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关于产品质量法的案例分析
(1)于某在本案中获得救济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前提是他的伤害确实因啤酒品质量存在问题而造成的。
(2)于某的损失由谁来赔偿?简述其理由。
可以是啤酒经营者或者生产者。根据《消费者治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五条 、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销售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Ⅱ 买卖合同中产生质量纠纷,怎么办
买卖合同质量纠纷买受人如果在约定检验期通知出卖人,如没有约定检验期的,应当在合理期间内通知出卖人。买受人可以不接受物品或者解除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
第一百四十八条 因标的物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买受人可以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买受人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出卖人承担。
第一百五十八条 当事人约定检验期间的,买受人应当在检验期间内将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不符合约定的情形通知出卖人。
买受人怠于通知的,视为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符合约定。 当事人没有约定检验期间的,买受人应当在发现或者应当发现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合理期间内通知出卖人。
买受人在合理期间内未通知或者自标的物收到之日起两年内未通知出卖人的,视为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符合约定,但对标的物有质量保证期的,适用质量保证期,不适用该两年的规定。
出卖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提供的标的物不符合约定的,买受人不受前两款规定的通知时间的限制。
(2)货品质量纠纷案例扩展阅读:
检验期间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既可以由当事人约定,也可以由法官酌定,买卖法还规定了两年的最长期间。
这些不同的期间含义如何,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不同地区的法院有不同的做法。下面拟从几个案例出发,对相关问题作一探讨。
案例一:正达公司与莘鸿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中,法院认为当事人约定了机器质保期为一年,正达公司提出质量异议的期限应当是自收货之日起一年,检验期也应当是一年。在该案中,法院直接将质量保证期认定为了检验期。
案例二:汉源公司与双贵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中,法院认为当事人虽然在合同中约定了“保修期为6个月,并按约定的质量标准进行验收,货到工地,安装调试后止”,但该检验期间过短,买受人无法完成全面检验,因此原告可以在两年最长期间内提出质量异议。
而原告在收货后两年内向法院提起了诉讼,应当视为在合理期间内提出了异议。在该案中,法院认为检验期间过短后,并没有另行确定合理期间,也未考虑保修期的约定,而是直接适用了两年最长期间。
案例三:伟达公司诉瑞达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中,法院认为伟达公司虽然主张交付的货物存在质量问题,但其未在合同约定的到货30天内提交书面异议,亦未提供相关证据证明货物的质量问题,对其主张不予采信。
双方约定了三年的质保期,伟达公司如果有证据证明在质保期内电池有质量问题,可以要求瑞达公司更换,但这属于双方自行协商或另行起诉的问题。在该案中,法院认定买受人应当在检验期间内提出异议,否则即使未过质保期,也不能再以标的物存在质量问题提出异议。
案例四:启测公司诉奥尔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中,一审法院以买受人未在质量保证期内提出质量异议,对其抗辩不予支持,而二审法院则认为双方没有约定检验期间时,买受人应当在合理期间内或质量保证期内提出异议,否则视为质量符合约定。
检验期间为我国合同法所确认,该法第一百五十八条不仅规定了约定期间、合理期间,还明确了两年最长期间以及质量保证期等,这种将各种期间杂糅在一起的立法,易造成实践中对上述各期间相互关系理解与适用上的混乱:
在案例一,法院将质量保证期等同为了检验期;
在案例二,法院在当事人有质量保证期约定的情况下,并没有考虑该约定而是适用了两年最长期间;
在案例三,法院认为检验期间与质量保证期存在根本区别,两者不能混同;
在案例四,法院认为当事人有质量保证期但无检验期间约定的情况下,还应受合理期间的约束。可见,司法实践对各期间的关系存在较大分歧,在适用过程中也有不同的判断标准。
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买卖合同解释),试图缓解司法实务中的混乱,如明确了合理期间的判断标准、区分外观瑕疵和隐蔽瑕疵等,但对于各期间之间的关系并未涉及,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同的做法。
Ⅲ 不合格产品的质量纠纷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产品质量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符合该标准。
(二)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但是,对产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作出说明的除外。
(三)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
第三十二条生产者生产产品,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第四十条售出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购买产品的消费者造成损失的,销售者应当赔偿损失:
(一)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的。
(二)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
