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打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话管用么
打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话是管用的。当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被投诉方属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辖时,当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都可以拨打12315进行投诉。
拨通12315电话后,如需投诉或举报,请按工作人员的提示回答问题,如实说出投诉的事实、理由及投诉请求,并说出自己的姓名、地址、电话号码或其他联系方式和被申诉方的名称、地址、电话。
(1)打12331投诉有用吗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七条 消费者协会履行下列公益性职责:
(一)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提高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引导文明、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
(二)参与制定有关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
(三)参与有关行政部门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督、检查;
(四)就有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查询,提出建议;
(五)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
(六)投诉事项涉及商品和服务质量问题的,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鉴定人鉴定,鉴定人应当告知鉴定意见;
(七)就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支持受损害的消费者提起诉讼或者依照本法提起诉讼;
(八)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评。
各级人民政府对消费者协会履行职责应当予以必要的经费等支持。消费者协会应当认真履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职责,听取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监督。依法成立的其他消费者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及其章程的规定,开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活动。
⑵ 打12331投诉饭店没有食品安全证明.为什么没有人处理
因为现在电话抄已经改了,12331是国家袭食药监局在2011年12月印发的《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各地开通的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电话。
拨打方法:
拨通12315电话后,如您需投诉或举报,请按工作人员的提示回答问题,如实说出投诉的事实、理由及投诉请求,并说出自己的姓名、地址、电话号码或其他联系方式和被申诉方的名称、地址、电话。
另外拔打12315是收费的,消费者申诉案件,由经营者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如商家在异地需商家所在地区号+12315。
⑶ 被12331食品举报的后果
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建立专门机构,负责受理举报。接到投诉举报后,该机构要统一编码管理,专人负责,并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对投诉举报对象及违法行为明确,并属于本行政区管辖的,应予受理。全部办结的期限一般为60个工作日,情况复杂的,延长期不得超过30个工作日。 拓展资料:12331是国家食药监局在2011年12月印发的《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各地开通的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电话。根据以上内容的相关的回答可以得出,如果被他人在12331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的话是会首先进行调查的,如果情况比较复杂的话还会调查三个月,调查清楚之后就可以进行解决了。 被12331食品举报后的后果可能遭受行政处罚,一般被12331食品举报后,12315会先找商家和消费者进行调解,至于消费者能不能得到赔偿或是得到什么样的赔偿,12315是不具有行政处罚权的,具体需要看调解结果。如果涉及的问题很严峻,消费者协会相关负责人会把相关情况通报给行政处理们,经过查证属实会给以相应的行政处罚。
打12331投诉需要证据吗?打12331投诉也是需要证据的,12331是国家食药监局要求各地开通的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电话。市民拨打12331投诉需要提供客观真实的举报材料和证据,说明事情发生的经过,提供被投诉对象的相关信息。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市民没有证据表明举报投诉对象是违法的,那么不会被受理,而且不属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的范围拨打12331投诉,问题也得不到解决。
⑷ 打12331举报食品有用吗
我们带领121个志愿者,分成11个小分队,奔赴11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采集121个问答记录,议题是:打12331举报食品有用吗?
