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国关于涉外侵权损害赔偿法律适用原则的规定具体有哪些
《民法通则》对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作了如下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律。当事人双方国籍相同或者在同一国家有住所的,也可以适用当事人本国法律或者住所地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不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发生的行为是侵权行为的,不作为侵权行为处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依照本章规定适用,外国法律或者国际惯例的,不得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公共利益。
(1)我国民事侵权赔偿原则扩展阅读
涉外民事关系的三个标准:
(1)主体:凡民事关系的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法人的;
(2)民事关系的标的物在外国领域内产生的;
(3)产生、变更或者消灭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外国的;均为涉外民事关系。
在国际私法上所称的民事法律关系是从广义上来讲的,实际上是指民商事法律关系。它包括国际物权关系、国际破产关系、国际信托关系、发生在国际民商事领域的各种债权关系、国际知识产权关系、国际婚姻家庭关系、国际财产关系以及国际劳动关系等等。
两层含义:
(1)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
(2)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主权国家内部有独立法律体系的法域。
❷ 民事损害赔偿基本原则是什么 损失填平原则是什么
民事复损害赔偿基本原则制是
一、全部赔偿原则
二、财产赔偿原则
三、损益相抵原则
四、过失相抵原则
我国民事侵权理论往往将损害分为财产损害(分积极损害和消极损害)和非财产损害或精神损害。依据我国的民事侵权赔偿理论,权利人损失多少,侵权人就赔偿多少。这种赔偿是以弥补权利人的损失为目的,故这种赔偿也称为补偿性赔偿,其适用的赔偿原则是全部赔偿原则即填平原则,全部赔偿之后果即为填平。填平就是将受害的损失全面填补,权利人损失多少,侵权人赔偿多少,使权利人在经济上不受损失。
❸ 什么是民事赔偿“填平原则”
什么是“填平原则”?
我国民事侵权理论往往将损害分为财产损害(分积极损害和消极损害)和非财产损害或精神损害。依据我国的民事侵权赔偿理论,权利人损失多少,侵权人就赔偿多少。这种赔偿是以弥补权利人的损失为目的,故这种赔偿也称为补偿性赔偿,其适用的赔偿原则是全部赔偿原则即填平原则,全部赔偿之后果即为填平。填平就是将受害的损失全面填补,权利人损失多少,侵权人赔偿多少,使权利人在经济上不受损失。
填平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损失的数额在填补之前是确定的;二是通过填补至填平,使权利人在经济上的损失消失。填平原则所依据的是利益说,即差额论,即“被害人之总财产状况于有损害事故之发生与无损害事故下所之差额。损害=利益,衡量损害即利益时,以被害人之二财产状况为准而求其差额”
医疗事故侵权纠纷中的填平原则
受案人民法院在对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侵权案件作出判决时,对于已经规定的赔偿项目,依照或参照相关法规确定的赔偿项目、范围进行赔偿额的确定,而对于未作规定,但实际必须发生的今后或终身护理费用,同时依据《民法通则》和《司法解释》的规定作出了相应的判决。这些判决结果及其依据完全符合我国民事侵权理论中有关损害赔偿的“填平”原则,或称为全部赔偿的原则。
依据可预见性理论,过失侵权人要对全部可预见的损害承担责任。日本有学者认为,过失行为人可以预见到的全部损害可分为第一次侵害损害和后续损害。第一次侵害损害是指和“权利”侵害不可分地结合在一起的损害,如必须支出的医疗费;后续损害是指第一次侵害成为原因,对同一受害者或第三者所产生的权利侵害(如误工费、陪护费和扶养费等)。对于第一次侵害损害的判断,是根据第一次侵害是否在行为者违反的义务规范的保护目的的范围内。对于后续侵害损害的判断,是根据其是否属于第一次侵害所设定的危险或其结果所创造出的危险的实现,以及其确定性和必要性。
填平原则在具体案件中的实施具有相对性
当然,由于“填平原则”是实体法原则,在诉讼法中,平与不平是与证据密切相关的,当事人自己对于是否损失已填平也有一个认识的过程,从而具有时间性和有限性。因此个案中,原告权利人的诉讼请求是否全部得到保护,仅仅意味着就个案本身的证据及事实,是否已经个案填平,并不意识着永久的、彻底的填平。
❹ 侵权赔偿实行什么原则
侵权行为一般有4个原则:
1、过错责任原则:一般侵权,过错是归责的最终要回件,无过错即无责任。
答2、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特殊侵权,过错推定仅限于法律特别规定。