(三)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销售者依照前款规定负责修理、更换、退货、赔偿损失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产品的其他销售者(以下简称供货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供货者追偿。
销售者未按照第一款规定给予修理、更换、退货或者赔偿损失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
生产者之间,销售者之间,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订立的买卖合同、承揽合同有不同约定的,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以下简称他人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生产者能够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
(二)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三)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
第四十三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
属于产品的生产者的责任,产品的销售者赔偿的,产品的销售者有权向产品的生产者追偿。属于产品的销售者的责任,产品的生产者赔偿的,产品的生产者有权向产品的销售者追偿。
(3)货品质量纠纷案例扩展阅读
法官解析产品质量责任纠纷案教你依法维权:
汽车自燃、食物中毒、热水器爆炸……近年来,产品质量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药品合格问题一再引发社会公众的热议与关注。在保障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的过程中,法律保护的及时、充分与到位,是消费者最热切期盼,也是最有力的保护屏障。
近日,北京市一中院针对产品责任纠纷的系列问题召开新闻通报会,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通过对案件特征的总结和诉讼维权重难点问题的梳理,引导和提示消费者如何在遭受产品缺陷侵害后合法理性维权。
北京市一中院二庭庭长高萍认为,基于此类案件以上特征,消费者在借助法律维权时,相应的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
1、注意合理确定诉讼主体。
在原告资格方面,消费者以产品责任纠纷为案由起诉,原告资格不限于商品买卖合同的当事人,产品的实际使用人、实际受害人均可以起诉。另外,对于明知产品存在质量缺陷仍然购买的,即“知假买假”的当事人,法律亦不禁止。
在被告方面,消费者既可以起诉生产者,也可以起诉销售者。如果是通过商场、展销会、交易市场等场所购买的商品,还可以起诉活动开办者、柜台的所有者。新消法颁布后,网络购物中的网络交易平台也可能成为被告,在其不能提供生产者或销售者信息的情况下,需承担先行赔付责任。
2、注意正确选择法律关系和法律依据。
选择不同的法律规范主张权利,会导致不同的法律适用,最终的处理结果也会有所差异。在法律关系方面,如果以合同法律关系主张,则依据双方的买卖合同约定,确定违约责任和实际损失的大小进行赔偿。
若以侵权法律关系主张,则可能获得实际损失之外的惩罚性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在法律依据方面,消费者以《侵权责任法》起诉,能获得实际损失的赔偿金额。
以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起诉,可能获得除实际损失以外的3倍价款的赔偿。选择不同的法律关系和法律依据主张自身权利,可能导致赔偿数额的巨大差异,消费者需理性慎重选择。
3、注意对核心事实证明的程度与方式。
在产品责任纠纷中,消费者需证明的事项一般包括4个方面:
一是购买物的同一性,即消费者所称的瑕疵产品为生产者、销售者所生产出售的产品。
二是产品存在质量缺陷或不符合安全标准。
三是产品的质量缺陷造成了消费者财产和人身损害。
四是损害和产品质量缺陷存在因果关系。
4、注意正确理解损害赔偿法律规定的条件和涵义。
产品责任纠纷中,被侵害人可获赔的范围包括缺陷产品本身、缺陷产品造成的其他财产损失。造成人身伤害的应赔偿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交通费。残疾生活自助具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丧葬费、死亡赔偿金。
如果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被侵害人还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在赔偿数额上可请求多倍赔偿,依据侵权责任法,消费者可以获得酌定的惩罚性赔偿。
Ⅳ 产品质量的问题案例
产品质量事关人民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少数不法商贩生产伪劣产品,坑害人民。
(1)2007年,东北某大学大一新生买暖壶,结果壶底脱落,被开水烫伤右脚。这名新生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暖壶,结果暖壶出现问题,责任在于商家,老板最终接受了赔偿该新生的要求。
(2)2002年“黑心棉事件”曾经震惊全国。再生棉被用于制作棉衣、棉被等物品为人们生活所用,就成了百姓俗称的“黑心棉”。它粉尘大又经过一些硫酸等化学物质的漂洗,容易对人体造成极大的损害,因此在国家质检总局2002年颁布的《絮用纤维制品禁止使用原料管理办法》中,将再生棉列为絮用纤维制品禁用的原料。但是仍然有少数不法分子铤而走险。
(3)2002年,我国广东、广西等地查出“毒大米”数百吨,根据“毒大米”样本检验结果,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严重超标。过量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严重者可在2至3周内出现肺水肿、昏迷等症。
(4)1998年1月,山西省文水县发生了震惊全国的“1.26”假酒案,致死22人。犯罪嫌疑人使用含有剧毒甲醇的工业酒精勾兑白酒,并且出售。最终被判处死刑。
(5)1995年12月,湖南某位市民陪同家人到一家火锅店,使用的劣质煤气炉突然爆炸。脸部被大面积烧伤,导致毁容。
(6)受人喜爱的“油炸臭豆腐”也不安全。2007年,深圳十多家臭豆腐制造工厂为增加豆腐的臭味,竟使用粪便腌制。做好的豆腐还要用布包好埋在粪堆里。导致3名工商人员前去查处时,当场呕吐。
另外,为了染色,不法商贩在臭豆腐里面还加入了有毒的亚铁盐。
(7)2006年“地沟油”事件“地沟油”是一种质量极差、极不卫生的非食用油,它含有多种毒素,流向江河会造成水体营养化。人畜一旦食用,会破坏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长期以来,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动,非法从下水道和饭店废水中提取地沟油,并作为食用油低价销售给一些街头小餐馆。
