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侵权法上正当防卫

侵权法上正当防卫

发布时间:2021-12-20 03:04:54

❶ 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条款

根据《刑法》 第二十条规定,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中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无限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而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仍然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侵权法上正当防卫扩展阅读:

正当防卫的本质在于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它有以下基本特征:

1.正当防卫是目的正当性和行为的防卫性的统一。

目的正当性是指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的防卫性是指正当防卫是在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的时候,同不法侵害做斗争的行为。

他既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种权利,又是公民在道义上应尽的义务,是一种正义行为,应受到法律的保护。目的正当性与行为的防卫性具有密切的联系。首先,目的的正当性制约着行为的防卫性。其次,行为的防卫性体现着目的的正当性,是目的正当性的客观表现。

2.正当防卫是主观的防卫意图和客观上的防卫行为的统一。

防卫意图,是指防卫人意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而决意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心理状态。正当防卫在客观上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了一定的人身或者财产的损害,因此具有犯罪的外观。但是,正当防卫与犯罪具有本质的区别,我们只有看到正当防卫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国家和其他合法权益的本质,才能真正把握住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的依据。

3.正当防卫是社会政治评价和法律评价的统一。

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且客观上具有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的性质。

因此,正当防卫没有法益侵害性,这是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的肯定的社会政治评价;正当防卫不具备犯罪构成,没有刑事违法性,因此,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这是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的肯定的法律评价。在这个意义上说,正当防卫是排除社会危害性和阻止刑事违法性的统一。

❷ 正当防卫在法律上的解释

正当防卫,指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它应该符合五个条件:
一. 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
二. 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
三. 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人;
四. 正当防卫不能超越一定限度。
五,对不法侵害行为人,在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时,所造成损害的行为。

❸ 根据侵权责任法,正当防卫造成的侵害不需要赔偿的。为什么我还要承担责任

这种情况应该是有内幕交易的,你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者不服判决向上一级法院上诉

❹ 正当防卫在民法和刑法上的区别

我国刑法第20条和《民法通则》第128条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两部法律就正当防卫的相关的规定中,虽然很多联系也存在着很多区别,因此,加强正当防卫在民法和刑法中的区别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正当防卫在民法和刑法上的不同构成要求

正当防卫对人们的切身利益的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掌握合适的防卫限度,加强正当防卫在民法和刑法上的适用性研究,加强正当防卫在二者的区别应用,就必须加强其在不同法上的构成要求差别分析。

(一)防卫动机不同

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的目的规定在刑法第20条第1款中,但民法通则第128条对此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在民法上,采取防卫行为所针对的民事侵权行为人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以及行为本身的攻击性、杀伤力等较之于犯罪行为要轻,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害较小,尤其是财产损害。民法上应把防卫动机限定在“为防卫自己或他人的权利为目的”,重点强调可保护的个人利益。

(二)防卫起因不同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刑法中对正当防卫有着一般性概括,主要是一般违法行为在内的比较广义的不法侵害。相比而言,民法上,正当防卫发生最主要的起因是民事侵权行为,关于这两部法律在正当防卫起因上的描述,在一般情况下,不太容易分别从民法和刑法上进行严格的起因界定。一般都会将这些放置于一些特定的案件背景中,既能够合理将防卫起因做出科学的分析,又能够满足案件判断的需求,这种需要的满足一段都是通过刑法的功能和方式的调整而达到。同时,由于民法对正当防卫有着比严格的规定,其在民法上的授权性质和一些私法的调整方式,要坚持公正公平,谨慎,不得滥用的原则,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对正当防卫的原因做出公正严肃的界定。

(三)防卫时机不同

民法和刑法在实施正当防卫的时机上也各自有不同的要求规范,民法中认为,实施防卫行为是被迫的,只要有机会或者是有可能不要防卫行为将侵害行为制止,那么,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实施正当防卫的。当遇到犯罪行为时候,那么主要是应用于刑法的相关规定,不仅仅没有具体的防卫时机限制,防卫行为更需要具有一定紧急性,如此,可以将遭受的伤害尽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控制伤害的程度。

