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iphone商标纠纷

iphone商标纠纷

发布时间:2021-09-22 02:25:14

Ⅰ ipad商标侵权案的事件结果

ipad商标侵权案的事件结果:

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公司就iPad商标争夺一案达成和解,苹果公司向深圳唯冠支付6000万美元以获得iPad在中国内地的商标使用权

唯冠苹果iPad纠纷大事记:

2000年,唯冠集团注册了iPad在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商标。次年,唯冠大陆子公司深圳唯冠注册了iPad中国商标。

2009年12月,苹果通过旗下英国子公司IP Application支付3.5万英镑从唯冠台湾子公司唯冠国际手中买下了iPad全球商标权。

2010年1月,苹果正式发布iPad。2月,苹果以深圳唯冠连续3年停止使用iPad商标为由要求中国商标局撤销1090557号商标。

2010年4月,苹果在深圳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深圳唯冠,认为基于之前转让协议,自己持有iPad商标在大陆的所有权。但深圳法院驳回了这一诉求,认为苹果是与唯冠国际达成协议,并未与深圳唯冠签署合约,而也没有证据表明深圳唯冠批准了这一协议。

2011年,唯冠在深圳与惠州两地起诉苹果经销商,要求禁售iPad。2月,苹果在深圳法院起诉深圳唯冠,要求深圳唯冠进行赔偿并确认苹果在大陆拥有iPad商标权,这是双方首次正面交锋。3月,深圳唯冠向北京工商局投诉,要求对商标侵权的苹果实施罚款。12月,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苹果败诉,其赔偿与商标要求均被驳回。

2012年2月22日,深圳唯冠在上海浦东新区法院起诉苹果总经销商侵权,但法院未宣判。2月29日,苹果在深圳起诉深圳唯冠要求获得iPad在大陆商标权的二审在广东高等人民法院开庭。

2012年4月1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富邦公司(唯冠科技债权人之一)申请唯冠破产清算要求遭拒。

2012年5月9日,美国加州高级法院法官马克·皮尔斯5月4日应苹果的请求,驳回了唯冠起诉苹果iPad商标侵权一案。

2012年7月2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外宣布,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就iPad商标权问题达成和解,苹果公司支付6000万美元和解费用。

