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对投标过程有质疑投诉应该过走哪些程序
对投标过程有质疑,进行投诉,没有复杂的程序,直接向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投诉就行。
最好在投诉前把证据准备好,一旦调查取证的时候,你就可以直接拿出来。
Ⅱ 供应商如何质疑与投诉
供应商在参加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过程中,认为采购文件、采购过程和中标、成交结果使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的事实、证据和法律依据,可以向代理机构提出质疑、向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投诉。政府采购专家韩孟玉认为质疑、投诉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要熟练掌握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一是要认真学习《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遇到问题可以向有关专家进行咨询,切勿不懂装懂,闹出笑话。二是领会招标文件的全部内容。尤其要全部掌握招标文件规定的废标条款,只要达到废标条款之一的就废标。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废了标而当事人不服,引发质疑或投诉。三是提出的质疑或投诉要有证据和法律依据。 供应商质疑应注意的问题 (一)质疑必须符合规定的质疑条件。供应商认提出质疑,就必须有认为采购文件、采购过程和中标、成交结果使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的事实、证据和法律依据。如果采购文件、采购过程和中标、成交结果与质疑供应商没有关系,或者供应商没有提出采购文件、采购过程和中标、成交结果使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的事实、证据和法律依据,供应商不宜提出质疑。 (二)质疑必须符合的时限要求。《政府采购法》规定,供应商应当在知道或者应知其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采购人提出质疑。采购人委托采购代理机构采购的,供应商可以向采购代理机构提出质疑。 (三)质疑必须采用书面形式。《政府采购法》规定,供应商对采购文件、采购过程和中标、成交结果提出质疑,必须采用书面形式。供应商如采用口头形式提出质疑,是没有法律效力的,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可以不予书面答复。质疑书的主要内容: 1.质疑人的名称、地址、电话等; 2.具体的质疑事项及事实依据; 3.提出质疑的日期。 质疑书应当署名。质疑人为自然人的,应当由本人签字;质疑人为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应当由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签字盖章并加盖公章。 供应商投诉应注意的问题 (一)投诉供应商提起投诉的条件。《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处理实施办法》规定,投诉供应商提起投诉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投诉人是参与所投诉政府采购活动的供应商; 2.提起投诉前已依法进行质疑; 3.投诉书内容符合规定; 4.在投诉有效期限内提起投诉; 5.属于本财政部门管辖; 6.同一投诉事项未经财政部门投诉处理; 7.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的其它条件。 (二)投诉的时限要求。《政府采购法》规定,质疑供应商对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的答复不满意或者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未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答复的,可以在答复期满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向同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投诉。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投诉后三十个工作日内,对投诉事项作出处理决定,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投诉人和与投诉事项有关的当事人。 (三)投诉书要符合规定的内容。《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处理实施办法》规定,投诉人投诉时,应当提交投诉书,并按照被投诉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和与投诉事项有关的供应商数量提供投诉书的副本。投诉书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投诉人和被投诉人的名称、地址、电话等; 2.具体的投诉事项及事实依据; 3.质疑和质疑答复情况及相关证明材料; 4.提起投诉的日期。 投诉书应当署名。