3、无过错责任:不以过错为要件。又分相对无过错(存在不可抗力等法定免责事由),绝对无过错(不存在任何其他免责事由)。
4、公平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是指加害人和受害人对造成的损害事实均没有过错,而根据公平的观念,在考虑当事人的财产状况、支付能力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责令加害人或者受益人对受害人所受损失给予补偿。
❺ 设计作品侵权的赔偿原则是什么
设计作品侵权由我国的《著作权法》管辖。实际上,作品侵权除了承担民事上的赔偿责任外,还要承担其他民事上的责任,比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严重的还要承担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那么,如何去界定这个赔偿标准呢?我国《著作权法》第49条吸收国外立法经验,规定了三种计算赔偿数额。第一种是权利人实际损失计算法。第二种是侵权人违法所得法。第三种是法定赔偿金。三种只能适用一种,依次适用,不能并列使用。
据此来看,第一种便是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计算。根据《著作权法司法解释》关于“实际损失”的界定,权利人因侵权所造成复制品发行减少量或者侵权复制品销售量与权利人发行该复制品单位利润乘积计算;发行减少量难以确定的,按照侵权复制品市场销售量确定。也就是说,如果你因为侵权人的侵权造成你的作品发行少了100份,就用复制发行的量可以所得的利润乘以100就是你的实际损失,如果你发行的量无法确定,那么,就按照侵权人侵权复制你作品的数量计为你所得销售量。另外,如果权利人为了调查清楚是否侵权的事实,而由此支付的一些合理开支,也应该有侵权人承担。
第二种,是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计算。虽然《著作权法》对“违法所得”并没有明确规定,但是一般的常识来认定,应当是侵权人应侵权行为而获得的利润。
第三种,是法定赔偿金,我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在权利人的损失无法计算还有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也无法估计时,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判处五十万元以下的处罚。此法是在前两种计算方式都不能确定的情况下才可适用。著作权法和商标法和专利法一样对于法定赔偿都有所规定,以填补前两种计算方法存在的救济无力的情况。之前琼瑶阿姨跟于正因为《宫锁珠帘》抄袭了琼瑶阿姨的《梅花烙》这一桩著作权纠纷案件闹得沸沸扬扬,最后琼瑶阿姨胜诉,其中关于法院判决的赔偿方法值得我们拿来学习和借鉴。
❻ 对于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我国是如何规定的
以下是我国对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
1.侵权行为地法原则
民法通则第146条首先规定: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海商法第273条关于船舶碰撞的法律适用和民用航空法第189条第1款关于民用航空器对地面第三人的损害赔偿,都规定适用侵权行为地法。最高人民法院的卜述意见第187条还解释道:侵权行为地的法律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法律和侵权结果发生地法律。如果两者不一致时,人民法院可以选择适用。
2.当事人共同属人法原则
民法通则第146条规定:当事人双方国籍相同或者在同一国家有住所的,也可以适用当事人本国法律或者住所地法律。
3.双重可诉原则
民法通则第146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不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发生的行为是侵权行为的,不作为侵权行为处理。这条规定对在中国领域外发生的侵权行为采用了“双重可诉原则”。
4.法院地法原则
尽管民法通则没有规定法院地法原则,但海商法和民用航空法对该原则作了规定。海商法第273条第2款规定:船舶在公海上发生碰撞的损害赔偿,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第275条规定:海事赔偿责任的限制,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民用航空法第189条第2款也规定:民用航空器在公海上空对水面第三人的损害赔偿,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5.船旗国法原则
海商法第273条第3款规定:同一国籍的船舶,不论碰撞发生于何地,船舶碰撞之间的损害赔偿适用船旗国法。
这一规定确立了独立的船旗国法原则,它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