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上海市医患纠纷预防与协调办法

上海市医患纠纷预防与协调办法

发布时间:2022-01-02 12:00:57

⑴ 《民法学》求最新:医疗侵权归责原则;医患矛盾如何解决;医疗损害责任类型与构成要件

1.医疗侵权归责原则: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2.医患矛盾如何解决:
首先,政府必须加快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政府要坚持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把握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科学制定全市卫生发展规划,合理设置卫生机构,在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进一步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引导公立医院将工作重点进一步转移到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满意度上来,减少医院因生存发展需要被迫“找米下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坚持走以人才、技术为核心资源的发展道路,加快人才培养与建设,加大社区和农村医疗卫生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切实提高医技水平。强化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和推进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从根本上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其次,医院必须加强内涵建设,切实提高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和创新,切实强化医院管理,为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提供制度保障。一要创新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核心制度建设,提高诊疗技术水平;二要创新医疗业务服务流程,方便群众就医;三要深化内部改革,创新人才管理培养机制和综合目标考核机制,突出社会效益原则进行内部报酬分配;四要创新医院“和谐医患”文化建设,转变医务人员服务观念,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加强医患沟通,实现全程优质服务。
再次,积极探索建立医患纠纷预防与处置的新体制、新机制
要解决“医闹”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向患者及时提供医学方面和法律方面的服务,同时降低患者依法维权的成本,将患者的维权行动疏导到合法有序的渠道中来,这样才能使“医闹”无隙可乘,失去生存的空间。建议政府遵循预防为主、依法处置、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制定全市医患纠纷预防与处置的具体办法,明确基层政府和社会各方的责任,争取在第一时间参与纠纷的疏导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引导医患双方依法、有序解决纠纷,要尽可能地主动提供法律援助、技术鉴定等全方位的服务。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医疗场所治安管理工作的指导,制定医患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现场处置预案,明确现场处置工作的程序和方法,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要积极探索把第三方调解机制引入到医患纠纷处理中,组建一个既懂专业知识又超脱于医疗卫生系统的机构,增加医患纠纷处置的公平性、专业性和规范性,赢得医患双方对处理结果的认可,从而建立起医患纠纷处置的新机制。

3.医疗损害赔偿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以下四个:
(一)必需有损害事实
医疗损害赔偿的损害事实是指某种行为致使 患 者财产权或人身受到侵害,造成财产或非财产减损的客观事实。包括医疗过失或过错造成受害人死亡、残废、增加病痛,延长了治疗时间、丧失了好的治疗前景的事实,也包括出现上述情况导致的受害人及亲属精神上的焦虑、忧愁、苦恼的精神损害,还包括由于上述情况出现而导致受害人或其家属多付出的物质上的损失。目前,对医疗事故中精神损害的赔偿,在《条例》中已有规定,但赔偿范围过于狭小,数额偏低。
(二)必须有违法行为或技术上的失误
医疗纠纷损害赔偿案件中,违法一词应作广义理解,即不仅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更重要的是违反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实践中,因医疗事故承担民事责任,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医务人员违反规章制度或技术操作规程,而不是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违法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作为是行为人积极地实施了法律或规章制度禁止的行为。不作为是指行为人消极地不实施法律或规章制度要求实施的行为。不作为违法行为的构成前提是行为人负有法律所要求的某种特定义务,不履行这种义务即为违法。这种特定的义务可以是法律直接规定的,也可能是特定职务或业务所要求的,如医生的职业决定他有抢救病人的义务,消极地不去抢救就是不作为的违法行为。医疗纠纷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要件中,有一与其他民事责任的行为要件不同之处,那就是在技术事故的情况下,医生只要存在操作技术的失误,比如,手术医生由于对脏器认识不清而误摘,此时医生即使完全按照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的,也仍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三)损害事实与违法行为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确定医疗纠纷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医生的违法行为与病人的损害事实之间没有因果关系,那么不管其他条件是否具备,医院都不承担责任。
(四)必须有过错
一般情况下,行为人只有主观上对自己的行为及损害结果有过错,即存在故意或过失,才承担民事责任。在医疗纠纷中,医疗方的过错只有过失一种形式。因为故意造成病人损害后果的就构成刑法的故意伤害或故意杀人案,不再属医疗纠纷的范畴。医疗纠纷中的过失应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或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其中理应包括医疗差错在内。
医疗损害赔偿责任认定
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本人认为,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不同于一般侵权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有其特殊性,应具备以下四个要件:
1、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须具备责任能力
医疗损害的行为人应具有特殊的身份,即国外立法上所称的“专家责任”。因此,医疗损害赔偿中的行为人必须是医疗机构或者其他医务人员。如果是非医疗机构或非医务人员致人损害,虽可能构成侵权损害赔偿,但并非医疗损害赔偿。
2、医疗损害的主观过错表现为过失
医疗事故的行为人必须是过失性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如果不具有过失,就不构成医疗事故责任,因为在医疗过程中故意致害患者的,构成伤害罪或者杀人罪,不能再以医疗事故对待。医疗过失的形式,既可以是疏忽,也可以是懈怠。
3、行为的违法性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如果是正常的医疗操作,就不属于医疗损害。
4、医疗过失行为与患者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医方只在有因果关系存在的情况下,才为其过失行为负损害赔偿之责,因此,患者的损害后果必须是医方的医疗过失所致。但在实际办理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中,由于专业性、技术性强,故因果关系的认定则更加困难,基于此,承办人员也只能将此类案件交由医疗事故鉴定中心进行鉴定,在医学会主持下,随机抽取专家组成专家鉴定小组,对医患双方进行面对面的答辩,使得医疗损害赔偿在因果关系的认定上能公正、科学、准确。

