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关于民事纠纷的问题,公安机关是否有责任
1、公安机关把A和B之间隔离开来的行为是合法的,民事纠纷,法律禁止债权人通过拘禁他人或者扣押财产来索债;
2、公安机关没有义务把A移送到当地立案法院处理。
3、A如果不自愿参与民事诉讼,法院可以根据案情的需要,决定是否拘传被告到庭;不过,一般没有必要,被告不到庭,是他自己放弃诉讼权利,他要承担败诉的法律后果。
4、原告胜诉后,即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如有帮助,请采纳!
『贰』 不服公安机关对民事纠纷的调解,是否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不服公安机关对民事纠纷的调解,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除非有违规的强制要求内履行,对相容对人的权利进行干涉的行为,才可以提起民事诉讼,但此干涉行为,实际上不是民事纠纷的调解行为,而是衍生出来的行政行为。
公安机关的调解行为不具有强制性,是一种自愿的权力处分行为,原则上没有可诉性,但是如果强制要求履行,对相对人的权利进行干涉的,属于可诉的行政行为。
法律依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2款第(3)项规定,调解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叁』 公安局民事纠纷怎么处理
1、公安机关严禁介入经济纠纷(民事纠纷),但在处理某些治安案件中,可以就其中的民事赔偿问题作出调解。
2、司法实践中,很多涉嫌诈骗罪等经济犯罪案件多由合同、债务等普通经济纠纷案件演化升级而来,一个案件到底属于民事经济纠纷还是诈骗犯罪案件有时候界限是很模糊的,实践中难免有将貌似诈骗案件实为民间经济纠纷案件作为刑事案件予以立案侦查的情况出现。其实,诈骗类案件与合同、债务等普通经济纠纷案件是有本质区别的。公安部对于公安机关是否应当对经济类案件进行立案侦查,也是有明确规定的,《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不得非法越权干预经济纠纷案件处理的通知》(1989年3月15日)、《公安部关于严禁公安机关插手经济纠纷违法抓人的通知》(1992年4月25日)都有明确规定:工作中,必须划清经济犯罪和经济纠纷的界限,决不能把经济纠纷当作诈骗等经济犯罪来处理。严禁非法干预经济纠纷问题的处理。对经济纠纷问题,应由有关企事业及其行政主管部门、仲裁机关和人民法院依法处理,公安机关不要去干预。更不允许以查处诈骗等经济犯罪为名,以收审、扣押人质等非法手段去插手经济纠纷问题。否则,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有关当事人和主管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各地公安机关承办经济犯罪案件,必须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案件管辖的规定。要正确区分诈骗、走私等经济犯罪与经济合同纠纷的界限,准确定性。凡属债务、合同等经济纠纷,公安机关绝对不得介入。
3、但在轻微伤害等治安案件中,公安机关可以做相关调解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第九条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规定〉第三十条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殴打他人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情节较轻尚不够刑事处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公安机关可以依法调解处理:
(一)亲友、邻里或者同事之间因琐事发生纠纷,双方均有过错的;
(二)未成年人、在校学生殴打他人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
(三)行为人的侵害行为系由被害人事前的过错行为引起的;
(四)其他适用调解处理更易化解矛盾的。
『肆』 警察对待民事纠纷案件如何处理
民事纠纷不归公安机关管辖,公安机关可以不处理
『伍』 公安机关对民事纠纷有没有权利进行裁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六条规定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
(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
(三)维护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
(四)组织、实施消防工作,实行消防监督;
(五)管理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和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
(六)对法律、法规规定的特种行业进行管理;
(七)警卫国家规定的特定人员,守卫重要的场所和设施;
(八)管理集会、游行、示威活动;
(九)管理户政、国籍、入境出境事务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居留、旅行的有关事务;
(十)维护国(边)境地区的治安秩序;
(十一)对被判处管制、拘役、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和监外执行的罪犯执行刑罚,对被宣告缓刑、假释的罪犯实行监督、考察;
(十二)监督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
(十三)指导和监督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重点建设工程的治安保卫工作,指导治安保卫委员会等群众性组织的治安防范工作;
(十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对于民事纠纷,公安机关以调解为主,如双方在公安机关的工作下不能达成一致,只能通过仲裁或者法院解决。公安机关对于民事部分只能做调解,不能强制执行。
请采纳!!!
『陆』 民事纠纷派出所是怎么处理的
财产类民事纠袭纷公安一般不予受理,如出现因民事纠纷产生斗殴等情节,公安局应对纠纷中的肇事方或过错方视情节给予相应的治安处罚:凡持械伤人或故意损坏财物者,应视情必须给予治安拘留或治安罚款的处罚;纠纷双方均有错且又均符合治安处罚条件的,必须视情分别给予处罚。治安处罚不影响对民事赔偿的调解。民事纠纷案件的调解处理,应制作书面“调解协议书”,交由当事人双方签字生效。“调解协议书”应存档备查。对不服公安派出所调解意见的,应劝导双方到人民法院提请民事诉讼。民事纠纷的处理方式:1、协商。2、调解。由第三方介入促使争议各方相互谅解和让步,最终化解矛盾。3、仲裁。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由其居中裁决的纠纷解决机制。仲裁一裁终局制,一方不履行仲裁裁决,对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4、诉讼。一方向法院提出请求,由法院裁决纠纷的制度。诉讼是最终、最权威的纠纷解决机制,是当事人保护权利的最后屏障。
『柒』 警察对待民事纠纷案件如何处理
公安机关不能利用公权利参与民事纠纷,如果你们之间没有产生治安案件、刑事案回件等,公安机关答仅仅对你们的行动加以保护,可以说,公安机关的作法是合法的。对民事纠纷,最高法、最高检和公安部有相干文件,即要求民事纠纷确当事双方自行前往法院通过民事诉讼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