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包括哪几方面!
1、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2、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3、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4、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5、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6、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7、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8、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对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9、交通费: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
10、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
11、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Ⅱ 医疗事故赔偿可以用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吗
不可以不是一个概念
医患双方发生的纠纷日益增多,因医疗损害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赔偿诉讼亦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司法实践中,很多当事人经常把两者混为一谈,这对维护其合法权益极为不利。因此,明确两者之间的区别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另一类是一般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即医疗事故之诉与医疗人身损害之诉。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是指当事人选择医疗事故为案由、并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引起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一般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是指因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虽然这两类案件都是由医疗行为引起的,都是医患双方发生的纠纷,但前者须以构成医疗事故为前提,而后者则是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其它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与一般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无论是在法律适用、鉴定类别,还是在赔偿项目、赔偿数额上,两者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第一、法律适用方面的差异。审理“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的法规文件,主要从医疗行政层面进行处理;而审理“医疗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则要适用《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主要从民事侵权赔偿责任层面进行处理。
第二、鉴定类别方面的差异。“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一律需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必须委托医学会组织专家组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这是一种硬性要求;而“医疗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对司法鉴定没有硬性要求,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可以进行司法鉴定。
第三、赔偿项目方面的差异。“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伙食补助费,伤残损害赔偿金等11项,但没有“死亡赔偿金”。而一般医疗人身损害赔偿包括12项,与“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相比,增加了“死亡赔偿金”这一项目。
第四、赔偿数额方面的差异。在赔偿数额方面,《高法意见》规定:“确定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标准,应当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9条至第52条的规定;如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理将使患者所受损失无法得到基本补偿的,可以适用《民法通则》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适当提高赔偿数额”,“确定一般医疗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应当适用《民法通则》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以一个城镇居民死亡为例,按“医疗人身损害赔偿”案审理,可能赔偿二十余万元;而按“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审理,则最多可能只能赔偿五、六万元左右。
Ⅲ 什么是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中的举证责任倒置
举证责任是指在诉讼中,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需用证据加以证明,如果不能够明确举出证据,则难以胜诉。在一般的民事诉讼中贯彻“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由原告提出诉讼请求,并需要提供证据作为该请求事项的事实依据。在《侵权责任法》颁布之前,医疗事故纠纷中采取的是“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由于医疗机构和患者一方举证的能力上差别很大,法院把一些原应由患者一方承担的举证责任交给医疗机构一方。在《侵权责任法》颁布后,实际上是不完全的“倒置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了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侵权责任法》在这方面发生了变化,第58 条规定在三种情况下可以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2)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3)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本来过错和因果关系的证明是应该有患者一方举证的,根据我国现在的规定,在一些情形下会推定医疗机构的过错,医疗机构必须反过来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同时,医疗机构必须证明自己的行为和损害结果没有关系,这实际上都是将举证责任倒置,减轻了患者的举证责任。总体来说,如果出现《侵权责任法》中第58 条规定的情形,患者需要证明自己与医疗机构存在就诊关系,同时证明自己受到损害就可以了。如果医疗机构没有以上情形,则患者除了证明以上两点外,还要证明医疗机构在诊治过程中的过错,这一点可以借助于医疗事故的鉴定结论。
