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第三人与医院共同侵权

第三人与医院共同侵权

发布时间:2021-12-09 09:05:31

Ⅰ 追加共同被告和追加诉讼第三人有什么区别

区别

1、争议的标的

共同被告:争议的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普通共同被告的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的。

诉讼第三人:与本诉的标的不是共同的,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2、诉讼地位不同

共同被告:共同被告都是被告的地位。

诉讼第三人:第三人在诉讼中具有独立的诉讼地位,或者作为第三方当事人,与本诉中的原被告进行诉讼;或者辅助一方当事人,与另一方当事人进行诉讼。

3、参诉方式不同

共同被告:共同被告是因为被诉而加入到诉讼。

诉讼第三人:第三人是参加到他人正在进行的诉讼中。

(1)第三人与医院共同侵权扩展阅读

民事诉讼

共同被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普通的共同诉讼中,法院根据原告提出申请,许可追加。但此种追加新被告必须要经过被告和拟新追加的被告明示同意,所以在实践中发生争议的较少。

另一类是在必要的共同诉讼中,法院依照职权追加被告,(包括原、被告提出追加申请或建议,法院根据案件审理情况依职权追加被告)无须各方同意。

《民诉法》解释第57条,被告有权申请追加共同被告。对此,人民法院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审查:

1、是否必要的共同诉讼。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共同所有、共同继承、共同承担连带责任、共同侵权、合伙制度等,决定民事诉讼可能产生必要的共同诉讼。

必须是必要的共同诉讼遗漏了被告的,除此之外被告没有权利再行追加被告。依据《民事诉讼法》第56条规定,如与案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也只能列为第三人,而不能是被告。

2、原告是否同意追加。由于法律赋予原告选择确定被告的诉讼权利,那么诉谁、不诉谁应当尊重原告的意见。

对于被告提出追加共同被告的申请,人民法院经审查认定确属必要的共同诉讼遗漏了当事人的,应当行使法官释明权,告知原告并征求其意见。

原告同意追加的,裁定准许;原告不同意追加的,可以借鉴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诉讼中,列为第三人参与诉讼。

诉讼中的第三人

对他人之间的诉讼标的,具有独立请求权,或者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因而参加到诉讼中的人。

诉讼中的第三人分为两种:对他人之间争议的诉讼标的,享有全部或一部实体权利,提出诉讼请求而参加诉讼的人,称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对他人之间的诉讼标的,没有独立的实体权利,只是参加到当事人一方进行诉讼,以维护自己利益的人,称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实体权利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当事人一方有共同权利或义务的人(见共同诉讼),不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Ⅱ 在民事诉讼中,如何定义侵权人,是作为有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还是作为共同被告

民事诉讼中,共同被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普通的共同诉讼中,法院根据原告提出申请,许可追加。但此种追加新被告必须要经过被告和拟新追加的被告明示同意,所以在实践中发生争议的较少。另一类是在必要的共同诉讼中,法院依照职权追加被告,(包括原、被告提出追加申请或建议,法院根据案件审理情况依职权追加被告)无须各方同意。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指对他人之间的诉讼标的,主张独立的请求权,而参加到原、被告之正在进行的诉讼的人。 (一)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条件 1、对本诉原、被告争议的诉讼标的,主张独立的请求权。第三人主张独立的请求权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主张全部的实体权利,即主张双方当事人争执的民事权益,既不归责原告所有,又不归被告所有,而是全部归自己所有。另一种是仅主张部分实体权利。 2、本诉在进行。本诉正在进行是时间方面的条件,它是指第三人欲参加的诉讼已经开始而尚未终结,具体是指法院受理诉讼后作出裁判前。 3、以提出诉讼的方式参加。 (二)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诉讼地位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在诉讼中具有相当于原告的诉讼地位。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虽然在提起诉讼时将本诉的双方当事人均作为被告,但在参加之诉中,居于被告地位的本诉的原告与被告并非共同诉讼人,因为他们对诉讼标的具有对立的而不是共同的利害关系。 (一)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条件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指因正在进行的诉讼的裁判结果与他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参加诉讼的人。 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与案件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是指民事实体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第三人与案件处理结果是具有的法律上利害关系,包括两种类型;其一是义务性关系。其二是权利义务性关系,即一方当事人败诉会使第三人享有一定的权利和承担一定的义务。 2、他人之间的诉讼正在进行。 3、申请参加诉讼或由法院通知其参加诉讼。 (二)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诉讼地位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诉讼地位既有从属性的一面,又有独立性的一面,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参加一方当事人进行诉讼,参加诉讼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被参加的一方赢得诉讼,因而不得实施与参加人地位和参加目的相悖的诉讼行为,但另一方面,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作广义的当事人,又享有一些独立的诉讼权利。 在一定情况下,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还可以取得与被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完全相同的诉讼地位,即“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 (三) 不得作为第三人通知其参加诉讼的几种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于1994年12月颁发了《关于在经济审判工作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不得将下列人员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通知其参加诉讼: (1)与原、被告双方争议的诉讼标的无直接牵连和不负有返还或者赔偿义务的人; (2)与原告或被告约定仲裁或有约定管辖的案外人,或者专属管辖案件的一方当事人; (3)产品质量纠纷案件中原、被告法律关系之外的下列人员:其一是证据已证明已经提供了合同约定或者符合法律规定的产品的;其二是案件中的当事人未在规定的质量异议期内向其提出异议的人;其三是案件中的收货方已经认可向其提供产品的质量的; (4)已经履行其义务,或者依法取得了一方当事人的财产,并支付了相应对价的原、被告之间法律关系以外的人。

