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一、股东资格的认定标准
1、在股权原始取得的前提下,未到工商局登记备案的修改后公司章程,效力如何?
析:审核该公司章程是否经过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同意变更,如经过同意变更,则在公司内部产生效力,不产生对抗公司外部的效力。
2、股权能否转为债权?能否由控股股东和某股东签订退股,即转为借款关系,将股权关系转为债权?
析:不能,如未经减资或内部股东会决议,通知债权人等法定程序,直接将股权转为债权关系,将导致股东可以随便退股,不利于公司内外部的稳定。
3、在原始取得的情况下,公司设立时即取得股权与公司成立后通过增资扩股取得的股权,工商登记备案对章程效力的影响?
析:前者具备发起人出资、章程、股东名册,到工商登记备案后取得股东资格,此时工商登记备案是取得股东资格的生效条件,不备案,章程无效。
后者涉及出资是否为取得股东资格的必备条件?出资是实质条件,目前分实缴出资、认缴出资。主流观点以形式要件为主。形式要件即股东会决议、出资证明书、股东名册、修改章程等,只要能证明其是股东即可。此时修改后的公司章程未登记备案的,对内有效,不能否认章程中记载的股东的资格,登记备案仅是对抗效力。
4、继受取得股权中,有偿股权转让时,受让人何时取得股权,即何时承担股东的权利义务?
析:目前有意思主义、形式主义的不同观点。主流观点为形式主义,即登记生效主义,股权转让合同生效不代表股权变动,需记载于股东名册,工商登记备案,或者提供变更的章程、存在股东会决议、以股东身份参与股东会等佐证时,承担股东的权利义务。
5、特别提示
①公司负有向受让人变更工商登记、记载于股东名册的义务。
②转让人负有向公司通知股权转让事宜的义务。
③如发生纠纷,受让人可以公司为被告提起诉讼,如转让人未完全履行转让合同,则可以公司和转让人为被告,而仅以转让人为被告提起诉讼,可能诉讼主体存在问题。
④关于公司内部事务上,如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不一致,以股东名册为准;外部事宜,如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不一致,应以公示公信原则,以工商登记为准。
二、瑕疵股权转让
1、瑕疵出资是否认可其股东资格?瑕疵股权能否转让?
析:以形式主义认可其股东资格。此时转让瑕疵股权属于有权处分,即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2、瑕疵股权受让人能否取得股东资格,是否应承担股东义务?
析:主要存在有效、无效、可撤销学说,主流观点是先分析受让人的主观状态,后确认有效或可撤销。如受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受让的股权存在瑕疵,自甘冒险,则该股权转让合同属于有效合同,受让人应承担相应责任。如受让人被欺诈或从常理认为其不可能知道的,则属于可撤销合同。
3、瑕疵股权转让后转让人应承担的责任?
析:①对公司,应补足出资。因出资是股东法定义务,故不享有诉讼时效抗辩。未及时补足,可通过股东会决议,解除其股东资格。如公司大股东拥有2/3以上表决权,则因其属于利害关系人,应不参与该股东会决议(实践中能否实现,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可对瑕疵出让股东权利进行限制。如在章程中或股东会决议,限制其股权收益权、清算解散时剩余财产分配权、新增股份时限制其优先认购的权利等。
②对其他股东而言,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③对受让人,应承担买卖瑕疵担保责任。
④对公司债权人而言,债权人可要求该股东在瑕疵出资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不能清偿的债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4、瑕疵股权转让后受让人应承担的责任?
析:如受让人为善意的,不知或不应知道受让股权有瑕疵的,受让人不承担责任。如受让人知道有瑕疵还受让的,则其应和瑕疵股权的转让人承担连带责任。
5、能否对瑕疵股权受让人的股权设置限制(如利益分配、财产有限分配等权利)?
析:依据后手取得的权利不能大于前手的理论基础,可以追及至受让人,但受让人可不对其他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三、股东名实不符时的股权转让纠纷
1、特别提示
①隐名和显名股东的关系,可参考信托关系,依据信托原理来处理。
②显名股东根据外观条件,推定为股东。
③显名股东取得了名义上的股权,但其股权受到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其股权处分权。
④隐名股东不享有显名股东的法律地位,隐名股东为实际出资人或实际投资人,可享有股份所带来的权益(收益权等)。
2、隐名股东要求显名,如何处理?
析:欲显名,需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可显名。如其他股东事先不知道其隐名股东身份,事后也不同意显名的,则隐名股东显名不成。可依据其与显名股东之间的协议解决。
3、实际出资的隐名股东转让股权,效力如何?
析:因实际出资人不显示为公司股东,从外观形式上不享有股权,不能使受让人取得股权,公司可以股东名册的记载或工商登记信息对抗该股权转让。
4、显名股东转让股权,效力如何?是否为有权处分?
