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医疗纠纷课程是否有必要性
当然有啊,现在医疗纠纷这么多,需要特定的人去解决
❷ 医事法学的高校专业
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几所大学开办此专业,如吉林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河北联合大学、大连医科大学、泸州医学院、贵州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已经取消)、贵州中医学院、锦州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昆明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院校,目前,武汉已经开始以医事法律专业招生的院校可以说就我们一所,从已经有毕业生的院校来看,该专业就业趋势非常好。总的来看,该专业人才非常紧俏。 一、专业性质特点
医事法律专业是一个面向新世纪的新兴复合专业,他立足于法学与医学的交叉,旨在为适应国家法制建设和日益深入的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系统的专业基本理论与实际工作能力的,具有从事普通法律、医事法律、卫生行政管理、法学和卫生法学教学与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医疗机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简单的说,就是培养既懂医又懂法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
在校期间,我们要经历新型的双学科教育并进行法律专业实习和医学临床实践,我们不但要学习教育部规定的法学专业的14门核心主干课程:法理学、法律逻辑、法制史、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经济法、国际私法、知识产权法、行政诉讼法、国际经济法、合同法、证据学等课程;还要学习与医疗相关的法学课程:医事法学、卫生法律、医疗法律实践、医疗仲裁和诉讼、医事法律案例研究等等;同时,更为独特的是,我们还会学习中医学概论、现代医学概论(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临床医学概论、预防医学概论等系列医学课程。学生在校期间,该专业还会重视学生的法学与医学法律问题的分析、研究和办案能力的培养。
总的来说,大学四年期间,我们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事法学、普通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现代医事法律活动中的基本问题的解决能力及具有从事法律工作的素质和有关知识;了解国内外医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了解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处理原则;了解人类疾病病因、病理分类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毕业时的我们应该是既有理论又能实践,既懂医又懂法的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符合国家规定条件者毕业时授予管理学(医事法律方向)学士学位。
二、社会需求及办学现状
医事法律专业是适应依法治国、人们生活和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和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需要,依法规范医患关系、依法预防和处理医患矛盾而诞生的新兴专业。随着我国法律建设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医疗卫生单位和公民维权的法律意识都在不断地增长,因医疗纠纷而发生的诉讼案件近年来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据专家预测,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后,与其相关的权益诉讼将会大幅度地增加。其实,从近几年央视“3·15”晚会统计的消费投诉已可以看出,医疗消费的投诉卛大幅上升,已位居前3位。规范医疗卫生服务,同时将医疗纠纷的处理纳入国家法制化的轨道,已是当务之急。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险机构、医学院校和各级医疗单位,长期以来严重缺乏具有医学与法学复合知识结构人才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这一领域法制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在医疗卫生系统和执法机构迫切需要既懂医疗卫生保健知识,又熟谙法律知识的人才,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培养一批既懂医学又精通法律的复合型专门人才,是医学界、法学界和教育界共同关心的问题。
三、毕业去向
(一)继续深造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及早积极准备报考研究生,如报考法律专业硕士,还可以报考各部门法研究生。
(二)就业去向:该专业毕业生适合于省内外各级医疗、预防、保健、保险、防疫和其它医疗卫生机构;医药生产、销售企业;各级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公安、检察、法院和司法部门;律师事务所和其它法律服务机构、医学院校等教育单位、政策研究机构、文化新闻部门、各人民团体与企事业单位从事法律咨询、法律实务、行政管理、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昆明医科大学医事法学专业属于法医学院所属专业,于2005年向国家教育部申请获得开设新专业。
招收文史类及理工类考生,学制:四年;学生毕业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以强大的医科大学的医学、法医学为历史为背景,外聘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学校的法学教授进行法学教学。为各级卫生行政机关、卫生行政执法监督机构、食品药品执法监督机构、各级医疗机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和保险机构培养从事卫生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监督、医事法律诉讼、涉及医疗损害、人身损害赔偿保险业务的复合型法学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基础课程:政治、英语、体育、计算机等教育部规定基础课程;医学基础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临床医学课程: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急救医学、医学心理学等;法学专业课程: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行政法学、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学等十四门法学核心课程;特色专业课程:医疗纠纷与法律处理、法医学、卫生法学、卫生事业管理学、药事管理学、医院管理学、卫生执法监督技术。
