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林权纠纷调研报告

林权纠纷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1-12-21 11:36:10

A. 林权纠纷处理

首先,对方要想争有两条途径:一,诉讼;二,申请行政裁决;诉讼也好裁决也罢,内都适用谁主容张谁举证的原则,即他说是他的不行需要提供证据证明。
其次,据你陈述的事实你已经合法取得林权证,即林权证上登记的权利人是你。根据《物权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林权的权利人已林权证及政府相关部门的记载为准,据此可以证明你就是权利人。
最后,如前所述,对方只有提供证据证明林权证记载有误的证据才可能推翻你是林权所有人,故而你现在只需要静观其变,见招拆招,不要杞人忧天。

B. 如何有效处理林权林地纠纷,在处理是的相关政策和法律依据有那些。

你好来,首先要搞清楚权属纠纷自双方当事人,有以下几种情况由相关政府进行确权:1、如果是同一集体内部个人与个人或个人与本集体的权属纠纷,当事人应向当地乡镇政府提出确权申请,由当地乡镇政府负责调解,调解达不成协议的,由乡镇政府作出确权决定;2、如果是同一乡镇内集体与集体发生的权属纠纷,当事人(需是法定代表人)向当地乡镇政府提出确权申请,当地乡镇政府组织调解达不成协议的,由当地乡镇政府提出调处意见呈报县级人民政府进行确权;3、同一县(区)内跨乡镇发生的集体与集体的权属纠纷案件,由当事人直接向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确权申请,然后由县级有关主管部门进行调处,县级有关主管职能部门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处理意见报县级人民政府进行确权;4、其他的跨县、跨市、跨省的案件,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申请,由有处理权限的人民政府进行确权。
处理林地林木权属纠纷的有关法律依据:《土地法》第十六条、《森林法》第十七条、《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林业部令第10号)以各省市自治区出台的有关处理权属纠纷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

C. 林权争议怎么办

林权证是享有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权属的证明。只要你有林权证,此类林政案件可以到县林业局森林公安局主张权利。但如果你没有林权证,也就不能证明这块林地是你们家的,这种争议情况的处理要根据历史情况衡量的,你们双方都有证明这块林地归属的举证责任,最终是要依据充分的证据来判断林地的归属。
希望对你有帮助。

