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新闻媒体侵权认定标准

新闻媒体侵权认定标准

发布时间:2021-12-27 22:05:26

① 新闻侵权行为的犯罪构成条件

新闻侵权法律规定的构成条件如下:1、报刊、网络等媒体具有过错;2、实施了报道的内容失实等行为;3、造成了当事人的权益受损;4、行为与权益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第一千零二十七条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以真人真事或者特定人为描述对象,含有侮辱、诽谤内容,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该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不以特定人为描述对象,仅其中的情节与该特定人的情况相似的,不承担民事责任。第一千零二十八条民事主体有证据证明报刊、网络等媒体报道的内容失实,侵害其名誉权的,有权请求该媒体及时采取更正或者删除等必要措施。

② 新闻转载属于侵权吗

新闻转载是否构成侵权的认定方式:若出于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目的,在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的,不构成侵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③ 新闻侵权主要有哪些类型

新闻侵权的主要六类:
一是新闻报道内容失实,这是最主要的新闻侵权类型。
新闻报道内容失实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新闻作品中基本事实不真实,即新闻作品中的“事实”与客观存在的事实不符,使受害人名誉受到毁损,构成侵权;第二种是新闻作品中反映的内容不全面,所反映的内容不是事实的全部,而是事实的一部分,即主要内容、基本内容贬损他人名誉,造成其社会评价降低。
北京某报一名记者在报道一起坠楼自杀事件时,没有采访当地派出所和街道居委会,但其在文章中称,经采访当地派出所和街道居委会,得知该坠楼女子为精神病患者,在家受到哥哥的虐待。文章刊登后,死者家属非常不满,将报社诉上法庭。经审理,北京一中院终审判决报社承担侵权责任,并公开致歉,赔偿损失3500元。
二是新闻报道评论不当。
对新闻媒体来说,舆论监督是其义不容辞的职责,通过媒体的报道对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众人物与公共利益有关的事务进行批评和建议,能对违法行为形成一种制约、威慑的力量,使被监督者从中受到启示,正视自己的错误,进一步完善自身。新闻报道评论不当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报道事实基本属实,但在语言上使用了侮辱、谩骂或其它具有人身攻击性的言词;另一种情况是新闻报道对客观事实进行随意评论,造成对他人社会评价的贬损,构成侵权。但是,如果报道内容基本属实,仅是个别评论的词句表达不当,且无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和用语,不能认定为侵权。
某杂志因刊登北京一作家撰写的文章被诉上法庭,该文章对另外一名社会知名人士使用了诸多贬损性语言。经法院审理,认定该杂志刊登此篇文章的行为构成了对该知名人士的名誉侵权,被判公开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抚慰金5000元。
三是未经核实转载其它媒体报道,事后证实报道不实,构成侵权。
如北京某报从网络媒体转载报道称,某演员因病去世,实际上该演员正在剧组拍戏。该演员愤而将报纸诉上法庭,法院终审判决该报的行为构成对这名演员的名誉侵权,向其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1万元。
四是在报道中采用与报道内容无关的照片,或者未经同意采用照片,构成侵权。
北京一中院就审理过这样一起肖像权纠纷案。陕北老汉张大爷在村口晒太阳时,被正在陕北采风的摄影家抓拍下来。后该照片刊登在一家杂志的封面上,陕北老汉遂起诉该杂志和摄影师侵犯肖像权。法院支持了陕北老汉的诉讼请求,陕北老汉终于维权成功。
五是过实报道或暴露他人隐私导致侵权。
为追求猎奇、招徕读者,或为扩大影响、哗众取宠,未经他人同意在媒体上宣扬他人隐私,使其人格评价降低,构成新闻侵权,或因过失侵害了他人的隐私权。如某篇报道本为表扬某人在工作上取得的进步,却将此人不愿让人知道的污点披露出来,进行前后对比,本意是好的,但侵害了他人的隐私权,构成了侵权。
六是褒扬性的新闻报道同样容易引起新闻侵权。
无中生有地任意拔高,对当事人而言不但没有抬高声誉,反倒引起社会的非议,造成精神痛苦。批评可能脱离真实,表扬也可能脱离真实。表扬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损,也会导致侵权。

④ 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包括

从侵权的整体构成要件来讲,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与一般侵权的构成要件是回一致的,即:1、侵权行答为;2、主观故意;3、损害结果;4、因果关系。
但是,对于行为报道来说,其特殊性在于某些事项的免责。
这个具体包括几个方面:
1、肖像权、姓名权等合理使用的免责。
即《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九条,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的,可以合理使用民事主体的姓名、名称、肖像、个人信息等;使用不合理侵害民事主体人格权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对于名誉权侵权的合理免责。
即《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捏造、歪曲事实;(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同时参考在先的最高院司法解释,针对国家公文和行政主动公开的职权行为的新闻报道,如果在先是客观报道的,即便前述文书和职权行为已公开纠正,只要新闻媒体进行主动更正的,也不被认定为侵权。

