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民法中,违法行为侵权行为和非法行为有什么关系以及区别
违法行为侵权行为和非法行区别:
1、侵权行为是民事主体违反民专事义务,侵害他属人合法权益,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2、违法行为(非法行为)是指违反国家现行法律规定,危害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
定义解释:
违法行为:又称“非法行为”或“不法行为”。“合法行为”的对称。违反强制性法律规范,并应受法律追究的行为。民法中的违法行为,主要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
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是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主要是指:是行为人不法侵害他人的财产权利或者人身权利的行为。
Ⅱ 民事法律行为与侵权行为、事实行为的一者区别。请问:
是这样的,
民事法律行为是追求权利义务后果的行为.而侵权行为虽然也有权利义务的发生.但其不是合法行为,故不是民事法律行为.事实行为不追求权利义务结果的发生,故也不是民事法律行为。
Ⅲ 民法总则对侵权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吗
《民法总则》
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具有法律约束力,属于合法民事行为。
而侵权行为就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并造成损害, 违反法定义务, 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一般认为,侵权行为首先是一种民事过错行为,也就是说,侵权行为破坏了法律规定的某种责任
这种责任是在法律上严格规定不许被破坏;侵权行为同时又是对他人造成了伤害的行为,而加害人必须对被伤害人做出赔偿。
因此,侵权行为并不是民事法律行为。
(3)违反民法是侵权行为吗扩展阅读
案例分析
案情 1993年7月22日,原告农垦公司与被告住宅公司就农垦大厦的施工签订施工合同。合同载明,建筑面积暂定43277平方米,工程分两期实施,第一期工程细节在合同中明确予以规定,第二期工程则视情况另签协议。
1996年7月,农垦大厦一期土建工程完工。因建设资金问题,二期工程没有继续修建。1997年7月7日,农垦公司取得农垦大厦的房屋所有权证,该证书“房屋状况”载明了“商场、办公”用途。一期工程完工后,农垦公司入住使用了一部分,出租给他人使用了一部分,
住宅公司以工程款未支付完毕为由占用了部分楼层拒绝撤出。
2001年9月,农垦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住宅公司撤出施工现场。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2002年7月29日终审判决住宅公司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将农垦大厦第二、三层房屋腾空交付给农垦公司。判决生效后,住宅公司于同年9月20日撤出所占房屋。
2005年11月,农垦公司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住宅公司赔偿自2002年5月29日起至撤出农垦大厦期间占用该房屋的经济损失3407500元。住宅公司以其未构成侵权、未经综合验收(主要为消防)的房屋不能投入使用因而农垦公司没有损失等理由拒绝原告的赔偿请求。
分析
第一,在私权与公共利益的利益衡量中,国家公权对私权行使的适度干预。
民事权利的行使因受国家公权力的限制而得不到法院的支持,这种情况在审判实践中发生并不多。有观点认为,民事权利之争由民事法律调整,如果一方当事人有违公法,应由执行国家公法的具体行政机关对其进行行政上的处罚,不能因其有违行政法规而使其民事权利得不到保护。
第二,所有权权能具有可分性,侵犯不同的权能会产生不同的侵权后果,侵犯所有权的侵权责任承担应与侵权后果相适应。
但本案判决可能引起的争议在于,在本案判决之前,住宅公司占用农垦公司房屋的行为已被重庆一中院(2002)渝一中民终字第2036号判决认定为侵权,而此案中农垦公司要求住宅公司承担侵权责任予以赔偿损失的诉求未获支持,
对此,判决指出,关于住宅公司不构成侵犯农垦公司房屋“使用”权的认定,与重庆一中院(2002)渝一中民终字第2036号判决中关于住宅公司已构成侵权的认定并无矛盾。
Ⅳ 违反民事法律法规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违反民事法律法规应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4)违反民法是侵权行为吗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第一千一百八十一条被侵权人死亡的,其近亲属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为组织,该组织分立、合并的,承继权利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Ⅳ 民事法律关系是否包括 因违约行为和侵权行为违反民事义务而导致的民事责任关系
民事责任,对民事法律责任的简称,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因实施了民事违法行为,回根据民法所答承担的对其不利的民事法律后果或者基于法律特别规定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民事责任属于法律责任的一种,是保障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实现的重要措施。是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它主要是一种民事救济手段,旨在使受害人,被侵犯的权益得以恢复。
Ⅵ 侵权行为与违法行为的区别
首先,“民来事法律行为”概念是中国源民法特创,世界上没有先例,亦不可能有来者。
其次,中国民法中创设民事法律行为这一概念时设定了它本身是合法行为,这本来就是错误的。现在学界的观点基本趋向于“适法行为”,即不一定是合法行为。可参见各权威教材,对此问题均有详细论述。
第三,民事法律行为应为”法律行为”,在世界其他国家均表述为“法律行为”,它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与它相对的是事实行为,此无意思表示要素。这两者的上位概念是“法律上的行为”。
第四,在规定为“法律行为”的国家中,均将此作为“适法行为”或其他表述,但是都没有将其视为“合法行为”。
因此 你所的:“民法中创设民事法律行为这一概念时设定了它本身是合法行为,因此与侵权行为等违法行为区别开来,但是为什么在民事法律行为中又存在因违反法律强行性规定而无效这种情况这不是自相矛盾吗?那这种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与侵权行为等违法行为又有什么区别呢???”
