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拖欠劳务报酬纠纷中可否由债权人所在地法院管辖
劳务报酬案件适用一般管辖规定,也就是原告就被告原则,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
㈡ 二审法庭判决结果没有保护我诉讼请求中劳务费一项,那么这一项的上诉费是否应该退还给我,谢谢
二审法庭判决结果没有支持你诉讼请求中劳务费一项,说明你在这一项上败诉,诉讼费用由你承担,法院也不可能退还这一项上的上诉费用。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
第二十九条诉讼费用由败诉方负担,胜诉方自愿承担的除外。
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费用数额。
㈢ 民事劳务报酬纠纷,案件清楚,可以调解吗
民事纠纷本来就是要调节的,双方通过第三方进行调节达成一致,这样就算结束了
㈣ 劳务合同纠纷案件二审判决
网上说不清。委托当地律师代理。
http://user.qzone.qq.com/648399775/blog/1386839490
《“打”官司,内“打”什么容?》
㈤ 判决书下来,老赖还是不支付劳务费,怎么办
回答这个问题,判决书下来,老赖还不支付劳务费,你可以再次的找法院让他强制执行。
㈥ 民事劳务报酬纠纷,民工和包工头口头约定劳务报酬,活干完了,包工头亏了没钱付民工劳务报酬
亏了也要付,难道挣钱了还要多给你不成,可以申请仲裁通过法律手段解决。
㈦ 劳务费当庭宣判了,为什么拿判决书的时候又变了
你有无向承办法官提出异议,承办法官是否有过解释?
㈧ 劳务报酬纠纷怎么起诉
兼职属于劳务关系,应按约定支付报酬,没给报酬你有证据的,起诉法院会支持。
㈨ 私企,国企,事业单位,机关单位的职工因劳务报酬纠纷告其单位,法院在适用程序法上一样吗
根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司法原则,是一样的。
但现实中,私人老板狠、国企老板硬,机关事业老板法院不敢问。
当然,只要自己有理,壮起胆维权吧。
㈩ 合并审理的案子如何判决是各做各的判决还是只做一个判决啊比如对一个本诉与反诉
合并审理的法律手续:
由于诉讼与审理、流程控制、结案归档、司法统计的需要,合并审理的案件应坚持一个原则:立审一致、一案一号。
1、立案时并案或者在流程表上标注系列案件。
对于符合法定应当合并审理或者并案审理的案件,当事人分别起诉的,立案庭应当作为一个案件编立案号;对于符合可以合并审理的案件,尽可能依当事人的起诉分别立案并连续编号,并在案件流程信息表上标注“系列”案件,以便进入审理程序后业务庭决定是否合并审理(即合一开庭)。
在审理过程中,当事人直接向审判庭提起合并之诉的,审判庭依法并案审理或者决定并案审理的,应先由立案庭将其并入原来已经受理的案件,并向当事人出具相关的法律手续。
2、决定合并审理的,应书面通知当事人。
依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的普通共同诉讼案件合一开庭的,还应有当事人同意合并的材料。值得注意的是,业务庭不得将所合并的案件随意并案合一判决,如确有必要应于开庭前通知立案庭销号后并案。以防“打包”判决书(一份判决上列数个字号)的出现。
三、互为原被告之诉并案审理时裁判文书的表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分别出台两个解释,其中解释二增设了“互为原被告”的诉讼地位情形,否定了解释一并案以后以起诉先后确定原被告的做法。对此,裁判文书可以参照反诉案件,当事人称谓中对后起诉的用括弧列明原、被告。
案件由来部分应写明两诉合并审理的具体情形。判决主文应分别依次表述先后起诉之原告诉讼请求是否支持情况。对于给付项可以抵销之判决,笔者主张分项表述后综合折抵计算出最后的义务人,即方便当事人提出上诉,又便于执行案件的受理与执行。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
合并审理的条件:
1、受诉法院对几个合并的案件均具有管辖权,并且必须是适用于同一个诉讼程序。
受诉法院对合并的几个案件均有选择管辖权,可以进行合并。对于诉讼程序,则是指普通(简易)程序和特别程序,也就是几个合并之案件应当都属于同一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或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才能进行合并审理。
2、几个诉讼标的由同一原告或同一被告在同一诉讼程序中提出。在同一诉讼程序中,同一原告向同一被告提出多个诉讼标的,被告向原告提出的诉讼标的,均可以合并审理。
3、原告或被告的近亲属对原告或被告提出具有相互关联的诉讼标的。在同一诉讼程序中,原告及其近亲属向被告及其近亲属提出与之有关联的诉讼标的,被告及其近亲属向原告及其近亲属提出与之相关联的诉讼标的,可以合并审理。
4、限制条件。关联纠纷的合并审理是一柄双刃剑,如果滥用不仅达不到良好的社会效果,而且会让当事人利用合并审理进行恶意诉讼或拖延诉讼,更有甚者会造成以非对非、消极对待纠纷的处理等新的社会矛盾的产生。因此,对合并审理的条件应作适当的限制。
(1)案由限制,限制在相邻权纠纷、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侵权损害赔偿纠纷、追索扶养费、医疗费用、劳务报酬纠纷、民间小额借贷纠纷、继承纠纷案件。
(2)标的额限制,由于诉讼标的大小能够决定当事人是否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纠纷,标的额越大,当事人选择通过诉讼解决纠纷的愿望越强,所花费的单位成本越少,标的额越小,所花费的单位成本越大,当事人选择诉讼解决纠纷的愿望越弱。
(3)主体的限制,对于关联纠纷的合并审理,由于主体不同,其诉讼能力不同,诉讼的风险意识不同,因此应当对诉讼主体进行限制,诉讼主体可以限定为自然人。