Ⅲ 医院过错造成的患者死亡的死者家属怎么通过法律途径活的帮助

如果收到损害就可以要求赔偿,提起人身权损害赔偿!没有实际损害结果发生(这当然好啊!),但也可以就他们工作中疏忽进行投诉
赔偿问题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99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3]20号)

为正确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就有关适用法律的问题作如下解释:

第一条 因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

本条所称"赔偿义务人",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权行为以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二条 受害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故意、过失的,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但侵权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受害人只有一般过失的,不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三款规定确定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时,受害人有重大过失的,可以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第三条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构成共同侵权,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

二人以上没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但其分别实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应当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四条 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并造成损害后果,不能确定实际侵害行为人的,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共同危险行为人能够证明损害后果不是由其行为造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条 赔偿权利人起诉部分共同侵权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其他共同侵权人作为共同被告。赔偿权利人在诉讼中放弃对部分共同侵权人的诉讼请求的,其他共同侵权人对被放弃诉讼请求的被告应当承担的赔偿份额不承担连带责任。责任范围难以确定的,推定各共同侵权人承担同等责任。

人民法院应当将放弃诉讼请求的法律后果告知赔偿权利人,并将放弃诉讼请求的情况在法律文书中叙明。

第六条 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赔偿权利人起诉安全保障义务人的,应当将第三人作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确定的除外。

第七条 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第八条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致人损害的,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一条的规定,由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民事责任。上述人员实施与职务无关的行为致人损害的,应当由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

属于《国家赔偿法》赔偿事由的,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处理。

第九条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 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

前款所称"从事雇佣活动",是指从事雇主授权或者指示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其他劳务活动。雇员的行为超出授权范围,但其表现形式是履行职务或者与履行职务有内在联系的,应当认定为"从事雇佣活动"。

第十条 承揽人在完成工作过程中对第三人造成损害或者造成自身损害的,定作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定作人对定作、指示或者选任有过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十一条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全生产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者分包业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的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范围的,不适用本条规定。

第十二条 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

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三条 为他人无偿提供劳务的帮工人,在从事帮工活动中致人损害的,被帮工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不承担赔偿责任。帮工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赔偿权利人请求帮工人和被帮工人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四条 帮工人因帮工活动遭受人身损害的,被帮工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

帮工人因第三人侵权遭受人身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第三人不能确定或者没有赔偿能力的,可以由被帮工人予以适当补偿。

第十五条 为维护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而使自己受到人身损害,因没有侵权人、不能确定侵权人或者侵权人没有赔偿能力,赔偿权利人请求受益人在受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六条 下列情形,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六条的规定,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担赔偿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一)道路、桥梁、隧道等人工建造的构筑物因维护、管理瑕疵致人损害的;

(二)堆放物品滚落、滑落或者堆放物倒塌致人损害的;

(三)树木倾倒、折断或者果实坠落致人损害的。

前款第(一)项情形,因设计、施工缺陷造成损害的,由所有人、管理人与设计、施工者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七条 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第十八条 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不得让与或者继承。但赔偿义务人已经以书面方式承诺给予金钱赔偿,或者赔偿权利人已经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除外。

