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公司投标,须开法律纠纷证明,可在那个部门办理
是否存在法律纠纷有多种情况证明,一般严肃的招标文件会标注要求由什么机构回开具。在投标中碰到过的情况答:1. 律所开具无因经济纠纷诉讼证明;这个方面要花钱,具体多少要看标的;2. 检察院开具无诉讼证明;有些地方的检察院不肯开,或者效率太低;3. 最省钱的方法:公司每年的审计报告。
实在很担心,就向招标机构发澄清函问清楚。
⑵ 急!!!!!招标文件中"近年发生的诉讼及仲裁情况"怎么写有会的吗
有诉讼及仲裁情况的话就写明: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有诉讼和仲裁情况出现,最终的诉讼结果和仲裁结果是什么(并附是相关证明材料的复印件)。如果没有出现过诉讼和仲裁情况的就写明本公司承诺在近年未发生诉讼和仲裁情况(其实这个也就是一个说明的形式)。
⑶ 投标用法律纠纷情况怎么写单位
一、来《中华人民共和源国招投标法》第43条:在确定中标人前,招标人不得与投标人就投标价格、投标方案等实质性内容进行谈判。第53条: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或者与招标人串通投标的,投标人以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的手段谋取中标的,中标无效…。第55条: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人违反本法规定,与投标人就投标价格、投标方案等实质性内容进行谈判的,给予警告,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前款所列行为影响中标结果的,中标无效。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2条:由下列行为之一的合同无效:(1)--(2)略(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三、《最高人民法院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建设工程合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的规定,认定无效:(1)—(2)略,(3)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招标而未招标或中标无效的,应当认定为无效合同。
⑷ 有关投标人目前和过去3年涉及诉讼案的资料(应说明相关情况并附法院
的确没有涉及诉讼案,填 无 是对的。
废标的原因很多,向招标人咨询吧。
⑸ 投标文件中经济行为受到起诉情况怎么写
傻子才会写有,
如果用的是公开招标施工的标准版本那么根据招标文件第八章第九项资格审查第五款注释(8)如近3个没有发生的诉讼及仲裁情况,投标人在编制投标文件时,删除表格,另声明:“经本投标人认真核查,本投标人近3年没有发生诉讼及仲裁纠纷,如不实,构成虚假,自愿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意思是说你就写个申明,内容就写引号里面的东西,然后再搞个签字日期的什么就好了。
⑹ 投标人基本情况表未填写投标人资产构成情况会不会废标
资产构成情况应该就是指单位的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情况。(总资产=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这些在单位的财务报表上都有列示。
参股的关联情况,是指投标的被单位及持有股份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
⑺ 投标人违法的情况有哪些
投标人违法的情况有哪些?
以他人的名义投标
(1)使用通过受让或者租借等方式获取的资格、资质证书投标;
(2)投标人挂靠其他单位投标;
(3)项目负责人或者主要技术人员不是本单位人员,投标人不能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提供项目负责人、主要技术人员的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等劳动关系证明材料;
(4)由其他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在自己编制的投标文件上加盖印章和签字等行为。
串通投标
串通投标行为
(1)投标人之间协商投标报价等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
(2)投标人之间约定中标人;
(3)投标人之间约定部分投标人放弃投标或者中标;
(4)属于同一集团、协会、商会等组织成员的投标人按照该组织要求协同投标;
(5)投标人之间为谋取中标或者排斥特定投标人而采取的其他联合行动。
认定为串通投标:
(1)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由同一单位或者个人编制;
(2)不同投标人委托同一单位或者个人办理投标事宜;
(3)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载明的项目管理成员为同一人;
(4)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异常一致或者投标报价呈规律性差异;
(5)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相互混装;
(6)不同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从同一单位或者个人的账户转出。
以行贿手段谋取中标
投标人以谋取中标为目的,给予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包括其工作人员)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财物的行为,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法则,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其他投标人利益,为法律所禁止,其投标应予否决。
虚假投标
(1)使用伪造、变造的许可证件;
(2)提供虚假的财务状况或者业绩;
(3)提供虚假的项目负责人或者主要技术人员简历、劳动关系证明;
(4)提供虚假的信用状况;
(5) 提供虚假的资格证明文件等;
(6)隐瞒真实情况提供其他虚假信息。
法律责任
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招标人利益的,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损害国家、集体、公民合法权益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投标人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构成犯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