Ⅱ ipad商标侵权是怎么回事

iPad商标门始末
2月24日,美国苹果公司、IPADL()公司起诉深圳唯冠iPad案在深圳中级法院开庭审理。当天深圳中院第十五庭座无虚席。
这场纠纷缘起一份授权委托书。2009年12月23日,唯冠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台湾唯冠”)授权该公司法律顾问麦先生签署协议,将八项 i-Pad商标一并转让给IPADL。本报获悉的授权委托书中显示,授权方为唯冠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并有唯冠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负责人杨荣山的盖章。
IPADL于2010年将其持有的全部iPad商标转让给了苹果。
双方的争议在于,授权方的台湾唯冠是否有权代表深圳唯冠处理iPad在大陆的商标。苹果方面向深圳中院提交的证据认为,在签署委托书的两个月之前,电子邮件署名为JonathanHargreaves的IPADL代表与台湾唯冠法务部电子邮件署名为HuiYuan的代表,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展开谈判,谈判提及台湾唯冠是否能代表深圳唯冠的细节。邮件中,HuiYuan告知I-PADL,台湾唯冠方签约代表由麦先生担任,协议在台湾签署。
公开信息显示,台湾唯冠和深圳唯冠都是唯冠国际(00334.hk)的子公司,但双方股权没有交叉关系。深圳唯冠的另一位代理律师谢湘辉表示,这个案件其实是台湾唯冠无权代表,因为它没有iPad商标在内地的所有权。而根据内地的公司法,虽然台湾唯冠和深圳唯冠都是唯冠国际的子公司,唯冠集团依然无权处分深圳唯冠的资产,更何况深圳唯冠的法人并非杨荣山。
而深圳唯冠认为,台湾唯冠与I-PADL公司2009年12月23日签订的协议第11条明确约定,往来邮件均已被书面正式协议取代,不作为任何依据。
“这其实是个荒唐的闹剧,苹果发现iPad大陆商标的拥有人不属于台湾唯冠而是深圳唯冠后,开始着急了并先声夺人。”肖才元表示。
事实上,两个戏剧性的因素让该案更显得扑朔迷离。
苹果在香港法院提起的诉讼案件中,所提交的材料显示,IPADL公司实为苹果公司律师操作下成立的具有特殊目的的,旨在用于收购唯冠手中i-Pad商标权的公司。
2010年4月3日,iPad产品在美国开始向公众销售。2010年4月7日,IPADL以10英镑的价格向苹果转让了其全部的iPad商标。
一家大型企业的代工人士称,苹果以IPADL名义向唯冠洽购iPad商标,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自己来头太大对方漫天要价,而且注册公司缩写为IPADL也好解释收购的商标的原因,但纠纷发生后,苹果律师的疏忽就要让苹果公司付出代价了。
肖才元认为,深圳唯冠本来是和I-PADL之间的纠纷,苹果就这样强势插入了进来,IPADL的疏忽显而易见,根据相关规定,苹果的代理根本不成立。
更为戏剧性的是,IPADL公司授权代表邮箱标明的主人——onathanHargreaves可能根本不存在。肖才元称,他从苹果向香港高等法院提交的材料中得知的,根本不存在此自然人。由此断定,原告在申请办理公证时,对公证机构隐瞒了这一事实。
商标门困局
在商标门尚未有结果之前,从2010年9月份开始,苹果已经将iPad送进了大大小小的咖啡馆和时尚人士的工作包。
而iPad商标在2010年3月22日,已被深圳唯冠的八家债权银行给查封。苹果提交给深圳中院的 《起诉状》称,IPADL于2010年4月7日将iPad商标转让给了苹果公司。
“苹果公司和IPADL将已被依法查封的商标签署转让协议,纯属闹剧。而且该协议是在明知IPADL不可能受让我方iPad商标之后签署的,显然不产生任何效力,并且是恶意的。”肖才元表示。
在苹果将iPad在内地尚有争议的商标做成既成事实后。现实状况是,深圳唯冠却无力反击。
按照相关规定,如果深圳唯冠要起诉苹果,需要巨额的财产担保。而深圳唯冠这家曾是中国外贸出口百强的企业目前几近破产。而苹果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如果败诉,其iPad商标怎么办?
上述代工业人士称,苹果肯定不允许这个商标流失,如果败诉了也只能和解,这也是深圳唯冠为什么在几近破产的情况下要将这宗官司打到底的原因。
谢律师说,苹果公司对深圳唯冠造成的损失是无法计算的。根据我国法律,若无法计算受损方的损失,可以获利方的盈利作为计算标准。对于这一说法,和君创业的媒体负责人黄一丁认为,因为苹果在内地有很多加工代工厂,在内地生产拿到海外去销售,这一部分损失需要通过海关进行计算,因此非常复杂。据了解,和君创业是唯冠电子全权委托处理这起商标纠纷案件的公司。
本报多次联系过苹果中国的工作人员,其电话一直无人接听,而负责苹果的公关公司人士表示已经被更换。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苹果的iPhone在进入内地市场时,也是先进入中国然后和解转让的。
根据汉王招股意向书披露的信息,2009年7月18日,汉王与苹果签订了365万美元的iPhone商标和解及转让协议。而在此之前,iPhone已经在内地开始发售。
回答者:yahen 要做就做最好!

Ⅲ 前几天我看见苹果败诉的消息,我看了下原来iPhone手机被法律认不是驰名商标将不受法律保护,他的保

就是保护她商标的使用权如果是驰名商标的话基本等于全类别优先使用占有权,苹果不是他就没法对齐品牌进行垄断了,不过这里的商标争议在“IPHONE”上,胜诉公司也只能在皮具上使用这个,

Ⅳ iPad商标侵权案是怎么回事

对于这个案子,我觉得去中国法院网上去看看吧,那里几乎包括了所有的中国所发生的案件。。。毕竟作为中国最大的法院网,它还是比较理性的,相比较网上其他言论而言还是比较公正的。。以下摘自中国法院网

iPad是美国苹果公司推出的平板电脑,所到之处无不引发抢购风潮,在中国大陆平板电脑市场上,更是占领了销售份额的70%以上。然而,苹果公司可能做梦也没想到,其会因商标问题与一家中国公司闹到短兵相接的地步。一边是富可敌国的全球最大上市公司,一边是名不见经传甚至濒临破产的深圳唯冠,这场“大象”与“蚂蚁”的较量,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又该何去何从?能给人什么启示?