⑵ 遇到医疗纠纷怎么办

1、和解所谓和解是没有第三方介入,双方当事人自己协商谈判,对各自诉讼版权利和实权体权利的处分。可分是诉讼前或诉讼中和解。如果是诉讼中和解的,应由原告申请撤诉,经法院裁定撤诉后结束诉讼,双方当事人再达成和解协议。2、调解调解是指在卫生行政机关、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着在法院的主持下,对当事人之间的医疗纠纷进行裁决的活动。3、诉讼民事诉讼是在案件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经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查明事实、适用法律,对医疗纠纷进行裁决的活动。

⑶ 菏泽市医院如何处理医患纠纷预案

武胜县医患纠纷应急处置预案(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有效解决医患纠纷,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工作秩序,保障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卫生部公安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治安管理维护正常诊疗秩序的通知》(医卫生 〔2001〕216号)、《广安市医患纠纷预防及处置暂行办法》、中共武胜县委办公室、武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胜县应急处突工作预案>的通知》(武委办发〔2007〕19号)的规定,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第二条 医患纠纷是指患者或者其亲属与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之间围绕医疗服务而产生的争议。

第二章 医患纠纷的分级

条三条 医患纠纷分为三级:重大医患纠纷(Ⅰ级),较大医患纠纷(Ⅱ级)、一般医患纠纷(Ⅲ级)。

Ⅰ级;因医患纠纷,患方停尸闹事,冲击医疗机构,殴打医护人员,或聚众闹事(100人以上),严重影响医疗机构、党政机关或其他企业单位正常工作秩序的。

Ⅱ级:医患双方分歧较大,患方不愿意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行处理,聚集50人以上(含50人)100人以下闹事,干扰医疗机构正常工作的秩序的。

Ⅲ级:医患双方发生分歧,医患双方不自愿达成协议需通过第三方协商同意,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法定程序进行处理。

第三章 医患纠纷的报告

第四条 发生Ⅲ级医患纠纷后,乡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县级医疗机构的主管医生、护士应立即报告本院院长,院长立即报告县卫生局;村卫生站和乡镇个体医疗机构立即报告当地乡镇卫生院院长,乡镇卫生院院长立即报告卫生局(值班电话:6211248);民营医院和县城个体医疗机构立即报告县卫生局。

第五条 发生Ⅱ级医患纠纷,除执行Ⅲ级医患纠纷报告程序外,由医疗机构同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派出所,由卫生局报告武胜县医患纠纷处置应急领导小组下副组长,同时报告县处突办(设在县维稳办,值班电话;6211414),告知患者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

第六条 发生Ⅰ级医患纠纷,除执行Ⅱ级医患纠纷报告程序外,由武胜县医患纠纷处置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县委主要领导,并按有关规定报告市政府。

第四章 处置机构与职责

第七条 处置机构

武胜县医患纠纷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分管政法、宣传的常委,县政府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县卫生局、县监察局、县维稳办、县委县政府信访办、县民政局、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局、县司法局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政府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县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卫生局局长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第八条 职责

(一)县处置领导小组:发布医患纠纷等级,组织、领导、指挥全县Ⅱ级以上医患纠纷事件的处置工作,组织、协调各级各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妥善解决纠纷,防止事态扩大,切实维护稳定,确保党政机关和医疗机关和医疗机构正常工作秩序。

(二)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到达现场,对诊断、检查、治疗等医疗环节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初步判定医疗机构的医疗活动是否有过失行为,并对患方讲解相关医学知识,消除患方对医疗机构医疗行为的误解;督促医患双方共同封存医疗文书和相关的医疗用品、药品;实施对医疗过程和医疗行为的调查;积极组织医患双方进行协商;对患方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的,及时委托市医学会按程序鉴定;对患方同意尸体解剖的,立即协调法定尸检部门完成尸体解剖;及时组织人员对事件的真实情况、处置情况及下步工作建议形成局面材料,以便及时进行新闻发布。

(三)县公安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协调有关医患纠纷事故涉嫌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维持事故警戒范围内的治安秩序;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办公秩序,及时疏散围观群众;对冲击医疗机构、殴打医护人员的行为按级别、规模进行控制,全力予以制止;对拒绝劝阻、停尸闹事、妨碍公务、破坏医疗机构财物和聚众闹事甚至打、砸、抢等依法果断采取措施控制局势平息事态。

(四)县民政部门:发生Ⅱ级以上医患纠纷,在患者死亡的情况下按照上级指令,立即赶赴现场将医患纠纷中的尸体及时转移至县殡仪馆存放,需要尸检的提供尸检场所,并按有关规定对尸体及时进行火化。

(五)县司法部门:接到发生Ⅱ级及以上医患纠纷报告后,立即到达现场,宣传法律法规及政策,为患方提供法律帮助。

(六)县人口和计生部门:积极主动协助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处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所发生的医患纠纷。

(七)县卫生执法监督机构:接到报告或上级指令后,应立即组织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认真开展调查取证,对病历资料、药品、器械封存控制,备齐文书,履行相关事项(医患纠纷处理程序、尸检有关规定、尸体火化有关规定等)的书面告知职责,及时向上级和相关单位汇报,对医疗机构违法行为从重从快查处。

(八)事发地乡镇政府;接到医患纠纷报告或上级指令后,立即组织男力量到达现场,积极做好患方思想工作,稳定患方情绪,说服、劝诫、疏散围观群众,积极做好协调工作,防止事态扩大。

(九)县信访部门:负责对信访、上访患者及其亲属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告知并引导其按法定程序处理医患纠纷,不得无理取闹。

