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交完定金后发现债务纠纷

交完定金后发现债务纠纷

发布时间:2022-01-09 11:53:43

㈠ 订金合同纠纷处理问题

定金合同的纠纷的处理原则:
(一)定金罚则的适用规则;
(二)违约行为按照约定处理优先的原则;
(三)合同违约金与定金择一的原则;
(四)定金合同的纠纷的其他处理原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六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
第五百八十七条
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第五百八十八条
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
定金不足以弥补一方违约造成的损失的,对方可以请求赔偿超过定金数额的损失。

㈡ 交付定金后双方是否存在债权关系

一、概述

1、概念

早在罗马法,就有“不完全附约”和“完全附约”两种定金种类,这相当于今天我们所说的“解约定金”和“证约定金”,很明显这是继受罗马法的定金制度,各国只是立法例各有不同。

我国《担保法》89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依上述规定,可将定金定义为:为担保债权,依双方当事人的约定,一方于合同履行前给付对方一定的金钱。通过定金交付,债务履行与否与该定金之得失挂钩,使当事人心理产生压力,从而积极、适当的履行债务,发挥担保作用。

2、属性

(1)定金为金钱担保。定金,是作为担保债权而存在的,其标的乃作为消费物之金钱,具有高度的流通性特征,使得金钱担保不同于人保和物保。定金一旦交付于债权人,按照“占有与所有一致”的货币所有权规则,定金之所有权即转移于债权人。因此,定金不同于所有权保留,也不同于将金钱特定封包的金钱质押。交付定金一方只有在收受定金方不履行债务时得以要求双倍返还,这显然又不同于让与担保。问题是定金之标的可否为金钱以外之种类物?我国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依我之见,既然定金非担保物权,本质上就属于契约,故遵循当事人意思自治,如果双方明确约定不妨承认之,但需以种类物为限。

(2)定金合同具有从属性。凡担保合同,均从属于主合同,故定金合同成立需以主合同成立为前提,主合同无效,定金合同亦随之无效(法律另有规定除外)。主合同获得履行,定金也就失去目的。但立约定金、成约定金场合,定金合同是与主合同分离而存在的(后述)。

(3)定金合同为要式合同和要物合同。首先,定金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担保法》90条),以体现其要式性;其次,定金实际交付为定金合同成立之条件。有一点需注意,《担保法》90条后半段规定:定金合同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这意味着交付定金是定金合同的生效要件,而不是成立要件,这里显然混淆了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含义。《解释》119规定,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视为变更定金合同;收受定金一方提出异议并拒绝接受定金的,定金合同不生效。这可视定金合同为实践性合同。所谓交付,既可依现实交付为之,也可依观念交付为之。如果当事人订立定金合同后,拒绝交付定金的,定金合同尚未成立,因此不能视为违约,也不能按《解释》第7条的规定处理。至于是否存在合同法上的缔约过失责任,要根据具体情况予以衡量。

(4)定金担保为担保双方的债权。其他担保一般仅担保一方当事人的债权,而定金所担保的合同为双务合同,且当事人双方之义务均属定金担保范围,即无论是交付定金方还是接受定金方,其义务履行均与定金得丧挂钩。

二、种类

定金制度,自罗马法以来已存在,但因不同时代、不同国家而种类各异,其性质和效力也不尽一致。从《担保法》89条规定来看,似乎只有违约定金一种。但《担保法解释》增加了若干定金种类。

(1)立约定金

是指保证正式订立主合同的定金。实践中,当事人常常于正式合同之前签订意向书,而在意向书中常能看到当事人对立约定金之约定。《解释》115条规定,当事人约定以交付定金作为订立主合同担保的,给付定金的一方拒绝订立主合同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拒绝订立合同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这时,定金合同先于主合同生效。值得注意的是,立约定金成立的特别要件是:当事人对主合同的主要内容已有预设,即对合同的主要条款已经达成潜在的合意,只需将来予以确认,如达成意向书、对需书面订立的合同已经达成口头合意等。因为将来合意达成与否具有不确定性,立约定金非为担保主合同讨价还价之过程行为,乃担保双方根据预设内容正式签约之结果行为。例如双方仅约定立约定金担保将来签订某合同,但该合同之性质、种类、具体条款无从考证,定金合同不能成立,除非依交易习惯可确定之。