析:根据股权的外观条件,应为有权处分。但法律规定,可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显名股东如未经实际出资人同意转股权的,可参照《物权法》第106条规定的善意取得制度。受让人能否取得股权,取决于受让人是否符合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Ⅱ 股东之间产生纠纷,一方想要退股,请问如何清算股权金额另:对方侵占及挪用公款是否违反合作协议
按照上述协议的情形,你们成立的应该是合伙企业,而非公司,签订的协议应该是合伙协议书。因而在产生纠纷时,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第一个问题:合伙人退伙清算,也即你所说的股东退股股权清算,应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来进行。具体操作时依据你们协议中的第四条。《合伙企业法》第五十一条规定: 合伙人退伙,其他合伙人应当与该退伙人按照退伙时的合伙企业财产状况进行结算,退还退伙人的财产份额。退伙人对给合伙企业造成的损失负有赔偿责任的,相应扣减其应当赔偿的数额。
第二个问题:合伙人侵吞货款。此举违反合伙协议,协议中仅约定合伙人有资金管理权,不能据为己有;同时此举也违反合伙企业法的相关规定,《合伙企业法》第二十条规定: 合伙人的出资、以合伙企业名义取得的收益和依法取得的其他财产,均为合伙企业的财产。
第三个问题:对方违反了协议,构成违约。你可以向法院提起违约之诉,诉讼过程中起诉之前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由法院采取按措施保护你的合法权益;而你作为公民个人,无权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因而不能“冻结对方在公司的所有权益”。
最后我的建议是:尽快以对方为被告,向当地法院提起违约之诉,诉前要注意申请财产保全;更为关键的一条,要掌握对方违约(侵吞货款)的证据,有了证据才能确保胜诉。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Ⅲ 有股权纠纷的企业是否可以申请破产清算
A公司作为债权人完全可以提请破产,但破产必须达到资不抵债,如果法院受理后,经过审计评估,公司资产大于负债,仍然不会宣告破产。
Ⅳ 公司股权经济纠纷事情股东如何索赔或者赔偿
公司与股东是相互独立的法律主体。
对于同事的行为,应当明确是股东的行为还是公司的行为。
1.股权转让协议
合同方:你、同事、同事的朋友
公司不是该协议的当事人。简单的说即使同事的朋友没有出钱,他也是股东,只是对你和同事负担了债务。
如果同事全部拿走了转让金,你只能请求他本人偿还,这时他的身份是股东,而不是代表公司。
2.同事的朋友撤股
这也是股权转让协议,并且与上一个协议是完全独立的。
你可以选择买或者不买。
3.公司账面有问题
你可以起诉。被告可以是公司也可以是同事(作为高管的身份)。
4.公司的终止
全体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可以决定公司解散
不是按人数计算,而是按股权
走法律途径比较耗成本,最好协商解决。而且判决的执行,还是需要纠纷当事人的配合。凡事以和为贵,请三思。
Ⅳ 股东权益包括哪些,股东出现纠纷怎么解决
您好!
股东权益又称净资产,即所有者权益。是指公司总资产中扣除负债所余下的部分,是指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之和,代表了股东对企业的所有权,反映了股东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股东权益是一个很重要的财务指标,它反映了公司的自有资本。当股东权益小于零时,公司就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境地,这时,公司的股东权益便消失殆尽。如果实施破产清算,股东将一无所得。相反,股东权益金额越大,该公司的实力就越雄厚。股东权益包括以下五部分:一是股本,即按照面值计算的股本金。二是资本公积。包括股票发行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接受捐赠资产价值。三是盈余公积,又分为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四是法定公益金,按税后利润的5%一10%提取。用于公司福利设施支出。五是未分配利润,指公司留待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待分配利润。
股东权益(即净资产)=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股东权益总额分为五大板块:
一、股票本金,即按照股票的面值来对股票本金进行计算的一部分。
二、资本公积,即股票的法定的财产重新估计增值、发行的溢价、接受捐赠的财产总价值等几部分。
三、盈余公积,一般分为任意的盈余公积与法定的盈余公积两部分。后者是为了应对企业日常经营中的风险,强制对企业税后利润额的10%进行提取;当法定的盈余公积总计达到了注册资本总额的50%时,便可不再进行提取。
四、法定公益金,即对企业所有税后利润额的5%-10%进行提取,主要被用于企业福利方面的支出。
五、未分配利润,即企业留置以后分配处理的利润额。
如能进一步提出更加详细的信息,则可提供更为准确的法律意见。
Ⅵ 股东之间产生纠纷,一方要退股,该如何清算对方侵占及挪用公款是否违反合作协议该如何追究其责任
1、《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企业解散,清算人由全体合伙人担任;经全体合内伙人过半数同意,可以自合伙企容业解散事由出现后15日内指定1个或者数个合伙人,或者委托第三人,担任清算人。自合伙企业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15日内未确定清算人的,合伙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
所以你们可以自行清算,也可以委托他人或单位清算。
2、甲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乙归还非法侵吞的财产。 但不可以私自处理对方在单位的合法财产,应该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
Ⅶ 股东撤股问题
一是让对方股东用现金收购你的股份。
二是可以提出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