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被许可人是否有权利主张诉权告专利侵权者
您可参考一下专利法及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具体分类往往是出现在教材中。
在法条中,体现得并不明显,比如合同法关于技术转让合同的相关规定。
仅供参考。
B. 权以外的其他权利受到侵犯,当事人是否有权提起诉讼
诉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在其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或者与他人发生民事争执时,请求国家司法机关作出正确裁判,以保证民事权利义务得以实现的权利。
诉讼权利,是为了保证诉讼程序的有效进行,法律赋予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诉权和诉讼权利,二者之间虽然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它们毕竟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权利。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法律依据和内容不同。诉权是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以及依据宪法制定的民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赋予的。我国宪法第11条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第12条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第13条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人民法院组织法第3条规定,审判民事案件,解决民事纠纷,是人民法院的任务。民事主体在其民事权利受到侵犯或者与他人发生民事权益争执时,就可以依据上述规定,请求人民法院给予司法保护,即享有诉权。而民法、经济法则又具体规定了民事主体在其民事权利受到侵犯或者与他人发生争执时,享有诉权的范围和行使。如我国婚姻法第25条规定:“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经济合同法第45条规定,经济合同发生纠纷时,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商标法第39条规定:“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被侵权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著作权法第11条规定,著作权侵权纠纷,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专利法、继承法等也都有相应的规定。可见,诉权决不仅仅是民事诉讼法所赋予的,它首先是民事主体的一种宪法性权利、它的理论基础是国家和法律产生以后,禁止民事具体“自力救助”,由国家给予“公力救助”。而诉讼权利,仅仅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权利,宪法和民法、经济法没有规定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我国民事诉讼法赋予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的内容主要有,第50条规定的委托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收集、提供证据,进行辩论,请求调解,提起上诉,申请执行,查阅有关材料;第52条规定的原告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或者反驳诉讼请求,有权提起反诉;第178条规定的当事人有申诉权。
(2)时间有先后之分。诉权产生在先,诉讼权利产生在后。从民事权利受到侵犯或者与他人发生民事权益争执时起,民事主体就享有诉权,即有权请 请求国家司法机关作出正确裁判,以保证民事权利义务得以实现的权利。而诉讼权利是提起诉讼后才产生的权利,比如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有:起诉,应诉,委托他人代理诉讼,申请回避,提供证据,进行辩论,查阅案卷材料,请求调解,自行和解,原告放弃或变更诉讼请求,被告承认或反驳原告的诉讼请求,提起反诉,提起上诉,申请执行,等等。
C. 共同侵权可以分别诉讼吗
持共同侵权为可分之诉观点的人认为,《侵权责任法》第十三条规定:“法律规定承担连带责任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部分或者全部连带责任人承担责任。”民法理论认为,共同侵权人承担的是连带责任。根据连带债务的性质,被侵权人有权就一部或者全部债权向全体或者侵权人请求赔偿。据此原理,债权人有权对部分侵权人就全部债务或者部分债务起诉,也可以向全部侵权人就全部或者部分债务起诉,那么被侵权人在诉讼主体和诉讼标的上具有选择权,可分别起诉。被侵权人可以选择侵权人中最具有赔偿能力的人请求给付。按照这一理论,上述案件中在丁下落不明的情况下甚至不存在下落不明的情形下,甲可以直接起诉乙、丙要求二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法院无需追加丁为被告。
持共同侵权为不可分之诉的人认为,对于共同侵权人提起损害赔偿诉讼的性质,属于必要的共同诉讼,即不可分之诉。必要的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两人以上,参加诉讼的同一方当事人之间的诉讼标的是共同的,人民法院必须合并审理的诉讼。人民法院不能分案审理,必须合并审理,对于原告遗漏被告的人民法院则应当告知。《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因此,当受害人仅对部分侵权人提起诉讼时,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二条的规定,通知其他共同侵权人参加诉讼。按照这一理论,上述案件中,即使原、被告都不申请追加丁为被告,法院在审理的过程中,发现属于共同侵权,也应依职权通知丁参加诉讼,否则属于遗漏必要的当事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四)项规定:“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笔者认为,共同侵权在程序上应按必要共同诉讼处理较妥当,理由是:
第一,追加当事人是案件的审理和推进所必须。共同侵权未经诉讼,事实尚未清楚,是否构成共同侵权,是否需要承担连带责任,这都需要经过诉讼审理之后方能确定。未经诉讼就认定构成共同侵权,赋予原告选择权,有未审先判之嫌疑。
第二,从保护被侵权人的角度,并无不妥。将共同侵权之诉界定为必要共同诉讼,并不会损害被侵权人的利益。在审理过程中,将可能构成共同侵权的侵权人追加为案件当事人,有利于案件事实的查清,被侵权人的权利可以得到更充分的保护。那么被侵权人如何实现实体法上赋予的可请求部分连带责任人承担责任,也可请求全部连带责任人承担责任呢?被侵权人可在执行阶段选择,其可选择执行共同侵权人之一人、数人或全体承担责任,这与连带债务理论并无不合,只不过将其选择权的实现后置到连带债务经诉讼确定后的执行阶段而已,对被侵权人有益无害。这时权利义务关系明确,被侵权人可根据义务人的经济情况、履行能力等,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执行方式。