(四)防卫限度不同

防卫限度上具有区别性,这是民法和刑法进行正当防卫判别确定的基础和关键。在刑法上,一般有“必要限度”和“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两部分构成。但是在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中第128条对正当范围的限度则有一定的区别,主要是“必要的限度”和“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可以很明确的看出,两种法律在正当防卫的限度上都有着各自的侧重点,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刑法中,对防卫人的要求已经宽松了一些,并含有要鼓励公民进行正当防卫的意思,但是,在民法中的相关规定,可以明确得知,公民的防卫行为将受到一定的限度,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相对而言,民法对防卫行为的控制更为精细严谨,这也是民法重视补偿性,重视权利恢复的特点而决定的。

三、民法和刑法中防卫过当的几种关系分析

(一)在进行正当防卫过程中,如果其行为限度能够符合民法规范要求的防卫行为,那么便一定能够符合刑法上的正当防卫要求。如此,在进行此种类型的正当防卫过程中,不会产生违反法律,危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后果,其行为具有合法性和合适性,是一种十分正当的行为如此,无需承担任何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二)在进行正当防卫过程中,实施防卫时候经常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防卫行为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也因此造成了一些不应该有的伤害,这种情况下,一般如果没有严重超过限度,造成的伤害也不是十分严重,那么这种防卫行为从民法的角度而言,是防卫过当,视为侵权行为,一般追究民事责任,并没有构成犯罪,因此,不用追究刑事责任。

(三)在进行正当防卫过程中,其防卫的行为已经远远超过了法律规定的限度,也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这种防卫行为一定程度上而言,既触犯了民法中的相关规定,又违反了刑法中的各种规定,其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伤害严重,既不能轻易判为民事中的正当防卫,侵权行为,也不能单一的说是犯罪行为,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要从刑法上防卫过当的规定追求刑事责任,又要从民法的规定中,追究其防卫过当的民事责任。

❺ 侵权责任法上的正当防卫包括以下哪些要素

正当防卫应当具备以下要件,方可成为抗辩事由:

1、 防卫必须以现实的和正在发生的侵权行为为前提。
首先,正当防卫所针对的不法侵害必须是现实中客观存在的,而非凭空主观想象或主观推测出来的。
如果行为人由于主观上的认识错误,误认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而针对实际中并不存在的不法侵害实施防卫行为,则构成“假想防卫”。对于假想防卫,如果因为行为人错误的防卫行为,给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实际损失的,则应当根据认识错误的原理予以处理,有过失的以过失论,无过失的以意外事件论。
其次,正当防卫所针对的现实侵害必须是正在发生的,即侵害行为已经开始,且尚未结束。
如果行为人对尚未发生的侵害或已经结束的侵害实施所谓的防卫行为,则构成防卫不适时。防卫不适时包括两种情况:事前防卫和事后防卫。行为人对因此造成的损害结果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防卫行为必须具备必要性和紧迫性。
防卫行为必须针对进行中的非进行防卫而不能排除的不法侵害行为予以实施。民事法律中对紧迫性和必要性的判定标准,一般遵循“不得已”的原则,即防卫必须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可以使用其他非防卫的合法方式来制止不法侵害行为的,则不允许实施防卫行为。
3、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
正当防卫行为不能对没有实施不法侵害行为的第三者(包括不法侵害者的家属)造成损害。正当防卫可以直接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的人身进行,还可以针对其财产进行。
正当防卫针对财产的,必须是犯罪人所拥有的财产,即财产的权利归属应当是侵害者本人,而不是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财产,但在进行正当防卫的当时,国家、集体或他人的财产正处在侵害者本人现实支配之下的除外。侵害人在实施不法侵害时,面对防卫人可能会毁坏其财物的情况,他要面临一个抉择,是实施侵害行为,还是为了保全自己的财产而放弃侵害?当后者的利益大于前者的时候,侵害人可能会选择放弃侵害行为。因此,利用其财产所进行的防卫,有时会起到一定的防卫作用。但是,正当防卫只能针对实施不法侵害人本身而不能针对无辜的第三人,因为第三人对于不法侵害的发生并无过错,正当防卫必须是合法对不法,而不是对他人合法权益的侵犯;因防卫人的行为所造成第三人损害的,防卫人对此要承担侵权责任。这里的损害不仅包括人身的损害,还包括财产上的损害。
4、必须具有保护合法权益之目的。
正当防卫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这种不法侵害可能是针对国家、集体的,也可能是针对自然人的;可能是针对防卫本人的,也可能是针对他人的;可能是侵害人身权利,也可能是侵害财产或其他权利。只要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行为,即符合本要件。
5、防卫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防卫不法侵害,虽然属于正当之举,但它同样应当有所节制,必须把握适度。任何不受制约的反击行为,即使其出发点是正义的,最终也会走向它的反面。因此,各国法律在有条件地赋予公民防卫权的同时,又毫不例外地对正当防卫的力度及其造成的损害结果作出了一些限定。
反击力度的有限性,既是防卫行为正当性的重要条件,也成了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分界线。对“必要限度”的理解,应当是指为了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须具有的、足以有效制止侵害行为的防卫方式、工具、强度等方面的限度,即正当防卫应以足以制止不法侵害为限。现实中,不法侵害往往是突然袭击,防卫人往往没有防备,骤然临之,情况紧急,精神高度紧张。一般在实施防卫行为的当时,很难迅速判明不法侵害的确实意图及危险程度,也没有条件准确选择一种恰当的防卫方式、工具和强度来进行防卫。因此,只要是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须,不如此就不足以制止不法侵害的,都应当属于正当防卫。
对于如何判定防卫行为是否超过必要限度,司法审判中一般有以下标准:(1)为了避免较轻的不法侵害,不允许防卫行为造成更加严重的危害后果;(2)对于没有明显危及人身、财产等重大利益的不法侵害行为,不允许采取造成重伤等手段对不法行为人进行防卫;(3)能够用较缓和的手段进行有效的防卫之情况下,不允许用激烈手段进行防卫。 当防卫行为超过了正当防卫所需要的必要限度,并造成了不应有的危害时,即构成防卫过当,应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❻ 正当防卫在民法和刑法中的区别与应用

