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触电民法通则电力法侵权责任法

触电民法通则电力法侵权责任法

发布时间:2021-09-14 22:16:30

1. 人身触电有有低压和高压,侵权责任法第73条是否针对高压的适用那低压如何归责,是以产权确定各自过错

是的。就高压而言,法律明确规定,应当适用无过错责任(当然前提是侵权行为和结果之专间有因果关系),无属过错责任的意思就是不以过错作为侵权责任的要件,只要有损害结果,且他不能证明是受害者故意或不可抗力,那么就要承担责任。

对于低压而言,适用一般的规则原则,即你除了要证明因果关系外,还要证明侵权人存在过错。如果你们双方都有过错,那么根据将会根据比例划分责任后果。

至于责任主体,当然可以主张产权人,如果由管理人那么找管理人,实务中你可以将两个全部列为被告。

2. 侵权法的归责原则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侵权行为归责原则有三种,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属于过错责任原则,仅仅是通过举证责任倒置,更好地保护受害人的合法利益,即过错推定原则是过错责任的特殊情况。

侵权行为归责原则

1、过错责任原则
1) 含义:是指当事人的主观过错是构成侵权行为的必备要件的归责原则。过错是行为人决定其行动的一种故意或过失的主观心理状态。
2) 适用过错责任的意义:
① 在一般侵权中,只要行为人尽到了应有的合理的注意义务,即使发生损害也不负赔偿责任。
② 在过错责任下,对一般侵权责任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③ 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时,第三人或受害人的过错对责任承担有重要影响。
A) 在第三人对损害也有过错时,构成共同过错;此时按过错大小分担民事责任,并负连带责任。
B) 如受害人有过错的,即构成混合过错,依法可减轻加害人的民事责任。
3) 过错推定责任
① 含义:指一旦行为人的行为致人损害就推定其主观上有过错,除非其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否则应承担民事责任。(体现在民通126条)
② 此是过错责任的一种特殊形式,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它只有在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形下使用。
③ 举证倒置原则的含义:
A) 受害人只要证明加害人实施了加害行为,造成了损害后果并存在因果关系,无需对加害人的主观情况证明,就可推定加害人主观上有过错,承担相应责任。
B) 受害人为免除责任,应由其自己证明主观上无过错。
④ 法条上的体现:民通126条:建筑物或其他设施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人或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能证明自己无过错的除外。
2、无过错责任原则
1) 含义:指当事人实施了加害行为,尽管其主观上无过错,便根据法律规定(民通106条系3款)仍应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则。
2) 适用情形(民通规定):
① 从事高度危险活动致人损害的行为
② 污染环境致人损害的行为
③ 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行为
④ 产品不合格致人损害的行为
3) 适用的注意事项
① 无过错原则的适用必须是法律的明确规定
② 适用无过错原则,受害人不须证明加害人的过错,加害人也不能通过证明自己无过错而免责,但原告应证明损害事实及因果关系。
③ 我国实行的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在出现法定免责事由时,有关当事人可全部或部分免除其民事责任。(如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的,免于承担)
3、公平责任原则
1) 含义:指损害双方的当事人均无过错,但如不补偿受害人的损失又显失公平的,法院可根据具体情况和公平观念,要求当事人分担损害后果。
2) 适用中的注意事项:
① 适用的前提是当事人既无过错,又不能推定过错,也不存在法定的承担无过错责任的情况。
② 当事人如何分担责任,由法官根据个案的具体情况,包括损害事实与各方当事人的经济能力进行综合衡量,力求公平。
③ 在法条中的体现(民通和民通意见):紧急避险致人损害的(险情由自然原因形成;行为人采取的措施无不当);为对方利益或共同利益中致人损害的(可责令对方或受益人给予受害人一定的经济补偿)。