第十九条 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第二十条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第二十一条 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

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

受害人定残后的护理,应当根据其护理依赖程度并结合配制残疾辅助器具的情况确定护理级别。

第二十二条 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第二十三条 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受害人确有必要到外地治疗,因客观原因不能住院,受害人本人及其陪护人员实际发生的住宿费和伙食费,其合理部分应予赔偿。

第二十四条 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第二十五条 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

第二十六条 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伤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参照辅助器具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相应的合理费用标准。

辅助器具的更换周期和赔偿期限参照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

第二十七条 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第二十八条 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

第二十九条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第三十条 赔偿权利人举证证明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受诉法院所在地标准的,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相关标准计算。

被扶养人生活费的相关计算标准,依照前款原则确定。

第三十一条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一条以及本解释第二条的规定,确定第十九条至第二十九条各项财产损失的实际赔偿金额。

前款确定的物质损害赔偿金与按照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确定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原则上应当一次性给付。

第三十二条 超过确定的护理期限、辅助器具费给付年限或者残疾赔偿金给付年限,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继续给付护理费、辅助器具费或者残疾赔偿金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赔偿权利人确需继续护理、配制辅助器具,或者没有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人民法院应当判令赔偿义务人继续给付相关费用五至十年。

第三十三条 赔偿义务人请求以定期金方式给付残疾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残疾辅助器具费的,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赔偿义务人的给付能力和提供担保的情况,确定以定期金方式给付相关费用。但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已经发生的费用、死亡赔偿金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应当一次性给付。

第三十四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法律文书中明确定期金的给付时间、方式以及每期给付标准。执行期间有关统计数据发生变化的,给付金额应当适时进行相应调整。

定期金按照赔偿权利人的实际生存年限给付,不受本解释有关赔偿期限的限制。

第三十五条 本解释所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职工平均工资",按照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上一年度相关统计数据确定。

"上一年度",是指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的上一统计年度。

第三十六条 本解释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2004年5月1日后新受理的一审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本解释的规定。已经作出生效裁判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依法再审的,不适用本解释的规定。