(十)县监察部门:负责对医患纠纷处理进行监督,对不服从上级指令和指派,推诿卸责,不认真履行职责导致事态扩大的单位和责任人按责任人按规定追究纪律责任。

(十一)县政府新闻办公室:负责制定新闻报道方案,统一对外宣传口径,组织协调纠纷的新闻报道。负责受理事故发生地现场记者采访申请和采访安排,加强对互联网新闻信息的管理,避免出现不实的报道。

各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武胜县医患纠纷应急处置预案》的职责分工,制定相应应急方案备用。

第五章 医患纠纷的处置

第九条 Ⅰ级医患纠纷处置

成立现场医疗纠纷处置指挥组,由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县委分管政法、宣传的常委,县政府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县委县政府信访办、县委维稳办、县卫生局、公安局、司法局、民政局、监察局、宣传部相关乡(镇)政府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下设现场秩序维护小组、强制带离小组、现场取证小组、医疗技术指导小组、疏导劝解小组、法制宣传小组、医疗救治小组、后勤保障小组、善后处理小组、信息处理小组、单位内部保卫小组,在事件发生后立即赶赴现场按照分工进行处置。

1、现场秩序维护小组。由县公安局长任组长,接到指令后,带领30—50名民警在5—15分钟内赶至现场,控制和维护现场和周边秩序。事发乡镇党委、村(居)委会主要领导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协助配合公安维护秩序。

2、强制带离小组。由县委维稳办主任任组长,公安局分管刑侦的副局长任副组长,在接到指令后,带领20名以上民警在10分钟内将冲击医疗机构、殴打、起哄、纠缠医务人员的人员强制带离现场。

3、现场取证小组。由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任组长,带领4名以上民警,对策划、煽动、冲击、殴打的闹事者进行调查取证。县卫生执法监督大队安排4名以上工作人员协助做好证据的收集保全工作。

4、医疗技术指导小组。由县卫生局分管副局长任组长,组织5名以上县级技术专家收集医疗处置的相关资料,初步判断有无医疗缺陷,并参与医疗救护指导。

5、疏导劝解小组。由县司法局局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信访办主任任副组长,司法局、县委县政府信访办各2名工作人员,相关乡镇党委主要领导和村(居)委员会主任、支部书记等人员为成员,负责做好患方的思想工作,为患方及其家属提供法律援助,阻止患方出现过激行为。

6、法制宣传小组。由县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公安、广电、司法、卫生、宣传部等分管政工的负责人为成员,现场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发布公告,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宣传报道。县公安局网管中心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积极引导网上舆论。

7、医疗救治小组。由县卫生局局长任组长,县医院、中医院院长为成员,两个医院分别安排5名以上医务人员,各落实一辆救护车,在现场指定地点待命,负责现场抢护工作。

8、后勤保障小组。由县政府办主任任组长,负责现场处置的一切后勤保障工作。

9、善后处理小组。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卫生局、县民政局、公安局、司法局、相关乡镇政府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将尸体及时转移到殡仪馆存放,需要尸解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尸解,按规定程序将尸体进行火化,做好患方及其家属的情绪疏导和安抚工作。

10、信息处理小组。由县政府办分管卫生的副主任任组长,公安分管国安的副局长任副组长,国安大队大队长为成员,负责收集现场处置各小组的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现场处置指挥组组长报告。

11、单位内部保卫小组。由县卫生局分管安全保卫工作的副局长任组长,所涉问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所涉全体职工和保安人员负责维护本单位内部秩序,确保财产、人身安全。

第十条 Ⅱ级医患纠纷的处置

成立现场外置指挥现场,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委分管政法、宣传及政府分管卫生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卫生局、公安局、司法局、宣传部、民政局、事发地及相关乡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下设现场维稳保护小组、现场取证小组、医疗技术指导小组、疏导调解小组、法制宣传小组、善后处理小组、医疗救治小组、信息处理小组、单位内部秩序保卫小组,在事件发生后立即赶赴现场按照分工进行处置。

1、现场维稳保护小组。由县公安局局长任组长,分管治安的副局长亲自带领民警10—30人,在5—15分钟内赶至事发地维护现场秩序,及时划定警戒区域,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发现场和人员救治场所,制止各种违法破坏活动;制止患者家属起哄、纠缠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负责人,对妨碍公务、无理取闹、怂恿患者家属和围观群众闹事者强制带离现场。协助民政部门和医院将尸体移至指定地点。相关乡镇政府、村(居)委会配合。

2、现场取证小组。由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中队队长任组长,带领民警2人,负责对策划、煽动、闹事者进行调查取证。卫生监督执法大队2人,负责协助公安部门做好证据的收集、保全工作。

3、医疗技术指导小组。由县卫生分管副局长任组长,组织3名以上技术专家,收集医疗处置相关信息资料,初步判断无医疗缺陷。

4、疏导调解小组。由县司法局局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信访办主任任副组长,各组织2名以上工作人员,会同相关乡镇政府分管政法领导和村(居)委员会主任、村支部书记等人员负责做好患方的思想工作,为患方及其家属提供法律帮助,防止患方发生过激行为。

5、法制宣传小组。由县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县广电、司法、卫生、宣传分管领导为成员,现场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宣传报道。县公安局网管中心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互联网管理,积极引导网上舆论。

6、善后处理小组。由县卫生局局长任组长,县民政局、公安局、司法局、相关乡镇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将尸体及时转移到殡仪馆存放,压根尸解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尸解,并按规定程序将尸体进行火化,并做好患方及其家属的情绪疏导和安抚工作。

7、医疗救治小组。由县卫生局分管副局长任组长,县医院安排5名以上医务人员,落实一辆救护车,在指定地点待命,负责事故发生地的抢救工作。

8、信息处理小组。由县政府办公室分管文卫的领导任组长,公安局国安大队大队长为成员,负责收集现场处置小组的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现场处置指挥组组长报告。