投诉人为自然人的,应当由本人签字;投诉人为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应当由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签字盖章并加盖公章。 (四)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对投诉事项作出处理决定的时限。《政府采购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投诉后三十个工作日内,对投诉事项作出处理决定,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投诉人和与投诉事项有关的当事人。 (五)暂停采购活动时限。《政府采购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在处理投诉事项期间,可以视具体情况书面通知采购人暂停采购活动,但暂停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三十日。 对投诉处理决定不报的法律救济渠道 《政府采购法》第五十八条规定:投诉人对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投诉处理决定不服或者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逾期未作处理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作为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究竟怎样处理供应商的投诉事项,才能更加快捷、有效地保障所有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呢?有专家建言,可以尝试一种“一查、二看、三核实、四交代”的处理方法。 一查 “查”就是对供应商投诉的事项进行审查,看其是否属于《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的投诉范围,从而快速确定是否受理该项投诉事宜。在实际工作中,政府采购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加之一个采购项目最终只能有一个供应商中标,因而其他未中标的参与者,往往会有的“有意见”,有的“发牢骚”,还有的做出乱投诉、瞎告状的行为。为了提高处理采购纠纷的效率,防止少数不法分子借机扰乱政府采购市场秩序,切实保护所有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对供应商投诉事项的受理范围就必须要严格坚持《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即供应商只能就“采购文件、采购过程和中标、成交结果”这3个事项进行投诉,对不属于这个法定范围的投诉事项,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不予受理。 二看 “看”就是查看供应商投诉的程序是否合法,查看供应商投诉的时间是否及时有效。《政府采购法》第六章对供应商的“投诉”行为设置了具体的投诉程序,供应商只有严格依照这些法定的程序进行投诉,才能够有效、及时地行使或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利。这些法定的程序就是:供应商认为采购文件、采购过程和中标、成交结果使自己权益受到损害的,必须首先要向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提出质疑;只有在被质疑人未按期做出答复,或对其做出的答复不满意的情况下,才可以向同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提出投诉。如果供应商事先没有向采购人提出质疑,而直接向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提出投诉,那么,这种形式的投诉属于无效投诉,将不被受理。 另外,投诉供应商也只有在质疑答复期满后的15个工作日内,及时向同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提出投诉才能有效,逾期提出的投诉也属于无效投诉。失去了法律保障,投诉事项也不能被受理。 三核实 “核实”就是核实采购文件资料、核实走访采购当事人、核实投诉人的受害程度。对供应商提出的合法的投诉事项,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以全面、客观地查清投诉事项的真相,便于做出正确的处理决定,维护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先要查看与投诉事项有关的采购文件资料,看这些采购文件在公开性、公平性、公正性等方面是否存在着对供应商产生某种歧视性待遇的内容。如果确实存在,就必须要采取果断措施加以整改。然后要深入实地走访调查。政府采购活动涉及到众多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为局部的矛盾与问题而引起投诉时,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不能听信一面之词,不但要调查矛盾双方当事人,更重要的还是要向涉及投诉事项的第三方采购当事人进行核实,以充分听取各有关方面的意见,公正对待所有的采购当事人,这样才能使调查结果更具真实性、全面性。最后要核实投诉当事人的受害程度。投诉供应商提出投诉的目的,就是要讨回公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只有对供应商的受害程度做出客观的评价,才能对其投诉事项做出合理的处理决定,也才能使投诉供应商口服心服。 四交代 “交代”就是对投诉事项要做出书面交代,对投诉供应商的“维权”行为要有个实质性的交代,对其他与投诉事项有关的采购当事人要有个通报性的交代,必要时还要向人民有个交代。作为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部门,不仅要维护投诉供应商的正当权益,还必须要保障所有采购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以切实维护政府采购的市场秩序。因此,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不仅要对每一件合法的投诉事项做出严肃认真的处理决定,而且,还必须要向各有关方面通报这一处理决定,以使政府采购行为更加公开、透明,更能经得起社会各界的评议与监督。
