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赡养纠纷的诉讼主体是如何认定的
(一)赡养纠纷的特殊性
1.主体的特定性。与侵权行为所引起的侵权之债相比,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均具有特定性,侵权之债的权利主体是受害人或近亲属,义务主体是侵权人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主体。《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0条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因此赡养纠纷案件的权利主体是老年人,义务主体是老年人的子女或其他具有赡养义务的人。除此之外赡养案件具有人身相关性。与其他财产案件相比赡养案件最大的区别是赡养纠纷具有直接的身份权性,而非其他基于债产生的权利。
2.数额的可变更性。随时时间的推移,在被赡养人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的情形下,比如被赡养人生病,物价上涨等因素出现,可以要求变更诉讼请求,提出增加赡养费的要求。
3.时间的久远性。赡养纠纷的发生非是一朝一夕的事,他是矛盾尖锐到其他个人、团体都无法解决而使被赡养人请求于救助的最后底线——诉讼。而赡养案件的判决也非一次执行兑现,而是至被赡养人死亡才得以终结。
4.矛盾可调和性。虽然赡养纠纷案件发生原因复杂,主要与亲情关系和家庭财产分配等密切相关,刚起诉到法院时矛盾尖锐,似乎不可调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事人互相谦让,加之亲情的动力,赡养纠纷最终是可以调和的。
5.内容的丰富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1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对老人的赡养内不光只是供吃供穿,而且还包括对老年人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料,在精神上给予慰藉,还应当满足老年人身体状况及精神状态下的特殊需求。
赡养纠纷案件诉权保障存在的冲突
1.老人无能诉讼与急需救助的冲突。许多老年人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
2.程序的复杂性与老人急需处理之间的冲突。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在受理时不仅应当符合《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规定。在受理后,为了保障被告的权利,还要依法向被告送达法律文书,有的被告在外打工,拒绝回家领取法律文书或者下落不明,法院还要适用公告送达法律文书,如被告需要答辩、举证,还要给予举证期,对判决不服,当事人可以提起上诉等一套长达几个月甚致一两年的复杂程序。
3.儿女的赡养能力与老人特殊需求之间的冲突。
4.子女参差不齐与裁判平均化之间的冲突。
5.物质赡养与精神赡养需求之间的冲突。
6.农村风俗与法律规定之间的冲突。
7.老年人的先予执行权未得到充分的保障。
8.被告滥用诉权损害原告的权益、浪费司法资源。
B. 的,被告上法庭赡养费官司这要怎样办
1、赡养费诉讼时效有限制吗
网友提问:追索赡养费受诉讼时效限制吗?
律师解答:法律上是有个诉讼时效的说法。可父母子女的权利义务关系,是一种法定的基于身份关系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基于人身关系产生的具有财产内容的请求给付赡养费的诉讼,在身份关系存续、赡养条件存在期间,是不应适用诉讼时效制度的。
2、追索赡养费案件管辖权。
网友提问:追索赡养费案件,几个被告不在同意辖区的,每个被告所在地的法院是不是都有管辖权?
律师回答:是的。《民诉意见》第9条规定,追索赡养费案件的几个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辖区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本案属于追索赡养费的案件,且几个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辖区内,那么原告住所地和各个被告住所地的法院都有管辖权。
3、打赡养费官司,应交多少受理费?