9、单位内部秩序保卫小组。由所涉及问题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安全保卫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单位保卫科(股)和保安、单位职工20人负责维护本单位内部秩序和单位人身财产安全。

第十二条 Ⅲ级医疗纠纷的处置

成立医疗纠纷现场工作组,由县政府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县长任组长,卫生局局长任副组长,卫生局医政中医股、卫生监督执法大队负责人为成员,组织相关人员及时赶赴现场,按以下职责做好纠纷处置工作,并及时报送信息。

1、现场调查组。由县卫生局监督执法大队队长任组长,带领2名卫生监督执法大队人员开展调查取证,对病历资料、相关药品、器械封存控制,发出医患纠纷处理程序,尸检程序、尸体火化规定等书面告知书,查处医疗违法违规行为。

2、医疗技术指导组。由县卫生分管局长任组长,在县属医疗保健单位抽调3名以上技术专家,初步判断有无医疗缺陷,向患方详细讲解有关医学知识。

3、疏导调解小组。由县卫生局局长牵头,卫生局医政中医股2名工作人员参加,组织召开医患双方代表会议,宣传处理医患纠纷的原则和办法,为患者提供政策咨询,协助尸检、医学鉴定以及调解等工作,及时报送处置信息。
4、现场秩序维护组。由所涉纠纷问题单位分管安保工作的负责人任组长,单位保卫科(股)负责人为成员,组织保卫干部和保安维护本单位秩序和财产人身安全。

⑷ 医疗事业单位面试题及答案

一、偏离行为是指社会适应不良行为,包括那些?16分
答案:吸烟、酗酒、饮食不当、缺乏运动;(每项4分)
二、表示疾病的流行强度的术语有那些?水灾后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方法?32分
答案:散发、流行、时点流行、大流行。(每项5分)
水灾以后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方法:要做好饮用水源保护;病人及带菌者隔离治疗与预防性服药;注意饮食卫生;.洪水退后,水淹地区的村庄和住户必须进行彻底的室内外环境清理,及时清除处理垃圾、人畜粪便,开展内外环境消毒和卫生处理工作,做到洪水退到哪里,环境清理就搞到哪里,消、杀、灭工作就跟到哪里;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把住“病从口入”关。(每项6分)
三、目前认为,那些疾病属于“心身疾病”范畴?12分
答案:冠心病,支气管哮喘,溃疡病,肿瘤等。(每项3分)
四、什么是健康概念?什么组织公布的?30分
答案: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是身体、精神、社会适应均处于完好状态。
五、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什么?如何看待张悟本现象?40分
答案:健康教育的实质是实行一种干预措施。
“张悟本现象”是媒体热吹和公众盲目崇拜的产物;折射出大众对养生的热衷,对健康的渴望,也反映出大众对养生知识的匮乏。人最好的养生就是情绪良好,经常运动,戒烟限酒、合理饮食等;养生、食疗,虽不可过分夸大其作用,但它确是疾病预防和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有些养生、食疗方法是前人摸索出来的,其中凝聚着经验,蕴含着智慧。看事物要辩证,不能太绝对;有些病症靠食疗解决不了的,就要到医院去,而不是迷信食疗的神药而坐等病情恶化;健康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
六、政府有那些关于医疗事故或医患纠纷处置方面的法律法规?如何防范医疗事故?40分
答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南平市医患纠纷预防与处置暂行办法》;《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
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自觉依法执业的意识;加强质量管理意识,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防范医疗事故的责任感;制定预案,完善制度,提高诊疗水平;加强医院文化和医德医风建设;