第三,有利于案件的审理,防止未到庭侵权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如果侵权人没有全部到庭,被侵权人和到庭侵权人的合意将有可能损害未到庭侵权人的合法利益。在没有通知其他当事人实现诉权的前提,法院作出的判决,也可能损害他人合法权利。至于法院追加当事人后,当事人仍不到庭,并不影响法院的审理和判决,其放弃诉权造成的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第四,避免重复诉讼,防止被侵权人不当获利。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根据《民诉意见》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行为结果发生地。可见共同侵权诉讼中,两个及以上人民法院具有管辖权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人民法院之间信息不通,被侵权人分别向不同的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各侵权人承担全部之给付而获利就成为可能。正如王泽鉴先生所言“连带责任制度旨在保护债权人,但亦限制仅能请求全部的的支付,不能因有多数债务人而得各为全部之给付而获利。”如对共同侵权的连带责任人分别起诉,不仅浪费司法资源,而且会增加当事人的诉累,既不经济也不效率。
D. 懂法律的看看,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民事案件因具体诉讼事项不同,其法定的诉讼时效也不同。一般侵权类的诉讼时效为一年,如工伤、、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以及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情形,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债权类的诉讼时效为两年,如借贷业务、债权债务纠纷类等;物权类的诉讼时效为20年。《民通意见》第175条第2款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的“二十年”诉讼时效期间,可以适用民法通则有关延长的规定,不适用中止、中断的规定。
为什么民法通则137条规定权利被侵害后的诉讼时效为20年,不能是30年或更长?在立法上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自然人的所有权利和义务由法律规定,法律法规出台施行较长时间后,其规定的权利有哪些,应该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利,什么财产是自己的,什么财产不属于自己的,自己的权利被侵害后应通过法律渠道及时解决;
2.对权利被侵害之诉,时间越长证据保存越少,甚至可能出现无法提供直接证据的情形;
3.诉诸于法律解决权利被侵害的纠纷宜早不宜迟,迟迟不不去诉诸于法律相当于放弃了自己的诉讼权利;
4.解决民事权利纠纷的公共资源如仲裁机构不完善、基层人民法院解决民事纠纷的工作量大,民事审判压力大,耗费财力物力和人力。
相关规定:
①《民法通则》第137条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②《民通意见》第175条第2款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的“二十年”诉讼时效期间,可以适用民法通则有关延长的规定,不适用中止、中断的规定。③《行诉解释》第42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行诉解释》第42条 ......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
E. 被侵权人死亡,他的妻子或者父母意见不一致,不一起起诉能行吗二者属于必要共同诉讼人吗
呵呵呵呵,啥意思?是不是继承纠纷?
如果是继承纠纷,只要确定继承人,就可以进行诉讼。继承顺序:第一顺序:父母、夫妻、孩子。(见“婚姻法”规定:第十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
呵呵呵呵,被侵权人死亡,可以参照“人身损害赔偿”来赔偿,而继承则除了被抚养人生活费、医药费、营养费等实际产生的费用外,其余根据“继承法”的规定来处理。
呵呵呵呵,一家之言,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F. 著作权被许可使用人是否享有诉权
著作权被许可使用人享有诉权,
对于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诉讼主体这个问题,最回高答人民法院1998年7月20日下发的《关于全国部分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指出:“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的起诉人,可以是合同当事人、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利害关系人包括独占、排他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依照法律规定已经继承或者正在发生继承的知识产权财产权利的继承人等。”由此可知,原则上,部分被许可使用人也是享有一定独立诉权的。
上海华东政法学院王迁教授,认为:独占专有使用权人可以不通过著作权人而以自己名义单独提起诉讼,以保护自己权利。但是“独家许可使用权”在著作权法中只可能归类为著作权非专有使用权,独家使用权人不能单独起诉,只有在著作权人明确不起诉或者有特别授权情况下,才可以。也就是说可与著作权人共同提起诉讼,而著作权人不提起诉讼,方可以自己名义提起诉讼。普通使用权人发生侵权行为时,被许可人只能代表著作权人行使禁止权,自己不能独立的进行诉讼的救济。
如能提供给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G. 保留法律诉讼权利是什么意思
保留法律追诉权利就是保留追究刑事责任的权利。目前不追究不等于以后不追究,当然这个是有期限的,过了期限就不能再追究了。
追诉权简单点说就是国家追究责任人刑事责任的权利。责任人的行为触犯刑法,可能被判处刑罚却因责任人的原因没有接受处罚,这时国家保留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的权利。这个权利有期限的限制,即超过责任人可能受到的刑罚处罚的刑期时,追诉权灭失。
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对于“法定最高刑”的确定,应根据刑法规定的条款和量刑幅度,按法定最高刑来计算追诉期限。如果所犯罪行的刑罚分别规定有几条或几款时,按其罪应适用的条款的法定最高刑确定追诉时效期限。
H. 在共同侵权中,如果赔偿权利人放弃对部分共同侵权人的诉讼请求的,可以只列其他侵权人为被告吗
没冲突的,,你作为赔偿权利人起诉侵权人是你的权利和决定权在你自己的。但你的起诉主体性质得区别开来,,不可以是同一种性质,,
I. 侵权行为是否属于民事案件
侵权行为不一定属于民事诉讼,还有可能属于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是否属于民事诉讼,要看被侵权人是否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侵权之诉。侵权行为是指损害他人民事权益的一种违法行为,而民事诉讼是向法院起诉解决民事争议的一种方式。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四条
本编调整因侵害民事权益产生的民事关系。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
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
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J. 当时人有三方,其中两方放弃侵权赔偿,其中一放有单独提起诉讼权力吗
这个是可以的,根据诉讼法的规定,放弃诉权的,不妨碍有权利一方的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