(2)成约定金

作为主合同成立要件的定金,因定金的交付,主合同才成立或生效,在这里,定金是作为主合同的特别成立要件存在的,定金合同得脱离于主合同而成立。《解释》116条前半段承认了这种类型,同时,后半段又规定:主合同已经履行或者已经履行主要部分的,不影响主合同的成立或者生效。这完全符合《合同法》36、37条的精神。在法律、行政法规或当事人约定的合同成立条件未具备时,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并由对方接受的合同成立。

(3)解约定金

以定金得丧为代价而保留合同的单方解除权。定金不当然具有保留合同解除权的效力,除非当事人有明确约定。《解释》117明确承认了此类定金,定金交付后,交付定金的一方可以按照合同的约定以丧失定金为代价而解除主合同,收受定金的一方可以双倍返还定金为代价而解除主合同。

(4)违约定金

这种定金的作用类似于违约金,并且对违约方具有一定的惩罚性,《担保法》89条规定的定金性质上就属于违约定金。按照通说,违约定金兼有证约定金之功能。

(5)证约定金

以定金作为合同成立的证据,定金此时是作为证明合同成立为目的。我国现行法暂无此类定金的规定,但通说认为,定金的交付一般都标志着合同的存在,所以有证明合同成立的作用。

三、定金与相关概念

1、定金与预付款

定金和预付款有一定相似之处:都可以是一方预先向另一方交付一定的金钱;定金在合同履行后可以抵作价款;当事人也可以约定将预付款的交付作为合同成立或生效的条件等。但二者法律性质和效力却存在很大差别:(1)效力上,二者最大的差别是是否适用定金罚则,预付款无此效力。(2)法律性质上,定金是作为债务的担保,而预付款则属于债务履行的范畴,其主要功能是提前履行部分债务,使得接受预付款的一方获得期限利益。(3)法律特征上,定金的交付产生一个定金合同,独立于也从属于主合同关系,而预付款的交付属于履行主债务的一部分,不构成一个独立的合同;定金一般是一次性交付,预付款可以分期支付。

2、定金与其他金钱担保

所谓“其他金钱担保”,是指《担保法》未明文规定的非典型金钱担保方式,《解释》118条的例举了以下主要形式:留置金、担保金、保证金、订约金、押金等。这些与定金差异之核心为法律效力上,即是否适用定金罚则。而于法律特征上,其差异亦有体现,不过《担保法解释》并没有进一步规定这些非典型担保的法律特征,实践中应根据行业或一般交易习惯来确定,如:(1)定金为担保债务之主给付义务,而押金则通常担保债务之从给付义务或附随义务。如旅店所收住房押金,多为担保住客照顾、保护房内设施之义务(附随义务),若住客未违反该义务,押金或折抵房款或返还;(2)所谓订金,多用于饭店包间预定,依照行业习惯,订金是作为饭店保留包间的对价,没有订金的,饭店过时不候。订金可以抵作日后饭款,但饭店不能对订金予以扣押;(3)保证金一般用于信用证开证申请的担保,在信用证项下的款项没有得到清偿时,开证行可以就保证金优先受偿,开证申请人支付信用证款项的,保证金冲抵款项。

在实践中区分这些非典型金钱担保与定金,首先要考察是否有明确的约定,而且不仅考察其名称,更重要的是考察其内容,即所谓“名实并举”。如约定中虽然没有出现“定金”字样或者以其他字眼代替,但合同内容有符合定金特性的定金罚则,也应当认定为定金合同;又如合同使用了“定金”字眼,但没有约定定金性质的,当事人主张定金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解释》118条)。