⑸ 如何建立医疗纠纷事件纠纷办责任人向院领导报告制度

武胜县医患纠纷应急处置预案(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解决医患纠纷,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工作秩序,保障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卫生部公安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治安管理维护正常诊疗秩序的通知》(医卫生〔2001〕216号)、《广安市医患纠纷预防及处置暂行法》、中共武胜县委公室、武胜县人民政府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武委发〔2007〕19号)的规定,特制定本应急预案。第二条医患纠纷是指患者或者其亲属与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之间围绕医疗服务而产生的争议。第二章医患纠纷的分级条三条医患纠纷分为三级:重大医患纠纷(Ⅰ级),较大医患纠纷(Ⅱ级)、一般医患纠纷(Ⅲ级)。Ⅰ级;因医患纠纷,患方停尸闹事,冲击医疗机构,殴打医护人员,或聚众闹事(100人以上),严重影响医疗机构、党政机关或其他企业单位正常工作秩序的。Ⅱ级:医患双方分歧较大,患方不愿意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行处理,聚集50人以上(含50人)100人以下闹事,干扰医疗机构正常工作的秩序的。Ⅲ级:医患双方发生分歧,医患双方不自愿达成协议需通过第三方协商同意,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法定程序进行处理。第三章医患纠纷的报告第四条发生Ⅲ级医患纠纷后,乡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县级医疗机构的主管医生、护士应立即报告本院院长,院长立即报告县卫生局;村卫生站和乡镇个体医疗机构立即报告当地乡镇卫生院院长,乡镇卫生院院长立即报告卫生局(值班电话:6211248);民营医院和县城个体医疗机构立即报告县卫生局。第五条发生Ⅱ级医患纠纷,除执行Ⅲ级医患纠纷报告程序外,由医疗机构同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派出所,由卫生局报告武胜县医患纠纷处置应急领导小组下副组长,同时报告县处突(设在县维稳,值班电话;6211414),告知患者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第六条发生Ⅰ级医患纠纷,除执行Ⅱ级医患纠纷报告程序外,由武胜县医患纠纷处置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县委主要领导,并按有关规定报告市政府。第四章处置机构与职责第七条处置机构武胜县医患纠纷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分管政法、宣传的常委,县政府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县卫生局、县监察局、县维稳、县委县政府信访、县民政局、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局、县司法局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公室,由县政府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县长兼任公室主任,卫生局局长任公室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第八条职责(一)县处置领导小组:发布医患纠纷等级,组织、领导、指挥全县Ⅱ级以上医患纠纷事件的处置工作,组织、协调各级各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妥善解决纠纷,防止事态扩大,切实维护稳定,确保党政机关和医疗机关和医疗机构正常工作秩序。(二)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到达现场,对诊断、检查、治疗等医疗环节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初步判定医疗机构的医疗活动是否有过失行为,并对患方讲解相关医学知识,消除患方对医疗机构医疗行为的误解;督促医患双方共同封存医疗文书和相关的医疗用品、药品;实施对医疗过程和医疗行为的调查;积极组织医患双方进行协商;对患方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的,及时委托市医学会按程序鉴定;对患方同意尸体解剖的,立即协调法定尸检部门完成尸体解剖;及时组织人员对事件的真实情况、处置情况及下步工作建议形成局面材料,以便及时进行新闻发布。(三)县公安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协调有关医患纠纷事故涉嫌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维持事故警戒范围内的治安秩序;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公秩序,及时疏散围观群众;对冲击医疗机构、殴打医护人员的行为按级别、规模进行控制,全力予以制止;对拒绝劝阻、停尸闹事、妨碍公务、破坏医疗机构财物和聚众闹事甚至打、砸、抢等依法果断采取措施控制局势平息事态。(四)县民政部门:发生Ⅱ级以上医患纠纷,在患者死亡的情况下按照上级指令,立即赶赴现场将医患纠纷中的尸体及时转移至县殡仪馆存放,需要尸检的提供尸检场所,并按有关规定对尸体及时进行火化。(五)县司法部门:接到发生Ⅱ级及以上医患纠纷报告后,立即到达现场,宣传法律法规及政策,为患方提供法律帮助。(六)县人口和计生部门:积极主动协助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处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所发生的医患纠纷。(七)县卫生执法监督机构:接到报告或上级指令后,应立即组织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认真开展调查取证,对病历资料、药品、器械封存控制,备齐文书,履行相关事项(医患纠纷处理程序、尸检有关规定、尸体火化有关规定等)的书面告知职责,及时向上级和相关单位汇报,对医疗机构违法行为从重从快查处。(八)事发地乡镇政府;接到医患纠纷报告或上级指令后,立即组织男力量到达现场,积极做好患方思想工作,稳定患方情绪,说服、劝诫、疏散围观群众,积极做好协调工作,防止事态扩大。(九)县信访部门:负责对信访、上访患者及其亲属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告知并引导其按法定程序处理医患纠纷,不得无理取闹。(十)县监察部门:负责对医患纠纷处理进行监督,对不服从上级指令和指派,推诿卸责,不认真履行职责导致事态扩大的单位和责任人按责任人按规定追究纪律责任。(十一)县政府新闻公室:负责制定新闻报道方案,统一对外宣传口径,组织协调纠纷的新闻报道。负责受理事故发生地现场记者采访申请和采访安排,加强对互联网新闻信息的管理,避免出现不实的报道。各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武胜县医患纠纷应急处置预案》的职责分工,制定相应应急方案备用。第五章医患纠纷的处置第九条Ⅰ级医患纠纷处置成立现场医疗纠纷处置指挥组,由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县委分管政法、宣传的常委,县政府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县委县政府信访、县委维稳、县卫生局、公安局、司法局、民政局、监察局、宣传部相关乡(镇)政府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下设现场秩序维护小组、强制带离小组、现场取证小组、医疗技术指导小组、疏导劝解小组、法制宣传小组、医疗救治小组、后勤保障小组、善后处理小组、信息处理小组、单位内部保卫小组,在事件发生后立即赶赴现场按照分工进行处置。