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儿科护士和患儿家属发生医疗纠纷怎么办
医院的医疗纠纷都是医务科统一处理的,管理各种纠纷,单儿科而言,可以先找科主任解决,再找医务科科长处理
㈡ 护士如何避免与患儿家属发生纠纷
在些年的工作经验中,针对小儿护理的特点摸索出一些经验。首先做护士要有一颗慈母的心,对待患儿要象自己的孩子一样。工作闲暇时可以去逗逗患儿,和他玩一玩,当着孩子的父母或祖父母的面,夸奖一下孩子,比如说:您的孩子多么聪明、长得多漂亮、活泼可爱等,病情允许时可以抱一抱患儿,使孩子的监护人一下子和你拉近了距离,主动和你谈孩子的优点,谈孩子的病情,护士要给予细心安慰,详细耐心地解释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儿家属从心理对你产生依赖感、放心感。这样即使在护理过程中有什么误解,经过解释,也能很快得到患儿家属的谅解。 2 护理人员要言语恰当 疾病在其发展演变过程,有很多可变因素,特别是患儿,机体发育不完全,抵抗力差,面对患儿家属对疾病的疑问,如果告知患儿家属“病情不重”,“快出院了”“你孩子的病很快就好了”的话,病人家属对不良预后缺乏心理准备,一旦病情恶化则易引起纠纷。护士在问答患者家属的疑问时要讲究艺术性,可以这样说:“您的孩子现在病情较稳定,但是孩子小,抵抗力差,病情有可能变化,但请您放心,我们医护人员一定会尽全力治疗的”。这样,患儿家属就吃了定心丸,即使有什么不测,也有心理准备。 3 护理人员要责任心强 针对患儿用药的特点,护理人员要严格计算用药量,认真执行三查七对,杜绝打错针、发错药等现象的发生。 4 护理人员对病情观察 要细致有资料统计,13.3%的纠纷是由于观察失误造成的。这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对患儿病情的观察,熟练本专业知识,多巡视病房,善于捕捉和发现病情变化的征兆,及时准确地做出反应;同时要准确、详实地记录护理文书,注意护理文书与医疗文件的同步性,一旦发生纠纷有据可查。 作者单位:261500山东省高密市人民医院内三科
㈢ 提供一些护患纠纷事例
2009年8月,荆门59岁的邓爹爹因四肢无力和腹胀到医院检查,被确诊患上了丙肝。他想起了16年前到武汉某医院做疤痕切除手术,期间输血600毫升。邓爹爹到洪山区法院起诉,向医院索赔23万余元。对此,医院称邓爹爹不能证明感染系当年输血导致,且医院没有义务去检验血液里有没有丙肝病毒,拒绝赔偿。
医院提取了当年的档案,显示输血时对邓爹爹做了配型及适应症的试验,血则来自兄弟医院,为合法血源。
法院则认为,医院使用别家医院的血是违规的,因为国家有明确规定,除了急救外,医院自采的血只能供自己使用,国家还规定医院用血前有一套严格的检验制度,包括对血液品种、有效期等的核对,可本案中的医院无法证明它都做到了,所以推定医院有过错;此外,医院也不能证明除了输血外,邓爹爹通过别的途径感染丙肝。
最终,法院判决医院要承担侵权责任,邓爹爹的损失19.4万余元全部由医院承担。
2013年2月,收到一审判决后,医院不服向武汉市中院上诉,2013年5月底,二审维持了原判。
2010年初,老人罗结带因病到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一日老人吃了橙子感觉腹痛且便秘,医院为她进行两次灌肠手术。老人就此病情急转直下,3个月治疗无果撒手人寰。亲人悲痛之余,认为医院治疗有误,将之告上法庭。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日前作出终审判决,院方应承担六成责任,赔偿83余万元。
2012年10月11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市民张女士产下一残疾女婴,她认为为其提供产前检查、保健服务的通州某医院未能及时发现胎儿肢体残缺,没有及时向其作出终止妊娠的医学意见,存在明显过错,违反法定义务,给其和家庭带来精神及经济损失,遂一纸诉状将医院告上法庭。
2013年11月21日,医院一名患儿家属与一名儿科护士发生纠纷,突然将病历夹、花盆等物品砸向护士,之后便冲进护士站,与该护士发生肢体冲突,该患儿女家属扯住护士头发,随后被赶来的几名护士将双方拉开。结果造成护士头皮撕伤,并伴有轻微脑震荡症状。据警方介绍,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患儿家属认为护士态度不好。
㈣ 医疗纠纷中,患者死亡的患者的哪些家属可以作为原告,有原告资格
近亲属可以起诉,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 母、外祖父母、孙子女、版外孙子女。
《侵权责权任法》
第十八条 【被侵权人死亡或者合并、分立时请求权人的确定】被侵权人死亡的,其近亲属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为单位,该单位分立、合并的,承继权利的单位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民通意见》