3、定金与损害赔偿金

损害赔偿金,就是合同一方因承担违约赔偿责任而向另一方支付的损失赔偿金额。定金与损害赔偿金是否可以并用,对于这个问题我国《合同法》和《担保法》都没有明文规定,按照《德国民法典》的规定,定金原则上应折算为损害赔偿金。但我国大多数观点均认为:定金具有非补偿性的特点,其适用不以实际损害的发生为前提,因而是独立于损害赔偿责任的,所以定金与损害赔偿金可以并用。不过二者并用也需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有观点认为,定金责任与损害赔偿责任的联系体现在,二者的并用不能超过全部货款的总值。该观点实际上仍然是将定金与实际损失挂钩,因为合同责任的损害赔偿包括了预见性可得利益之损失(《合同法》113条),货款乃可得之收益,因此超出货款即超出实际损失范围,故不足取。定金与损害赔偿金并用应遵循如下规则:(1)若定金收益高于实际损失额,如无特别约定,则直接适用定金,此定金应折算为损害赔偿金。需要注意,如果定金收益过分高于损失,由于定金与惩罚性违约金功能有类似之处,参照《合同法》114条之规定予以调整定金数额,以防止一方利用他方违约行为过分获利。(2)若定金小于实际损失,当事人除收取定金收益外,仍得请求赔偿损失,但二者并用总值之限制也应参照《合同法》114条规定。(3)若当事人明确约定定金为损失之预设,则定金与损害赔偿金不得并用。

4、定金与违约金

首先,应明确违约金之性质。理论上,违约金可分为惩罚性与赔偿性两种,前者不以实际损害为要件,属于“私的制裁”,后者的主要功能是实际填补损害。各国立法多承认惩罚性违约金,如《德国民法典》的规定,我国《合同法》114条第2款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解释上,该条款所规定的违约金,实质上系以赔偿为主,惩罚为辅。尽管如此,由于合同法遵循自愿原则(《合同法》第4条),所以如果当事人明确约定了惩罚性违约金,法律也是承认的。

因此,在《解释》114条违约金的性质,应当以当事人订立违约金条款的主观目的上来判断,属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范畴。如果当事人约定了违约金的性质,那么,法官应根据当事人的约定来认定。问题在于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时,如何认定违约金的性质?此时应参照《合同法》第61条规定,看当事人能否达成违约金性质的补充协议,如果达成补充协议,则根据当事人的补充协议来认定违约金的性质;不能达成补充协议,则采用体系解释的方法来确定当事人之间违约金的性质;也可以根据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来确定违约金的性质。上述方法用尽仍不能确定违约金性质的,原则上把违约金视为对损害赔偿的预定。

在定金与违约金关系问题上,《合同法》116条规定,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从这条规定的字面意思看,违约金与定金似乎应该是选择适用,即是不可并用的。这一观点未免有些僵化,应该看到,无论是《合同法》还是《担保法》,在其颁布时并未对定金的种类作出明确的区分,如前所述,定金可分为立约定金、成约定金、违约定金、解约定金、证约定金,而《担保法》规定的定金仅仅属于违约定金。各种定金的性质和功能均有所不同,一是违约定金 。违约定金的作用类似于违约金,而违约金可分为惩罚性违约金和赔偿性违约金。相应的,违约定金也可分为惩罚性和赔偿性两种。在惩罚性违约定金场合,基于其惩罚性质,应与赔偿性的违约金并行不悖;而在赔偿性定金场合,由于是对损失的预定,则应与赔偿性违约金择一适用,当然,当事人另外约定惩罚性违约金的除外。违约定金性质之判断,正好与违约金相反,非补偿性为原则,补偿性为例外。但即使在赔偿性违约定金的场合,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即二选一适用的前提是违约定金与违约金需指向同一违约行为,否则定金与违约金仍不得并用。如违约定金一般在根本违约的时候才产生罚则效力,而违约金可因一般违约(如履行迟延)发生效力,二者指向不同违约行为,并用是顺理成章。二是解约定金。关于解约定金的功能,其实质是当事人以定金为代价而享有的合同单方解除权。既然当事人双方享有合同解除权,就无违约存在之余地,所以解约定金与违约金互不搭界。三是立约定金。于此场合,定金的功能是担保主合同的订立,主合同一旦完成订立,立约定金即无存在的必要。此时定金或被返还之,或转化为合同预付款。因此,其与违约金之关系无从比较”。四是成约定金。与立约定金的情况类似。五是证约定金。由于法律没有规定,不作讨论。