若我们按照世界通行的做法,不将“法律行为”当成合法行为,就不可能产生你说的矛盾问题。
好在现在学者们已经注意到了这点,在民法典草案中,已经修改了现有法律的说法。等民法典通过后,人们将从新审视此问题。
Ⅶ 什么是民事侵权
民事侵权复是指行为人由于制过错侵害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并造成损害,违反法定义务或约定义务的行为。
民事侵权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点:
1 、行为违法,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或强制性规定。
2 、损害事实,既包括对公共财产的损害,也包括对私人财产的损害,同时还包括对非财产性权利的损害。是指一定的行为或事件导致的人身或财产的不利益。这种不利益是指一切受法律承认和保护的权利与利益所遭受的不良状态和不良后果。
3、 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客观联系,即特定的损害事实是否是行为人的行为必然引起的结果。
4、 有过错,是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中的主观因素,反映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心理状态。
Ⅷ 侵权行为是事实行为吗
侵权行为是事实行为。事实行为标准如下:
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内民事法律容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
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事实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而侵权人在侵犯他人权益前不会有意思表示,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由《侵权责任法》及司法解释规定,侵权行为不需要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可以侵权。
综上所述,侵权行为是事实行为。
(8)违反民法是侵权行为吗扩展阅读:
意思表示构成要件可分为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
1、客观要件:在客观上可认识其在表示某种法律效果意思。例如以传真订购书籍 ,停车于收费停车场,含羞点头答应男友之求婚等。
2、主观要件:指内心的意思,更可分为行为意思,即表意人自觉地从事某种行为的意思,例如签名。
表示意思,即行为人认识其行为具有某种法律行为上意义,例如以邮件订货,投向咖啡自动贩卖器。
效果,即行为人欲依其表示发生一定法律效果,如表示购买A书,兼具表示意思及效果意思。
Ⅸ 是否触犯了法律,是否属于侵权
1,当然是侵权行为!
2,不论是否告知,经营者都触犯了行政法规,情节严重的甚至触犯刑法,比如非法经营罪...
3,是否告知只是在民事上有区别,比如:假货按真货价格卖,涉及了民事欺诈,消费者可以适用经济法中的消法来保护自己的权益,要求经营者双倍赔偿....如果假货以极低的价格卖,虽然没有说是假货,但是,消费者属于明知或应当知道是假货而购买假货,就不能适用消法来救济了,由于消费者知道或应当知道假货而购买假货,属于非法的行为(虽然不会受实质的行政处罚),非法利益不受法律的保护....所以,购买假货不能寻求公力救济,如果拿着知道是假货买来的假货去投诉,你的假货也是要被工商机关实施没收的行政处罚的....
4,虽然易趣收费,淘宝不收费,但是,他们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行为(淘宝现在不收费并不代表将来不收费,淘宝不收费但是并不代表他因此不获取利益,比如广告收入等),淘宝不是活雷锋,只是以形式免费为一种经营竞争的方式,而实质还是营利为目的.所以,他们的行为在性质上并没有不同.
5,他们都需要尽到管理人的义务,保障他们的网址下的商品都不侵权,但是由于网络销售的不可控性,经常会产生售假的情况,由于这是新经济的形式,法律上没有专门针对的法条法规,虽然,其他法律可以规范,但是,非针对性的法律对新的经济情况的可操作性实际是很差的.所以,实际上现在的法律在执行上还没有实际配套新经济...结果当然是很多网络交易很难获得真正的公力救济....
6,在不久后一定会有法律来规范网络销售的售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