在本解释公布施行之前已经生效施行的司法解释,其内容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Ⅳ 第三人侵权情形下如何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六条对安全保障义务的范围和违反义务时的责任界限进行了界定。根据该规定,从事社会活动应当对相关公众的安全给予合理的注意,疏于注意造成他人人身损害的,安全保障义务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在第三人侵权的情形,安全保障义务人没有尽到注意义务的,应当承担补充赔偿责任。该理论旨在解决不作为行为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问题,对解决审判实践中的众多新类型案件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第三人侵权情形下安全保障义务人赔偿责任的有关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从事经营活动的经营者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法律依据。 在《解释》出台前,对经营者应否承担责任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在经营性场所发生的第三人伤害,不是来自于经营场所危害、其工作人员伤害以及所提供直接服务的伤害,非经营者所能控制,并且现行法律没有规定经营者应承担责任,故经营者不应承担责任,应当由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另一种观点认为,安全保障义务作为一种法定义务,经营者必须履行。这一义务要求经营者为积极的作为行为,保障消费者的人身或财产安全。经营者的消极不作为往往构成对其安全保障义务的违反。经营者对源自经营场所内的危险不采取适当的措施,更是违反了安全保障义务,应当对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 实际上经营者负有安全保障义务是有法律依据的,一是《民法通则》第五条的规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积极实施侵害行为为法律所禁止,消极不履行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人身损害也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二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该规定是经营者从事经营活动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直接法律依据。 经营者承担赔偿责任的法理依据,一是经营者对因其从事该经营活动所使用的场所具有他人不可比拟的控制能力,他最可能了解整个场所的实际情况、预见可能发生的危险和损害,并且最有可能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损害的发生或者使之减轻,所以其理应承担一种从事该经营活动的安全保障义务。这种义务通常源于他对危险源的控制能力,只要受害人有合理理由可以相信对方将保护其利益,职业上的经验也会导致积极的作为义务,如注意到一些不为受害人本人所知的风险。从这个角度讲,安全保障义务人相对于受害人是处于优势地位的一方,在规范层面适当加重其责任合于实质平等的民法理念。 二是收益与风险相一致的要求。从危险源中获取经济利益者经常被视为有制止危险义务的人,对其课以相应的安全保障义务是合理的。另外经营者违反应当积极作为的安全保障义务,使本来可以避免或者减少的损害得以发生或者扩大,增加了损害发生的几率,因此经营者应当为受害人向直接侵权人求偿不能承担风险责任。让无辜的受害人得到救济,而让那些侵害他人或者无视他人安全的人承担责任和风险,符合司法正义的理念。 二、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的归责基础和归责原则。 安全保障义务表现为一种积极的作为行为。积极的作为义务的存在和义务人对该义务的违反就构成了对其不作为行为作出可归责性判断的基础。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致他人损害的责任承担,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因为安全保障义务人责任成立的基础在于其对未尽安全保障义务的过错。设定安全保障义务的目的在于平衡利益和分配社会正义。因此,应当清楚的认识并正确地把握好这种平衡作用的力量。在对受害人提供必要保护的同时,不能无视对安全保障义务人课以过重的无过错责任所带来的消极作用,如果过于严格的使大量的社会活动主体不得不时常面对巨额的损害赔偿,势必极大的增加其成本与风险,那时最终受到损害的将是社会生活本身。 从安全保障义务的产生原因层面看,判定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则也应当是过错责任原则。原则上,消极的不作为行为不能成为侵权法层面中所称的侵权行为。但基于前述,有必要将特定的人的不作为行为确定为对其应负的积极的作为义务的违反,因而亦构成侵权行为。过错责任原则是侵权行为法中基本的归责原则,只要法律没有特别规定无需考虑行为人过错,对于那些因消极的不作为导致他人损害的人,就必须要认定其主观上具有过错。退而言之,即便在立法政策角度看,不考虑不作为行为人的过错而使其承担责任也是不公平的。而不作为行为与积极的作为行为最显著的的差异即在于,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很难判定。单纯从不作为行为本身无法说明他具有过错。因此,若要考量不作为行为人的过错,只能看他是否负有一种须积极作为的义务。尽管在制定法中很少见到明确的一般性规定,但社会生活的共同需要、一般的伦理道德、法律的价值理念都提出了明确此种义务的需求。因此,确立安全保障义务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判断不作为致害场合是否存在过错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经营人对经营场所具有支配和控制力并从营业中获取利益,其负有保护义务。任何一个人都会认同,在消费场所中人身安全的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由此,经营人在第三人侵权发生时就负有提供与其活动相适应的预防第三人侵害的安全保障义务,如果其在第三人侵权发生时未尽与其营业相适应的安全保障义务,理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三、安全保障义务人所应承担责任的形式和性质 安全保障义务人应当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并可向第三人追偿。 (一)补充赔偿责任 1、不真正连带责任 不真正连带责任是指数个债务人基于不同的发生原因,对于债权人负以同一之给付为标的之数个债务,依一债务人之完全履行,他债务因目的之达到而消灭之法律关系。不真正连带责任中的数个责任人均系基于各自独立的侵权行为而生对受害人的赔偿责任。这一点与第三人侵权与安全保障义务人消极的不作为竞合之情形显然具有契合之处。但另一方面,第三人侵权情形下,安全保障义务人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还是有区别的。不真正连带责任中的各个债务人对于受害人都发生全部责任,,一债务人承担了责任后,其他债务人之责任消灭。而在第三人侵权情形下,安全保障义务人责任范围的确定并非绝对地为全部,而是应视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相应地,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责任后,第三人的责任并非消灭。 2、补充赔偿责任 在第三人侵权的情况下,经营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使本可避免或者降低的损害发生或者扩大,因此其应为受害人向直接责任人求偿不能的后果承担一种风险责任。这种责任的性质属于补充赔偿责任,其基本结构是:直接责任人应当首先承担赔偿责任,在直接责任人无法确定或者无能力赔偿的时候,才可由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与其能够防止或者降低损害发生或者扩大范围内的赔偿责任。换言之,实施加害行为的侵权人是损害结果的直接责任人,安全保障义务违反人是补充责任人,两者构成责任竞合,但发生竞合的两种责任的范围并不一定是一致的。 (二)向第三人追偿的问题 因安全保障义务人存在未尽安全保障义务的过错,因此其承担的补充赔偿责任属于一种自己责任,而非替代责任。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了补充赔偿责任后,赋予其对侵权第三人的追偿权的妥当性问题。一般来说,承担自己责任的责任人就其承担责任无权行使追偿权,但肯定安全保障义务人在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的依据在于:1、实施积极加害行为的第三人理应对受害人的损害结果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这种责任不应因安全保障义务违反人承担补充赔偿责任而全部或者部分免除。安全保障义务人应当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规定,体现了制裁最终责任人的价值观,这与不真正连带责任的要求是一致的。2、安全保障义务人所要承担的“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的补充赔偿责任,显然不是一般人都要面临和承担的责任。这种补充赔偿责任的承担成为现实以后,其虽享有追偿权,但该追偿权往往沦于纸上谈兵,换言之,补充责任人追偿成功的几率是极低的。因此,该补充责任的承担构成了一种风险,而这种风险可以认为是安全保障义务人所承担的自己责任的客体。在安全保障义务人承受这种风险的时候,亦足以体现对安全保障义务人疏于安全保障义务的过错以及其不作为行为与损害结果间存在的因果关系的可归责性。3、安全保障义务违反人承担的补充赔偿责任对实施加害行为的第三人来说,构成不当得利,他因此获得的消极利益应当返还。在存在第三人实施加害行为情形的情况下,让安全保障义务违反人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目的并不是认为他是最终责任人。尽管此种追偿权往往在事实上无法获得满足,但至少应当在法律条文里加以规定,从而体现对真正加害人的彻底否定。这符合社会公众的一般道德判断标准,亦不会导致确立安全保障义务之目的根本无法实现的结果。

