶劣天气共同造成,因此损失的近因有两个。恶劣天气是承保风险,设计缺陷造成的不适航在被保险人非明知的情况下不是定期保单的除外风险。因此,保险公司应予赔付。而如果非承保近因是保单明确除外危险的,保险人全部免除责任。该原则在英国1973年韦恩罐泵公司诉责任保险公司一案中得以确定。原告在生产塑料制品的别人工厂里设计并安装用于储藏和运输化工原料的设备。原告有投保公众责任险,承保意外事故造成他人的财产损失。保单的除外条款中规定,保险人对因被保险人装运的货物的性质引起的损失不负赔偿责任。保险期内,设备试车前夜在无人看管的状态下运行,引起火灾,烧毁了工厂。原告赔偿了工厂损失后向保险公司索赔。法院认为,货物(化工原料)的自身易燃性并非损失的单一近因,承保范围内的人工操作不当与货物的自身性质共同相互作用才导致损失。但货物的自身易燃性是除外近因,保险公司不负赔偿责任。③
也许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效力优先规则,即除外责任优于承保责任,而承保责任优于未提及责任。当多个近因中,有属除外责任的,优先适用除外责任并及于所有损失结果,保险人全不负责;当多个近因中,无属除外责任而有属承保责任的,优先适用承保责任并及于所有损失结果,保险人全部负责。当然,具体到个案,如果多个近因对损害结果的作用力相差悬殊,最好还要基于公平正义原则进行衡平。

三、因果关系的证明

如上所述,近因原则适用的前提,是原因危险与损害结果之间、多个原因危险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认定。因果关系的证明,依据民事诉讼法“谁主张 ,谁举证”的原则,一般应由原告承担,对此毫无争议。但原告的证明应达到何种证明程度方认为举证责任完成 ,则不无争议。有一种意见认为“要求对因果关系之存在进行充分的证明 ,以完全揭示出原因现象与结果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④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确立举证责任分配的司法裁量及优势证据规则后,这一观点已失去其实在法基础。
首先,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负责对因果关系的初步或者表面举证责任。现行保险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保险事故发生后,依照保险合同请求保险人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时,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应当向保险人提供其所能提供的与确认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有关的证明和资料。保险人依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认为有关的证明和资料不完整的,应当通知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补充提供有关的证明和资料。”该条规定中,保险事故的“原因”即包括近因原则下的各因果关系。根据该条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显然负有对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
其次,在一定条件下,举证责任转移或倒置,保险人负有反证责任。如前保险人所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举证并不被“要求对因果关系之存在进行充分的证明 ,以完全揭示出原因现象与结果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而是限于提供其“所能提供”的证明和资料。如果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提供了其“所能提供”的证明和资料,保险人仍拒绝承担保险责任的,此时举证责任将倒置给保险人。但何谓“所能提供”,现行保险法并未明确细化。最高人民法院显然意识到这点,在其《关于审理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征求意见稿 )》第十六条(提供资料的范围)中规定:“保险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证明和资料包括:保险协议、保险单或其他保险凭证、已支付保险费凭证、保险财产证明、被保险人身份的证明、保险事故证明、保险标的损失程度证明或人身伤残程度证明、索赔请求书。