综上所述,《合同法》116条所指之定金,实质为赔偿性违约定金,且选择适用之前提为:定金与违约金指向同一违约行为。另外,定金与违约金并用,要受到《民法》、《合同法》基本原则的限制,并用总和过高、有失公平的,法院应酌情予以适当减少。

四、定金的效力

1、概说

从总体上说,定金的效力因主合同订立之时与主合同订立之后而有所区别。

主合同订立之时,定金的主要效力为:证约。我国虽然没有规定证约定金,但通说认为定金一般具有证明主合同成立的效力,因此除非有相反证据,定金合同之存在,就表明主合同之存在。不过证约定金并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如果合同存在无效或被撤销的事由,交付定金也不能使合同有效。

主合同订立之后,定金之效力主要有:(1)预先给付的效力。主合同履行时,根据明示或默示之约定,定金或转化为预付款,即作为给付之一部分,或返还交付定金一方,但一般不发生利息返还的效力。(《担保法》89条前半段);(2)定金罚则效力。定金作为担保,是以定金罚则作为表现形式的。即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担保法》89条后半段;(3)主合同因特殊事由(主要是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之原因)而导致履行不能时,不适用定金罚则,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定金应返还之。《解释》122条规定,因不可抗力、意外事件致使主合同不能履行的,不适用定金罚则。在这种情况下,定金合同之目的已无法实现,受定金方应返还定金。

2、定金罚则的适用

定金罚则效力系定金制度之核心,法律上对此应有规制,《担保法》缺乏规定,《担保法解释》做了较为详细的补充规定:

(1)适用罚则的基本条件。《解释》120条,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但书),适用定金罚则的基本条件是当事人出现根本违约,即因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或者其他违约行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其核心是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所谓合同目的,应理解为合同之直接目的、主要目的,而非间接目的或次要目的,何为直接目的、主要目的,可依具体情况衡量确定。一般违约行为如无碍于合同主要目的实现,不能适用定金罚则。

(2)解释120条之但书规定,系把当事人之特别约定、违约定金以外的定金种类从定金罚则中解放出来。如成约定金的特别效力是使主合同成立,主合同一旦成立定金便无后继效力,因此不适用定金罚则;证约定金的特别效力在于证明合同成立,也不具有罚则效力;立约定金和解约定金虽有罚则效力,但其处罚条件有其特殊性,并不以根本违约为必要。因此,《解释》120条对定金罚则适用条件的规制仅仅针对违约定金而言。

(3)主合同部分得到履行,部分没有履行的情况下,也有可能构成合同目的的落空,因此适用罚则应无疑义。但若全部定金被罚,恐怕也会造成当事人的利益失衡。对此,《解释》120条后半段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完全履行合同的,应当按照未履行部分所占合同约定内容的比例,适用定金罚则。当然,如果主债务本身为不可分之债,部分履行对债权人无益的,自然不能按照本条规定处理。

(4)不适用定金罚则的特殊事由。《解释》122条前半段之规定,因不可抗力、意外事件致使主合同不能履行的,不适用定金罚则。从理论上说,不可抗力与意外事件并不等同,前者为合同责任的法定免责事由,定金合同应予适用无疑。但不可抗力的范围比较狭窄,一旦有不属于不可抗力范围但又无法归责于双方当事人之客观事件发生,是否适用罚则,需要确定。解释赋予了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同等地位,统一规定不适用定金罚则。当然,意外事件的概念在现行法是没有规定的,学理上争论也颇多。需要特别留意的一个问题是,因合同关系以外第三人的过错,致使主合同不能履行的,应如何处理?首先应该明确,第三人的行为在法律事实里属于行为(与人的意志有关),而意外事件属于事件范畴(与人的意志无关),因此第三人行为不能视为意外事件,《解释》122条后半段明确规定:适用定金罚则,但受处罚一方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3、定金效力之限制