1、现场秩序维护小组。由县公安局长任组长,接到指令后,带领30—50名民警在5—15分钟内赶至现场,控制和维护现场和周边秩序。事发乡镇党委、村(居)委会主要领导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协助配合公安维护秩序。2、强制带离小组。由县委维稳主任任组长,公安局分管刑侦的副局长任副组长,在接到指令后,带领20名以上民警在10分钟内将冲击医疗机构、殴打、起哄、纠缠医务人员的人员强制带离现场。3、现场取证小组。由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任组长,带领4名以上民警,对策划、煽动、冲击、殴打的闹事者进行调查取证。县卫生执法监督大队安排4名以上工作人员协助做好证据的收集保全工作。4、医疗技术指导小组。由县卫生局分管副局长任组长,组织5名以上县级技术专家收集医疗处置的相关资料,初步判断有无医疗缺陷,并参与医疗救护指导。5、疏导劝解小组。由县司法局局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信访主任任副组长,司法局、县委县政府信访各2名工作人员,相关乡镇党委主要领导和村(居)委员会主任、支部书记等人员为成员,负责做好患方的思想工作,为患方及其家属提供法律援助,阻止患方出现过激行为。6、法制宣传小组。由县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公安、广电、司法、卫生、宣传部等分管政工的负责人为成员,现场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发布公告,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宣传报道。县公安局网管中心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积极引导网上舆论。7、医疗救治小组。由县卫生局局长任组长,县医院、中医院院长为成员,两个医院分别安排5名以上医务人员,各落实一辆救护车,在现场指定地点待命,负责现场抢护工作。8、后勤保障小组。由县政府主任任组长,负责现场处置的一切后勤保障工作。9、善后处理小组。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卫生局、县民政局、公安局、司法局、相关乡镇政府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将尸体及时转移到殡仪馆存放,需要尸解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尸解,按规定程序将尸体进行火化,做好患方及其家属的情绪疏导和安抚工作。10、信息处理小组。由县政府分管卫生的副主任任组长,公安分管国安的副局长任副组长,国安大队大队长为成员,负责收集现场处置各小组的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现场处置指挥组组长报告。11、单位内部保卫小组。由县卫生局分管安全保卫工作的副局长任组长,所涉问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所涉全体职工和保安人员负责维护本单位内部秩序,确保财产、人身安全。第十条Ⅱ级医患纠纷的处置成立现场外置指挥现场,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委分管政法、宣传及政府分管卫生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卫生局、公安局、司法局、宣传部、民政局、事发地及相关乡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下设现场维稳保护小组、现场取证小组、医疗技术指导小组、疏导调解小组、法制宣传小组、善后处理小组、医疗救治小组、信息处理小组、单位内部秩序保卫小组,在事件发生后立即赶赴现场按照分工进行处置。1、现场维稳保护小组。由县公安局局长任组长,分管治安的副局长亲自带领民警10—30人,在5—15分钟内赶至事发地维护现场秩序,及时划定警戒区域,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发现场和人员救治场所,制止各种违法破坏活动;制止患者家属起哄、纠缠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负责人,对妨碍公务、无理取闹、怂恿患者家属和围观群众闹事者强制带离现场。协助民政部门和医院将尸体移至指定地点。相关乡镇政府、村(居)委会配合。2、现场取证小组。由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中队队长任组长,带领民警2人,负责对策划、煽动、闹事者进行调查取证。卫生监督执法大队2人,负责协助公安部门做好证据的收集、保全工作。3、医疗技术指导小组。由县卫生分管副局长任组长,组织3名以上技术专家,收集医疗处置相关信息资料,初步判断无医疗缺陷。4、疏导调解小组。由县司法局局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信访主任任副组长,各组织2名以上工作人员,会同相关乡镇政府分管政法领导和村(居)委员会主任、村支部书记等人员负责做好患方的思想工作,为患方及其家属提供法律帮助,防止患方发生过激行为。5、法制宣传小组。由县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县广电、司法、卫生、宣传分管领导为成员,现场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宣传报道。县公安局网管中心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互联网管理,积极引导网上舆论。6、善后处理小组。由县卫生局局长任组长,县民政局、公安局、司法局、相关乡镇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将尸体及时转移到殡仪馆存放,压根尸解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尸解,并按规定程序将尸体进行火化,并做好患方及其家属的情绪疏导和安抚工作。7、医疗救治小组。由县卫生局分管副局长任组长,县医院安排5名以上医务人员,落实一辆救护车,在指定地点待命,负责事故发生地的抢救工作。8、信息处理小组。由县政府公室分管文卫的领导任组长,公安局国安大队大队长为成员,负责收集现场处置小组的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现场处置指挥组组长报告。9、单位内部秩序保卫小组。由所涉及问题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安全保卫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单位保卫科(股)和保安、单位职工20人负责维护本单位内部秩序和单位人身财产安全。第十二条Ⅲ级医疗纠纷的处置成立医疗纠纷现场工作组,由县政府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县长任组长,卫生局局长任副组长,卫生局医政中医股、卫生监督执法大队负责人为成员,组织相关人员及时赶赴现场,按以下职责做好纠纷处置工作,并及时报送信息。1、现场调查组。由县卫生局监督执法大队队长任组长,带领2名卫生监督执法大队人员开展调查取证,对病历资料、相关药品、器械封存控制,发出医患纠纷处理程序,尸检程序、尸体火化规定等书面告知书,查处医疗违法违规行为。2、医疗技术指导组。由县卫生分管局长任组长,在县属医疗保健单位抽调3名以上技术专家,初步判断有无医疗缺陷,向患方详细讲解有关医学知识。3、疏导调解小组。由县卫生局局长牵头,卫生局医政中医股2名工作人员参加,组织召开医患双方代表会议,宣传处理医患纠纷的原则和法,为患者提供政策咨询,协助尸检、医学鉴定以及调解等工作,及时报送处置信息。4、现场秩序维护组。由所涉纠纷问题单位分管安保工作的负责人任组长,单位保卫科(股)负责人为成员,组织保卫干部和保安维护本单位秩序和财产人身安全。