合同另有约定,依约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未提供前款规定的或者合同约定的文件,保险人应当通知其补充。┅┅。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提供前款规定的文件或者合同约定的文件,确有困难的,由保险人负举证责任。┅┅。”这里,“保险事故证明”即包括近因原则下的各因果关系的证明;而对“所能提供”,则从反面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提供“确有困难的,由保险人负举证责任”。从“所能提供”到“确有困难”,实际上严格了举证倒置的条件,加大了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举证责任。当然,何谓“确有困难”,仍是个刺手的问题。在具体司法实践中,法院可以依据《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条之规定,行使举证责任分配的司法裁量权,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倒置的条件。如果认定举证责任倒置的条件尚未具备,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举证尚不足以证明原因危险与保险事故损害结果之间、多个原因危险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直接判令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承担不利后果,否则,举证责任倒置,令保险人承担反证责任。当然,即使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完成了举证责任,保险人也可以主动行使反证权利。
第三,对双方的举证与反证,依照优势证据规则进行认定。当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完成举证责任后,保险人提出相反证据,但双方都没有足够的依据否定对方证据的,法院应当结合案件情况,判断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是否明显大于另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并对证明力较大的证据予以确认。此时,因证据的证明力无法判断导致争议事实难以认定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则作出裁判。
举例说明,2000年4月,上海市沈某商品房抵押贷款后,与保险公司签订住房保险合同。2001年11月,经保监委批准,上海保险同业公会发布公告,自即日起统一在原有住房保险上增加还贷保证保险,规定被保险人因遭受意外伤害事故所致死亡或伤残,未履行还贷责任的,由保险人承担,并明确原抵押住房保险保单自动适用该扩展条款。公告下登载的会员公司包括被告,但被告未通知沈某。2002年1月,沈某因跌倒送医,急诊病历记载病人陈述“骑车跌倒后突发头痛、呕吐 1小时余……”,诊断“脑出血”。入院,确诊“脑出血”,不久死亡,死亡诊断仍为“脑出血”。沈某亡故后,其家属未通知保险公司,尸体亦火化。2002年3月,沈某家人知悉保险同业公会公告后要求理赔,被告查明沈某跌倒前曾做过核磁共振检查,医院诊断意见“右颞叶脑内血肿,考虑为血管畸形可能,建议进一步检查区域”,遂以沈某系脑出血病理死亡为由拒绝。⑵ ⑤ 显然,本案属多因连续的情形,但,是“跌倒后头痛”还是“头痛后跌倒”呢?如是前者,跌倒为近因,属承保危险,保险公司则应理赔。反之,如果沈某本身具有特殊体质如血管畸形,保险公司如能证明是疾病发作致“头痛后跌倒”,则可不负责。该案中, 沈某尸体火化后,现有证据仅为原告提供的病历,记载病人陈述“摔倒后头痛”,致脑出血死亡。原告火化尸体,系在原住房抵押保险合同内容经公告拓展后,被告未尽通知义务导致其不知情下,过错责任在被告,故应认定原告已提供了其“所能提供”的证明,且进一步提供“确有困难”,举证责任转移或倒置给被告。被告虽提供了生前核磁共振检查诊断意见作为相反证据,但该证据不足以否定原告提供的沈某出事后的急诊病历,且双方证据的证明力相当,故按照优势证据规则,应当判令负有倒置举证责任的被告承担不利后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