Ⅲ 如何应对来办事群众的投诉和质疑
一、热情诚恳,给人以亲切感
一般来说,来访群众都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而来的。接待人员,一定要善于借助平易近人的神态、和蔼可亲的话语、谦逊温和的语调,来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以赢得来访者的肯定感情和积极配合。上访者各界、各级层人员无所不有。因此,面向上访者讲话,就要根据上访者的不同身份、素质、特点,说些各得其所,尽量得体的话,千万不要说那些千人一腔的“官样话”。如果来访者所反映的问题属于本单位管理范围,在政策范围内又可以解决的,一定要设法帮助解决。即使来访者所提出的要求稍有过高,也要耐心宣传解释有关政策,说明不能满足的理由,通过沟通思想,以求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倘若所反映的问题不属于本部门管理范围,也绝不能敷衍塞责,三言两语把人打发了事。
二、真情实意,给人以诚意
信访接待人员只有跟来访群众推心置腹,才能取得共同性语言,实现双向交流。你实实在在地同来访群众交流思想,群众才愿意把自已的真话、实话、心里话讲给你听,你要是虚情假意或拐弯抹角,人家心里有苦衷也不愿意对你讲,你也无法了解到群众的要求和呼声,所谓真情实意,一是要讲实在话。对于政策上有明确规定的问题,要态度明朗地作出肯定性或否定性的回答,绝不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对进在研究的倾向性意见或不宜公布的内部规定和涉及到检举人、调查人所反映的问题绝不能透露给来访人,更不能把对有关部门在工作配合上的意见在来访人面前流露,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矛盾。二是表实在态。对未经调查核实的事情,千万不要随意表态。如果来访人急于要你作出实质性的回答,也只能运用“假如事情是这样的话,最好通过什么渠道,采取什么方法去解决”的“假设性”答复,以免造成不应有的后果。三是敢于面对事实不回避问题。对群众来信来访提出的问题,凡是符合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又有条件解决的必须解决到位,让群众感到我们是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是负责任的。尤其要正确对待集体上访,集体上访人多势众,反映的问题多,而且涉及范围广,处理不当极易发生意外行为。接待集体上访时头脑要清醒,态度要冷静,既不能牵就上访者而满足其不合理要求,更不能因群众有不合理要求而否定其反映问题的合理部分。 如果回避矛盾,只能引起群众反感,加剧对抗心理,形成新的上访。
三、言之有据,给人以信服感
熟悉政策、言之有据,是提高工作效率,做好接待工作的关键。接待人员不熟悉有关政策及其沿革,不把群众提出的具体问题放回到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去进行分析,势必会牵强附会或漏洞百出。要是你的答话不得要领或不足为据,群众又怎么能折服于你呢?如果你能对答如流地道出确切的政策依据来,即使来访者提出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别人也是会心悦诚服,满意而回的。
四、用语婉转,给人以宽松感
言不在直,达意则灵;语不在快,至理则明。接待人员不能不讲究对话策略和语言艺术。在接待中,问话要因人,因事而异。有的可以直截了当地问,有的可以委婉含蓄地问,有的则不应该问。如来访人报告事实真相,请求解决困难时,应循循善诱询问清楚,让其一吐为快;如来访涉及到揭发、控告的,除问明是传闻还是亲见外,还应迂回点拨问明某些需要进一步了解的有关情节;对于个人的隐私密事,是绝不可穷追不舍,打破沙锅问到底,弄个水落石出的。在提出批评意见之前,你不妨给对方一个积极的评价,然后区别不同的情况,该直说的时候开门见山,该婉言的时候婉转含蓄。要是来访人心情不畅,你应特别注意自已的表情、手势和语调,或选择良机,用弦外之音使之领会言外之意;或转换话题,用巧言妙语缓和接待气氛,以免造成僵局。
五、讲究仪态,给人以责任感
接待交谈,接待者要仪表端庄、自然大方、语调和谐、情绪稳定、心胸坦荡。交谈时,要凝神注视对方的脸部表情,专心倾听和摘记来访者的陈述。接待人员不要随便岔开别人的话题或打断别人的陈述,一定要让人把话讲完;不要简单生硬地否定群众的批评意见,即便是不够确切的批评意见。无论批评者的情绪如何偏激,措词如何强烈,也不可感情用事,做出失态的举止来。
六、言而有信,给人以信任感
信口开河,应而不办,是社交生活的一大忌。接待中应允来访人的事情,一定要予以兑现。如果来者提出的问题需要请示领导,或需要商请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配合解决,事后一定要把领导的意见,或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的意向及时告诉来访人。接待者一定要心平气和,和蔼、豁达、宽宏、大度。针对上访者提出的具体问题,说些适度的话,不要信口开河,不能用任何过激的言词刺激上访者的情绪。