Ⅳ 浅谈司法实践中如何区分有独第三人、无独第三人和共同被告

现实生活中,一个法律关系的争议与另一个法律关系的争议存在牵连性,因本案诉讼而可能影响到另一诉讼,为确保诉讼中法院对同一事实认定、评判结果的统一性,同时减少当事人诉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是指对原、被告之间的诉讼标的享有独立请求权,或者与案件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参加到原、被告之间正在进行的诉讼中去的人。其中第三人又依其对诉讼标的是否享有独立请求权而分为有独第三人和无独第三人。无独第三人在本诉中的部分权利是受到民事诉讼法限制的。 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判断诉讼外或诉讼中的第三方是否属于诉讼第三人或是必要共同诉讼被告,往往成为法院诉讼程序是否合法,对当事人实体权利保护是否到位的关键点。笔者认为在司法实践中,认定或区分第三方属于有独第三人、无独第三人或必要共同诉讼被告,应把握以下四个原则:原则一,首先判断本诉的诉讼标的是什么;原则二,其次判断是否存在与本诉诉讼标的有无独立请求权或有利害关系的第三方;原则三,再次先判断第三方是否属于本案的必要共同诉讼被告;原则四,最后依据第三方对诉讼标的有无独立请求权确定为有独第三人或无独第三人。 具体到司法实践操作中来讲,这里假设两种情况: 一是甲仅起诉乙,首先确定诉讼标的,其次判断是否存在对诉讼标的有独立请求权或与本案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第三方丙,再次判断丙是否属于必要共同诉讼被告,如是必要共同诉讼被告,甲、乙双方都未提出追加被告的申请,法院应依职权追加丙为被告,通知其参加诉讼。如丙不属于必要共同诉讼被告,依据其对诉讼标的是否存在全部或部分独立请求权,或仅是与案件处理结果存在利害关系,确定丙属于有独第三人或无独第三人,再通知其参加诉讼,或由其主动申请参加诉讼。 二是甲起诉乙、丙。先依原告甲的诉讼请求确定本案诉讼标的,若甲对乙、丙的诉讼标的是同一的,判断本案是否属于必要共同诉讼,如属于必要共同诉讼,则乙、丙为必要共同诉讼被告;如不属于必要共同诉讼,乙、丙中的一方仅是对本案的诉讼标的享有独立请求权或仅与本案处理结果存在利害关系,应将其中一方列为有独第三人或无独第三人;若甲对乙、丙的诉讼标的不是同一的,先判断是否属于一般共同诉讼,如是一般共同诉讼且经所有当事人同意合并审理的,可以合并审理。如不是一般共同诉讼,一是告知原告分别起诉,做两案处理;如两案之间的法律关系存在牵连性,则应先确定甲对乙或甲对丙一方的诉讼纠纷为本诉,其次再依据对本诉的诉讼标的有无独立请求权或与本案处理结果存在利害关系确定第三方为诉讼第三人,通知其参加诉讼。 再假以具体案件来分析,如甲起诉乙,要求乙归还拾到的笔记本电脑,之后丙申请加入诉讼,主张其才是笔记本电脑的主人。本诉诉讼标的属于确定笔记本电脑所有权人的法律关系,由于丙主张其享有所有权,即对诉讼标的享有全部的排他性的权利,丙就属于有独第三人;如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中,受伤的车上人员起诉车辆责任人员,同时起诉保险公司,本诉是车上人员与车辆责任人员之间的侵权诉讼纠纷,诉讼标的是车上人员与车辆责任人员之间的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保险公司与车上人员不直接发生法律关系,保险公司对本诉的诉讼标的即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不享有任何独立请求权。但由于车辆责任人员应当承担赔偿比例及赔偿金数额大小与保险公司存在直接利害关系,因此应将保险公司列为第三人。乐安县人民法院 刘志军

