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哪些情况属于商标侵权
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专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商标的;2、销属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4、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这种行为称之为“反向假冒”;5、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⑵ 商标在先使用抗辩中商标的知名度要求多高
商标在先使来用抗辩出现在自《商标法》第五十九条第三款,规定如下:
商标注册人申请商标注册之前,他人已经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先于商标注册人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该使用人在原使用范围内继续使用该商标,但可以要求其附加适当区别标识。
由此可见,适用商标在先使用抗辩的一个前提要求是“有一定影响”,至于该“一定影响”要求多高,在《商标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中均未提及,在实践中,包括在商标评审委员会、知识产权法院及民事侵权纠纷中,多数采用的标准是结合商标使用时间长短、使用覆盖地域范围大小、使用规模大小,甚至是在先使用人的主观态度、以及在先使用人与商标权人的历史沿革关系等多方面综合判定。
个人认为,法律法规虽未给该“一定影响”以限定,但该“一定影响”不宜以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为标准,而应根据具体案情具体分析判定,一般认为,只需在在先使用人所在地域范围或行业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即可。当然,如果出现在商标侵权纠纷中,需要在先使用人积极举证。
⑶ 店名包含了一个有些知名度的商标,会造成侵权吗
只要你的店开的不大,一般没人找你事。
要是你的店赚的太多了,你就有麻烦了。
不过想到别人告你的程度,你至少也是把店开个n家分店那种。
那个时候你害怕别人告你?
⑷ 什么叫商标侵权
商标侵权
商标侵权行为是指违反商标法规定,假冒或仿冒他人注册商标,或者从事其他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1、假冒或仿冒行为
是指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
2、销售侵犯商标权的商品
这类侵权行为的主体是商品经销商,不管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只要实施了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行为,都构成侵权。只是在行为人主观上是善意时,可以免除其赔偿责任。商标法第56条第3款规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这种侵权行为是商标标识侵权的问题,包括"制造"和"销售"两种行为。
4、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这种行为又称之为反向假冒行为、撤换商标行为。构成这种侵权行为必须具备两个要件:
(1)行为人未经商标所有人同意而擅自更换商标;
(2)撤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进行销售。
5、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根据商标法实施条例第50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的规定,下列行为属于"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商标侵权行为:
(1)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误导公众的;
(2)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的;
(3)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的字号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
(4)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注册的驰名商标或其主要部分在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上作为商标使用,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
(5)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注册为域名,并且通过该域名进行相关商品交易的电子商务,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
⑸ 商标在先使用抗辩中商标的知名度要求多高
抢注者抢注他人商标原因多种多样,如看上他人商标独特设计、出于泄愤目的、为了讨好商标在先使用人的竞争者、倒卖商标营利、搭被抢注者商标信用的便车,等等。其中,只有抢注者为了搭取商标在先使用人的便车一种情况,才说明商标在先使用人的商标具有一定影响,否则抢注行为人无便车可搭。其他情况下,被抢注的商标并无一定影响可言。原因之二是,从在先使用商标被抢注的角度理解其知名度,必导致无任何知名度或者知名度极低的在先使用商标也能够援引商标在先使用抗辩对抗注册商标权人的侵权指控,从而分割、蚕食注册商标权人的市场,挤压注册商标权人排他性的空间,减损商标在先使用人申请商标注册的动力,进而冲击商标权注册主义制度的基石。商标在先使用抗辩中商标的知名度要求多高?那么,到底《新商标法》第59条第3款商标在先使用抗辩中商标的知名度要求多高?该种知名度应当根据哪些因素进行判断?对此,杜颖教授已经结合《日本商标法》第4条第1款第10项和第32条第1款、我国《新商标法》第13条第2款和第3款、第15条第2款、第32条后半句的规定,以及日本的司法实践做了详尽论述。商标在先使用人在类似范围内使用和注册商标权人具有竞争关系的商标,严格来说,并不是商标在先使用抗辩成立的要件。日本学者田村善之、网野诚、小野昌延等在其著作中,都未将商标在先使用人在相同或类似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和注册商标权人相同或者近似商标作为商标在先使用抗辩成立的要件。原因在于,如果商标在先使用人使用的商标和注册商标权人使用的商标不相同也不类似,而且使用的商品不相同也不近似,除非注册商标权人的商标构成驰名商标,否则由于互相之间的使用不可能导致相关公众混淆的后果,双方权利边界分明,商标在先使用人不可能侵害注册商标权人的权利,因而根本上无需援引商标在先使用抗辩。我国部分学者将“商标注册人和先使用人将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使用于相同或类似商品之上”作为商标在先使用抗辩成立的要件,并不妥当
⑹ 百万以上商标侵权案要判多少年
百万以上商标侵权案抄处三年以袭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二百一十五条规定: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员工在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情况下将按照共同犯罪的从犯处理,在量刑上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理。
参考资料:http://www.mps.gov.cn/n2254314/n2254409/n2254410/n2254417/c3701295/conten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