七、不偏不倚,给人以公正感
群众上访,无论是咨询政策还是签证盖章,也无论是揭发申诉还是反映情况,都希望接待人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坚持真理,扬善惩恶;坚持党性,扶正祛邪,不迎上压下。真正做到上述几条,有四个问题特别值得注意:一是在听取来访人员意见时,既要将心比心,相信群众,又不能偏听偏信,先入为主。二是在掌握现行政策时,既要实事求是,灵活变通,又不可无原则迁就,拿原则做交易。三是在执行上级指示时,既要尊重领导同志的意见,正确领会上级的意图,但又不可唯唯诺诺,唯上是从。四是会同有关单位处理问题时,既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份内工作,但又不能本位主义,不顾全大局。
八、正派清廉,给人以楷模感
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一定要发扬一心为公,两袖清风的工作作风。作为人民公仆,在接待中一定要恪守避亲、廉洁、公正三条原则。避亲,就是凡涉及至爱亲朋的事情,一律回避,拒不插手;廉洁,就是要拒绝群众的馈赠,不借工作之便以权谋私,收受贿赂;公平,就是认理不认人,凡事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
Ⅳ 政府采购质疑答复和投诉处理应当坚持哪些原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政府采购质疑和投诉行为,保护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政府采购质疑的提出和答复、投诉的提起和处理。
第三条 政府采购供应商(以下简称供应商)提出质疑和投诉应当坚持依法依规、诚实信用原则。
第四条 政府采购质疑答复和投诉处理应当坚持依法依规、权责对等、公平公正、简便高效原则。
第五条 采购人负责供应商质疑答复。采购人委托采购代理机构采购的,采购代理机构在委托授权范围内作出答复。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以下简称财政部门)负责依法处理供应商投诉。
第六条 供应商投诉按照采购人所属预算级次,由本级财政部门处理。
跨区域联合采购项目的投诉,采购人所属预算级次相同的,由采购文件事先约定的财政部门负责处理,事先未约定的,由最先收到投诉的财政部门负责处理;采购人所属预算级次不同的,由预算级次最高的财政部门负责处理。
第七条 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在采购文件中载明接收质疑函的方式、联系部门、联系电话和通讯地址等信息。
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应当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公布受理投诉的方式、联系部门、联系电话和通讯地址等信息。
第八条 供应商可以委托代理人进行质疑和投诉。其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代理事项、具体权限、期限和相关事项。供应商为自然人的,应当由本人签字;供应商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签字或者盖章,并加盖公章。
代理人提出质疑和投诉,应当提交供应商签署的授权委托书。
第九条 以联合体形式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其投诉应当由组成联合体的所有供应商共同提出。
第二章 质疑提出与答复
第十条 供应商认为采购文件、采购过程、中标或者成交结果使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在知道或者应知其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提出质疑。
采购文件可以要求供应商在法定质疑期内一次性提出针对同一采购程序环节的质疑。
第十一条 提出质疑的供应商(以下简称质疑供应商)应当是参与所质疑项目采购活动的供应商。
潜在供应商已依法获取其可质疑的采购文件的,可以对该文件提出质疑。对采购文件提出质疑的,应当在获取采购文件或者采购文件公告期限届满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提出。
第十二条 供应商提出质疑应当提交质疑函和必要的证明材料。质疑函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供应商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邮编、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二)质疑项目的名称、编号;
(三)具体、明确的质疑事项和与质疑事项相关的请求;
(四)事实依据;
(五)必要的法律依据;
(六)提出质疑的日期。
供应商为自然人的,应当由本人签字;供应商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其授权代表签字或者盖章,并加盖公章。
第十三条 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不得拒收质疑供应商在法定质疑期内发出的质疑函,应当在收到质疑函后7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并以书面形式通知质疑供应商和其他有关供应商。
第十四条 供应商对评审过程、中标或者成交结果提出质疑的,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可以组织原评标委员会、竞争性谈判小组、询价小组或者竞争性磋商小组协助答复质疑。