D. 山林权属纠纷案件如何认定林权证书的效力

根据《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授权林业部依法颁发的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书(以下简称林权证),是处理林权争议的依据。”的规定,审理山林权属纠纷案件时,要确定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首先应以依法核发的林权证为准。 但是,我国山林权属政策自解放以来经历了四次大的变革和调整,各个时期形成了相应的山林权属书证,在当时确权过程中出现的政策性及人为性失误,导致现在审理山林权属纠纷案件认定林权证书效力成为了难题。 解放初期的土改运动,确定土地个人所有,为群众颁发了土地证;此后的合作化运动,个人所有土地山林随人入社,土地、山林集体所有;1961年至1963年对土地(林地)、耕畜、农具、劳动力进行了“四固定”,按属地原则对土地林地进行统一的调整,归就近的生产队集体所有;1981年至1983年的“林业三定”,为生产组集体和各户颁发了山界林权证、社员自留山使用证。每次的社会历史变革都会带来林地权属的变化,而林权确权工作的不规范、登记发证制度的不健全导致部分林权证错漏填写、重复填写等情况时有出现,当然,存在这种错填、漏填、重复填的现象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一是六十年代的“四固定”工作不彻底,且“四固定”当时主要是对耕地和林地,对当时未开发的荒地,一般不固定,对在“四固定”时期的土地(林地)确权基本上也没有法定形式的文字记载,记载不规范。二是八十年代初落实“林业三定”工作时,工作组的人员本身水平不高,颁证工作粗糙,填证不规范、不统一、不全面,产生了证件的错发、重发。比如有的山林权证四至范围写成“上至山顶,下至田边,左至大松木,右至某某甜竹根”。结果是松树砍掉了,甜竹根也不见了,界线没有了,引发纠纷;或者当年的小松树也长大了,到现在全部都是大松树,你说是这棵,我说是哪棵,这也引起了争议;而有的山证的四至界线写成左与张三交界,右与李四交界,双方对界线各持己见,亦因此引发纠纷。而且,当时有些证是盖好印,然后发给各户自己填的。我们在审理山林权属纠纷案件时就见过空白已盖印的山界林权证和社员自留山使用证。 在审判实践中,对于采信山界林权证、社员自留山使用证这类书证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来,山林权属纠纷案件就因为时间跨度长,土地改革、“四固定”不彻底,“林业三定”工作粗糙,加上当时的工作人员不重视资料的完善和保存,造成无据可查或资料丢失,以致当事人发生权属争议无法找到相关证据,普遍存在当时的证人难找、有效的书证、物证难查,证据链难连的问题,因此,事实难以查清。所以,有的法官如果见到一方有山证的话,基本承认其效力,而有的则一概否认其效力。那么,对于这种山证,我们在审理中如何更好认定其效力呢? 笔者认为,鉴于历史的原因,对于这些山证的效力,既不应一概否认,亦不应一概肯定,这些证据应结合其他证据以及管理事实等才作确认比较妥当。处理山林权属纠纷案件,要遵重历史,遵重现实,要从有利于生产、生活,有利于管理和利用的原则来处理争议。 对于因山林政策调整所形成的权属证书、登记确权底册等书证,是确定山林权属的主要证据,要正确认定山林权属纠纷中这些书证法律效力,应把握当时的社会政治、法律、政策背景,根据证据的客观性、合法性、关联性,结合现实情况加以认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林业三定”时的山证,无争议的应当确认其效力。对因错发,重发等情况引起争议的,则应查明情况,参考“四固定”的确权依据作出处理。如合作化、“四固定”时期没有有效权属依据的,应通过田亩造册、交粮纳税、经营管理及使用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认定,在以上因素欠缺的情况下,可参照土改确定的权属处理。争议山林的林木性质以及对山林的经营管理也是认定山林权属的证据之一,在处理山林权属纠纷时,也要充分考虑到现实的经营管理情况。 对于有些山证,如我们见到过有的山界林权证没有盖县人民政府的印章,有的填报负责人处没有人签名,有的审查同意单位(社、队)处没有盖印,有的没有填写日期,有的填写有错别字,对方当事人都会对这些漏填错填的山证有异议。对这类证据,如果仅仅是证据形式上存在瑕疵,结合其他证据材料能够印证该份瑕疵证据所要证明事实的,可以认可该份证据的证明效力;但是,如果仅有该瑕疵证据,没有其他证据予以印证的,一般情况下不应认定该瑕疵证据的证明效力,当然,如果几个瑕疵证据之间能够相互印证证明某项事实的,也可以不否定该瑕疵证据的证明效力。 认定山林权属的书证主要有“林业三定证”(包括山界林权证、自留山使用证、林业生产承包合同等)、“土地证”(包括清册)、“合法的权属变更凭证”(包括入社资料、协议书、调解书、政府处理决定、法院判决等),这三类证都具有法律效力,但在适用上应有顺序之分,认定的顺序应该是先“林业三定证”再到“土地证”最后是“权属变更凭证”。 在有“林业三定证”而且是正确有效的情况下,应以“林业三定证”作为认定权属的首要依据。如果协议、赠送、处理决定、判决等“合法的权属变更凭证”证据是发生在“林业三定”之前,其效力已经得到了“林业三定证”的肯定,因而不发生“合法的权属变更”凭证的适用问题;如果这些“合法的权属变更”证据是发生在“林业三定”之后,这些凭证则作为认定山林权属的直接依据,“林业三定证”不能作为依据。