庭上的激辩

应该说,苹果公司在中国推出iPad之时,已经知道该商标权还在深圳唯冠手中,它向中国商标局、深圳唯冠申请转让商标未果,2010年4月,就联合英国IP公司将深圳唯冠告上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请求法院判令iPad商标的专用权归原告所有,并赔偿其经济损失400万元。

法庭上,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辩。

原告称,2009年,苹果公司与唯冠达成一项协议,唯冠台北公司将iPad全球商标以3.5万英镑的价格转让给IP公司,其中包括在中国注册的两个商标。因此,被告应履行将涉案商标转让给原告的义务。

深圳唯冠却认为,唯冠国际系香港上市公司,有7个子公司。台湾唯冠在欧盟、韩国等国家共获得8个iPad注册商标专用权。中国大陆的iPad商标则由深圳唯冠拥有。

深圳唯冠认为,苹果公司是从台湾唯冠手中购买的iPad商标专用权,当时具体处理交易的员工麦士宏,其授权书的内容和签名盖章均是台湾唯冠。而深圳唯冠和台湾唯冠虽然同属于唯冠国际的子公司,但二者并不是隶属关系,股权也没有交叉关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民事主体,因此,这一合同对深圳唯冠不具有约束力,苹果公司购买的iPad商标专用权,并不包含中国内地。

苹果公司辩称,台湾唯冠即使没有对大陆iPad商标的处置权,但由于台湾唯冠负责人杨荣山同时也是深圳唯冠的法定代表人, 从法律上来说,这足以构成表见代理。

“表见代理”是指虽无代理权但表面上有足以使人信为有代理权而须由本人承担法律后果的代理。

对此,深圳唯冠认为,其从未授权过任何人转让iPad商标专用权,更没有提供法律规定的合同、公章、印鉴等形成表见代理的要素,因此,表见代理根本不成立。

2011年12月,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本案商标转让合同系原告IP公司与台湾唯冠签订,被告深圳唯冠没有参与谈判,也没有授权他人处分其商标及订立商标转让合同,且商标转让合同签订人与被告之间的表见代理亦不成立,涉案的商标转让合同对被告无约束力。法院遂判决驳回了两原告的诉讼请求。

两原告不服,上诉至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据悉,二审将于2月29日开庭。

与此同时,深圳唯冠也向苹果公司发起了诉讼反击,主要针对苹果在华的经销商:在深圳起诉顺电,在惠州起诉国美,在上海起诉苹果的经贸公司。

庭外的较量

诉讼之外,苹果公司和深圳唯冠也展开了一系列舆论攻防战。

深圳唯冠利用一切机会为自己辩护,2月17日更是高调召开媒体发布会,唯冠国际创始人杨荣山自侵权案以来首次现身,深圳唯冠债务重组代理公司和君创业主席李肃及代理律师马东晓等,悉数到场。

杨荣山回忆说,唯冠1998年下半年开始设计名为iPad的产品,2000年在香港做了iPad的上市发布会。由于推出的时机过早,并且采用CRT显示的触摸屏非常容易出现误操作,虽然产品已经卖到了世界各地,但并没有在市场上引起太大的反响。

杨荣山说,当时的唯冠发展势头一片大好,曾位列全球前五大显示器制造商。他们开始研制下一代iPad产品,希望在未来几年内将唯冠的产值做到300亿港币以上。然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唯冠国际最大客户宝丽来破产,欠款无法收回,公司经营由盛转衰。

2009年,英国名为IP Application Development的公司找到台北唯冠称,iPad商标与其公司名缩写相近,希望能购买该商标,并多次承诺不与唯冠进行同业竞争。

由于当时唯冠正面临财务危机,计划进行收缩,本已准备出让商标,但由于IP公司出的价格太低,唯冠并没有同意。“可IP当时威胁唯冠,如果不出售,就会在海外起诉唯冠,当时陷入经济困境的唯冠,只好低价出售,该交易本来就有失公平。”

令杨荣山没有想到的是,随后不久,IP公司就以10英镑的象征性价格,将iPad商标转让给了苹果公司。而当时IP公司派来与唯冠谈判的律师,也被证实用的是假名字。杨荣山这才明白,IP公司是苹果公司通过“精心设计”成立的。

李肃指出:“苹果手中的iPad商标是用不正当的欺诈手段取得的,我们正在委托美国公司诉苹果公司。”