第十五条 质疑答复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质疑供应商的姓名或者名称;
(二)收到质疑函的日期、质疑项目名称及编号;
(三)质疑事项、质疑答复的具体内容、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
(四)告知质疑供应商依法投诉的权利;
(五)质疑答复人名称;
(六)答复质疑的日期。
质疑答复的内容不得涉及商业秘密。
第十六条 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认为供应商质疑不成立,或者成立但未对中标、成交结果构成影响的,继续开展采购活动;认为供应商质疑成立且影响或者可能影响中标、成交结果的,按照下列情况处理:
(一)对采购文件提出的质疑,依法通过澄清或者修改可以继续开展采购活动的,澄清或者修改采购文件后继续开展采购活动;否则应当修改采购文件后重新开展采购活动。
(二)对采购过程、中标或者成交结果提出的质疑,合格供应商符合法定数量时,可以从合格的中标或者成交候选人中另行确定中标、成交供应商的,应当依法另行确定中标、成交供应商;否则应当重新开展采购活动。
质疑答复导致中标、成交结果改变的,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将有关情况书面报告本级财政部门。
第三章 投诉提起
第十七条 质疑供应商对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的答复不满意,或者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未在规定时间内作出答复的,可以在答复期满后15个工作日内向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财政部门提起投诉。
第十八条 投诉人投诉时,应当提交投诉书和必要的证明材料,并按照被投诉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以下简称被投诉人)和与投诉事项有关的供应商数量提供投诉书的副本。投诉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投诉人和被投诉人的姓名或者名称、通讯地址、邮编、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二)质疑和质疑答复情况说明及相关证明材料;
(三)具体、明确的投诉事项和与投诉事项相关的投诉请求;
(四)事实依据;
(五)法律依据;
(六)提起投诉的日期。
投诉人为自然人的,应当由本人签字;投诉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其授权代表签字或者盖章,并加盖公章。
第十九条 投诉人应当根据本办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的信息内容,并按照其规定的方式提起投诉。
投诉人提起投诉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提起投诉前已依法进行质疑;
(二)投诉书内容符合本办法的规定;
(三)在投诉有效期限内提起投诉;
(四)同一投诉事项未经财政部门投诉处理;
(五)财政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条 供应商投诉的事项不得超出已质疑事项的范围,但基于质疑答复内容提出的投诉事项除外。
第四章 投诉处理
第二十一条 财政部门收到投诉书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审查后按照下列情况处理:
(一)投诉书内容不符合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的,应当在收到投诉书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通知投诉人补正。补正通知应当载明需要补正的事项和合理的补正期限。未按照补正期限进行补正或者补正后仍不符合规定的,不予受理。
(二)投诉不符合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条件的,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投诉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三)投诉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投诉人向有管辖权的部门提起投诉。
(四)投诉符合本办法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的,自收到投诉书之日起即为受理,并在收到投诉后8个工作日内向被投诉人和其他与投诉事项有关的当事人发出投诉答复通知书及投诉书副本。
第二十二条 被投诉人和其他与投诉事项有关的当事人应当在收到投诉答复通知书及投诉书副本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财政部门作出说明,并提交相关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第二十三条 财政部门处理投诉事项原则上采用书面审查的方式。财政部门认为有必要时,可以进行调查取证或者组织质证。
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法律、法规规定或者职责权限,委托相关单位或者第三方开展调查取证、检验、检测、鉴定。
质证应当通知相关当事人到场,并制作质证笔录。质证笔录应当由当事人签字确认。
第二十四条 财政部门依法进行调查取证时,投诉人、被投诉人以及与投诉事项有关的单位及人员应当如实反映情况,并提供财政部门所需要的相关材料。