E. 林权流转的调研报告

河北省林权流转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中央10号文件和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冀发[2009]20号)精神,深入调查研究林权流转情况,进一步规范林权流转行为,维护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我们组织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林权流转情况专题调研,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林权流转发展历程
上世纪80年代,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和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我省山区大部分划分了自留山、责任山,农民在承包的自留山、责任山上植树造林,个别地方出现了林业承包大户;平原地区部分农民在承包的土地上种植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有的地方把集体所有的果园承包给农民经营,以承包制为主要经营形式的林权流转得到迅速发展。从1986年开始,随着林业建设转向工程造林以及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一部分有经济实力的农民开始购买或承包集体所有的“四荒”地,特别是1990年前后,由于果品价格较高,政府对拍卖、承包“四荒”地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经济林成为当时林业生产的主流,联户、大户纷纷承包“四荒”地种树栽果,以拍卖制、大户承包发展经济林为标志的林权流转得到较快发展。2006年,以“明晰产权”为核心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我省全面展开,通过“均山”、“均利”、“均股”等形式把林权落实到农户或村民小组,以家庭承包、大户承包、股份制为主要经营形式的林权流转步入快速发展新时期。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林改后全省林权流转已达12250宗,面积197.2万亩,涉及金额7.6亿元。
二、我省林权流转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一)承包
承包在我省治理“四荒”地和经济林建设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也是目前我省林权流转的主要形式。它主要指承包经营者承包集体荒山、荒地或个人自留山、责任山等进行造林和管护经营,承包期一般为30—50年,有的延长至70年,承包者除每年交纳承包费外,收益全部归个人。按承包者的性质分为家庭承包、大户承包、联户承包、单位承包及单位加农户联合承包等形式,承包方有的是自然人,也有的是农户、法人单位或合伙组织。这种流转方式一般出现在大面积的宜林荒地和较长段的渠、堤、路的承包中。沙河市花木村李广田承包沙地、荒山3000亩,先后投资200多万元,种植苹果、板栗、间种药材并办养殖场,目前,每年纯收入达10万元。内邱县公路管理站与内邱县南赛村签订了50年合同,承包荒山5000亩。7年来,共投资700万元,种植板栗、日本甜柿、核桃、中华寿桃、杏等经济林30万株,嫁接冬枣25万株。在承包山内养生态鸡3000只,养鱼4万尾。现生产的“鹊山”牌笨鸡蛋已注册商标上市,颇受欢迎。
(二)拍卖
拍卖就是将集体所有的林地、林木,按面积或长度通过公开招标竞争的方式,在一定期限内一次性作价卖给购买者,并签订买卖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购买者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治理和开发,自主经营和管理,享有林木所有权、产品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在购买期限内允许转让、转租和继承。拍卖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比较受群众的欢迎。且这种形式转让,一般成交价都高于底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集体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临城县现有6个省级单位,8个市级单位,26个县直单位、厂矿企业组建了30多个绿色实体,通过拍卖形式购买荒山,已高标准造林15万亩。青龙县肖营子镇下打虎店村在林改工作中,将村集体的901亩荒山招标拍卖给了36户农户,使用权限70年,村集体收取承包金16万元,全部用于生态文明村建设,全村群众每人减少了200元的公益项目集资。
(三)抵押
抵押是指林权权利人在不转移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情况下,将所有权或使用权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其不能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权人可以依法处分该所有权或使用权,并以所得价款优先受偿,使所有权或使用权主体发生变更。林权抵押贷款使林权所有者手中的“死资本”变为活资金,可以帮助解决农民生产需用资金。从目前全省的实际来看,抵押是开展最广泛、最活跃、最受农民欢迎的流转方式。各方面也非常支持林权抵押贷款,我省相继出台了《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推进林权抵押贷款的指导意见》,廊坊市也出台了《关于加强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全省累计抵押林地22.2万亩,贷款金额3.1亿元。张家口仅涿鹿、赤城两县林权抵押贷款金额就接近7000万元,全省有13个县抵押贷款金额超过1000万。
(四)股份合作
股份合作是在林业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借鉴企业管理制度的成功经验而探索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营形式,一般以企业的形式存在,林权权利人以其所有权或使用权作为出资作价入股。股份合作制林业多是在实践中自发形成的,具体操作方法由权益各方商谈制定,做法千差万别,主要有国有企事业单位与集体和林业承包大户、公司与公司或公司与外商等股份制合作形式。临城县“绿岭果业有限公司”由原县电信局职工入股48股,筹集资金400多万元,承包荒山4000亩,上种核桃、下种牧草、中养柴鸡,立体开发,建设生态型、高科技附加值的高效林果园区,近几年每年纯收入100多万元。同时,公司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完全按现代化企业的要求进行。
(五)租赁
租赁是指由投资者给林权所有单位或者个人支付林地使用费或者森林资源使用费,一年一付或者几年一付,租金多少不等,租赁期限一般为30-50年,租赁期间,林木,林地所有权不变。承租方在拥有一定时期的林地使用权或林木所有权,并在林业部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自主经营管理,收益全部归承租人。张家口市容辰经贸实业公司在怀来县小南辛堡乡小七营村租赁荒地1800亩,投资开发葡萄基地,与村集体签订了租赁合同并进行了公证,现已投入资金2000万元,种植葡萄60万株,建成年产400万吨的葡萄酒厂,形成了一座集葡萄种植、酿酒、营销与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庄园,同时为乡、村500多名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了周边葡萄种植业向优质、高效规模化发展。
(六)其他形式
在调研中了解到,林权流转还有村投户管、企业+农户、转包和个人经营、国家补助等多种形式。特别是企业+农户经营形式,即“商品订单林业”或“合同订单林业”,是平原地区营造商品林和经济林的一种发展趋势,也是用合同的形式保护双方利益,促进林业集约经营、科学管理的有效形式。曲周县河北赛博板业有限公司与农民签订速生丰产林建设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公司提供一定比例的苗木款(1/2-1/3),并以不低于市场的保护价格收购合格木材。农民负责栽植和管护,苗木款有销售产品结算时由企业扣除。
三、林权流转的重要意义
(一)增加林业融资渠道