杨荣山表示,台北唯冠只拥有iPad海外商标权,iPad大陆商标权在深圳唯冠手里。对此苹果也是认可的,所以2010年苹果曾以正在和唯冠洽谈购买iPad商标为由,要求香港法院对唯冠发放禁制令。后来八家银行查封唯冠后,苹果也分别同这八家银行商讨购买iPad商标权。

马东晓在发布会上也表示,先避开台湾唯冠有无权利出售深圳唯冠所持有的iPad商标问题不谈,iPad大陆地区的商标注册是深圳唯冠在国家商标局注册的,合法转让的手续并未完成。

据马东晓介绍,IP公司曾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提出撤销深圳唯冠iPad商标专用权的请求,深圳唯冠向商标局提供了2008年、2009年、2010年这三年内生产的iPad商标产品,才得以保住iPad商标专用权。

杨荣山表示,外界说唯冠要索赔100亿元,其实唯冠并没有提出具体赔偿额。唯冠与苹果之间是一场商战,他希望外界不要用道德的标准来评价。

杨荣山和李肃都认为,目前,和解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苹果并没有谈判的诚意。

面对深圳唯冠的高调发布,一向缄默的苹果公司也沉不住气了。20日晚,苹果公司通过律师函作出最新声明,称深圳唯冠全程参与了iPad商标的转让交易,深圳唯冠在做“不实陈述”。

对此,和君创业副总裁黄一丁表示,苹果的最新回应并没有拿出有力的证据,仅凭一些来往邮件的细节难以服众。最终的iPad商标转让合同上,并没有加盖深圳唯冠的公章。

iPad商标何去何从

一审判决之后,深圳唯冠向全国多地工商机关投诉苹果公司侵权。一些地方的工商部门已经将苹果iPad下架,一些网上商店也采取了下架措施。

深圳唯冠还向海关申请了禁令,希望禁止iPad产品进出口。该申请一旦被批准,对于苹果的打击将更为严重,甚至会影响iPad3上市。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二审败诉,苹果将面临两种选择:交付罚金,并支付商标使用费用,或者交付罚金,后续产品更名上市。即使胜诉,苹果也要为过去两年的侵权行为买单。

也就是说,不管胜诉还是败诉,苹果都会付出代价。有媒体预测罚款最高将超过300亿元,其法律依据是:我国法律法规及有关司法解释规定,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罚款数额为非法经营额3倍以下,而赔偿额可以是侵权人因侵权行为获得的全部利润。而2010年9月17日iPad在中国大陆上市以来,销售额已经超过百亿元。

也有人认为,天价罚款不大可能,因为iPad商标之所以价值连城,主要是苹果公司努力开发产品和经营市场的结果,而其使用iPad商标亦非故意侵权。

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苹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增速较高,苹果不存在放弃中国市场的选择。苹果的i系列产品已经深入人心,iPad已经成为全球品牌,较为重视品牌形象的苹果更名的可能性不会很大。

业内人士猜测,苹果、唯冠双方可能都不想要一个判决,此案最终的解决方案可能是和解,唯冠把商标作价卖给苹果。

来源:人民法院报

■事件回顾■

2000年,台湾唯冠注册iPad电脑等多种电子产品的欧洲与世界其他各地的商标。

2001年,深圳唯冠申请注册两项iPad中国商标。

2006年,苹果策划推出iPad平板电脑。

2009年,苹果以3.5万英镑从台湾唯冠手中购得iPad全球商标使用权。

2010年,iPad进入中国市场,深圳唯冠向苹果表示,iPad中国内地的商标权的转让并没有包含在3.5万英镑的转让协议中,要求苹果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2010年4月19日,苹果与英国IP公司将深圳唯冠告上法庭,要求法院确认iPad商标为苹果所有。

2011年12月,深圳中院作出一审判决:驳回两公司的诉讼请求。深圳唯冠胜诉。

2012年2月10日,深圳唯冠起诉苹果iPad商标侵权案一审宣判:苹果公司败诉,法院颁布苹果iPad2禁售令。

2012年2月17日,惠州中院判定苹果一家经销商禁止销售苹果iPad相关产品。这是iPad商标纠纷以来,第一家被判定败诉的苹果经销商。

2012年2月23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就深圳唯冠起诉苹果商标侵权案作出裁定,驳回深圳唯冠提出的“iPad”禁售申请,中止诉讼。

