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没有劳动合同纠纷案例
1、首先,你需要证明你的劳动关系存在及其期限;
2、在证明第一项内容后,企业不内能仅以容其与其他员工签订的3年期6个月试用期的合同来证明你也是期限3年试用期6个月的合同。单位必须提供与你签订的合同,证明他签署了合同并且期限是3年,且6个月试用期。
3、单位在证明了与你签订了合同,期限3年,使用6个月的情况,还应当举证证明你不合格。
4、社保应当自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交纳,不区分试用期或者非试用期;
5、双倍工资是单位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自1个月期满之次日起计算双倍工资。
② 关于劳动合同纠纷,请大神们指点,(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具体案例)
1、有证据胜算为99%,另外1%不解释。
2、发工资日期双方约定,不超过一个月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内;
3、2012年6月底容,即用工之日起第三十一天开始的工作时间都是双倍工资;
4、社保折现约定严重违法,因此为无效约定;
5、公司应该在最后工作日结清工资、补偿金;15天内社保关系转移、一个月内住房公积金封存等……
6、你只需要举证事实劳动关系、公司拖欠工资(或还有拖欠加班费?),其他东西由公司证明(如有证据在公司手上可申请仲裁委依职权调查取证,公司不拿出来应付举证不力后果……)
7、未交社保可以要求公司赔偿损失(要求补交社保仲裁委不会受理的,会叫你去劳动监察大队或社保所的);第五点住房公积金仲裁委不受理的,可找当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举报;
8、仅供参考,请找当地律师
③ 劳动合同纠纷案例
你好:
给你提供了一个关于”劳动合同期满未办理终止手续应视为续订合同“的案例。
[案情简介]
孙某,某联合企业有限公司(中外合作企业)职工。1990年12月孙某与该公司签订了两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合同期满后,在合同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公司发表格,由孙某提出申请,公司批准,双方每两年续签一次合同。1996年6月,孙某因劳动强度过大递交了辞职申请,但公司未予批准,并极力挽留。为此,孙某又收回了辞职申请。1996年12月,又到了续签劳动合同的时间,但公司并未提出终止或续签合同的要求,孙某也未再过问。1997年3月,公司因孙某曾提出辞职为由终止了孙某的劳动合同。并从4月份起,公司停发了孙某的工资。孙某力争无果,遂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要求与该公司补签劳动合同,由公司补发其被停止工作期间的全部工资。
[处理结果]
1、公司应自裁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与孙某续订劳动合同。
2、公司补发孙某1997年4、5、6三个月基本工资,共计1380元整。
[案例评析]
本案是一起因终止劳动合同引发的劳动争议,争议的焦点是企业终止孙某的劳动合同是否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17条的规定:“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可见,是否续签劳动合同,应当由双方平等协商。本案中,公司在双方合同期满时并未与孙某办理终止劳动手续,而是在双方事实劳动关系存续一段时间后,才提出终止以前的劳动合同,这种作法不符合法律规定,也缺乏平等协商的程序。按照原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劳部发[1996]354号)第14条规定,“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期满后,因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未办理终止或续订手续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视为续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及时与劳动者协商合同期限,办理续订手续。由此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由此可见,公司与孙某形成事实劳动关系期间终止其劳动合同的做法不当,停发孙某的工资也是错误的。此外,公司以发表格的形式,要求孙某申请后由公司批准,这种签订劳动合同的形式也是不规范的,违反了双方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希望满意并采纳。
④ 劳动合同纠纷案例有哪些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专劳动合同发生属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⑤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案例,请大神指点!急!!!(劳动合同纠纷)
直接去当地的劳动部门投诉,直至仲裁。要求离职时给予全部工资外,还可以要求入职一个月的工资给二倍的发放,因为签订劳动合同书。
⑥ 劳动合同纠纷案例!!急啊!!急啊!!
1、此案例发生在2005年4月;所以不适用《劳动合同法》、只能适用《劳动法》来解决,楼上版有律师朋友权没看仔细吧。
2、“仲裁部门该如何处理这起纠纷?”:依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李某辞职,应提前30天通知单位,而且应当承担单位为其提供的培训费用、赔偿因其辞职而给单位造成的实际损失。
附:
(1)《劳动法》第三十一条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2)第一百零二条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3、如果是考试题,建议你还是不要再纠缠这题了:这应是以前年度的真题吧,《劳动合同法》已经于2008年1月1日实施,内容比《劳动法》要全面详细的多,一般以后考试很少再会考到《劳动法》中与《劳动合同法》相类似、但规定却很模糊的法条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