第二十五条 应当由投诉人承担举证责任的投诉事项,投诉人未提供相关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视为该投诉事项不成立;被投诉人未按照投诉答复通知书要求提交相关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视同其放弃说明权利,依法承担不利后果。
第二十六条 财政部门应当自收到投诉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对投诉事项作出处理决定。
第二十七条 财政部门处理投诉事项,需要检验、检测、鉴定、专家评审以及需要投诉人补正材料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投诉处理期限内。
前款所称所需时间,是指财政部门向相关单位、第三方、投诉人发出相关文书、补正通知之日至收到相关反馈文书或材料之日。
财政部门向相关单位、第三方开展检验、检测、鉴定、专家评审的,应当将所需时间告知投诉人。
第二十八条 财政部门在处理投诉事项期间,可以视具体情况书面通知采购人和采购代理机构暂停采购活动,暂停采购活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30日。
采购人和采购代理机构收到暂停采购活动通知后应当立即中止采购活动,在法定的暂停期限结束前或者财政部门发出恢复采购活动通知前,不得进行该项采购活动。
第二十九条 投诉处理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财政部门应当驳回投诉:
(一)受理后发现投诉不符合法定受理条件;
(二)投诉事项缺乏事实依据,投诉事项不成立;
(三)投诉人捏造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材料;
(四)投诉人以非法手段取得证明材料。证据来源的合法性存在明显疑问,投诉人无法证明其取得方式合法的,视为以非法手段取得证明材料。
第三十条 财政部门受理投诉后,投诉人书面申请撤回投诉的,财政部门应当终止投诉处理程序,并书面告知相关当事人。
第三十一条 投诉人对采购文件提起的投诉事项,财政部门经查证属实的,应当认定投诉事项成立。经认定成立的投诉事项不影响采购结果的,继续开展采购活动;影响或者可能影响采购结果的,财政部门按照下列情况处理:
(一)未确定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的,责令重新开展采购活动。
(二)已确定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但尚未签订政府采购合同的,认定中标或者成交结果无效,责令重新开展采购活动。
(三)政府采购合同已经签订但尚未履行的,撤销合同,责令重新开展采购活动。
(四)政府采购合同已经履行,给他人造成损失的,相关当事人可依法提起诉讼,由责任人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二条 投诉人对采购过程或者采购结果提起的投诉事项,财政部门经查证属实的,应当认定投诉事项成立。经认定成立的投诉事项不影响采购结果的,继续开展采购活动;影响或者可能影响采购结果的,财政部门按照下列情况处理:
(一)未确定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的,责令重新开展采购活动。
(二)已确定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但尚未签订政府采购合同的,认定中标或者成交结果无效。合格供应商符合法定数量时,可以从合格的中标或者成交候选人中另行确定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的,应当要求采购人依法另行确定中标、成交供应商;否则责令重新开展采购活动。
(三)政府采购合同已经签订但尚未履行的,撤销合同。合格供应商符合法定数量时,可以从合格的中标或者成交候选人中另行确定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的,应当要求采购人依法另行确定中标、成交供应商;否则责令重新开展采购活动。
(四)政府采购合同已经履行,给他人造成损失的,相关当事人可依法提起诉讼,由责任人承担赔偿责任。
投诉人对废标行为提起的投诉事项成立的,财政部门应当认定废标行为无效。
第三十三条 财政部门作出处理决定,应当制作投诉处理决定书,并加盖公章。投诉处理决定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投诉人和被投诉人的姓名或者名称、通讯地址等;
(二)处理决定查明的事实和相关依据,具体处理决定和法律依据;
(三)告知相关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行政复议机关和行政复议申请期限,以及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和起诉期限;
(四)作出处理决定的日期。
第三十四条 财政部门应当将投诉处理决定书送达投诉人和与投诉事项有关的当事人,并及时将投诉处理结果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上公告。
投诉处理决定书的送达,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关于送达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财政部门应当建立投诉处理档案管理制度,并配合有关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警告,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关给予处分,并予通报:
(一)拒收质疑供应商在法定质疑期内发出的质疑函;
(二)对质疑不予答复或者答复与事实明显不符,并不能作出合理说明;
(三)拒绝配合财政部门处理投诉事宜。
第三十七条 投诉人在全国范围12个月内三次以上投诉查无实据的,由财政部门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
投诉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虚假、恶意投诉,由财政部门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禁止其1至3年内参加政府采购活动:
(一)捏造事实;
(二)提供虚假材料;
(三)以非法手段取得证明材料。证据来源的合法性存在明显疑问,投诉人无法证明其取得方式合法的,视为以非法手段取得证明材料。
第三十八条 财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投诉处理职责中违反本办法规定及存在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纪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质疑函和投诉书应当使用中文。质疑函和投诉书的范本,由财政部制定。
第四十条 相关当事人提供外文书证或者外国语视听资料的,应当附有中文译本,由翻译机构盖章或者翻译人员签名。
相关当事人向财政部门提供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形成的证据,应当说明来源,经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证据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
相关当事人提供的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内形成的证据,应当履行相关的证明手续。
第四十一条 财政部门处理投诉不得向投诉人和被投诉人收取任何费用。但因处理投诉发生的第三方检验、检测、鉴定等费用,由提出申请的供应商先行垫付。投诉处理决定明确双方责任后,按照“谁过错谁负担”的原则由承担责任的一方负担;双方都有责任的,由双方合理分担。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规定的期间开始之日,不计算在期间内。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质疑和投诉文书在期满前交邮的,不算过期。
本办法规定的“以上”“以下”均含本数。
第四十三条 对在质疑答复和投诉处理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依法不予公开的信息,财政部门、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等相关知情人应当保密。
第四十四条 省级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8年3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2004年8月11日发布的《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处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0号)同时废止。
Ⅳ 不属于政府采购质疑答复和投诉处理应当坚持哪些原则
实事求是,公开公正,证据确凿
Ⅵ 质疑 该怎么受理
处理质疑似乎日渐成为集中采购机构的“主流工作”之一,各种质疑令其分身乏术。最让人头痛的是,关于质疑,法律方面并没有像投诉一样,有具体的处理办法。这使其在处理很多问题时无所适从,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顺畅运行 政府采购活动中,供应商质疑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争议,对于维护政府采购制度的健康运行至关重要。 质疑是体现供应商知情权和监督权的一项重要规定。但在政府采购制度实施时间还不长的现在,首先因还存在各种不规范的地方,质疑供应商比较多;其次,有不少供应商滥用质疑权;再者,没有关于质疑的详细处理办法。这些情况的存在,都给集中采购机构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难度。 据了解,集中采购机构几乎用1/3的时间来处理日常的质疑。不少集中采购机构抱怨:每天其他事情都不用做了,公布中标结果后,质疑就会随之而来。有根有据的质疑还可以接受,但大量凭臆测或纯粹为了发泄的质疑,让人焦头烂额。 质疑范围与条件 现在有不少供应商只要有疑问,就向集中采购机构质疑。其实质疑是有范围的,只包括采购文件、采购过程以及中标、成交结果等三个方面的事项。因此,集中采购机构在接受质疑时要看清质疑内容是不是在此范围内。 在采购活动中,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供应商可能会比较随意地对采购文件、采购过程和中标、成交结果等事项,向集中采购机构提出质疑。如果没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就会使集中采购机构承担过重的工作量。因此,《政府采购法》规定,供应商提出质疑,就必须有认为采购文件、采购过程和中标、成交结果使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的事实和理由。如果采购文件、采购过程和中标、成交结果与质疑供应商没有关系,或者供应商没有提出使自己权益受到损害的事实与理由,集中采购机构可以不受理这种情况的质疑。 