Ⅵ 是第三人还是共同被告

列为共同被告,可以增加获得赔偿的几率。第三人是参加别人已经开始的诉讼,本案附带民事程序尚未开始,显然还不涉及到第三人的问题。只能是列为共同被告。

补充回答:你说的敬老院归镇政府“管理”可能存在两种情形:

1、行政上的管理,就如同工商局与饭店的关系,所以无法起诉镇政府;

2、业务上的管理,则可以将镇政府列为共同被告;

依据1997年3月18日民政部颁布的《农村敬老院管理暂行办法》第6条规定: 民政部门是敬老院事业的主管部门,负责对敬老院工作的业务指导。敬老院的创办、撤销须经县级民政部门批准。
因此,依据本案可推定为第2种情形,即业务上的管理关系,由于镇政府只有民政办公事,故应将镇政府列为共同被告。

敬老院没有独立法人资格,但肯定有创立者,也可以将他们列为共同被告。

Ⅶ 民法共同侵权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八条、三十七条、四十条、六十八条和八十三条规定了“第三人过错规则”。有观点认为,第三人过错的特点之一是:过错第三人与当事人无过错联系……第三人和加害人之间不存在共同故意和共同过失,即不能构成共同侵权行为。因此,第三人过错只能是第三人自己的过错;如果第三人和被告之间基于共同的意思联络而致原告损害,他们将作为共同侵权行为人而对受害人负连带责任。在有些情况下,第三人和加害人的行为可能构成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这不是共同侵权,各自应分别按照按份责任对受害人负责。
从该观点可以看出:“过错第三人”与“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人”具有极其相同的特征,使之难以区分:
一、“过错第三人与侵权人”、“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人”均侵害了受害人的权益;
二、除特殊侵权外,“过错第三人与侵权人”、“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人”均基于过错侵害了受害人的权益。
三、“过错第三人与侵权人”之间、“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人”之间均无意思联络。
那么,“过错第三人”与“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人”的区别是什么?
我认为:
一、“过错第三人与侵权人”之间、“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人”之间承担侵权责任的形式不同:前者仅承担按份责任,而后者在“各侵权行为人的行为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场合,各侵权行为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二、“过错第三人”既不能归入原告(受害人)一方,也不能归入被告(加害人)一方,而“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人”均可归入被告(加害人)一方;
三、“过错第三人”是受害人(原告)与加害人(被告)之间法律关系的间接法律关系。即受害人(原告)与加害人(被告)之间法律关系是直接法律关系,“过错第三人”与受害人(原告)、加害人(被告)之间是间接法律关系。
有过错第三人的侵权之诉,本应解决受害人(原告)与加害人(被告)之间的纠纷后,加害人(被告)承担责任的,由其与过错第三人作为另一纠纷的当事人进行诉讼。但是,由于过错第三人与之有利害关系,而被纳入受害人(原告)与加害人(被告)之间的纠纷一并解决。

Ⅷ 损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谁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三人承担,如果是在工作中,属于工伤。


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

第六条 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赔偿权利人起诉安全保障义务人的,应当将第三人作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确定的除外。