⑤ 新闻侵权的法律界定是什么

新闻侵权,即报纸、杂志故意或过失地刊登诽谤他人的新闻,造成受害人名誉权等人格权损害的行为。

新闻自由是一个国家的国民能自由接受和传播信息,作出正确决策,加强舆论监督的必要条件。但是新闻自由也有限制,就是不能侵犯他人的权利和利益。如果新闻自由,尤其是新闻批评自由超出了适当的范围,就会构成对他人合法权益的侵害,就构成了新闻侵权行为。

新闻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就是写作、发表和编辑、出版。对于作者来说,写出来的作品如果没有发表,则不构成对他人权利的侵害。一旦发表,就有可能构成侵权责任。发表是作者与新闻单位两者结合的行为,只有一方的行为不构成新闻侵权。新闻单位的侵权行为包括编辑与出版。如果新闻的采写人员是本单位的工作人员,写作行为应视为新闻单位的职务行为,新闻单位要承担侵权的全部后果。

新闻侵权行为应以作为的方式构成,不作为不构成侵权。写作、发表、编辑、出版,均为作为的侵权方式。应注意的是,特殊情况下误导性报道也可构成侵权。误导性报道就是只报导一个事物的一方面,使人们对该事物产生片面印象,从而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误导性报道虽然在于没有完整地对新闻对象进行报导,与不作为有些相似,但其基本特征仍在于报道的内容和方式不当,仍是作为的侵权。

新闻侵权行为的主观心理状态为故意和过失。区分故意与过失对于侵权责任的承担有一定的影响。在故意的情况下侵权者应负的赔偿责任比过失要重一些(尤其是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时)。

⑥ 新闻媒体侵权

新闻媒体报道是否构成侵权有两点:1.报道内容是否”基本“属实 2.是否使用侮辱性词汇、是否诽谤、诋毁,损害。


各法院的认定的尺度不同,建议聘请律师据理力争,首先,看对方诉求是什么。再者,要看你们所在地法院以往的判例。最后,要结合具体案情做好诉讼策略。以下是法律依据,望采纳哦。


法律依据: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七、问:侵害名誉权责任应如何认定?
    答:是否构成侵害名著权的责任,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
    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侮辱或者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名誉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对未经他入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者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
    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98解释)

    九、问: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引起的名誉权纠纷,如何认定是否构成侵权?
    答:消费者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不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但借机诽谤、诋毁,损害其名誉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名誉权。
    新闻单位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内容基本属实,没有侮辱内容的,不应当认定为侵害其名誉权;主要内容失实,损害其名誉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名誉权。

⑦ 关于新闻媒体侵权行为

北京博融律师事务所

如果报道不属实涉嫌侵犯该公司的名誉权,可以起诉要求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

以上回答仅根据本人描述所做初步判断,仅供参考。

⑧ 做到了新闻真实,媒体构成侵权吗

《最高人民抄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八条规定:“文章反映的问题基本真实,没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的,不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按照此规定,新闻真实的标准是问题“基本真实”,新闻报道的内容只要做到问题基本真实即可。杨立新教授进一步阐释了问题“基本真实”的含义:(1)新闻媒体揭示的事实主要、主要内容和客观后果基本属实,不是虚构、传言或者谣言;(2)新闻媒体有证据证明,可以合理相信事实是真实的;(3)媒体的报道或批评是善意的,不具有侵犯他人的恶意或重大过失。

⑨ 涉嫌新闻侵权行为的认定要件

新闻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1、发生侵权的行为,新闻一般是实施了侵犯名誉权的行为;
2、侵权行为对被侵害人造成损害;
3、侵权行为和造成的损害有必然的联系;
4、侵权人实施的侵权行为是有过错的。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
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⑩ 新闻侵权行为的一般表现和判断标准有哪些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规定,常见的新闻侵权行为有:

侮辱,指用恶毒语言或举动损害他人人格。侮辱所依据的事实都是真实的,但一般来说,侮辱行为以言语和动作为特征,

涉及事实的情况不多。

诽谤,指捏造虚假事实,散布足以损害他人人格的言论。诽谤的内容都是虚假的,而且诽谤行为往往在第三者与侵权人之间进行。

公然丑化他人人格。如在报纸上画有关他人的侮辱性的漫画等。

宣扬他人隐私。隐私是当事人所不愿公开的事实。隐私所反映的事实不一定影响本人名誉,如恋爱过程。但只要当事人不愿让他人了解的任何事情都构成隐私,未经本人同意即公开他人隐私的为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新闻侵权行为表现的方式很多,没有完全统一的标准可供把握。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情况一般认定为新闻侵权行为:

明知真实情况,故意写作、编辑、发表、出版侵权新闻的;作者、编辑选材、写作、审查核实不严,致使新闻失实,过失侵害他人人格权的;在新闻载体上宣扬他人隐私的;新闻基本真实,其中有个别词句有损于他人人格的;新闻虽然没有直接涉及某人,但是从中推断出的情况足以给他人人格造成损害的。

阅读全文

与新闻媒体侵权认定标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科学院无形资产管理办法 浏览:67
注册资本金认缴期限 浏览:828
申请商标到哪个部门 浏览:762
购买无形资产的相关税费可以抵扣吗 浏览:982
商标注册被骗怎么办 浏览:160
朗太书体版权 浏览:268
大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浏览:680
马鞍山向山镇党委书记 浏览:934
服务创造价值疏风 浏览:788
工商登记代名协议 浏览:866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