正当防卫在民法和刑法中的适用范围、应对案件、处罚方式和判定过程都有所不同。

1、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八条中仅阐述正当防卫后是否需要承担相应民事责任,并未对正当防卫做概念上的定义。而刑法中除相应刑事责任外,还规定了正当防卫的概念和适用范围,比民法上解释的更细节。

2、执法实施的过程当中应对案件不同。民法中的正当防卫更多涉及民事侵权案件,而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多为犯罪刑事案件。

3、执法实施过程当中若判定不属于正当防卫,处罚方式不同。民法中规定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民事责任一般多以经济补偿的形式为准,通过补偿将事态恢复至未被侵害时。

若刑法判定不属于正当防卫,刑法大多以维护治安和社会秩序为主,刑事责任一般多以刑事惩罚为主,而且惩罚较为严格。

4、防卫判定过程不同。

刑法中判定是否为正当防卫是需要国家机关判定,整个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精力等,各类成本非常高,而民法中的正当防卫是每个公民享有的权利,公民行使防卫权就可以解决大量民事纠纷,增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5、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 行使防卫权利的行为人,由于其实施防卫时的环境要素有所差别,单一的法律无法较为全面的判定行为人的动机性。因此需要根据动机判断不同的法律适用原则,针对防卫人保障资金及财务权益方面,且上危害性较小的犯罪,会划归给民事侵权行为。

针对攻击性和伤害性更大的犯罪行为时,防卫人的防卫可能对侵害人造成一定的人身损害,这时就需要适用刑法的相关规定。由此可见,防卫目的的不同,对法律的认定和使用会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