百分之五的人回答有用;百分之十的人回复没试过;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回复没作用。
⑸ 12331食品投诉有用吗,投诉过后会解决吗
12331食品投诉来有用,投诉过后源会解决。
12331是国家食药监局在2011年12月印发的《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各地开通的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电话。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建立专门机构,负责受理举报。
接到投诉举报后,该机构要统一编码管理,专人负责,并于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对投诉举报对象及违法行为明确,并属于本行政区管辖的,应予受理。全部办结的期限一般为60个工作日,情况复杂的,延长期不得超过30个工作日。
(5)打12331投诉有用吗扩展阅读:
201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整合建设12315行政执法体系更好服务市场监管执法的意见》。
2020年底前,原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物价、知识产权等投诉举报热线电话,即12315、12365、12331、12358、12330等将统一整合为12315热线,以12315一个号码对外提供市场监管投诉举报服务。
凡声称举报对象已致人死亡、涉及血液制品和疫苗等高风险产品、有主流新闻媒体关注的投诉举报,须按重要投诉举报办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12331
⑹ 拨打12331接线员故意不受理我的投诉,已经向他们部门投诉他了,怎样的处理结果才合适
投诉后,由监管部门进行调查,查明投诉内容,根据结论该赔偿的赔偿,该处罚的处罚。
⑺ 被12331食品举报的后果
被12331食品举报的后果来
被投诉后,12315会召集消自费者和商家进行调解。至于消费者能否得到赔偿,基于12315并没有执法权,就要看调解结果了,由行政部门进行查处。如果涉及严重质量问题的话,他们会把相关情况通报行政部门进行查证属实。
二、受理范围
在食品(含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环节中有关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涉嫌违法行为;在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中有关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涉嫌违法行为。
根据以上内容的相关回答可以得出,如果的确因为食品的质量问题被举报,这个时候相应的部门肯定会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调解失败了就会进行进一步的查处,如果涉及到严重质量问题,相关部门会通报行政部门进行最终的处罚,如果您还有相关法律咨询可以致电华律网在线律师解答。
⑻ 全国最管用的投诉电话
12300 电信用户申诉受理电话号码 信息产业部
12310 投诉举报电话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12311 新华社新闻热线 新华社
12315 打假举报、消费者投诉号码 国家工商总局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服务电话 文化部
12319 建设事业公益服务的号码 建设部 (上海区域为公共交通咨询)
12320 全国公共卫生公益服务专用号码 卫生部
12333 劳动保障公益服务专用号码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12338 全国妇女维权公益服务专用号码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12341 各地市政府咨询类公益服务号码 各地市政府
12342 各地市政府投诉类公益服务号码 各地市政府
12343 各地市政府便民服务类公益服务号码 各地市政府
12345 全国市长(政府)热线号码 各地市政府
12346 各省、自治区政府公益服务号码 各省、自治区政府
12348 全国法律服务热线号码 司法部
12351 全国职工维权公益服务号码 中华全国总工会
12355 全国青少年维权和心理咨询服务热线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
12358 全国物价监督检查电话号码 国家计委
12361 儿童少年慈善募捐专线号码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12365 打假、投诉、举报、咨询号码 国家质监总局
12366 税务系统统一电话号码 国家税务总局
12368 全国法院系统统一专用号码 最高人民法院
12369 环保投诉举报号码 国家环保总局
12371 组织部门电话
12380 组织系统举报电话 中组部
12395 水上遇险搜救报警号码 国家海事局中央纪委监察部举报统一受理电话: 12388
⑼ 打12331投诉需要证据吗
需要证据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管理办法》,并于2016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办法。“市民可通过拨打12331热线,或网络、信件、走访等投诉举报渠道,对食品药品相关情况进行投诉举报。投诉举报人应当提供客观真实的投诉举报材料及证据,说明事情的基本经过,提供被投诉举报对象的名称、地址、涉嫌违法的具体行为等详细信息。”烟台市食品药品稽查支队工作人员黄阳说。
拓展资料:
食品药品投诉举报机构负责统一受理食品药品投诉举报。
对直接收到的食品药品投诉举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之日起5日内转交同级食品药品投诉举报机构;无同级食品药品投诉举报机构的,应当自收到之日起5日内转交负责投诉举报管理工作的部门。
第十一条投诉举报人应当提供客观真实的投诉举报材料及证据,说明事情的基本经过,提供被投诉举报对象的名称、地址、涉嫌违法的具体行为等详细信息。
提倡实名投诉举报。投诉举报人不愿提供自己的姓名、身份、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或者不愿公开投诉举报行为的,应当予以尊重。
第十二条对符合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投诉举报,食品药品投诉举报机构或者管理部门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投诉举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并以适当方式告知投诉举报人:
(一)无具体明确的被投诉举报对象和违法行为的;
(二)被投诉举报对象及违法行为均不在本食品药品投诉举报机构或者管理部门管辖范围的;
(三)不属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管职责范围的;
(四)投诉举报已经受理且仍在调查处理过程中,投诉举报人就同一事项重复投诉举报的;
(五)投诉举报已依法处理,投诉举报人在无新线索的情况下以同一事实或者理由重复投诉举报的;
(六)违法行为已经超过法定追诉时限的;
(七)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或者已经进入上述程序的;
(八)其他依法不应当受理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