Ⅳ 医疗损害赔偿案件是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还是适用《侵权责任法》
1、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可以适用《侵权责任法》的。
2、《侵权责任法》
第五十四条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五条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六条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
第五十七条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八条 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三)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
Ⅳ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
您好,给您几点建议,望对您有参考意义:
1、保存好跟本病例有关的病历资料,包括门诊病历、手术记录单等材料;
2、携带上述材料,当面咨询当地律师,了解医院的诊疗行为是否存在过失行为;
3、初步判断医院的过失行为后,初步估计您所遭受到的损失情况;
4、先与医院进行调解,确定解决方案,必要时可以委托当地的医患纠纷调解中心调解(若有该机构的情况下);
5、协商不成的,先行起诉索赔,起诉后,再行过错鉴定,以明确医院是否应该承担责任以及承担多少责任。
Ⅵ 医疗事故赔偿法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还是很复杂的。希望我的回答能令你满意,并拿到你的分数:)
1、首先,我们要明确两个概念,a)医疗事故损害赔偿,b)一般医疗损害赔偿。前者是指因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而导致的损害赔偿。后者是指因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包括不申请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经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以及不涉及医疗事故争议的医疗损害赔偿。
2、你问的是医疗事故导致死亡,也就是我们说的a)。为什么前面要先讲那两个不同的概念的,因为两者的赔偿项目是不同的
3、医疗事故损害赔偿应当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法规文件,其中规定的赔偿项目一共只有11种(具体可以见法条),其中是不包括你说的死亡赔偿金的。
4、一般医疗损害赔偿应当适用《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赔偿项目除了上述的11种外,还包括死亡赔偿金。
因此,如果是医疗事故导致的死亡,赔偿项目中是不包括死亡赔偿金的,如果是一般医疗损害赔偿,则包括死亡赔偿金,关键就是要区分事故到底属于哪一种。
回答完毕。
Ⅶ 医疗事故的赔偿
1、找一个律师帮你到医院复印你的住院病历并封存。
2、持上述病历资料和现在的检查报告到当地卫生局反映并要求做医疗事故鉴定。
3、估计你找了以后,医院会主动联系你。
4、具体的赔偿可以在网上找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http://ke..com/view/438783.htm
Ⅷ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和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的区别
服务合同纠纷没有精神损害赔偿,而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是基于侵权产生的赔偿,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金。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2年,而侵权纠纷的诉讼时效是1年。实践中,以合同违约主张赔偿的不多北京姜德福律师,从医十年,副主任医师,专业代理医疗案件。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Ⅸ 医疗事故民事赔偿责任争议的解决途径有哪些
医疗事故民事赔偿责任争议的解决途径有哪些?
1、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 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
2、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 二十四、非医疗事故的其他医疗损害赔偿项目包括哪些?经调解,双方当事人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不成或者经调解达成协议后一方反悔的,卫生行政部门不再调解。
3、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发生医疗事故,患方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疗事故赔偿的行政调解都不是解决医疗纠纷的必经程序。当事人不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经行政调解就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 医患双方自行协商达成的医疗纠纷和解协议书,或者在行政机关主 持下达成的协议和调解书,如不存在合同无效情形以及合同可撤销情形,该和解协议依法有效。事后患方以赔偿数额过低为由提起诉讼的,法院一般不予支持;个别情形法院会以违反公平原则确认和解协议无效(是否违反公平原则属于法官自由裁量范围,事实上存在风险)。 患方对签订医疗纠纷和解协议务须谨慎!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20号】规定,非医疗事故的其他医疗损害赔偿实行全面赔偿原则,共12个赔偿项目=1.医疗费+2.误工费+3.住院伙食补助费+4.护理【陪护】费+5.残疾赔偿金【即残疾生活补助费】+6.残疾辅助器具费【即残疾用具费】+7.丧葬费+8.被扶养人生活费+9.交通费+10.营养费+11.精神损害抚慰金+12.死亡赔偿金(医疗事故没有规定)。
相比较而言,最高院人身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确定的赔偿标准总体上高于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标准,而且在赔偿项目的规定上更加合理,更有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Ⅹ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赔偿范围有哪些
一般有两种:
一、针对是否是医疗事故引起纠纷 这种类型较常见,一般患专者受到人身损害的事实属:引起并发症或死亡,当事人可能会怀疑到医院的过失行为所致,而引起纠纷。此类事故主要是应用《医疗事故处理进行解决》,解决的方式是向所在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提起医疗事故坚定。二、就医疗侵权与医疗违约 诸如患者的隐私权、知情权、人身权及患者消费权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