Ⅳ 产品质量问题纠纷
有三个具体问题决定你们是否胜诉:
1、不锈钢管子有质量问题的说法,有专没有质量检验机构属出具的质量检验报告?(实体依据)
2、你们向对方提出质量问题的交涉有没有证据证明?(程序依据)
3、你们动用了这批有质量问题的管材没有?(行为依据)
另外你们完全可以反诉对方,争取主动。
你好!你要收集好产品有质量问题,他们们同意换货的证据,在诉讼的答辩期限内提出反诉。最好请介入。
你公司很有可能上了对方的当。你们发现货物有质量问题应及时通知对方,并保持相应证据。才你的陈述来分析,对方已承认退货但将货物暂有你保存,事实上你们之间形成了另一个关系即保管关系。后来你又预付款购买货物又现成了一个买卖关系。所以,如果你没有第一批货物存在质量问题且已通知对方的证据,那么这个案件中你公司很被动。
建议收集证据办理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Ⅵ 买卖合同中的产品质量纠纷,急贴求助
商品买卖合同履行过程中,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应该在检验期内通知卖方。
合同中约定检验期的内,约定的检验期为检容验期,没有约定检验期的,商品保质期视为检验期,没有保质期的检验期为两年。
商品质量应以合同约定为标准,合同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标准;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以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为标准。
商品质量不合格,卖方应该按照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合同对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买方可以根据商品的性质、损失大小,要求卖方承担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等违约责任。
Ⅶ 货物质量瑕疵的合同纠纷 案例
1、这个问题要视合同如何约定,如果合同约定了检验期间,则由于甲方没有回在约定的答检验期间内验货导致其丧失了质量异议权。如果合同没有约定检验期间,则在甲方收货后两年内都有权要求退货,依据是合同法第157、158条。所以,乙方已履行部分可以要求退货。
2、未履行部分可以解除。因乙方行为已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甲方经催告后可解除合同,理由是合同法第94条。
3、定金应双倍返还给甲方。
4、定金和违约金只能择其一,给甲方造成损失的,乙方仍应当赔偿,包括差旅费500元,已收取的货款应当退还给甲方。
Ⅷ 产品质量纠纷
有三个具体问题复决定制你们是否胜诉:
1、不锈钢管子有质量问题的说法,有没有质量检验机构出具的质量检验报告?(实体依据)
2、你们向对方提出质量问题的交涉有没有证据证明?(程序依据)
3、你们动用了这批有质量问题的管材没有?(行为依据)
另外你们完全可以反诉对方,争取主动。
你好!你要收集好产品有质量问题,他们们同意换货的证据,在诉讼的答辩期限内提出反诉。最好请介入。
你公司很有可能上了对方的当。你们发现货物有质量问题应及时通知对方,并保持相应证据。才你的陈述来分析,对方已承认退货但将货物暂有你保存,事实上你们之间形成了另一个关系即保管关系。后来你又预付款购买货物又现成了一个买卖关系。所以,如果你没有第一批货物存在质量问题且已通知对方的证据,那么这个案件中你公司很被动。
建议收集证据办理
Ⅸ 能帮俺找几个关于商品质量问题的案例吗
这是不同的两个案例:
1、20多天前买的女装中跟皮鞋,穿过后在鞋跟内弯的地方裂了一个口约一厘米,客户认为是质量问题,而你认为是因为踩到不适当的地方造成的损坏,不属于质量问题。如何判断究竟是质量问题还是人为造成,这是销售者是否承担责任的关键。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售出的产品因存在缺陷造成无法正常使用,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而在处理质量纠纷时,一般采用举证倒置方式,即由销售者证明该问题系人为而非质量因素,假如销售者无法举证,则需要承担相应责任。因此,你如果有证据证明(而不是猜测)裂口是消费者穿着不当所致,就可以免除你的责任,否则,将承担鞋子存在质量问题的后果。当然你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五条:“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销售者追偿。”
2、女装问题则不同,首先衣服缩水系顾客未按衣服上的洗涤说明操作,而非衣服自身质量所致,消费者因疏忽或误操作导致衣服变形,则其负有使用不当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五)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假如销售者在消费者购买时已尽到提示义务,则不承担赔偿责任。
Ⅹ 关于产品质量责任的案例分析
根据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A应当向商家提出赔偿请求。至于商家的损失,由商家向法院提出赔偿请求,
商家、厂家以及中间流通环节都需要对电扇的质量承担责任。
产品质量责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有明确规定。其中产品的生产者承担的是无过错责任;产品的销售者、运输者、仓储者等承担的是过错责任。 具体条文如下: 第四十一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四十二条 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销售者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也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供货者的,销售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四十三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请求赔偿。 产品缺陷由生产者造成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 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第四十四条 因运输者、仓储者等第三人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第四十五条 因产品缺陷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生产者、销售者承担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