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扣押商品后,当事人不到案接受调查,如何处理
听证公告只要15天,处罚决定书送达公告时,已对扣押的侵权物品作出没收处罚,不存在返还扣押物品问题。
㈡ 工商部门扣押商标侵权商品两个月,还没下达行政处罚,该怎么办
时间有点长吧,立案调查,现场和询问笔录什么的都做了吧,在调查终结报告和处罚建议书还没提交审批前赶紧走动下,看看能不能减轻处罚
㈢ 海关查出10万侵权货物怎么处理
首先需要提供授权,如果无法提供授权就是仿牌,那就会被海关上缉私科,进行扣货处理,并且对进行罚款,另外还要跟被侵权公司协商好,不起诉,否则也是比较麻烦的。
海关处理侵权货物的程序完全不同。依申请扣押模式,海关只有暂扣20日不让通关的权限,并无调查处理权,20日过后,如果没有法院下发暂扣令(需要权利人向法院起诉并申请法院扣押,此时的扣押,实质上是当事人申请法院的扣押,海关仅仅是协助法院而已,原则上权利人要按照诉讼程序另行提供担保),海关只能放行货物。
依职权发现模式,海关扣押后30日内进行调查并做出是否侵权的认定,即使做出模棱两可的“不能认定是否侵权”,还可以依权利人申请再行扣押不超过20日,以等待法院的暂扣令
第一,如果将两种程序进行比较,依职权主动发现模式肯定是远远优于依申请模式,因为后者发现侵权线索机率非常低、启动程序非常苛刻、担保金额非常大、后续法院程序非常繁琐,所以实践中,该种模式启动海关扣押程序的案件非常少,每年不到1%。
第二,如果以更加严格的眼光审视这两种模式,该两种模式都是极其不负责任、极其没有效率的制度。首先,从程序启动来看,海关显得“不务正业”。海关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之一,是监管机关,不是裁判机构,有主动积极的权力也有主动积极的义务制止知识产权侵权。但是从上述两种启动模式来看,即使权利人举报侵权或者自己发现有侵权信息,最终还得要权利人提出申请,如果权利人不申请,最终海关“只能放行”,这种状况与国家权力及职能基本配置相矛盾。其次,从错误扣押民事赔偿角度看,海关显得“不担责任”。两种启动程序,都需要权利人提供担保,即使扣押错误,一切损失和责任均由权利人承担,与海关一点关系都没有!在整个扣押程序中,海关仅仅是充当了一个发现、通知、出租国家权力并收取租金一个中介者。我们都知道,无须承担责任的行为是很恐怖的,也是非常没有积极性的,海关当局也没有动力主动研究风险预警体系与方法。
㈣ 被认定侵权的扣留货物的没收及其处理是怎么规定的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被扣留的侵权嫌疑货物,经海关调查后认定侵犯知识产权的,由海关予以没收,用于公益事业,转让给知识产权权利人,依法拍卖,予以销毁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第二十七条
被扣留的侵权嫌疑货物,经海关调查后认定侵犯知识产权的,由海关予以没收。
海关没收侵犯知识产权货物后,应当将侵犯知识产权货物的有关情况书面通知知识产权权利人。
被没收的侵犯知识产权货物可以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海关应当转交给有关公益机构用于社会公益事业。
㈤ 工商扣押涉嫌侵权商品如果检查后没有问题会怎么处理会还给我们吗
工商扣押涉嫌侵权商品如果检查后没有问题返回扣押物品,如果造成了损失,等拿到裁决书后再要求赔偿,拒绝赔偿去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三十八条调查终结,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决定:
(三)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第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
㈥ 货物被扣留侵权应当如何处理
被扣留的侵权嫌疑货物,经海关调查后认定侵犯知识产权的,由海关予以没收。海关作出没收侵权货物决定的,应当将已知的情况书面通知知识产权权利人。经海关调查后认定侵犯知识产权的,由海关予以没收,用于公益事业,转让给知识产权权利人,依法拍卖,予以销毁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第二十七条
被扣留的侵权嫌疑货物,经海关调查后认定侵犯知识产权的,由海关予以没收。海关没收侵犯知识产权货物后,应当将侵犯知识产权货物的有关情况书面通知知识产权权利人。被没收的侵犯知识产权货物可以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海关应当转交给有关公益机构用于社会公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