6. 你好,交通事故起诉了快3个月了一直没有通知、打电话给办案法官,法官说保险公司对伤残鉴定有异议

有异议可以让保险公司申请重新鉴定。

7. 最高院法官离婚纠纷案件中,保险金应如何进行分割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2011年7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25次会议通过,自2011年8月13起施行)法释〔2011〕18号
为正确审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对人民法院适用婚姻法的有关问题作出如下解释:
第一条当事人以婚姻法第十条规定以外的情形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驳回当事人的申请。当事人以结婚登记程序存在瑕疵为由提起民事诉讼,主张撤销结婚登记的,告知其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第二条夫妻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确认亲子关系不存在,并已提供必要证据予以证明,另一方没有相反证据又拒绝做亲子鉴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请求确认亲子关系不存在一方的主张成立。
第三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拒不履行抚养子女义务,未成年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请求支付抚养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四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请求分割共同财产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一)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行为的;(二)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的。
第五条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第六条婚前或者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约定将一方所有的房产赠与另一方,赠与方在赠与房产变更登记之前撤销赠与,另一方请求判令继续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处理。
第七条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配偶有虐待、遗弃等严重损害无民事行为能力一方的人身权利或者财产权益行为,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可以依照特别程序要求变更监护关系;变更后的监护人代理无民事行为能力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九条夫以妻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权为由请求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双方因是否生育发生纠纷,致使感情确已破裂,一方请求离婚的,人民法院经调解无效,应依照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三款第(五)项的规定处理。
第十条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依前款规定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产权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应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原则,由产权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
第十一条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出售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第三人善意购买、支付合理对价并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另一方主张追回该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一方擅自处分共同共有的房屋造成另一方损失,离婚时另一方请求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二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用夫妻共同财产出资购买以一方父母名义参加房改的房屋,产权登记在一方父母名下,离婚时另一方主张按照夫妻共同财产对该房屋进行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购买该房屋时的出资,可以作为债权处理。
第十三条离婚时夫妻一方尚未退休、不符合领取养老保险金条件,另一方请求按照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养老保险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婚后以夫妻共同财产缴付养老保险费,离婚时一方主张将养老金账户中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个人实际缴付部分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四条当事人达成的以登记离婚或者到人民法院协议离婚为条件的财产分割协议,如果双方协议离婚未成,一方在离婚诉讼中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财产分割协议没有生效,并根据实际情况依法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第十五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作为继承人依法可以继承的遗产,在继承人之间尚未实际分割,起诉离婚时另一方请求分割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在继承人之间实际分割遗产后另行起诉。
第十六条夫妻之间订立借款协议,以夫妻共同财产出借给一方从事个人经营活动或用于其他个人事务的,应视为双方约定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离婚时可按照借款协议的约定处理。
第十七条夫妻双方均有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过错情形,一方或者双方向对方提出离婚损害赔偿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十八条离婚后,一方以尚有夫妻共同财产未处理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分割的,经审查该财产确属离婚时未涉及的夫妻共同财产,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分割。
第十九条本解释施行后,最高人民法院此前作出的相关司法解释与本解释相抵触的,以本解释为准。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逐条解读为正确审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对人民法院适用婚姻法的有关问题作出如下解释:本司法解释花大力气解决夫妻房产归属问题,居然没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让人匪夷所思。

第一条当事人以婚姻法第十条规定以外的情形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驳回当事人的申请。当事人以结婚登记程序存在瑕疵为由提起民事诉讼,主张撤销结婚登记的,告知其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本条的目的在于明确司法权与行政权的界限,法律规定无效婚姻的情形经法院判决认定后婚姻无效,这种无效虽是自始无效,但需要有权机关确认。非法律规定的无效婚姻情形,婚姻在形式上是有效的,如果是因其具有可撤销情形,则得向有权机关主张撤销。我国《婚姻法》只规定了胁迫婚姻才是可撤销婚姻。但依《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规定,结婚登记程序存在瑕疵是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这无疑给行政机关克以重任,而且这条的目的并未明确,可操作性实差,是不是说如果结婚登记存在程序瑕疵,经当事人请求,婚姻登记机关必须改正,如不改正,将面临行政诉讼败诉的局面,那么婚姻登记机关在登记时,是否有实质审查的权利和义务呢?如果没有该种义务,该条司法解释是否有权给行政机关克以如此义务呢?如果其无实质审查的义务为何要承担责任呢?
第二条夫妻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确认亲子关系不存在,并已提供必要证据予以证明,另一方没有相反证据又拒绝做亲子鉴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请求确认亲子关系不存在一方的主张成立。当事人一方起诉请求确认亲子关系,并提供必要证据予以证明,另一方没有相反证据又拒绝做亲子鉴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请求确认亲子关系一方的主张成立。该条司法解释是基于民事诉讼中人身不具有可以强制性的特点,而确认的一条举证规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五条规定,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该条是对举证规则在亲子关系认定中的一次应用。

第三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拒不履行抚养子女义务,未成年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请求支付抚养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该条确定了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与婚姻关系是否存续无关,一定程度上为被生而不养的子女、夫或妻实际只有一方抚养子女的情况下子女和实际抚养人提供了救济依据。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拒绝了法院的懒惰,父母有子女有抚养义务,这是《婚姻法》有明文规定的,以前法院在拒绝受理婚姻持续期间夫或妻一方实际抚养子女时起诉另一方支付抚养费,实是法院懒惰不守法的表现。