■庭审焦点■

该案二审庭审争议的焦点依然是上诉人IP公司购买的到底包不包括中国大陆的商标,以及台湾唯冠到底能不能出售深圳唯冠的商标。

据悉,唯冠所拥有的关于iPad的10个商标中,有8项在台湾唯冠名下,有2项归深圳唯冠所有。苹果公司方面在法庭辩论中提出的核心是,台湾唯冠与深圳唯冠的法人代表及实际控制人都是杨荣山,所以台湾唯冠签署的协议同样有效。

深圳唯冠的委托代理人认为,转让协议的授权书签字人并不是杨荣山,而是台湾唯冠的法务部处长。更没有提供法律规定的合同、公章、印鉴等形成表见代理的要素,因此,表见代理根本不成立。另外,即使是杨荣山也不能随意处置深圳唯冠的资产,尤其是这么重要的资产。

从庭审辩论、质证等阶段看来,深圳唯冠的代理律师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咬定iPad在中国的销售不合法。因为依照中国的法律,iPad商标至今还在深圳唯冠手中,并没有完成转让。

“苹果确实把iPad这个产品做到了尽善尽美,所以受到全球广大用户的喜好。但是这个成功,并不能成为它在未取得iPad商标的时候就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理由。”深圳唯冠的委托代理人认为,现在深圳唯冠所做的一切,仅仅是维护自己的权益,“希望得到公平的待遇”。

不过,苹果公司方面显然不认同这样的说法。

“多年前,我们购买了唯冠公司在全球10个不同国家的iPad商标权。唯冠拒绝承认和履行涉及中国部分的协议。香港法院已支持苹果公司。我们在中国大陆的诉讼也必将得到法院的支持。”苹果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反复这样强调。

Ⅳ iPhone商标注册胜诉了吗

2017.8.22日,北京高院针对苹果公司第13932261号“iPhone”商标驳回复审行政诉讼案作出二审判决,驳回苹果内公司的诉讼请求。容
据悉,2014年1月17日苹果公司向中国商标局提交第13932261 号商标“iphone”,注册类别是18类,但是2014年12月,该商标被驳回,驳回原因是与第6304198号商标存在近似,即18类上,早有人申请注册了iphone商标。
总结:输了

Ⅵ 我开了一家苹果手机店,门头挂了苹果商标,属于侵权吗

在专利市场中并没有规范的价格,一项专利可能很值钱,也可能一文不值。不能笼统地说一项普通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可以卖多少钱,要看你的专利是哪方面的,市场前景如何,有没有许可,能不能转化,有无权利纠纷,专利有效期还有多少时间,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是否可以不被轻易绕开等,都直接影响专利的价值。 专利是通过知识所创造出来的无形资产,在专利局通过审查,获得证书,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想要大量生产专利相关产品的话,首先就需要获得相关专利的使用权,这样在进行生产的时候,才算是合法的,如果在没有取得相关专利使用权的情况下进行使用,那么专利的所有权人,可以到法院进行申诉,到时候引起经济赔偿,就得不偿失了。很多人在买专利的时候,就想对具体的价格有所了解,只有了解了具体的价格才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购买专利。 日前,在天津药物研究院和天津泰普医药知识产权储备流转中心主办、中国技术交易所承办的“专利拍卖会(生物医药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天津药物研究院宣布:由该院研发的30件高质量医药类专利,将在中国技术交易所进行拍卖。本次拍卖的30件医药类专利涵盖新化合物、新工艺、制剂、新用途等领域,部分专利将以无底价(0元起拍)增价的方式进行拍卖。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专利数量也不断扩大,但实际上一方面是企业需要好项目,而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的发明创造被束之高阁,如何利用好这些专利技术,转化为商机,促使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成为各地政府及科研院所亟须解决的重要事情之一。于是,专利拍卖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申请费用共分三部分:1、申请费,发明的申请费是950元,以个人名义申请可以减免;2、实质审查费:2500元,另说明书超过30页部分每页加收50,权利要求超过10项部分每项加收150;3、年费:1-3年,每年是900;4--6年,每年是1200;7-9年每年是2000;10-12年,每年是4000元4、委托代理机构代为办理的,代理费根据案件的难易程度不等。