通过林权流转,落实了森林经营主体,调动了社会投资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农民不仅可以自己发展林业,还可以把自己的林地通过转让、承包、出租等多种形式流转出去,让更有经济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其他力量经营管理林业生产。林权流转后的投资主体既有农民,也有城镇居民、企事业单位职工、私营业主等,甚至还有企事业单位和外资。大量的社会资金流向林业开发,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局面,为林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7年-2009年,涉县非公有制造林面积完成8.3万亩,还发展了三利、三珍、黄金龙等涉林非公有制龙头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已直接参与到育苗、造林、林地经济、林产品加工和森林经营等多个领域,为涉县林业产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通过林地使用权流转,农民真正做到对林地的大力投入、精心管护、合理采伐,增加了收入。2009年赤城县农民林业总收入2.5亿元,是过去的6.6倍。另外,林权流转还可以盘活林地和“四荒”地资源,实现了林业增效、农民增收。村集体将本村的林地、“四荒”地等资源流转出去,农民一方面可以分得租金收入,还可以继续在林下间种或者参加造林获得劳务费,可谓一举多得。易县县西陵镇太平峪村民赵秋生,以6万元30年的费用承包100亩荒山,栽植磨盘柿、刺槐等,并在林下间种药材,每年药材的收入就有几千元,磨盘柿5年后可以收获卖钱,收回投资获得收益不是问题。
(三)提高林业管理水平
林业生产周期相对较长,过去不少地方由于林地产权主体不明,责、权、利脱节,缺乏有效的利益驱动机制,致使林业管理粗放,效益低下,资源浪费。林权流转后,由于产权清晰,责、权、利统一,经营者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经济效益显著提升。赞皇县的许多群众经常到林业部门咨询林果技术及发展林下产业的政策、信息等,全县果农的管理水平和市场化意识明显提高,2009年,全县43万亩果园实现了绿色无公害生产,优质果品率达到了85%以上。林农在发展林业产业上,由过去的“不敢投入”转变为“舍得投入”,而且大力发展林下产业、木材加工、果品、药材、森林旅游等项目,不但增加了自身的收入,也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2007年以来,涉县发展经济林面积1.5万亩,栽植核桃、花椒128万株,栽植散生果树500余万株,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面积2.6万亩,散养柴鸡20万只,并发展了东山村的“农家乐”、井店镇三街村的“采摘园”和辽城乡西沟村的“观光园”等一批特色生态游项目。
四、当前林权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林权流转制度不健全。在林权流转中,虽然各地探索了“作价承包”、“买卖山林”等做法,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对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进行流转,但缺乏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作支撑,导致林权流转尚处于自发阶段。虽然《土地承包法》、《森林法》、《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国家林业局关于切实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法律、法规、政策对林权流转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但都没有配套的实施细则,具体操作上,各地依然还是“摸着石头过河”,流转规模小、流转程序不规范。
(二)林权流转服务平台建设不完善。目前我省有23个县(市)建立了林权流转服务中心,为林权流转、林权抵押贷款等提供服务,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林权流转的需要。一些林业重点县及林权流转需求较大的地区还没有建立林权流转服务中心,制约了林权的流转。全省范围内,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尚未建立,缺少有资质的专业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同时,国家关于评估机构、人员资质的现行规定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在已经开展的林权流转中实施的资产评估,多为有各方代表参加的合议性的评估,虽具有一定的公开性和合理性,但缺乏法定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林权流转操作不够规范。一些地方林权流转不按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操作不规范。集体林地发包没有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提前公示,没有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而是由村委会决定;流转的林地没有经过专业的资产评估,往往是买卖双方协商一致即可进行成交,导致一些流转的价格过低,损害了林农的利益;一些林权流转未到林业部门进行登记变更,存在纠纷隐患;个别地方流转合同不规范,合同条款约定内容不明确、不全面,存在严重漏洞等。
五、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林权流转制度。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不改变林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林地用途、不损害农民林地承包经营权益的前提下,鼓励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进行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抵押或作为出资、合作条件,科学经营林地,提高森林质量和综合效益。加快出台《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规范集体林权流转管理的意见》,引导林权流转健康有序发展。加快建立健全森林资源流转有形市场,各设区市要建设林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承担林地、林木流转的指导、管理工作;林业重点县要建设县级林权流转服务中心,村级要配备专门的流转信息员。规范交易规则,保障公平交易,为交易提供优质服务。
(二)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向国家林业局建议由省林业局先行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争取得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的认定和管理授权,从具有森林资源调查资质的单位中认定一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家,解决目前有关资质规定与实际工作要求相脱节问题,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队伍建设,规范林权流转中的资产评估行为,维护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
(三)强化流转监管机制。建立长期有效的林权流转监管机制,切实加强对林权流转程序、流转合同、流转方式等的监督检查,加大对弄虚作假、恶意串标、强买强卖的惩治力度,维护林农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四)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土地、司法等部门的专家学者,深入基层进行培训授课,加强经营者的林业法律、法规、政策及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引导他们依法进行林业生产,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不断增加科技含量,实行集约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政策法规处(林改办)
2010年12月10日