《婚姻法》第21条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赡养扶助包括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关爱三项内容。子女不尽赡养义务,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向法院起诉要求子女尽赡养义务的官司,为追索赡养费案件。这种案件的收费标准,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第5条第3项的规定确定,即“其他非财产案件,每件交纳十元至五十元案件受理费”。
由于各个地区的人民法院水平不一致,经济情况各不相同,各地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酌定赡养案件的受理费。例如,北京市规定追索赡养费的案件受理费为50元。
由于这类案件的特殊性,往往是原告生活困难,经济情况不好,才会起诉,要求对方支付赡养费。法院针对这种情况规定追索赡养费的案件可以先不预交受理费,待案件审结时,由败诉方负担。
C. 赡养人纠纷如何认定
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或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法律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二十六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第一千零六十七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D. 赡养纠纷被告上诉状要怎么写
以下是关于赡养纠纷被告上诉状的答案
原告: ,性别 ,汉族,生于 年 月 日,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 现住址 。
被告: (系原告长子),性别 ,汉族,生于 年 月 日,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 现住址 。
被告: (系原告次子),性别 ,汉族,生于 年 月 日,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 现住址 。
被告: (系原告三子),性别 ,汉族,生于 年 月 日,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 现住址
案
由
:赡养纠
诉讼请求
:
1
、请求判令被告承担赡养义务,每月支付原告赡养费
事实与理由
原告共育有三子,均已成家立户,家庭经济条件良好。
******
年起原告患
****
病多次住院,三被告在原告生病期间不闻不问,高额的医疗费用无力独自承担。
原告如今年岁已高,
体弱多病已丧失劳动能力,
无经济来源。
三被告拒绝赡养且
不支付任何赡养费用,
经众多亲属做三被告的思想工作,
但其仍拒绝履行赡养义
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之规定,子女不履行赡
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十四条第一款之规定,
赡养人应当履行
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
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
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十五条规定,
赡养人应当使患病的老年
人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
《中华人民 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九条第二款之规定,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等权利。以上法律明确规定,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且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故被告应当履行法定的赡养义务。 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和证人住址:
1、亲属关系证明一份,来源于 ; 2、病历一份,来源于 ; 3、医院医疗费发票,来源于 ;
4、证人 证言 份,证人住址 综上所述,原告年岁已高,体弱多病,已丧失劳动能力,又无经济来源,被告有赡养原告的义务而不履行,原告为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特向贵院提起诉讼,请求判如诉请。
此 致
***人民法院
起诉人:***
年 月 日
附:1、起诉书副本 份;
2、证据材料 份。
E. 赡养费已判决,被告又提起上诉,法院会怎么判决
根据二审情况而定。
中院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则一审判决不再生效,法院要重新审理。《民诉法》条文:
第一百七十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F. 赡养纠纷案件中的举证责任要提供哪些证据
一、赡养纠纷案件中的举证责任要提供哪些证据?
在司法实践中,很多的家庭纠纷都是由追索赡养费引起的。父母在向子女追索赡养费的时候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据材料来支持自己的主张。赡养费的具体标准也是有法律明确规定的。根据《婚姻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在赡养费纠纷中,原告除提供一般证明、证据外,还须按照诉讼请求内容提供以下必要证据:
1、存在抚养、赡养关系的证明(户籍簿、单位、居委会、村委会证明或有关法律文书);
2、每月经济收入及证明。有工作的由单位或雇主证明,无工作的由居委会、村委会证明;
3、要求变更费用数额的,应提供原处理的调解书、判决书或其他证明材料。
二、确定赡养费的标准如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构成上述关系的赡养、抚养义务人,应依法承担赡养或抚养责任,若被赡养人或抚养人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时,赡养或抚养义务人应承担的赡养或抚养费按以下方法计算:
1、计算子女家庭的人均月收入,子女人均月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时,视为该子女无力向父母提供赡养费。子女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时,超出部分,二个子女以内的按50%计算赡养费;三个子女以上的按40%计算赡养费。应付的赡养费除以被赡养人数得出付给每个被赡养人的赡养费。人民法院认定赡养费的标准包括:当地的经济水平、被赡养人的实际需求、赡养人的经济能力
G. 老人向部分子女追索赡养费 法院一定会把所有子女列为共同被告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54、在继承遗产的诉讼中,部分继承人起诉的,人民法院应通知其他继承人作为共同原告参加诉讼;被通知的继承人不愿意参加诉讼又未明确表示放弃实体权利的,人民法院仍应把其列为共同原告。
可以看出:没有赡养纠纷案件中确定被告的规定。
赡养纠纷案件中如何确定被告,理论界有不同认识,且各有法律依据:
第一种观点:法院应该依职权追加其他没有被起诉的子女为被告,一并作出调解或判决;
第二种观点认为:应当尊重原告自由行使诉权,不能追加其他未被起诉的子女为被告。
司法实践中,法院的做法是:
在原告只起诉部分子女的情况下,法官必须履行释明义务,向原告说明赡养老人是每位子女应尽的义务,其有权起诉每一位子女。如原告仍坚持只起诉部分子女,法官应征求被起诉子女的意见,如无异议,即按原告起诉处理,如被起诉子女有异议,且能提出正当理由,则应依职权追加未被起诉子女作为被告参加诉讼。
在涉及农村老年人的赡养纠纷中,多数案件原告不起诉出嫁女儿,只起诉儿子履行赡养义务。传统观念认为,女儿不分家产不继承遗产,所以赡养老人是儿子的事情,女儿只是凭其自愿尽义务罢了,对此,应尊重子女的意见,只要儿子们没意见,可以不追加女儿为被告。
另外,部分子女如自身丧失或无行为能力(如精神病、残疾等)或下落不明,其他子女亦谅解,也可不追加其为被告,再者,如原告起诉部分子女履行义务的份额是清楚地、无异议的,也就没有必要追加其他子女为被告。
总之,不同的案件会有不同的情况,只要认真分析、区别对待、灵活处理,就能达到案结事了,妥处纠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