❸ 如何选择医疗鉴定机构,医疗纠纷鉴定要做哪些准备
只能说下一般的情况,在民事诉讼中,合格的医疗鉴定机构会被法院选中进入名录,需要做鉴定的时候,法院召集各方当事人,通过公开抽签的方式,从名录中选中一家鉴定机构,以此方式体现程序上的公平。
鉴定开始后,需要按照鉴定机构的要求,准备所有的病历,住院记录、各种影像资料、用药明细等等就可以了。
❹ 请你结合社区工作实际,谈谈医疗纠纷该如何防范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随之而来的医疗纠纷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赔偿的数额也越来越大,医疗单位不堪重负。可以说医疗纠纷严重干扰了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已经成为医院十分棘手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在新形势下,医疗制度的改革正在进行,如何加强医院的管理,防范医疗纠纷,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创造宽松和谐的就医环境,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 医疗纠纷的产生原因
1.1 医方因素
一些医院存在管理缺陷,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问题突出,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等执行不力,行为不太规范;部分医院环境差,门诊、病房拥挤,“三长一短”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差,对病人缺乏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患者对此怨声载道;大型检查的滥用,医疗费用的大幅度增加,超出人民群众的负担能力;部分医生道德滑坡,收取红包回扣,医院和医生的高尚形象在部分患者的心目中逐渐退化,甚至丑化,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医患关系空前紧张等。基于上述原因,一出现问题患者很容易将所有矛盾都集中在医院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身上。
1.2 患方因素
一是把医患双方信托关系视为单纯的买卖关系。既然已经付费,医院就理应提供令人满意的就医环境、服务措施、治疗技术。一旦这些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或不尽人意,就极易诱发患方非理性的维权行为。二是患者缺乏医学常识,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医疗过失行为,即使掌握一些医学知识,也是比较肤浅,甚至可能是错误的,一旦治疗方案结果不甚理想,或感到自己的尊严和权利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和保障时,就迁怒于医护人员和医院,从而引发医患纠纷。三是病人和家属期望值过高。特别是病情恶化或死亡时,患方在精神上和经济上难以承受巨大压力,有些病人或家属会情绪激动、急躁,与医务人员发生过激行为甚至引发暴力事件。四是一些患者丧失了起码的道德规范,以恶意敲诈医方获取不正当利益为手段;有的患者或者家属对医护人员小题大做、无理取闹、出言不逊;有的无视法律,对医护人员大打出手甚至残害医务人员等。
1.3 社会因素
我国正处在体制改革的转轨时期,医疗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医疗保健制度还不够完善,部分贫困群众无法承受较高的医疗费用,缺乏健康保障。卫生资源分布不均且严重不公平;卫生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城市,而农村人口众多,却只享受较少的卫生资源。社会地位高低不同,享受医疗保健制度不同,导致部分人群心理上不平衡,使得矛盾更容易激化,医疗机构也成为不满者泄愤的窗口,这也是现阶段医疗纠纷多发的一个原因。虽然卫生行政部门有一支专门从事卫生监督的力量,但这支力量的素质还不适应对医院监管的需要,医疗服务监管基本上*医院自己。这样,自律能力较强的医院,由于管理水平高,能够保证服务质量,自觉维护群众的利益。反之,就可能造成一系列混乱,引发医患矛盾。另外,在医疗纠纷报道中,某些媒体在引导社会舆论、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方面,缺乏职业道德,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的甚至成为某些别有企图的患者用来向院方施加压力的工具,加深了社会公众对医院的不信任、不理解和不满意。
2 医疗纠纷的特点分析
2.1 频发性
近些年,医疗纠纷频频发生,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据统计,全国有76.3%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家属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现象;63.1%医院发生过因患者对治疗结果不满意,围攻威胁院长的情况;70.67%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家属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且不交住院费用的现象;1.8%的医院发生过因病人去世,患者家属在医院摆花圈、设灵堂等现象。
2.2 复杂性
在医疗纠纷的处理过程中,不仅有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家属的参与,还有新闻媒体、医疗鉴定单位、法院甚至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医闹)的参与,这无疑增加了医疗纠纷处理的难度,使其变得更加复杂化。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而且使医患双方的矛盾更加深化。
2.3 社会性