3. 求电力法有关赔偿方面的问题

如果供电所把邻居的电表都安在你家的墙壁上,由于主线负载不了引起的发热而着火烧坏了你家的墙壁,给你家造成损害,依法是应该赔偿的,适用法律不是《电力法》,而是《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二项:“ 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你家可以依法先和供电所进行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写一份民事起诉状,持身份证及相关证据到法院立案庭申请立案就行了。

4. 结合触电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如何理解我国《民法通则》等123条规定

杆我国《民法通则》来等123条规定即从源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是一种基于特殊侵权的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发生触电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后,作为电力设施的产权人或管理人要承担无过错赔偿责任,但具有触电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所列名的不承担责任情形的,则电力设施的产权人或管理人不承担赔偿责任。如在电力设施保护区范围内向电力设施保护区抛掷物体,最常见的高压线下垂钓,将线杆抛向电力设施保护区,使线杆瞬间穿越电力设施保护区引发触电,其行为就违反了《电力设施保护条例》这一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属于司法解释中的免责情形。且这一行为的实施,也属于一种间接故意即明知高压线线下垂钓,将线杆抛向高压线的危险性,仍实施这一行为,对有可能引发的损害结果持放任态度。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等123条规定: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电力设施的产权人或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5. 不可抗力事件造成的损失,应怎样承担责任

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条文主旨】本条是关于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责任承担问题的规定。
【条文理解】不可抗力作为一般免责事由的理论依据是,法律是指导和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如果让人们承担自己主观上无法预见,或者客观上无法预防和无法控制的损害结果,既不合乎情理,也难以达到立法目的。
1、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当事人不可抗拒的外来力量,是偶然发生的、当事人无法左右的特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包括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前者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天灾,如风灾、水灾、雪灾以及地震、冰雹、泥石流、海啸、雷电等引起的灾害。后者是由社会事件引起的灾害,如战争、武装冲突、罢工、政府禁运等。《民法通则》第107条和第153条、《合同法》第117条和第118条、《侵权责任法》第72条和第73条、《海商法》第167条、《民用航空法》第167条、《邮政法》第34条。
2、不可抗力事件是社会公认的偶然发生的一种客观存在,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它都独立于侵权人的行为之外,既非当事人的行为所派生,亦不受当事人意志所支配。且不包括第三人的个人行为。假如第三人的行为对侵权人来说是不可预见并不能避免的,但它并不具有外在于第三人的行为特点,第三人的行为不是社会公认的客观存在,不能认定为不可抗力。
3、如何理解“法律另有规定”。本条中的“法律另有规定”是认定不可抗力免责事由的一个重要例外。通常情况下,法律规定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害是可以免责的,但并非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发生不可抗力都可免责。在法律对此作出不同规定的情况下,应当优先适用有关法律的规定,不可抗力不作为免责事由。“法律另有规定”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涵义:(1)其他法律对不可抗力有不同规定的,优先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2)“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第一,将侵权责任与合同责任一并规定。根据《铁路法》第58条、《电力法》第60条的规定,不可抗力应作为免责事由,无论当事人提起侵权之诉还是违约之诉,被告依法均可免责。第二,侵权责任法的有关法律规定包括三种情况:一是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海商法》第167条、《民用航空法》第167条。二是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重大过失或者过失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侵权责任法》第72条、第73条。三是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还要附加其他条件。《大气污染防治法》第63条、《水污染防治法》第42条、《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2条都对不可抗力附加“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损害”条件的规定。第三,违约责任的有关法律规定包括五种情况:一是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铁路法》第18条。二是不可抗力不作为免责事由。《邮政法》第34条。三是不可抗力作为部分或者全部免责事由。《合同法》第117条、《海商法》第158条、第159条、160条。四是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还要附加其他条件。《合同法》第118条、《海商法》第160条。五是不可抗力作为解除合同的条件。《合同法》第94条。(3)除法律对不可抗力另有规定外,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也对不可抗力作出了规定。《担保法解释》第122条规定“因不可抗力、意外事件致使主合同不能履行的,不适用定金罚则”。
【审判实务】一、注意区分违约与侵权情形下不可抗力的法律适用。
1、违约情形下:《民法通则》第107条、《合同法》第117条及118条、《邮政法》第34条。
2、侵权情形下:《民法通则》第107条、《侵权责任法》第29条。
二、严格把握不可抗力的因果关系、主观因素。
不可抗力导致免责,必须是不可抗力称为损害发生的唯一原因,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和扩大不能产生任何作用。因此,诉讼当事人以不可抗力作为抗辩事由时,人民法院应当查明:(1)不可抗力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凡无因果关系的,不能认定为不可抗力;(2)侵权人有无过错,不可抗力免责原则要求侵权人无过错;(3)侵权人的行为在发生不可抗力条件下对所造成损害后果的作用,凡在不可抗力发生后,未尽法定义务减轻损失的,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侵权人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6. 触电死亡责任怎么划分