Ⅶ iPad商标案赔多少亿美金算正常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4年5月1日起施行)中,关于侵犯商标专用权赔偿数额确定方法的规定。第六十三条 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人民法院为确定赔偿数额,在权利人已经尽力举证,而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主要由侵权人掌握的情况下,可以责令侵权人提供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侵权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虚假的账簿、资料的,人民法院可以参考权利人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判定赔偿数额。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注册商标许可使用费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三百万元以下的赔偿。本条共3款,对如何确定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作了规定。一、关于本条的修改情况本条是在原第56条规定基础上经过修改形成的。原第56条规定:“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前款所称侵权人因侵权所得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因被侵权所受损失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本次修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将原第3款关于“不承担赔偿责任”的内容,移到第64条中进行规定。二是将赔偿数额的确定,由原来的“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修改为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确定,即先按“实际损失”,后按“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再参照“商标许可使用费”的顺序进行确定赔偿数额。三是增加了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规定了在已确定的赔偿数额的基础上,可以再加1倍至3倍确定赔偿数额。四是增加了证据不足时“参考权利人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判定赔偿数额”。五是对在“实际损失”、“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商标许可使用费”都难以确定的情况下,将原来规定由法院“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改为“判决给予三百万元以下的赔偿”。二、关于商标侵权赔偿数额的确定方法根据本条的规定,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按照以下顺序和方式确定:第一,按“实际损失”确定赔偿数额。即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按照2002年10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可以“根据权利人因侵权所造成商品销售减少量或者侵权商品销售量与该注册商标商品的单位利润乘积计算”。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1倍以上3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此外,在按上述方式确定赔偿数额后,还应当加上注册商标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所谓“合理开支”,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包括权利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对侵权行为进行调查、取证的合理费用”,“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和案件具体情况,可以将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律师费用计算在赔偿范围内”。第二,按“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赔偿数额。即在注册商标权利人的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可以“根据侵权商品销售量与该商品单位利润乘积计算”,“该商品单位利润无法查明的,按照注册商标商品的单位利润计算”。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1倍以上3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此外,在按上述方式确定赔偿数额后,还应当加上注册商标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第三,按“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确定赔偿数额。即在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情况下,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1倍以上3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此外,在按上述方式确定赔偿数额后,还应当加上注册商标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第四,由法院“参考权利人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判定赔偿数额。即人民法院为确定赔偿数额,在权利人已经尽力举证,而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主要由侵权人掌握的情况下,可以责令侵权人提供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侵权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虚假的账簿、资料的,人民法院可以参考权利人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判定赔偿数额。所谓“参考”,是指在确定赔偿数额时,以权利人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为基础,综合相关因素后确定赔偿数额。第五,由法院依照本法规定判决赔偿数额。即当出现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注册商标许可使用费,都难以确定的情形时,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300万元以下的赔偿。“侵权行为的情节”,应当包括“侵权行为的性质、期间、后果”等因素,还应当包括“商标的声誉,商标使用许可费的数额,商标使用许可的种类、时间、范围及制止侵权行为的合理开支”等因素。

Ⅷ 前几天我看见苹果败诉的消息,我看了下原来iPhone手机被法律认不是驰名商标将不受法律保护,这一点

我以前看过一本商标大全的书。周闰发,林心茹,林清霞,这些打擦边球的都被抢注了。中国商标管理非常混乱的。

Ⅸ 我开了一家苹果手机店,门头挂了苹果商标,属于侵权吗

属于侵权,因为没有经过苹果公司授权,但是一般情况没人管,因为他们不和小店一般见识,陪不了多少钱。

Ⅹ iphone的logo标志受损怎么办

其实这种细节真的没人会在意。实在嫌难看就去淘宝买logo的贴纸

阅读全文

与iphone商标纠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根据著作权的规定 浏览:12
宁夏理财规划师证书领取 浏览:880
地雷的发明 浏览:121
对建筑物享有管理权的业主 浏览:231
星涟海马鞍山 浏览:722
湖南咨询工程师投资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699
英赛嘉华知识产权怎么样 浏览:111
云南初级药士药师主管药师证书领取 浏览:429
版权注册报价 浏览:106
榆次工商局电话 浏览:880
核弹头发明 浏览:15
简述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的区别 浏览:682
马鞍山遇园 浏览:279
优剪转让 浏览:216
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指标 浏览:792
注册商标有效期多少年 浏览:13
如何处理山林纠纷 浏览:314
校内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浏览:168
创造与魔法中玉米分布图 浏览:855
陕西知识产权代理机构调查报告 浏览: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