第四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请求分割共同财产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一)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行为的;(二)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的。该条规定的是夫或妻一方可以求法院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情形;虽然较之前有进步,但是何为挥霍,这样抽象的规则在法律适用中得依法官的自由裁量。
第五条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该条从物权法的角度看是没有问题的,即孳息的所有权随原物,既然原物的所有权是夫妻一方的,孳息也归夫妻一方。但该条解释与我国婚姻法确定的夫妻财产制之间是冲突的。我国婚姻法确定的法定夫妻财产制是婚后所得共同制。在法律规定不明确的情况下,司法解释不应当与法律的原则发生冲突,相对于物权法对所有权的规定,在婚姻关系中,夫妻存在身份关系,其所有权归属应当按婚姻法的原则来确定。本条解释使用了两个概念“孳息”、“自然增值”,从法学的角度看,孳息包括法定孳息与天然孳息,不知道最高人民法院是从何角度来认定孳息与本处的自然增值,本处的“自然增值”不是法律术语,与前处的孳息放在一块,让人无所适从。
第六条婚前或者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约定将一方所有的房产赠与另一方,赠与方在赠与房产变更登记之前撤销赠与,另一方请求判令继续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处理。平等主体之间的赠与依合同法规定,该条只是重申这一基本原则。
第七条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本条是对物权法的遵守与反动,根据《物权法》第十四条规定,【物权登记效力】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该条规定的是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即不动产所有权需经登记才有法律效力。本条解释第一款遵守了物权公示原则,而后一款而是对物权公示原则的反动;同样是物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只因出资不同,所有权归属就有不同。在第一款的情况下可以依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而第二款认定为共同共有的法律依据又是什么呢?显然这是最高人民法院的主观臆断,公然违反物权法的规定。从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纠纷来说,只要严格遵守物权法,对房产的所有权归属是没有争议的,即以登记为准,登记在谁名下就为谁所有。如果有纠纷,可以依债权来处理。即通常所说,清官难管家务事,法律是明确的,大家知道自己的行为将导致何种结果就可以了,至于双方父母共同出资购买不动产,登记在谁名下,由他(她)们自己决定,才经登记将会发生特定的法律后果,是法律的事。最高法院的该种解释出于何种目的,让人摸不着头脑。
第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配偶有虐待、遗弃等严重损害无民事行为能力一方的人身权利或者财产权益行为,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可以依照特别程序要求变更监护关系;变更后的监护人代理无民事行为能力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本条解释的本意旨在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离婚案件提供明确且可行的途径。但本条解释将面临如下问题。是否只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配偶有虐待、遗弃等严重损害无民事行为能力一方的人身权利或者财产权益行为时,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才可以依照特别程序要求变更监护关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20条的规定,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了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的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或者单位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按照普通程序审理;要求变更监护关系的,按照特别程序审理;既要求承担民事责任,又要求变更监护关系的,分别审理。因此,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将变更监护权和离婚诉讼分别开来的做法是可取的,但其变更监护权的规定却是不明确的,值得商榷。
第九条夫以妻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权为由请求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双方因是否生育发生纠纷,致使感情确已破裂,一方请求离婚的,人民法院经调解无效,应依照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三款第(五)项的规定处理。本解释是对妻单方“中止”妊娠侵犯夫生育权的否定。但因是否生育发生纠纷,可以做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请求离婚的一个事由。关于该条解释两个问题可以注意:一是“中止妊娠”与“终止妊娠”,一般人很难区分这俩词的含义;二是关于生育权的问题,最高院做出如上解释,不能怪罪于最高院,这是我国目前关于生育权的立法与法学研究都相对滞后所致。
第十条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依前款规定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产权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应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原则,由产权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这条解释跟第七条第一款是一样的,但比第七条要彻底,将物权与债权区分开来,值得肯定。买房时产权已经确定,夫妻共同还贷部分可以请求债权。
第十一条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出售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第三人善意购买、支付合理对价并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另一方主张追回该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一方擅自处分共同共有的房屋造成另一方损失,离婚时另一方请求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本条是关于善意取得夫妻共同共有财产(房屋),夫妻一方擅自处分共同共有房屋离婚时另一方有权请求赔偿的规定。关于如何适用本条规定的善意取得,如何认定第三人是善意非常重要,有一点需注意,如果房产登记在夫妻两人名下,夫或妻一方出售能否认定第三人为善意呢。个人以为,如果房产登记在夫妻两人名下,应当排除第三人为善意。它应该知道与其交易的夫或妻没有完全产权,仍与其交易,应当承担交易不能的风险。
第十二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用夫妻共同财产出资购买以一方父母名义参加房改的房屋,产权登记在一方父母名下,离婚时另一方主张按照夫妻共同财产对该房屋进行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购买该房屋时的出资,可以作为债权处理。该条解释与第十条的规定思想是一致的。
第十三条离婚时夫妻一方尚未退休、不符合领取养老保险金条件,另一方请求按照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养老保险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婚后以夫妻共同财产缴付养老保险费,离婚时一方主张将养老金账户中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个人实际缴付部分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只要是夫妻共同财产,不论其表现为何种形式,该种形式即使与夫或妻一方有人身关联性,离婚时他方有权请求分割。