你没有讲述具体的情形,只能设想是多原因引起触电死亡责任的划分

一、以案例说明一下:

原告高某所有的房屋,其西侧紧邻10千伏的高压供电线路。原告高某为该房屋加盖三层隔热层,将吊运建材砖头等工作交由被告吕某完成。后吕某驾驶吊车进行吊运操作,同时原告的父亲在二楼平台上接收吊运物。在吊运大瓦的过程中,由于吊车的力臂碰到了高压电线,致使接触到吊篮的高父不幸被高压电流击中而死亡。

二、本案的关键在于责任主体如何确定。

各个责任主体之间应该如何进行责任分配?因本案属于“多因一果”的侵权行为案件,应根据相关当事人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原因力大小来划分责任主体和责任份额。

1、因被告吕某系从事特种作业的专业人员,应尽到高度注意义务,而其在明知施工房屋附近有高压线路、存在重大危险,且未经供电主管部门批准及采取停电或其他安全保障措施的情况下,仍在高压电线附近违规作业,其行为违反了《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第17条的规定,应对受害人的触电死亡承担50%的赔偿责任。

2、供电公司作为高压线路设施的经营者也应承担一定责任。《侵权责任法》第73条规定,从事高空、高压、地下挖掘活动或者使用高速轨道运输工具造成他人损害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担责任。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失的,可以减轻经营者的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因高压电造成人身损害的案件,由电力设施产权人依照《民法通则》第123条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但对因高压电引起的人身损害是由多个原因造成的,按照致害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原因力确定各自的责任。致害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承担主要责任;致害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的非主要原因,则承担相应责任。综合考虑本案触电事故的发生系多个原因造成的情况,法院确定供电公司承担20%的赔偿责任。

3、原告高某与受害人在未经审批,且明知其房屋离高压电线非常近的情况下,在其私有房屋上加建三层隔热层,导致存有触电安全的隐患,其对受害人的触电死亡也存在一定过错,应承担30%的责任。

7. 结合触电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如何理解我国《民法通则》等123条规定: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放射

第一百二十三条 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这是无过错责任,除非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

8. 是适用电力法还是民法通则

您好,您可以详细描述您的问题,根据最高法给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回复:

你院《关于从事高空高压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适用民法通则还是电力法》的请示收悉。经研究认为:民法通则规定,如能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电力部门不承担民事责任;电力法规定,由于不可抗力或用户自身的过错造成损害的,电力部门不承担赔偿责任。这两部法律对归责原则的规定是有所区别的。但电力法是民法通则颁布实施后对民事责任规范所作的特别规定,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你院所请示的案件应适用电力法。

附: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从事高空高压等对周围环境

有高度危险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适用民法通则还是电力法的请示

(1999年8月〔1999〕黑民他字第3号)

最高人民法院:

近年来,我省有关高空、高压等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案件时有发生,在审判实践中就此类案件应适用《民法通则》还电力法歧意很大,特报请你院,请予批复。

