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遗产继承纠纷立案时具体应该提供哪些证据材料
(1)公安机关、医院关于被继承人死亡的证版明;被继承人的死亡日期的户籍资料或宣告死亡的判决书权;亲属关系证明;(2)被继承人主要遗产所在地的证明及遗产种类、数量及折价清单;(3)被继承人生前债权、债务情况的证明;(4)被继承人遗嘱原件,公证遗嘱的公证书,代书、录音或危急情况下口头遗嘱,及所附的两份以上证人材料;(5)养子女、非婚生子女、形成抚育关系的继子女应提供收养、出生证明、形成抚育关系的证明材料;(6)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亲笔书写的弃权书及有关证据;(7)丧偶儿媳、女婿继承公婆、岳父母遗产的,关于自己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证明;(8)关于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抚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抚养较多的人要求分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有关证明;(9)医院关于继承人已怀孕的证明;(10)其他证据。
Ⅱ 遗产继承纠纷问题
首先,你爷爷奶奶和你姑姑构成养子女关系,因而其享有和亲生儿女同样的继承权。
其次,虽然是有报酬的照顾,但也仍然算是赡养。关键是你姑姑没有丧失继承权的情形,因而其继承权是不能被剥夺的。
当然,你奶奶在世时的两年多时间里,你姑姑如果没有尽到赡养义务,可以在继承时少一些份额。
Ⅲ 跪求遗产继承纠纷案件 陈述词
以书证为证。遗嘱有采纳的先后顺序。不过。老人将房产平分也对。没法说版。都是不能床前尽孝惹权的祸。换上我是老大。我不会争财产。老人缺的不是三千元钱,应该缺的是照顾。另外,口头在一位护士面前改遗嘱时,王二小没在跟前吗?如果在应该承认。不在,就不好说了。只能让法院判。
Ⅳ 遗产继承纠纷
如果此房是你父亲与继母再婚后的共同财产(遗产),在没有明确份额情况下,应当先析产,你父亲与继母各占50%,分别行使继承权。
你的继母与你们兄妹三人没有形成供养关系的,你们没有权利继承你继母遗产;反之,你的继母的女儿与你的父亲形成了供养关系的(继女)有继承权,则可以参与你父亲遗产的继承。
如你所述的情形:“此人要求继承百分之五十她毌亲的份额,再与我们三人平分父亲遗产”,这个主张基本是合法的,可以得到支持。
Ⅳ 民法中房屋纠纷当中,什么叫继承事实
我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第八条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因案涉房屋及其附属土地的性质是划拨国有土地。原告要求法院判决其拥有土地所有权明显违反我国法律规定。
2、即便理解为原告要求法院判决拥有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因其属于行政诉讼范围,该诉请也超出法院民事案件的受理范围。退一步讲,即使法院将民事案件与行政案件一并审理,本案被告及第三人也非适格的被告,并且原告也未履行法定的前置程序,应当依法予以驳回。本案被告及第三人依法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将该宗土地的使用权划拨给被告及第三人共同使用。被告及第三人是案涉土地和房屋的合法使用权人。
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行政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行政案件案由的通知》及《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土地权属争议案件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本案本质上为继承纠纷,虽原告在庭前变更案由为共同共有纠纷,但该二者均属于民事案件。而原告对本案被告及第三人合法所有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有争议,并诉请要求确认其为共同共有,该诉请显然属于行政案件而非民事案件。故,原告要求法院在民事案件中确认应属行政案件的受理范围显然缺乏法律依据,法院也不应一并审理,原告应当另案起诉。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的有关规定,行政诉讼的被告为行政机关,而非自然人。本案被告及第三人显然不属于行政诉讼的适格被告。同时,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的有关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人民政府处理;对于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方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本案原告在未履行该前置程序的前提下,直接诉请确认土地使用权为共同所有显然与法律规定不符。
Ⅵ 关于审理继承案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全面正确归纳原告主张的事实、理由、诉讼请求和被告主张的事实、理由、答辩意见,明确争议焦点。对于原告主张的事实和理由,限于法庭审理结束之前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提交的起诉状和当庭陈述的内容,内容不一致的,贯彻从新原则。原告主张的诉讼请求包括原告起诉状中的原始诉讼请求和庭审中增加、变更或放弃的等派生的诉讼请求,对于派生诉讼请求的归纳应不违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的相关规定。归纳被告主张的事实和理由应当突出争议性,这种争议性是相对于原告主张的事实和理由而言的。被告主张的事实和理由包括法庭审理结束之前及其诉讼代理人提交的答辩状和当庭陈述的内容,内容不一致的,贯彻从新原则。对于被告未到庭而缺席审理且被告也未提交答辩状的,应当将被告在庭前向法院的口头陈述作为被告主张的内容,以充分尊重被告的答辩权。只有在被告从未应诉的情况下,才能归纳为“被告未作答辩。”(2)、将归纳争议焦点格式化,即将争议焦点作为一审民事判决书的固定事项置于“本院认为”之前。一审民事判决书中的“本院认为”部分即判决理由部分,判决理由的阐明必须具有针对性,即针对案件的争议焦点进行说理。只有针对当事人争执的问题展开说理,才能使当事人明白为什么“输”,为什么“赢”,才能使当事人从法院讨到说法。倘若法官在审理案件中理不出争议焦点,抓不住问题症结,就可能出现“糊涂官办糊涂案”的情况。因此,笔者认为将归纳争议焦点作为一审民事判决书的固定事项尤为必要。(3)、争议焦点的归纳应当全面明确,可以采取列举式,有几个争议焦点列举几个,这样有利于裁判文书说理更具条理性。
Ⅶ 面对遗产继承纠纷,你有何感想
两点看法:
1、既然是遗产继承,那肯定是亲人才有争夺的权利,这个时候的亲人都会变成仇人,亲情何价?当然每个人看上去都可能有必争的理由,但总找不到放弃的理由,为什么?
2、这点也是最不好的一点,为什么人在生前不把自己的遗产处理好,等到人死后还要连累其他人,如果生前把自己的所有遗产都一一处理好了,死后就不会有人因为自己生前的错误而导致家不成家,亲人生死不相往来,劳民伤财(律师费、法院诉讼费),这都是人生前的错误导致的。害人的人居然是个死人。
当然有人因为意外导致身故,但就算是个成人,都应该思想成熟一点,特别是有家庭负担的人,应该把意外死亡考虑在内。你能和你的伴侣讲以后会怎样怎样,为什么不能谈死后怎样怎样呢?
Ⅷ 民事诉讼中事实与理由怎么写
请求有支付延时及加班费,缴纳社会保险,带薪年休假工资,经济补偿金,法定假日和周末休的工资。
Ⅸ 法律继承的根据和理由
法的继承的根据和理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社会生活条件的历史延续性决定了法的继承性。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连续性,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有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都遇到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的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预先规定新一代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作为上层建筑组成部分的法也必然前后相继。
(2)法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法的发展过程的延续性和继承性。
法不但受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制约,而且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改变了,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不会全部消失,新兴的阶级在不同程度上加以利用。法的发展有其自己相对独立的发展道路。法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法律发展过程的延续性和继承性。法的相对独立性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体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这种独特的发展规律就在于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及其形式,都同它以前的成果有着继承关系。
(3)法作为人类文明成果决定了法的继承的必要性。
在法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不同的法所形成的法律形式、术语、概念、典籍、著作等就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成果,并作为文化遗产一代一代相传下来。
(4)法的发展的历史事实验证了法的继承性,如法国资产阶级以奴隶制时代的罗马法为基础制定的《法国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