Ⅸ 两车相撞伤及第三人是否构成共同侵权求答案

案情:黄某驾驶小汽车因注意力分散,在拐弯时与万某驾驶的一辆微型面包车相撞。由于万某的车速较快,受撞后偏离原行驶方向,撞到正骑自行车经过该路口的刘某,致其倒地后受重伤。黄某与万某亦在事故中受伤,车辆不同程度受损。刘某要求万某赔偿损失,万某则主张刘某的损失应由万某和黄某共同赔偿。
分歧:本案的焦点是刘某的损失应由谁承担责任,即刘某的损害是由万某独自造成的,还是万某与黄某的共同侵权行为造成的。对此,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万某是致刘某身受重伤的直接致害人。虽然其侵权行为是在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发生的,但万某对于外力的作用和损害结果的发生也有过错,所以,刘某的损害赔偿责任应由万某承担。
第二种意见认为,刘某的损害结果是由黄某与万某的违章行为共同造成的。黄某与万某是交通事故中的共同侵权人,应当按各自在交通事故中的过错程度共同承担对于刘某的损害赔偿连带责任。
评议:本案的核心问题是黄某与万某的违章驾驶行为是否构成共同侵权。这直接关系到肇事车辆双方在对刘某的损害赔偿问题上的责任关系即由其中一方承担责任还是由双方共同承担责任;是承担按份责任还是连带责任。
共同侵权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有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包括共同故意的行为、共同过失的行为。要求有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的理论基础在于:连带责任源于责任主体的整体性,责任主体的整体性则源于主观过错的共同性,从而认为须存在一种共同过错把共同侵权行为人连接成为一个共同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成为一个共同的行为主体,该共同的行为主体应当对其共同的行为结果负责。共同侵权行为人的不可分离性,产生于他们的共同过错。二是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主要指虽无意思联络,但损害结果不可分割的侵权行为。要求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的理论基础在于:依据不可分割的损害事实,基于当代民事法律保护弱者、保护无过错者、保护受害人利益的价值取向,要求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本案中,黄某与万某素不相识,只是偶然的因素使两车相撞,造成了第三人刘某重伤的后果。二人没有共同的故意或过失,但刘某的损失是由黄某和万某共同造成的,且不可分割,所以,可以认定黄某与万某的行为属于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因此,黄某与万某应当对刘某的损害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多承担的一方可以向另一方追偿。就本案而言,实践中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受害人只起诉部分加害人要求赔偿,法院是否应当追加其他加害人参加诉讼作为共同被告,并承担连带责任。笔者认为,本案的侵权行为属于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基础是充分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得到补偿的价值理念。因此,就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而言,法院应当依据各加害人的过错划定相应的责任,并在明确各加害人赔偿份额的基础上判令其承担连带责任。连带责任的适用主要是为了防止因为部分加害人没有偿还能力而导致受害人得不到充分补偿。如果允许受害人只起诉部分加害人,那么法院在只有部分加害人在场的情况下无法确定它们之间的责任份额,只能判定被诉的加害人承担全部责任,违背了适用连带责任的初衷,难以在更大的程度上保障受害人的利益。而且,由于责任份额难以确定,多承担了责任的加害人要向其他加害人追偿的话,不得不另行起诉,要求法院确定责任份额,导致诉累。因此,如果受害方仅起诉部分加害人,法院应当追加其他加害人参加诉讼作为共同被告,并承担连带责任。如果受害人明确放弃对其他人的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列被诉的侵权人为被告,并将受害人放弃诉讼请求的情况在法律文书中叙明。对未被起诉的加害人应当承担的赔偿份额,被诉加害人不承担赔偿责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被害人自愿放弃了对其他加害人的赔偿要求,无意思联络共同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基础,即充分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已不存在,所以,如果仍坚持让被诉的部分加害人承担连带责任,不符合公平原则。
综上所述,虽然导致交通事故第三人刘某受重伤的直接因素是万某肇事车辆的撞击,但第三人刘某受重伤的实质是黄某与万某共同违章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合力,刘某受重伤的结果是黄某与万某共同违章造成的损害结果,是整个交通事故的组成部分。因此,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黄某与万某构成交通事故中的共同侵权人,应当承担对刘某的损害赔偿连带责任。

阅读全文

与第三人与医院共同侵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表 浏览:294
内地音乐版权 浏览:208
公共卫生服务今后工作计划 浏览:457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小组 浏览: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浏览:519
工商局爱国卫生月及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浏览:942
三兴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浏览:65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
爱奇艺激活码有效期 浏览:507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