基于公平原则和诚信原则,定金收益方不应因定金罚则而获得过高利益,使得双方利益失衡。因此法律有必要对定金效力作一定的限制。

(1)最高额的限制。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担保法》91条)。超过限额的定金合同并非全部无效,而是对超过部分,不具有定金罚则的效力(《解释》121条)。

(2)如果主合同标的不能用金钱计算(如劳务),定金效力限制可参照《合同法》114条处理,即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或依照民法基本原则予以解决。

(3)定金本身虽然没有超出最高额限制,但与其他制度并用时,其总和也有一定限制,如与损害赔偿、违约金并用等。

㈢ 交了定金,对方违约该怎么办

购房定金是有可能退还的,而不是销售所说的绝无可能。我把我付费咨询的专属内容无偿分享给大家(新的专属内容只能更有干货了,还在码中),如果想要退定金同,请做到这一步:按认购书上约定的时间到售楼处协商签约。一、按期协商签约的原因《认购书》就是一份合同,作用是约定你和开发商在约定的时间签署《商品房买卖合同》。所以我们第一步,做到合同中诚信地与开发商进行谈判的义务,不违约。协商签约这一步,你做了,但一般开发商还是不会退还定金。做这一步的原因是,有备无患,如果后期决定起诉开发商,我们也有胜诉的筹码。二、按期协商签约,法院判决开发商退还定金的判决书附《陆某与上海某公司商品房预约合同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部分内容:《认购书》约定原告首期20%房款的支付时间是2015年12月13日前,同时约定双方签署预售合同的时间也是在2015年12月13日前,但并未将被告支付20%房款约定为双方签署预售合同的前提条件,故被告在磋商时要求原告先付款后签约,否则拒绝签约的行为是对《认购书》相关内容的违反。但是在前述原告撕毁认购书并拒绝填写申请书以确认认购书有关双方权利义务内容的情况下,被告出于对自己合法权益的保护,其所提出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此情形下双方虽经数次磋商,最终未能签约,本院认为不能归责于双方,故被告应将定金10万元返还原告。三、相关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出卖人通过认购、订购、预订等方式向买受人收受定金作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担保的,如果因当事人一方原因未能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应当按照法律关于定金的规定处理;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事由,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未能订立的,出卖人应当将定金返还买受人。四、具体操作方法按《认购书》上约定签约《购房合同》的时间,带上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手续,和开发商进行协商,做到了恪守诚信的义务。1、协商时,可提出开发商在签署《认购书》时,没有和你讲解售楼处的不利因素,比如旁边有工厂、垃圾站等等。开发商也没有带你到售楼处的不利因素展示点进行讲解,因为楼盘的不利因素可能影响到购房者签订《商品房购买合同》。2、提出要看到将要签署的那份合同。销售可能会说,合同你要交了钱我们才能看。你说这不合理,你要我先付钱,那我连自己的合同都没看到。就像买东西一样,我连货都没看到,你就要先交钱,你这是不合理的。3、要求将销售在销售过程中的承诺写入合同,如销售之前说买房能读旁边的小学,我们可要求销售将就读旁边小学写入合同中。4、如果我们看到的合同或者合同的范本,我们可以仔细阅读里面的内容,对一些交付日期或者交付的标准,或者绿化率,提出合理的意见,再跟销售进行商讨,要求修改合同。如:(1).开发商违约责任和购房者违约责任约定的赔付金额不一致的,比如开发商违约则赔付金额为房款的万分之零点五,购房者违约赔付金额为房款的百分之五。该条款明显将购房者置于不对等的位置。可以要求在补充协议里重新约定。(2)、合同中列出如贷款无法审批下来,则需要我们一次性补齐剩余房款。针对这一点,我们申请在补充协议里添加∶如因我们的原因致贷款审批不下来,我们承担全部责任;而因其他因素致贷款审批不下来,需要开发商返还定金和首付款。(3).合同中未明确交房日期及房产证办理日期。我们希望能够明确交房日期及房产证办理日期以及如超过期限未能交房或者未能办理房产证开发商应承担的赔偿责任。(4).交房标准精装修的房子一定要明确交房标准,具体到装修材料的品牌、型号、颜色等等,尽可能避免高级、进口等模糊词语,以免开发商偷梁换柱。另外,可以在补充协议中约定,在隐蔽工程覆盖之前,购房者要到现场检验,签字确认后再进行覆盖。5、销售拒绝修改合同,你就说自身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合同无法签订,要求退房并退还定金。五、注意事项1、整个过程中你不能说只是现场的沟通,你得留下证据。有条件你就拍视频,没有条件你就录音,录音的时候不要间断,讲清双方的身份。2、不用担心销售会同意你修改合同的可能。我处理退定金的这几年里,还未遇过销售同意购房者对《商品房买卖合同》进行修改的。达康107 次咨询4.81366 次赞同去咨询