❼ 正当防卫在民法和刑法中的区别运用

我国刑法第20条和《民法通则》第128条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两部法律就正当防卫的相关的规定中,虽然很多联系也存在着很多区别,因此,加强正当防卫在民法和刑法中的区别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正当防卫在民法和刑法上的不同构成要求
正当防卫对人们的切身利益的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掌握合适的防卫限度,加强正当防卫在民法和刑法上的适用性研究,加强正当防卫在二者的区别应用,就必须加强其在不同法上的构成要求差别分析。
(一)防卫动机不同
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的目的规定在刑法第20条第1款中,但民法通则第128条对此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在民法上,采取防卫行为所针对的民事侵权行为人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以及行为本身的攻击性、杀伤力等较之于犯罪行为要轻,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害较小,尤其是财产损害。民法上应把防卫动机限定在“为防卫自己或他人的权利为目的”,重点强调可保护的个人利益。
(二)防卫起因不同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刑法中对正当防卫有着一般性概括,主要是一般违法行为在内的比较广义的不法侵害。相比而言,民法上,正当防卫发生最主要的起因是民事侵权行为,关于这两部法律在正当防卫起因上的描述,在一般情况下,不太容易分别从民法和刑法上进行严格的起因界定。一般都会将这些放置于一些特定的案件背景中,既能够合理将防卫起因做出科学的分析,又能够满足案件判断的需求,这种需要的满足一段都是通过刑法的功能和方式的调整而达到。同时,由于民法对正当防卫有着比严格的规定,其在民法上的授权性质和一些私法的调整方式,要坚持公正公平,谨慎,不得滥用的原则,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对正当防卫的原因做出公正严肃的界定。
(三)防卫时机不同
民法和刑法在实施正当防卫的时机上也各自有不同的要求规范,民法中认为,实施防卫行为是被迫的,只要有机会或者是有可能不要防卫行为将侵害行为制止,那么,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实施正当防卫的。当遇到犯罪行为时候,那么主要是应用于刑法的相关规定,不仅仅没有具体的防卫时机限制,防卫行为更需要具有一定紧急性,如此,可以将遭受的伤害尽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控制伤害的程度。
(四)防卫限度不同
防卫限度上具有区别性,这是民法和刑法进行正当防卫判别确定的基础和关键。在刑法上,一般有“必要限度”和“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两部分构成。但是在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中第128条对正当范围的限度则有一定的区别,主要是“必要的限度”和“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可以很明确的看出,两种法律在正当防卫的限度上都有着各自的侧重点,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刑法中,对防卫人的要求已经宽松了一些,并含有要鼓励公民进行正当防卫的意思,但是,在民法中的相关规定,可以明确得知,公民的防卫行为将受到一定的限度,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相对而言,民法对防卫行为的控制更为精细严谨,这也是民法重视补偿性,重视权利恢复的特点而决定的。
三、民法和刑法中防卫过当的几种关系分析
(一)在进行正当防卫过程中,如果其行为限度能够符合民法规范要求的防卫行为,那么便一定能够符合刑法上的正当防卫要求。如此,在进行此种类型的正当防卫过程中,不会产生违反法律,危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后果,其行为具有合法性和合适性,是一种十分正当的行为如此,无需承担任何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二)在进行正当防卫过程中,实施防卫时候经常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防卫行为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也因此造成了一些不应该有的伤害,这种情况下,一般如果没有严重超过限度,造成的伤害也不是十分严重,那么这种防卫行为从民法的角度而言,是防卫过当,视为侵权行为,一般追究民事责任,并没有构成犯罪,因此,不用追究刑事责任。
(三)在进行正当防卫过程中,其防卫的行为已经远远超过了法律规定的限度,也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这种防卫行为一定程度上而言,既触犯了民法中的相关规定,又违反了刑法中的各种规定,其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伤害严重,既不能轻易判为民事中的正当防卫,侵权行为,也不能单一的说是犯罪行为,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要从刑法上防卫过当的规定追求刑事责任,又要从民法的规定中,追究其防卫过当的民事责任。

❽ 法中有没有正当防卫,和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有什么区别

有很多不同:
(1)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放在总则中规定,目的是为了保护人们的人身利益,其次是保护财产和其他利益。民法中的正当防卫规定在一般侵权行为中,作为侵权的抗辩事由,主要保护的是财产利益。(2)刑法中正当防卫因在总则中规定,所以地位较高,适用范围较广,而民法中正当防卫仅适用于一般侵权,适用范围较小。
(3)正当防卫在民法和刑法中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同。在刑法中是刑事责任的承担与否,而在民法中是侵权责任的承担与否。
(4)构成要件不同。主要是防卫限度不同,刑法要求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民法则要求是未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5)防卫动机上,民法中因侵权导致的正当防卫,代表了一种复仇情结,刑法中的动机则是为了防御暴力的袭击。
(6)防卫起因上,民法中正当防卫是由于侵权所导致,刑法中则是由于不法侵害。
(7)防卫时机上,民法的限制比较多,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行,刑法则是在紧迫情况下都可实行防卫。

阅读全文

与侵权法上正当防卫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共卫生服务今后工作计划 浏览:457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小组 浏览: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浏览:519
工商局爱国卫生月及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浏览:942
三兴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浏览:65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
爱奇艺激活码有效期 浏览:507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