⑹ 为什么《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通过后会后害无穷

一、总的观点:《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送审稿不能解决现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侵权责任法》的冲突,反而使冲突表面化、尖锐化,如果通过后害无穷。
从条例标题来看,一是预防医疗纠纷、二是处理医疗纠纷,故本条例主要是关于医疗损害的争端解决办法。细读条文,可知包括了医疗损害的民事争议、行政争议和刑事争议。但上述三个方面的争端解决办法均属国家基本法律制度范畴,且已有国家基本法律予以规定,如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章、《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的相关规定,且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制定关于医疗损害审判的司法解释。在已有国家基本法律的前提下,再制定一个效力层级低的且试图包含全部涉医民事、行政、刑事的行政法规,既不符合立法法,也属重复立法,浪费立法资源。如果真的需要对医事法律统一立法,莫若仿台湾例制定统一的《医事法》或《医疗法》,其中还要包括对医疗行为主体,如医师准入、医师资格、医生集团、医生合伙、医疗法人等作出规定,并应对医疗责任主体如医生责任、医疗法人责任等分别规定,等等。
至于侵权责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所未能包含的医疗管理具体细则,如病历书写规范、病历封存与复制、尸检的程序、医疗执业监督的行政处罚等等,已有现行的单行法律、法规予以规定,而且这些管理细则许多涉及医疗常规、规范,非常繁复,不能指望在一个统一的涉及医疗损害争端解决的行政法规里事无巨细,详尽规定。如要统一规定,也莫若在统一的《医疗法》或《医事法》中规定。
现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侵权责任法》在解决医疗损害争议中的最大冲突是医疗技术鉴定的二元制,即不同地区、不同法院,甚至是相同地区、相同法院分别采取医学会的医疗技术鉴定程序和社会法医司法鉴定机构的医疗技术鉴定程序。这两种鉴定程序在鉴定人员、听证过程、鉴定规则、鉴定结论的书写中均存在极大不同,本次《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条例》送审稿依旧保留了这种二元制的鉴定体制,虽然送审稿的起草人企图将医学会的鉴定程序适用于对产生医疗损害的医生的行政处罚程序,而将社会法医司法鉴定机构的鉴定程序适用医疗损害的民事赔偿争议,但这只能是一厢情愿,在司法实践中必将行不通,下文详述。
因此,《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条例》非但没有解决现行医疗损害处理程序中的矛盾与冲突,反而将这些矛盾与冲突表面化、合法化,后害无穷。
二、关于总则的条文分析
总的来说,条文间缺乏内在逻辑,相互矛盾,许多法律概念混乱,权利义务不清。
条例共分五章,总则、医疗纠纷的预防与处置、调解、医疗事故监督与鉴定、法律责任
从各章节题目看,似乎本条例是关于医疗纠纷发生前与发生后的一个管理性规定,主要涉及医疗行政管理,但细看条文内容,却又不尽然,因为包含了大量关于医疗损害的调解金额、调解程序、鉴定机构、鉴定程序、责任保险、保险理赔等诸多非行政管理性事项,这些应当属于基本民事法律制度,故条文内容与章节名称不相一致,条文内容与立法权限不一致。
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与处理医疗纠纷,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制定本条例”。
这是应景之语,非条例所能承受之重。既然是处理医疗纠纷之条例,其本旨很明确,即保护患者和医生、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至于“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科学发展”,系条例难以承受之重。另外第一条“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也不准确,因为在目前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有些医生已经跳出医疗机构,成为自由执业人,或成为多点执业人,或成为医生集团合伙人,那么这些医生将不属于某一医疗机构,再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之语已无法概括目前及将来医生执业之复杂的法律情形。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当事人因诊疗活动引发的争议。
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医疗纠纷,非法律概念,无明确的权利义务内容,不应成为条例定义的对象。相应的,条例的名称不应当叫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条例,结合下文,如非得制定,也应当叫医疗损害赔偿条例,当然这也不伦不类,因为涉及民事赔偿应当制定法律,故莫若今后统一制定医疗损害赔偿法或《医疗法》。
医疗事故。在《侵权责任法》已统一采纳“医疗损害”概念下,再采纳医疗事故概念,且对医疗事故下定义,纯属多余。在实质内容相同情形下,列出两个概念和定义,徒增混乱。侵权法医疗损害的定义是,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生及医疗机构有过错的。而条例草案将医疗事故定义为,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有过失。医疗事故的定义缩小了侵权法医疗损害的范围。比如,没有违反诊疗护理、常规,但违反了医学原则者,可能被认定为过失,成不成立医疗事故,要不要赔?
结合本送审稿第四章,规定“医疗事故”定义的原因是为了追究医生的行政或刑事责任,但医疗损害这一个概念已足用。构成医疗损害者,必包含了条例定义的医疗事故,至于是否构成行政或刑事责任要件,这完全是法律评价问题,可由行政处罚人员或刑事审判人员经由听证、法庭调查、辩论而解决,并非一个医疗事故鉴定所能解决的问题,因为医疗事故鉴定,说到底,只是一个事实评价,不能直接成为行政或刑事追责的法律依据。将处罚医生的医疗事故鉴定程序纳入医学会,无非是将对医生的追责权力纳入卫生行政部门,其实质是部门保护。部门保护对医生不一定公正。
第三条,“处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应当遵循预防为主,依法、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多余,依法、及时、公开、公正,便民等等,这是所有法律活动的准则,非医疗案件所独有。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以人民调解为主,医患和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等有机结合的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工作的领导,将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协调解决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
人民调解为主,为什么?调解,以其内在含义,本就是自愿为原则,既然以自愿前提,何来调解为主?以法律规定调解为主,实质就是强制调解。是否能够做到调解为主,应当以“人民调解”的实际业绩来定。做到了,就是调解为主,做不到,就不是调解为主。更何况,能够做到“人民调解”为主的根本前提是有一个强有力的、公正的司法程序为后盾。综观世界各国,凡以调解为主要手段解决医疗争议的,无不有一个强有力的司法保障系统。
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这是什么法律依据?绝大多数医疗纠纷只是普通民事案件,为何要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条例是不是已经将患者视为对立方?是不是典型的部门立法?
第五条,“医疗纠纷患方当事人要求追究医疗机构民事责任的,可以选择下列途径:
(一)医患协商;
(二)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人民调解;
(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途径。
第(四)项“法律等规定的其他途径”,是什么?少了最关键的一条,刑事附带民事。在许多国家,患者请求医疗损害的民事赔偿,是通过对医生提起刑事公诉或自诉附带民事赔偿。但在送审稿将追究医生的行政、刑事责任与民事赔偿程序分别规定了不同的鉴定程序后,实际上通过刑附民程序追究医方的民事赔偿责任在操作上几乎不可能。
第六条,“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指导、监督医疗机构做好医疗纠纷的预防与处理工作,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进行行政处理。
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
公安机关依法打击侵害患者和医务人员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医疗机构治安秩序。
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监督管理医疗风险保险的相关工作。
财政、民政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的有关工作。”
本条规定了相关国家机关的职责。不解,一个关于医事的部门法,为何对其他机关的法定职责进行规定?司法行政部门、公安部门、保险监督部门、财政、民事都有自己其法定职责范围。如果要一一规定,那还远远不全,因为涉及医事的远远不止这些部门,还有药监部门、工商行政部门、消防部门、劳动监察部门,一句话,几乎所有国家部门都可能参与医事,是不是都要规定?
三、关于分则的条文分析。
关于总则,就说这么多。在总则已经存在致命性缺陷下,讨论分则,已无必要。细读分则第8条至78条,基本上是将现行的《侵权责任法》、《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规范》等关于医疗争议的条款杂揉在一起,缺乏逻辑一贯,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
尤其第三章“医疗纠纷调解”和第四章“医疗事故监督与技术鉴定”,竟然将医疗过失的专业判断区分成两类,一类是卫计委与司法行政部门共同设置的医疗损害鉴定部门,其结论用作医疗损害的民事赔偿;第二类是卫计委下设的各地医学会,其结论用作追究医生的行政或刑事责任。匪夷所思。这个立法的出发点当然是卫计委欲将对医生的行政、刑事处罚的实质权力控制在自己手中。
第三章与第四章同时存在,将医疗过失导致的人身损害区分成医疗损害和医疗事故,是对侵权责任法的重大挑战,是对侵权法理的重大挑战,是立法的重大倒退,如果通过,必将继续成为恶化医患冲突的重大根源。
从法理上讲,同一个医疗行为,在事实层面的判断,即是否构成医疗过失,是否与损害构成因果关系,应当只有一个结论,无论这个事实判断是用于主张民事赔偿,还是追究行政或刑事责任,都只是同一个事实。至于从这个事实判断中能够得出什么样的法律责任,那是法律层面的判断。同一个行为涉及的事实评价,既可能同时构成民事、行政、刑事责任,也可能只构成其中某一个法律责任,但同一个医疗行为,绝不应当出现两个不同的事实评价。
但在卫计委的这个送审稿中,由于在第三章和第四章中就民事和行政、刑事程序分别规定了不同的鉴定程序,这将导致同一个医疗行为,只是因为追究民事责任或行政、刑事责任的不同,而可能出现完全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结果,如在民事程序中,可能经医疗损害鉴定机构认定不构成医疗损害,即无过失、无责任,然而在行政、刑事程序中,可能经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程序鉴定构成医疗事故,甚至构成追究刑事责任的医疗事故事实,这样同一医疗行为,竟然可能出现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却无民事赔偿责任的荒谬事实。同样,也可能出现,民事程序中的医疗损害鉴定构成重大过失甚至是100%的参与度,而行政、刑事程序中的医疗事故鉴定却无任何过失,同样是荒谬的。
而在实践中,对一项医疗行为,如果患者欲主张民事赔偿,按照条例草案,必会通过法院申请医疗损害司法鉴定,倘若鉴定构成医疗损害,且负主要责任以上的民事责任,则患方有可能继续要求追究行政或刑事责任。此时按照条例草案的规定,只能继续申请医学会的医疗事故鉴定,如果在这个医疗事故鉴定程序中,竟然结论是医生和医疗机构无任何过失,那么民事案件怎么办?医院会不会以出现新的鉴定、新的事实为由,申请对民事案件再审?理论和实操上,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⑺ 医患纠纷有几种解决途径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规定:

不属于医疗事故,医院不承担赔偿责任,这只是在行政处理的范畴,如果医疗机构的过错造成患方损害,根据民法通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仍要承担赔偿责任,也就是说,即使不是医疗事故,如果医院侵权造成患者损害,仍要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医患纠纷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1、自行协商。

医患双方可以自主自愿地进行协商处理,所达成的协议只要不是受胁迫所签或存在重大误解,其协议是合法有效的。这种处理方式对医患双方来说无疑都是最优选择,不仅利于改善医患关系,而且医院的声誉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2、行政解决。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法对医患纠纷进行调解。

3、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简称医调委。

医调委具备官方性。受司法局的业务指导,是独立于卫生行政部门、保险机构和医患双方之外的第三方人民调解组织。

4、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5、就是司法裁决。

但医疗事故引发的医患纠纷与非医疗事故引发的医患纠纷的法律适用是不尽相同的,前者需适用医疗事故条例进行裁决,而后者则依照民法通则及相关司法解释予以裁判。

(7)上海市医患纠纷预防与协调办法扩展阅读

处理程序

1、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病员及其家属有权在发生事故或事件不良后果发生后1年之内提出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鉴定。

2、病员死亡的,其家属应当在病员死亡后或收到尸检报告单后15天内提出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鉴定。其中尸检的申请,则应当在病员死亡后48小时内提出,由所在地卫生局指定的病理解剖部门进行。

3、医疗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书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对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4、双方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没有异议的,可以就处理方案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区、县或医科大学申请处理。对该处理决定不服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接到处理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复议,亦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对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所作的处理决定或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或复议决定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阅读全文

与上海市医患纠纷预防与协调办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科学院无形资产管理办法 浏览:67
注册资本金认缴期限 浏览:828
申请商标到哪个部门 浏览:762
购买无形资产的相关税费可以抵扣吗 浏览:982
商标注册被骗怎么办 浏览:160
朗太书体版权 浏览:268
大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浏览:680
马鞍山向山镇党委书记 浏览:934
服务创造价值疏风 浏览:788
工商登记代名协议 浏览:866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