医院是社会的窗口,在当前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形势下,医院也提出了建设新型的和谐医院。一旦发生医疗纠纷,为避免在社会上产生消极影响,明明医院没有过错,也往往采取调解的方式以求息事宁人,这无形中助长了一些不正之风,使有些患者认为只要一闹,钱财就到,形成了恶性循环。
2.4 利益性
一方面,医院公益性质逐步弱化,在“两个效益”上更偏重于经济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了不良影响。有些医院由于利益之争内部关系不和谐,导致工作上互相扯皮推诿,互相配合欠佳,使得患者的利益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直接导致医患矛盾的发生;另一方面,患者本身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主观上也要求有一定的经济和精神赔偿。这样医院的利益和患者的利益之间就出现了矛盾,一旦没有协调解决好,就会使原有的矛盾更加激化。
3 医疗纠纷的防范策略
3.1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在医院里,医生、护士与患者接触面最广泛也最密切,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患者求医的权益和医院工作质量的整体水平。要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关键是要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今天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业作风建设,倡导良好的医德医风,使广大医务人员牢固地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3.2 强化业务知识培训
医务工作者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更要以精湛的技术、高质量的护理和服务水准赢得病人的信任和尊重。因此必须掌握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重点抓好在职教育,搞好岗位培训。按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职称,以理论知识、技术操作、工作能力等方面,制定统一的培训规划,定期考核,达到相应职称标准。同时,加强继续教育学习,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抓住一切机会丰富和提高自己,适应现代医院的需要。
3.3 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制观念
医务人员应增强法律意识,健全并落实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特别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进一步健全并落实医院的“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等各项管理制度,严格贯彻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做到依法执业,行为规范。明确医患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只有学法、懂法,才能自觉守法,维护医护人员自身的正当利益。
3.4 重视和谐的医患关系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沟通能力,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医患沟通不仅仅是告诉患者患的是什么病,怎么治疗,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多一点同情,多一些耐心,多一份真诚,让患者感到温馨、安全。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
3.5 建立职业保险制度
职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及完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医疗纠纷给医务人员带来的压力,也能保护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利益。如日本医学协会作为一个团体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作为总承包人对已参加过保险的会员医师的医疗过失负有赔偿责任;部分地方医学会还提供补充责任保险,保证医疗纠纷的赔偿。韩国一方面在法院强调“调停优先原则”,使《民事调停法》的工作活跃起来;另一方面,韩国的消费者保护院也参与索赔金额较少的医疗纠纷调解,使医疗纠纷得以公正的解决。
❺ 医学检验系的本科生当法医需要什么条件有哪些必修的课程
医学检验系的本科生当法医首先要有扎实的基础:系统解剖、局部解剖是基本,病理学、诊断学等临床医学要掌握,法医的五大科更要熟记于心。这些都是你需要的必备知识。再说法医的工作:
基层主要两大块:
1.现场和临法:现场主要是尸体检验,需要我们找出死亡原因、死亡方式、死亡性质、致伤工具等。到了现场要根据现场情况及体表征象有一个初步判断,再根据尸检的进一步情况逐一的印证或排除先前的判断;临法对象是活体:说通俗就是验伤评级评残,要学会看片(x线、ct等),需要看懂病例等临床资料,掌握对活体的各种功能的测定方法--诊断学、临床法医学。
2.实验室:dna、毒理、毒化、病理、电镜等等,这些统称法医物证学,都属于为案件提供证据。
补充:不要以为我们就是个解剖工,就跟杀猪的似的,在接到任务之前应该尽量详细的了解案件及相关的信息,再结合现场的东西,痕迹(血痕、尸体位置、物品摆设等等)脑子里要形成一个大概的轮廓。
❻ 医疗事故 防范与处理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您好!
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通过提高对可能出现医疗版事故或医疗过失防权范的讲解,达到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
其次,通过对医疗事故或医疗过失的处理的讲解,提高对危机情况的应对,以减少损害的扩大。
再次,通过对医疗事故或医疗过失的防范及处理的理解,可以有效的减少医疗纠纷的出现,长期坚持可以构建一个更为和谐的医疗环境,为医务工作者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提高医疗水平,从而使得医疗事故或医疗过失进一步的减少,从而构成良性循环。
希望可以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