㈣ 债务纠纷,我该怎么办!

欠款人的名字是你的话,你是需要承担债务偿还责任的,担保人在你无法偿还债务时承担连带偿还责任,但是担保人在承担债务之后有权利向你进行追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第十二条 共同保证
同一债务有两个以上保证人的,保证人应当按照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份额,承担保证责任。没有约定保证份额的,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可以要求任何一个保证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保证人都负有担保全部债权实现的义务。已经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有权向债务人追偿,或者要求承担连带责任的其他保证人清偿其应当承担的份额。
第十七条 一般保证及先诉抗辩权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证人不得行使前款规定的权利:
(一)债务人住所变更,致使债权人要求其履行债务发生重大困难的;
(二)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中止执行程序的;
(三)保证人以书面形式放弃前款规定的权利的。
第十八条 连带责任保证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第十九条 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推定
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第二十一条 保证范围
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保证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当事人对保证担保的范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人应当对全部债务承担责任。
第三十一条 保证人的追偿权
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㈤ 交了订金,对方一直违约,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吗

可以要求对方赔偿损失的。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对方不赔偿的,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八十九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九十条,定金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当事人在定金合同中应当约定交付定金的期限。定金合同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九十一条,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5)交完定金后发现债务纠纷扩展阅读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二条,在借贷、买卖、货物运输、加工承揽等经济活动中,债权人需要以担保方式保障其债权实现的,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设定担保。本法规定的担保方式为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十四条,保证人与债权人可以就单个主合同分别订立保证合同,也可以协议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就一定期间连续发生的借款合同或者某项商品交易合同订立一个保证合同。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十五条,保证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被保证的主债权种类、数额;

(二)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

(三)保证的方式;

(四)保证担保的范围;

(五)保证的期间;

(六)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保证合同不完全具备前款规定内容的,可以补正。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㈥ 发生房产定金纠纷怎么办

在民商事纠纷争议解决途径中,诉讼和仲裁是我国两种不同的司法程序,两回者在程序上大体相同答,但因管辖机关不一样,形式上会略有不同。首先是受理管辖,仲裁的管辖机构是各仲裁委员会,一件纠纷若要适用仲裁管辖的前提是双方必须存在约定有效的仲裁条款,也就是说双方必须明确约定如果出现了争议,由某家仲裁委员会进行管辖审理,这样才能适用仲裁程序。而诉讼管辖则无需约定,任何一方都可以到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当然在合同纠纷中,双方当事人可以就多个有管辖权的法院进行约定管辖。其次,仲裁裁决一裁终局,当事人不得上诉,而法院诉讼一审判决后任何一方当事人均有权提出上诉,进入二审程序。在具体操作程序上,诉讼仲裁并无太大的差别,都是先立案、提交相关证据材料、被告/被申请人提交答辩状、开庭、判决/裁决这一套程序,这套程序看似简单,但其中所隐含的复杂细节难以估量,律师建议,如果大家没有相关诉讼经验,在诉讼之前一定要了解各项诉讼程序或者咨询律师来进行应对,否则会产生较大的诉讼风险。

阅读全文

与交完定金后发现债务纠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
执转破成果 浏览:20
羊年限定金克丝现在多少钱 浏览:568
附近店面转让或出租 浏览:412
广东海亿食品有限公司商标 浏览: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