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医院过度医疗怎么办
中国有句古话是这样子说的,爱之深责之切。但是其实对待人或者物,过度之后的效果往往可能会适得其反,那么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也会遇见一些过度的行为,让我们成为受害者。今天法律快车小编和大家一起讨论的法律问题是面对医院过度治疗怎么办。
一、什么是过度医疗
过度医疗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违背临床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不能为患者真正提高诊治价值,只是徒增医疗资源耗费的诊治行为。简单来说,过度医疗是超过疾病实际需求的诊断和治疗的行为,包括过度检查、过度治疗。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诊疗规范实施不必要的检查。”由此可见,过度医疗是与道德相违背的,为法律以及相关制度所禁止。
二、过度治疗的基本特征
(1)使用的诊疗手段超出了疾病诊疗的根本需求,不符合疾病规律和特点;
(2)采用非“金标准”的诊疗手段;
(3)对疾病基本诊疗需求无关的过度消费;
(4)费用超出了当时个人、社会经济承受能力和社会发展水平。
三、面对医院过度治疗怎么办
医院过度医疗是医务人员违背临床医学规范,不能为患者真正提高诊治价值,只是徒增医疗资源耗费的诊治行为。在治疗过程中,不恰当、不规范甚至不道德,脱离病人病情实际而进行的检查、治疗等医疗行为。是法律以及相关制度所被禁止的。
医院过度检查市民可索赔
《侵权责任法》涉及医疗纠纷、交通事故、高空坠物、产品质量损害、网络诽谤、环境污染等直接影响百姓生活的内容,因此也被称为“维权圣经”。调查发现,市民最关心的内容是“医院过度检查,患者可要求赔偿”,比例为79%;可以委托律师起诉医院索要医药费、误工费、精神损失费等费用。
虽然医学是一个专业性比较高的行业,但是只要我们留心,不懂多问还是可以避免一些医院为了圈钱乱开药的行为。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面对医院过度治疗怎么办以及相关知识,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服务。
❷ 过度医疗费需要赔偿吗
《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诊内疗规范实施不必要的检查容。”为了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对“过度医疗”问题作出禁止性规范是必须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诊疗规范实施不必要的检查。判断“检查”是否为“不必要”的标准,即是否符合诊疗规范的要求。
❸ 医疗损害责任构成要件的具体判断有哪些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54条规定,构成医疗损害责任应当具备四个要件,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的违法诊疗行为,患者受到损害,违法诊疗行为与患者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以及医疗机构以及医务人员的过错。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五十四条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❹ 在我投诉医院过度医疗的案件,法院判决我没有提供医院有过错的证据,判决驳回,法院判决正确吗
你投诉医院过度医疗,属于民事案件。民事案件的原告一方有义务提供充分证据,以证明被告确有过错。证据不足,医院过度医疗当然不能成立,法院判决驳回是正确的。
❺ 医疗伦理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您好,
医疗伦理损害责任是指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违背医疗良知和医疗伦理的要求,违背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告知/保密医务,具有医疗伦理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以及其他合法权益损害的医疗损害责任。
一、医疗伦理损害责任法律特征:
1.构成医疗伦理损害责任以医疗伦理过失为前提;
2.医疗伦理过失认定方式是过错推定;
3.医疗伦理损害包括患者人身损害/其他民事权益损害。
二、医疗伦理损害责任类型:
1.违反信息告知损害责任:是指医疗机构未对患者充分告知/说明其病情,未对患者提供及时有用的医疗建议,侵害患者知情权的医疗损害责任。
2.违反患者同意损害责任: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其应当尊重患者自主决定意愿的医务,未经患者同意,即积极采取某种医疗措施/消极停止继续治疗,侵害患者自我决定权的医疗损害责任。
3.违反保密医务损害责任。
4.违反管理规范损害责任:是指医疗机构违反行政管理规范,造成受害患者的身份权等权利损害的医疗损害责任。
三、医疗伦理损害责任归责原则:过错推定原则。
四、医疗伦理损害责任构成要件:
1.违法行为;
2.损害事实:主要表现为侵害患者的知情权/自我决定权/隐私权/身份权等。
3.因果关系;
4.医疗伦理过失(推定过错):是指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从事医疗行为时,违反医疗职业良知/职业伦理应遵守的告知/保密等法定义务的疏忽/懈怠。
五、医疗伦理损害责任形态:替代责任。
六、医疗伦理损害责任的举证责任:过错推定原则。
七、医疗机构伦理损害责任内容:
1.告知和知情同意义务:
(1)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
(2)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
A.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B.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3)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
(4)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病历资料义务:
(1)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填写并妥善保管住院志/医嘱单/检验报告/手术及麻醉记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医疗费用等病历资料;
(2)患者要求查阅/复制前款规定的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应当提供;
(3)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A.隐匿/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B.伪造/篡改/销毁病历资料。
(4)《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都只是对发生医疗事故时应当对主观性病历资料进行封存;并未对患者是否可以查阅/复印/复制主观性病历资料作出规定。
3.隐私保护义务:
(1)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保密。
(2)侵犯患者隐私权的责任:泄露患者隐私/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A.泄露患者隐私:包括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将其在诊疗活动中掌握的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向外公布、披露的行为/未经患者同意而将患者的身体暴露给与诊疗活动无关人员的行为;
B.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
4.不得进行防御性治疗(过度诊疗)义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诊疗规范实施不必要的检查。
(1)过度诊疗与适度诊疗相对客观的标准为是否符合诊疗规范:诊疗护理规范是判断医疗机构是否实施过度诊疗的标尺。
(2)适度医疗应考虑以下因素:
A.符合患者实际需求;
B.疗效是最好(既非“过”亦非“不及”);
C.经济耗费是最小;
D.对患者的侵害是最小(无伤害/伤害最小/无痛苦/痛苦最小);
(3)医疗过度侵权责任方式主要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指重新治愈康复)/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A.过度医疗没有造成新的人身伤害或过度医疗和新的人身伤害的形成没有因果关系,只是医疗费用不合理增加,没有其他合理理由的,应予赔偿认定为不合理的费用;
B.造成新的人身伤害的(包括产生新的疾病/原有疾病恶化甚至死亡):如果有因果关系,应赔偿因新的人身伤害产生的一切费用包括衍生疾病治疗费用等。
【律师提示】
①医疗伦理过失类型:
A.违反资讯告知义务的伦理过失;
B.违反知情同意的伦理过失;
C.违反保密义务的伦理过失;
D.违反管理规范的伦理过失。
②医务人员履行说明义务的标准是指根据法律的规定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诊疗的需要向患者披露诊疗信息时应达到的范围和程度:
A.决定是否向患者说明某一特定医疗风险信息的标准是其对患者决策是否具有实质性影响;
B.所有潜在影响患者决策的风险都必须披露。
❻ 过度医疗违反哪些法律法规
过度医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相关规定。
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过度医疗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违背临床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不能为患者真正提高诊治价值,只是徒增医疗资源耗费的诊治行为。 或者说,在治疗过程中,不恰当、不规范甚至不道德,脱离病人病情实际而进行的检查、治疗等医疗行为。简单说,过度医疗是超过疾病实际需求的诊断和治疗的行为,包括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过度医疗不是诊治病情所需,起码不是诊治病情完全所需。过度医疗是与道德相违背的,是法律以及相关制度所被禁止的。
过度医疗的定义虽然很明确,但在现实中却又是非常难以界定的。因为,临床医学非常复杂,每个患者的情况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种病也有不同的表现,同一种病的不同时期治疗方法也不同。就拿感冒来说,做CT那就是过度医疗,但如果做常规的血液检查那就不一定了,很多病症相似,医生需要数据来确诊,有时医生采取全面检查的手段,其中哪些检查是正确诊断所必需的、哪些是多余的,都是由医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水平而定的,因此,对过度医疗的判断也就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指标。此外,在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过度医疗的认识也不同。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相关规定
第二十三条 医师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必须亲自诊查、调查,并按照规定及时填写医学文书,不得隐匿、伪造或者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医师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者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件。
第二十六条 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医师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应当经医院批准并征得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属同意。
第二十七条 医师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