何谓“有利害关系” 有人认为只要是购买了标书的供应商就是与这个项目有利害关系,即使没有投标。因为企业花钱买了标书,这就构成了一定的利益关系。但此企业只能对招标文件进行质疑,而不能对后期的采购过程或者中标、成交结果进行质疑。 受理质疑有实招 “把质疑进行阶段性的划分”是徐州市政府采购中心找到的“实招”。第一,要求对采购文件进行质疑,只能在开标前。采购中心给购买标书的人留出质疑时间,如果开标后再质疑采购文件,一律不受理。 第二,评完标以后,企业可以对评标过程、中标、成交结果进行质疑。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避免两种情况:首先,有不少投标商在没有公布中标结果前,即使发现招标文件有问题,也不吭声,知道自己没有中标后,就开始“发难”。其次,采购文件确实有问题,评标结果出来后再质疑,时间比较长,责任不太好划分。 另外,业内人士认为集中采购机构“招架不住”的一个原因是“责任不清”,应该做到“谁负责谁答复”。即供应商质疑采购文件的内容,如果是采购人负责,就让采购人答复,评标过程的问题就请专家答疑。这样在答复时既有针对性,而且还减少了集中采购机构的工作压力。 受理 但终以事实为依据 浙江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管理处处长俞建玉说:“我们要相信大部分供应商不会无理取闹,故意质疑捣乱。供应商相对来说是弱势群体,对他们的质疑,集采机构应认真受理,这样供应商才有更大的热情参与政府采购。” 徐州市政府采购中心主任姚宾礼认为,面对没有证据的质疑,有的比较好解决,但有些只能不了了之。首先,如果供应商质疑中标商的资质、数据或者其他证明是假的,即使没有证据,集采机构也可以把被质疑的企业叫来,重新审核资质证明文件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其次,如果供应商质疑几家企业串标等情况,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很难解决。例如,几家投标商确实串标了,不仅是供应商感觉到了,就是集采机构也觉得有问题。但如当事人不承认,质疑供应商又没有提出有力证据,集采机构将无能为力。 业内人士认为,要解决这种问题,关键还是抓住根源。如果招标文件资质门槛设定,各种技术参数设置科学合理的话,潜在投标商就不会看出可能会有哪几家企业参与,自然也就不存在串标的可能性了。另外,在全部满足招标文件实质性要求的前提下,最好采用最低评标价法,这样也可以避免串标的可能。 安徽省政府采购中心主任姜毅认为,让企业把所有证据都搜集齐全,集采机构才接受质疑,这样不可取,因为那样对企业来说太困难,而且短期内也不太可能完成。因此,集采机构最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调查。而取证十分困难的质疑,要求供应商在一定时间内再提供补充证据,否则集采机构也无能为力。 质疑中的“查无此事” 在众多质疑中,花费了大量人力、财力,有不少最终都是“驳回原诉”、“查无此事”。虽然是职责所在,但多少还是让集采机构人员觉得“郁闷”。因为现在集采机构的采购任务很繁重,人手又不多。甚至在调查过程中,明显感觉质疑供应商是在“乱质疑”,只为发泄没有中标的怨气。 但也有集采机构认为供应商的质疑,对其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是有好处的,可以趁机改进集采机构内部的管理,特别是对程序方面问题的质疑。姚宾礼认为,在初级阶段,对供应商的质疑权不易给予太多的约束,对于那些不实质疑给予口头警告即可,否则不利于政府采购工作的改进,无理取闹的供应商还是少数。 关键是规范集采机构在质疑受理、处理与决定、责任方面,面对的种种问题,都说明质疑需要一个规范的程序和规范的处理办法。 所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质疑也应该出台一个类似投诉一样的规章制度。质疑是投诉的前一站,如果质疑处理不好,势必造成投诉的增多。有人说:“投诉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在质疑阶段没有处理好的问题,转到投诉阶段了。
Ⅶ 投标质疑和投诉的区别
需要看招标文件中对此有没有规定
如果有规定就按照招标文件来
再看就是事开标前阶段 还是开标后阶段
开标前可以咨询招标代理公司
开标后 质疑的话 就按照招标文件中的要求 按照指定方式质疑
Ⅷ 招投标标的质疑和投诉有什么区别
受理的对象不同,受理质疑的对象是招标人,受理投诉的对象是相关行政监督部门。
Ⅸ 投标质疑函回复不满意投诉怎么写
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认为招标投标活动不符合
法律
、行政法规及本办法规定 的,内可以自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10日内向相应主管部门投诉。投诉人应当于投诉期内 在招标网上填写投诉书。
若对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开标或评标结果有异议,则潜在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 系人应当在自领购资格预审文件、领购招标文件、开标、评标结果公示结束10日内向相应 的主管部门提出,且在进行上述投诉之前,应当先向招标人提出异议(异议答复期间不计 算在投诉期限内),并提供异议和异议答复情况及相关证明材料,且将由投诉人单位负责人 或单位负责人授权的人签字并盖章的投诉书、单位负责人证明文件及相关材料在投诉期内送 达相应的主管部门。境外投诉人所在企业无印章的,以单位负责人或单位负责人授权的人签 字为准。
投诉应当有明确的请求和必要的证明材料。投诉有关材料是外文的,投诉人应当同时提 供其中文译本,并以中文译本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