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答辩状内容让别人知道,侵犯被告权利吗
答辩状本就应当送达原告,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收到被告答辩状后应当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
另,人民法院对案件作出判决裁定后,如案情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将裁判文书在互联网公布,该文书中也会记载被告的答辩情况,任何人查阅裁判文书网都可获取答辩状的基本内容。
故,答辩状内容让他人知悉的,一般不侵犯被告权利。
2. 侵权案件请求赔偿的答辩状格式
侵权引起的财产损害纠纷答辩状的格式是写明答辩人的基本情况;答辩理由(要针对原告在诉状中提出的事实和理由答辩);本人的主张;本人提供的证据;受理的人民法院名称等内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告知。
3. 诉讼中被告答辩书怎么写
你好。
给你一个例子吧,修改下就可以用了
民 事 答 辩 状
答 辩 人:孙学民,男,1953年1月12日生,汉族,农民,住莱州市平里店镇前小朱村。
代 理 人:董振鹤,山东一天律师事务所,律师。
因与莱州市平里店镇前小朱村村委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提出答辩如下:
原告之诉求没有合同依据,且违背国家法律和国务院、农业部及省政府等部门关于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具体规定,应予驳回。
双方合同第七部分第六条规定:“......合同期满时,原承包关系不变,续订合同。”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三部分明确载明“......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的政策......”农业部(国务院批转)《关于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意见》第二条规定:“......发包方与农户签订的合同,到期一批续订一批,把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山东省《关于稳定和完善农村集体土地经营制度的若干规定》第三条规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生产责任制,必须长期稳定。原承包合同期满后,再延长30年,从事开发性农业生产项目的承包期可以更长。”烟台市人民政府文件也有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延长承包期的明确规定。
综上所述,答辩人不但无义务返还原告承包土地,而且有权要求原告延长合同期限30年,这是答辩人享有的合同权利和法定权利。据此,答辩人对原告提出反诉:请人民法院判令原告履行与答辩人续订合同的法定和约定义务;赔偿答辩人因其申请先予执行所造的经济损失10000元,请人民法院一并审理。
此致
莱州市人民法院
答辩人:孙学民
2000年7月3日
4. 被告答辩状
民事被告答辩状可以按照以下内容书写:
1、答辩的当事人;
2、答辩的事项;
3、答辩的事实和理由。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5. 侵权损害赔偿答辩状怎么写
侵权损害答辩状一般这样写:首先写明答辩人身份信息和原告人相关信息,然后开宗明义根据原告的诉讼请求一一写明答辩事由和所依据的证据,分项列明做到一名了然。提交答辩状是被告的权利,被告可以行使这项权利也可以放弃。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6. 关于被告答辩状问题。
可以写,但是那些抗辩软弱无力。并不能达到真正的抗辩目的,要结合对方的诉请请求,来进行针对性的抗辩
7. 民事诉讼庭审中,被告提交的答辩状内容有侮辱原告及虚假的言语,可以就此事提请新的名义侵权诉讼吗
根据答辩状的具体情况可以向法庭提出抗议,要求对方注意用词,情节严重的,可以起诉要求赔礼道歉精神损失赔偿
8. 为什么不可以拿被告的答辩状做证据,法律依据是什么
一、在法律中还没有规定,在法庭庭审活动中,当事人的答辨状中列举的事实不能作为对方当事人的证据或反证中引用或使用。
二、答辨中的主张或事实陈述,如果提交法庭或在辨论中进行了陈述,则构成自认自明行为,对方当事人认为对自已有利的部分或内容是可以引用或引证的,实际上就是当证据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