F. 林权与土地纠纷

您好。林权证来和土地证的发源证单位不同,持有林权证和土地证所享有的权益,也是有所区别的。就您反映的个案看,我个人认为,如果该荒地原先的权利人为一社和四社,即使一社持有林权证,那也只能证明一社有林权,在土地权属未依法变更的情况下,该土地权属仍应归原先的权利人一社和四社。

G. 林权纠纷调处申请书

林权纠纷调处申请表基本情况姓
名性
别职
务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法人证书号码住址或地址纠纷现状纠纷面积公顷(亩)林木蓄积(或株数)纠纷所在地县



小地名纠纷地块四至东南西北附图情况纠纷事由(包括时间、原因、过程等)当事人的
申请请求当事人的
协商意见备

申请人(签名):
申请时间:


H. 林权纠纷处理决定书怎么写

一、处理依据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授权林业部依法颁发的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证书,是处理林权争议的依据。 二、处理程序 (一)当事人协商调处程序。所谓当事人协商解决是指,山林纠纷产生后,当事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主动使用自己的权利,向纠纷的对方提出解决争议的建议,以求得纠纷的协商解决。 (二)行政解决程序。山林纠纷当事人反复协商未能得到解决,当事人依法报请县政府调处山林纠纷办公室处理,县政府依法作出处理的,称行政解决程序。 1、申请申请人向县调处山林纠纷办公室提交《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申请书》。申请书包括以下内容:①当事人的姓名、地址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②争议的现状,包括争议面积、林木蓄积、争议地所在的行政区域位置、四至和附图;③争议的事由,包括发生争议的时间、原因;④当事人的协商意见。 县调处山纠办公室在接到《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申请书》后,应当及时组织办理。 2、受理县调处山纠办公室接到当事人请求调处山林纠纷的申诉或者申请后,应首先审查是否属于山林纠纷和是否符合行政解决的条件,决定是否接受申诉或者申请,并通知当事人。如果不符合条件的,则通知当事人按有关规定办理;如果符合的,由县政府调处山林纠纷办公室作出受理决定,即接受当事人请求,组织处理,并通知双方当事人负有举证责任,提出山林权属的有关证明材料等。 3、调查核实,收取凭证。 4、组织协商调解。 5、裁决。山林纠纷当事人在县政府调处山林纠纷办公室的调解下未达成协议并无继续调解必要的,由主持调解的县政府调处山纠办公室依据林业政策、法规的规定,作出处理决定,制作决定书,分送有关当事人,并注明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出申诉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三、处理范围 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县政府依法处理。 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争议,由当地县级或镇级人民政府依法处理(按分级负责制,一般由镇级人民政府处理)。 四、收费处理林权争议工作中所需的测量、鉴定、制图、立界桩等费用,由争议各方当事人共同承担。

I. 林权纠纷、为什么可以不以事实为依据

这个不以事实为依据的话,可能是政府有他自己那一方面的考虑

阅读全文

与林权纠纷调研报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工商局爱国卫生月及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浏览:942
三兴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浏览:65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
爱奇艺激活码有效期 浏览:507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