《民法通则》第123条规定:高空、高压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民事责任。而1995年12月颁布的《电力法》第60条规定:电力企业在因电力运行事故给用户或者第三人造成损害的应承担赔偿责任,但如果由于不可抗力或用户自身的过错造成损害的,电力企业不承担赔偿责任。《民法通则》第123条规定的责任属特殊侵权的一种,是无过错责任。《电力法》第60条规定的责任,属过错责任。由于同是全国有大制定的法律,实践中适用哪部法,运用过错原则还是无过错责任原则难以把握。一种意见认为:应适用《民法通则》第123条的规定。理由:一、从法理上看,这样处理符合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体现了国家与法律对高度危险作业的严格要求;二、有利于电力作业部门对电力安全的管理;三、从处理效果上来看,适用《民法通则》有利于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安定团结。另一种意见认为:应适用《电力法》第60条的规定。理由:一、从立法本意来看,作业人即使管理完善并严格依照有关安全规程及技术标准操作仍不能确保不发生损害事故。为保护作业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应根据过错原则来确定责任的承担。二、从法律适用来看,《民法通则》属基本法,《电力法》属特别法,最高法院法发〔1993〕8号关于印发《全国经济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规定:特别法与基本法对同一问题作了不同规定的优先适用特别法。近日,江苏高院对一起电力作业致人损害的赔偿案件,依据《电力法》有关规定,判决电力部门不承担赔偿责任。

经我院审委会研究多数人意见认为应适用《民法通则》123条的规定。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9. 供电企业如何积极应对《侵权责任法》的实施

那么呢?笔者认为,供电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好准备,以便免除和减轻供电企业版的侵权责任。1严格电权能质量和电力物资的质量准入随着社会对电力能源的依赖,电力产品进入千家万户,供电企业销售和使用的电能和电力物资也同样进入千家万户。电力物资由相应的厂商生产,由供电企业招投标后进入电网运行,如果电能质量和电力物资存在质量问题造成损害,供电企业不可避免地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且是一种严重的惩罚性赔偿责任。《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时下,因电能质量侵权产生的火灾、触电等纠纷逐日增多,供电企业应在这方面做好预防措施。2加强对被派遣工作人员的管理目前,在供电企业内部存在大量的农电工和村电工,其身份属于劳务派遣人员。

10. 结合触电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如何理解我国《民法通则》第123条规定:“从事高

根据事故电源的电压等级不同,可以将触电案件分为高压触电案件与低压触电案件两种回。
在电力行业内部,10千伏及答以上的电压被称为高压,以下则称之为低压。我国《民法通则》第123条将“高压”列为高度危险作业的种类之一,但却没有对“高压”作进一步的阐述,不但没有表明高压的电压等级,甚至连“高压就是指高电压”这一点都不能让人信服,因为从物理的角度看,高压亦可指称高水压或高气压等。直到2000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最高院司法解释)颁布后,这些疑惑才得到解答。该解释与电力行业的惯例有所区分,将1千伏及以上电压称为高压,1千伏以下称为低压,实现了法律适用前提的明确化。
将触电案件分为高压触电与低压触电两种,其法律目的在于确定不同电压等级触电案件的归责原则。一般而言,高压触电属于民法上的特殊侵权,应适用无过错归责原则,而低压触电往往属于一般侵权,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追究侵权责任。

阅读全文

与触电民法通则电力法侵权责任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
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好处 浏览:727
油汀发明 浏览:216
论文转让网 浏览:282
通州门面转让最新消息 浏览:165
第二届紫金知识产权国际峰会 浏览:4
2010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答案 浏览:259
3系马年限量版价格 浏览:952
快餐店转让协议 浏览:407
小萝莉和猴神大叔版权 浏览:290
产权年限到期后怎么办 浏览:83
铜川58同城转让 浏览:477
著作权使用许可范本 浏览:846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浏览:414
火石创造笔试题 浏览:545
河南医院转让 浏览: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总结 浏览:359
贝伦斯发明 浏览:242
马鞍山汇通大厦地址 浏览: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