12.民法通则中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 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㈤ 患者家属对医疗机构的治疗不满,而以“停尸”的方式维权合适吗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9条规定:“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尸体应当立即移放太平间。死者尸体存放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周。逾期不处理的尸体,经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报经同级公安部门备案后,由医疗机构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卫生部、公安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治安管理维护正常诊疗秩序的通知》第2条规定:“各级公安机关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及其周边地区的治安管理,维护好医疗机构的正常诊疗秩序。对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各种刑事、治安案件,要及时出警,依法查处。对发生在医疗机构内影响恶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要快侦、快办;构成犯罪的案件,在侦察终结后,要及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由此可见,在医疗纠纷中患者死亡的,患者家属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得以各种不当手段扰乱医疗机构的正常医疗秩序,否则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患者家属对医疗机构的治疗不满,而以“停尸”的方式维权是不合适的。
㈥ 如何处理医患纠纷
处理医患纠纷,具体做法如下:
1、分析事件的性质
有的医疗纠纷,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有过失,这是要承担责任的。有的医疗纠纷,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没有过失,医院不会承担责任。医疗纠纷的发生后,应该尽快弄清诊疗过程中是否有过失,分析事件的性质,以便采取相应策略,应对医疗纠纷。
2、分析患方动机
医疗纠纷的发生,患者一方有多种不同的动机,患方动机有以下几方面:
对不良后果无法接受,寻机索理。这实际上是患者或者亲属的挫折心理反应,患者及家属都希望来医院后,能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下尽快祛除疾病、恢复健康。一旦患者及家属期盼的目的未实现,患者及家属在心理上受到打击,产生挫折感,向医院索理。
对医疗服务不满的发泄。患者对医院或者医务人员的服务不满意,有意见,寻机造医院发泄,以释放心中的不满。
对医疗行为是否有过失进行试探。患者对医院的医疗服务究竟有无过失不清楚,受他人或者媒体的影响,向医院提出索赔要求,“抛个石头试水深”。
对医疗过失较为强烈索理索赔强烈。患者及其亲属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极不满意,坚定认为医疗服务有过错,要求医院予以赔偿。
3、稳定投诉者,缓冲矛盾
医疗纠纷后,医院及其医务人员要正确对待。首先要作的工作是稳定投诉者的情绪,缓冲矛盾,对医疗纠纷实行“冷处理”,做到“人躁我静、人急我缓”,千万不要激化矛盾。待患者或者亲属冷静下来后,再行商议解决办法,有利于医疗纠纷的解决。对那些无理取闹的患者及其亲属,如果做工作无效、严重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秩序的,应该积极给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必要时请公安部门维护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
4、作好说服工作,争取理解
对初步分析医院在医疗活动中没有过失,医疗纠纷的发生是由于患者或者亲属缺乏医学知识,对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不理解造成的医疗纠纷,要尽量耐心解释,争取患者的理解。对一时难以分清一责任或通过初步调查分析医疗过程中有过错的,告知患者或者亲属按照现行的医疗纠纷处理程序进行,决不能通过取闹事来解决。
㈦ 儿科护士和患儿家属发生医疗纠纷怎么办
医院的
医疗纠纷
都是
医务科
统一处理的,管理各种纠纷,单儿科而言,可以先找科主任解决,再找医务科科长处理
㈧ 医患纠纷该如何更好的处理
首先,我觉得是换位思考的问题。
对于医生来说,一天需要看很多的病人,如果对待每一个都很热情,那不得累死了?但是站在病人的角度来看,医生你对我这么冷漠,我花钱看病,怎么受到的待遇就是这个样子?
如果认真论起道理来,医生和患者谁都没有错。医生没有骂病人,病人也没有骂医生,但是一个转身,病人就默默投诉了这位医生。
谁知这位家属并不知道急诊也是属于门诊的一部分,所有的检查费用是不能报销的,结果在医院大吵大闹。坐诊的医生说已经跟家属说过了,家属说没有,各执一词,吵的不可开交。
这就是因为医生跟病人家属没有做好充分的沟通工作。
㈨ 病人家属无理取闹会构成法律纠纷吗
如果病人的家属想要得到赔偿他就要证明医院在抢救过程中存在过错,属于医疗事故,这需要专门的机构做鉴定,如果医院在抢救过程中没有过错,符合抢救的流程是不承担责任的。
㈩ 当碰到一个穿刺难度很大,而且家属态度很紧张的患儿为了避免纠纷,你会怎么做
医患关系处理非常见功力,如果你感觉自己hold不住,就找一个年纪看起来比较大的大夫去沟通。这样会让家属觉得有经验够权威。如果非要你去那么你就找孩子的父亲沟通,一般家里男人心理素质好一些,只要把该做的如实告知基本都能说通,千万别让他老婆和父母参乎进去人多嘴杂简单的问题很容易好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