第十四条当事人达成的以登记离婚或者到人民法院协议离婚为条件的财产分割协议,如果双方协议离婚未成,一方在离婚诉讼中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财产分割协议没有生效,并根据实际情况依法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本条解释规定当事人事先达成的财产分割协议如果在诉讼离婚中有一方反悔,则该协议没有生效。关于该条解释有几个问题值得研究。第一、当事人达成的以登记离婚或者到人民法院协议离婚为条件的财产分割协议所附的条件是什么?最高人民法院认为是登记离婚或者到人民法院协议离婚,所以得出如果双方协议离婚未成,一方在离婚诉讼中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财产分割协议没有生效。条件的认定是没有错,但是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就应当认定该财产分割协议没有生效吗?如果根据协议,一方已经履行了协议,反悔一方得到了预期目的,然后反悔,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分割不具有可以恢复原状的可能,这种情况下,最高人民法院还要一刀切下去认为该财产分割协议没有生效吗?显然在特定情况下承认该协议的效力是有必要的。
第十五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作为继承人依法可以继承的遗产,在继承人之间尚未实际分割,起诉离婚时另一方请求分割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在继承人之间实际分割遗产后另行起诉。该条解释将夫妻共同财产分割与继承分割做两个程序分别开来,在程序上看似乎合理,但实际操作很容易侵犯无遗产分割请求权一方的夫或妻的权利。亦即如果继承人之间一直不分割遗产,请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一方永远不可以起诉。从当事人的角度看,请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一方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那么其救济途径是什么呢?提起确权之诉?如果确权了,还要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吗?
第十六条夫妻之间订立借款协议,以夫妻共同财产出借给一方从事个人经营活动或用于其他个人事务的,应视为双方约定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离婚时可按照借款协议的约定处理。有协议按协议处理,自不再论。
第十七条夫妻双方均有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过错情形,一方或者双方向对方提出离婚损害赔偿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发生在侵权领域,一般都要认定过错大小来确定责任分担的。而最高院在此一刀切的做法难以令人信服。比如夫在外头拈花惹草,生下私生子三两个,用夫妻共同财产几十万支付抚养费,妻气不过,给公婆轻打几下,花掉医疗费三五百,到头来,都有过错,互不赔偿。如此,天理难容,法之不法。

第十八条离婚后,一方以尚有夫妻共同财产未处理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分割的,经审查该财产确属离婚时未涉及的夫妻共同财产,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分割。该条解释是对未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离婚后再分割的规定,该规定有几处没有明确,一、有无时效规定;二、如何分。婚姻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三十一条规定,当事人依据婚姻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诉讼时效为两年,从当事人发现之次日起计算。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阅读全文

与法官说案保险关系纠纷案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申请商标到哪个部门 浏览:762
购买无形资产的相关税费可以抵扣吗 浏览:982
商标注册被骗怎么办 浏览:160
朗太书体版权 浏览:268
大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浏览:680
马鞍山向山镇党委书记 浏览:934
服务创造价值疏风 浏览:788
工商登记代名协议 浏览:866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
创造者对吉阿赫利直播 浏览: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